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班级姓名日期

一、目的要求

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二.材料用具:

三方法步骤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

1.结合(图4-3培养豆类根毛的装置),对着光线先用肉眼观察试管内种子的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

(二)、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

对照(图4-4根尖纵切结构模式图),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下,从根尖的最前端向上仔细辨认出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个部分;识别每一部分细胞结构有何特点。根尖由、、、四部分组成。

1、根冠:位于 (根尖\根毛)的顶端,细胞体积较 (大\小),排列 (不规则\规则).根冠具有(保护\支持)分生区的作用.

2、分生区:大部分被 (根尖\根冠)包围.细胞体积较 (大\小),排列 (紧密\疏松),具有很强的 (分裂\分生)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位于 (分生区\根冠)上方.细胞能 (迅速\缓慢)伸长,几小时能伸长为原来的10倍以上,是根生长最(快、慢)的部分。根能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与(伸长区、分生区)细胞迅速伸长分不开的。伸长区也能吸收少量水分和矿物质。

4、成熟区:位于(伸长区\分生区)上方.细胞 (停止\继续)伸长,细胞内有很 (大\小)的液泡,液泡里充满 (细胞液\细胞质).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 (根毛\表皮),表皮以内的细胞开始 (分化\分裂)形成组织.例如,位于中心部分的某些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上下相邻细胞的横壁也消失,形成了导管.

5成熟区以上部位:根毛消失,根内形成导管、帅管。

五.[讨论]:1.移栽幼苗,为什么带土移栽容易成活?

提示:幼苗的根系尚不发达,根尖比较柔弱,生有大量的根毛.根尖及根毛与土粒紧紧连在一起.移栽幼苗时若除去根部土壤,就会伤及根尖及根毛,因而会使幼苗根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功能减弱,降低了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2.根的吸收功能主要在根尖的哪一部分?

提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使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六、绘图:在显微镜下,选取有代表性的根尖各部分细胞绘制细胞图(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在图的右侧标注根尖各部分名称。注意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及形状)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 篇一: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单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班级姓名日期 一、目的要求 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及其功能。 二.材料用具:三方法步骤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 1.结合(图4-3培养豆类根毛的装置),对着光线先用肉眼观察试管内种子的幼根,找到着 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 (二)、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 对照(图4-4根尖纵切结构模式图),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下,从根尖的最前端向上仔细 辨认出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个部分;识别每一部分细胞 结构有何特点。根尖由、、、四部分组成。 1、根冠:位于根尖\根毛)的顶端,细胞体积较大\小),

排列不规则\规则).根 冠具有(保护\支持)分生区的作用. 2、分生区:大部分被 (根尖\根冠)包围.细胞体积较(大\小),排列(紧密\疏松), 具有很强的 (分裂\分生)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 3、伸长区:位于 (分生区\根冠)上方.细胞能(迅速\缓慢)伸长,几小时能伸长 为原来的10倍以上,是根生长最(快、慢)的部分。根能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与(伸 长区、分生区)细胞迅速伸长分不开的。伸长区也能吸收少量水分和矿物质。 4、成熟区:位于(伸长区\分生区)上方.细胞 (停止\继续)伸长,细胞内有很(大 \小)的液泡,液泡里充满 (细胞液\细胞质).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 (根毛\表皮), 表皮以内的细胞开始(分化\分裂)形成组织.例如,位于中心部分的某些细胞,细胞质和细 胞核消失,上下相邻细胞的横壁也消失,形成了导管. 5成熟区以上部位:根毛消失,根内形成导管、帅管。 五.[讨论]:1.移栽幼苗,为什么带土移栽容易成活? 提示:幼苗的根系尚不发达,根尖比较柔弱,生有大量的根毛.根尖及根毛与土粒紧紧连在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应小中 一、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根尖纵切面 的显微结构图。 根尖结构细胞结构特点主要作用根冠细胞壁薄,排列疏松保护作用 分生区(生长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没 有液泡,细胞具分裂能力,细胞呈小正 方体。 分生作用,补充根冠细 胞和伸长区细胞 伸长区停止分裂,体积增大变长,能较快生长, 细胞近似小正方形。使根伸长,伸象土壤深处。 根毛区(成熟区)细胞停止分裂生长至成熟,分化为各种组 织,有许多根毛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具吸收、输导作用。 注意:1、根的长度能够不断地增加,就是因为分生区的细胞能够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能够伸长的缘故。 2、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毛区 例1、小丽想要移栽月季花,她应该怎样做() A、小心地连根拔起后移栽 B、小心地连根拔起后,将根洗净后移栽 C、小心连根带土的挖起后移栽,尽量不损伤根系 D、以上方法均可以 解析:农业生产中,移植作物幼苗时要带土移植,这样使得根尖损伤比较少,使植物在适应新环境前可从被夹带的土壤中获取水分和营养物质,成活率高。故答案为(C)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吸水;反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低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失水。

