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阻器的参数: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器的参数: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器的参数: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器的参数: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器的参数: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

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p为电阻率,s为横截面积,R为电阻值,L为导线的长度。

电阻率的说明

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 V ,1OO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4 电阻率的使用,电阻率除以金属膜的厚度得到所谓方块电阻,工程应用中常用衡量电阻的

量一个是电阻率一个是方块电阻;电阻大小为方块电阻乘以金属块的长度和宽度之比。

金属导体的电阻率(表)

几种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 1.6 × 10-8 (5)铂 1.0 × 10-7 (9)康铜 5.0 × 10-7

(2)铜 1.7 × 10-8 (6) 铁 1.0 × 10-7 (10)镍铬合金 1.0 × 10-6

(3)铝 2.9 × 10-8 (7)汞 9.6 × 10-7 (11)铁铬铝合金1.4 × 10-6

(4)钨 5.3 × 10-8 (8)锰铜 4.4 × 10-7 (12) 铝镍铁合金1.6 × 10-6

(13)石墨(8~13)×10-6

可以看出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非金属和一些金属氧化物更大,而绝缘体的电阻率极大。锗、硅、硒、氧化铜、硼等的电阻率比绝缘体小而比金属大,我们把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

总结:常态下(由表可知)导电性能最好的依次是银、铜、铝,这三种材料是最常用的,常被用来作为导线等,其中铜用的最为广,几乎现在的导线都是铜的(精密仪器,特殊场合除外)铝线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已被淘汰。银导电性能最好但由于成本高很少被采用,只有在高要求场合才被使用,如精密仪器、高频震荡器、航天等。顺便说下金,在某些场合仪器上触点也有用金的,那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采用,并不是因为其电阻率小所至。另外一些金属的电阻率

