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与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与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与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与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与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与主要理论实践

一、古代城市规划

(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与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

《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

2、唐长安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理坊制

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官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与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

古希腊时期: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时期:广场群;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

空间的核心和焦点;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城市设施

2、中世纪城市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

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与主要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

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

豪斯曼的巴黎改建-现代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

城市美化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

公司城-私人投资建设

(二)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与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城市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

3、其他的探索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

(2)戈涅的工业城市

现代城市在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

(4)格迪斯的学说

城市区域研究

先诊断后治疗:调查-分析-规划

(三)现代城市规划学科主要理论的发展

l、城市发展模式理论的发展

(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

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

(2)有机疏散理论

把大城市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

(3)广亩城

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2、区域规划理论的发展

城市体系:区城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学的地城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

规模上的相互关系等级规模分布关系

城市在地线空间分布上的关系中心地理论

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1)综合规划

系统思想与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

(2)分离渐进规划

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

(3)混合审视规划

基本决策综合规划项目决策-分离渐进规划

(4)连续性城市规划

不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

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四)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

l、雅典宪章(1933)

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描述城市联系状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

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一)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和经济条件

l、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经济、社会和环境

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2、知识经济、信息杜会和经济全球化

(1)知识经济:概念和特点

(2)信息社会: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

(二)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理念

l、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考

2、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

城市体系的结构重组:水平结构一垂直结构

经济中心城市:跨国公司总部、金融中心、生产性服务中心、

知识创新、信息/通讯/交通枢纽

(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l、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规划实践

都市部落: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

2、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实践

(1)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

(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我国的城市开发区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与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一)城市规划的作用

l、作为国家宏现调控手段的城市规划

2、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的城市规划

3、作为城市未来空间架构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二、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

l、规划法规体系(核心)

2、规划行政体系

3、规划运作体系(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

(二)规划法规体系

l、主干法与其从属法规

2、专项法

3、相关法

(三)规划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两种基本型制: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制

(四)规划运作体系

l、发展规划

两个基本层面:战略性发展规划和实施性发展规划

2、开发控制

两种基本方式:通则式和判例式

(五)城市规划体系的演化趋势

l、民主公正意识 2、环境保护意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

l、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来划分

2、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四)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l、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规的关系

(五)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六)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l、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要领和主要内容

3、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掌握城市规划中的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熟悉城市规划中的研究与常用方法

掌握-考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熟悉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

了解-指一般知识

一、调查内容和主要方法

(一)区域环境调查

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它城市和广大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线范图l、城市化水平

(1)城镇和人口。的数量,常住,流动,非农业

(2)城市化水平的历年变化

(3)农村各行业劳动力、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发展可能

(4)耕地总量和历年的变化

(5)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流动方向

(6)城镇建设投资

2、城镇体系

区城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城镇职能·规模·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距离、密度、联系

调查内容

(1)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和在其影响范围的作用和地位

(2)资源

(3)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4)各城镇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市域交通供给水平和利用率

(6)其它基础设施

(二)历史和环境特色

l、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物质环境

具体有

(1)自然环境 (2)历史遗迹 (3)城市格局

(4)城市轮廊的地位、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品和产业

(5)建筑风格 (6)其它物质和精神的特色,民俗风情

(三)自然环境调查

l、自然地理

位置环境,与周边城市或地区在地理特征方面的相互联系

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地质现象、地震、地基承载力和地下矿藏

水文地质,江河流量、水位、水质,地下水,洪水位和洪水法没区

2,自然气象

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

3、自然生态

(四)社会环境

l、人口 2、社会组织和结构,家庭、政府企业和社区

(五)经济环境

l、总量2、产业部门 3、土地市场 4、建设资金

(六)城市土地使用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七)调查主要方法

l、现场踏勘和观测

2、问卷和抽样调查

3、访谈和座谈会

4、文献资料

二、定性定量分析的常用方法

(一)定性分析

l、因果分析

2、比较分析

(二)统计分析

1、频数频率分析

2、集中和离散分析

(三)一元回归

如果存在相互关系,以一个控制变量预测另一个。

(四)模型分析法

l、实体模型

2、概念模型

三、城市想划中的研究工作

(一)城市性质

主导职能,建设的总纲,基本特征和总的发展方向

1、城市类型

2、依据

3、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

4、检验

(二)城市规模

l、人口

(1)人口预测的简单增长法 (2)比例法

(3)区域分配法 (4)环境容量法 (5)回归分析法

2、用地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 指标级别用地指标(m2/人)