例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在两个大小相似的萝卜中各挖一个大小相等的洞,向甲、乙萝卜的洞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和浓盐水,各用一个装有玻璃管的橡皮塞塞住洞口, 记下玻璃管内液面的高度(如图)。放置一段时间,分析 会出现的变化: ⑴甲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将(),乙玻璃管内液面高度 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⑵用手捏萝卜的感觉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⑶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解析: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到植物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 而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故甲中的液面高度将下降(B),而乙中的液面将上升(A)。(当萝卜不失水时,比较硬,失水后就比较软。 对于第(4)小题,可以这样设计:配制不同浓度的盐水,装置如上图所示(准备多个并标号),然后将不同浓度的盐水依次注入到标不同号码的萝卜上洞内,然后观察玻璃管内液面变化,变化不大者为该溶液的浓度,即约为萝卜细胞细胞质的浓度,原因为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相等,所以萝卜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2.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用碱性染料吡罗红对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细胞分裂后期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分裂时期的依据 3.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②制片之前要通过漂洗洗去染料,便于显微镜下观察 ③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④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 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4.有一位同学做观察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②取材时间不合适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B.②⑤ C.①②⑤D.①③④ 5.人蛔虫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适宜材料,受精后的蛔虫其子宫中游离着许多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受精卵。某同学进行“观察人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用龙胆紫等进行染色 B.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不需要解离、漂洗实验操作 C.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实验过程中可能用到生理盐水 D.与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相比,观察过程仍需要先使用低倍镜 6.下图为洋葱根尖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需用盐酸和酒精处理使细胞分散开 B.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最佳区域是① C.经低温处理后,③处可出现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 D.增加根尖细胞数目的主要区域是② 7.下面是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剪取洋葱根尖2~3 mm,因为该区域属于根毛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4)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 (2009-05-05 22:58:22) 转载▼ 标签: 生物实验 生物课堂 生物教育 公益活动 实验四:观察根毛根尖的结构 从根的尖端向上长约3 cm左右的部分,形态学上称之为根尖。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各区的细胞和组织各有其特点和功能。本实验的目的在于为教师提供根毛与根尖结构的简易观察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方面的一些建议。 一、实验准备 (一)材料: 小麦,玉米,豆类等的种子萌发后产生了幼根的材料。 材料的培养: 取测定过种子萌发率的上述种子,放置在垫有潮湿滤纸(卫生纸、纱布亦可)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为使幼根上长出发达的根毛,宜将培养皿放在一个大的玻璃缸内,缸底加水(注意水切勿漫过培养皿)并加盖,用以保持小环境的湿润,为根毛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一般开始萌发的种子,在25℃左右的温度下,经过3~4 d即可长出3 cm以上的幼根,并且幼根上长有发达的根毛。 (二)用品: 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盛有清水的滴瓶,碘液,棉花,滤纸(或纱布)。 二、方法步骤 根尖外形的观察 取小麦(或其他种子)的幼根,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观察它的外形和分区。根的尖端略为透明的部分是根冠,呈帽状。由于与土壤接触,根冠细胞经常遭到破坏,所以根冠外层细胞黏液化,很润滑,这有利于根尖在土壤中生长。分生区的大部分被根冠所包被,其上部与伸长区相接,在外观上与伸长区无明显的界限。根尖的最上部是根毛区。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毛是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侧生长的突起,上部根毛逐渐伸长以及根毛区根毛密布的情况。在根毛区和分生区之间的一小段是伸长区。由于伸长区细胞在外形上无明显的形态特征,所以只能待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以上观察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不加盖片,在低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其效果更好。尤其是根毛区的表皮细胞产生的根毛和根毛逐渐伸长的情况,都清晰可见。根尖结构的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执教:新罗区白沙中心小学陈秋虎 指导: 【教材分析】 显微镜的发明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细胞,还看到了身边的许多微生物。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草履虫。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本课仅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在水中的草履虫的样子、运动和颜色等,主要活动为“观察微生物”、“记录微生物”两部分。 【学情分析】 乡下孩子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少,对显微镜的使用较为陌生,为了上好这节课,首先要先教会孩子熟练地使用显微镜。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学习显微镜的使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由听课教师手把手协助教学,做到规范使用。草履虫玻片的制作不属于小学生应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课前预先制作好草履虫的玻片标本,降低教学难度,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索微观世界,去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草履虫的研究感兴趣,会用画图、文字的形式,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学会追踪观察活的草履虫的方法,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六年级的孩子对显微镜以及未知的微观世界有着深深的好奇心,满足他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欲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会他们探索微观世界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宗旨,激发培养他们对世界的探索精神是我们的目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清楚的草履虫。 2.认识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熟练使用显微镜。 2.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草履虫,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激发培养他们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着的草履虫。 教学难点: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样子、运动和颜色。 【教学准备】 显微镜、擦镜纸、手电筒、含有微生物的水、含有微生物的生物玻片、记录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水瓶中含有草 履虫的水。询问学生想观察草履虫的什么? 2.引出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话题。 二、学习使用显微镜(播放使用显微镜的微课) 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使用要点: (1)先用低倍物镜对光(明亮光圈)。 (2)把标本放在通光孔中心。 (3)眼看物镜,把镜筒降到最低。 (4)眼看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 (5)慢慢抬升镜筒,直到看到清晰的图像为止。 三、利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 1.教师把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 2讲解实验记录单的使用方法。

