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国内外热轧辊材料研究进展

(完整版)国内外热轧辊材料研究进展

(完整版)国内外热轧辊材料研究进展
(完整版)国内外热轧辊材料研究进展

国内外热轧辊材料研究进展

轧辊是轧钢生产中的主要消耗备件之一,轧辊消耗约为轧钢生产成本的5%-15%。如果考虑因轧辊消耗而带来的生产停机、降产和设备维护增加等因素,则其所占生产成本的比重会更高。轧辊质量不仅关系到轧钢生产成本和轧机生产作业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轧材质量。随着轧钢技术的发展,轧机速度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对轧辊质量特别是轧辊的耐磨性、强度及韧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轧辊性能以适应轧机的需要,是轧辊研制者面临的新课题。目前,我国轧辊的生产、研究与使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满足轧钢生产的实际需要,我国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轧辊。如果我国的轧辊消耗能降低30%-40%,不仅能节省大量外汇,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轧辊材料。

改变轧辊材质是提高轧辊性能的重要措施。轧辊材质发展的明显趋势是广泛使用合金元素且逐渐提高合金化程度。如热轧带钢精轧前段由20世纪30年代的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发展到60年代的半钢工作轧辊,70年代开始使用高铬铸铁轧辊和高铬铸钢轧辊,80年代末开始使用高速钢轧辊。冷轧带钢工作辊材质由2%Cr钢发展到3%Cr、5%Cr钢,到了90年代开始使用半高速钢,近来也开始使用高速钢。棒线材和型材轧机轧辊材质也由普通冷硬铸铁、合金球墨铸铁、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高铬铸铁、锻造合金工具钢发展到硬质合金。目前,高速线材轧机和棒材轧机上使用高速钢轧辊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热轧辊材料研究概况

热轧生产中,轧辊使用条件非常恶劣,主要是因为热轧辊常与温度高达900-1100℃的轧材接触,辊面温度高达500℃,轧辊使用中除了承受强大的轧制力,辊面受轧材的强力磨损外,在高温的作用下,辊面易产生氧化,氧化膜易脱落,加剧轧辊的失效。此外,轧辊还反复被轧材加热及冷却水冷却,经受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激冷激热,产生很大的热应力,逐渐导致热疲劳裂纹的产生,热疲劳裂纹在轧制力的作用下不断扩展,最终导致轧辊表面破裂甚至剥落,促进轧辊失效。热轧辊除了应具有高的耐磨性和强韧性外,还应具有优良的抗氧化能力和抗热疲劳能力。

随着热轧技术的发展,热轧辊材料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从早期使用的冷硬铸铁轧辊,发展到半钢轧辊,高铬铸铁(钢)和高速钢轧辊。早期使用的冷硬铸铁轧辊以M3C型碳化物为主,如Fe3C等。后来加入合金元素铬、镍等,碳化物形态仍以M3C 为主,变化不大,呈网状分布,但碳化物由Fe3C变成了(Fe,Cr)3C,硬度提高,而

且轧辊的基体组织由珠光体变成了马氏体和贝氏体,耐磨性明显提高。在轧辊中进一步提高铬含量,碳化物由M3C转变M7C3型为主,如(Fe,Cr)7C3等,硬度提高,形态明显改善,由网状分布变成菊花状分布,轧辊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大幅度提高,使用性能明显改善。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铸造高速钢制造轧辊引起了世界各国轧辊研制者的重视,目前正在研制及迅速推广的高速钢复合轧辊,组织主要由MC型和M6C型碳化物以及在高温下有较高硬度的基体组织构成。

2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的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普通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已在热轧带钢轧机上广泛应用。无限冷硬铸铁轧辊介于冷硬铸铁和灰口铸铁之间,与冷硬铸铁相比,铁水中含硅量较高(0.7%-1.6%),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组织中除含有与白口铸铁中相近似数量的碳化物和莱氏体外,还存在均匀分布的石墨。无限冷硬铸铁轧辊中还常常加入不同含量的Cr、Ni和Mo等合金元素,随着Cr、Ni和Mo含量的增加,其硬化层深度增加。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碳化物,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在基体组织中均匀分布的少量细小石墨,起到了松弛机械应力的作用,有利于减轻辊身表层的剥落缺陷;石墨本身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在轧钢过程中,轧辊表面受热冲击时,石墨起缓冲热应力的作用,有利于防止热裂纹的产生。此外,辊身表面由于石墨脱落形成细小孔穴,改善轧辊的咬入性能。

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由于硬度高、硬度落差小及良好的抗热裂性,在轧钢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各国热连轧机精轧机架上普遍使用无限冷硬铸铁轧辊。近年来,为了提高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的耐磨性,开发了改进型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其主要特征是在轧辊中加入高温下形成高硬度MC型初生碳化物的合金元素,加入合金元素还具有改善枝晶组织形态和尺寸的作用,其耐磨性比普通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提高20%以上,抗热疲劳性能也明显提高。改进型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目前仍存在高温热稳定性低、高温耐磨性差和淬透性低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改进型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的淬透性和高温耐磨性,将成为轧辊研究者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3半钢轧辊的发展

半钢轧辊起源于美国,上世纪40年代末期,热轧带钢连轧机在美国迅速发展,当时,轧机的精轧前段使用的是合金冷硬铸铁轧辊,带钢表面出现大量的“斑带”缺陷,严重影响轧机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冶金学家研制出兼有铸钢轧辊的高强度和韧性、类似铸铁轧辊的良好耐磨性的半钢轧辊。70年代半钢轧辊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一