金属温度(0℃)ραo , 100

锌 20 ×10-3 ×10-3

5.9 4.2

铝(软) 20 2.75 4.2

铝(软)–78 1.64

阿露美尔合金 20 33 1.2

锑 0 38.7 5.4

铱 20 6.5 3.9

铟 0 8.2 5.1

殷钢 0 75 2

锇 20 9.5 4.2

镉 20 7.4 4.2

钾 20 6.9 5.1①

钙 20 4.6 3.3

金 20 2.4 4.0

银 20 1.62 4.1

铬(软) 20 17

镍铬合金(克露美尔)— 70—110 .11—.54 钴a 0 6.37 6.58

康铜— 50 –.04–1.01

锆 30 49 4.0

黄铜– 5—7 1.4–2

水银 0 94.08 0.99

水银 20 95.8

锡 20 11.4 4.5

锶 0 30.3 3.5

青铜– 13—18 0.5

铯 20 21 4.8

铋 20 120 4.5

铊 20 19 5

钨 20 5.5 5.3

钨 1000 35

钨 3000 123

钨–78 3.2

钽 20 15 3.5

金属温度(0℃)ραo , 100 杜拉铝(软)— 3.4

铁(纯) 20 9.8 6.6

铁(纯)–78 4.9

铁(钢)— 10—20 1.5—5

铁(铸)— 57—114

铜(软) 20 1.72 4.3

铜(软) 100 2.28

铜(软)–78 1.03

铜(软)–183 0.30

钍 20 18 2.4

钠 20 4.6 5.5①

铅 20 21 4.2

镍铬合金(不含铁) 20 109 .10

镍铬合金(含铁) 20 95—104 .3—.5 镍铬林合金— 27—45 .2—.34

镍(软) 20 7.24 6.7

镍(软)–78 3.9

铂 20 10.6 3.9

铂 1000 43

铂–78 6.7

铂铑合金② 20 22 1.4

钯 20 10.8 3.7

砷 20 35 3.9

镍铜锌电阻线— 34—41 .25—.32

铍(软) 20 6.4

镁 20 4.5 4.0

锰铜 20 42—48 –03—+.02

钼 20 5.6 4.4

洋银— 17—41 .4—.38

锂 20 9.4 4.6

磷青铜— 2—6

铷 20 12.5 5.5

铑 20 5.1 4.4

①0℃和融点间的平均温度系数②铂90%,铑10% *若电阻率单位用欧姆厘米(Ωcm )表示,表中数值应扩大100倍。

电阻率测试报告

电阻率测试报告 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 二 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电阻率测试报告 测试人:刘松 编写人:刘松 审核人:王正国 湖北华迪工程勘察院 二 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一、工程概况 荆门星球35KV变电站位于荆门星球家居广场南部,我院于6月初接到鄂西北工程勘察公司的委托,当天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勘察,于第二天完成该地段全部外业工作。此次外业工作采用多功能直流电法仪,运用四极法进行电阻率测试,实际工作见表1-1~表1-3,各勘探孔具体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概况 根据工程地质钻探和原位测试资料,本次变电站勘察所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填土和新近系上新统(N2)强风化、中风化泥灰岩组成,现将勘察区的各地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地层(Q4ml):主要组成为粘土、亚粘土、砂土层等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厚度约为0.6m,层底标高在177.63~171.30m。 (2)新近系上新统(N2):主要由强风化泥灰岩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厚度约为8m,层底标高在170.83~162.75m。 (3)新近系上新统(N2):主要由中风化泥灰岩组成,在勘察段内,该层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约为7.5m 三、场地电阻率测量成果及设计参数 表1-1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1)

表1-2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2) 表1-3 实测视电阻率成果表(k3) 表2土壤电阻率设计建议值 四、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场地岩土层的实测视电阻率值均小于50欧·米且大于20欧·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2.2.5的规定,取各指标中腐蚀等级最高者考虑,故该场地土层对钢结构具中腐蚀性,因此对构架设备进行施工时,应适当采取防腐措施。 Then how can we translate poems? According to Wang’s understanding,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s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目录 1. 地层泥质含量(Vsh)计算公式................................................ .. (1) 2. 地层孔隙度(υ)计算公式....................................... (4) 3. 地层含水饱和度(Sw)计算.......................................................... (7) 4. 钻井液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 (12) 5.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 (13) 6. 确定a、b、m、n参数 (21) 7. 确定烃参数 (24) 8. 声波测井孔隙度压实校正系数Cp的确定方法 (25) 9. 束缚水饱和度(Swb)计算 (26) 10.粒度中值(Md)的计算方法 (28) 11.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29) 12. 相对渗透率计算方法 (35) 13. 产水率(Fw) (35) 14. 驱油效率(DOF) (36) 15. 计算每米产油指数(PI) (36) 16. 中子寿命测井的计算公式 (36) 17. 碳氧比(C/O)测井计算公式 (38) 18.油层物理计算公式 (44) 19.地层水的苏林分类法 (48) 20. 毛管压力曲线的换算 (48) 21. 地层压力 (50) 22. 气测录井的图解法 (51) 附录:石油行业单位换算 (53)

测井解释计算常用公式 1. 地层泥质含量(Vsh )计算公式 1.1 利用自然伽马(GR )测井资料 1.1.1 常用公式 min max min GR GR GR GR SH --= (1) 式中,SH -自然伽马相对值; 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in -纯岩性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 -纯泥岩地层的自然伽马测井值。 1 2 12--= ?GCUR SH GCUR sh V (2) 式中,Vsh -泥质含量,小数; GCUR -与地层年代有关的经验系数,新地层取3.7,老地层取2。 1.1.2 自然伽马进行地层密度和泥质密度校正的公式 o sh o b sh B GR B GR V -?-?= max ρρ (3) 式中,ρb 、ρsh -分别为储层密度值、泥质密度值; Bo -纯地层自然伽马本底数; GR -目的层自然伽马测井值; GRmax -纯泥岩的自然伽马值。 1.1.3 对自然伽马考虑了泥质的粉砂成分的统计方法 C SI SI B A GR V b sh +-?-?= 1ρ (4) 式中,SI -泥质的粉砂指数; SI =(ΦNclay -ΦNsh )/ΦNclay (5) (ΦNclay 、ΦNsh 分别为ΦN -ΦD 交会图上粘土点、泥岩点的中子孔隙度) A 、B 、C -经验系数。 1.2 利用自然电位(SP )测井资料

