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五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

A型题

1.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活动 B.肺的弹性回缩

C.呼吸运动 D.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E.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2.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内存在一定压力 B.吸气肌收缩

C.呼气肌收缩 D.胸腔膜密闭

E.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3.下列使呼吸道口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跨壁压减少 B.呼气时

C.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兴奋

E.交感神经兴奋

4.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功能余气量

C.肺活量 D.补吸气量

E.用力呼气量

5.评价呼吸效率较好的指标是

A.无效腔 B.肺活量

C.肺泡通气量 D.每分通气量

E.功能余气量

6.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体的溶解度 B.呼吸膜的厚度

C.气体分子量的大小 D.气体的分压差

E.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

7.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补吸气量 B.潮气量

C.补呼气量 D.深吸气量

E.功能余气量

8.CO2通过呼吸膜扩散的速度比O2快20倍,主要原因是CO2

A.为脂溶性 B.在血中溶解度大

C.易通过呼吸膜 D.分压差比较大

E.相对分子量比O2大

9. 每次平静吸气时进入肺内的新鲜空气约占功能余气量的

A.1/2 B.1/3

C.1/4 D.1/5

E.1/7

10.单位分压差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的ml数称为

A.潮气量 B.每分通气量

C.肺扩散容量 D.肺泡通气量

E.时间肺活量

11.当无效腔容量加倍而潮气量不变时,肺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是:

A.减半 B.不变

C.加倍 D.增大,但小于加倍

E.减少,但大于一半

12.波尔效应反映的是下列哪项对氧离曲线的影响

A.温度 B. 2,3 二磷酸甘油酸

C. H+浓度和Pco2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Po2

13.下列哪种形式是CO2或O2进出血液的必经形式

A.物理溶解 B.氧合血红蛋白

C.碳酸氢钠 D.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E.碳酸氢钾

14.切断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将

A.变浅变快 B.变浅变慢

C.变深变慢 D.变深变快

E.不变

15.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

A.血液中的H+ B.血液中的CO2

C.脑脊液中的CO2 D.脑脊液中的H+

E.血液中的PO2降低

16.低O2对呼吸的兴奋是通过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D.直接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

E.直接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17.CO2对呼吸的兴奋主要是通过

A.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B.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E.通过生成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18.慢性肺心病患者长时间CO2潴留,若吸入纯O2可致呼吸暂停。原因是这种病人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持主要靠

A.高C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高C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C.缺O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D.缺O2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E.缺O2直接刺激呼吸中枢

19.血液中H+增高兴奋呼吸,主要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而实现,理由是

A.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不敏感 B.H+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C.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 D.血液中H+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E.脑脊液中的缓冲系统缓冲了脑脊液H+

20.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激素有

A.醛固酮 B.胰岛素

C.多巴胺 D.糖皮质激素

E.雄激素

A 潮气量+补吸气量

B 肺总容量-余气量

C 深吸气量-潮气量

D 补呼气量+余气量

E 潮气量+补呼气量

21.肺活量等于

22.补吸气量等于

23.功能余气量等于

24.深吸气量等于

C型题

A气道阻力

B 肺泡表面张力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25.弹性阻力

26. 非弹性阻力

X型题(多项选择题)

27.下列哪些指标中含有潮气量

A 深吸气量

B 功能余气量

C 肺活量

D 肺总容量

E 补呼气量

28.一侧开放性气胸的病人常出现

A 吸气困难

B 呼气困难

C 回心血量减少

D 淋巴回流增加

E吸气时纵隔移向患侧

29.下列哪些因素能使气体扩散速率加快?

A 肺水肿

B 气体分压差增大

C 通气/血流比值正常

D 运动

E 肺血流减少

30 反映肺扩张难易程度的指标有:

A 肺扩散容量

B 肺活量

C 肺顺应性

D 比顺应性

E 气速指数

二、问答题

1.试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来源、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2.试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

3.增大无效腔,呼吸有何改变,为什么?

4.试述CO2浓度变化对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

5.简述气道上皮的生理作用。

6.为什么临床上易出现缺O2,而CO2潴留不明显?