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轧辊生产的国际水平和发展方向。它的碳含量在1.3%-2.4%之间,游离碳化物约为6%-10%,共析成分以外的碳可以是碳化物或石墨,以碳化物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称作半钢,以石墨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称作球墨铸钢或石墨钢。半钢中常加入Si、Mn、Ni和Mo等合金元素,其加入量根据期望的组织与性能而定。半钢的强韧性接近于钢辊而优于铁辊,硬度与耐磨性接近于铁辊而优于钢辊,它综合了钢与铸铁两者的优点。半钢轧辊的另一特点是断面硬度落差小,能切削较深的孔型。半钢轧辊最适于工作繁重的钢坯轧机、大型型材轧机、中型轧机、万能型钢轧机、热连轧粗轧机及热连轧精轧机(前段)等。由于其硬度不及冷硬铸铁轧辊,以及它受热易膨胀等特点,它一般不用于精轧机及成品机架。半钢轧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热处理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较高。80年代以来,在许多场合它逐渐被高铬铸铁轧辊代替。

4高铬铸铁轧辊的发展

高铬铸铁由于其成分设计的特点,具有比普通白口铸铁和镍硬铸铁更好的机械性能和抗磨能力。它的成功是由于含Cr量达到12%以上时,Fe-C的凝固过程发生改变,导致了M7C3的形成,高铬铸铁组织中M7C3型碳化物的硬度比半钢和无限冷硬铸铁中的Fe3C高,从而更耐磨,而且与Fe3C呈网状分布不同,M7C3型碳化物倾向于形成孤立分布的杆状组织,其结果是大大改善了韧性。此外,高铬铸铁的基体可以变化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正由于高铬铸铁具有这些优点,它得到了比其它耐磨材料更广泛的应用。高铬铸铁用于制造轧辊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32年,美国已研制成功含12%-14%Cr、0.5%Mo、直径为560mm的高铬铸铁轧辊,用于热轧型钢和角钢的精轧机架,获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60年代中期,英国和德国的轧辊制造者,从充分发挥高铬铸铁轧辊的抗磨损性能出发,同时注意到这一材质的轧辊在热轧带钢连轧机精轧前段机组上使用时,具有消除“流星斑”和“斑带”缺陷的特性,从而研制出了含12%-22%Cr、2.4%-3.0%C、辊身硬度达60-90HS的高铬铸铁轧辊。高铬铸铁轧辊广泛用做热轧带钢连轧机粗轧和精轧前段工作辊、宽中厚板轧机粗轧和精轧工作辊及小型型钢和棒材轧机精轧辊。日本在1981年开发成功高铬铸铁轧辊以来,发展极其迅速,到1985年为止,在热轧带钢连轧机精轧前段机架已有70%的轧机采用高铬铸铁轧辊替代了合金半钢轧辊。日本久保田轧辊厂制造的高铬铸铁轧辊在带钢热轧机精轧前段F2机架上使用,毫米过钢量达到了3145t,而半钢轧辊仅有2037t。

我国邢台轧辊厂已于1987年开始批量生产热带连轧机用的高铬铸铁工作辊,并在宝钢和武钢热轧带钢连轧机上获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高铬铸铁轧辊具有良好的抗氧化

性能,能够适应高负荷的轧制操作,热稳定性好。高铬铸铁轧辊还有如下特点:工作层硬度由表面向里分布均匀,使用过程中不再需淬硬修复;抗压强度高于突发性事故所产生的压力,辊面不会出现压痕;组织稳定,当轧制打滑,辊面局部过热时,锻钢辊会出现软点,高铬辊则不会;连轧机末架的印花辊,其花面可保持较久。高铬铸铁轧辊不仅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还有优良的抗热裂性能,原因是轧辊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且有韧性的铬的氧化膜,能减少热裂纹的数量和深度。90年代以前,高铬铸铁轧辊已被广泛使用,由于其耐磨性的限制,高铬铸铁轧辊近年来已受到了高速钢轧辊的严重挑战,在热轧机上的使用数量不断减少,进一步提高高铬铸铁轧辊的耐磨性将成为轧辊研究者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5高速钢轧辊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5.1锻造高速钢轧辊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锻造高速钢轧辊已用于制造多辊轧机的工作辊和中间辊,使用的是标准类型钨钼高速钢,如美国M2、M4以及高碳类型的T15等,此外还有用Cpm-9V工具钢制造高速线材轧机预精轧机轧辊。锻造成形法生产高速钢轧辊,其合金含量高,锻造难度大,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限制了高速钢轧辊的推广使用。此外,高速钢大型铸锭不但锻造和热处理难度大,而且易因组织的不均匀、偏析和疏松等缺陷影响轧辊性能,因此锻造高速钢轧辊的推广使用进展缓慢。

5.2铸造高速钢轧辊

铸造高速钢轧辊制造技术的改进主要围绕提高钢的纯净度和均匀性,提高轧辊强度和轧辊外层与辊芯的冶金结合。目前工业生产中较常见的铸造高速钢轧辊制造方法有离心铸造法、连续浇注外层成形法、电渣重熔法和液态金属电渣熔接法。不同的轧机,同一轧机的不同机架,对轧辊性能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所需的轧辊性能、轧辊规格和生产成本选择合适的制造方法。

高速钢轧辊制造技术还有喷射成形和热等静压等。

5.3高速钢轧辊热处理研究进展

高速钢轧辊的性能除了与化学成分及制造工艺有关外,热处理也有很大影响。出于对热处理技术的保护,国内外文献对高速钢轧辊的热处理工艺报道较少。由于高速钢轧辊重量大,工件内应力大,而且含碳量高脆性大,若采用与高速钢工具相同的热处理工艺,轧辊易产生裂纹,因此高速钢轧辊热处理照搬高速钢工具热处理工艺是不行的。日本学者研究了具有不同碳含量的多元白口铸铁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获得了多元白口铸

