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还武则天的真实面貌

还武则天的真实面貌

还武则天的真实面貌
还武则天的真实面貌

还武则天的真实面貌

【作者】黄永年

【作者简介】黄永年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

中科院故院长郭沫若不仅是位享有盛名的史学家,还是位写历史剧的高手。1960年他创作的最后一个历史剧《武则天》公演时曾取得轰动效应,以后还把剧本加上研究成果出版了一册专书《武则天》。遗憾的是其中的武则天是经他曲意美化过的,和真实面貌有极大的出入。

《武则天》里首先美化了她和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关系,说“高宗信任武后是比较专一的,虽然有时也听信过谗言,想废掉她,但终于让她辅政多年”。其实这哪是事实?事实是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专威福”,弄得高宗“不能堪”。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密谋废掉她没有成功,上官仪被诬“谋大逆”杀死,高宗成为傀儡,“生杀赏罚”都得听武则天。这怎么能说是对她信任,“比较专一”呢?

《武则天》里认为她的政权“获得人心”,“得到人民拥护”,其根据是《新唐书》则天传里所说高宗上元元年她建言“劝农桑,薄赋徭”等十二事。其实这类勤政爱民的官样文章在旧时代是屡见不鲜的,实行与否则很难说。就“薄赋徭”来说,高宗上元时并未降低过租庸调和户地税的税额。《武则天》还说她维护均田制,可惜郭老自己也承认“从史料中找不到武后保护均田制的明令”,只好从《全唐诗》里找来武则天的《石淙》诗,说诗中的“‘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或许可以作为她的歌颂均田的一种流露”。按这诗是武则天行幸今河南登封石淙山时刻在北崖上的,同时还有从臣们的诗,其中姚崇的诗也有“均霜揆日处天中”之句,这和武诗的“均露均霜”都是即景成文,最多带点“雨露均沾”或“风调雨顺”的意思,和“田”之“均”哪有关系!有利于武则天施行德政的记载实在不好找,而反面的倒不少。如史学家研究逃户时常引用的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书》,就说当时好多地区“莫不或被饥寒,或遭水旱,兵役转输,疾疫死亡,流离分散,十至四五”。对这类史料,《武则天》里何以只字不提?至于《武则天》里用户口增加和没有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来为她评功摆好,就更徒劳。在古代中国这样的封建社会里,只要不逢特大灾荒或特大战乱,人口增加本是迅速的,算不上武则天的功劳。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也不好说是武则天“得到人民拥护”,因为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要有条件,条件不具备、不成熟,即使政治黑暗也不一定发生。中唐的穆宗、敬宗都是很糟的,可同样没有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能说此时的中央政权也“得到人民拥护”吗?

《武则天》说她杀宰相裴炎杀得对,理由是当时人写的《朝野佥载》上说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时曾派骆宾王编造了童谣劝说裴炎内应,并说裴炎也有效法司马懿的野心。其实到了唐代,门阀制度已经衷亡,魏晋南北朝时权臣想篡位的事情这时根本不可能发生,司马光在《通鉴考异》里已指出《朝野佥载》中此话不可信。可《武则天》书里不仅相信,还凭空编造出裴炎前此曾想“拥戴上官仪”,“上官仪也想做皇帝”,实在是厚诬古人。还有位程务挺是抗击突厥的名将,只因认为裴炎冤枉而上表申理,被武则天加上与裴炎“潜相接应”的罪名冤杀,《武则天》书里可认为杀得不冤枉。武则天先把儿子章怀太子李贤贬到巴州,不久又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去迫他自杀,“既而归罪神勣,左迁叠州刺史,寻复入为左金吾将军,深见亲委”这明明是在耍政治手腕。《武则天》却曲解为“初加贬谪者是怀疑丘神勣逼死了太子贤,寻复原职者是发觉了丘神勣的冤屈,太子贤之死,看来别有原因,是史书上一笔悬案”,剧本里更说是裴炎贿买丘神勣部下杀害了

李贤。其实如武则天本无杀李贤之心,何以事后连李贤长子光顺也杀掉,次子守礼“幽闭宫中十余年,每岁被敕杖数顿呢”?要知道为了改朝换代乱杀人,在历史上本是常事。剧本中被武则天提升为宰相的骞味道,以及被她任用的大将李孝逸、黑齿常之,还不先后都被收拾掉?为了给武则天贴金,硬派这些人统统该死,实在大可不必。

武则天是用过一些有才华的人,但不能像《武则天》书里那样说她知人善任,因为更受她宠用的是那些酷吏、男宠以及一大群武家子弟。酷吏就是近代的所谓特务,在任何时候都是祸国殃民的坏蛋,不知道郭老怎么能把任用酷吏说成是武则天的“特出的政治措施”。郭老还认为武则天玩男宠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之说不可信,理由是其时武则天已有六七十岁。其实人要淫乱起来并不受年龄的限制。薛怀义只是名市井无赖,二张也只是“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词”的贵族子弟,不凭男宠身份怎么能如此为非作歹,甚至使“诸武朝贵,匍匐礼谒”?还有那武家子弟也十九不是善类,像被任命为统帅去对付少数民族奚契丹的武懿宗,就是见了敌人“弃军而遁”,而屠杀从敌方逃归的老百姓却极其残忍,“生刳取其胆后行刑”。这种害民贼也被寄以重任,能说武则天真的知人善任?另外武则天造龙门大卢舍那佛像之类,明明是浪费财力的无道之举,在《武则天》里却说“值得赞赏”。武则天和上官婉儿、男宠二张以及御用文人玩点宴饮赋诗的把戏,又被说成“对于唐代文化的高涨大有贡献”,连这个惯弄阴谋的上官婉儿也被描写成十分纯洁十分正面。所以我说这册《武则天》和她的真实面貌实在有着极大的出入。

