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治疗青光眼概况

针灸治疗青光眼概况

针灸治疗青光眼概况
针灸治疗青光眼概况

中风病针灸治疗

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一、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热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滋养肝肾。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灸并用;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可刺双侧,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疗法。 主穴:上肢:背面、曲池、手三里、外关、灵骨、大白(倒马针对侧)下肢:环跳、阳陵泉、侧三里、侧下三里、解溪、火主穴。 配穴:除上述穴位外,半身不遂迁延日久还可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 刺血:上肢:大椎、肩峰、尺泽、后溪;下肢:三金穴、委中、侧三里。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 水针: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每次两组主穴,分别取2—5个穴位,配穴据症取2—3个穴位。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主穴:上肢:肩中穴、手五里、尺泽、阳池、对侧重子、重仙穴。 下肢:髀关、驷马上穴、驷马下穴、通关、通肾、肾关、人皇、光明、太冲。配穴:上肢加刺大椎、肩髃、臂臑、阳溪。 下肢加刺天皇、地机、地皇、四花下穴。 刺血:配穴可做刺络疗法,病侧刺络效果好,当健侧关节部位屈曲拘挛者,可加刺

其局部腧穴,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阳主动,肢体活动障碍其病在阳,故本方取手足三阳经穴,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以阳明经穴为主,阳明经气血通畅,肢体活动功能易于回复;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侧肢体容易出现筋肉萎缩或强直拘紧,根据经络循环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明经的穴位,目的在于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二、中脏腑 1、闭证 症状: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阳闭:面赤鼻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滑,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三经穴位。 取穴:主穴素髎、人中、十二井穴、太冲、四花中、手解穴、 配穴:牙关禁闭配下关、颊车;两手握固配灵骨、大白;语音不利配天突、上廉泉。 刺血:十二井点刺放血,或向上斜刺;耳尖放血。 方义:本方组穴有平肝熄风,清泻火热,豁痰开窍之功。阳闭或阴闭症乃因肝阳暴涨,气血上冲夹杂痰火、痰湿,闭阻清窍所致。取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以清心泻热,豁痰开窍。人中是督脉的要穴,有调和督脉气血,启闭开窍之功,肝脉上达巅顶,泻肝经的原穴太冲,以镇肝降逆,潜阳熄风,脾胃失和,运化失职,痰浊内生,取阳明经的四花中穴,以调理脾胃,除湿化痰,取手厥阴心包之荣,手解穴,以清心泻热。 2、脱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

青光眼的日常预防及护理

青光眼的日常预防及护理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它包含了发病机制不同但最终都是以进行性、不可逆性的视神经损害和青光眼性视野缺损为特征的一类疾病。青光眼是终身性疾病,其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视野将全部丧失,最终失明。青光眼的分类方法很多,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由眼部或全身其他疾病引起)和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或异常所致)三大类。按照房水流出通道房角解剖结构的差异又可以分为开角型(房角开放)和闭角型(房角关闭)青光眼。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和进展的因素很多,如眼压升高、缺血缺氧等。目前高眼压被认为是引起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最主要因素。原发性或继发性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引起急性、剧烈的眼压升高,患者出现突发的剧烈眼胀、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速下降,症状与胃肠炎和偏头痛等神经科疾病类似,需要鉴别。如不及时恰当处理,数天内即可导致患眼失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压升高缓慢,其发病过程隐匿,症状不明显,通常首先引起周边部的视野缺损,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甚至直至疾病晚期仍可保存较好的中心视力(称为“管视”),因此往往不易被患者察觉。等到发现,视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被誉为“光明的偷盗者”。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其眼压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但却发生了青光眼性的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这类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加不易被察觉,早期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对于青光眼诊断和随访,“正常眼压值”应该是不引起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眼球内部压力。 青光眼该如何日常预防及护理呢?开角型青光眼可以看电影的。但闭角型青光眼尽量不要在暗光线的条件下停留过长时间,比如熄灯后暗光条件下玩手机,或暗光条件下看学习机、工作。因为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它们的房水流出通道即房角本来就比较狭窄,在暗光条件下,瞳孔呈散大状态,这时周边虹膜会堆积在房角,引起房水流出受阻,眼压升高。因此,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不建议去电影院看电影或者在暗室条件下停留时间过久。 青光眼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正确的自我保健和家庭护理可有效避免青光眼的发作和减缓疾病进展,是每一位青光眼患者都应了解和掌握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和应用的。 饮食方面: 1)一次性饮水量不超过300ml,每天饮水量不超过2000ml,避免由于大量饮水所致的眼球容积增加,眼压升高。 2)避免接触烟酒:酒精对视神经有毒害作用,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更容易受损;而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致血管收缩,使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 3)禁咖啡、浓茶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 4)避免高脂肪、高糖等食物,不要吃容易口渴的油炸及腌制的食物,饮食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 生活起居方面 1)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以及瞳孔散大,从而诱发青光眼的发作。 2)衣领、腰带不宜系得过紧,避免头部瘀血引起的眼压升高。可适度锻炼身体,但不宜做倒立锻炼,以防眼压升高。 3)防止便秘,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出现便秘倾向尽早解决,避免用力和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建议收藏)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 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小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 ?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文档交流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多以风、火、痰、虚论. 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文档交流 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文档交流?——阴闭:属阴症。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文档交流 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 ?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痰热腑实则