大蒜根尖染色体观察实验.

大蒜根尖染色体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与实验要求 1、掌握洋葱培养的方法,掌握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 2、掌握洋葱根尖制片的方法,复习染色、压片的基本操作。 3、通过对于有丝分裂相的观察,统计洋葱染色体数目,加深对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4、对比进行多倍体诱导前后的洋葱根尖,理解四倍体与二倍体的区别,认识微核和植物细胞分裂期的各形态特征。 5、体验开放式实验教学,培养生物实验意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获取实验知识的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水平。 二、 实验方案 1、实验仪器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试管、烧杯、小塑料管、滤纸、刀片、解剖针、滤纸等 2、实验药品 新鲜、健康的洋葱鳞茎一个;0.02%秋水仙素、1mol/L HCl、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固定液,碱性品红、乙酸,乙醇等。 3、实验原理 (1 洋葱的根尖 洋葱根尖的整体结构如右图,其中只有分生区的初生分生组织由于细胞始终处于持久而强烈的有丝分裂之中而作为我们的观察对象,其余部分在制片时都应当尽量剔除来保证观察效果。 (2 多倍体的诱导

多倍体的诱导使用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可以阻止微管蛋白的聚合,从而使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体不能正常形成,但是姐妹染色单体照常想成,只是没有被拉向两级,于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各步骤的作用:固定液可以迅速杀死细胞,保持细胞形态在有丝分裂相。解离可以破坏细胞的胞间层(果胶),使细胞之间的联系变松散,有利于压片和染色。漂洗可以洗去过量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 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染色效果(盐酸是酸性,而醋酸洋红是碱性染料)。 (3 有丝分裂 完整的有丝分裂相包括G1期(合成前期)、S 期(合成期)、G2期(合成后期)和M 期(分裂期),其中G1期、S 期和G2期合称间期,细胞完成DNA 的复制以及有丝分裂的准备,而M 期又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为了形态观察的方便,本实验采用后一种分法。如表一。 表一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4、实验步骤 (1 将大蒜剥皮后放进垫了滤纸的培养基中,加入清水,放进25℃恒温

观察根尖的结构 2

观察根尖的结构 2 根尖的结构 教师:穆晓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及相关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根系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描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 (2)课前培养:利用培养皿培养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树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 2、教师准备 (1)根据教科书,准备观察“根尖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一是准备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以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察。二是用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用紫药水染色可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资料:

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并作出最贴近问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根尖模式图”,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 2、实验方案 (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临时装片,再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根尖的基本结构。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时,要求学生从尖端向上依次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指出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角度等。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总结出根尖的结构,随观察的次序提出问题: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的细胞的体积大小,排列和形态是怎样的,你还观察到哪些结构,

