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

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1.作者饱含真情,于字里行间高度赞扬了邓稼先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这样的句段很多,如:“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2.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

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了名人,有时还会这样。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

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让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引用自己儿时学到的“‘五

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

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示例】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选择。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的话,他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积累拓展

四、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试找一些例

子,反复诵读,体会这些语段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句式的运用服从于感情表达的需要。课文分段较多,有时一两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作者善用短句,使篇章显得简洁、明快,形成一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作者用了四个短句分段列举了1898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期的四个例子,表现力强。

五、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

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点拨:学习搜集、选择、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1.《邓稼先》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备课人: 一、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 5、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重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难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描写中分析邓稼先的品格。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2、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出示课题:邓稼先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时间? 2、简介作者。 (1)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 1.让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 任人宰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归纳学生发言: 三.教师:让学生谈谈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的有关发现,,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和细节描写等,教师总结归纳出下列内容: ①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观后感:邓稼先观后感800字

邓稼先观后感 丝尽蚕亡,毕生奉献;烛泪成灰,不言回报;忤视冷风,初心依旧;视死如归,心系祖国…… ——致邓稼先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财、权、势。而在于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做出了多少牺牲和贡献。而邓稼先正如其言所说…… 邓稼先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1948年10月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去美国留学,1950年8月回国,回国后1956年加入共产党,1980年当上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修物理系,逝于1986年7月29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邓稼先一迈入核弹所,那就成了他单身二十几年的,绝对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几年的风霜雨雪,二十几年的苦苦追寻,二十几年的不卑不亢,在他们眼里,仿若一夜幻梦;而在常人眼里,确实难以想象的遥不可及。也许这就是科学家们那种令人敬畏的坚韧不拔之志向吧!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志向小,见识短浅的人很容易得到满足,而满足后容易死人产生一种惰性,有了这种惰性就失去了继续努力前进的理由,而邓稼先不着眼于现在,更放手于未来,远行于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才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 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邓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心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时刻紧绷着

心弦,不放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时的社会,中国因闭关锁国而落后于其它的国度,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能落后人家太远,始终在奋斗,始终在努力,一次核弹试验,因许久未见有反应,邓稼先不顾万人阻挡,只身一人去检查,因为发生了核泄漏,邓稼先的身体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越来越差,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稼先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死的,他毕生为国家做出了数不尽的贡献,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完整版)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1.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重点: 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邓稼先的贡献对当时中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认识邓稼先这个人 教学方法: 自读、品读、发现阅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年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备受关注,我刚刚看到钓鱼岛的最新消息:日本外相采访欧洲尴尬收场,称愿和平解决中日纠纷美国等舆论纷纷谴责日本,向中国倾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也让我们看到正是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日本三思后行,愿和平解决回顾抗日史,回顾近代史,那是中国屈辱的历史以课文中的1898年为例,这一年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被列强割据,那时的中国是任人宰割的但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站起来了,这其中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科学家——邓稼先作者杨振宁 二、学习目标展示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掌握以下两点,大家齐读,做到任务明确、心中有数: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三、了解背景及主要人物 课前大家做了预习,学案上老师提供了一些关于邓稼先和杨振宁的资料我们都知道,邓稼先获“两弹一星”勋章,两弹分别指原子弹、氢弹,一星指卫星课文中也提到了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1967年氢弹爆炸这是爆炸升空的图片,那一刻天上宛若两颗太阳,无比耀眼闪亮,中国实现了通过原子弹、氢弹以壮国威谁能再说说你对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其他了解? 一生说邓稼先的一个小故事:小时候撕毁日本国旗的事情(王鼎)你能看出邓稼先中学时代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国我相信正是这种爱国心,让他做了一生的选择——隐姓埋名28年研究原子弹 一生说有一次实验失败后,他坚持走进实验区,手抱原子弹碎片的事情(孙一萌) 你怎么知道的?上网搜查的上网查资料是学习的好途径,大家向他学习 邓稼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原子弹理论设计部的负责人,而理论设计部堪称原子弹研发的龙头,邓稼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观电影邓稼先有感