高中物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检测题

高中物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检测题 1.(2019·天津高考)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1)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mm 。 (2)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这段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100 Ω,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器材代号。 电源E (电动势10 V ,内阻约为10 Ω) 电流表A 1(量程0~250 mA ,内阻R 1=5 Ω) 电流表A 2(量程0~300 mA ,内阻约为5 Ω)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 开关S 及导线若干 (3)11A 2的读数为I 2,则这段金属丝电阻的计算式R x =________。从设计原理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1)d =20.0×0.01 mm =0.200 mm 。 (2)本题中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无电压表,故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 1充当电压表;由于A 1的内阻已知,因此A 2应采用外接法;由于电流表A 1的额定电压U A1=I m R 1=1.25 V ,比电源电动势小得多(或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故电路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当电流表A 1、A 2读数分别为I 1、I 2时,通过R x 的电流为I =I 2-I 1,R x 两端电压U =I 1R 1,故R x =U I = I 1R 1 I 2-I 1 ,不考虑读数误差,从设计原理看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答案:(1)0.200(0.196~0.204均可) (2)见解析图 (3) I 1R 1 I 2-I 1 相等 2.(2019·江苏高考)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 (1)螺旋测微器如图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________(选填“A ”“B ”或“C ”),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粗细、材料有关。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如:玻璃,碳。 电阻分类 按阻值特性 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特种电阻(敏感电阻) . 不能调节的,我们称之为定值电阻或固定电阻,而可以调节的,我们称 之为可调电阻.常见的可调电阻是滑动变阻器,例如收音机音量调节的装置是个圆形的滑动变阻器,主要应用于电压分配的,我们称之为电位器. 按制造材料 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无感电阻,薄膜电阻等. 薄膜电阻 用蒸发的方法将一定电阻率材料蒸镀于绝缘材料表面制成。主要如下:碳膜电阻器 碳膜电阻 碳膜电阻(碳薄膜电阻),常用符号RT作为标志;为最早期也最普遍使用的电阻器,利用真空喷涂技术在瓷棒上面喷涂一层碳膜,再将碳膜外层加工切割成螺旋纹状,依照螺旋纹的多寡来定其电阻值,螺旋纹愈多时表示电阻值愈大。最后在外层涂上环氧树脂密封保护而成。其阻值误差虽然较金属皮膜电阻高,但由于价钱便宜。碳膜电阻器仍广泛应用在各类产品上,是目前电子,电器,设备,资讯产品之最基本零组件。 金属膜电阻器 金属膜电阻(metal film resistor),常用符号RJ作为标志;其同样利用真空喷涂技术在瓷棒上面喷涂,只是将炭膜换成金属膜(如镍铬),并在金属膜车上螺旋纹做出不同阻值,并且于瓷棒两端镀上贵金属。虽然

它较碳膜电阻器贵,但低杂音,稳定,受温度影响小,精确度高成了它的优 金属膜电阻 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级音响器材,电脑,仪表,国防及太空设备等方面。 金属氧化膜电阻器 某些仪器或装置需要长期在高温的环境下操作,使用一般的电阻会未能保持其安定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金属氧化膜电阻(金属氧化物薄膜电阻器),它是利用高温燃烧技术于高热传导的瓷棒上面烧附一层金属氧化薄膜(用锡和锡的化合物喷制成溶液,经喷雾送入 500~500℃的恒温炉,涂覆在旋转的陶瓷基体上而形成的。材料也可以氧化锌等),并在金属氧化薄膜车上螺旋纹做出不同阻值,然后于外层喷涂不燃性涂料。其性能与金属膜电阻器类似,但电阻值范围窄。它能够在高温下仍保持其安定性,其典型的特点是金属氧化膜与陶瓷基体结合的更牢,电阻皮膜负载之电力亦较高。耐酸碱能力强,抗盐雾,因而适用于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它还兼备低杂音,稳定,高频特性好的优点。常用符号RY 作为标志。 合成膜电阻 金属氧化膜电阻 将导电合成物悬浮液涂敷在基体上而得,因此也叫漆膜电阻。 由于其导电层呈现颗粒状结构,所以其噪声大,精度低,主要用他制造高压,高阻,小型电阻器。