青光眼的病因、不同分类和发病机制-迟润华著

青光眼的病因、不同分类和发病机制 迟润华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眼压升高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青光眼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有一定遗传倾向。在患者的直系亲属中,10%~15%的个体可能发生青光眼。 1病因及发病机制 青光眼由于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曾称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终可以导致失明的严重眼病。正常人的眼压为10~21mmHg(Schitz眼压计),超过 24mmHg为病理现象。眼压增高可以导致视功能损害,视盘出现大而深的凹陷,视野可见青光眼性典型改变。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循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关闭、小梁硬化等。 2分类 根据前房角形态(开角或闭角),病因机制(明确或不明确),以及发病年龄3个主要因素,一般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3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 继发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 婴幼儿型青光眼; 青少年型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伴有其他先天异常。 3病理生理 关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即机械学说和缺血学说。机械学说强调视神经纤维直接受压,轴浆流中断的重要性;缺血学说则强调视神经供血不足,对眼压耐受性降低的重要性。目前一般认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很可能为机械压迫和缺血的合并作用。 视神经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紊乱也是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原因之一。正常眼压存在一定波动性,视神经血管根据眼压的高低,通过增加或减少自身张力以维持恒定的血液供应。如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减退,当眼压升高时,血管不能自动调节,视神经血液供应可明显减少,以致造成病理性损害。 目前巳比较清楚地认识到,青光眼属于一种神经变性性疾病。青光眼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及其轴突的变性,以及伴随而来的视功能进行性丧失,都源自于