观电影《邓稼先》有感 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到从事一项科学事业是多么的神圣。用去自己毕生的心血,换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那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自豪。 这样的一部电影,不仅充满了无数的亲情、爱情、友情、爱国热情,更是充满了一个科学家对待科学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敢于向科学挑战,敢于向世界挑战,不畏惧环境的艰难险阻,不畏惧隐姓埋名的艰难困苦。大家都知道,在当时战争年代的中国,没有更多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验基地,他们没有核实验的研究模拟平台,没有苏联老大哥的帮助,他们在沙漠艰苦的环境中摸索着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氢弹研究道路,搭建自己的研究平台。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别人用了八年、十年研制成功了自己的核武器,可中国仅仅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核武器的研究,这是一项秘密的科学任务,也是一项秘密的政治任务。在邓稼先先生接到这样的一项秘密工作时,他毅然担负

起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抛下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隐瞒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孩子的期待,妻子的担忧,但邓稼先先生毫无犹豫地肩负起着这项艰巨的任务。 在中国人研制的原子弹即将爆发的那一刻,邓稼先作为一个原子弹研究的领导者,自己就像是被这颗原子弹所击中了一般,心情是多么的震撼。身在异国他乡的杨振宁先生的激动心情,更是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对祖国忠贞的热爱情怀。可见他们对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那是何等的期盼。 从邓稼先妻子许鹿希的身上,我们更能体会到一个伟大女人的心。为了支持着丈夫的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勇敢地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二十多年独自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心爱的丈夫各据一方。 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们应该为选择了物理这样的一门学科而骄傲,因为我们有先邓稼先等这样名副其实的伟人作为我们的榜样。他们向科学挑战的事迹一步一步地激励着我们要努力的学习知识,认真的去对待科学,。当今的祖国繁荣昌盛,拥有更多

1 邓稼先 公开课精品教案

1 邓稼先公开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 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学生通读全文,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熟读课文(也可给专门时间朗读) 2.文中两个古文小段,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吊古战场文》,课前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它。 3.课前搜集邓稼先的事迹及图片并非随意提出,要督促学生查找,如此,既能丰富学生课外阅读,锻炼他们检索资料能力,又能使他们先对这位功勋人物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4.至于对“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问题,笔者认为难度很大,本文所确立的难点已不少,故不作讨论。如学生提出,教师可临场适时点播、诱导。 (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按常理文章应把重点放在他对“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有很多复杂原因,其主要原因是: (1)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他们的着眼点往往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描写上。 (2)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此文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多从自己与邓稼先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能着重介绍事件具体细节。

爱国电影《邓稼先》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爱国电影《邓稼先》观后感最新范文5篇 电影《邓稼先》讲述: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十分落后的时期。邓稼先在隐名埋姓的 情况下,被派往他地进行极为危险的工作——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的材料有一种放射性的 物质——铀。人体如果被辐射,将患上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邓稼先经过了深思熟虑,告别了家人,踏上了旅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后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看完电影《邓稼先》后,我认为邓稼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其中最值 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为人:不求功名利禄,只是默默地在为自己的国家奉献。更何况如 今贪官污吏遍地丛生,能够有这种觉悟的人早已少之又少。 我还记得几个月前看到过一则笑话。官员一拜访官员二,看到他的豪宅,就问他是怎 么变得如此富有。官员二笑了笑,指了指河上的桥:“我吃了这个工程的20%”。后来,官员二拜访官员一,看到他家如同皇宫一般,就问了同样的问题。官员一指了指没有桥的河说:“我吃了这个工程的100%”。如此调侃,可见这种行为早已变得如此的“正常”,早已 不会有人感到惊讶。 可是邓稼先却没有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当他被告知马上要参加的工作需要他放弃自己 的光明未来,从此销声匿迹,他仍然毫无返顾地接受了。而这件事是他最亲的亲人也无法 知道,而且会让他远离他们。这份工作,不仅不会赚到很多钱,还会让他的功名“消失”, 并且忍受远离家人的痛苦。按现代人的价值观,这绝对是一个“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工作。 可邓稼先还是同意了,并为这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邓稼先为了国家放弃了利益、名声与亲人,为他赢来了无数好评;而现在有无数人,不是成为金钱的奴仆,就是成为权力的木偶,为了这些他们牺牲了尊严与地位,有时甚至违法,却只“赢”得他人的唾骂与鄙视。所以,邓稼先的这种为人,值得我们学习而它们也将 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回报。 今年寒假,我有幸通过荧屏认识了一位科学伟人——邓稼先。 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十分落后的时期。邓稼先在隐名埋姓的情况下,被派往他地进 行极为危险的工作——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的材料有一种放射性的物质——铀。人体如果 被辐射,将患上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邓稼先经过了深思熟虑,告别了家人,踏上了旅程。 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他和同事经过8次计算,验证了 外国科学家留下的数据。但是,在制造中,一个车间发生爆炸,很多心血都白费了。但是