最后还得谈谈武则天的出生地。因为郭老根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利州江潭作》七律诗题下自注“感孕金轮所”,认定利州是武则天的出生地(武则天自封“金轮圣神皇帝”)。其实当年吴晗、陈振都曾根据《册府元龟》等第一手史料论证此说之不能成立,另外《全唐文》里有武周时人写的歌颂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攀龙台碑》也证实了这一点。即武则天是唐高祖武德七年出生的,而武德八年年底之前武士彟外任检校扬州都督府长史,这以前在京城里历任检校并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判六尚书事,不可能去利州做官,后来出任利州都督是在贞观元年,这时武则天已是四岁的小女孩了。至于武则天在利州出生只是利州当地的民间传说,李商隐只是路过时随便赋诗寄兴。而郭老偏要对此置信不疑,我推测可能出于一种过于强烈的乡土观念。因为利州乃是今之四川广元,而郭老正是四川人啊!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我对武则天的认识 班级:国贸1202 姓名:李江学号:201243070207 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她的智慧以及领导才能为后世百姓和文人津津乐道,千百年来不休,但同时,也有人对她的狡诈、狠毒不齿,她就是武则天,历史上一位争议颇多的女性。深深地被她身上的魅力所吸引,我总是对有关她的历史很感兴趣,也有着自己对她的看法。 她本唐太宗的才人,却成为唐高宗的皇后,最终还开创武周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是什么促使她完成了这一巨大转变?有人说是因为她攻于心计,心狠手辣,而我看到的则是一个不服从命运安排,勇于追求的女子。封建社会的女性大都受到过封建教条的摧残,女人似乎注定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便是最鲜活的写照。在武则天之前,也曾有女性在政治上有过较大建树,如汉代坚韧刚毅的吕雉,扶持了三代明君的窦太后。但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武则天一人称帝,她的成功是无人能及的。我敬佩她的勇气,群臣反对,她仍冒天下之大不韪,登上皇后之位,勇敢地追求他所想要的;我欣赏她的大度,重用那些曾极力反对她的臣子,并广开言路,不拘一格举用人才,从而开创了“贞观遗风”;我赞扬她的伟绩,尽管她曾经为了达到一些目的,而采取了十分狠毒的手段,但她的成功是历史所无法泯灭的。 武则天从以皇后掌权,到由皇帝退位,共当政近五十年。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较大发展。以下,我将对武则天掌权期间的几点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广开言路,善纳诤言。在部分人眼中,由于武则天登上后位后残害王皇后,陷害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大臣,认为她心胸狭隘,不能包容他人。但是在治理国家时,武则天十分敬重直言敢谏的臣子,尽量采纳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言语有所冒犯,她也能加以宽恕,比起唐太宗毫不逊色。虽然有些臣子的话语触及她的隐私,甚至劝她退位,但她仍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甚至还受到奖赏。只因他们说这些话是出于对国家安定的考虑,因此武则天站在国家统治者的立场上,撇开个人恩怨,只为国家安定。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的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曾得到赏赐,后来还被提拔到宰相地位。另外,当武则天读完《讨武曌檄》后,她的第一反应并非愤怒,而是赞赏此文文词漂亮,并对没有发现骆宾王的才能感到惋惜。在武则天统治期间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此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上情得以下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作用。而当今社会,一些政府部门的上访举报制度形同虚设,部分官员甚至还对上访人员进行打压,很少听取下属和群众的意见。的确,拥有权力的人总是容易迷失方向,但武则天站在权力的最高峰却能做到广开言路,善纳谏言,这实在值得一些官员反思、借鉴。 (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在以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武则天一再下令劝课农桑,并采取强硬措施,地方官的升降以当地农业发展好坏为标准。农业发展得好,家家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到升迁,而“为政苛滥、户口流散”的州县长官则会贬职,甚至面临杀头的危险。此外,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己写了一本农书的皇帝,名为《兆人本业记》,在她死

历史上真实的徐贤妃——徐惠

历史上真实的徐贤妃——徐惠 徐惠即历史上著名的徐贤妃,徐惠(公元627年―公元650年),湖州长城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 《武媚娘传奇》中作“徐慧”,“惠”和“慧”仅一字之差,或许包含着编剧的良苦用心。历史上的徐惠突出了她的“贤惠”,电视剧中的徐慧则突出了她的“智慧”,而历史上真实的徐惠则是“惠”与“慧”的完美统一。徐惠出生东海徐氏,唐果州刺史徐孝德是他的父亲。徐惠才华出众,其弟与妹亦有文采,因此,当时人将徐氏三姐弟比作汉朝班氏。 徐惠才华出众,才思敏捷,少时便被认为“神童” 徐惠是唐太宗的妃子,不过说她是位诗文能手亦不为过。徐惠现存诗文共七篇,其中诗五首,赋两篇。其《长门怨》诗如下: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 颓恩诚已矣,覆水难重荐。 其诗端雅亦不乏气骨,后世对此颇有好评。比如清代陆昶在《历朝名媛诗词》这样评价徐惠,说她:“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体制。”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更是将她与才女上官婉儿进行对比,对其大加赞赏,说:“岂徒宫闱中,士之变塞者类然也。此语殆参透人情。贤妃诗饶有气骨,殆非上官婉儿可比。”民国梁乙真亦说:“唐初宫廷中一大作手。” 徐惠才华出众,少时便已出名,被誉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神童”。据史料记载,徐惠五个月时就会说话,四岁时便熟读《论语》、《毛诗》,八岁就会写作诗文。当时其父徐孝德让她试着拟《离骚》作诗,她写了《拟小山篇》诗,内容如下: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其父看后大为惊讶,从此徐惠名流于外,唐太宗亦是慕其诗名,将他召入宫中,封为才人。 徐惠贤能堪比长孙皇后