一种预测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

一种预测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Ξ 黄文英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储层含油饱和度所必需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没有实测资料时,该参数的取值显得较为困难,提出一种运用泥岩电阻率资料及少量的地层水分析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目的层位的也可以不是目的层位的)来预测及求取目的层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 关键词:沉积体系;地层水电阻率;测井解释;含油饱和度 地层水电阻率是测井解释储层含油饱和度所必需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情况下该参数的取得并不困难,可由试水资料的实验室分析求得或通过自然电位测井资料计算或通过地区的经验公式求得。然而,当在一个新的探区或新的层系内没有或很难找到明显的水层自然电位资料本身为一条直线而不能用来计算之、本地区地层水本身的变化规律不同与常规的情况使得其用常规思路难以预测时,该参数的准确求取便变得复杂起来,这对准确的计算含油饱和度是十分不利的。本文提出一种运用泥岩电阻率资料、少量的地层水分析资料或可用的自然电位资料(当然这些资料可以是目的层位的也可以不是目的层位的)来预测及求取目的层地层水电阻率的新方法,实践表明,该种方法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1 原理 陆相沉积盆地地层水分布于泥岩与砂岩储集体中。其性质取决于沉积环境及后期的成岩过程。它的来源有两种,一类为原生水,另一类为外来水,原生水为大气雨水、海水(相当于海相沉积环境)、湖水(相当于湖相沉积环境)、河水(相当于河流相沉积环境),外来水可以是地面水或深部地层的水。当有断层与地表相通,则大气雨水、泉水等均可沿着断层运移到储层中;深部地层的地层水也可沿着输导层或断裂带运移至其中而赋存下来[1]。目前地层中地层水的化学特性是地理、地质环境变迁导致的地下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经漫长、复杂演化的结果。 泥岩的渗透性极差,一般情况下泥岩中仅赋存有同期沉积水,外来水难以渗入其中。 砂层中水的成分就比较复杂,可有外来水又可有原生水。砂岩地层总的孔隙体积由两类渗流特性完全不同的孔隙所组成,①完全由束缚水占据的微孔隙:流体在这个孔隙中不能渗流,②有效渗流孔隙。该类孔隙中充满油、气、水[2]。由于砂岩地层的这种渗流特性,使得其微孔隙中充满了原生水,它的性质近似于邻近泥岩中地层水的性质。 在仅有油层而没有水层的层系及地区,储层中的水同样等同于邻近泥岩中地层水的性质。泥岩的导电性主要取决于所含水的化学性质。当人们知道了泥岩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后也就间接知道了砂岩储层中地层水的变化规律。 图1中上部为泥岩资料点,下部为该油田水分析资料。它们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对于埕岛油田 为311℃,但本次试运行没有达到设计值,主要由于减底的温度不足,它直接影响减底油渣的软化点并制约减渣能否在成型机上成型,同时也影响液化生成油的拔出率。由于减底温度低使大部分重溶剂油没有拔出来,并使装置轻质油收率逐渐增大,溶剂无法平衡。此点是制约长周期运行保证油收率的重要因素,需要增加热源来保证减压塔底温度。 综上所述,影响常减压系统的平稳运行因素是多方面的,当系统出现波动时需要及时分析引起系统波动的原因,调整操作,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4 结束语 首次工业化试生产的成功,为后续的再次开车及长周期平稳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煤直接液化首次投煤试生产过程中引起常减压系统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装置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更加清晰,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准确地解决装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从理论到实践见证了煤直接液化技术在逐渐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高晋生,张德祥.煤液化技术[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洪记.国内洁净煤技术研究现状及开发动态 [M].化工技术经济,1998. 67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年第19期  Ξ收稿日期:2009-06-17 作者简介:黄文英,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实验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由R =ρl S 得ρ=RS l ,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和金属丝的电阻R ,即可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图1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 2 4 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数据处理 (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①用R x =U 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②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πd 2U 4lI . 2.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3.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强度I 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若采用图象法求R 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其读数应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图2

地层水电阻率与什么有关

地层水电阻率与什么有关?这些因素怎样影响? 答:1)地层水电阻率与溶液化学成分的关系:不同化学成分的溶液,其中盐类的电离度、离子价和离子移动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在相同浓度和温度的情况下地层水的电阻率也是不同的2)地层水电阻率与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如果溶液的浓度增加,溶液中的离子数就增多,溶液的导电能力就增强,电阻率降低。如温度升高,溶液中的盐类溶解度增加,离子数目增多;同时温度增加使溶液粘度降低,离子迁移率增大,结果使溶液电阻率降低。 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的曲线特征? 答:1)对高阻厚层(h>l),高阻层对应高阻,低阻层对应低阻;上下围岩电阻率相同时,曲线对称,中间出现极大值。2)对于高阻薄层(hl),高阻层对应高阻,低阻层对应低阻;曲线中部不对称,底部梯度电极系地界面有极大值,顶界面有极小值,顶部梯度电极系相反。当h>3h时,中部有平直段,视电阻率接近真电阻率。2)对于高阻薄层(h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徐闻一中:麦昌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 由S l ρ R =,得: l R d l RS 42?==πρ。 三、实验器材 已知长度为50cm 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三次导线的直径d ,取其平均值。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 4.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和电流I的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率ρ的值。 六、实验数据 d/m U/V I/A R/Ωρ/Ω·m 第一次测量 2.80×10-4 5.00×10-17.8×10-2 6.41 1.97×10-7第二次测量 2.78×10-48.00×10-1 1.18×10-1 6.78 2.06×10-7第三次测量 2.82×10-4 1.00 1.46×10-1 6.84 2.18×10-7 七、实验结果 ρ平均=(1.97+2.06+2.18)÷3×10-7Ω·m=2.07×10-7Ω·m 八、实验结论 金属丝的电阻率是2.07×10-7Ω·m。