初一语文下册11课《邓稼先》的课文内容

初一语文下册11课《邓稼先》的课文内容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邓稼先》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在读课文时,注意勾画圈点、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 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 2、文章共有六个大段,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各大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4、在文章中作者对邓稼先有极高的评价,请速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5、根据你们找出的对邓稼先评价的句子,概括一下在你眼中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通过默读,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四、课堂总结 邓稼先是一位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五、布置作业 1.写会“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收集有关杨振宁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

四、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1、多媒体播放《中国男儿歌》,师生共同感受激情。 一曲《中国男儿歌》,气壮河山,唱出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声,“要将双手撑天空”,是一种气概,同时也是一种使命,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天空。臧克家、钱三强、陈景润、华罗庚、童第周、张光斗、陈岱孙、于光远……这些在中国历史上始终闪烁着光芒的名字,这些民族脊梁式的人物、爱国家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祖国母亲的一方天空。今天,当我们再次唱响《中国男儿歌》,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2、仿照下列语段,为邓稼先先生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颁奖词。 扭转乾坤,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丰碑上,有你大写的贡献;文革乱世,继续研究制造“两弹”,你至纯无私的人格魅力,创造出真正的奇迹;茫茫戈壁,恶劣艰险,身先士卒,致死不懈,欢呼的蘑菇云是你永恒的骄傲。历史铭刻你,祖国铭记你,人民景仰你,我们热爱你——“两弹”元勋邓稼先! 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畅谈感受 四、整合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课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邓稼先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值得我们深思,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信守我们心中的诺言,让自己更出色,让人生更富有,让生命更有价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四 六、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邓稼先观后感

科学大家的精神 ———观《邓稼先》有感 看完视频《邓稼先》,当我为这位科学大家一生的事迹感动流泪、为他的离去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不禁深深地思索,何为科学大家,有着无法想象的惊人的科学头脑吗?还是有着追寻科学真理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科学。而大家,是包容,却不是房屋;是坚定,却不是爱情;是亲切,却不是家人;是领跑者,却不是明星;是求真务实,是淡泊名利,是高瞻远瞩,是心系人民,是科学的最高境界。 这种科学大家的精神让我们既钦佩又惭愧。当今的我们在不断地期盼上帝赐予我们力量的同时,却从不曾认真地思考过,我们将如何拿起这柄剑,拿它又去做什么。 现今的社会诱惑很多,以至于有些人迷失了自我,他们忘记了科学的本质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他们编造数据、购买论文,为了争取经费东奔西走,为了一个名不副实的职称、头衔,处心积虑,粗制滥造,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当然不是科学,这样的人也当然称不上科学家。而邓稼先在没有任何理论借鉴和技术资料的困境下,和一群平均年龄仅23岁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凭借着一块黑板,几张桌子,几本外文书籍就开始了核武器的研究工作。终于,通过夜以继日的严谨计算,推翻了苏联专家留下的数字,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第一道关键性的难题。我们的急功近利与他们的实事求是、不畏艰险真是天壤之别。 科学是纯粹的,它容不下半点虚伪,更容不下利益熏心。如果说