《武则天》观后感1500字

《武则天》观后感1500字 2018-10-23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 母亲杨氏,也饱读诗书,所以武则天受父母的影响,很有才气。 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名武媚娘,2017年后,出家感业寺为尼。 后复回宫,永徽六年登上皇后的宝座,载初元年登上皇位,史称武周,神龙元年退位。 这就是武则天的一生。 一口气看完蒙曼的百家讲坛之武则天,已是凌晨两点了。 合上书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是什么,能够让一介女流之辈能够突破中国古代传统道德观念,在权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登上盛唐皇帝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是什么,能够让她在充满坎坷变数的政治道路上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呼风唤雨,成为母仪天下继而又母权天下的龙上之凤;是什么,能够让一个女人在爱情和亲情面前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丈夫和儿女的利益,来达到她渴望已久的权利欲望;又是什么,能够让她在耄耋之年突然放弃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大周王朝,重新又让李唐后人来替代武家王朝?纵贯她叱诧风云、波诡云谲的一生,是那么得富有戏剧性,又是那么得惊心动魄,令人回味良

久。 历史从来都是一张张的智力拼图,后人只有永无休止地考证、拼凑、续接,才有可能一点点地接近她的真实面目;然而历史又是血肉鲜明的,一切历史的传承,无不在文字的渗透和纪录中容颜妩媚。 喜欢蒙曼的讲解,是因为她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历史脉络中可以轻松自如地为读者和观众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时间坐标,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她确实可以成功地让历史缩影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作。 我也曾有幸,在龙门石窟观摩过貌似武则天的卢舍那大佛,有幸在乾陵无字碑前伫立思索;只是我有心无力,我的学识和阅历还无法去打开那扇雄奇与苍凉的历史大门。 所幸我们这个时代有人殚精竭虑、化繁为简,让我们在时隔一千多年之后,能够轻松而愉快地了解武则天的平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位教授用这种态度读史研史传史,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快事!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站在历史的高点上,古老而神奇的中华文明会让我们感到惊诧,感到博大,感到自豪。 我们会问:在浩瀚如海的历史长河中,武则天又是我们取几瓢之饮呢?所有的历史玄疑只有在时间的面前才会变得清澈,变得透明,而我们永远看不清的,则是时间那最最神秘的面容!虽然武则天的一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O李志贤~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 最保守的估计,她开始参政的时间,应该是始于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当时, 唐高宗李治因风眩不能视事,故国家一切奏 章之批驳与国事之策划,都由已经被立为皇 后的武则天代为执行。事实上,武则天在唐 高宗死后,便积极地布置她临朝称制,改朝换代的格局。为此,她一方面大力打击反对其 政权的朝中王公大臣,消灭他们的势力,另一方面,她主张“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①,认为时代既已改变,便不能遵循陈旧的方法,应按照新创的标准进行变革,以适应当时的需要。因此,她在官制、年号、服饰、文字及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别立系统,表现出其政权的特色与新气象,当然也蕴含着渐改政制,使人们逐渐摆脱李唐王朝影 响力的政治作用。据(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 天被迫退位,中宗重柞,二月甲寅便采取了一系列复辟的措施:“复国号,依旧为唐。社傻、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旧为东都……”根据这个记录来看,很明显的,在武则天专政期间,可说是无所不改。 一、改换新政权的标志 武则天的第一项改制是在新政权的标志 方面。篡唐天下,另立新朝,她当然要先改国号。除了改国号为“周”,迁国都于洛阳之外,她也更易旗帜。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 月,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时,“旗帜 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②。到了天授二年(691年),即她称帝后的第二年,再将 “旗帜尚赤”③。光宅元年,她在易旗帜的同时,也下令“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④。在服饰方面,除了改换颜色外,武则天也几度修改朝廷官员佩带鱼符的条规。垂拱二年 (686年)二月,她“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⑤。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又“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⑥。 武则天也依周历更改正朔。她在载初元 年(689年)正月,“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 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

武则天梦鹦鹉折翼的历史

武则天梦鹦鹉折翼的历史 :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篡唐自立为武周皇帝,除了靠自身的美貌和才智外,还有赖一次次 难得的机遇。纵观武则天一生,从唐太宗到唐高宗、王皇后、萧淑妃,几乎所有与她相关 的重要人物都有意无意地为她登上权力顶峰铺设台阶,难怪李淳风对唐太宗说,“女主武 王代有天下”是不可违抗的“天意”。 民间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李世民想杀尽所有“疑似者” 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封建帝王对天象无不十分关注,连号称明君的唐太宗李 世民也不例外。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白金星屡次在白天出现,唐朝的天文官太 史经过占卜,认为这是“女主昌”的预兆。与此同时,民间又流传一本叫《秘记》的谶纬书,上面写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对此,唐太宗深感不安,对带有“武”字的人名、地名、官名都特别留。 当时,负责守卫皇宫玄武门的是左武卫、武连县公武安人李君羡。一次,唐太宗在宫 中宴请高级武官,行酒令时叫众武官自报小名,轮到李君羡时,他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唐太宗顿觉愕然,当着众人的面他不能表露对李君羡的猜疑,便笑道:“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因为李君羡的官职和封邑都有“武”字,唐太宗对李君羡很不喜欢。不久, 就把他调离京城,出任华州刺史。李君羡赴任后,和当地一个自称能很多天不吃不喝、懂 得佛法的平民员道信过从甚密,常屏人密语。御史劾奏李君羡与妖人来往,图谋不轨,唐 太宗马上下令诛杀李君羡,除掉心头大患。 杀了李君羡后,唐太宗并没有因此而高枕无忧,“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传言仍困扰 着他。《资治通鉴》记载:“上唐太宗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居陛下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 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上乃止。” 《资治通鉴》的主编司马光是非常严谨的历史学家,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不会在 书中采用唐太宗和李淳风的这段对话。李淳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占星学家,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他对三十年后武则天篡唐已有十分准确的预测,还成功地阻止了 李世民滥杀无辜,真可谓料事如神、功德无量,至于这段记载是否属实,还有待历史学家 进行深入的考证。 王皇后与萧淑妃后宫争宠