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可以用于指导高速钢轧辊的热处理。国内学者也研究了高碳高钒高速钢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及高温硬度。结果发现其峰值淬火硬度温度较常规高速钢低150-250℃左右,随碳量增加,峰值硬度温度降低,相同碳量时,随着钒量增加,峰值硬度温度升高。回火后的硬度变化和常规高速钢呈相同的趋势,建议高碳高钒高速钢轧辊的淬火温度为950-1100℃,回火温度为530-550℃,一次回火即可。韩国学者研究了回火温度对高速钢轧辊耐磨性和抗表面粗糙性的影响,高速钢轧辊在540℃回火尽管具有最好的耐磨性,但抗表面粗糙性差,增加了轧制力,而采用570℃回火抗表面粗糙性好,耐磨性也较好。还有文献提出为了保证高速钢轧辊的辊芯强度,高速钢轧辊应该采用差温处理,但差温处理工艺和方法并无详细报道。目前,高速钢轧辊的冷却方式和淬透性以及高速钢不同回火温度和回火次数下的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并无详细报道,不利于高速钢轧辊的开发。尽快开发适合于高速钢轧辊的热处理工艺,有利于提高高速钢轧辊性能,高速钢轧辊热处理工艺应该简便易行、无污染且生产成本低,充分发挥轧辊用高速钢的特点。

最近,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研究人员对化学成分是(wt.%):1.87C, 5.87V, 5.19Cr, 6.52W, 5.15Mo的高速钢轧辊热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经1050℃加热6h后测得钢的奥氏体晶粒度为8-9级,表明在1050℃以下加热时,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尺寸细小,长大倾向小。通过测试高速钢轧辊材料的等温转变曲线,发现其珠光体(P)转变开始温度约为650℃左右,贝氏体(B)转变开始温度约为330℃左右,马氏体相变点(Ms)约为128℃,马氏体转变终点温度(Mf)低于室温,高速钢轧辊淬火组织转变具有不完全性,淬火组织中,将会残留一定数量的奥氏体。珠光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VP=0.21℃/s,贝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VB=0.58℃/s,VP值小,高速钢轧辊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另外高速钢轧辊的贝氏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完全分开,而且贝氏体转变区比珠光体转变区靠左,高速钢轧辊的淬火组织中有可能获得部分贝氏体组织。

研究还发现,高速钢轧辊油冷淬火温度低于1025℃,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升高,超过1050℃,硬度反而降低。雾冷和空冷淬火条件下,淬火温度对硬度影响结果相似,获得最高硬度的淬火温度高于油冷时的淬火温度。随着淬火温度升高,高速钢轧辊红硬性提高,特别在淬火温度低于1050℃,红硬性随淬火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超过1050℃,淬火温度对红硬性的影响程度下降。高速钢轧辊随淬火温度升高韧性提高,当淬火温度超过1050℃时,淬火温度对高速钢轧辊冲击韧性影响不明显,但仍使高速钢轧辊断裂韧性提高。回火温度低于350℃,高速钢轧辊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350℃,随着回火温

度升高,先逐渐降低,在475℃左右硬度开始回升,在525℃时,硬度达到最高值。回火温度超过525℃时,硬度下降。回火温度低于350℃,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韧性提高。超过475℃,奥氏体大量分解,使高速钢轧辊韧性下降。回火温度超过525℃后,合金碳化物开始聚集、长大,马氏体中固溶的碳和合金元素不断减少,高速钢轧辊韧性提高。在475-550℃回火,高速钢轧辊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相变材料的储热

相变材料的储热 摘要:热能储存可以通过蓄热材料的冷却、加热、熔化、凝固。气化、化学反应等方式实现。它是一种平衡热能供需和使用的手段。热能储存按储热方式可分为三类,即显热储能、潜热储能和化学反应储热。 关键词:相变;储热;复合材料; 引言:相变材料(PCM)在其本身发生相变的过程中,可以吸收环境的热(冷)量,并在需要时向环境放出热(冷)量,从而达到控制周围环境温度的目的。相变储能技术通过相变材料相变时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以达到能量存储的目的,是常用于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 正文 一、相变储热材料应用的意义 当今社会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节能和环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热能存储技术尤为重要,热能存储就是把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占时应用不到应用不完的多余的热和废热存储起来,适时还可以另作他用。该技术在太阳能的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气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二、相变储能材料分类及材料的选择 1、相变储热材料的分类 (1)从材料的化学组成来看,主要分为无机相变材料和有机相变材料。无机相变材料包括结晶水合盐、熔融盐和金属合金等无机物。与无机类相变储能材料相比,有机类相变储能材料具有无过冷及析出,性能稳定,无毒,腐蚀等优点。其中石蜡类相变潜热量大、相变温度范围广、价格低,所以在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使用中受到广泛的重视。 但石蜡类相变储能材料热导率较低,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有效克服石蜡类有机化合物相变储能材料的缺点,同时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及拓展其应用范围,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应运而生。复合相变材料由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和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无机物颗粒制备而得,因而复合相变材料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无毒无腐蚀性或毒性和腐蚀性小。同时它的导热能力较有机物有较大的改善。 (2)从蓄热过程中材料相态的变化方式来看,分为固-液相变、固-固相变、固-气相变和液-气相变四类。由于后两种相变方式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气体的产生,是材料的体

轧辊材质选用

101合金冷硬铸铁轧辊 合金冷硬铸铁轧辊(辊环)是利用铁水自身的过冷度和模具表面激冷,同时添加Ni、Cr、Mo合金元素的办法制造的一种铸铁轧辊,辊身工作层基体组织内基本上没有游离态石墨,因而其硬度高,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能。 此类材质可用静态复合浇注工艺生产大型规格轧辊,使辊身具有高的硬度而辊颈具有高的强韧性,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事故性。 102 合金无界冷硬铸铁轧辊 合金无界冷硬铸铁轧辊(辊环),以其工作层中有细小的石墨析出物为特征而区别于冷硬铸铁轧辊。石墨均匀分散在整个辊身截面,其数量和尺寸随深度而增加。本公司提供的合金无界冷硬铸铁轧辊,由于添加了锰、铬、镍、钼等合金元素,加上少量细小石墨的存在,不仅提高了轧辊的抗剥落性、抗热裂性和抗磨损等性能,而且辊身工作层具有较小的硬度落差。表面的微细石墨孔隙还能改善轧辊的咬入能力。

