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论文1

教育学论文1

教育学论文1
教育学论文1

关于探讨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在教学思想上,将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即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从知识的角度。

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过去的旧有模式,通过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教师个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

二、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当前在学校教育中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它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并具有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而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洞悉人生,完善心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和追求。

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与科学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内在联系,把课程改革深入到教育的本质中,发挥改革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

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教学中转变一下思维方式,转变一下教学方式,接受新事物,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教育之本。

三、认识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21世纪的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教学应面向大多数,面向全体学生。其实,培养人并不是排斥培养人才,它跟培养人才不应该是对立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发展个性,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四、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对于旧的书本知识着重培养和塑造的是知识型的人才。而教学理念的更新,则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商的培养。单一的知识结构已不能再适应飞速变化着的社会。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精通某个领域的专门人才,而且愈来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即培养综合运用型、创新型、多元智能发展型的人才。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只有真正落实了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才能在改变教育观念的同时,找好教师的位置。

六、知识结构的更新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

实践知识。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科史,了解学科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学科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及书本为中心,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的发挥。

面向21 世纪,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学教育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接受已有科学结论和事实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从科学的本质看,科学既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科学结论,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八、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对校内环境及所在社区的了解比较多,可以很好地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则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寻找和推介,所以教师还应注意发掘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教育学论文

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在人类的世界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行业了。虽然说过去的教育基本上是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下,认为教育也是由神所创造的基础上出现的,无法认定教育的原点,但我们可以以我国的教育为主,如此来分析一下教育学的发展。 诵读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这一点。最早的诗歌是人们口头吟唱的,诗歌中的音乐因素和其他文学题材相比,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音乐性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音乐美又被称为韵律美、声韵美,表现为押韵、平仄、句数、字数、停顿节奏、双声、叠韵、叠字、等语音特征的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 以上为古代初等教育的理解,高等教育系教育体制中的最高层次,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的场所,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措施传授高深文化知识,研究高深学术,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经沧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影响着现代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本文拟对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对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启示。 高等教育位于学制结构金字塔的尖端,它的产生时间晚于一般学校教育,而且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据古籍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二千七百年前就有了“大学”之称。虞夏商时期的上庠、东序、右学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具备高等教育的一些属性,应该可以说是高等教育的雏形。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要求生产力必须显著发展,文化教育方面要求有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等,以及有作为传授知识和培养官吏的专门教育人员。而处在奴隶社会初中期的虞商时期还难以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只有到了西周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官吏,加之文字的成熟,才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周代金文中关于周天子带领群臣及学生在“学宫”习射和作乐舞,这里的“学宫”即大学,已基本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所以,虞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可视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事业起于朝廷,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统治走向崩溃的时候,“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原来由贵族垄断、官府掌管的文化也散失至民间,私人办学成为这个时期的一大景观。从此以后,整个古代社会的高等教育,就一直存在着官学和私学两种类型。在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汉代太学,即由“大学”一词衍生出来,是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此后历代都有设立,而名称不尽一致:晋武帝咸宁二年创办国子学;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明清国子监兼具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两重性质,后逐渐衰败,成了科举的附庸。除此之外,东汉末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艺术大学──鸿都门学,它是“近代世界文学艺术大专科学校与专业训练,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科学校。学的嚆矢”;三国时曹魏建立的五经课试法,其中由“门人”升入“弟子”的制度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南朝刘宋政权设立的儒学、史学、文学、玄学四个学馆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

南阳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完成人:刘君 函授站:翔飞函授站(冯清阁老师)学制: 2.5 年 专业:教育学 完成日期:2016-03-05

南阳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完成人:刘君 函授站:翔飞函授站(冯清阁老师)学制: 2.5 年 专业:教育学 完成日期:2016-03-05