如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视科学为构建家园堡垒的武器,视生命为铸造更雄伟壮观家园的道路,那么今天的人们又认为何为科学,如何做科学工作呢?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今天,而我们国家做宏观生物学的人却越来越少,很多有意义而耗时较长的项目便因经费问题无人敢做。向往国外,挤破了头想要出国,然而,出国的留学生中真正学成回国的少之又少。试想这样做出来的科学能为我所用吗?这样的一类人,只是打着“做科学”的旗号去满足个人的贪恋,是被科学所左右的人,他们应称之为“科学奴”。 科学是公平的,它所给予人类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以什么方式给予,它可以是耗资源少、高效能、高新环保的核电站,也可以是美国投向日本人民的两枚原子弹;它可以是平喘药盐酸克伦特罗,也可以是长期食用易导致基因突变、肿瘤发生的瘦肉精;它可以是使血友病患者看到曙光的基因治疗,也可以是导致实验小鼠满腹肿瘤的转基因大豆。科研工作者们,如果只是一味低头拉车,却从不抬头看路,充其量只能称之为科学家,而配不上科学大家,搞不好还会成为坏人的帮凶,人类的敌人。 而科学大家邓稼先毕生的心血承载了太多的沉重与责任,也成就了他无悔的人生。中国有核武器不用与没有,是两回事。沧海桑田中因为有他的生命,使当代中国十几亿同胞不再遭受战争痛苦,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核的开发利用,他的生命在科学中得到了永生。 科学大家的精神告诉我们,“求实求真,无愧于心”是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道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读《“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感范文5篇

读《“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感范文5篇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的伟大科学家,他的这种精神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邓稼先》读后感 这几天,我读了课本中的《邓稼先》。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受极深。 《邓稼先》是一位与邓稼先有50多年朋友深情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写的。这篇文章通过把邓稼先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抓住他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回忆了他为中国两弹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赞颂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并挖掘出这种性格和精神所产生的根源: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受极深。这篇文章共有六个部分,读完第一、二部分我知道了邓稼先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两弹元勋,3、4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与邓稼先研究核武器时没有核武器专家的援助,五六部分写出邓稼先的敬业以及他逝世后作者写给他夫人的几句话。 篇二:《邓稼先》读后感 小时侯,我曾经在书本上读到过邓稼先,那时我只是了解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今天当我再一次阅读到这一篇由杨振宁写的《邓稼先》时,使我更深的了解了邓稼先的伟大,了解了他那高尚的品格,他那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

伟大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 我在今天预习了《邓稼先》这篇即将学习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时刻被邓稼先的伟大人格感动着。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大,为了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不求功名利禄,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工作了十多年。最终成为我国的原子弹之父。 邓稼先把他一生的精力和时间都献给了祖国的核事业,他为了祖国抛弃了个人荣誉和家庭幸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祖国他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他的生命。 我们学习《邓稼先》就是要学习他的这种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纯洁的爱国主义精神! 篇三:读《两弹元勋邓稼先》有感 今天,我学习了《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文章。1985年7月,邓稼先被诊断为癌症。三个月后,国庆节到了,邓稼先和警卫员悄悄离开了医院。他回忆了以前的事:在他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就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八年后,他用上了这些知识研究核武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又投入到氢弹的研究当中去。因为原子弹和氢弹大量的辐射,让他不幸得了癌症。 邓稼先这种献身祖国,献身科学事业,义无反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最近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对接,证明了我国的科技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实践证明,高科技的发展既增添了国家