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方式

Aqueous production Aqueous humour is produced from plasma by the ciliary epithelium of the ciliary body pars plicata,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ctive and passive secretion(既有主动分泌也有被动运输). A high-protein filtrate passes out of fenestrated capillaries (ultrafiltration) into the stroma of the ciliary processes, from which active transport of solutes(溶质) occurs across the dual-layered ciliary epithelium. The osmotic gradient thereby established facilitates the passive flow of water into the posterior chamber. Secretion is subjec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with opposing actions mediated by beta-2 receptors (increased secretion) and alpha-2 receptors (decreased secretion)(互相拮抗调节). Enzymatic action is also critical – carbonic anhydrase(碳酸酐酶) is among those playing a key role.[1] The trabecular meshwork(小梁网) (trabeculum) is a sieve-like(筛状) structure at the angle of the anterior chamber (AC) through which 90% of aqueous humour leaves the eye. It has three components. The uveal meshwork(葡萄网) is the innermost portion, consisting of cord-like(索状)endothelial cell-covered strands arising from the iris(虹膜) and ciliary body stroma. The intertrabecular(小梁) spa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offer little resistance to the passage of aqueous. The corneoscleral meshwork lies external to the uveal meshwork to form the thickest portion of the trabeculum. It is composed of layers of connective tissue strands with overlying endothelial-like cells. The intertrabecular space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uveal meshwork, conferring greater resistance to flow. The juxtacanalicular (cribriform) meshwork is the outer part of the trabeculum, and links the corneoscleral meshwork with the endothelium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nal of Schlemm. It consists of cells embedded in a dense extracellular matrix with narrow intercellular spaces, and offers the major proportion of normal resistance to aqueous outflow. The Schlemm canal is a circumferential channel within the perilimbal sclera. The inner wall is lined by irregular spindle-shaped endothelial cells containing infoldings (giant vacuoles) that are thought to convey aqueous via the formation of transcellular pores. The outer wall is lined by smooth flat cells and contains the openings of collector channels, which leave the canal at oblique angles and connect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ith episcleral veins. Septa commonly divide the lumen into 2–4 channels.[1] Anatomy of outflow channels: A, Uveal meshwork; B, corneoscleral meshwork; C, Schwalbe line; D, Schlemm canal; E, connector channels; F, longitudinal muscle of the ciliary body; G, scleral spur Routes of aqueous outflow: A, trabecular; B, uveoscleral; C, iris Aqueous Humor Drainage Pathways of Healthy and Glaucomatous Eyes

针灸治疗中风

针灸治疗中风 (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 中风即脑梗塞、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并发症多的特点。西医学的发展使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降低了患病死亡率,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语言及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成为中风病康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西医学目前仍没有成熟的治疗手段,只能在所谓的中风病康复阶段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用中医针灸来来弥补治疗的不足。 首先说说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机理。自从CT检查广泛应用以来,为临床判断中风病变性质、部位、程度及预后提供了有利手段,同时也为针灸治疗中风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经统计学分析中风患者CT显示病灶大、受损重、占位明显、脑室受压者,受损脑细胞功能恢复及功能代偿能力差,其针刺疗效欠佳,反之针刺效果较好。血液粘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甚至引起脑局部组织坏死是目前普遍认为导致中风病的主要原因。有学者实验证明针刺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其中以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改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随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瘫痪肢体逐渐恢复。在头部顶颞前、后斜线,顶旁一、二线,颞前线做针刺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观察,表明头皮针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对出血性中风偏瘫改善不明显。证明针刺有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作用,改善机体“内结血瘀”的病理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脑血流图是一种反映头部搏动性血液状态的方法,它能客观判断血管的弹性、紧张度以及外周阻力等,是临床作为测定脑血管机能的手段之一。近年来绝大多数研究表明:针刺能使中风患者病灶侧波幅低增高、脑血液循环改善。说明针刺能改善脑动脉的弹性,使其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了脑部供血和病灶周围脑细胞缺血缺氧状况,促进了中风病人的康复。有人认为脑电图动态改变对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针刺能使脑电图α波幅增高,δc/s慢化波改善,异常β、Q、δ波减少,调幅、调率、对称性改善,各项指标逐渐接近正常水平,尤其是对中风合并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患者针刺后脑波波平趋于增快,波幅趋于增高,α波指数明显增多,β波指数趋于增大,而Q波指数稍减少。说明大脑皮层兴奋性有所提高,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智力和记忆力。证实了针刺能调节中风患者皮层的抑制状态,以增加其代偿功能,促进患者脑电活动的有序化,提高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身边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患者朋友,可以说,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首先,我们自己的穿衣住行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还会影响我们的夫妻间的生活,很可能造成家庭关系破裂,那么当我们出现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针灸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能大家对此还不太清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护理方法。 方法: 取穴:主穴:分二组。甲组:内关、水沟、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