目录 摘要----------------------------------------(4)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 (4)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6) 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6)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6) 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7) 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7)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7) 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8) 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8) 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8)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8) 四、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8) 1、对症下药---------------------------------------------------------(9) 2、家校联系--------------------------------------------------------- (9) 3、以身作则--------------------------------------------------------- (10) 4、教育形式--------------------------------------------------------- (11) 五、总结------------------------------------------------------------ (11)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摘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益,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做无效的劳动。关键词: 信息效益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效益不高,特别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提升授课效益,而把学生学习的负担带到课外。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授课效益,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重视教学信息反馈,来谈一谈课堂授课效益的提升。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揣摩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安塞腰鼓》时情绪激昂;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大自然的文字》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说明学生上课时非常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益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木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不见得难过,那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益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在语文课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主动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效益尤为重要。如学习《郑成功》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是文中的中心句,教师就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拔,指导学生从不会忘记入手。不会忘记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不会忘记?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这比教师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要好得多。 三、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多少,差漏在哪里?关于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 特别强调的是课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郑成功》一文,学生阅读课文后能指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导入;主体参与;人本观念;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范文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农村小学生解答应用题难的分析及解决方法学生姓名: 杨红学号: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学习层次: 本科年级: 12秋指导老师: 高井坪职称: 副教授教学点: 湖口九江广播电视大学论文目录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二、研究的内容及可行性分析…………………………………………………1三、论题的研究方法……………………………………………………………2四、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措施和建议……………………………………2五、参考文献……………………………………………………………………2六、论文提纲……………………………………………………………………5七、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81.宣传自己的事自己管的思想………………………………………82.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班规的自觉性……………………………8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94.制定学生自主管理机制…………………………………………………11八、建立合理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121.要建立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全员制…………………………………122.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123.树立典型…………………………………………………………………13 论文提纲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能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 而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则必须依靠良好的班级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类论文参考文献 一、【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 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 [2] 王彦王枬,教育叙事—从文学世界到教育世界[J] 《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 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4] 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 年第10 期 [5] 丁钢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6]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7] 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 年2月19 日 [8] 丁钢日常教育实践的意义[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9] 田静曹芳与项目一同成长:一位村中心完小校长的个案 [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5辑,北京,2004

[10] 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写给教师们[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21日 [11]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12] 刘云杉帝国权冲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3] 黄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教师的笔记[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4] 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C],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3辑 [15] 耿涓涓教育理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C] 《中国教育:研究与 评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辑,北京,2002年 [16] 许美德现代中国精神:知名教育家的生活故事 [C], 《中国教育:研究 与评论》2002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辑 [17]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8]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 [D],华 东师范大学 2003 [19] 肖正德山村小学青年教师需要的叙事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03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目录 摘要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必要性 2.1有助于提升学生认知美的能力 2.2有助于提升学生体验美的能力 2.3有助于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4有助于培养新时期各方面的人才 2.5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第三章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现状 3.1院校体制的约束 3.2培育目标欠缺针对性 3.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3.4教育价值取向功利化 第四章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策略 4.1培育师资团队,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4.2全面展开通识知识教育和美育教育 4.3创新培育体系,合理设置美育课程 4.4在美术学科中展开美育实践美术教育 第五章总结 致谢语 参考文献

摘要 伴随国家基础教育革新和发展,小学教师的培育机构由以往的中等师范院校渐渐过渡到高等师范院校。“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是美育的专有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美育能 调试信息化手段带来的过于科学严谨的负面效果。美育课程建设,主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眼于改善师生的知识和素质结构。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美 育和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本文从如何加强美术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 增强感受性训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美术教育与学生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要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好美术教育这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的整 体素质。该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必要性,分析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 业美育课程教学现状,探索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堂;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信息化背景; 美育又叫做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之美和现实之美感染、影响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美感教育的方法。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本文对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意义以 及美育课程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小学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建设与革新工作中,多所院校 对学生群体职业技能的培育工作给予关注和重视。小学教育专业身为培育现代化教师的新专业,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作为新的教育目标,学校 美育课程身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逐渐受到各高职院校重视。因而,针对小学教育专业 学习者综合能力及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该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高低,与其所教学生的素 质提高、情感熏陶以及艺术特长培育正相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 院校人才培育多样化。