7. 29岁男性患者,因右下肺肺炎入院。血气分析显示,动脉O2分压(PaO2)49mmHg(正常值100mmHg)PaCO238mmHg(正常40mmHg),pH7.42;每分通气量12L/分。第二天因右肺炎症加重,呼吸增加到30次/分,虽吸入100%氧气,但PaO2仍只有63mmHg,PaCO2分压反而降至32mmHg。

(1)请解释该患者PaO2和PaCO2同时降低的原因。

(2)你认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有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 C

2 D

3 E

4 E

5 C

6 D

7 E

8 B

9 E 10 C

11 C 12 C 13 A 14 C 15 D 16 D 17 E 18 C 19 B 20 D

21 B 22 C 23 D 24 A 25 B 26 A 27 ACD 28 ABC 29 BCD 30 CD

最新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INTERNAL MEDICIN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8.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

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 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 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 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 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 年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 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 年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核采用闭卷笔试。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总论 (一)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 展。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诊断。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定义。 (二)熟悉: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临床表现。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并发症;严重程度 评估。稳定期COPD^ AECOP的治疗。 (三)了解: COPD勺病理改变;预防。 二.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 COPD勺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诊断。AECOPD定义。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 肺的呼吸部包括:B A. 肺泡、肺泡管、肺泡囊、细支气管 B.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C. 肺泡、肺泡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D. 肺泡囊、肺泡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 E. 肺泡管、肺泡、肺泡囊、终末细支气管 2. 终末细支气管的特征哪项错误:D A. 上皮内无杯状细胞 B. 管壁有环形的平滑肌层 C. 管壁无腺体和软骨 D. 管壁有肺泡开口,可进行气体交换 E. 上皮为单层纤毛柱状 3. 构成气血屏障的结构应该除外:C A. Ⅰ型肺泡细胞 B. 肺泡上皮的基膜 C. Ⅱ型肺泡细胞 D.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E. 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结缔组织 4. 气管的上皮是:D A. 单层柱状上皮 B. 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C. 复层柱状上皮 D.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E. 复层扁平上皮 5. 肺泡Ⅰ型细胞的特征哪项错误:D A. 肺泡表面大部分由Ⅰ型肺泡细胞覆盖 B. 细胞为扁平形,胞质极薄 C. 胞质内细胞器少,但含有大量吞饮小泡 D. 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可扩大气体交换面积 E. 相邻的上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 6. 关于Ⅱ型肺泡细胞的特征哪项错误:A A. 细胞无分裂能力 B. 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C. 胞质内有嗜锇性板层小体

D. 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E. 细胞呈立方形或椭圆形,嵌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 7. 气管和支气管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C A. 纤毛细胞 B. 杯状细胞 C. 基细胞 D. 刷细胞 E. 小颗粒细胞 8. 一个肺小叶的组成是:A A. 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B. 终末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C. 呼吸性细支气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D. 肺泡管与其下属分支至肺泡 E. 以上均不对 9. 肺内支气管各级分支中,管壁内有明显环形平滑肌的管道主要是:C A. 段支气管和小支气管 B. 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C. 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D. 终末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E. 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管 10. 关于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以下那一项是正确的:E A. 是支气管的分支 B. 由许多肺泡围成,无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 C. 管壁内无平滑肌 D. 可减少量腺体 E. 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移行为扁平上皮 11. 心力衰竭患者肺内出现的心力衰竭细胞是:D A. 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 B. 功能活跃的淋巴细胞 C. 吞噬心肌纤维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D. 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巨噬细胞 E. 吞噬血红蛋白分解产物的中性粒细胞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性质和作用:B A. 是磷脂,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B. 是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 是糖蛋白,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D. 是糖蛋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E. 是糖脂,保护肺泡上皮 13. 气管上皮是:A A.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 单层纤毛柱状上皮 C. 单层立方上皮 D. 假复层柱状上皮 E. 单层扁平上皮

