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繁漪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对白、行为举止等诸多的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的性格形成的各方面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繁漪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周朴园用卑鄙的手段将她骗进了周公馆,周朴园仗着资产阶级的封建制度的权威,在精神上折磨着她,使她在精神上忍受着无比的煎熬。她的性格渐渐地变的烦躁、冷酷无情。而恰恰这个时候,周萍带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冲动闯进了她烦闷的生活,使得她将要枯死的心,得到了一丝的滋润和抚慰。尤其是当周萍引诱她时,所表达的热情,更是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她认为周萍是唯一能给她幸福的人。她疯狂的爱上了周萍,并且把自己的生命、名誉都寄托在了周萍身上。繁漪在这种乱伦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是最后,周萍又去追求年轻、美丽的四凤,抛弃了繁漪。繁漪在这种难以容忍的情况下,开始激烈的报复周萍,想要把她积累了一生的愤怒都爆发出来。繁漪在《雷雨》中是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代表,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黑暗、丑陋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她的叛逆、挣扎,有力的抨击了资产阶级封建专制的统治,并撕破了自己所在的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与个性的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格形象;爱情悲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引言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而繁漪却是曹禺这部代表作中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者”。然而,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①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一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形象。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完美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不但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的幸福。在《雷雨》中,繁漪是可悲的,她的结局也是凄惨的,悲剧产生的背后总是会有我们深深的思考。下面就是对《雷雨》中繁漪形象的的分析。

一、人性的扭曲,悲惨命运的开始

《雷雨》剧中的繁漪是一位名门之女,正当是花样年华的她,在18岁的时候,被逼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的,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

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物质上,繁漪可以得到一切任何女人所拥有的东西,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然而,在精神上,繁漪的一生却是空虚的。自己不但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反而被拷上了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我们通常说黎明到来之前总是黑暗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对繁漪的家庭背景、所处的时代等作出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繁漪本身就有着两重人物的形象,既有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还有着旧时女性的形象。然而,对于繁漪的两重的性格,曹禺也作出了这样的说法:“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而繁漪在舞台上表演又使得曹禺这样说:“她是一位旧时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聪慧。”然而在新版的《雷雨》中曹禺又综合了这两种说法,说:“她是一位接受过新思想的旧时的女人,有着她的文弱和聪慧。”通过这些说法,我们不难看出,繁漪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也带着非常浓厚的封建思想色彩。(一)受所在社会的思想的影响

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在此同时还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都给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有旧时女人的文弱、聪慧,以及在仆人面前的旧时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些方面主要是通过繁漪对侍萍、四凤的阶级偏见(旧时女人的表现)。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还是对周冲的选择加以阻挠,对周冲提醒说:“她始终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人”。并决然说道:“我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在自己儿子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很显然不是对四凤的嫉妒,因为他们两个的相爱是对繁漪有利的,这恰恰反映出了繁漪真实的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及封建贵族意识

(二)接受过新式教育

繁漪上过私塾,受过一点新式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了较高的文化,还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一点的新式教育,使她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不能在遵从“三从四德”,一直走“三从四德”所规定的路,她要挣脱封建阶级思想的枷锁,改变自己的命运,力求使自己为一个“人”活变成为自己活——真真正正的为自己活。但是,处于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她没有办法选择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周萍的出现,让她认为她有了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紧紧的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通过周萍重拾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救出自己。

这一声声高喊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对人格自由、个性解放的表现。繁漪在周家生活了十八年,周家的封建阶级思想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家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封建家庭,周朴园作为周家的大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家庭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在这个家里,受害最重的无疑就是繁漪。周家对于繁漪来说,就是一个不透气的牢笼。这个牢笼,无疑限制了繁漪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这使她的反抗更加的明显。繁漪对周朴园来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附属品。在生活上,繁漪过着富足的生活,物质上她应有尽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她在精神生活上,却是一贫如洗。在周家,由于周朴园的凶狠等等的原因,使的繁漪只能待在周家这个牢笼里,不能跨出去半步。这样封闭的生活,使她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不爱她的周萍,这也最终导致了她一步步走向悲惨的结局。

繁漪在周家过的是蛰居的生活,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从周朴园的摆布:她要下楼,也要受到谴责;她是否需要吃药,也要听从周朴园的命令,这种无形之中的压迫无疑是像一个用沉重的力按下来的活塞一样,压的人喘不过气。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孤独,只有一个周萍成了她可以托付爱情和命运的对象。

(三)反抗对象之一——周家

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的牢笼也是繁漪反抗的对象。但是长期的大家庭的生活,封建思想在她的心里印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使她的反抗带有了一定的扭曲的色彩。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的反抗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叛逆上。

在《雷雨》这部戏剧中,繁漪和周朴园有四处正面的冲突:

1、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

在这个时候,繁漪的反抗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这个反抗却是消极的反抗,从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②尽管这样,繁漪最后还是把药喝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

2、周朴园催繁漪看病

这次的反抗,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两次派仆人去催繁漪看病,繁漪都没去,最终,周朴园只能自己去喊,他企图以大家长的威严来逼迫繁漪看病,然而繁漪并没有被他的威严吓到,依然没有去看病,而是转身上楼了。最后,周朴园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去给她看病了,在这次冲突中,繁漪的态度有所改变。

3、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见周朴园

在这次的冲突中,繁漪把反抗表现的更加的突出,她对周朴园的问话的回答,

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最后不得不以大家长的威严的架势逼迫繁漪上楼上去,但是周朴园得到的答案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③

4、结尾的冲突

在这次冲突中,繁漪担任了审判者的角色,她将周朴园叫了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将周朴园的庄严的外衣和虚伪的道德面具撕毁,暴露了周公馆的黑暗。周朴园在这次冲突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他们每次冲突过后,关系都会发生变化。

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有消极到积极,而且还越来越强烈,最终发展到不可遏制,最后终于撕破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最终显示出了“雷雨”般的性格。

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封建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意义,但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仅带有旧时女性的痕迹,也对她的反抗前途没有什么更多的考虑。在这样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不可能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来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样就使得繁漪在反抗中变得扭曲,在性格变的极端。她的爱像一团火,而她的恨也像一团火,最终激化了周公馆的悲剧。