武则天人物分析

武则天人物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才智过人、果敢深沉的女政治家,比如西汉的开国皇后吕后,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清初的太皇太后孝庄。但是她们都没有改朝换代,一生都是以后妃的身份干预政治,没有踏出通往权力顶峰的最后一步。如果说武则天与其他女政治家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那就是心性,用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来讲就是“情商”。 可以说,武则天对这个世界,对当时的政治、人物、社会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她的人生道路。同样是遭遇情感危机,吕后为刘邦移情别恋的事自怨自艾,武则天则利用丈夫唐高宗的性格弱点和愧疚心理,谋求政治上的更高地位;同样是作为幕后的参政者,北魏文明太后采取怀柔政策,以保证皇帝不会对自己的野心产生怀疑,更不会在日后对自己进行清算,武则天则采取高压政策,让名义上的皇帝成为自己手中的傀儡,让这些傀儡失去与自己对抗的能力;同样是面对亲情与政治的冲突,孝庄太皇太后一直摇摆不定,试图在家庭关系与政治利益的平衡木上保持稳定,而武则天则毫无顾忌,使天平向政治一面倾斜,只要大权在握,丈夫、儿子、女儿都可以抛弃。 雁冀的《题乾陵无字碑》中写到:这里埋藏着一个伟大的女人,但离开男子一分钟也不能生存,爱与恨,难解分离。武则天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位魅力过人的女人,她的魅力到底来自何处,她到底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本篇文章力求以真实的史料,站在心理学角度来来阐述武则天的心理世界。 后宫之地本就你虞我诈,不争也是争,“不进则退”这个词语恰到好处的形容了后宫的无奈,一个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保护自己,要如何全身而退,要怎样才能在每一个深夜睡得稍微安稳,走每一步都稍微安心踏实,那就要变强。常常不是人想争斗,而是她不得不争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则天曾经尝过许多屈辱,她骨子里拥有反抗封建皇朝的精神,她不服气也不认输,她相信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才能不再受辱,我们都扪心自问,换做是我们,我们能认输吗? 无法否认武则天对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她所统治的时期,百姓安居乐业,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给予保守的贵族沉重的打击,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言十二事,劝农桑,减少赋役,社会安定繁荣。武则天还大开志科,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她用人从不看出身,只看其才华能力,为国家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也激发了老百姓读书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一大批后起之秀。郭沫若评价她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杰出的女人,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在她再位间任用酷吏以强硬的手段统治她的王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封她的王朝号。 她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够排除万难,在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年代,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政治上,武则天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在经济上,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武则天时代的手工业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采矿业、铸造业和纺织业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在文化上,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武则天也有其过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重用了各种各样人才。刚开始时,她提倡告密,任用酷吏,滥杀了许多无辜,招致群情激愤。武则天便反过来杀酷吏“以雪苍生之愤”,实际上酷吏们都是秉承她的命令行事的。表面上看来,

唯一女皇帝武则天不叫“则天”真名是“武珝”

唯一女皇帝武则天不叫“则天”真名是“武珝” 据说现在看电视剧,讲个“颜值”,男男女女足够漂亮,自然有粉丝尖叫,图个开心而已,对剧情太较真,反倒会挨骂。 戳开有“范爷”加盟的《武媚娘传奇》的词条,三解险些被白花花的一片亮瞎眼,可定睛一看,80集的大剧,竟然还要“刻画出一个全新、除掉各种妖魔化的脸谱、还原一个最为真实的武则天。” 三解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第一个镜头:“武氏如意奉诏入宫,位居五品才人。” 请问“武氏如意”是谁? 看来编剧大人用他无穷的想象力,解答了一个老问题,武则天到底叫什么名字? 则天二字,当然不是她的本名。 公元705年,唐中宗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后,给她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来遵从她“去帝号”的遗愿,以“则天大圣皇后”为谥号,还是近代人图省事才叫习惯了。 武媚娘同样不是。 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听说她貌美,召入宫为才人,一见面,觉得名不虚传,赐号“武媚”,至于那个“娘”字是谁加上的,就不知是哪位编剧了。 至于那个空前绝后的“曌”字,更是要到载初元年(689年),已经被尊为“神皇”的武则天自己动手造字,方才面世。 往前看,在这之前的几十年里,太宗、高宗两代皇帝总不会喊她“喂,那个谁”吧? 有人或许会说,武则天出身寒微,女人没名字有什么奇怪的。 这种说法很不靠谱。

首先,武则天出身并不低,这个槽点后文再详解。 其次,史书明明写了她的名字,凭什么说没有呢? 《新唐书》卷四《则天皇后本纪》第一句就是: “则天顺圣皇后(唐玄宗时改称)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 珝,读xu,《说文》解释为玉的名字,给女孩取这个名字,很有文艺范儿。 说到这儿,《武媚娘传奇》的粉丝们要说了,“如意”也没错啊,有玉如意,说不准如意是她的小名或者表字呢。 且不说,玉如意这种玩意儿以清朝为多,只看“如意”的本意就好。 南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引《音义指引》: “如意者,古人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 痒痒挠是也,给自家闺女取这个字,还真是……有仇吗? 法门寺出土的鎏金银如意,形制已经经过佛教改造,不易于瘙痒了,也可算是后世玉如意的雏形 南宋人或许怀古有误,再看看唐朝人的记录,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 “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窣至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举手示罗如意。” 大和尚不空表演的戏法且不论真伪,罗公远反手瘙痒够不着后背,方才来借“如意”,可见还是拿这东西当“老头乐”、“不求人”来用。 好吧,你拿武则天在感业寺写给唐高宗的情诗《如意娘》来解释,那么,《全唐诗》里还有40多首她的诗作,是不是都能和名字相关?