乙组:肩榭、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悬钟。 配穴:分二组。甲组:吞咽困难加风池、翳风;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语加金津、玉液;乙组:肢瘫加肩贞、后溪、风市、秩边、昆仑、丰隆;面瘫加颊车、地仓;失语加哑门、廉泉。 操作:每次取一组,主、配穴对应选用。内关,直刺1~1.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泻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成45度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病人下肢抽动为度。极泉,宜直刺进针1~1.5寸,提插泻法,至肢体连续抽动3次为度。尺泽、委中针法与极泉同。风池、翳风,快速捻转手法运针半分钟。合谷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第2组穴,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提插2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5分钟运针一次。亦可接通电针仪,以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肢体抽动并感舒适为度。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病人的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能否正常饮食,消化吸收功能、体重、血脂、血糖、电解质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饮食营养治疗方案。在急性期饮食治疗是让病人能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恢复期应提出合理饮食的建议,纠正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调,促进恢复和防止复发。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方法,我相信我们对于护理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护理知识同样适用于照顾我们的老人,希望我们大家可以将以上的内容分享给更多行动不便的人,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够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

中风病针灸治疗

中风病针灸治疗 辩证分型: 中经络: 1 风痰阻络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玄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2 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腹胀,大便秘结,痰多口粘,舌红,苔黄腻,脉玄滑。 治法:通腑清热、活血通络 3气虚血瘀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淡,苔白腻,脉沉细。 治法:补脾益肾、活血通络 4 阴虚风动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玄或数。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中脏腑:出现神识昏蒙即为中脏腑 1 痰热内闭证:起病急骤,不省人事,两目直视或斜视,肢体强直,甚或拘挛或抽搐,痰多息促,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或绛,苔黄脉玄数。 治法:开窍醒神、豁痰清热 2 痰湿蒙窍证 症状:突然神识昏蒙,半身不遂,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不温,舌黯淡,苔白腻,脉滑缓。 治法:开窍醒神、豁痰熄风 针灸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病情稳定不进展即应早期开展针灸治疗。 随症取穴: 1 偏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取穴:上肢:肩髃、肩前、臂臑、曲池、外关、合谷等。下肢:伏兔、犊鼻、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解溪等。肢体偏废不用,肌力近0级者,采用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 2 口舌歪斜取穴:患侧下关、地仓、颊车、廉泉;舌体挛缩加金津、玉液。 3 呛咳、吞咽困难取穴:风府、哑门、风池、廉泉、天突、内关、通里、足三里、照海等。 4 智能障碍取穴:四神聪、上星、印堂、风府、大陵、神门、丰隆、足三里、太冲等。 5 头晕目眩或以共济失调为主偏瘫取穴:百会、上星、印堂、风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等。 6 大便秘结取穴:天枢、气海、左归来、足三里、丰隆等。 7 失眠取穴:四神聪、上星、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等。 8 耳鸣取穴:听宫、听会、翳风、率谷、外关、太溪等。 辩证取穴: 风痰阻络证取穴:风池、内关、阴陵泉、丰隆、三阴交。 痰热腑实证取穴:内关、上巨墟、丰隆、天枢。 气虚血瘀证取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位治疗

脑中风脑梗塞的针灸穴 位治疗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脑中风的针灸治疗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仅有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为主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属中风范畴。 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中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小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TIA发作。 ?病因病机简述 ?中风的产生原因及机理复杂,多为风、火、痰、瘀、虚所致。且与心、肝、肾三脏失调有关。 ?肝主风,肾主水,心主火,脾主湿,气血经络易瘀,五脏易虚。 ?中风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亦称“卒中”。又称“大厥”,“薄厥”,“偏枯”,“风痱”。 ?作为病因,《金匮要略》认为“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根据病位深浅和病症轻重表现不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唐宋以前多以外风是论。唐宋以后逐渐认识到急性脑血管病为内风所致,称为“类中风”,以区别外风。多以风、火、痰、虚论。清代王清任中风则以血瘀而论。 中脏腑-病情急重,病位深。 ?闭证:卒然昏倒,意识障碍,半身不遂。 ?——阳闭:属阳症。兼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颜面潮红,躁动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等。用药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阴闭:属阴症。兼见口噤不开,两手紧握,肢体强痉,静而不言。用药苏合香丸。 ?脱证:属阴阳离决。兼见面色苍白,瞳孔散大,四肢厥冷,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汗出如油,舌苔白滑,脉沉细缓。用药参附汤加生脉饮。 中经络型-病情较轻,病位较浅 ?无神志意识改变,表现为口眼歪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视物模糊等。 ?肝阳上亢:兼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风痰阻络:兼头晕目眩,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弦滑。痰热腑实则腹满,便结。 痰粘不爽,脉弦滑有力。 ?气血两虚:肢软无力,手足浮肿,面色萎黄,暗淡无华,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健忘,口干不欲饮。脉细无力,舌苔白,质淡。

