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评析-当代MOMA建筑大师的童话世界

建筑评析-当代MOMA建筑大师的童话世界

建筑评析-当代MOMA建筑大师的童话世界
建筑评析-当代MOMA建筑大师的童话世界

两位现代建筑大师作品比较分析

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勒·柯布西耶 摘要:赖特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柯布西耶侧重于象征和几何学手段;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两位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创作思想,望可以小见大,体会大师的独运匠心。 关键词:创作思想;流水别墅;空间构成;萨伏伊别墅;建筑美学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设计风格及理论: 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赖特的精神气质和建筑思想充满了古典气质,而且深受古典哲学和建筑传统的影响。如果和柯布希埃、密斯等现代注意建筑师相比较,他那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的使用、对机器美学的反感和抵制等待,又令其创作和标准的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的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弥漫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建,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

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作品欣赏

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流水别墅:赖特最著名的设计作品——考夫曼别墅(流水别墅)建成于1936年,流水别墅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是“二十世纪的艺术杰作”。悬挑的楼板在后边的石墙和自然山石中锚固。内部空间相互流通,一乘小梯与溪水联系。大胆的设计手法使之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著名现代建筑。 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岣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 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 建筑在山林之中的度假别墅,也许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但是建在溪水瀑布之上的别墅,你可曾听说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叫做“熊跑”的幽静峡谷中,就有这样一幢奇妙的房子。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峋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从大阳台上顺梯子往下爬,你在屋子里便已听到的潺潺流水声,此刻便在你足下。你可以趴在岩石上,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这幢房子建成后就名声远扬,经常有人来此参观,人们称之为“流水别墅”或者“落水山庄”。 建筑的外形显得自然、随意、舒展,主要房间与室外的阳台、平台以及道路,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亦取得与周围自然景色相溶合的效果。建筑材料主要用白色的混凝土和栗色毛石。水平向的白色混凝土平台与自然的岩石相呼应,而栗色的毛石就是从周围山林搜集而来的,有着“与生俱来”、自然质朴和野趣的意味。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莱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暗,岩石铺成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瀑在起居室空间之中,而从北侧及山崖上反射在楼梯上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瀑布上的大平台连带1/3的起居室都飞挑于瀑布之上,对于当时的工程技术而言,无疑是一大创举。

十大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转载自晴朗转载于2010年04月05日 14:45 阅读(39)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ZHANGLEI 张磊 建筑师——————梁井宇 梁井宇,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曾工作于国营设计单位,及与人合作创办设计工作室。1996年到加拿大留学和工作,学习了电脑图形学与电脑动画,并对游戏设计产生兴趣,还曾经工作于游戏公司电子艺界,是一名电子游戏场景设计师。2003年回国,先到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首席设计师,2006年,与九源三星事务所场域建筑事务所,任主持设计师。梁井宇,是个追求原创性的建筑师,他既不重复自己的过去,也不重复别人,总想做新东西。创新性的事务所,始终是他的追求。 在加拿大时,梁井宇曾浸在电脑的虚拟世界里,虚拟世界中的完全自由化和无拘无束的想象,让当时的他找到了新的倚靠与追求。而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梁井宇体会到游戏空间的幻觉与美好,而游戏中对于空间无设限的形体扭曲与创造及无局限的变化法则。在现实中受局限的真实空间所无法表达的,这也勾起了他从虚拟到真实之间的转换与尝试。可是,梁井宇后来似乎也厌倦了这样的追求,因为毕竟在虚拟世界里很难像实际建筑一样,可以表达一种真实的力量。所以,之后他有回到了真实的世界中,去追求真实的、可以实现的建筑。 真实到虚拟,是梁井宇从国内到国外的设计转换;而虚拟到现实,又是他从国外到国内设计转换,当梁井宇回到建筑领域后,他是从以后对软件虚拟与精神化的游戏场景操作,转向一个对硬件现实和物质化的建筑操作,所以,他对曲面形体的的兴趣,似乎想将虚拟世界中的3D曲面转化到现实世界中实现,这展现在中联环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办公空间中的一道曲面墙体设计中。他将一道墙面处理成柔性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物体,这似乎嗅出他思考着将虚拟世界中的软化与柔化运用在墙体上。因为在设计操作中,这是必须经过电脑运算而得出的曲面比例和组织构成,这样对空间的图像变大更加直观,也能探索新形态空间的各种可能性。另外,他也关注到材料的细部与构成,比如在办公空间中有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墙、局部氧化的钢材、线管的裸露、墙上细部收分处理等,从曲面形体与材料构成,到建筑中的小物件与小细部,这是他受到艺术家的启发,对真实世界、真实材料再现的一种渴望、一种补偿,他希望作品中能暴露材料的真实质感,合理运用及贴切表达材料的物理属性,对抗重力并反映材料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曲面的墙体,即可以观赏,又可以是功能性的考量。座椅,似乎也带有点表皮造型的设计倾向,它就是在既有墙体上生成的新形态,而这样的办公空间,有整体也有局部,除了室内设计以外,也偏向于家具设计与工业设计,横跨的方式似乎也暗示着梁井宇后期朝向多方面发展的设计趋势,尝试一种跨界的模式。 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项目中,梁井宇把虚拟世界中的曲面想象转化成更实际的建筑外墙,他用红砖来形