I 60.1~7.5 3 90、1~105

2 75.1~90 4 105、1~120

城市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的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

(三)城市环境容量

l、自然条件

2、城市现状

3、经济技术条件

4、历史文化

四、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三大类自然地质,建设条件,经济条件

(一)掌握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

地质条件工程条件水文条件气候太阳

风象气温降水土地的适用性评价

(二)掌握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用地的布局结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熟悉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

城市土地的基本特征承载性区位

区位理论的应用城市土地评价的主要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五、城市规划用地构成和空间布局

(一)城市用地构成

掌握大类名称用地比例熟悉中类名称

了解小类

(二)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原则

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产业用地(工业、新兴产业、服务业)

兼顾旧区改造与新区建设的发展需要

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余地

(三)掌握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集中式单中心块聚,多中心组团

分散式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

(四)熟悉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

城市总体布局艺术城市美学空间景观组织

轴线艺术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第五章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要求

(一)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与各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

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

2、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设计

(二)掌握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l、总体规划纲要

2、总体规划

3、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

4、分区规划

5、控制性详细规划

6、修建性详细规划

7、掌握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二、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体系规划基本概念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l、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 答案

宁波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建筑08—1、2班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 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简答

1、城市: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3、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居住区: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片段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5、居住组团:城市中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6、居住小区: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 7、城市设计: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8、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9、城市规模: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10、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11、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12、历史文化名城: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13、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14、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15、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马丘比丘宪章:国际建筑协会于1977年底在智利首都利马会议期间发表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批评了雅典宪章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结构的有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要求将城市规划的专业和技术应用到各级人类居住点上。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于雅典制定,原名《城市规划大纲》.《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其次,《大纲》还提出城市发展中应该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最后,还指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 《雅典宪章》中认为,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综合城市四项基本功能---生活、工作、游憩和交通,其解决办法就是将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并且认为城市的种种矛盾是由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土地私有引起的。 《马丘比丘宪章》指出雅典宪章过于追求功能分区缺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组织,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主张“不应当把城市当做一些孤立的组成部分拼凑在一起,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环境”。还提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8) (1)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2)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5)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他用地。(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7)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8)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考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答案:D,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主要有6点:集聚规模的差异(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力结构的差异、职能的差异、物资形态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答案:D,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4个现象: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3. 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A,城市发展的3个阶段特征为:1、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2、工业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3、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向“生态时代”迈进。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答案:C,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人口的集中(城镇密度的加大与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5.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 试卷B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个 分,共 分) 、城市规划——一 、地基承载力—— 、居住用地—— 、环境容量—— 、城市总体布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1、城市产生于( )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奴隶向封建过渡时期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下列关于居住用地选择,错误的是 。 .用地数量与形态应考虑其适用性 .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关系 .布置在较繁荣的城市中心地段 .尽可能布置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 、《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规定,盲人学校属于 。 .体育类 .医疗卫生类 .大专院校、科研设计类 .行政办公类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居住建筑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唐长安城较为完整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换( ) 、中轴线对称 、大套方城、宫城居中 、规整的方格路网 、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雨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采用同一种管渠混合后汇集后,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后再排放的排水系统,指的是( ) 、直泄式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 、全处理式合流式 、完全分流制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 。 规划文本和附件 图纸和附件 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研究报告 、( )是我国目前道路上所普遍采用的断面形式。 、一块板 、二块板 、三块板 、四块板 、下列关于仓库规划布局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油库应靠近重要的交通枢纽布置 供应仓库可布置在使用仓库的地区内或附近地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