(完整word版)呼吸衰竭第八版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病因】 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来完成。参与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和CO2储留,发生呼吸衰竭。 (二)肺组织病变 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均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流人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 (四)胸廓与胸膜病变 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均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及吸人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 (五)神经肌肉疾病

04 呼吸系统的检查

第四章呼吸系统的检查 (Chapter 4respiratory system examination)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脏。呼吸系统是动物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同时也是异物、病原侵入的主要门户,所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幼龄、老弱、役用家畜和冬春气候寒冷骤变季节。呼吸系统的检查包括呼吸动作的检查、鼻液的检查、咳嗽的检查、上呼吸道的检查和胸部的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必要时应用支气管镜和X光检查。 一、呼吸运动的检查(respiratory movement examination) 1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各种动物呼吸频率的正常值如前所述。病理情况下,常见于呼吸次数增多(如各种呼吸器官疾病、热性病、贫血和某些中毒)和呼吸次数减少(如各种脑炎、脑肿瘤、脑积水和疾病的濒死期)。 2呼吸类型(respiration category) 健康动物的呼吸类型均属胸腹式呼吸(但犬为胸式呼吸),即在呼吸时胸壁和腹壁的起伏动作协调一致,强度大致相同,又称混合式呼吸。病理情况下,表现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2.1胸式呼吸(costal breathing)呼吸活动中胸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腹壁运动微弱。 见于腹腔器官疾病,如急性腹膜炎、瘤胃臌气、重度肠臌气和腹壁外伤等。 2.2腹式呼吸(abdominalbreathing)呼吸活动中腹壁的起伏动作特别明显,而胸壁活动微弱。见于胸腔器官疾病,如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液、肋骨骨折等。 3呼吸节律(respiratory rhythm)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考纲 第五单元呼吸系统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核心命题点: 1.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呼吸的调节 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原动力) ●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使胸廓扩张; ●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辅助吸气)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壁肌

表:呼吸运动的形式 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 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疾患 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 呼气是被动 平衡均匀 用力呼吸运动时; 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二氧 化碳含量增多时 吸气、呼气都是主 动的 深快,费力; 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 现呼吸困难 平静吸气时,参与呼吸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A.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B.膈肌和肋间内肌 C.膈肌和肋间外肌 D.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E.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正确答案』C 2.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 呼气末:-3—-5mmHg 吸气末:-5—-10mmHg

胸内压作用: ①牵引肺,实现肺通气 ②促进静脉血、淋巴液回流 3.肺内压(肺泡内压力) ——由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简单的事情术语化—— 肺通气的阻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实现肺通气

→保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防止肺水肿 肺泡液-气界面形成的表面张力 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B.主要成分是糖脂复合物 C.可防止肺气肿的发生 D.由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 E.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A 气道阻力 请思考? ——为何阻塞性肺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吸气——肺扩张——气管扩张——口径加大——阻力减小; 呼气——肺缩小——气管缩小——口径减小——阻力加大。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基本肺容积:基本肺容积是指相互不重叠、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的指标。 ①潮气量 ②补吸气量 ③补呼气量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法、资料分析等了解呼吸道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 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 一、创设情境,实例引入 师: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 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二、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师: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识图、填出呼吸道的组成的名称。 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教材中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并根据呼吸的常识,填出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三、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师:下发讨论题指导各组阅读资料并分析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分析。 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资料分析内容,围绕讨论题进行分析,尝试解决问题。 在讨论之后,组织各组学生选派代表对已经解决的问题发表意见,其他各组适当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对未解答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再进行思考、分析,归纳出正确答案。 讨论题中的第1题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要协调好课堂纪律;其余的题组织各组选派学生代表回答。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2题之后提醒学生回答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哪一个好。(学生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根据刚才对讨论题的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中的第3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并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最终形成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观念。 在回答教材讨论题第5题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人体体温恒定和讨论题第2题中相关的知识来回答。 师:引导学生归纳呼吸道的作用,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评价。 生:把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组间进行简单评议。 四、知识拓展 吞咽与呼吸的关系: 师:多媒体展示。 “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引导学生叙述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鼓励学生发言,谈体会。 生:谈体会及家长对此事的看法。形成“食不言”的正确观点。 声音的发出:

运动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解剖学第四章呼吸系统测试题及答案总计: 6 大题,39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1.相邻肺泡之间的组织称为() A.肺小叶 B.肺叶 C.肺泡隔 D.肺泡囊 2.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咽部 B.喉腔 C.气管分叉处 D.声门裂 3.肺门() A.位于肺的外侧面 B.包绕肺根 C.是肺的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及神经进出的门户 D.为两肺纵隔面中部的椭圆形凸起 4.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肺小叶 B.肺叶 C.肺泡 D.支气管树 5.属于上呼吸道的器官是() A.肺泡 B.主支气管 C.气管 D.咽 6.关于肺小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构成肺的结构单位 B.由细支气管以下的各个分支及肺泡构成 C.肺泡是半球形囊泡,这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肺泡的壁很薄,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7.关于气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食管前方 B.在平胸锁关节分叉成左、右支气管 C.主要由15~20个半环形软骨及其间环韧带构成 D.气管管壁分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 8.气管和主支气管黏膜上皮为() A.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立方上皮 D.扁平上皮 9.关于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呼吸器官 B.左肺分2叶、右肺分3 叶 C.左肺较狭长、右肺较宽短 D.为中空性器官 10.气体交换时所必须通过的薄膜结构是() A.气血屏障 B.滤过屏障 C.肺泡 D.肺泡表面毛细血管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11.利用憋气完成的动作有() A.提拉杠铃 B.吊环上十字支撑 C.空中扣排球 D.射击扣扳机瞬间 12.肺的功能性血管是() A.肺动脉 B.肺静脉 C.支气管动脉 D.支气管静脉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 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1)行成原理: ①胸膜腔密闭。(气胸时负压消失) 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 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残气量(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 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动,直至两处压力相等(可见压力差决定气体方向)。 2.压力差是交换的动力。 分压差:不同器官内同一气体的压力差距。 小结: 1.肺换气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 2.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效能。 3.PO2和PCO2何处最高? (1)PO2: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2)PCO2: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4.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1)呼吸膜面积和厚度:3亿肺泡总面积100m2。6层厚度不到1微米。肺毛细血管血量60-140ml(半

整理后内护含答案-呼吸系统

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6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可刺激呼吸中枢发出呼吸冲动的主要物质是C A缺氧 B氧浓度升高 C二氧化碳 D碳酸氢根 E酸碱度 二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1 黄色痰液,静置后可分层,可见上层泡沫黏液、中层浆液、下层坏死组织沉淀物,该痰液可见于C A支气管肺炎 B慢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扩张症 D肺气肿 E细菌性痢疾 2 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中有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是B A气道狭窄梗阻 B肺气肿 C大叶性肺炎 D肺癌 E大量胸腔积液 3 妊娠期患者出现咯血应禁用的止血药为B A肾上腺素 B垂体后叶素 C维生素K D酚磺乙胺(止血敏) E氨基乙酸 4 对大量咯血的病人,护理措施不妥的是D A护士应守护在床边 B烦躁不安者可用地西泮 C心理安慰 D屏气以止血 E保持呼吸道通畅 5 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的患者,护士可协助胸部叩击以排痰,下列叩击方法错误的是E A叩击应在餐前或餐后0.5小时进行 B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 C叩击顺序由下而上 D叩击应避开心脏和骨突部位 E叩击者的手扇形张开 6 咯血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张口瞪目、两手乱抓等窒息表现,护士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E A使用镇静药 B行人工呼吸 C给予高流量吸氧 D输血、输液