草履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课题名称 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测定 二·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喜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池塘、水沟、洼地等,尤喜生活于细菌丰富的水中【1】。国内一些学者对草履虫的研究颇多,其中,对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面已有一定研究,候勇,张会芳等对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观察方法进行了整理并作了一定改进 【2】。郭祖宝介绍了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3】,还有学者对草履虫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进行了测定【4】。 因为环境是有限的,生物本身也是有限的,所以大多数种群的“j”字型生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而随着密度增大,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等,环境压力势必会影响到种群的增长率r,使r值降低。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比与密度无关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每一个体利用空间为1/k,n个体利用n/k空间,剩余空间为1- n/k。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曲线是“s”型。“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曲线上升是平滑的。 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数学模型是生态学发展史中着名的逻 辑斯蒂方程。逻辑斯蒂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3)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的一半,密度增长最快;(4)减速期,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5) 【5】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本次开放性实验,我们也对草履虫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进行了测定。 参考文献: 【1】朱艳芳,朱力力草履虫的培养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1672— 7177(2010)04—0044—05 【2】候勇,张会芳,刘军英,郑发科几种常用草履虫培养和 观察方法及改进【j】四川动物 2009,1000— 7083(2009)03—0450—02 【3】郭祖宝介绍几种配制草履虫培养液的材料【j】生物学 教学 2010,第9期,35卷 【4】张燕胡丹王健实验草履虫时滞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 数的测定【j】2010,12 【5】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基础生态学【m】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7,12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方式,理解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 2.学习种群大小的检验、种群增长模型的建立、参数的估计以及种群增长曲线的拟合等 实验技术。 四·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 1.实验材料:水沟里的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 2.鲁哥氏固定液 3.显微镜,凹玻片,100ml锥形瓶,1ml移液管,量筒,纱布,橡皮筋 五·实验原理与方法 世代重叠种群在无限环境中呈现j-型增长。但在现实生态环境中,种群不可能长期而连续地按指数增长,往往受到有限的环境资源和其它必要生活条件的限制。随着密度的上升,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报告

祁东县灵官镇中学初一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办法. 2、认识植物细胞等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用具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过程 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二.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三.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 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一.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二.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三.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图1、用洁净地______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_____。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在膜——______。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是它的一边先解除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______________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________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7、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先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使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名称实验四: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实验目的 1.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认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 3.熟练画细胞结构图 实验用具显微镜、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碘液、镊子、纱布、漱口杯、牙签 实验过程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用显微镜观察。 绘图 整理 预期结果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观察现象并记录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二、用显微镜观察。 三、绘图 四、整理1.用______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很薄,应轻擦)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说明:为什么用%的生理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漱净口。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划几下,将上面附有碎屑涂抹在生理盐水中,尽量涂均匀。 5____________。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注意:避免产生_______)。 6.染色。①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②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实验结论 讨论交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哪些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十三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课)

第十三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实验课) 1.实验原理 2. 1.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2.关注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 命题点(一)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和试剂的作用 1.(2017·北京高考)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2014·全国卷Ⅰ)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拓展]归纳盐酸和酒精的“同材异用”

(1)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 (2)3.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下列处理及其目的恰当的是( ) A .剪取根尖2~3 cm ,进行制片处理 B .根尖放入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C .染色后,需用清水漂洗去浮色再观察 D .制片时需在盖玻片上再放上一片载玻片,防止压碎盖玻片 4.(2018·泉州质检)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的一个视野图像如右。已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约12 h 。下列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装片制作时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进行染色 B .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该视野中M 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C .计算该视野中分裂后期细胞所占的比例,乘以12 h ,得出分裂后期的时长 D .降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有助于更精确比较不同分裂时期的时间长短 命题点(三) 考查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计算 5.回答与观察细胞染色体实验有关的问题:(1)右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假设洋葱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大多开始于夜晚22:00时,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取材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____。 (2)某同学检查了洋葱根尖6 000个处于有丝分裂中的细胞,其中有692个处于前期,105个处于中期,35个处于后期,168个处于末期。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裂期中各时期相对持续时间是前期>末期>中期>后期 B .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间期要短 C .分裂期中前期持续的时间最短 D .分裂中期持续的时间约为0.21 h [归纳拓展] 细胞分裂时期与所观察细胞数目的关系及计算 (1)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持续时间长短与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呈正相关。 (2)某时期持续时间(t )=处于该时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 ×细胞周期(T )