九、【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洲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正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6.求R的平均值可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R=U/I算出各次的测量值,再取平均值;第二种是用图像(U-I图线)的斜率来求出.若采用图像法,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十、误差分析 1.测金属丝直径时会出现误差,通过变换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测量,然后再求平均值方法,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2.测金属丝长度时出现的误差,一定要注意到测量的是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 3.电压表、电流表读数时会出现偶然误差; 4.不论是内接法还是外接法,电压表、电流表内阻对测量结果都会产生影响;本实验中,由于金属丝的电阻不太大,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 5.电流过大,通电时间过长,会使电阻丝发热导致电阻发生变化,产生误差

半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的研究

实验 半导体热敏电阻特性的研究 实验目的 1.研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 2.进一步掌握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仪器 箱式惠斯通电桥,控温仪,热敏电阻,直流电稳压电源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热敏电阻是对温度变化表现出非常敏感的电阻元件,它能测量出温度的微小变化,并且体积小,工作稳定,结构简单。因此,它在测温技术、无线电技术、自动化和遥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基本特性是它的温度特性,而这种特性又是与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机制密切相关的。由于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数目随温度升高而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加。温度越高,载流子的数目越多,导电能力越强,电阻率也就越小。因此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电阻将按指数规律迅速减小。 实验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半导体材料的电阻R T 和绝对温度T 的关系可表示为 T b T ae R = (4-6-1) 其中常数a 不仅与半导体材料的性质而且与它的尺寸均有关系,而常数b 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常数a 、b 可通过实验方法测得。例如,在温度T 1时测得其电阻为R T 1 11T b T ae R = (4-6-2) 在温度T 2时测得其阻值为R T 2 22T b T ae R = (4-6-3) 将以上两式相除,消去a 得 )1 1 (2 1 2 1T T b T T e R R -= 再取对数,有 )11(ln ln 2 121T T R R b T T --= (4-6-4) 把由此得出的b 代入(4-6-2)或(4-6-3)式中,又可算出常数a ,由这种方法确定的常数a 和b 误差较大,为减少误差,常利用多个T 和R T 的组合测量值,通过作图的方法(或用回归法最好)来确定常数a 、b ,为此取(4-6-1)式两边的对数。变换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报告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 实验报告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 徐闻一中:麦昌壮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两种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原理 设金属导线长度为l ,导线直径为d ,电阻率为ρ,则: 由S l ρR =,得: l R d l RS 42?==πρ。 三、实验器材 已知长度为50cm 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四、实验电路 五、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测三次导线的直径d ,取其平均值。 2.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好电器元件。 3.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电阻值。 4.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记下三组不同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值。 5.根据公式计算出电阻率ρ的值。 六、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 ρ平均=(1.97+2.06+2.18)÷3×10-7Ω·m=2.07×10-7Ω·m 八、实验结论 金属丝的电阻率是2.07×10-7Ω·m。 九、【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访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洲金属导线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并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4.闭合电键S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正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二分搜索算法