武则天风流史

武则天风流史 武则天的第一个面首是薛怀义。薛怀义原名冯小宝,鄂(今陕西省雩县)人,闯荡江湖,练就了健壮的身体,粗犷中不失几分英俊。 唐高宗的千金公主偶然发现了这伟岸壮士,马上派人把他召到宫中,亲自为他沐浴更衣,留待数日,把他献给寡居多年正寂寞上火的武则天。小宝刚过30,侍寝有术,深得则天的宠爱。为了能让冯小宝合乎情理地往来后宫,武则天接受公主计策,把冯小宝变为僧人,将洛阳的白马寺修饰一下,让他出任主持,并让他学习佛教经典,既掩饰身份,又可陶冶性情,培养参政的能力。又将改名为怀义,赐给薛姓,让太平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薛绍以叔父之礼相待。 薛怀义不满足于专任侍寝,他对任何事都有过人的聪明。垂拱四年(688),薛怀义受命督建明堂和天堂,耗资巨万,建筑物雄伟华美,令人瞠目。薛怀义因功被擢为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封梁国公。他还多次担任大总管,统率军队,远征突厥。他利用当时流行的对弥勒佛的信仰,和僧法明等僧人编写了《大云经》4卷,献给武则天,称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应当取代唐朝成为天子。从而为武则天提供了对抗儒家男尊女卑理论的思想武器,更助于他名正言顺地登上皇位。 后来御医沈南缪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薛怀义受到冷淡,这使他妒火难忍,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督造的耗资巨万的明堂。大臣们纷纷要求严惩薛怀义,武则天不加追究。薛怀义却日益骄横,终于武则天指使人将其暗杀。 武则天晚年,很得益于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的悉心侍奉,她很感谢张家兄弟的奉献,授予之高官,委以国政,成为她晚年最亲信的人。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中山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其祖父辈的张行成在贞凤末当过宰相,也算得上名门出身。薛怀义被杀后,御医沈南缪充为男宠,但沈已过中年,难以满足武则天的要求。70多岁的武则天又陷入了寂聊烦闷之中,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责骂侍女。 还是女儿理解母亲的心事。万岁通天二年(697),太平公主将美貌少年张昌宗带给武则天,张昌宗聪明伶俐,通晓音律,当场献上一曲,然后相拥入内室。侍寝一宿,武则天非常满意。半月后,张昌宗又把自己的亲哥哥张易之推荐给武则天,说他哥哥侍寝更有经验。武则天果然满意。从此,张易之、张昌宗俨若王侯,每天随武皇早朝,待女皇听政完毕,就在后宫陪侍女皇。在则天皇帝近似溺爱的宠幸下,这对美少年的势力迅速膨胀。朝中的当权者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争先恐后献媚二张。

历史上唯一的女相,真实的陆贞

《陆贞传奇》电视剧让大家知道了一个位高权重的女官,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在北齐时期,她是一位位居一品的女相。 此女真名是陆令萱,电视剧的改编总是比真实的历史更加浪漫可爱。电视剧中陆贞和王爷高湛还有一场美好的爱情,现实中,陆令萱早有一子,且因丈夫犯事,母子两人没入宫廷为奴。陆令萱被分到了长广王高湛宫中,两人关系实为主仆,并非恋人。 后陆令萱成为高湛之子高纬的乳母,在高纬继位为皇帝之后,可谓开启了陆令萱的时代。高纬昏庸,且无比信任乳母陆令萱,因此陆令萱此时在朝堂上获得了较大的权利。 在当时的朝堂上甚至甚至能够和当时的胡太后分庭抗礼,显然胡太后的心机不能与陆令萱这个以罪臣之妻出身的女人比肩,后来胡太后淫乱后宫被发现,皇帝高纬震怒,胡太后被幽禁。 胡太后被幽禁之后,陆令萱一党的臣子向皇帝举荐陆令萱为皇太后,很难说这不是陆令萱的授意,毕竟只要做了皇太后,就真的是到了权力的顶峰,然后身为皇帝的乳母,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称后的计划并未成功,陆令萱之能够有如此之成就,就在于她的不放弃,她认高湛的一个妃子为干女儿,然后成功的坐上了“太姬”的位置,“太姬”为一品,位列长公主之上。仅在皇后和皇太后之下,皇太后被幽禁,权利亦被瓜分和瓦解,不足为惧。

之后陆令萱在朝堂之上弄权达八年之久,北齐的所有奸臣都在她的麾下,可想而知当时朝堂的乌烟瘴气。陆令萱入宫后的一生都在权利斗争中度过,在北魏攻打北齐之时已经72岁,一个女人把持的朝堂,她又没有武则天的政治手腕,当时的国家一片混乱,很快就土崩瓦解,陆令萱见国破,自刎而死。 如果说电视剧《陆贞传奇》描述了一个女人玛丽苏的传奇一生,那么真实的历史告诉你何为血腥诡谲的权利斗争。