103合金球铁轧辊 合金球墨铸铁轧辊(辊环),以基体组织中的石墨呈球状为特征,通过调整镍、铬、钼合金元素和特定的热处理制度,可以制成普通球墨铸铁、大型合金球墨铸铁、珠光体球墨铸铁和针状球墨铸铁不同系列的轧辊(辊环)。这些产品具有良好的强度、高温性能和抗事故性能,工作层硬度落差极小。 化学成分(%)

SGAC型钢连轧机中轧、精轧机架,无缝钢管轧机轧辊及辊环,棒、线材, 螺纹钢轧机中轧、预精轧、精轧机架轧辊及辊环 承制范围 类别辊身直径(mm)辊身长度(mm) 轧辊适用于各种规格轧辊的制造 辊环Φ190-1500900(max.) 104 高镍铬无界冷硬铸铁轧辊 高镍铬无界冷硬复合铸铁轧辊是采用离心或全冲洗方法制造的高性能轧辊,通过提高镍、铬、钼等合金元素的含量,获得高的组织、碳化物显微硬度;配合特殊热处理得到组织均匀、致密及硬度落差小的工作层;同时含有少量游离石墨,从而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抗热裂、抗剥落及抗压痕性能。 外层厚度可适应需要而调整,芯部采用韧性灰口铸铁或高强度球墨铸铁,使芯部及辊颈具有满意的强韧性。使用中充分水冷是必要的。 化学成分(%) 代号C Si Mn Cr Ni Mo HNiCr-1 代号硬度 HS 抗拉强度 MPa 抗弯强度 HS 冲击韧性 ×104J/m2 弹性模量 kMPa HNiCr-170-85350-450450-6503-7150-190 HNiCr-260-75350-450450-6502-6150-190灰芯35-50﹥1903503-7110-150球芯35-50﹥3505504-7160-190硬度分布曲线示例: 距表面距离(m m) 用途: 热带连轧精轧后段工作辊 宽、中厚板轧机粗轧、精轧机架工作辊 热带(板)四辊平整机工作辊、支撑辊,横切平整辊 炉卷轧机工作辊高速线材轧机预精轧辊环有色金属板材轧机工作辊

A2M3O12型负热膨胀材料的研究

负热膨胀系数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1 华祝元,刘佳琪,严学华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镇江212013) 摘要:本文从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概况、负热膨胀产生机理、负热膨胀材料分类出发,着重介绍了化学通式为A2M3O12的负热膨胀材料。通过几种A2M3O12型负热膨胀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和晶体结构的归纳和总结,对这一系列的负热膨胀材料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热膨胀;A2M3O12;制备方法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Material A2M3O12 Hua Zhu-yuan,LIU Jia-qi,YAN Xue-hua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Zhengjiang 212013,China) Abstract: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materials A2M3O12was mainly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materials ,the mechanism of the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as well as its divisions .Summarize the properties, preparation processing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several A2M3O12 materials .Finally ,the future point of this kind of material was propounded.. Key words: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A2M3O12; preparation methods 由晶格热振动的非谐效应产生的“热胀冷缩”性质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自然属性之一,但在自然界中也存在一些较为少见“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由此,通过人工合成并存在负热膨胀特性的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希望制备出更多具有低的膨胀系数或者零膨胀系数的材料,而通过研究负热膨胀(NTE)材料,并使这种材料与一般的正热膨胀材料复合,从而使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可控,甚至为零,成为可能。这种复合材料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高温材料的内应力,增加材料的抗热冲击强度,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光电子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 负热膨胀指材料体积随温度升高而缩小,随温度降低而变大,与常规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相反。而负热膨胀材料是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其线膨胀系数(αT)或体膨胀系数(βT)为负值。 1发展概况 1935年,Büssem等发现β-方石英的热膨胀系数很小;并于1975年由Wright等研究者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1951年,Hummel研究发现β-锂霞石晶体呈现出负的体积膨胀。由此人们开始意识到,可以制备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体积稳定的零膨胀材料。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相继生产出一系列低热膨胀玻璃陶瓷等材料。但所发现的负热膨胀材料由于存在响应温度远离室温、响应温度范围太窄或负膨胀系数受温度影响太大等因素,应用受到限制。进入20世纪90年代,负热膨胀材料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1995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Sleight研究发现ZrV2-x P x O7系列的负热膨胀材料均表现为各 2010年月日收到初稿;2010年月日收到修改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2044);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200802990001);江苏省自然基金(BK200822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09KJA430001)和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华祝元硕士主要从事负热膨胀材料的研究。

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综述教案资料

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综述 一.前言 纳米材料又称纳米结构材料 ,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内的材料 (1-100 nm) ,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是尺寸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介观体系。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 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 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 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因此 ,纳米磁性材料的特殊磁性可以说是属于纳米磁性。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作战所用的指南针是人类首次对磁性材料的应用。而今纳米磁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磁流体力学,原子核磁学,机体物理学,磁化学,

天文学,磁波电子学等方面。随着雷达、微波通信、电子对抗和环保等军用、民用科学技术的,微波吸收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 ,磁性纳米吸波材料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纳米磁性材料也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诸多的利益。 本次综述,主要针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两个问题进行阐述。首先,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其次,介绍磁性纳米材料的分类。------再次,重点介绍磁性纳米材料是怎么制备的。其制备方法一般分为三大类:1.由上到下,即由大到小,将块材破碎成纳米粒子,或将大面积刻蚀成纳米图形等。2.由下到上,即由小到大,将原子,分子按需要生长成纳米颗粒,纳米丝,纳米膜或纳米粒子复合物 3. 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等。第四、介绍磁性纳米材来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最后,将全文主题扼要总结,并且找出研究的优缺点和差距,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主题 1、纳米磁性材料的发展史 磁性材料是应用广泛、品类繁多、与时俱进的一类功能材料,磁性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们对物质磁性的认识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人们就发现了天然的磁石(磁铁矿Fe3O4),,据传说,那是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迷雾漫天,伸手不见五指,黄帝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备了能指示方向的原始型的指南器,遂大获全胜.古代取其名为慈石,所谓“慈石吸铁,母子相恋”十分形象地表征磁性物体间的互作用。人们对物质磁性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十七世纪末期和十八世纪前半叶开始发展起来的。1788年,库仑(Coulomb)把他的二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规律推广到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上。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Oersted)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同年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mpere)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认为物质磁性起源于分子电流。