经典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经典案例分析 一.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 1.建筑师简介 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在当今世界建筑的舞台上,54岁的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是绝对的主角。人们称她的建筑为“白色暧昧”的建筑。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她的作品让人感受到其老师伊东丰雄的影响,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细腻、精致而富于女性气息。 妹岛经常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直观感中解放出来。她的外墙纯净但是材质丰富,有点象女性的肌肤,有弹性,甚至有些性感。在外墙上她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不锈钢板和玻璃。特别是对玻璃的运用有其独到之处,她经常采用透明的,磨砂的,尤其是贴膜玻璃,使人观看外面景物有种陌生,虚幻和变形的意味,有一种预言又止的暧昧在里面,充满了日式的精致与淡淡的惆怅。就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那种寂静的美似乎把时间都凝固了”。 妹岛和世主要作品:劳力士学习中心、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东京成城公寓、日本和田艺术中心、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关税同盟设计管理学院等。 2.作品简介 由SANAA设计的“大胆且高度实验性质”的劳力士学习中心于2010年2月22日正式开放。 学习中心坐落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内,距离建筑5000米处是瑞士有名的阿尔卑斯山。学习中心地面只有一层,波浪形的盒子外观将安静的学习区域与山脉和斜坡连接起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将教师隔离起来。这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作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一部分,这座学习中心将成为现代学习设施的典范。2万平方米的流动空间为人们提供了阅览室、信息咨询、交流空间、学习空间、餐厅、咖啡厅和美丽的室外风景。在这里学生可以在没有分割墙的宽敞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 这座建筑有2个外层,通过计算机模拟来形成最小的弯曲压力。2个外层之间是1个预应力拱形结构。小一些的外层由4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30到40米长,大一些的外层有7个拱形结构支撑各有55到90米长。底部光滑的钢结构通过精确的混凝土浇筑而达到最佳效果。建筑平面是矩形,鸟瞰整个建筑,立体而有机,远看上去整个好似浮于地面上,给人轻盈放松的感觉。

建筑大师作品范例分析

建筑大师作品范例分析 ——赖特考夫曼住宅流水别墅 经过一周的努力搜集和查阅资料,我们确定了做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rank Lloyd Wright)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关于建筑大师赖特 赖特(Frank Lioyd Wrignt,1869-1959)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有机建筑”的代表人物。所谓“有机建筑”简单的说就是每幢建筑都要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建筑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更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野。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赖特的青年时代在十九世纪渡过,那是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的时代。赖特的祖父和父辈在威斯康星州的山谷中耕地土地,他在农庄上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塔里埃森”就造在祖传的土地上,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还兴奋地说:“在塔里埃森,我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块土地上发展和创造美好的事物”,对祖辈和土地的眷恋溢于言表。 但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

一级建造师案例分析题(有答案)

案例分析题(一) 三、案例分析题(共5题,(一)、(二)、(三)题各20分,(四)、(五)题各30分) (一)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该区段设计车速100km/h,平均挖深19m,路基宽度26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碴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碴尽可能提高利用率。 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 (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 (2)采用直径8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 (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m,纵向每40~50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 (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lm,采用“方格型”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型”均匀布置。 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 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 K20+300~K20+520段需开挖石方140000m ,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720m /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300m /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 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 问题