二、悲惨的婚姻、不幸的人生

繁漪的婚姻的悲惨是由于没有爱情做础,她们悲惨的婚姻既体现出了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也表明了这是社会的悲剧。首先,就繁漪和周朴园的婚姻来说,繁漪和周朴园两人的矛盾并没有激化到非要伤害彼此的地步,这个矛盾还没有上升为冲突。因此要解决这个矛盾,也就只能与周萍通奸,但这并没有解除和周朴园的婚姻关系。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尽管繁漪对周朴园充满了怨恨,但繁漪本身却并没有想过要冲出周公馆这座“牢笼”,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是由于她根本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愿意舍弃富裕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繁漪和周萍的私会并没有被终止,那么繁漪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应该就不会那么激烈了。而事实上,繁漪和周朴园的矛盾的激化,是在周萍主动的终止了和繁漪的关系之后。然而,繁漪对周朴园的对抗完全是由于失望和绝望而产生的报复的表现。

繁漪作为一个不幸婚姻的牺牲品是令人同情的,但是繁漪却仍旧以旧时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来设计周冲的幸福。旧时封建传统的文化对她的思想和行为依然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仍然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从她说的一些话中可以看出她是忍受着屈辱才说出的:

“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不,不,你带我走,

——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④

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在最后的苦苦无力的哀求与挣扎,也显示了繁漪懦弱的一面。

繁漪嫁给周朴园本身来说就是一个错误,一个悲剧,而当她极力反对阻止周冲喜欢四凤时,更是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思想的影响。不管是《雷雨》的悲剧,还是繁漪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悲剧。作为周萍的后母,繁漪竟然不顾周朴园的威严,敢与周萍谈恋爱,心甘情愿的做他的情人,来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爱情。在这样一个封建思想落后严重的社会,处在这样一个封受建思想、观念都比较深的家庭,繁漪也明白与周萍的关系是不正当的不道德的,以至于反复强调“屋子里闹鬼”,但她又是在努力的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她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求。然而繁漪之所以会像所有大宅院的姨太太一样,阴差阳错的爱上了非自己亲生的大少爷,可以说是由于环境所迫。因为在整个周公馆里,她平常所接触的人中,没有人可以让她释放自己的感情,因此就紧紧的“抓住”了周萍这颗她认为可以救自己的救命草。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是厌恶这种关系时,她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

“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⑤然而,当她知道周萍心中另有所爱,绝不把她放在心上时,她却宣布道:“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望窗外,自语)暴风雨就要来了!”⑥她是说天空中的暴风雨,可让读者感觉到的却是她心里的暴风雨。因此,在这种戏剧是非(是主人非主人,是情人非情人,是母亲非母亲)的处境中,成功的塑造了她“雷雨”式的性格。

这种成功,不仅仅在于她的思想是如何的崇高、性格是如何的可爱,更是在于她是如何的反抗,进而反映出封建势力压力的强大。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又使得她的反抗带有旧时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

三、性格的扭曲变化、思想的极端

繁漪本身就长的聪明美丽,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然而天不遂人愿,她嫁给了大她很多的周朴园,繁漪与周朴园结婚后,就被周朴园禁锢在周公馆这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牢笼里,十八年来都未曾呼吸到外面半点新鲜的空气,生活的压抑、精神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忧郁,然而在剧中,作者更是赋予了繁漪脸色苍白、沉静、忧郁,眼里充满了绝望后的痛苦与哀怨的外形特征。在她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让人一眼望去就知道她是一个果断的人。

也正如刘西渭说:“什么使这出戏有生命的?正是那位周太太,一个‘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女性。”在当时这样一个社会,她的行为是不可能被认同的,她也无疑就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然而却没有人敢同情她。她的形象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雷雨般的心情,她什么也看不见,就看见热情,热情到无计可施时,就成了一个绊脚石”。世上估计没有比受到嫉妒更加又窄有难走的路了,但是,她是一个旧社会的旧时女人,不像鲁大海,同样是受到压迫,他却有着强壮的体魄,她也不能像他那样做到毫无顾忌。她有时所谓的热情,冷静的让你感受到她的痛苦、她的力量,让你感受到这有所顾忌的妇人,会毫无顾忌的揭露一切,揭露她自己的罪行,这就像有人评价: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之处,而在她的“不可爱”之处,也正如她自己说:“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的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然后我就再掉进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轰轰烈烈地烧一次,也就算了,我过去的是完了,希望大概也是死了的......”⑦她爱起来像一团火,恨起来也是一团火,也就是这团火,使得作者曹禺在《雷雨》中赞美繁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撞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无疑这个美的发现,表明了作者对压抑人,蔑视人的尊严的行为的深恶痛绝。

繁漪的性格是很独特的,她抑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人性傲慢而又不孤芳自赏,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很极端。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但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她有着任性、叛逆的性格,在她没有病的情况下,周朴园逼她喝药,给她请医生,说她有“疯病”,叫别人“要小心”,这样做,其实周朴园是怕繁漪这样敢于追求自由的女性破坏了这个大家庭的秩序,担心繁漪会揭开他为善家的面纱。繁漪不能忍受周家让人窒息的气氛,她不愿意再过“情妇不像情妇,母亲不像母亲”的生活,但是她有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这使她的性格是相当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使她的生命交织着残酷的爱与恨。

从思想上看,繁漪的思想境界并不高,她所追求的是不属于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婚姻爱情。在《雷雨》中曹禺不止一次的说过繁漪,说:“在《雷雨》这部戏剧的八个人物中最早想到并且觉得比较真切的是繁漪。”“繁漪是最引人怜悯的女人”“在遭遇这样不幸的女人,繁漪自然是值得赞美的”等等。实际上,在周公馆她是受压迫的女人,同时又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作者同情她,但是却没有从她的个人的形象的发展来写事情,而是通过从封建家庭领域这个角度来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通过戏剧中的种种冲突来抨击封建家庭的罪恶。在第四幕中繁漪推出周冲,叫来了周朴园,当着丈夫、儿子、和仆人的面毫无顾忌的宣告了,她在周公馆这个牢笼里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和自己对周萍的私情。这样的话也只有繁漪敢说,在这么多的人物中,

也只有繁漪敢当着自己儿子的面说出来,也就是她,在这样一个雷雨的夜晚,像一道闪电,将周朴园竭尽全力、精心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周公馆这个封建家庭给劈的粉碎。繁漪这个人物形象在《雷雨》中写的很真实,它的典型的意义在于通过剧中的戏剧矛盾来揭露封建资本家的罪恶,同时激起人们对封建社会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思考。繁漪这个“叛逆”的形象也正是传达反封建与个性解放思想的写照,而繁漪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旧时女性,她陷入了周朴园封建主义精神的折磨与压迫之中。