三.简单题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发展包括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门化,城市发展最初以来某个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第二阶段是综合化,出口专门化的企业具有联动作用,产生“上游”和“下游”企业,形成出口综合体;第三阶段是成熟化,基本经济部类带动非基本经济部类,形成完整的城市经济体系;第四阶段是区域化,有些城市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 源 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源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的乌邦托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罗伯特*欧文是英国19世纪初有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合理确定影响公共交通方式车辆数、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场设施用地; (2)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3)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使95%的居民成用公共交通单程最大出行时间符合规定; (4)规划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的城市,应控制预留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的用地。 4. 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社会经济构成,环境优劣度,城市规划技术规定等基本因素决定。 5.建设范围控制有哪些内容?简要概述? 建设范围控制就是使建设范围一直处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使产生的变化不会对项目建设产生负面的或消极的影响。包括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和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6.城市用地分为哪十类? 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十类。 7.对城市土地的控制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用地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土地与建筑使用相容性。 (2)环境容量控制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人口容量。 (3)建筑形态控制指标。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沿路建筑高度、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 (4)交通控制指标。包括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位。 (5)城市设计引导及控制指标。包括对城市重要地段的地块,需对地块内建筑的形式、色彩、体量、风格提出设计要求。 (6)配套设施体系。包括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和管理要求。 8.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那四种类型?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卷A 一、名词解释(5分*5个= 25)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2.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3.城市职能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4.城市环境容量:在城市特定区域内,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即城市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或为保持某种生态环境标准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5..户室比 户室比又叫户型比,它是指各种户型在总户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反映到住宅设计上,就是体现在一定数量住宅建筑中,各种不同套型住宅总套数的比重 二、单项选择题(4*8=32) 1.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3.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指( b )。 A.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B.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c.居住区外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D.居住区内居民到达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小步行距离 4.城市各项活动的外部性经济效果总量在( )递增,而在( )逐渐减弱。 A A.城市地域向中心;城市外围 B.城市外围;城市域向中心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城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 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和集聚密度的不同。 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3.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4.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 地区。 5.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中新的一个城市设计运动,始于1990年初。是基于市郊不断 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的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6.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 间距为日照间距。一般以冬至日中午正南太阳能照射到住宅底层窗台高度为依据,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太阳能照射到住宅的墙脚。 7.一化二系三结构: 一化——城市化水平; 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轴;发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 8.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9.新城: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 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10.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各种区位理论的目的就是 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3.城镇化:最简单的解释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正式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 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 域空间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 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 体。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 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 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 想。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 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带答案)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复习题.docx

1防护绿地:城市屮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2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圉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3服务半径: 4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5道路宽度: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 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6日照间距: 7居住绿地8 CBD:屮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9城市流动人口 10路幅宽度: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 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1简述下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2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可分几级?其道路的宽度分别为多少 米? 3旧居住区道路沿线改建要考虑哪些方面? 4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围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分为几类? 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闱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 5从工程建设方面着手,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可采取哪些措施? 6简述下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 7从城市用地布局考虑,改善旧城道路系统可采取哪些措施? 8简述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中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2新城选址或各种开发区选址既要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同时要为将来进一步%考试大%发展预留余地与方向;旧城扩建用地选择,要结合旧区的布局结构考虑城市扩展重构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要充分利用旧城的设施基础,节省建设投资。 3用地选择应对用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科学的评估,要结合城市不同功能地域对用地的不同空间与坏境质量要求,尽可能减少用地的工程准备费用。同时做到地尽其利,地尽其利,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注意保护环境的生态结构,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水系脉络。要注意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 9简述矿山城市的规划布局的基本特点? (1)矿山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2)矿区生产需有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 (3)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的形式; (4)由于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的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5)由于矿区与农村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进行矿区总体布局的同时,应尽可能结合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把矿区的开发与农田基本建设、大工业与乡镇企业、矿区公路与农村规划道路、矿区供电和农村用电统一考虑; (6)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10简述确定公共设施指标的影响因素及方法? 11阐述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中区新公寓的道路规划现状说明其优缺 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布置形式及其优缺点,并请用简图说明住 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布置形式的几种布置手法? 13居住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哪几方面要求?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 B.西谛(Sitte) C.奥姆斯特(F·L·Olmsted) 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 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绿化 D.居住区 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