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热能储存可以通过蓄热材料的冷却、加热、熔化、凝固。气化、化学反应等方式实现。它是一种平衡热能供需和使用的手段。热能储存按储热方式可分为三类,即显热储能、潜热储能和化学反应储热。 关键词:相变;储热;复合材料 一、相变材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国外对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是以节能为目的,从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废热回收,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扩展到化工、航天、电子等领域。近年来最主要的研究和应用集中在建筑物的集中空调、采暖及被动式太阳房等领域。国外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对蓄热材料的理论研究工作,尤其是对蓄热材料的组成、蓄热容量随热循环变化情况、相变寿命、储存设备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对于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发达国家,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对蓄热材料进行研究,所以国内相变储能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研究重点开始转向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研究开发。 二、相变储热材料的分类 (1)从材料的化学组成来看,主要分为无机类相变材料和有机类相变材料,而在课堂上我们主要讲解的是有机类相变材料。无机相变材料包括结晶水合盐、熔融盐和金属合金等无机物。与无机类相变储能材料相比,有机类相变储能材料具有无过冷及析出,性能稳定,无毒,腐蚀等优点。其中石蜡类相变潜热量大、相变温度范围广、价格低,所以在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使用中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石蜡类相变储能材料热导率较低,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有效克服石蜡类有机化合物相变储能材料的缺点,同时改善相变材料的应用效果及拓展其应用范围,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应运而生。复合相变材料由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和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无机物颗粒制备而得,因而复合相变材料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无毒无腐蚀性或毒性和腐蚀性小。同时它的导热能力较有机物有较大的改善。 (2)根据使用的温度不同又可以分为高、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一般使用温度高于100℃的相变储热材料称为高温相变储热材料。以熔融盐、氧化物和金属及其合金为主。使用温度低于100℃为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这类相变材料以水合盐、石蜡类、脂酸类为主,在低温类中也有利用液-气相变型的,如液氮、氦。 (3)从蓄热过程中材料相态的变化方式来看,可分为固液、固气、液气、固固四种相变。由于固气和液气两种方式相变是有大量气体产生,使材料的体积变的很大,所以实际中很少采用这两种方式。 三、相变材料的分类选择因素 (1)合适相变温度; (2)较大的相变潜热; (3)合适的导热性能;

相变蓄热技术在热泵中的应用

相变蓄热技术在热泵中的应用 汪南,杨硕,朱冬生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摘要:本文综述了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热泵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一种相变蓄热式热泵热水器,最后对这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蓄热相变热泵热水器 0 前言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多数能源存在间断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大量热能在时间与空间匹配上的不平衡性,从而使得一方面能源短缺,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余热被白白浪费。因此,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当务之急。 蓄能技术就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利用特定的装置,将暂时不用的或者多余的热能通过一定的储能材料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利用的方法,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相变蓄热技术在太阳能、工业余热、废热利用以及电力调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优势,近年来引起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1 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 1983年,美国Telkes博士在蓄热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她对水合盐,尤其是十水硫酸钠(Na2S04?10H2O)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对Na2S04?10H2O的相变寿命进行了多达1000次的实验,并预测该材料可相变2000次,并在马萨诸塞州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PCM被动太阳房。20世纪70年代早期,日本三菱电子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联合进行了用于采暖和制冷系统的相变材料的研究,他们研究了水合硝酸盐、磷酸盐、氟化物和氯化钙。在相变材料应用方面,他们特别强调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储能。东京科技大学工业和工程化学系的Yoneda等人研究了一系列可用于建筑物取暖的硝酸共晶水合盐,从中筛选出性能较好的MgCl2?6H20和Mg(NO3)2?6H2O共晶盐(熔点59.1℃)。位于Ibaraki的电子技术实验室对相变温度范围为200~300℃的硝酸盐及它们的共晶混合物进行了研究。德国GawronK和Schroder J在对-65~0℃的温度范围内相变性能的研究后,推荐在储冷中采用NaF-H20共晶盐(-3.5℃);在低温储热或热泵应用中采用KF?4H20;在建筑物采暖系统中,采用CaCl2?6H20(29℃)或Na2HP04(35℃)。Krichel绘制了大量PCMs的物性图表。他认为石蜡、水合盐和包合盐(elath-rate)是100℃以下储能用相变材料的最佳候选材料。 我国对蓄热相变的理论和应用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2-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1978年开始进行相变储热的研究,陈则韶、葛新石、张寅平等人[10~12]在相变材料热物性测定和相变过程导热分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申请了多项专利。1983年,华中师范大学阮德水等[13]对典型的无机水合盐Na2S04?10H2O

磁性材料研究进展

磁性材料 引言 磁性材料作为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已广泛用于信息、能源、交通运输、工业、农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人们习惯按矫顽力的高低,对磁性材料进行分类:矫顽力大于1000A/m则称为硬磁材料,当硬磁材料受到外磁场磁化后,去掉外磁场仍能保留较高的剩磁,因此又称之为永磁材料或恒磁材料;矫顽力小于lOOA/m则称为软磁材料;矫顽力100A/m