四、处境中的矛盾和灵魂的缺失

繁漪追求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在当时那样一个封建阶级观念严重的社会中虽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尽管这样也不能给予她过高的评价。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作为一个新女性的标准应该是自尊、自爱和自律的,然而繁漪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她所追求的爱情是自由的,但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常常表现出了自卑、自弃和自虐的特点。繁漪常常苦苦哀求周萍,甚至提出即使将四凤接来一起住也行的要求。更是在得不到周萍的爱情时,竟然采取了玉石俱焚的方法。这些都统统表明了繁漪没有新女性所应具备的远大抱负和理想。在对待周萍的态度上,繁漪一连串的动作,表面上是想挽留周萍,但实际上则是对周朴园的一种揭露。例如这样一段对话:

繁漪: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过的后母。

周萍:(有些怕她)你疯了。

周萍:大家庭里不可能个个都是好人。不过我们这一房……

繁漪: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

繁漪: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

周萍: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这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的家庭里说的。

繁漪:(气急)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也说体面?(冷笑)我在这样体面的家庭里已经待了十八年啦!周家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过的事,我自己负责,不像你们

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在外面还是

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⑧

(二)真正的新女性应该是理性的,是无私的,而繁漪却是非理性的、自私的。她的非理性常常是通过言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为了自己所谓的爱情,竟然冒着雨盯周萍的梢,甚至利用儿子的童真无邪当枪使,连周萍都痛骂她“丧失了一个母亲最基本的天性”。然而,对于繁漪这个人物的形象,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她身上具有分封建的个性解放色彩,能够很大胆的追求自己的自由爱情。她的这种个性,她在周公馆的存在,更是突出表现了她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而另一方面,在她的身上我们又能看出她封建落后的思想的局限性,也正是这样的局限,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基本的个性解放,最终也只能埋没于黑暗之中。她在当时的社会所扮演的是旧社会、旧制度、旧家庭都欺负、摧残、遗弃的对象,这样的一个角色。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她的不幸也恰恰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她的挣扎与叛逆对封建势力更是有力的冲击。《雷雨》将这个丰富、复杂的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淋尽致,更是刻画了她复杂而隐秘的灵魂。

五、蔑视观念、精神反叛、“善恶”相交

在当时这样封建阶级思想极其严重的社会,对于封建势力及道德观念的勇敢蔑视与反叛精神,对自己的自由爱情勇敢的追求,这的确是很令人赞美的,繁漪反驳周萍“我不反悔”,“我的良心不是这样的”。由此可见作者肯定的,不是乱伦的关系,而是繁漪反封建道德的勇气。而她的“雷雨”式的热情不仅摧毁了周家这个封建的大家庭,也毁灭了她自己。作者曹禺也在尽力赞美这个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赞美的不是他们的乱伦,而是在赞美她的一种勇气。从伦理关系的角度看他们,繁漪与自己丈夫前妻的儿子,自己孩子的哥哥发生私情,这不是乱伦那是什么?即使周朴园再怎么凶恶她也不能和他的孩子发生不该发生的关系。而在最后,她竟然还当着周朴园和自己儿子的面说出了,和周萍的私情,这样的行为,这样私情,伦理何容?这不是乱伦是什么?她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伦理何在呢?作者赞美她,那么这样一段的私情又该怎样解释呢?到底是该赞美还是厌恶呢?

通过剧中一连串的行为动作,我们不可否认。繁漪是疯狂的,即便是疯狂,但是她本身并不坏,也正如曹禺在谈《雷雨》时所说:“周朴园坏到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是坏人。”那繁漪呢?可以这样说她:她疯狂到连不知道自己疯狂,她为了爱情,为了把周萍拉回到自己身边,用尽心机,不惜牺牲一切:她把周冲叫出来,告诉他:叫他去他哥哥那里抢回属于他的情人,又挑拨他兄弟之间的感情。然而当周冲告诉自己“我觉得……我好像并不是真的爱四凤。后来她又把周朴园拉出来,当着周朴园的面接开了鲁侍凤是周萍的亲生母亲这个秘密时,繁漪说:“萍,我,我万没想到是……是这样。”当她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时,她才清醒过

来,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犯了大罪,所以才说这句“我万没想到是这样”这样一句话又把她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了,人们在解读繁漪这个人物形象时,大部分都是在说她受了封建思想的压迫,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敢爱敢恨,具有女性的“叛逆”形象,她是让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坏女人。但是她也有善良的一面。

鲁迅说:“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惊醒她。”而繁漪就是一个本不该被惊醒却被惊醒的人。醒后,等待她的又是另外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他不安于遵从旧时的“三从四德”所安排的命运,她想要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然而,在那样的现实中,繁漪这个手无寸铁的女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最终也没能挣脱封建的枷锁,最终从理想的高处坠落,走向了幻灭。

结束语

总之,对于繁漪来说,她是一个集“善”与“恶”于一身的形象,让人很难只是用“同情”“厌恶”“坏人”“恶人”或者“善人”“好人”……去评价她,这既是她的“可爱”之处,也是她的“不可爱”之处,这样一个多面性的人物,我们不可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评价,因此对繁漪这个形象我们要辨证地来看,从多方面来评价:一方面,她身上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很大胆,勇敢的追求自由、爱情。她是周公馆这个死寂的封建专制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一道划穿夜空的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发出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叫。另一方面,要与追求真正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区分开来,看到她身上的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最后终被黑暗吞噬。她是旧制度、旧家庭里被凌辱、被摧残、被遗弃的受害者,是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和黑暗社会造成的悲剧人物,具有较深刻的典型意义。她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她的不幸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她的叛逆和挣扎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有力冲击。通过追求个性自由而产生的爱情,不是美丽的。所以,她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她的悲剧也就成了社会的必然。《雷雨》成功塑造了这个丰富、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她复杂而隐秘的灵魂。她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是最为突出最为显赫的形象之一。

注释:

①曹禺:《雷雨》(序),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64页

③《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151页

④《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165页

⑤《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156页

⑥《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第三幕

⑦《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第四幕

⑧《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

版.第四幕

参考文献:

1、曹禺:《雷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2、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臧恩钰:《文学著名导读之<雷雨>》,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 版.