教育学课程小论文教育学作业

学了一学期的教育学,对于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师与生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综合本学期的学习成果,从课程内容来说,前四章我们初步了解了教育学的定义、发展、功能、目的和制度等理论,往后便逐渐学习了更实际具体的内容,例如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和班级管理等,最后也对具体如何对学生评价和教师发展进行学习,整个学习内容是逐步完善和有机统一的。课本学习之余,课堂最后会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或讲座,使我们视野开阔。在几次作业中,我们都能对教育学有新的接触和体会,第五周时,我们提交了父母教育故事采访,从自己或他人的父母身上可以学的许多的教育经验,和对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印证和补充。期中我们也在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阅读了相关的教育学著作,并提交了读书报告。我阅读的是洛克的教育漫话,阅读此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最后让部分同学进行了实际的模拟授课,也让我们学习了很多。整体来说整个学期的教育学学习是生动有趣并硕果颇丰的。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走上就职的岗位,但是通过《教育学》这门课,通过老师的认真讲解,使我在还没踏上岗位之前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觉得对我将来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我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了解,我也更加坚定了对素质教育的赞同和认可。我也坚定了如果将来要当老师,就一定要做一个培养多数人才为主的教师。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共同活动,决定了教与学是一个统一整体,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俩者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体现在教与学的结合上,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加以引导,并随时给他们提供帮助,促进和鼓励他们加速学习进程。教与学二者关系中,学生的学习应是主体,学习好坏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学习和勤学苦练。 胡老师的教与学这一点体现得很好,因为老师没有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法,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讲课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提出至今,已有很多教师在践行,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书本规定的方式去学习。 同时,教学体现出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而道德规范是调节师生关系的客观需要,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推动学生朝良好的方面进步。师生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育学中提到“中小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人际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进入社会后所采取的人际交往模式,可以这样说,在学校中缺乏与他人民主、平等相处经历和经验的人,在社

教育类学术论文范文

教育类学术论文范文 2013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基教二[2013]1号,以下简称《纲要》)中,对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书法教学用书的编写提出了六条主要的指导性意见:其一,与现行语文及艺术类课程标准相符合的原则;其二,体现书法教育的基础性、实践性、阶段性和规范性;其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其四,书写练习与书法审美、书法文化结合;其五,容量适当、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其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六条建议虽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表述较为笼统,缺乏操作性,也没能具体区分小学、初中、高中教材在编写原则上的差异。因此,作者结合长期对小学书法教育的调研了解,认为编写小学书法教材应遵循适宜性、规范性、规律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等主要原则,才能真正使教材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又保证提高小学书法教育整体的质量。 【摘要】小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习惯上和成年人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编写小学书法教材时,应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出更多的差异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本文针对小学书法教材的编写,提出了适宜性、规范性、规律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共六条主要原则。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材,编写 一、适宜性原则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书法教育来说,无论是开展教学还是编写教材,都必须深入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发展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智力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观察、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看,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时空知觉还很模糊,无意记忆占优势,形象思维较发展,他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能力,从低级到高级是系统有序逐渐发展的”。[1]根据以上认识,在编写教材时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点,安排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儿童的小肌肉运动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还处于发展期。一些教学研究成果也表明,对于7~10岁的儿童来说,要他们用毛笔准确表达出较为细微的用笔动作,把握相对复杂的结构特征,都是非常困难的。[2]所以,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来安排难度适宜的内容,体现难易变化的阶梯性。 第二,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来设计教学活动。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看,低年级儿童仍以形象思维来认识事物为主。西方心理学专家皮亚杰就认为,5~6岁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对空间位置与数量之间关系的准确认识;到7~11岁时,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能够感知到物体的大小、距离、方向、角度、平行和长度等几何问题,但仍处在不完善的阶段。所以,教材编写时应根据小学生对点画特征、结构疏密、字形正斜、章法布局尚不具备良好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的这一特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多设计一些有诸如量一量、比一比、画字形外框、九宫格找点、添补笔画等直观体验性强的教学活动,来加深他们对书法的理解。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来看,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教材应充分考虑便于教学的原则,尽量不要让儿童整堂课都在练字或都在听教师讲,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应充分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各种感官,让小学书法教学做到听、说、看、练、思的结合。 第三,教材还应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儿童的审美观和成年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材编写者和美术编辑应结合儿童的审美情趣,配上大量的卡通形象和色彩鲜明的图片,使书籍装帧符合儿童的审美习惯,不但能使教材能符合儿童的接受习惯,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 二、规范性原则 小学生处于识字、认字阶段,字帖中的不规范用字无疑会对他们正确使用汉字造成影响,所以,选用范字、例字时还必须做到美观、实用、规范相结合。 第一,应选择书写规范的字例。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阶段,而传统的碑帖使用的是繁体字、异体字,甚至是错别字。对于这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在选择范字、例字时,应当尽量避免,即使要使用繁体字,也应该用规范的简化字予以标明。 第二,应选择端正美观的正书为范本。从小学生的审美习惯看,端正、规矩的楷书和隶书,比起相对潦草的行书或草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 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 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 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 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 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 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 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 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 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 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 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 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 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100多个教育学论文题目