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热能储存可以通过蓄热材料地冷却、加热、熔化、凝固.气化、化学反应等方式实现.它是一种平衡热能供需和使用地手段.热能储存按储热方式可分为三类,即显热储能、潜热储能和化学反应储热. 关键词:相变;储热;复合材料 相变材料在国内外地发展状况 国外对相变储能材料地研究工作始于世纪年代.最早是以节能为目地,从太阳能和风能地利用及废热回收,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扩展到化工、航天、电子等领域.近年来最主要地研究和应用集中在建筑物地集中空调、采暖及被动式太阳房等领域.国外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对蓄热材料地理论研究工作,尤其是对蓄热材料地组成、蓄热容量随热循环变化情况、相变寿命、储存设备等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对于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地发达国家,我国在世纪年代末年代初才开始对蓄热材料进行研究,所以国内相变储能材料地理论和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上世纪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研究重点开始转向有机相变材料和复合定形相变材料地研究开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相变储热材料地分类 ()从材料地化学组成来看,主要分为无机类相变材料和有机类相变材料,而在课堂上我们主要讲解地是有机类相变材料.无机相变材料包括结晶水合盐、熔融盐和金属合金等无机物.与无机类相变储能材料相比,有机类相变储能材料具有无过冷及析出,性能稳定,无毒,腐蚀等优点.其中石蜡类相变潜热量大、相变温度范围广、价格低,所以在相变储能材料地研究使用中受到广泛地重视.但石蜡类相变储能材料热导率较低,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有效克服石蜡类有机化合物相变储能材料地缺点,同时改善相变材料地应用效果及拓展其应用范围,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应运而生 .复合相变材料由较稳定地有机化合物和具有较高导热系数地无机物颗粒制备而得,因而复合相变材料具有稳定地化学性质,无毒无腐蚀性或毒性和腐蚀性小.同时它地导热能力较有机物有较大地改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根据使用地温度不同又可以分为高、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一般使用温度高于℃地相变储热材料称为高温相变储热材料.以熔融盐、氧化物和金属及其合金为主.使用温度低于℃为中、低温相变储热材料,这类相变材料以水合盐、石蜡类、脂酸类为主,在低温类中也有利用液气相变型地,如液氮、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蓄热过程中材料相态地变化方式来看,可分为固液、固气、液气、固固四种相变.由于固气和液气两种方式相变是有大量气体产生,使材料地体积变地很大,所以实际中很少采用这两种方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相变材料地分类选择因素 ()合适相变温度; ()较大地相变潜热; ()合适地导热性能; ()性能稳定,可反复使用而不发生熔析和副反应; ()相变地可逆性,过冷度要尽量小; ()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无毒、无腐蚀、无污染; ()使用安全、不易燃.易爆或氧化; ()蒸汽压要低使之不易挥发损失; ()材料密度较大,从而确保单位体积储热密度较大; ()体积膨胀较小; ()成本低廉,原料易得. 实用型地相变储热材料需要满足以上各项基本原则,但选用时也可以结合实际地应用情况,

负热膨胀材料研究进展

AbstractThedevelopmentandthemajorachievementsofstudiesonnegativethermalexpansionmaterialsarereviewed.Variousmechanismstoexplainnegativethermalexpansionarediscussedwithseveraltypicalnegativethermalexpansionmaterialsasexamples.Therecentlydiscoveredmanganesenitridesnegativethermalexpansionmaterialandtheproblemsrelatedtothisimportantnewclassofmaterialsarediscussedindetails.Keywords negativethermalexpansionmaterials;mechanismsof negativethermalexpansion;manganesenitrides 大多数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能。材料的热胀冷缩是机械电子、光学、医学、通信等领域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对各种器件的性能均有影响。因此,研究开发负热膨胀材料或零膨胀材料,实现部件热膨胀系数的可控可调,提高材料的抗热冲击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负热膨胀指材料体积随温度升高而缩小,随温度降低而变大,与常规材料的热胀冷缩现象相反。负热膨胀材料可单 独使用,也可与常规正热膨胀材料按一定成分配比、按一定方式制备成复合材料,根据实际需求精确控制材料的膨胀系数。 1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历程 1951年,Hummel发现β-锂霞石的结晶聚集体在温度达到1000℃后,若温度继续升高则会出现体积缩小的现象[1],从而引起了科技界对负热膨胀问题的重视。此后,科研人员相继发现一系列负热膨胀材料,但所发现的负热膨胀材料,由于响应温度远离室温、响应温度范围太窄或负膨胀系数受温度影响太大,应用受到了限制。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低膨胀材料需求的不断增多,负热膨胀材料受到广泛关注[2-11],其研究力度也进一步加大。1995年, Sleight等[2]发现ZrV2-xPxO7系列各向同性负热膨胀材料,其最大负热膨胀温度可达到950K;A.W.Sleight等[3]发现立方晶体结构的ZrW2O8负热膨胀材料。1996年,T.A.Mary等[4]发现ZrW2O8从0.3K到其分解温度1050K的整个温度范围内都具有优良的各向同性负热膨胀性能,并利用氧化物前驱物和高温淬火方法制备出了稳定的ZrW2O8。1997年,Sleight等[5]发现化学通式为A2M3O12的钨酸盐和钼酸盐系列负热膨胀材料。其中,Sc2W3O12是迄今所发现的响应温度范围最宽的负热膨胀材料,其响应温度范围为10~1200K[6]。1998年,Sleight等[7]发现Lu2W3O12负热膨胀材 料。这些各向同性(以ZrW2O8为代表)和各向异性(以Sc2W3O12为代表)氧化物负热膨胀材料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材料科学和制造业的发展[8]。进入21世纪,负热膨胀材料成为 材料科学中的一大研究热点[4,9-11]。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发现性 能优良的搀杂锗的锰氮化物Mn3AN( A代表Zn、Ga、Cu)负热膨胀材料[12],这种材料有望成为负热膨胀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负热膨胀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概述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历程及近年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负热膨胀的微观机理,分析几种典型负热膨胀材料的特点,展望新型锰氮化物负热膨胀材料的应用前景,探讨负热膨胀材料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关键词负热膨胀材料;负热膨胀机理;锰氮化物中图分类号TB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57(2008)12-0084-05 蔡方硕1,2,黄荣进1,2,李来风1 1.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10019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AdvancesinNegativeThermal ExpansionMaterials CAIFangshuo1,2,HUANGRongjin1,2,LILaifeng1 1.TechnicalInstituteofPhysicsandChemistr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2.Graduat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收稿日期:2008-05-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6101) 作者简介:蔡方硕,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2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E-mail:caifangshuo06@mails.gucas.ac.cn;李来风(通讯作者),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2号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E-mail:lfli@mail.ipc.ac.cn 综述文章(Reviews)