观察植物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根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2、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 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结构的联系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 体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1、 " 根尖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 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众所周知 , 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 , 这与其结构紧密相关。而根尖的结构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所以 , 只有把握了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 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 , 为后续知识的把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2、 " 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 " 是本节的难点知识。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都是根的结构模式图 , 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结构 , 大多是不规则的 , 这就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结构时 , 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 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避免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熟悉趋于模式化。这样更有利于练习学生把握知识的灵活性。 3、在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教学过程中 , 还要非凡注重一个问题 , 就是学生轻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分明的 , 而不是互相连续的。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发展变化的时候 , 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 , 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 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发展变化的。最后 ,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 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 , 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 , 又形成了根尖是发展变化 的动态观点。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 按照由整体到局部 , 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让学生了解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课前利用小麦或其他植物 , 使其萌发并长出数条幼根。在课上先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根尖 , 教师要指出从根的尖端到长有绒毛的一段根就是根尖 , 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一下根尖以上的部位 , 弄清根尖在一条幼根上所占比例的大小。帮助学生从根尖的外形上区分各部分的形态、色泽等特点 , 如 :根尖尖端处稍带黄色的帽状结构是根冠 ; 根冠内部一团稍稍发暗的部位是分生区 ; 分生区以上白色、表面光滑的部位是伸长区 ; 伸长区以上长有根毛的部位是成熟区。在成熟区的上端 , 还可以看到已经枯萎的根毛。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时 , 教师要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观察 , 并配合使用挂图或投影 , 帮助学生把握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 , 同时引导学生

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纪星宇(2012302630004) 一、目的与内容 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 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 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 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 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 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 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 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 草履虫趋性的实质 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 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 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 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 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 二、材料与用品 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1.配制稻草培养液 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 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 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取池塘、下水道、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依 次编号为A、B、C、D。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 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便操作),分别加入不同的表面皿中。每个水样取九只草履虫。确认吸取的为单个虫体后, 再次吸取虫体加入到10ml稻草培养液中,将试管分别依次编号为1、2、3等(如A水样首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doc

动物学草履虫实验报告 篇一: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草履虫的系列实验 纪星宇(XX4) 一、目的与内容 1.学习原生动物的采集、单克隆培养和鉴种 2.探究原生动物的应激性,理解原生动物应激性的原始性 3.观察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过程和规律 4.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变化,研究食物泡中的PH变化 5.比较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织细胞对刺激反应的异同 6.学习常用试剂的配制和使用 *7.了解原生动物有性生殖的方式和决定因素,研究接合生殖前后大核系的变化内容: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草履虫横二分裂的观察草履虫食物泡的观察草履虫趋性的实质 后生动物激素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常用生物学试剂对原生动物的作用草履虫相对接合型的鉴定光线对接合生殖的影响 草履虫接合生殖前后接合型的变化 二、材料与用品 新鲜稻草、烧杯、滤纸、酒精灯、玻璃棒、过滤漏斗、玻璃导管、广口瓶、标签纸、台灯、表面皿、