100多个教育学论文题目 1. 前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 2. 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 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4. 某市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 6.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7. 美国小学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及启示 8. 小学习作评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及其启示 10. 中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及启示 1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审美素质 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和的问题与对策 13. 集美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14. 试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 15. 当前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与矫正 16.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17. 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18. 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9. 网络成瘾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1.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 22.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23. 当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4.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25. 新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误区初探 26. 浅析中国现代母亲教育 27. 关于课堂提问以学生为主体问题的思考 28. 传统个别化教学与网络个别化教学之比较 29. 某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班学生职业意识初探 30. 市小学生课余培训调查研究 31. 研究型教师的成长策略 32.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策略 33.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34. 台湾“感恩教育”教学范例阐析 3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课堂教学 36.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 37. 浅析当前教师评价体制 38.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学的策略 39. 重塑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40. 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41. 论推广少儿经典教育的必要性和成败关键

(完整版)教育学毕业论文完善稿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夜大学函授脱产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姓名:李保珍 专业:教育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2012级 学院:天津师范大学 完成日期: 2013年12月10日

指导教师: 浅谈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李保珍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 摘要: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合格的互动关系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随着新课程在全国逐步推广,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用新课程理念改革过去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要实现这一目标,建构课堂教学中真实的师生交往是关键。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

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而当前,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存在一些不真实的现象,这已对新课程的教学实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分析不真实交往的成因,明确师生之间真实交往的特征,建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往,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师生交往;交往艺术;交往策略

目录 一、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与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涵义....... 3 二、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4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要求................... 8 四、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艺术...................................10 五、教师与学生交往的策略...................................14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大学阶段正是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秩序的构建阶段。下面给大家分享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当代大学教育 [摘要]人才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为克服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培养方案和实验有待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化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博学与专精”、“道德与”、“交流与合作”特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培养方案培养质量 [] G640 [] A [] 2095-3437(xx)012-0025-02 一、大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教育的前提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秩序的构建阶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之后,不少学者关注大学教育中学生的“精神缺失”现象。 那么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曾说过,真正的大学教育不是技术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是博雅教育。美国曾做过两套关于“精神成人”方面的尝试。一是“哈佛模式”,它于1978年由罗索维士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提出,目的是防止学生的“有知识无文化”现象,主要内容是设置“核心课程”。二是“芝加哥模式”,主要目的是由“通”向“识”,内容是“名著阅读”,让学生从世界名著阅读中汲取人类的文化营养。这两种方式都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人才观注重德才兼备,“德无才不展,才无德不立”,这与学生走向社会时所遇到的“先做人后做事”的要求相吻合。培养学生做人做事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德”和“才”紧密结合,学生既术业有专攻,又懂得肩负的责任感,这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学毕 业论文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小学阶段”差生问题”研究专业代码: 作者姓名: 学号: 单位: 指导教师:

摘要 差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一个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它包含许多方面的相关问题如差生的概念、差生的成因及转化、差生的预防等方面。而对差生的转化和预防是我们教育的重点问题,这些方面做的不足就严重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用待优生代替差生一词,从研究待优生的概念类型,待优生的表现和心理特征,待优生形成的原因,待优生的转化及待优生的预防等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 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 待优生;待优生成因;待优生转化;待优生预防 目录 前言 (3) 1.待优生概念及类型 (4) 2.待优生的表现及心理特征 (5) 待优生平时表现 (5) 待优生心理征 (5) 3.待优生的形成原因 (6) 家庭原因 (6) 学校原因……………………………………………………………… 8 社会原 因 (8) 自身原因 (9) 4.待优生的转化 (9) 家庭方面 (10)