[收稿日期]2009202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4094)。  [作者简介]陈清礼(19652),男,1987年大学毕业,博士(后),副教授,现主要从事电磁勘探方面的研究工作。 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二分搜索算法 陈清礼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为了快速且精确地计算瞬变电磁法的全区视电阻率,研究了中心回线观测方式感应电动势的特 性,发现均匀半空间中心回线观测方式瞬变电磁测深法的感应电动势随电阻率的增大而单调下降的特性。 据此设计出了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一种快速且精确的算法:二分搜索算法。该算法对电阻率的可能范围 不断进行二等分空间,直到找到一个电阻率,其对应感应电动势与实际观测的电动势相符。理论数据的 计算表明,采用二分搜索算法计算一个测点的全区视电阻率只需要1min 左右,相对误差小于011%,证 明了该算法快速且精确。 [关键词]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二分搜索算法;中心方式 [中图分类号]P6311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52(2009)022******* 瞬变电磁法(TEM )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到50~60年代,成功地完成了瞬变电磁法的一维正、反演,建立了瞬变电磁法的解释理论和野外工作方法之后,瞬变电磁法才开始进入实用阶段[1]。此后,瞬变电磁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2~10]。我国于70年代初开始引进和研究TEM ,在石油勘探[11,12]、换流站接地极电阻率测试[13]、地下水寻找[14,15]、地热勘探[16]、工程勘探[17]、矿产调查[18,19]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瞬变电磁场与地下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式非常复杂且呈非线性,无法获得全区视电阻率的解析表达式,目前广泛采用的都是早、晚期近似的方案[20]。全区视电阻率的计算一直是研究人员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又是困扰研究人员的一个疑难问题。许多学者探讨了如何定义和计算全程视电阻率。白登海给出了一种时间域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中心方式磁场垂直分量时间变化率的核函数的表现特征,把整个瞬变过程分为早期阶段、早期到晚期的转折点和晚期阶段。分别得到早期视电阻率和晚期视电阻率,然后通过转折点构成一条完整的全程视电阻率曲线[21]。杨生给出了中心回线装置发射电流为斜阶跃波形条件下全区视电阻率迭代反演计算方法[22]。李建平把回线分解为水平电偶极子,然后给出利用电偶极子求取全区视电阻率的方法[23]。王华军依据均匀半空间瞬变响应曲线随地下电导率、发射回线边长与观测时间具有平移伸缩特性,提出了一种直接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方法[24]。付志红等人研究了斜阶跃场源瞬变电磁法的全程视电阻率数值计算[25]。虽然研究的人员很多,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比较完善的计算全区视电阻率的方法,主要体现在速度、精度和应用条件等方面。 笔者设计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计算中心回线TEM 全区视电阻率算法即二分搜索法,从实测的感应电动势数据直接计算不同时刻的视电阻率。理论计算表明,该算法能更精确地计算全区视电阻率,其相对误差小于011%,同时计算速度非常快,计算一个测点需要的时间不到1min 。 1 算法的理论基础 美国地球物理学家Raab 和Frisehkneecht 推导的中心回线装置的感应电动势表达式[26]为: V (t )=qI ρπ3/2L 33<(z )-(3z +2z 3)<(z )u (t )(1) ? 54?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9年4月 第31卷 第2期Journal of Oil and G as T echnology (J 1J PI ) Apr 12009 Vol 131 No 12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2.测定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3.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螺旋测微器的正确读数。 二、实验器材 长度为cm的被测金属丝一根,螺旋测微器一把,电压表、电流表各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三、实验电路图 四、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接入电路部分的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量一次导线的直径,结果记 录在表格内,求出其平均值d. 2.按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结果记录表格内,求出其 平均值l. 4.用伏安法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用平均值法或图像法处理获得的电压U、电流I,求电阻R。 5.将测得的电压U、电流I、有效长度l、直径d,代入电阻定律公式中,推导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ρ= 6.拆去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数据记录表

1.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电阻丝阻值约为4Ω。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的直径d 。其中一次测量结果如右 图所示,图中读数为d =mm 。 (2)为了测量电阻丝的电阻R ,除了导线和开关外, 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约3k Ω 电流表A 1,量程0.6A ,内阻约0.2Ω 电流表A 2,量程100μA ,内阻约2000Ω 滑动变阻器R 1,0~1750Ω,额定电流0.3A 滑动变阻器R 2,0~50Ω,额定电流1A 电源E 1(电动势为1.5 V ,内阻约为0.5Ω) 电源E 2(电动势为3V ,内阻约为1.2Ω)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 电流表________,滑动变阻器_________, 电源___________。(填器材的符号) (3)请在右边的方框图中画出测量电阻丝的电阻应采 用的电路图,并在图中标明所选器材的符号。 (4)请根据电路图,在右图所给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 (5)用测量量表示计算材料电阻率的公式 是ρ =(已用刻度尺测量出接入电路中的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为l )。 补充练习1: 补充练习2: ⑴_________mm ⑵ _________mm (3) _________mm (4) _________mm 35 40 45 30 25 S V + - + - A

视电阻率测井理论曲线分析

视电阻率测井理论曲线分析 一、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分析 (一)、高阻厚层理想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分析 假设条件: 1)岩层水平; 2)钻孔条件忽略; 3)理想顶部梯度(NMA,AO>>MN); 4)岩层为厚层。 分析公式 式中J0=(I/4πL2)为一个常数,表示在均匀情况下记录点O点的正常电流密度;JMN是O 点的实际电流密度;RMN是O点的实际电阻率。 分析如下(图1-11): 图1-11顶部梯度电极系理论曲线 ab段:此时电极系位于界面以下足够远(2~3AO),此时界面对电极系的影响忽略不计 (其原因是电极系到界面的距离超过了电极系的探测范围),就好像电极系置于电阻率为R1 的无限介质一样,因此上述关系式中: RMN=R1 则 bc段:此时电极系上移,直到O点到底界面为止。随着电极系上移,J0=I/(4πL2)和 RMN=R1不变,而JMN随电极系上移而减小(随电极系上移,高阻对A极的供电电流的排斥作用增大,使JMN减小)JMN↘,并且JMN