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 20%的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的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的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的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的为数更多的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1病因病机 中风的发病突然,是其病理是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发病②。过食肥甘或劳倦伤脾,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学敏教授 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其死亡率高、后遗症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些年来,全国各医疗及科研部门,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发病和治疗 自1972年,我提出醒脑开窍针刺法以来,我们对于中风的诊断、治疗、机理探讨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和深入的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患者达200万人次,形成了一套以针灸 治疗为中心的中风 诊疗体系。 1995年以“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题的科学研究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建国以来中医临床研究所获得的最高奖励。此外,在针灸教学和针灸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分别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1999年被国家中管局列为十大医药科技推广项目之一。 2000年天津市科技兴市突出贡献奖。 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临床研究部分 (一) 一般资料 中风病住院患者9005例:男性6029人,女性 2976人,年龄最小19岁,最大87岁。 病种:脑出血3077例,脑梗死5928例; 合并假球麻痹者521例。 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2年。 首次发病6765例,两次以上发病者2240例。 (二) 治疗方法 1. 处方 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督脉)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针灸治疗中风

中风又名“卒中”,该病始源于《内经》, 诸如“偏枯”、“偏风”、 “薄厥”之说。它是指由于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素, 致使机体 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络之外, 从而出现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 症的疾病。中风与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多种脑血管事 件相似。 中医理论认为, 本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风、火、 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风妄动;五志过极,肝阳上 亢,引动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饮食不节,恣食厚味,痰浊内生;气机 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瘀;风、火、痰、瘀等病邪 上扰清窍,导致“窍壁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结合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中风病可辨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 其证候如下: 一、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呙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 1.肝阳暴亢:兼见面红目赤,眩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 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 风痰阻络:兼见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兼见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4.气虚血瘀:兼见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 悸自汗,舌黯、苔白腻,脉细涩。 5.阴虚风动:兼见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 苔少,脉细数。 二、中脏腑:以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为主症。 1.闭证:兼见神昏,面赤,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牙关禁闭,口噤不开,肢体 强痉,二便不通,苔黄腻,脉洪大而数。 2.脱证:兼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气息微弱,手撒口开,汗出肢冷,二便失禁,苔滑腻,脉散或微。 结合中风病的辨病辨证,其针灸治疗当首分中经络、中脏腑,再予辨证配穴。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中老年人得常见病、多发病,且有20%得中风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失语。随着我国人口构成结构得逐渐老龄化,中风失语越来越困扰着我国中老年人得工作与生活,而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得独特方法,在治疗中风失语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了更好得将针灸应用于中风失语得临床治疗,现将近2O年关于针灸治疗中风失语得文献概述如下。 关键词中风失语头针舌针体针综合应用 中风就是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得特点得疾病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西医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就是指一组由各种不同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急性脑部疾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与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侯为特征,就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国家,脑血管意外都就是主要得死亡原因与致残原因。中风在我国古代就是四大难症之首, 它就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得一类疾病。如今有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220-250万人,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00-140 万人,死亡率在城市占第三位,在农村占第四位,积累下来得为数更多得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就是我们医疗卫生事业面临得重要任务、 1 病因病机 中风得发病突然,就是其病理就是逐渐形成得。与肝、肾、心、脾得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发病机理罗为复杂。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