4、王兆胜:《中外名著解读丛书之<雷雨>》,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2版.

5、广惟、林为龙:《中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文学卷》,首都师范大

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曹禺:《曹禺文集》第1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第2版.

7、曹禺:《曹禺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8、《曹禺作品精选》(雷雨)且夫选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向我的指导老师周仁政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论文从选题、设计到撰写、定稿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周仁政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这里我对他的帮助深表谢意!

2012年 4月于长沙

《雷雨》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雷雨》中人物的主要形象 摘要 《雷雨》集中展现了主人公周朴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人性的麻木、狡诈、凶恶,折射出那个社会的悲哀、黑暗和不公平。周朴园在剧中造就了悲剧,是悲剧的实施者,同时又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本文通过分析周朴园与侍萍、鲁大海、繁漪等人的矛盾冲突,进而集中论述他在封建伦理道德、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各种感情纠结下表现出人性的扭曲。因此,在理解和把握《雷雨》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周朴园,繁漪,鲁侍萍,周萍,封建家庭。 一、前言 《雷雨》以周朴园为中心,写了周鲁两家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三十年前,周朴园和侍萍生下了两个儿子,但他们并没有结婚。为了娶一个有钱的小姐,周朴园便把侍萍赶出门,留下了大儿子周萍,让她抱走了才生下三天的二儿子。后来他成为了北方一个煤矿的大资本家,他和蘩漪结婚又生下一个儿子周冲。三十年以后,侍萍已经嫁给了鲁贵,并和鲁贵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四凤,但巧合的是鲁贵父女都在周公馆会做仆人。她带走的小儿子改名为鲁大海,也在周家的煤矿当工人。侍萍和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是周公馆的大少爷,但是他和周朴园现在的妻子蘩漪有着伦乱的关系,同时却和四凤彼此深爱着对方,而周冲又深爱着四凤。侍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周公馆,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于真相大白,结果四凤与周冲在雷雨中触电死亡,周萍持枪自杀,全剧在雷雨交加的氛围中结束了。剧中的人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观念。其中典型人物周朴园就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性。他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自由受封建礼法的约束,长大后又到外国留学,有着新的社会思想。因此他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人物。 二、封建伦理道德下的周朴园 周朴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员,他必定会和封建阶级有着深厚的血肉关系,在《雷雨》中,作者对周朴园的描写并不算多,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行事稳重、世故、伪善的感觉。然而却在他这一个角色上,蕴含着许多潜在的内涵与问题,这些内涵与问题又与全剧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塑造出了周朴园丰富多彩的主人公的形象。他自称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而实际上是:他自私自利,残酷无情的压制,摧毁了他全家中每个人的性格、尊严,使周公馆成为了能使人窒息的地狱。他的封建性主要是从他对妻子蘩漪、被抛弃的前妻侍萍以及儿子周萍、周冲和鲁大海的态度上体现出来的。 (一)对蘩漪的冷酷 从他被迫听从父母之命把侍萍抛弃,然后又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大家小姐结婚我们不难看出,他是生长在一个封建思想非常浓厚的家庭中,他自身必定也有深深的封建意识,而在本剧中他的封建性体现的最明显的也就是他对待第二个妻子繁漪的态度上。他抛弃侍萍之后娶了繁漪为妻,但是他一直并不爱她。繁漪本身个性开放、人格独立,与他深厚的封建思想当然是水火不容的;他不仅不赞同,反而认为她的精神不正常,是个不可理喻的“疯子”。他当然不允许他的家里有这种存在,于是要教训她。又命令她:“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仅仅这句就说明他对妻子的自私、冷淡的态度。在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突出了他的这种封建思想。当他知道繁漪竟然违反他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严厉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端来。繁漪反复说到“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却毫不搭理;繁漪说等一会儿再喝,他却又不让;又逼着周冲劝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把药喝下去,转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浅析《雷雨》中周朴园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 周朴园是曹禺的剧作《雷雨》中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家长,伪善、无情、冷酷、自私、专制、残忍、狡诈、懦弱、卑鄙是其主要性格特征。 一、在戏剧情境的巧妙安排中揭示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戏剧家要使各种人物在较短时间之内,就能通过有力的动作充分展现自己的性格和命运,就须为他们安排一种特殊的情境,即戏剧情境。在《雷雨》中,以下三个戏剧情境对展现周朴园的性格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包括剧中人物动作展开的时间、场所等等,这些因素对人物性格的揭示具有独特作用。在《雷雨》中,作者将整个剧情安排在一个郁闷的夏天,从早晨到午夜,仅一天时间,周朴园出场的时间实际上只在上午、下午和午夜,但就是在这一天之中,周朴园的性格暴露无余。时间高度集中,人物的性格刻画也就相应集中,这种集中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深刻。同时,作者又将与周朴园有关的剧情都安排在周公馆内,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如第一幕的景,周家客厅的摆设,是按三十年前侍萍喜欢的样式摆设的,同时突出了一张旧相片,实际上这是鲁侍萍的相片。鲁侍萍与周朴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所内见面的。可以说,这个场所是曹禺先生的精心设计,使鲁侍萍与周朴园的见面格外扣人心弦,使周朴园伪

善的性格暴露得更为彻底。 (二)突然事件 突然事件的安排对推动剧情具有重要作用,而剧情的展开又不断地揭示人物性格。如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展开了她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这一突然事件打破了周公馆三十年的沉寂,一个三十年前被周朴园抛弃而跳河自尽的女人忽然出现在眼前,使气氛骤然紧张,悬念陡然产生——人们不禁好奇: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在家人面前表现出对侍萍有着深切的怀念,在侍萍真正出现后会如何?在侍萍出现在周朴园面前之前,我们对周朴园的印象是重情重义,他对侍萍的种种“怀念”之举,甚至已使读者为之感动。但随着突发事件的展开,矛盾冲突逐渐激烈,周朴园的伪善面纱遂被揭开。 (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这是构成戏剧情境的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因素。在《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周蘩漪、周萍、鲁大海、周冲、鲁四凤等人物构成了复杂的关系,有夫妻、父子、母子、母女、兄弟、兄妹等关系,其中,周朴园是众多人物关系的核心和纽带。周朴园与他们的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发展对揭示周朴园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朴园在周公馆是家长,高高在上,专制骄横。为了树立他的家长威严,逼蘩漪喝下一碗苦药,尽管蘩漪并不情愿。周朴园之所以要逼蘩漪喝药,是因为他意识到蘩漪有些反常的行为,危胁到他的家长威严,因此借着喝药这件事来压制蘩漪的“反抗”。周朴园与蘩漪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周朴园对蘩漪的问候只是义务式的关心,而没有夫妻的真情,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修订稿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 析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雷雨》中繁漪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 《雷雨》繁漪封建社会形象悲剧 正文: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①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冲破一切的桎桔,做一次困兽的搏斗”②的女性。 一、繁漪是资产阶级的新女性 繁漪是个受过新思想影响的资产阶级女性,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在她身上折射出不畏强权、争取自由、宁死拼斗