E立即置患者头低足高位 7 患者,男性,37岁。因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入院,昨日出现大量咯血,提示患者24小时咯血量超过C A 100ml B 300ml C 500ml D 700ml E 1000ml (8~9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72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2年,急性发作2周入院。入院后出现频繁咳嗽、咳痰,痰稠不易咳出。患者在护士查房时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极度困难,喉部有痰鸣音,表情恐怖,张口瞪目,两手乱抓。 8 该患者最可能发生了A A痰液堵塞气道导致窒息 B精神失常 C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D呼吸道痉挛导致缺氧 E严重哮喘 9 此时护士最恰当的处理是B A扩张冠状动脉 B立即清除呼吸道黏液 C应用呼吸兴奋药 D应用糖皮质激素 E给予强心治疗 六肺炎病人的护理 3 支气管肺炎发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D A肺炎双球菌 B变形杆菌 C溶血不动杆菌 D肺炎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酒菌 4 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E A立克次体 B葡萄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 D衣原体 E肺炎链球菌 5 肺炎引起化脓性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肺炎链球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呼吸系统疾病-呼病总论教案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 第一章总论 教案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内容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第一章总论授课时数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一) 详细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病史、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的诊断分析 (二) 重点讲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 一般介绍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二、教学重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一)利用临床病例影像学图像进行讲授 (二)利用电子解剖示意图显示呼吸系统结构特点 (三)利用呼吸系统疾病辅助检查图讲授疾病诊断的临床思维过程 五、教具 电子挂图、激光笔一支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及时间分配(100分钟)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10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0 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15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30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15 七、板书提纲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Respiratory diseases ) 第一章总论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 统计数据:我国死亡率病因调查 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城市农村 1992年第3位首位 1998年第4位(14.08%) 首位(24.26%)

特别是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或有增高的趋势 如:肺癌(Pulmonary neoplasms)---Bronchogenic carcinoma 哮喘(Astham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oary disease)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肺部感染(免疫低下性患者)(Pneumonia) 通过临床病例说明: ◆生产CD碟的总经理进生产车间后半小时出现干咳、气喘,X线胸 片检查正常,诊断? ◆一名进修医师在我科进修时间,自诉咳血丝痰半年,X线正位胸片 发现与左心缘平行的2cm条索状阴影,侧位胸片示1角硬币大小 的阴影。手术证实――支气管肺癌(鳞癌) ◆一名甘蔗厂工人工作3年后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特别是活动后, X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状和小结节阴影――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1、肺通过呼吸道对外开发:―――对外开发的器官 总呼吸面积:1002(3~7.5亿) 成年人静息状态:进出呼吸道气体的量12000 L 呼吸道的防御功能:鼻部加温、鼻纤毛过滤、 理化性咳嗽、喷嚏、 支气管收缩、 粘液-纤毛运载系统(粘液层厚度16μm 纤毛摆动20次/秒,粘液层移动19mm/分) 生物性巨噬细胞(小于2μm颗粒可吸入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巨噬细胞吞噬颗粒和细菌)、 免疫球蛋白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对微生物、异物的灭活 及清除作用 外界各种有机或无机的吸入物的强烈刺激 (如:各种微生物、异性蛋白过敏原、尘粒、有害气体) +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防御功能损伤

第八版内科学名词解释(呼吸、循环、内分泌、泌尿系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 气道高反应性(AHR):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高度敏感性,出现过早或过强的收缩反应。 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恢复正常。 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变应原之后6小时左右发生反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而且临床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肺功能损害严重且持久。 沉默肺: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减弱,甚至完全消失 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大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使支气管管壁结构破坏,引起管腔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显潜伏期的病原菌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发生的肺炎。 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次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Horner综合症:肺尖部肺癌(Pancoast瘤),易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或胸壁少汗或无汗。也常可有肿瘤压迫臂丛神经,造成以腋下为主、向上肢内侧放射的火灼样疼痛,夜间尤甚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腔静脉被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或右上肺原发性肺癌侵犯,或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起。表现为头面部和上半身淤血水肿,颈部肿胀,颈静脉扩张,可在前胸壁见到扩张的静脉侧支循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或不伴)高碳酸血症,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 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又称二氧化碳麻醉,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精神错乱等)。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变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第三章呼吸系统用药