电影《邓稼先》观后感

电影《邓稼先》观后感 观《邓稼先》电影有感 初21班肖罗辉 丝尽蚕亡,毕生奉献;烛泪成灰,不言回报;忤视冷风,初心依旧;视死如归,心系祖国…… ——致邓稼先 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财、权、势。而在于他对于国家,对于人民做出了多少牺牲和贡献。而邓稼先正如其言所说…… 邓稼先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1948年10月考上了研究生,之后去美国留学,1950年8月回国,回国后1956年加入共产党,1980年当上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专修物理系,逝于1986年7月29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邓稼先一迈入核弹所,那就成了他单身二十几年的,绝对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几年的风霜雨雪,二十几年的苦苦追寻,二十几年的不卑不亢,在他们眼里,仿若一夜幻梦;而在常人眼里,确实难以想象的遥不可及。也许这就是科学家们那种令人敬畏的坚韧不拔之志向吧! 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志向小,见识短浅的人很容易得到满足,而满足后容易死人产生一种惰性,有了这种惰性就失去了继续努力前进的理由,而邓稼先不着眼于现在,更放手于未来,远行于世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丰功伟绩,才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才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 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邓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还有很长,一心怀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意志,时刻紧绷着心弦,不放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时的社会,中国因闭关锁国而落后于其它的国度,他始终告诫自己,不能落后人家太远,始终在奋斗,始终在努力,一次核弹试验,因许久未见有反应,邓稼先不顾万人阻挡,只身一人去检查,因为发生了核泄漏,邓稼先的身体状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身体越来越差,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邓稼先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死的,他毕生为国家做出了数不尽的贡献,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2019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邓稼先优质课教案

1 邓稼先 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 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 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 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

邓稼先观后感500字

邓稼先观后感500字 人人奉献一点就不止一点!就是现实考虑也会惠及自身。以下内容是com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邓稼先观后感500字,欢迎参考!邓稼先观后感500字200x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承载着中华儿女无数的光荣与梦想,向着明天,让我们用辛劳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辉煌,《邓稼先》电影观后感。 10月2日,电影频道播放了电影《邓稼先》,真实感人的中国科学知识分子的人生内涵,文化和爱国情操。 1999年8月3日到5日,我到达四川绵阳公园,有半身铜像写着”两弹元勋--邓稼先”。我知道他是共和国科学工作者的一名功臣,观后感《《邓稼先》电影观后感》。通过电影知道的更多,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那么特殊的年代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因为有了他乃国之幸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使我们中国人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那是一段历史,我们都不会忘记,正是由于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不计成本的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他是我们当代人学习的楷模--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热爱。 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曾说:”他把毕生的经历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杨振宁称赞邓稼先时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

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们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国庆60周年缅怀和追忆英雄。是我永远学习的动力,永不忘本。向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民致敬。祝福祖国的强大,我们的明天也会更美好。邓稼先观后感500字今天下午我看了中央六套的电影《邓稼先》,换到这个台的时候看到了电影名就停了下来! 看的过程中我也是两次落泪!一次在他看女儿的时候的父女道别,一次是在妻子26年里首次到基地看他的时候的携手! 谁没有儿女情长?他为祖国为人民在奉献的时候,只能把这些深深埋在心里!不知疲倦的工作,带领着同行战斗,直到两弹的试射成功!他的选定目标不放松,对人真诚,对同行、对身边人的爱深深的感染了我,至死之时还念念不忘给国家提核武器发展的方向和保持效果和优势的建议,他的事业是连续的永恒的!这是他的追求,也是大爱............ 试问今天,还有多少人还能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奉献祖国,奉献他人...到处充满着欺骗和精明以及商业的化的操作,这些背离了精神价值和人文尊严,如果前人也这样做,

2021年《邓稼先》公开课教学反思

《邓稼先》公开课教学反思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邓稼先》公开课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 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多变的句式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导入:华夏创新篇三十五年前君视名利如粪土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 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6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jià)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 鞠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 无垠(yín) 殷红(yā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 ..... 2、根据你所掌握的文学常识填空。 《邓稼先》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其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