的绚丽光彩。首先,她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对于人民的压榨和剥削日益深刻,人民群众没有人身自由,处于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同时,刚刚过去的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要求民主,争取人权,要求自由的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这种时代的特点,这种时代里要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氛围,无疑给繁漪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抗争的精神动力。另外,她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们奋起,勇敢地走上了抗争之路,义无反顾地追寻自己被社会、被封建家庭剥夺了的幸福。这种抗争的勇气和行动使她们身上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她们压抑——抗争——再压抑——再抗争(不惜以自毁方式抗争),正是“五四”以来时代新女性精神觉醒的典型性历程。③然而,新时代潮流过于迅疾、过于猛烈,使她们根本来不及从容地吸取新的精神营养,除去存留于灵魂深处的旧时代的种种烙印。于是,她们不得不以“半新”(相对现代新女性而言)的姿态,乃至以传统的、病态的思维方式、斗争方式去寻求个人幸福。但她身上折射出的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是周朴园这个死寂家庭的一场雷雨、一个闪电,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当她的灵魂终于勇敢地发出一声强烈呼喊:“我是人,一个要真正活着的女人!”那是时代的觉醒,是“五四”的声音。她一生为这追求,生命为这燃烧。 二、繁漪的反抗精神及反抗的不彻底性

谈《雷雨》 周繁漪的人物形象

谈《雷雨》--- 繁漪的人物形象 【摘要】蘩漪是曹禺先生《雷雨》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最丰满的角色。她既渴望 自由的爱情,但又摆脱不了家庭的牢笼,她既具有旧式女性柔弱的性格,同时又有着现 代女性的抗争精神,她企图摆脱周朴园精神和肉体的控制,她紧紧抓住与周萍一种阴鸷 的爱,却又被无情的抛弃,最终导致了她对一切的报复。蘩漪是新旧时低交接的产物, 她的形象充分揭示了在当时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作为一个女人,无力与强大的封建 势力相抗衡而实现自我理想,即使反抗,也将以悲剧告终的悲惨命运。 一、引言 蘩漪是主人公周朴园第三房妻子、周萍的后母,但同时却扮演着周萍地下情人的角色。 在临界于新旧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曹禺塑造了一个这样的蘩漪。她是个活在新社会和旧社 会交叉的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一个纠结于新旧民主专制的畸形产物。曹禺笔下的蘩漪,是个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于反抗封建道德,敢 于大胆追求自由爱情,集中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她拥有 受生命深处的欲望控制的性格,但又有封建落后的思想。虽然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却仍 摆脱不了封建女性依赖性、自贬性。 二、生于“旧时代”的女人 繁漪出场的介绍,繁漪“一望就知道是一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她通身是黑色??眼眶略微有点塌进”。这些描写让我们知道繁漪是一个忧郁而深沉的女人,并且也独具中国旧式美人的 风采。可是,繁漪“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川”,使她 的性格逐渐走向极端,她显示出来的是一种深郁的黑,代表着死亡、诱惑,也是控诉。 繁漪身处的社会,妇女的地位非常低,社会要求女人做无条件的牺牲,很少有就业机会 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恩格斯曾说,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 家庭私有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的。在那 样的社会,繁漪要么依附男子,要么去富人家当佣女,是没有任何经济独立可言的。所 以出身于封建门第的繁漪,却在十八岁花样年华阴差阳错地嫁给了大她十几岁的周朴园。当繁漪带着爱的憧憬嫁给周朴园,但是年龄和思想上的巨大差距使这场婚姻令人窒息, 夫妻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相互的爱恋,繁漪成了周家一个摆设,像 一只铍关在笼中的小鸟。同时,周朴园也只是把她作为一个名分上的妻子,一个门当户 对的花瓶,她是被排除在周朴园的感情世界之外的。周朴园不仅在内心深深地怀念侍萍,而且还要在家里,当着繁漪的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无论搬家到哪里,都要带上鲁侍 萍喜欢的家具,放上鲁侍萍的照片;鲁侍萍喜欢关窗户的习惯也要保留善;下雨时,还 要穿上鲁侍萍缝过的旧雨衣孤独时经常看侍萍的照片。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弥漫于整个 家庭空间。对繁漪是巨大的伤害。 繁漪不仅要忍受这种伤害,而且还要忍受周朴园的家庭专制。在家里,周朴园的意见就 是法律,任何人不得违抗。他拿着家长的架子,命令繁漪。应当”这样,“不该”那样。吃药这一细节,就是繁漪多年来痛苦生活的缩影。在“阴沟里讨生活”的繁漪不仅享受 不到一个人爱的权利,而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也受到无情的践踏。造成繁漪不满封建专制 的压迫,渴望生活的自由,家庭的温暖。在怨恨中迷失了自我,从而忘记自己的正确位置,进而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最终破坏了人伦关系,破坏了周家的尊卑长幼的道德。

雷雨人物分析

周朴园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梅侍萍: 她不是曹禹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周冲和四凤: 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俩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雷雨过后,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如果真的要揪出这无奈的悲剧的“罪魁祸首”不知算是周朴园和鲁侍萍呢,还是已故的周家老太太,少年和丫环偷情似乎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落得圆满的下场,这几乎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这本

《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雷雨》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从周朴园如何对待生命中的两个女人看人性的复杂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戏剧单元的第一篇。作为戏剧,戏剧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刻画艺术两方面。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者上,我将人物形象分析和人物评论写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的基础上,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进一步发展理性思维,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观察,高二(6)和高二(17)班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缺乏条理性。理性思维的质量有待通过表达训练进一步提升。 三、教学目标: 1、把握剧中周朴园的性格特征,理解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了解周朴园与侍萍、繁漪之间复杂的关系。 2、掌握人物性格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周朴园对侍萍感情的复杂性,以及从他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中国资本家特有的性格上的两重性。 五、教学难点:对周朴园复杂的内心感情世界的体会和把握。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设计: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当爱已成往事》导入。 歌词中:往事不要再提