社会方面……………………………………………………………… 10 学校方面 (11) 5.待优生的预防措施…………………………………………………………… 12 家庭预防 (12) 社会预防 (12) 学校预防…………………………………………………………… 13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注释 (14) 前言: 通常我们把与差生现象有关的问题称差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尤其是教育改革的深入,有关差生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差生问题是学校产生以来, 特别是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中随之产生的现象。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公认的差生是指在学习上不用功,不努力,学习成绩差,不遵守纪律,不尊敬教师和家长的学生,属于“小错不断,大错不犯”一类学生。虽然他们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人,但他们的影响却波及到我们的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差生能否转变,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大面积地提

教育学本科论文范文

教育学本科论文范文 篇一 《有关语文课程教学的探讨》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 传输的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 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授课效益,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做无效的劳动。 关键词:信息;效益 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 终身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育效益不高,特别表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充分 利用时间,提升授课效益,而把学生学习的负担带到课外。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授课效益,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 何重视教学信息反馈,来谈一谈课堂授课效益的提升。 一、从课堂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成为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动作中揣摩学生对这节课听得是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 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如果学生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安塞腰鼓》时情绪激昂;学 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大自然的文字》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 目光,这说明学生上课时非常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 效益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木然,该活跃不活跃,该沉思不沉思,该笑不笑,该难过 不见得难过,那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益也成 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角度 来看也是这样。 二、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拨,提升课堂授课 效益 在语文课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主动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师的使命。其实,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 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 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 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 实际收益有多少。这些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是造成语文科教学耗费时间多而 实际收效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范文2篇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一:高中语文课堂赏识教育研究 【摘要】本文仅是从高中语文教师的视角,根据当前高中生心理特点,运用赏识教育理论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要尽可能地树立赏识教育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唤醒学生的自信。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赏识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有努力灌溉她之后才能发现她的美,而赞美就是那灌溉的泉水。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为人师的我们,对孩子们也应该多点赞美少点批评,这就是我所要说的赏识教育。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人们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以此来实现自我。高中生,他们自我意识更为强烈,他们更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而高中生从哪儿获得赏识呢?主要来自于教师。而语文教师更应该将赏识教育贯穿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讲民主,拓宽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语文课在情感和兴趣价值上较其他学科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如果教法得当,学生的学习意愿是很容易激发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目标在心,具体操作时才能把握好方向。语文课的课内教学

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自学,再鼓励学生沿着教学目标自己理解、自己领悟、自己思考、自己提炼。有时候,在教学中也尽可能地采用竞赛机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思维交锋。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地点拨启迪,进行归纳,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赏识性评价,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相反,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采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法,拘泥于教材、教参、标准“答案”等等,而对学生的新见解不予赏识、肯定或褒扬,必然会导致学生创新意识的泯灭,创新能力的扼杀,最终教出来的学生甚至可能是高分低能的“优生”,而低分的“差生”就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可能被课堂遗忘,甚至于遗弃。因此,语文课一定要让学生既能获得语言基础知识,又能得到赏识鼓励,从而拥有豁达乐观的健康心理、多向发展的思维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就是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改掉陈规陋习,崇尚自然,树立赏识教育的观念 其实,学生的大多数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都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而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带微笑,经常鼓励、赏识学生,用语言肯定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甚至欣赏他们的差异,允许每一个学生的失败。当他们失败时,不讽刺不挖苦他们,要给予他们鼓励。哪怕学生跌倒一千次,也坚信学生第一千零一次能够站起来。因此,在一次又一次的赞美赏识中,学生才会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课堂上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的舞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

师学院2016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成人:君 函授站:翔飞函授站(清阁老师)学制: 2.5 年 专业:教育学 完成日期:2016-03-05

师学院2016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成人:君 函授站:翔飞函授站(清阁老师)学制: 2.5 年 专业:教育学 完成日期:2016-03-05

目录 摘要----------------------------------------(4)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 (4) 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 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6) 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6) 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6) 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7) 1、组织活动,规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7)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7) 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8) 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8) 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8)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8) 四、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8) 1、对症下药---------------------------------------------------------(9) 2、家校联系--------------------------------------------------------- (9) 3、以身作则--------------------------------------------------------- (10) 4、教育形式--------------------------------------------------------- (11) 五、总结------------------------------------------------------------ (1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