磁性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磁性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磁性材料是功能材料的重要分支,利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元器件具有转换、传递、处理信息、存储能量、节约能源等功能,广泛地应用于能源、电信、自动控制、通讯、家用电器、生物、医疗卫生、轻工、选矿、物理探矿、军工等领域,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磁性材料大体上分为两类:其一为铁磁有序的金属磁性材料;其二绝大多数为亚铁磁有序、具有半导体导电性质的非金属磁性材料。磁性材料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以前主要研究金属磁性材料;50到80年代为铁氧体的黄金时代,除电力工业外,各领域中铁氧体占绝对优势;90年代以来,纳米磁性材料崛起。磁性材料由3d过渡族金属与合金的研究扩展到3d-(4f,4d,5d,5f)合金与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同时,磁性功能材料也得到了显著的进展。 一、磁性的描述 磁及磁现象的根源是电流,或者说磁及磁现象的微观机制是电荷的运动形成原子磁矩造成的,而且,所有的物质都是磁性体,只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原子结构不同,而显示出的磁学性能不同。有铁磁性、亚铁磁性、反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以及无磁性等。描述材料的磁性的物理量有磁化强度M、磁化率χ、磁感应强度B、磁导率μ。 根据物质磁化率的符号和大小,可以把物质的磁性大致分为五类:抗磁体、顺磁体、铁磁体、亚铁磁体和反铁磁体。影响材料性质的有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即在不同温度下,磁化强度不同的性质。铁磁材料的自发磁化在居里温度Tc处发生相变,Tc以下为铁磁性,而Tc以上铁磁性消失。同样亚铁磁性材料也具有类似的特性。另外一个必须注意的因素便是磁各向异性,即磁学特性随材料的晶体学方向不同而不同的性质,典型特征便是在不同方向施加磁场会测得不同的磁滞回线。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 (1)完全由物质本身(成分组分比)决定的特性。主要有饱和磁化强度Ms和磁感应强度Bs; (2)由物质决定,但随其晶体组织结构变化的特性。主要有磁导率、矫顽力Hc和矩形比Br/Bs,以及磁各向异性。 由此,利用和开发磁性材料就需要有分析技术和加工工艺两个方面的进展。从历史上而言,按材料加工技术进展区分,大体可有以下几个阶段: (1)熔炼铸造技术,获得铁及其合金等软磁和永磁材料。 (2)粉末冶金,开发绝缘性磁性材料、陶瓷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 (3)真空镀膜,开发了镀膜磁性材料及非晶磁性材料,制成磁纪录介质及微磁学器件。 (4)单原子层控制技术,制备了定向晶体学取向型、巨磁电阻多层膜、人工超晶格等有特殊用途的磁性材料。 而磁性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也就是采取以上这几种技术工艺方法来加强所需要的性能,抑制不利于所需性能的因素。 二、软磁材料和永磁材料 软磁材料,也是高磁导率材料,是应用中占比例最大的传统磁性材料,多用于磁芯。是指由较低的外部磁场强度就可获得很大的磁化强度及高密度磁通量的材料,对这种材料的基本要求是: (1)初始磁导率μi和最大磁导率μm要高,以提高功能效率; (2)剩余磁通密度Br要低,饱和磁感应强度Ms要高,以节省资源并迅速响应外磁场; (3)矫顽力Hc要小,以提高高频性能; (4)铁损要低以提高功能效率;

浅论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储热单元的储热特性

浅论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储热单元的储热 特性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储热技术,特别是相变储热技术是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能源、优化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技术。相变储热技术利用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是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为了使相变储热技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克服包括从储热材料到储热系统等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储热材料,需要克服其热导率低和与封装材料不可兼容等缺点;对于储热单元和储热系统,需要克服界面热阻高、使用寿命周期短和储/放热速率不可控等缺点。 1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复合材料被制备成实心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两种形状分别放置于单管单元体和同心管单元体中。为了对比研究两种单元体的储热性能,保持置放于单元体中的复合材料体积一致。对于单管储热单元,复合材料直径为60mm,厚度为15mm。单元筒体长度为

300mm,筒体外径为68mm,壁厚为3mm;对于同心管储热单元,复合材料外径为62mm,内径为,单元体外管直径为70mm,内管直径为,壁厚为3mm,筒体长度同为300mm。 数学模型 复合材料和传热流体的控制方程 由于复合材料在热能的存储过程中,超微多孔通道产生的毛细张力能保持熔盐在陶瓷基体内不流出,能保持材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中,陶瓷基体被烧结形成致密的多孔介质,熔盐和热导率提高材料填充在其产生的空隙中。因此,对于这种复合材料内部的传热过程,可以认为是一种微孔介质中的传热。但是这种多微孔介质内部的传热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往往伴随有颗粒间的热传导、微孔间的自然对流及热辐射。然而,由于微孔所占材料体积比较小,在本文的计算中,发生在微孔里面的自然对流和热辐射可以忽略,仅仅只考虑颗粒间的热传导,因此,复合材料和传热流体区域可以简化成二维模型进行计算。同时为了进一步简化数值模型,对模型也做如下假设:①相变熔盐只有一个熔点;②传热流体的热物理参数为常数且被认为是牛顿流体;③传热流体的入口速度和入口温度均匀且为常数;④储热