人生已多风雨 纵然记忆抹不去 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雷雨》中:三十年了周朴园都在打探梅侍萍的消息, 当他们再次重逢时, 又有多少往事被重提, 又有多少爱恨还在心里? (二)、人物感情分析 1、周朴园对梅侍萍三十年的怀念是真实的吗? (1)保留着旧的家具和陈设 (2)记得侍萍的生日 (3)保留着关窗的习惯 (4)雨衣、衬衣都喜欢旧的,记得绣着“萍”字的旧衬衣 (5)熟悉侍萍关窗的动作 (1)(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2)谁指使你来的? (3)(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4)“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5)“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 (6)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2、两个对比,你怎么看?怎么理解? 答案:(1)、对侍萍怀念的前提是,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这时候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2)、周朴园年轻时的确喜欢过侍萍。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侍女,漂亮伶俐,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 (3)、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 (4)、曹禺后来解释道:“因为两次婚姻的不如意,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怀念变成了他后半生自欺欺人,经常咀嚼的一种感情,这既可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又可显示他的多情、高贵。”(曹禺谈《雷雨》) (三)、从周朴园对蘩漪的态度看周朴园作为中国第一代资本家的代表,身上所特有的双重性格特征。 1、观看《喝药》片段的影片 2、 “喝药”一段要她做出服从的榜样。病的好坏为次要,维护他的权威是主要。 3、 血腥的原始积累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形象分析谢谢咯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对白、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而隐秘性格的各方面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通过繁漪一系列的典型事例来揭示社会造就了繁漪的悲剧。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黑暗、罪恶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叛逆、挣扎,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并撕毁了自己所在罪 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个性解放人性扭曲封建专制民主自由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以说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人物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这一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 首先,《雷雨》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的繁漪,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被周朴园续娶为妻。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的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俗话说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主要通过繁漪对侍萍貌、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旧式女人的表现)。 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对周冲的选择大加阻挠,提醒周冲说:“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并决然地说:“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序)。在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显然不是出于对四凤的嫉妒,因为四凤与周冲的相爱对她有利,这恰恰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中的喷薄火山 ——分析周蘩漪的人物形象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这是雷雨里对周蘩漪的出场描写。曹禺先生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而我更想说“蘩漪对我是个诱惑”。看着蘩漪,我分明像看到了雷雨中的一座火山,“热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烈地烧一次,也就算够了。”是她的人生哲学。——我欣赏蘩漪,我疼惜蘩漪。 “果敢阴鸷”只是表面,在这副令人疏离的面孔之下,是敏感而炽热的灵魂。 蘩漪是美丽的,“静静的长的睫毛”,大眼睛,细瘦,“似乎是一个水晶”。蘩漪也是“明慧”的,有着“对诗文的爱好”。作为一个漂亮而受过教育的“中国旧式女人”,能被“正统”的周朴园娶进家门,想必至少是称得上小家碧玉吧。我不禁想象,做姑娘的蘩漪在深闺里,“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或许轻吟《诗经》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时,也是含羞而热切地幻想过和未来丈夫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的。 然而现实粉碎了她的美梦。她的丈夫是一个封建家长——专治、冷漠。十几年的婚姻生活,蘩漪始终没有得到周朴园平等的爱。看着周朴园拿着侍萍的旧照片,她轻蔑地说“哼,又是那个女人的照片!”而这一个“又”字,谁能说没有一丝醋意和心酸?纵使她不爱他,她到底是不希望他对其他女人心心念念的。而我想,初入周家的蘩漪还有着

少女的纯真,即使眼前的丈夫再不如人意,她多少还是试图过能感化他的,当她第一次发现周朴园保留着侍萍的照片和当年的摆设时,她不是没有愤怒和嫉妒的,一个年轻妻子,对此不会没有抗争。但年复一年,周朴园没有变也不会变,蘩漪知道“他是什么都不肯将就的”,“什么事都要依着他”,她麻木了,是周朴园十几年来的”凶横”,把蘩漪“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于是,她的大眼睛“灰暗”,“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压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 诚然,蘩漪变得“阴鸷”,“令人觉得有些可怕”。可是这怎么能怪她?她不过是个弱女子——对鲁贵、四凤来说,她是太太,而实际上,她也不过是周朴园的奴隶,在这个封建家庭里讨着生活。当看到第一幕里周朴园强制繁漪喝药时,周朴园的“被要求做冷峻”、蘩漪的“恳求”和最后被逼无奈的屈服,我们怎么能不同情、不愤慨、不震撼?他不是被周朴园当做妻子,而仅仅是“服从被的榜样”!蘩漪是多么的无助啊!曹禺先生说“《雷雨》里,宇宙正像是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在这样的环境里,蘩漪的脸上怎会不是布满阴云呢?可怜的蘩漪,我怜悯她。这样一个孤独无靠的她,纵使她做了多错多恶的事,我都恨不起来。 她不是没有反抗,“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他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而来的力量”,她诅咒这个“永远是不干净”的、“活活地闷死人”的家庭的“罪恶”。她“想起朴园严厉的脸”,却到底还是“厌恶”着让四凤把药倒掉;她能对

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报告

《雷雨》——周朴园 《雷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 角色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 繁漪,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 治者。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还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 大夫,为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夫,让她喝药。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但这背后,隐藏着的却是封建思想、 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 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足以与周朴园抗衡。最后以 失败告终。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 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 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她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周朴园很是欣赏。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 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 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虽然 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 片摆放在显眼处。但也只不过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好在别人心中树立 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 修一修。”从这几点上就足可以看出周朴园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然而,三十年来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他对侍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因为个性,总是比较复杂的,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还常常盖有各种各样的掩饰物的。周朴园是虚伪的,那是从整个地来看他。但这并不等于完全否认周朴园具有任何真正的感情,也绝不排斥他对侍萍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但当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当周朴园得知侍萍并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由对鲁妈的陌生和好奇 转变为对待侍萍的提防和小心翼翼。他用质疑的语气问侍萍“你为什么到这里来?谁指使你来 的?”还有后面他对侍萍说的“痛痛快快地,想要多少钱吧?”很显然他是想通过钱来收买侍萍,从而保证他的名誉、地位、形象不受损伤和威胁。 ——周朴园与鲁大海