微吸管、试管、PH试纸、镜台尺、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离心机、棉球、恒温箱、托盘天平、量筒、温度计、中性红纯乙醇溶液、2%秋水仙素溶液、1%乙醚溶液、0.02%詹纳斯绿B染液、20%丙酮溶液、碳酸氢钠、蒸馏水、0.01%肾上腺素、0.01%胰岛素、碘液 三、操作与观察 (一)草履虫的采集与鉴种 1.配制稻草培养液 取新鲜稻草(注意清洗以除去肥料和农药)10g和碳酸氢钠1g,加入1L 清水于烧杯中 煮沸10~15min,直至液体成为清亮的黄褐色。趁热过滤后煮沸10min,在烧杯上蒙上双层洁净纱布,保温在20~30℃,培养3d 直至液面出现灰白色薄膜。通入充足空气备用。 2.采集自然水体中的草履虫 在水流缓慢,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取带有微小白色浮渣的自然水。取池塘、下水道、 水田、湖沼各一处,分别采水250ml(注意水样不要混入泥沙渣滓,运输时不要封口)。依次编号为A、B、C、D。水面上20cm处施加垂直光照24h。 3.草履虫的单克隆培养 在表面皿中放适量蒸馏水,在体视显微镜下吸取单个草履虫(可利用其趋电性分离以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报告单(建文)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班级姓名日期 一、追求要求 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及根毛。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二.材料用具: 三方法步骤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 .结合(图培养豆类根毛的装置),对着光线先用肉眼观察试管内种子的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尖外形 (二)、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面切片。 对照(图根尖纵切结构模式图),在低倍或高倍显微镜下,从根尖的最前端向上仔细辨认出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和成熟区(根毛区)四个部分。识别每一部分细胞结构有何特点。根尖由、、、四部分组成。 、根冠:位于(根尖\根毛)的顶端,细胞体积较(大\小),排列(不规则\规则).根冠具有(保护\支持)分生区的作用. 、分生区:大部分被(根尖\根冠)包围.细胞体积较(大\小),排列(紧密\疏松),具有很强的(分裂\分生)能力,能不断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根冠)上方.细胞能(迅速\缓慢)伸长,几小时能伸长为原来的倍以上,是根生长最(快、慢)的部分。根能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是与(伸长区、分生区)细胞迅速伸长分不开的。伸长区也能吸收少量水分和矿物质。 、成熟区:位于(伸长区\分生区)上方.细胞(停止\继续)伸长,细胞内有很(大\小)的液泡,液泡里充满(细胞液\细胞质).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表皮),表皮以内的细胞开始(分化\分裂)形成组织.例如,位于中心部分的某些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消失,上下相邻细胞的横壁也消失,形成了导管. 成熟区以上部位:根毛消失,根内形成导管、帅管。 五.[讨论]:.移栽幼苗,为什么带土移栽容易成活? 提示:幼苗的根系尚不发达,根尖比较柔弱,生有大量的根毛.根尖及根毛与土粒紧紧连在一起.移栽幼苗时若除去根部土壤,就会伤及根尖及根毛,因而会使幼苗根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功能减弱,降低了移栽幼苗的成活率. .根的吸收功能主要在根尖的哪一部分? 提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使表皮细胞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六、绘图:在显微镜下,选取有代表性的根尖各部分细胞绘制细胞图(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在图的右侧标注根尖各部分名称。注意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及形状) 观察叶片结构 班级姓名日期 一、追求要求 、练习徒手切片 、认识叶片的结构 、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及相关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操作、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识别植物根系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三、教学难点: 描述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 四、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 (2)课前培养:利用培养皿培养小麦(大麦)种子,使其长出树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培养皿内保持较适宜温度),使根毛大量长出。 2、教师准备 (1)根据教科书,准备观察“根尖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一是准备小麦(大麦)种子萌发后的根尖,以备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观察。二是用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用紫药水染色可观察到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资料: 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提出问题,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根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根毛这么多?等等。以此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问题,并作出最贴近问题答案的假设,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科学探究的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1、观察“根尖模式图”,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 2、实验方案 (1)用肉眼、放大镜观察根尖,直观感受根尖各部分的外观形态。] (2)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临时装片,再观察根尖的永久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总结根尖的基本结构。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时,要求学生从尖端向上依次观察,教师巡回指导,指出观察的方法和观察的角度等。组织学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总结出根尖的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报告单

调查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 小组成员: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校园、社区或农田的生物,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2、对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二、实验用具 纸、笔 三、实验步骤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 2、分组。8人一组,确定组长 3、设计调查路线。选择生物多、环境变化多得路线。 4、调查记录。 5、归类。 6、进行整理,系在笔记本上。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小组成员:班级:日期: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三、设计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探究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二)实验用具 解剖盘、玻璃板、湿润的厚纸板、每小组鼠妇10只、湿土。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全班分组进行实验。 3、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4、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5、记录数据 你得出的结论: 讨论 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练习使用显微镜 小组成员:班级:日期: 一、实验目的 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三、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练习使用显微镜;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轻放置在实验台略偏左、镜座后缘离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的位置,把显微镜镜头向前,镜臂向后。 对光:转动转化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内,一只眼睛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观察:①安放玻片标本。 ②下降镜筒。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4)整理实验器材 四、讨论 1、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 2、若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需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草履虫伸缩泡观察实验报告