外国著名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著名建筑大师作品分析

一、现代派建筑大师之一 ——弗兰德·劳埃德·赖特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设计风格及理论: 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赖特的精神气质和建筑思想充满了古典气质,而且深受董藩古典哲学和建筑传统的影响。如果从建筑注重功能、采用现代技术的角度来说,赖特无疑是以为现代建筑是。如果和柯布希埃、密斯等现代注意建筑师相比较,他那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的使用、对机器美学的反感和抵制等待,又令其创作和标准的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 在建筑艺术范围内,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赖特认为建筑师应该从自然环境中得到启示,房屋应该像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生长出来迎着太阳”。从这样的观念出发,赖特强烈反对柯布希埃、密斯等人的机器美学,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并使用天然的材料来建造房屋。 赖特------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赖特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

二级建造师案例分析题库

全国二级建造师案例分析题集 1、案例2A320011 1、背景 某施工单位拟对某市火车站重建工程投标,该工程设计采用5层框架结构,层高4.5m,局部8层,总建筑面积45000㎡。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拟定了本工程的编制程序,如图2A320011-1所示。 经总工程师的审查,发现程序中的编制顺序有不合理之处。 2、问题 (1)改制编制程序中的顺序不合理之处,并说明原因。 (2)简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 图2A320011某施工单位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 【分析】 需根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要求来解答。要求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的顺序理解来牢记,不能随便打乱顺序。 (1)旨在考核考生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的掌握程度。要求理解并掌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 【答案】 (1)编制程序的不合理之处:“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与“工程量的计算”两项的编制顺序颠倒。因

为“工程量的计算”是进行所有分项计划以及施工方案和方法的确定等前提条件。而所有分项计划及施工方案和方法的确定又成为“施工平面图的设计”设计前提。 (2)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主管部门的批示文件及有关要求; ●经过会审的施工图; ●施工组织总设计; ●工程预算的文件及有关定额; ●建设单位对工程施工可能提供的条件及本工程的施工条件; ●施工现场的勘察资料;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 2、案例2A320012—1 1、背景 现有一框架结构的印刷厂房工程,桩基础采用CFG桩,地下一层,地下室外墙为现浇混凝土,深度5.5m,地下室内独立柱尺寸为600mm×600mm,底板为600mm后筏板基础。地上四层,层高4m。 建筑物平面尺寸45m×17m。地下室防水层为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拟采用外防外贴法施工。屋顶为平屋顶,水泥加气混凝土碎渣找坡,采用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预制钢筋混凝土架空隔热板隔热。具体作法见图2A320012-1。(略) 2、问题 (1)试确定该工程的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 (2)试确定本工程屋面工程的施工顺序。 (3)请写出框架柱和顶板梁在施工中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包括钢筋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混凝土分项工程)。 【分析】 本案例考核考生对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屋面工程的施工顺序、框架柱和顶板梁的施工顺序的掌握程度。要求掌握并理解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答案】 (1)基础工程的施工顺序: 桩基础土方开挖、钎探验槽垫层地下卷材防水施工 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墙、柱地下室顶板墙体防水卷材、保护墙 回填土。 (2)屋面工程的施工顺序 基层清理干铺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碎渣找坡水泥砂浆找平层刷基层处理剂铺贴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设架空钢筋混凝土隔热板(水泥砂浆填缝)。 (3)框架柱的施工顺序 柱子钢筋绑扎柱子模板安装(包括模板支护)柱子混凝土浇注柱子混凝土养护。 (4)梁板的施工顺序: 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铺设梁底模板梁底钢筋绑扎合梁侧模板 铺设顶板模板铺设并绑扎顶板钢筋浇注梁板混凝土梁板混凝土养护。 3、案例2A320012—2 1、背景 某市一高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工程,建筑面积63000㎡,层高2.8m,外墙为涂料饰面,采用外保温。内墙、顶棚装饰采用耐擦洗涂料饰面,地面贴砖。内墙部分墙体为加气砌块砌筑。由于工期比较紧,装修分包队伍交叉作业比较多,施工单位在装修前拟定了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2、问题 (1)同一楼层内的施工顺序一般有:地面顶棚墙面;顶棚墙面地面。简述这两种施工顺序各自的优缺点? (2)简述主体施工阶段外剪力墙(外保温)的施工顺序(本工程外保温采用大模内置法)。 (3)确定分项工程施工顺序时要注意的几项原则。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