《雷雨》中的蘩漪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中的蘩漪人物形象分析 她是一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她的脸上"。这就是蘩漪,《雷雨》中的蘩漪,她敢爱敢恨的突出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整个剧本的灵魂,蘩漪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我对蘩漪的恨和爱有着自己的理解。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四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爱敢恨,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压迫人的笼子,是蘩漪反抗的对象,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但长期的大家庭生活在她身上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烙印,使她的反抗带有被扭曲的痕迹。她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的弱点。 蘩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她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的能力和思想的人。 蘩漪的反抗性,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叛或恨上。这贯穿在她的许多言行中,而且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完全撕碎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显示出刀子“雷雨”般的性格。 在《雷雨》整部剧中,蘩漪和周朴园的正面冲突就有四处。第一次冲突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是表现出来了,但这属于消极抵御。这可以从她的语言中看出来。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她最后还是屈从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虽然这主要不是为了周朴园。第二次冲突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这次蘩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蘩漪去看病,蘩漪都没有去,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蘩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这次冲突中蘩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第三次冲突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到周朴园。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落千丈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蘩漪一方。第四次冲突是在剧尾。这次蘩漪更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庄严的外衣,肃医治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而周朴园此时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每次冲突之后,都使她们的关系发生变化。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 虽然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跟封建专制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蘩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她对周朴园的禁锢和摧残感到痛苦,使出一切力量进行反抗,却从没想到要与周朴园彻底绝裂,到周家以外去呼吸更为自由的社会空气;她虽竭力反抗,但她并没有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与对手之间悬殊的力量对比。对她的反抗前途也没有什么更为考虑。所以在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没有也不可能通过个人的力量去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使她的反抗带有某些苍白的病态。 蘩漪不仅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而且还有个性解放的要求,但她却不知如何获得个性解放。 蘩漪在周家过的是蜇居似的生活,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周朴园的摆布,这使她“渐渐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但这并没有把她内心的渴望完全浇灭。因此,当五四风暴席卷全国,反对旧礼教,个性解放的呼声象春风般吹进周公馆时,蘩漪便从一个“石头人”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雷雨中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多幕剧。它成功地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阶层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周家的一家之主,也是剧中各种悲剧的制造者。他是一个早年在德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带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巨大阴影不仅吞噬了善良的劳动者,而且吞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人性和价值。周朴园身上主要有以下性格特征: 一、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资本家 周朴园的发家史带有野蛮的封建盘剥的血腥味。他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一次就淹死了2200个小工,他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扣300块钱。正如鲁大海所说,周朴园“发的是断子绝孙的财”;他对付矿上的罢工,也采取野蛮的手段,开枪打死三十多个工人,毫无任何“文明”可言。 周朴园在重见侍萍后,他的怀念顷刻之间便化为敌视和仇恨,他害怕侍萍损害他的利益。下面不妨用他的带有“好”字的七段台词加以说明: 第一“好”:“那更好了。”这是在稳定了对方情绪之后,没有了各种顾虑,准备“明明白白地谈一谈”;第二“好”:“那双方面都好。”这是在得知最有嫌疑的知情人鲁贵并不知情之后说的;第三“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这是最能显示周朴园的阶级本质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金钱不仅可以给他带来地位、

身份和享受,而且可以赎买罪恶,以求得心灵的安宁,这正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丑恶灵魂的表现;第四“好”:“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随之他提出了辞退鲁贵父女的计划,显得多么果断、多么周密。第五“好”:“好得很。”那是在得知侍萍表示在大后天就离开此地后说的,他认为已经解决了问题,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第六“好”:“好、好、好。”表示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又不要他以金钱抵偿,他的最后威胁可以说已完全解除了,对他来说确实再“好”不过了;第七“好”:“很好。”周朴园宣布:“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鲁侍萍也同意说:“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对周朴园来说,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简直再好不过了。 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一旦他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便不会 顾念任何感情,完全暴露出资产阶级的真实嘴脸。 二、专横独裁的封建家长 专横独裁的封建家长是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他是周公馆里 的一家之主,最高统治者,家中所有的人,都得对他的言行唯命是从,不能有任何违背。 18年前周朴园娶了蘩漪为妻,但他并不爱她。蘩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对蘩漪的关心爱护并不是真正出自内心的爱,它的真正意义是对蘩漪的控制、专制,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专制。 当他得知蘩漪竟敢违反平日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不露声色地叫 四凤把剩下的药再拿来。蘩漪反复声明“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完

繁漪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物的对白、行为举止、为人处事等诸多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而隐秘性格的各方面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通过繁漪一系列的典型事例来揭示社会造就了繁漪的悲剧。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黑暗、罪恶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她叛逆、挣扎,有力的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并撕毁了自己所在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个性解放人性扭曲封建专制民主自由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剧作者曹禺曾以说自己写剧本“醉心于人物的塑造”,写戏主要是写人.本着对艺术的这一追求,他笔下诞生了无数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艺术形象,而成名作《雷雨》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为广为人知的性格典型。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这一人物是可悲的,其结局是凄惨的,繁漪的悲剧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考。下面就对《雷雨》中繁漪的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一、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 首先,《雷雨》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的繁漪,十八岁那年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足以做她父亲的男人,被周朴园续娶为妻。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的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俗话说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如果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在繁漪的舞台指示中他又说:“她是一个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而在新版《雷雨》中他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显然,在繁漪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人身上还带有非常浓厚的封建色彩。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同时她又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都在她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具有旧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种旧式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主要通过繁漪对侍萍貌、四凤深重的阶级偏见(旧式女人的表现)。 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对周冲的选择大加阻挠,提醒周冲说:“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并决然地说:“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序)。在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显然不是出于对四凤的嫉妒,因为四凤与周冲的相爱对她有利,这恰恰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繁漪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对白、行为举止等诸多的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的性格形成的各方面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繁漪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周朴园用卑鄙的手段将她骗进了周公馆,周朴园仗着资产阶级的封建制度的权威,在精神上折磨着她,使她在精神上忍受着无比的煎熬。她的性格渐渐地变的烦躁、冷酷无情。而恰恰这个时候,周萍带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冲动闯进了她烦闷的生活,使得她将要枯死的心,得到了一丝的滋润和抚慰。尤其是当周萍引诱她时,所表达的热情,更是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她认为周萍是唯一能给她幸福的人。她疯狂的爱上了周萍,并且把自己的生命、名誉都寄托在了周萍身上。繁漪在这种乱伦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是最后,周萍又去追求年轻、美丽的四凤,抛弃了繁漪。繁漪在这种难以容忍的情况下,开始激烈的报复周萍,想要把她积累了一生的愤怒都爆发出来。繁漪在《雷雨》中是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代表,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黑暗、丑陋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她的叛逆、挣扎,有力的抨击了资产阶级封建专制的统治,并撕破了自己所在的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与个性的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格形象;爱情悲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引言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而繁漪却是曹禺这部代表作中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者”。然而,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①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一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形象。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完美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不但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的幸福。在《雷雨》中,繁漪是可悲的,她的结局也是凄惨的,悲剧产生的背后总是会有我们深深的思考。下面就是对《雷雨》中繁漪形象的的分析。 一、人性的扭曲,悲惨命运的开始 《雷雨》剧中的繁漪是一位名门之女,正当是花样年华的她,在18岁的时候,被逼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的,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