大漠英雄《邓稼先》观后感

大漠英雄《邓稼先》观后感 看完影片《邓稼先》,我端坐良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他的同学,但我觉得邓稼先身上有比诺贝尔奖更沉重的东西在里面。邓稼先先生走的太早了,他只有62岁,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对他这样一位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长期领导集体攻关经历的科学家来讲这正是一个黄金年龄段,但是他却走了。他虽然走了,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 片中有这样一段镜头:邓稼先对工作无疑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在一次航投试验的事故中,邓稼先独自一人前去爆炸区检查,到达投弹落点时,他发现原来是降落伞没有打开,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了。他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随后又惊恐万分地扔掉了碎片。作为核专家,他当然知道手捧原子弹碎片的危险性,那么强烈的核辐射,对身体会造成多大的危害。他敢于手捧原子弹碎片,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太投入了,他完全忘了这些基本常识。他又惊恐万分,他知道,他的生命不长久矣。……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先生的成就,使他本可在美国享受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但1950年10月,他毅然决然放弃这些,怀揣报国之志,回到了百度待兴的新中国,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距颗原子弹爆炸,整整20年,邓稼先指挥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从1950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邓稼先,至1958年已成为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但为了研制原子弹这一艰巨、光荣、伟大的工作,他无比激动而又喜悦地走到了原子弹设计研制的线,从事鲜为人知的工作,并从此在公开场合销声匿迹……。 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感受民族精神,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稼先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无私奉献。邓稼先先生20多年来为发展中国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贡献,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工作者和普通党员,我们充分享受着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新中国,充分享受着科学家们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带给我们的巨大科学成就,充分享受着祖国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课文解 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邓稼先》课文解析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本文行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全文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了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在新中国刚诞生的那一刻,就迎来了海外赤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所做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悽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象,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2

读邓稼先有感

读邓稼先有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邓稼先有感(一) 我读了一本好书——《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那种艰苦创业的意志、勇于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对《邓稼先》这本书一拿起来就爱不释手。 邓稼先接到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带领寥寥无几的科技人员,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筹建核武器研究院。他作为理论设计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中国从未造过原子弹,加上国外封锁,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他边读书边研究,边备课边讲学,备课到深夜就在办公室里睡一会儿,天亮了继续工作。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一天到晚晕乎乎的,走路时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骑车回家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经过含辛茹苦的奋斗,终于在1959年把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轮廓勾出来了。 为了核武器研制成功,邓稼先甘愿奉献出一切。一次,航投试验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他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也侵入了放射物。在这种情况下,邓稼先仍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工作。有一次,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

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甚至他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时仍想参加会议。 邓稼先回到北京之前,有15次亲临现场指挥试验队的工作。有时,一月之内从工厂到试验现场几千公里往返几次,常常是一下飞机就工作,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他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呈现着一颗耿耿报国之心。经历国破家亡的苦难,饱受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的耳边时时回响着芦沟桥的炮声,敲打着他为祖国研制核武器的激情。到杭州开会游览岳坟时,他特意站到镌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的石碑前,神情激动地请求同志们:“来,请给我在这里照张相!”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个用生命谱写“精忠报国”新曲的伟大科学家。 读邓稼先有感(二)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悦耳的歌声唱出深深的情,为了这巨龙的腾飞有多少人付出血的代价!翻开祖国的书卷,每一页都有一个光辉的名字。在这光辉的背后,是多少人的付出! 邓稼先,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便谢绝了老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建设一穷二白的祖国,并带回了一脑子的关于原子核的知识。可现如今,有的人出国深造只顾自己的幸福,不为祖国建设出一丁点力,与邓稼先比起来,是多么渺小!邓稼先是在祖国最困难时回来的,为了祖国核事业,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数十年,而有的人,在祖国富强之时也不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 【知识与目标】 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容。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3. 体会文章饱含感情的语言特色。找出文章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设计1: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他的世界。

设计2: 教师展示预先准备的中国第一枚原子弹、氢弹实验的照片和相关的新闻报道。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提问:谁来说说原子弹、氢弹实验成功的重大意义。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振宁的回忆散文《邓稼先》,感受这位科学巨人无私的献身精神和“纯正”的人格魅力。 设计3: 激情朗诵:前国防部长爱萍将军的诗——《踏遍戈壁共草原》 师问:谁读过这首诗!你知道是歌颂、悼念谁的吗! 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容。 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目标导学一:文章速读,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容。 学会速度课文,提取关键语句。 用简明的语言概况每个小标题下具体容。 第一标题: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