武则天

武则天 一、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624—705),并州(今山西)文水人,唐初工部尚书武士彟(音yuē之女,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 (一)人物事略 武皇家世武则天,本名武照,称帝后改为武曌。祖籍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她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卒于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生母是武士彟的续妻,陇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入宫见闻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人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时日既久,太宗又发现她学识尚好,且懂礼仪,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入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 皇后武则天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然后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死了。 平定徐敬业武则天为以后做女皇做的准备活动,被一些大臣识破,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花公元684年的九月,被武则天贬出京城的徐敬业开始起兵反抗。武则天连忙调动了三十万兵马迎战,让李孝逸领兵平叛。只用了四十天的时间,徐敬业的叛乱便被平定了。 实现女皇梦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同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太孙。武则天尊周文王姬发为始祖文皇帝,尊父亲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赏。 广揽人才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贮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 完善科举武则天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的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重视农业武则天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 抗击外侵对吐蕃贵族的入侵和骚扰,武则天给予坚决的抵御和反击。长寿二年(692年),她派大将王孝杰击败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部护府于龟兹。之后,又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西北边防,恢复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 巩固国防武则天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氏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张柬之兵变复唐公元704年年末,武则天病倒在床上,几个月也不召见大臣,只有张氏兄弟俩侍奉左右,把持朝政大事,这使大臣们六神无主。宰相张柬之经过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里发动了兵变,把张氏兄弟(武则天的男宠)杀死,迫使病中的武则天让位,由中宗复位,重建唐朝。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武则天的功与过及影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号:00911111 姓名:侯天宇分数: 摘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之遗风,下启”开元盛世“之伟业。在政治,经济,文化多有创作。为中国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究其评价也是众说风云。 关键词:武则天,功与过,中国发展,影响, 武则天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改革家。她在四十多年的统治生涯中以超人的魅力对中国的军事,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究其功与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功 1、政治清明 武则天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中流砥柱,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赏罚分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宠,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农书《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水利工程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3、国力强盛 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复“安西四镇”的请求,并慧眼识英雄,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王孝杰为全军主帅、武威军总管,率军大破吐蕃,一举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勤、碎叶),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文化发达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一) 我花两天读完了林语堂的《武则天正传》,感觉自己像一位历史的旁观者,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纵观了这将近半世纪的唐室兴衰,很畅快。关于武则天这个女人,其实说来也并不难懂,她的种种个性在她一生所作所为中显露无遗:机敏、沉着、精神旺盛、野心无限、对权利欲望出奇强烈、头脑清晰却也荒淫无度。对于这样一个历史奇人,我只能在读完她的传记之后抚案长叹,遥想那个早已远离却真实存在过的年代,因为此人的功过得失,历史早已给出了最恰当的评价。但我一直好奇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个女人如此胆大妄为,从一个卑微的才人走上至尊皇位? 这两个地位差别之大让人无法想象她的跨越,更何况是在女人的地位可以被忽略的封建时代。但她确实做到了,读完书后,我认为应该是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起到决定作用的。 主观方面,是她的秉性成就了她。除了她的机智,冷静,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书中提到一个故事,当时太宗问武氏说:有一匹烈马,你如何驯服?武氏说:只要三件东西,一根铁鞭,一个铁锤,一把利剑。若不能用铁鞭制伏,就用铁锤,若还不能,就用剑刺进它的脖子。那时她只有二十多岁,这种不同寻常的勇气和狠毒是她日后的步步攀升的必要条件。同时,她的权欲是同她的攀升成正比的,从才人,到

昭仪,到皇后,到皇太后,最终到女皇,幸她是想不出什么更高的权位了,否则就成女神了。她可以为了权利而不顾一切,掐死自己女儿,谋害妃子和皇后,毒杀皇亲国戚,残戮忠良大臣与无辜百姓无数……这样的女人,史上少见了。背后驱使她的是与生俱来而不断膨胀的贪欲。 客观上,又是当时在位的皇帝助了她。之前太宗在位时,并不喜欢她,因为一个刚强有谋的男子是不会喜爱一个像武氏这样健硕精明的女子的。但机会在太宗驾崩后,当高宗这个软弱无能的新皇帝登基后到来。高宗是喜欢武氏的,甚至可以说是依赖她,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政业上,这就给了她很大的发展空间。武氏就这样步步为营除去一个个心头之患,继而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绝对核心的中央政治团体,等到高宗真正认识了她而转为痛恨她时,因年事已高身体虚弱而根本无力对抗了。武则天也就这样平步青云了,以历史年鉴学派的说法,她也就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种产物。 主观与客观的条件驱使下,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帝。我若去评价她的功过,这已无意义,只是在阅读历史时,让我发现在她的所作所为的不可思议中,其实也是有着必然方向的…… 武则天传记读后感(二) 上个星期到图书馆闲逛,又走到了人物传记区,看见了《武则天传》,我决定读一读,因为以前了解的武则天总是那样的不完整,所以这次,我决定仔细的读一读,这本书真的很厚啊。我读了一段之后

武则天传读后感

武则天传读后感(一) 武则天,曾经是我颇为崇拜的一个女人,原因很简单:她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记得小时候看过电视剧《武则天》,那时就觉得她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一个帝王应该有的气度和威严。初中历史书上对她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然而,历史书上讲她当皇帝的过程时只说:“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握了大权。高宗去世几年以后,武则天做了皇帝。”这一切看起来多么顺理成章,轻而易举。事实上,这却是一种误导。 武则天原名武媚,原是太宗的才人,但不知怎地被太子即后来的高宗看中。太宗死后,高宗把从感业寺接入后宫。武则天14岁入宫,因为太宗喜欢有才的女子,所以她在宫中读了很多史书,深知宫廷险恶。论智谋,论经验,她都比王皇后,萧淑妃强太多,因此略失小计就当上了皇后,代价是她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小女儿。掌权后,她极力剪除异己,一切对她有威胁的人都难逃厄运,这其中不仅有皇氏宗亲(姓李的),还有武后的异母兄弟和亲姐姐,亲侄女。 高宗即位十年后,高宗身体越来越差,诸事都由武后决定,武后与高宗并称为“二圣”。 太子弘年少有为,对武后的做法经常不满,为了自己日后掌权不受威胁,武后竟毒死太子。后来的章贤太子贤(武后二子)也被她幽禁后杀掉。高宗死后,她将三儿子李哲贬为庐陵王(其实这也不能怨武后,李哲还不如不当皇上呢),流放在房州。又立四子李旦,而后代子执政。然而这还不是武后的终极目标。几年之间,武后以广开言路为借口,在全国广设检举箱,致使告密之风四起,武后也逐渐组织起了自己的间谍网络。我想,当时的阴森恐怖应该一点也不亚于法西斯统治时期,因为那个时候,人人都可以成为盖世太保。即使被告无罪,但只要武后想杀,或是和酷吏们有过节,亦或是仅仅为了制造恐怖气氛,他们都在劫难逃。在武后登基的前几年,大屠杀一拨接一拨,因唐朝几位王公大臣的一次叛乱(武后逼出来的),唐室贵族几乎被灭门。听起来真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便立即起用了狄仁杰、姚崇等人,气象为之一新。政治清明,国家富足安定。我不禁有这样一种想法:也许,如果一个女人想成为皇帝不用如此艰难,也就无须用那么多人的的性命做通向皇帝宝座的阶梯。毕竟,武则天只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而非一个杀人狂魔。(这个想法在我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后有所改变,因为在封建社会中不管是谁,想要得到那至高无上的权利,都要经过血的洗礼)。 林语堂的《武则天传》,我觉得总体上写得很好,因为比较真实。但我很讨厌他对武则天的评价:什么历史上最骄奢淫逸,最虚荣自私,最刚愎自用,名声坏到极点的皇后。也许,这与他写书的角度有关。毕竟,他是以一位唐室幸存王子的口气写的。然而无论如何,这种评价还是很不成熟。 在我的印象里,绝大多数皇帝比武则天骄奢淫逸,虚荣自私的多,然而却未必有她的智谋。而皇后呢?自然也不是个个贤德,宫廷本来就是一个大染缸。至于刚愎自用,我认为这个词用在项羽身上是贬义词,用在武则天上就大大相反。我从没听说过武则天有什么谋士或是智囊团,因为她比当时的任何人(除了狄仁杰)都更有远见卓识。其实有主见是相当可贵