第三章呼吸系统用药 呼吸系统组成 第一节镇咳药 按作用机制分类

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除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外,还可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并具有罂粟样平滑肌解痉作用,故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2~4倍。 中枢性镇咳药 A 8.关于镇咳药作用强度的比较,正确的是()。3 A.喷托维林>苯丙哌林>可待因 B.可待因>苯丙哌林>喷托维林 C.苯丙哌林>喷托维林>可待因 D.苯丙哌林>可待因>喷托维林 E.喷托维林>可待因>苯丙哌林 【答案】D B型题【46-47】3 A.喷托维林 B.苯丙哌林 C.可待因

D.右美沙芬 E.羧甲司坦 46.选择性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并具有微弱的阿托品样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无痰干咳的药物是() 47.可阻断肺胸膜的牵张感受器产生的肺迷走神经反射,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刺激性干咳的药物是() 【答案】AB 用药监护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喷托维林 3.白日咳嗽为主--苯丙哌林;夜间咳嗽--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尤其适用于胸膜炎伴胸痛的咳嗽患者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1.对呼吸道伴有大量痰液并阻塞呼吸道,引起气急、窒息者,可及时应用司坦类黏液调节剂如羧甲司坦或祛痰剂如氨溴索 2.镇咳药可增加呼吸抑制的风险,避免用于哮喘患者 3.对支气管痉挛者可选择外周性镇咳药,如复方甘草合剂(片)、甘草流浸膏、甘草糖浆、咳嗽糖浆。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可待因可致哺乳期妇女嗜睡,哺乳期妇女服后可致婴儿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在哺乳期妇女服用可待因时,医生应选用最低剂量来缓解疼痛或咳嗽,应告知哺乳妇女如何辨别母子体内吗啡含量过高的征兆。如哺乳期妇女正在服用可待因并出现极度困倦或护理婴儿困难时,或受乳婴儿一次睡眠较常规延长,并有呼吸困难、疲倦等症状,请即与医生联系。 可待因为前药,在体内经肝药酶CYP2D6代谢为吗啡而起镇痛和止咳作用,但鉴于基因的差异,超速代谢型者较正常代谢型者的代谢速度快且转换量大,易致吗啡中毒,尤其是哺乳期妇女及受乳的婴儿 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 主要药品 喷托维林[基][医保(甲)] 【适应证】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注意事项】青光眼、心力衰竭、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 右美沙芬[典][医保(乙)] 【适应证】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注意事项】1.2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2.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3.胺碘酮可提高本品的血浆浓度。右美沙芬与氟西汀、帕罗西汀合用,可加重本品的不良反应。

《内科学》第9版-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目录hxxt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顼?土 ?:貧? . 电:牛―礴”潛貝倒器揪冠舞塾珞 :责峰 ?宀' ^kkyx2OI8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 ^kkyx2018 支气管哮喘 ( bronchial asthma ) 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 性 疾病。主要特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对多种刺激因素呈现的高反应性 , 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 限,以 及随病程延长而导致的一系列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 急、胸闷 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根据全 球和我国哮 喘防治指南提供的资料,经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80%以上的病人可以达到哮喘的临 床控制。 【流行病学】 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球约有 3 亿、我国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各国哮喘患 病 率从 1% -18%不等,我国成人哮喘的患病率为 1.2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发达国家哮 喘患病率 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哮喘病死率在 (1.6-36.7)/10万, 多与哮喘长期控制不 佳、最后一次发 作时治疗不及时有关,其中大部分是可预防的。我国已成为全球哮喘病死率最高的国 家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 ) 病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 、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 ,其发病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 亲缘关系越近 ,患病 率 越高。近年来,点阵单核昔酸多态性基因分型技术,也称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GWAS )的发展给哮喘 的 易感基因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目前采用 GWAS 鉴定了多个哮喘易感基因 ,如 YLK40JL6R 、PDE4DJL33 等。具有哮喘易感基因的人群发病与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深入研究基因 - 环境相 互作用将有助于 揭示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 环境因素包括变应原性因素,如室内变应原 (尘購、家养宠物、蟬螂) 、室外变应原 (花粉、草粉) 、 职业性变应原(油漆、活性染料)、食物(鱼、虾、蛋类、牛奶)、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和非变应 原性因 素,如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 1-气道免疫 - 炎症机制 ( 1) 气道炎症形成机制 : 气道慢性炎症反应是由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共同参与、 相 互作用的结果。 外源性变应原通过吸入、食入或接触等途径进入机体后 , 被抗原提呈细胞内吞并激活 T 细胞。一 方 因子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活性神经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转 成了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 导致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认识 中不仅发挥着终末效应细胞的作用,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Thl7 细胞在 面, 活化的辅助性 Th2细胞产生白介素 IL )如 IL-4JL-5 和 IL-13 等激活 B 淋巴细胞并合成特异性 IgE,后者 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表面的 交联,使该细胞合成并释放多种活性介质 IgE 受体 。若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 ,可与结合在 细胞表面的 IgE , 导 致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和炎 症细胞浸润 , 产生哮 喘的临床症状,这是一个典型的变态反应过程。另一方面 , 活化的辅助性 Th2 细 胞分泌的 IL 等细胞因子 可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等 , 并使之聚集在气道。这 些细胞进一步分泌多种炎症 化生长因子 (TGF )等,构 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