草履虫伸缩泡观察实验报告 摘要: 伸缩泡是草履虫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是一种规律性伸缩的液泡。在草履虫 的内质与外质之间有2个伸缩泡,一前一后。每个伸缩泡向周围细胞质伸出放射 排列的收集管。在电镜下,这些收集管端部与内质网的小管相通联。在伸缩泡及 收集管上有由一束微管组成的收缩丝。由于收缩丝的收缩使内质网收集的水分(其中也有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注入伸缩泡,经由表膜小孔(排泄孔)排出体外。前后两个伸缩泡交替收缩,不断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以调节体内渗透压平衡。 本周动物生物学实验课上我们小组进行了草履虫伸缩泡的观察实验,我们采 用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设置了浓度梯度(生理盐水0.1% 、 0.3% 、 0.5% 、 0.7% 、0.9% 、蒸馏水)记录不同浓度下一分钟内草履虫伸缩泡的收缩次数,研究外界 环境浓度对草履虫伸缩泡收缩运动的影响。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是蒸馏水状态下伸 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5次,原液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2次,在0.1%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3次,在0.3%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1次,在0.5%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2次,在0.7%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1次,在0.9%的生理盐水中伸缩泡平均每分钟收缩0次。大致可以看出草履虫所处外界环境浓度越高时收缩次数越少,在浓度过高时伸缩泡不 再收缩。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草履虫的基本特征,探究了其伸缩泡的活动机理,进一步掌握观察了微小活动目标的技巧。 关键词:草履虫,伸缩泡,收缩次数,不同浓度 正文

一、实验材料准备 采集的原生动物培养液、秒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镜头纸、棉纤维、牙签、不同浓度生理盐水(0.1%、0.3%、0.5%、0.7%、0.9%)、蒸馏水、纱布。 二、实验方法 1.分组安排 本实验组组共六人,分别负责观察并记录在蒸馏水,浓度为0.1%,0.3%,0.5%,0.7%,0.9%的生理盐水中草履虫伸缩泡的收缩次数,最后大家观察原液状态下草履虫伸缩泡伸缩情况,每人选取5个观察对象(样本),每个样本计数 3 个计时单位,以一分钟为一个计时单位。最后求平均值,计算出每个时间单位(一分钟)内草履虫伸缩泡的收缩次数。 2.实验操作 (1)临时玻片制作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②用牙签挑取培养缸边或稻草杆上的膜状粘腻物,蘸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水 滴中。 ③将小片棉纤维撕得很薄,轻轻覆盖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水滴上。* ④盖上盖玻片(用镊子夹取,45o角盖盖玻片)。 ⑤轻压盖玻片,同时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四周边缘处轻轻吸去多余水分。当虫体被 压,运动困难,略有变形时伸缩泡运动较易观察。 (2)观察临时玻片

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根的生长教学设计 永新县才丰中学黄小莉 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内容是八年级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第一节根的生长,它承接前面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育苗;也为第二章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第三节无机盐与植物的生活奠定基础,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根尖各部分、作用以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生长的向性。首先通过观察分辨出根尖可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及细胞大小、形状以及细胞的排列状况。根生长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而对根向性知识的探究,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有关根生长向性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质疑和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方面来看,学生通过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育苗已初步了解根由种子的胚根生长而来的,但对根的生长及吸收营养等原理还未学习过,对根尖各结构和功能理解会有较大的难度。 从学生的身心特征来看,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不盲从,敢于质疑,对亲历科学研究过程十分感兴趣,学生在生活见过各种各样的根,并且对根的结构有大体上的认识,但是面临对实验方法不了解,动手能力不强等特点,本课可从观察的层次的不断推进,逐渐从研究结构、探究功能的程序获得新知。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总结根生长的主要部位。 2.描述根尖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3.说明在农业中保护根的措施。 能力目标:1.观察植物的幼根说出根的大致结构。 2.尝试探究根生长的方向。 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探究根生长的伸长实验 对策:先以一部根的生长影片引入知识点,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再通过用豆芽实物图和根尖结构图进行对比分析根尖的各个部位特点和功能,此时学生对 根尖四个部分有一定了解,然后通过设计一个实验对根尖的部分划线标记后, 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线条之间的距离变长,进而证明了根的生长。 难点:观察根尖的基本结构,识别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