武则天

武则天 武则天的男宠都是美男。薛怀义“伟形神,有膂力”(《旧唐书》),“伟岸”(《新唐书》),是一个相貌不凡、高大威猛的帅哥。史料没记载沈南璆的相貌,但他能够入得宫廷,专职给皇帝、皇后等高端人物看病,最起码是一个温和、儒雅的清秀男子。张易之“年二十余,白皙美姿容”,张昌宗“面似莲花”(《旧唐书》),二人都长得十分貌美标致。另外,从“天后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和“近闻上舍奉御柳模自言子良宾洁白美须眉,……专欲自进堪奉宸内供奉”(《旧唐书》)来看,年轻貌美是武则天挑选男宠的首要条件。 武则天的男宠都是猛男。薛怀义“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旧唐书》),武则天试过后“悦之”(《新唐书》),且“恩遇日深”(《旧唐书》)。沈南璆是薛怀义的替代品,《唐史演义》称“南璆房术,不让怀义,武氏恰也欢慰”,可信度较高。武则天对张昌宗的床上功夫很满意,而“易之器用”还要高出一等,武则天“即令召见,甚悦。由是兄弟俱侍宫中,……俱承辟阳之宠”(《旧唐书》)。此外,从“左监门卫长史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专欲自进堪奉宸内供奉”(《旧唐书》)来看,武则天对男宠的下体是相当在意的。 年轻、貌美、健壮,是武则天挑选男宠的三个必备条件。上有需求,下必投其所好。那么,是不是符合这三个条件的男子,就可以充当武则天的男宠呢?非也。唐代文人宋之问就吃了武则天的闭门羹。宋之问很有才华,且“伟仪貌,雄于辩”(《新唐书》),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武则天下令“选美少年为左右奉宸供奉”,宋之问蠢蠢欲动,也想为武则天出力,并专门给武则天写了一首表明心迹的诗。“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终身惭愤”(《太平广记》)。

蒙曼:精彩评说武则天

蒙曼:精彩评说武则天 蒙曼,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因主讲“武则天系列”而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蒙曼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解读唐史,评说武则天,不仅激发了广大听众对一代女皇的兴趣,而且加深了人们对唐代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和认识。蒙曼讲解历史,精彩纷呈;评说人物,妙语连珠,充分展示了一位学者和教师的独特史观和高超口才。 一、设问——精确的导入语 蒙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会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去讲述,也不会平铺直叙地介绍事件的起落,而是带着问题讲,用悬疑吸引读者。”这正是她评说武则天的一大特点。蒙曼特别喜欢在每一讲的开头和结尾,运用设问的方式生发悬念,以引起听众对历史真相和人物命运的探究兴趣,从而导入正题。例如,她在讲第一集《则天家世》的开头,说了这样一段话: 武则天是一个奇迹。她在一个几千年来一直教导女子顺从的世界里雄飞高举,君临天下。在她的时代,禁区可以突破,命运可以改变,激情和梦想造就了千古流芳的大唐气象;在她的身后,正史和野史,留下了种种扑朔迷离的记载,给这位传奇女子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性格决定命运? 蒙曼首先运用精确凝炼的语言,从人物业绩、时代气象和史书记载三个方面,概述了武则天的人生奇迹。然后用“是时代造就英雄,还是性格决定命运”这一选择性的设问句,一下子就引发了听众对唐朝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关注兴趣和探究热情。这不仅是一个精确的总体性导入,而且在接下来发出一连串疑问之后,自然地导入到对武则天家世的从头叙说。 同时,蒙曼还十分善于在每一讲的结尾,通过设问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例如,她在讲第八集《两种命运》的结尾,这样说道: 到此为止,拥武派已经进入最高层,反武派也出去了三个,只差一条大鱼——长孙无忌还没有离开中央。天罗地网已经张开,尊为国舅、贵为宰相的长孙无忌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请看下集:国舅之死。 蒙曼在总括了前述内容之后,用一句设问引发听众对长孙无忌命运和结局的关注,这样就自然地导入到下集《国舅之死》。 此外,蒙曼还常常在讲述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随处设问生疑,这样层层设疑,大大增强了叙史说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二、论断——精妙的辨析语 评说历史人物,必然会涉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蒙曼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不仅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而且善于运用精妙的辨析语言进行推理,从而对此类问题作出论断。例如,她在讲第三集《狐媚惑主》的时候,这样辨析李治在感业寺与武则天见面的表现:现代许多学者不太相信《唐会要》的记载,他们的理由是,忌日行香是国家礼典,李治的随员肯定不少,感业寺的尼姑当然也不止武则天一个。他们怎么可能在这样的场合激情对立呢?但是我认为,这件事必定发生过,理由有三: 第一,文本的理由。《唐会要》是一本经得起推敲的史书,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始资料,它和现在街头小报不一样,不是专讲绯闻的,没有必要制造这么一个谣言出来。 第二,人情的理由。武则天在感业寺待了一年,她盼什么?她就盼李治来呀,盼星星盼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男宠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男宠 一、古代男宠之龙阳君 古称男色为“龙阳”,也是有渊源的。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幸,象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象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二、胡太后的男宠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可算是个少有的荡妇。高湛继承帝位后,胡氏以长广王妃册立为皇后。高湛强奸嫂嫂李祖娥,常常宿在昭