青光眼试题

青光眼出科考核试题 一、选择题(1-34每空2分,35-39每空4分,共88分) A1型题 1.通常正常眼压定义在:() A. 11-21mmHg B. 10-21 mmHg C. (16+-3)mmHg D. <21 mmHg E.>10 mmHg 2.一般人双眼眼压差异小于:() A. 2 mmHg B. 5 mmHg C.8 mmHg D.10 mmHg E.不确定 3.一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对测没发作眼为: () A.临床前期 B.先兆期 C.间歇期 D.慢性期 E.正常眼 4.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最重要的鉴别方法是: () A.症状 B.查房角 C.视盘改变不同 D.视野检查 E.眼压升高程度和速度不同 5.测量高眼压病人最准确的眼压计是:() A.Schiotz眼压计 B.费卡眼压计 C.Goldman眼压计 D.非接触眼压计 E.眼压描计 6.婴幼儿型青光眼见于:() A.1岁内 B.3岁内 C.不包括新生儿期 D.1-3岁 E.6岁内

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好发于:() A.青壮年 B.老年男性 C.老年女性 D.青少年 E.婴幼儿 8.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线药是:() A.扩瞳药 B.缩瞳药 C.?-体阻滞剂 D.碳酸酐酶抑制剂 E.高渗剂 A2型题 9.患者女性,50岁,因头痛,恶心,视力下降1天入院,诊断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治疗不正确的是:() A.缩瞳 B.口服乙酰唑胺 C.阿托品眼液 D.甘露醇静滴 E.口服苏打片 10.一患者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关于其病史和检查不正确的是: () A.病人无自觉症状 B.眼压20mmHg,但是昼夜波动范围大 C.前房极浅,房角开放 D.C/D>0.6 E.出现旁中心暗点 11.一患者因头痛,视力下降入院,考虑青光眼,最基本的检查项目有:() A.视力、眼压、视野、视盘、房角 B.眼球大小、房角、视野、视盘 C.眼压、房角、视野、视盘 D.屈光状态、房角、眼球大小、视盘 E.眼压、房水流畅系数、视野、视盘 12.一高度近视的患者因视网膜脱离行手术治疗后痊愈,点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类眼液1月,发现眼压升高,最可能的原因:() A.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B.激素类青光眼 C.难治性青光眼 D.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 E.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3型题

针灸治疗中风的优势

针灸治疗中风的优势 一、什么是中风?中风病是怎么得的? 中风指的是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病,也叫脑卒中,即脑出血、脑梗死等。 中风病发病急骤,一下就病倒了,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风病在发病前体内就已经发生了病理改变,主要是脑血管出血或堵塞了。大多数的病人都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也是中风发生的基础。另外,吸烟、酗酒、肥胖家族史也是引起中风病的危险因素。 二、针灸为何能治中风病?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改善脑血流、改善脑组织的钙离子内流,针灸能调整阴阳、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疏通经络,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三、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方法是什么? 针灸治疗主要以毫针为主,目前针灸界最前沿的方法是醒脑开窍法和经络辩证法,其特殊的手法量学要求,使中风病人能在最佳时期内,以最快的速度恢复。 四、怎样预防中风病? 1、心情舒畅,心态平和:情绪的波动是中风病发生的第一大诱因。情绪波动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糖继之升高而发病。 2、勿受寒凉,注意保暖:秋冬季穿暖,以防血管因寒冷的刺激收缩,引起血压的升高。 3、注意饮食:不食肥甘厚味,少吃盐,多食瘦肉、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 4、起居有节。 5、戒烟戒酒。 6、稳定血压:定期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药物。 7、注意二便:要保持大便通畅,特别高血压病人,有便秘者要积极治疗,切不可用力大便,以免引起脑出血。 8、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血糖。 9、定期检查。 10、不乱用药,乱投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如果有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灵,说话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中风针灸治疗