内科呼吸系统总结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一、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 二、病理: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壁的损伤修复过程反复发生,进而引起支气管结构重塑,进一步发展呈组塞性肺气肿可见肺泡腔扩大,肺泡弹性纤维断裂。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①咳嗽: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②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 ③喘息或气急:喘息明显称喘息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可变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二)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罗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四、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 ①X线:反复发作者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明显。 ②呼吸功能检查: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呀口50%市容量时流量明显下降。

③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④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多为杆菌。 五、鉴别诊断 ①支气管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②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诱导痰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加(>3%可以诊断。 ③肺结核:常伴发热、盗汗、乏力及消瘦等症状。痰液查找抗酸杆菌及胸部X线(上叶多发、斑片状改变)可鉴别。 ④支气管肺癌: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时现性质改变,痰中可带血。 ⑤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经过缓慢,胸部下后侧可闻爆破音。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可见网格状改变。 ⑥支气管扩张:患者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脓痰或反复咯血。X线胸 部拍片常见肺野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 ⑦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慢性咽炎、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某些心血管疾病等。 六、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①控制感染:抗生素(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②镇咳祛痰:复方甘草合剂、复方氯化铵合剂、盐酸氨溴索等 ③平喘:有气喘者可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茶碱缓释剂、或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第16章呼吸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呼吸系统的导气部从鼻到 A.小支气管 B.细支气管 C.肺泡管 D.终末细支气管 E.呼吸性细支气管 2.鼻粘膜 A.前庭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B.呼吸部面积最大,嗅部面积最小 C.嗅部面积最大,前庭部面积最小 D.嗅部面积最大,呼吸部面积最小

E.以上均不对 3.鼻除嗅觉功能外还有 A.前庭部鼻毛可阻挡吸入空气中的大尘粒 B.粘膜固有层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物粘着尘粒 C.呼吸部上皮纤毛向咽部摆动排出分泌物 D.呼吸部静脉丛加温和湿润吸入空气 E.以上均对 4.关于嗅细胞哪项错误? A.分布于鼻黏膜的嗅部 B.是一种双极神经元 C.游离面有嗅毛 D.嗅毛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E.细胞为高柱状 5.关于鼻黏膜嗅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嗅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B.上皮为假复层柱状 C.固有层内含有黏液性嗅腺 D.支持细胞与嗅细胞间形成连接复合体 E.能感受化学分子的刺激 6.下列哪处黏膜含丰富的静脉丛 A.鼻前庭部