信宫,胡皇后不耐宫闱寂寞,同高湛的亲信随从、给事和士开勾搭上了。和士开唇红齿白,翩翩有风度,又弹得一手好琵琶。高湛知道后,非但不责怪他,还有意成全他们。和士开善使一把铁槊,胡皇后说她也想学槊,高湛便命和士开教她。胡皇后与和士开眉来眼去,乘机调情。两双手摸来捏去,高湛只顾饮酒作乐,视而不见。 和士开为巩固地位,讨好太子高纬,劝高湛作太上皇,说这样可以进一步纵情享乐。高湛便让位于太子,从此深居宫中,一味淫乐,三年以后因酒色过渡过度而死。 高湛死后,胡太后和和士开的关系正式公开化,许多大臣不满,上奏和士开,而高纬年少昏庸,怕得罪太后,也不敢怎样。而和士开则排除异己,日益权重,封淮阳王。一班趋颜附势的大臣纷纷向他献媚,一时间,胡太后的姘头成了北齐王朝的大红人。然而高纬的弟弟,琅琊王高俨却是个敢做敢为的人。他知道胡太后的妹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合,便与其谋划,在深夜,埋伏士兵与神兽门外,次日和士开上朝时将其抓获,并派心腹杀死了他。胡太后知道后又悲又气,然而高

女皇武则天淫而不乱

淫而不乱:女皇武则天面首众多却不好色 作者:杨府 世人都知武则天。但像武则天这样取得自己执政问政的权力,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残酷的宫廷斗争和血腥杀伐。因为,其一,在看似光鲜的宫廷之中,从来都是暗流涌动,波诡云谲。帝党、后党、勋臣、外戚之间,由于利益的不同和对于权势的渴望与攫取,成为他们唯一的不择手段的争夺目标。这一切,无不构筑成错综复杂的矛盾体。于是,各种诡计横行,阴谋迭出,自然会引爆出极其残酷的斗争场面,酿成流血的悲剧。其二,作为宫廷后妃,如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就可以荣登皇后宝座,母仪天下,而家族也会跟着平步青云,鸡犬升天,这是何等辉煌的至耀!皇后位极尊贵,享有独有的宠幸,而一旦失宠被废,其地位甚至不如一个宫女,被废皇后面临的是幽禁、迁往别宫、念佛或赐死。因此,后妃们为了邀宠固宠,无不使尽狐媚手段,讨好帝王的欢心。所以,皇后为了保有自己的地位,往往不计后果的打击、压制其他嫔妃,而嫔妃们为了得到帝王专爱,也施展或谄媚或诅咒等手段。脂粉氲氤的香气,怎么也遮掩不住后妃之间你死我活的残酷争斗的硝烟。因此,历朝历代的后宫之中总是充满了凄惨的阴风,其“黑云压城”之势不仅在宫廷,也势必蔓延到朝野。后妃对帝王的真爱到底有多少倒在其次,关键是她们把这种男女之情带到了家庭的政治之中,这种情爱就带着血腥之味。这种情况在武则天身上表现得最为具体。 武则天究竟好不好色 如何评价武则天,历来是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她执政权柄达四十年之久,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对她的政治才能、治国能力基本上都给以肯定。对她的非议,主要集中在男宠问题上,可以说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了,这也就多少影响到了对她政治成就的评价。按说,她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执政时间之长,几乎等同于

比武则天还早的女皇帝陈硕真 可怜却受裸刑而死!

[键入文字] 比武则天还早的女皇帝陈硕真可怜却受裸刑而死! 提起古代第一位女皇帝,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武则天。但细数史籍,人们会发现,在武则天之前,还曾有一位率领数万农民起义军的女首领也称过皇帝,她就是唐 永徽年间在浙江一带,反抗官吏贪求和豪强逼掠的奇女子陈硕真。 陈硕真(公元620 年——公元653 年),有些书上又写作陈硕贞,她是睦州雉山梓桐源田庄里(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梓桐镇)人,早年丧夫,出身于平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与妹妹相依为命,打小就遍尝了人间疾苦。 陈硕真挑头造反是因为其家乡农产品比较丰富,当地官府的官吏把这里当作摇钱 树,剥削严酷。恰逢这一年,当地遭了水灾。当地官府本该开展救灾行动,赈济灾 民,可他们却视而不见,照常收税,一时间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有人猜 测,此时的陈硕真从事的可能是巫女或道姑一类的职业。 据说她在起义前为了扩大影响,曾经自称马上要羽化登仙,与自己的乡邻诀别,准 备隐居一段日子后再以“神仙”的面目出现。不过她的运气不太好,刚刚躲起来没多久 就被人告发,被官府抓了起来。但奇怪的是,陈硕真被抓后,很快就被放了出来。 据史书记载,官府居然以问不出口供,证据不足将其释放。这引来后世人们纷纷猜测:有的说陈硕真遇到了清官同情而放她,有的说是她的亲戚或同伙贿赂了官府才救 了她,还有的说陈硕真是使用了自己美女的原始武器才被放回。 陈硕真被释放后,她的姻亲章叔胤立即到处宣传,陈硕真已经成仙从天界重回人 间,现在法力无边,变化莫测,能够驱使鬼神,并显示种种神迹。这番宣传非常有 效,陈硕真周围很快就聚集起了一大批信徒。 当时的底层民众都很迷信,对陈硕真的夸大的宣传以及她可能施展过的一些骗术或 魔术越传越邪乎,信奉民众越来越多,以至于当时的官兵对陈硕真的神力也深信不 疑。就这样,随着信众越来越多,陈硕真感觉时机成熟了,就在永徽四年(公元653 年)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