当O点到达界面时,JMN达极小值,因此Ra达极小值。 由于 所以 cd段:电极系上移很小一点距离,即O点过界面很小一点距离。即O点由介质R1进入介质 R2中,在这无限小的距离内。 因为电流密度的法向分量相等:JMNc=JMNd;又Rad=JMNdRMNd/J0;Rac=JMNcRMNc/J0;将两个式子相除,其中JMNc=JMNd,便有: 这就是说,O点由介质R1进入介质R2时,RMN从RMNc=R1跳跃到RMNd=R2,造成Ra发生跳跃,即Ra从Rac跳跃到Rad,也就是MNR突变多少倍,Ra突变多少倍。 D点的Ra值为: de段:从O点过底界面直到A极到底界面为此,此时AO横跨界面两侧,可计算得到: , , 即:从O点过底界面直到A极到底界面为止,为Ra常数段,常数段的长度为1倍的AO, 数值为Ra=2R1R2/(R1+R2)。 ef段:当A极越过底界面直到电极系接近岩层中部时,随着电极系上移,J0=I/(4πL2) 和RMN=R2不变,而JMN随电极系上移而增大(随电极系上移,低阻对A极的供电电流的吸引作 用减小,使JMN增大),由于JMN增大,RMN=R2,所以Ra增大,当A极接近岩层中部时,JMN≈J0 RMN=R2 有Ra ≈R2 fg段:电极系处在岩层中部时,此时顶底界面对电极系的影响忽略不计(其原因是电极 系到界面的距离超过了电极系的探测范围),就好像电极系置于电阻率为R2的无限介质一 样,因此:

MT中不同视电阻率定义比较

0.0001 0.001 0.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0.1 1 101001000 ρs /Ω.m MT 中不同视电阻率定义比较 1—卡尼亚视电阻率(2s z ρ),2—Basokur 视电阻率(sB ρ),3—阻抗实部定义视电阻率(Re()s z ρ),4—阻抗虚部定义视电阻率(Im()s z ρ),5—阻抗平方虚部定义视电阻率(2Im()s z ρ), 6—阻抗平方的模定义视电阻率(2s z ρ) 由图中不同视电阻率曲线对比可知:在这几种视电阻率中,Basokur 视电阻率曲线振荡(假值)最小,最快趋于地层真电阻率,分层效果做好;用阻抗虚部定义的视电阻率曲线振荡(假值)最大,其分层效果比Basokur 视电阻率稍弱,但是比除了Basokur 视电阻率外的视电阻率曲线分层能力强;其他视电阻率曲线在分层、趋于真电阻率的速度等方面居中。 相位误差分析: 从以上分析知道目前MT 中定义的视电阻率中,Basokur 视电阻率是较好的,这是因为它引入了相位,但是在如今技术水平下,据说相位的测量不稳定;为了简明起见,下面仅用卡尼亚视电阻率、Basokur 视电阻率曲线和有相位误差的Basokur 视电阻率进行相位对Basokur 视电阻率的影响分析:

0.0001 0.001 0.01 0.1 1 10 100 1000 100000.1 1 10 100 1000 ρs /Ω.m MT 中不同视电阻率定义比较 1—卡尼亚视电阻率(2s z ρ),2—Basokur 视电阻率(sB ρ),3—加入相位误差后的Basokur 视电阻率,4—加入相位误差后的Basokur 视电阻率圆滑后视电阻率 从Basokur 视电阻率定义的理论公式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相位很小(趋于0)时,Basokur 视电阻率是不稳定的。由图我们可以看到当相位加入误差后,曲线呈锯齿状,但是大体曲线的走势好可以呈现出来(当然这点能否成立与相位中加入的误差大小有关,本次加入的误差为0~10的随机数);对加入相位误差后的Basokur 视电阻率曲线进行圆滑(本次为7点线性圆滑),从该模型来看:圆滑后的曲线在分层能力、趋于真电阻率的速度、假值的大小等方面比卡尼亚视电阻率还是强点,比未加入相位误差的Basokur 视电阻率弱。故笔者认为:即使目前相位测量不稳定,但是当相位在精度和规范要求内,使用Basokur 视电阻率要比用卡尼亚视电阻率好。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继续大量阅读相关文章,加强对大地电磁场的理解,了解相关电性参数的定义思路,期望从中得到启发; (2)对Basokur 视电阻率进行不同模型的正演计算,总结它对哪些类型模型有较好的异常反映,期望对之进行修正或是对之进行系统总结; (3)对均匀介质中的大地电磁场的电磁场分量具体表达式进行详细认识,结合实际意义,期望从中能找到重新定义视电阻率的突破点。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八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由R =ρl S 得ρ=RS l ,因此,只要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和金属丝的电阻R ,即可求 出金属丝的电阻率ρ. 图1 2.实验器材 被测金属丝,直流电源(4 V),电流表(0~0.6 A),电压表(0~3 V),滑动变阻器(0~50 Ω),开关,导线若干,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 (2)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三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5)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 (6)将测得的R x 、l 、d 值,代入公式R =ρl S 和S =πd 2 4 中,计算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1.数据处理 (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 ①用R x =U 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②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 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 x S l =πd 2U 4lI . 2.误差分析 (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3.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丝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2)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开关、电流表、被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金属丝的两端. (3)测量被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被测金属丝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端点间的被测金属丝长度,测量时应将金属丝拉直,反复测量三次,求其平均值. (4)测金属丝直径一定要选三个不同部位进行测量,求其平均值. (5)闭合开关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6)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被测金属丝的电流强度I 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 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 (7)若采用图象法求R 的平均值,在描点时,要尽量使各点间的距离拉大一些,连线时要尽可能地让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明显偏离较远的点可以不予考虑.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例1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2所示,其读数应为 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图2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值要增大千分之几。碳和绝缘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半导体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稍有增加电阻值减小很大。 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这几种情况都很用处。利用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可制造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能测量—263℃到1000℃的温度,半导体锗温度计可测量很低的温度。康铜和锰铜是制造标准电阻的好材料。 例如:电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造,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要比常温下的电阻大多少? 钨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约增大千分之五。灯丝发光时温度约2000℃,所以,电阻值约增大10倍。灯丝发光时的电阻比不发光时大得多,刚接通电路时灯丝电阻 小电流很大,用电设备容易在这瞬间损坏。 2、温度对不同物质的电阻值均有不同的影晌。 导电体——在接近室温的温度,良导体的电阻值,通常与温度成正比: R=R0+aT 上式中的a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半导体——未经掺杂的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而下降,两者成几何关系: R=R0×e^(a/T) 有掺杂的半导体变化较为复杂。当温度从绝对零度上升,半导体的电阻先是减少,到了绝大部份的带电粒子 (电子或电洞/空穴) 离开了它们的载体后,电阻会因带电粒子的活动力下降而随温度稍为上升。当温度升得更高,半导体会产生新的载体 (和未经掺杂的半导体一样) ,原有的载体 (因渗杂而产生者) 重要性下降,于是电阻会再度下降。 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

高考实验专题:测量导体的电阻率---解析版

测导体的电阻率---解析版 1.(2017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5月模拟)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率,待测金属丝粗细均匀,阻值约为100Ω。备选器材如下: A.量程为5mA、内阻r1=50Ω的电流表 B.量程为0.6A、内阻r2=0.2Ω的电流表 C.量程为6V、内阻r3约为15kΩ的电压表 D.最大阻值为15Ω、最大允许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E.定值电阻R1=5Ω F.定值电阻R2=500Ω G.电动势E=6V、内阻很小的直流电源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I.螺旋测微器,刻度尺 (1)该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待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螺旋测微器的示数D= mm。 (2)为了能尽可能精确地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率,电流表应选用(填“A”或“B”),定值电阻应选用(填“E”或“F”)。 (3)电压表的示数记为U,所选用电流表的示数记为I,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的表达式Rx= ;若用刻度尺测得待测电阻丝的长度为L,则其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 (表达式中所用到的阻值必须用对应的电阻符号表示,不得直接用数值表示) 【参考答案】(1)5.898(3分),(2).A E(2分), (3). () () 11 11 R U Ir I r R - + (2分), () () 2 11 11 4 D R U Ir L I r R π- + (2分) 【名师解析】(1)根据螺旋测微器读数规则,金属丝直径D=5.5mm+0.398mm=5.898mm。 2.(12分)(2016安徽合肥一模)为了精密测量一金属丝的电阻率:

(1)(6分)如图甲所示,先用多用表×1Ω挡粗测其电阻为 Ω,然后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为 mm ,游标卡尺测其长度为 cm 。 (2)(6分)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进一步测其电阻,除待测金属丝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 A .电压表V(量程3V ,内阻约为15k Ω;量程l5V ,内阻约为75 k Ω) B .电流表A(量程0.6A ,内阻约为1Ω;量程3A ,内阻约为0.2 Ω) C .滑动变阻器R 1(0~5Ω,0.6 A) D .滑动变阻器R 2(0~2000Ω,0.1 A) E .1.5V 的干电池两节,内阻不计 F .电阻箱 G .开关S ,导线若干 为了测多组实验数据,则上述器材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填“R 1”或“R 2”) 。 请在虚线框内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并完成实物图乙的连线。 【参考答案】(1)(6分)8Ω(2分) 2.095mm (2分)5.015cm (2分) (2)(6分)R 1。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多用电表读数、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读数、电阻率测量学生实验电路设计、实物图连接、器材选择等。 图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