B.鼻呼吸部 C.鼻嗅部 D.口腔 E.舌 7.嗅上皮的细胞组成是 A.支持细胞、杯状细胞、嗅细胞 B.基细胞、杯状细胞、嗅细胞 C.支持细胞、纤毛细胞、嗅细胞 D.刷细胞、基细胞、嗅细胞 E.支持细胞、基细胞、嗅细胞 8.气管上皮由以下细胞组成 A.纤毛细胞、刷细胞、Clara细胞 B.柱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小颗粒细胞 C.纤毛细胞、主细胞、刷细胞 D.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基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 E.柱状细胞、壁细胞、基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 9.气管上皮中,游离面有许多长而直的微绒毛的细胞是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资料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镇咳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可将呼吸道内的黏液和异物排出,排出后咳嗽症状多缓解。 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即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和可待因。 (2)外周性镇咳药:凡能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者,都归人此类,药品有苯丙哌林、普诺地嗪、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喷托维林 喷托维林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喷托维林镇咳作用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3。口服易吸收,在20~30min 内起效,一次给药镇咳作用可维持4~6h。 2.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2~4 倍。无麻醉作用,不抑制呼吸,不引起胆道和十二指肠痉挛,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 3.可待因 选择性地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类似吗啡。可待因还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此外,可待因尚具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时镇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4.右美沙芬 其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主要用于干咳。无镇痛作用。其对映体左旋右美沙芬有镇痛作用,但无镇咳作用,长期应用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福尔可定、喷托维林、右美沙芬) 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口服后可出现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妇女。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二、用药监护(重要考点)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宜选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宜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选用喷托维林。 (3)对白日咳嗽为主者宜选用苯丙哌林;对夜间咳嗽宜选用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1.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

4第四章 呼吸系统

第四章呼吸系统 一、A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一般出现在 A、发病后立即出现 B、发病后6~12小时 C、发病后12~24小时 D、发病后2~3天 E、发病后5~7天 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 第2题下列多发性肺囊肿的X线表现中,错误的是 A、多见于一侧肺 B、多为含气囊肿,大小不等 C、囊壁薄而边缘锐利 D、通常伴有胸膜增厚 E、肺体积增大 标准答案:E您的答案: 第3题多发性肺囊肿与囊性支气管扩张的鉴别在于,前者 A、支气管造影时,对比剂不易进入 B、囊性病变直径较大 C、无液气平面 D、邻近支气管扭曲变形 E、不并发感染 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 第4题某患者,因右肝占位引起右膈肌升高,胸片如图,查体心肺无异常症状。首先应考虑 A、肺部炎症 B、肺水肿 C、肺转移瘤 D、肺纤维化

E、盘状肺不张 标准答案:E您的答案: 第5题支气管阻塞征象中,最早的改变为 A、阻塞性炎症 B、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C、支气管扩张 D、肺脓肿形成 E、阻塞性肺不张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6题患者,女,30岁,胸片示右上纵隔一椭圆形阴影,其中有斑点状钙化影,透视下见块影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首先考虑 A、畸胎瘤 B、心包囊肿 C、胸内甲状腺 D、支气管囊肿 E、胸腺癌 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 第7题 X线胸片的中肺野指 A、第2.4肋骨最低点之间的区域 B、第2.4前肋下缘之间的区域 C、第2.4前肋上缘之间的区域 D、第2前肋上缘、第4前肋下缘之间的区域 E、第2前肋下缘、4前肋上缘之间的区域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8题右肺上叶完全萎缩特征性X线表现为 A、斜裂上半部向后移位,水平裂向上移位 B、斜裂上半部向前移位,水平裂向上移位 C、斜裂上半部向前移位,水平裂向下移位 D、斜裂上半部向后移位,水平裂向下移位 E、斜裂及水平裂均无明显移位 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 第9题右侧主支气管与体轴中线的角度约 A、0~15° B、15~25° C、20~30° D、30~40° E、40~55° 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 第10题在纵隔九分区法中,作为中后纵隔分界的是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七版各病定义背诵 一、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 过敏及药物所致。 2、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胸部X线 显示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如多个直径小于2cm的空洞则称为坏死性肺炎。3、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 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 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症的疾患)。 5、慢性非阻塞性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 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6、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7、肺栓塞(PE):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种类型。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 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通常所指的PE即指PTE。 8、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 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9、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 病,通常亦成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10、胸腔积液: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 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即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水)。 11、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 称为气胸。 12、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13、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 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 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