《雷雨》繁漪的人物分析

《雷雨》的女主人公——繁漪 初读《雷雨》,复杂交错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我深深为之折服。细细品位后,从剧作的结构分析,感到卷入冲突最深处的人物是繁漪。 《雷雨》这部话剧的主旨是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对人和人性的摧残、虐杀,而繁漪在周公馆的种种挣扎与抗争,正是在精神领域中,以人的个性追求同封建专制展开的生死搏杀,繁漪的悲剧无疑是悲剧题旨的最有力的体现。 门当户对繁漪作为名门之女,被周朴园续娶为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她和周朴园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空虚。自己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为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而繁漪本身却是一位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面对周朴园盛气凌人的“你应该……“以及他强加给繁漪的与外界交往的限制,繁漪再也忍受不了这样年复一年的精神折磨。终于,当周朴园的长子周萍出现的时候,繁漪的心燃起了希望,多年来对自己的默默的压抑使她丢弃了伦理辈分之见,义无反顾的与自己名义上的儿子坠入爱河,但好景不长,没多久,繁漪便发现周萍的悔意滋生,并且逐渐对她冷漠,但这仍不能浇没她心中爱情的火焰,直到她发现周萍深爱的人是四凤,而并非自己时,她痛彻心扉,由挚热的爱转为极大的恨,心中的愤恨促使她在一个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关系,并发出“被周家父子两代人玩弄“这样痛苦的话,当亲眼看到自己的所爱的周萍自杀,儿子周冲也被电死以后,繁漪的精神彻底的崩溃,进而发疯。 《雷雨》这部话剧以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刻画和揭露了一个封建专制性资产阶级家庭中的种种罪恶和它的最终破产。而繁漪作为剧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正是处在黑暗现实中的广大妇女命运的真实再现。繁漪所发出的悲愤的呐喊,着实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的民主精神,同时也使《雷雨》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秀剧作。 剧中塑造了周朴园的虚伪与冷酷;周冲的纯真与虚幻;鲁大海的冲动与莽撞;鲁四凤的单纯与善良;鲁贵的贪婪与势利,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繁漪个性中的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也正是曹禺作品人物众生相中最闪亮的一个,从而成为戏剧《雷雨》贡献给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的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

论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论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引言; 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需要我们从艺术创作的审美过程寻找主客观因素。艺术,是艺术家从自己的创作个性出发,经过“心灵化”,即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感受对对象重新改造的结晶,因此任何外来影响都必须能够被融化进该作家的创作个性——心灵系统中,成为该作家个人的精神存在,才能在艺术创作中产生有价值的“美学”影响。曹禺正是从自己的创作个性、审美主体心理出发来抉择艺术的导师。曹禺受到“五四”人道主义与个性解放思想的感召,总是从人,尤其是被压迫妇女在社会上的命运与追求的角度去感受生活,从而形成他对生活进行艺术概括的独特性。曹禺个性偏于忧郁,对生活中悲剧性事件尤为敏感。审美情感中包蕴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悲剧压抑感,那种“雷雨”式的激荡热烈,痛苦压抑决定了曹禺的戏剧美学观倾向于悲剧美。当然外来影响只有契合并真正融进作家的创作个性,才与简单摹仿划清了界限。易卜生戏剧之于曹禺,不仅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而且成为曹禺“精神个体性”的合成因素。曹禺学生时代演戏,攻读《易卜生全集》等积累的艺术库存得以再生出巨大的美学功能,通过艺术的审美创造以鲜明的个人独创性与独立的美学价值体现出来。只有对以上有了较为准确的认识才能真正的深入文本去进行艺术的审美,认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可以理解曹禺在《雷雨·序》中所说的“在国内这些次公演之后更时常地有人论断我是易卜生的信徒,或者臆测剧中某些部分是承继了Euripides的Hippoltus 或Racine的Phedre灵感。认真讲,这多少对我是个惊讶”。曹禺说:“我是我自己”。 《雷雨》问世以来,繁漪这个人物形象一直是评论者所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反抗家庭专制,迎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极端自私,阴鸷恶毒,有“乱伦之罪”的女人。无论褒贬,这些观点都是社会意义,道德意义上的结论,而本文认为,只有从审美层面上的解读才能真正接近繁漪形象的本质。从《雷雨·序》中我们可以体悟到,《雷雨》并不是一部社会伦理剧,它超越了日常经验的现实世界,是对宇宙间生命存在悲剧的揭示,是剧作家对宇宙间生命存在的一种形而上的思考。《雷雨》的世界是一个能激荡我们的感受,开启我们心灵的艺术世界。《雷雨》的世界里,主人公繁漪不是一个具体可解的人物,而是一个能激活我们审美感觉的艺术形象。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秋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一人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雷雨》繁漪封建社会形象悲剧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剧目之一,一直享有盛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以其惊人的艺术生命力活跃在中国舞台上。剧中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劳资纠纷、组成了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毁的悲剧命运。 繁漪是曹禺刻画的最具特色和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个从走廊上静静走来的女人,阴鸷而沉郁,穿着一身镶灰花边的旗袍,如同一朵黑色的玫瑰在满园的暮色里散发忧郁的芬芳。她的眼睛大而灰暗,沉静地灼烧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偶尔也会露出依稀的微笑:“红晕的颜色快乐地散布在她的脸上”。① 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