中风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合谷/101次、百会95/次、曲池82/次、足三里/80次、风市65/次、颊车/62次、肩髃、地仓、人中、阳陵泉、血海、三阴交、太冲、外关、风池、手三里、臂臑、下关、丰隆、悬钟、三阳络. 对症取穴: 1(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等。 随症加减:手肿胀者加液门/手拘挛者加后溪、三间、八邪/腕部拘挛者加大陵/肘部拘挛者加曲池、尺泽/膝部拘挛者加曲泉/踝部拘挛者加太溪/足趾拘挛者加八风/足内翻加照海、申脉。 2(语言蹇涩)内关、人中、哑门、廉泉、通里、中冲、金津、玉液等. 3(口眼斜)地仓、颊车、内庭、合谷、承泣、下关、攒竹、迎香、瞳子髎、上关等.流涎者加承浆。 4(吞咽困难)廉泉(舍三针)、天突、人迎、内关、照海等. 辨证取穴 1(肝阳上亢)水不涵木——肾腧、肝腧、太冲、太溪/肝阳暴张——太冲、太溪、三阴交、四神聪。 2(风痰阻络)——丰隆、阳陵泉. 3(痰热腑实)--天枢、丰隆、中脘、上巨虚。 4(气虚血虚)-—气海、关元、血海。 5(脾虚痰恋)——脾腧、丰隆、公孙、三阴交. 大接经法:就是按照静脉流注次序取井穴针刺。分两种: 1-—从阴到阳:从手太阴经开始{少商—商阳-历兑-瘾白—少冲-少泽-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墩}。 2——从阳到阴:从足阳明经开始{至阴—涌泉—中冲-关冲-足窍阴—大墩—少商—商阳-历兑-瘾白-少冲—少泽}。 操作方法:用0、3细针1寸针,一般每日或两日一次,十次一疗程。不要求出血,捻转10秒,出针后按压,每次取一侧穴位,两侧交替使用。 分期论治法

1急性期【发病2周内】-人中、内关、健侧曲池、合谷、足三里、委中。2痉挛期【发病2周到4周】-极泉、尺泽、间使、臑会、天井、四渎、外关、八邪、殷门、承筋、照海、三阴交、伏兔、津丘、申脉、解溪、八风. 3相对恢复期【发病5周到半年】-同痉挛期,后期可加鱼际、阳池、大陵、髀关、血海。 4后遗症期-配合扶正固本。 中风恢复期并发症得治疗 1中风后抑郁处方一:百会、印堂、内关、三阴交、太冲。 处方二:四神聪、神庭、本神、神门、太冲、膻中。 2肩手综合症温针灸——阿就是穴—-蜡疗—-推拿-—康复——中药外敷. 体针 取穴:主穴:分二组。甲组:内关、水沟、极泉、委中、三阴交、尺泽;乙组:肩榭、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悬钟。配穴:分二组。甲组:吞咽困难加风池、翳风;手指屈曲不能加合谷;失语加金津、玉液;乙组:肢瘫加肩贞、后溪、风市、秩边、昆仑、丰隆;面瘫加颊车、地仓;失语加哑门、廉泉。 操作:每次取一组,主、配穴对应选用。内关,直刺1~1、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泻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用雀啄法(泻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成45度角进针1~1、5寸,采用提插补法,以病人下肢抽动为度。极泉,宜直刺进针1~1、5寸,提插泻法,至肢体连续抽动3次为度。尺泽、委中针法与极泉同。风池、翳风,快速捻转手法运针半分钟.合谷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以三棱针点刺。第2组穴,针刺得气后,持续捻转提插2分钟,留针15~20分钟。每5分钟运针一次.亦可接通电针仪,以断续波,强度以病人肢体抽动并感舒适为度。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 疗效:第一组针法称醒脑开窍法,适于脑出血恢复期及脑梗塞任何一期治疗,共治疗671例,其中脑出血患者54例,基本痊愈28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100%;脑梗塞617例,基本痊愈366例,总有效率为99.4%.第二组穴共治疗中风后遗症1013例,总有效率在83%~96、9%之间。 半身不遂 治则:滋养肝肾,通经活络。一般刺病侧穴,病程较久者“补健侧,泻患侧”,先刺健侧,后刺患侧,补虚泻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