轧辊基础知识

轧辊基础知识 1-什么是轧辊,轧辊的种类有哪些? 轧辊是使(轧材)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工具,是决定轧机效率和轧材质量的重要消耗部件。轧辊种类按成型方法可分为铸造轧辊和锻造轧辊;按工艺方法分为整体轧辊、冶金复合轧辊和组合轧辊。整体轧辊分为整体铸造和整体锻造轧辊两种。 冶金复合铸造轧辊主要有半冲洗复合铸造、溢流(全冲洗法)复合铸造、离心复合铸造三种,此外还有连续浇铸包覆(CPC-Continuous PouringProcess for Cladding)、喷射沉积法、热等静压(HIP-Hot Isostatically Pressed)、电渣熔焊等特殊复合方法制造的复合轧辊种类。组合轧辊主要是镶套组合轧辊。 2-什么是整体轧辊? 整体轧辊是相对于复合轧辊而言的,整体轧辊的辊身外层与心部以及辊颈采用单一材质铸造或锻造而成,辊身外层和辊颈不同的组织、性能通过铸造或锻造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过程来控制和调整。 锻造轧辊和静态铸造的轧辊均属于整体轧辊。 3-轧辊按材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别? 轧辊按制造材料主要划分为铸钢系列轧辊、铸铁系列轧辊和锻造系列轧辊三大类别。 4-什么是铸造轧辊,铸造轧辊主要有哪些种类? 铸造轧辊是指将冶炼钢水或熔炼铁水直接浇注成型这一生产方式制造的轧辊种类。铸造轧辊按材质又可分为铸钢轧辊和铸铁轧辊两类;按制造方法又可分为整体铸造轧辊和复合铸造轧辊两类。 5-哪些轧辊适合于整体铸造生产? 初轧机、钢坯连轧机、大型型钢和轨梁轧机、热轧板带钢轧机破鳞和轧边机、型钢万能轧机的轧边机,还有小型型钢、线棒材轧机的粗轧机架等轧机使用的轧辊,大多采用整体铸造方法生产,这类轧辊使用层较厚,孔型较深。另外,热轧板带轧机的二辊粗轧辊也适合于整体铸造生产。 整体铸造轧辊的工艺方法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 6-什么是复合铸造轧辊? 复合铸造轧辊指轧辊辊身外层与心部以及辊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复合铸造而成,辊身外层和辊颈分别通过不同材质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工艺获得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复合铸造方法有半冲洗复合铸造、离心复合与溢流复合三种,复合铸造轧辊需要特殊的工艺装备,工艺相对复杂,控制难度大,需要较高的制造成本。 7-复合铸造适合于哪些轧辊的生产? 复合铸造适合于生产那些工作负荷大、轧材质量要求高的轧辊。这类轧辊辊身和辊颈性能要求相差悬殊,辊身表面硬度要求高,辊颈又要求较高的强度和韧性。例如热带连轧机的工作辊、支撑辊;中厚板、宽厚板轧机的工作辊;平整轧机的工作辊和支撑辊;型钢万能轧机的辊环;小型型钢、棒线材轧机的精轧辊及无缝钢管轧机连轧管轧辊和张减径辊环等。 近几年离心复合高铬铸铁小立辊在国内外热带连轧机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表现出优良的耐

关于磁性材料的发展研究综述

关于磁性材料的发展研究综述 关键词:磁性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磁电共存、应用及前景 摘要: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与信息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国防、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人们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研究和优化,是磁性材料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深入到纳米磁性材料的研发和研究…… 关于磁性材料的研究发展综述 一、磁性材料简介 实验表明,任何物质在外磁场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根据物质在外磁场中表现出的特性,物质可分为五类:顺磁性物质,抗磁性物质,铁磁性物质,亚磁性物质,反磁性物质。根据分子电流假说,物质在磁场中应该表现出大体相似的特性,但在此告诉我们物质在外磁场中的特性差别很大.这反映了分子电流假说的局限性。实际上,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有差异的,这种物质结构的差异性是物质磁性差异的原因。我们把顺磁性物质和抗磁性物质称为弱磁性物质,把铁磁性物质称为强磁性物质。通常所说的磁性材料是指强磁性物质。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软磁性材料和硬磁性材料。磁化后容易去掉磁性的物质叫软磁性材料,不容易去磁的物质叫硬磁性材料。一般来讲软磁性材料剩磁较小,硬磁性材料剩磁较大。 二、磁性材料分类 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实验表明,任何物质在外磁场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被磁化,只是磁化的程度不同。物质按照其内部结构及其在外磁场中的性状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为强磁性物质,抗磁性和顺磁性物质为弱磁性物质。磁性材料按性质分为金

属和非金属两类,前者主要有电工钢、镍基合金和稀土合金等,后者主要是铁氧体材料。按使用又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功能磁性材料。功能磁性材料主要有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材料,旋磁材料以及磁性薄膜材料等,反映磁性材料基本磁性能的有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和磁损耗等。 1、软磁材料软磁材料亦称高磁导率材料、磁芯材料,对磁场反应敏感,易于 磁化。大体上可分为四类:①合金薄带或薄片:FeNi(Mo)、FeSi、FeAl等。 ②非晶态合金薄带:Fe基、Co基、FeNi基或FeNiCo基等配以适当的Si、 B、P和其他掺杂元素,又称磁性玻璃。。磁介质(铁粉芯):FeNi(Mo)、FeSiAl、 羰基铁和铁氧体等粉料,经电绝缘介质包覆和粘合后按要求压制成形。④铁氧体:包括尖晶石型──M O·Fe2O3 (M代表NiZn、MnZn、MgZn、Li1/2Fe1/2Zn、CaZn等),磁铅石型──Ba3Me2Fe24O41(Me代表Co、Ni、Mg、Zn、Cu及其复合组分)。 2、硬磁材料硬磁材料,又称永磁材料,不易被磁化,一旦磁化,则磁性不易消 失。目前使用的永磁材料答题分为四类:①阿尔尼科磁铁:其构成元素Al、Ni、Co(其余为Fe),是强磁性相α1在非磁性相α2中以微晶析出而呈现高矫顽力的材料,对其进行适当处理,可增大磁积能。②铁氧体永磁材料:以Fe2O3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氧化物,并加入钡的碳酸盐。③稀土类钴系磁铁:含有稀土金属的钴系合金,具有非常强的单轴磁性各向异性。④钕铁硼系稀土永磁合金:该合金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是由④Nd2Fe14B、 Nd2Fe7B6和富Nd相(Nd-Fe,Nd-Fe-O)三相构成,其磁积能是目前永磁材料中的最高纪录。 三、磁性材料的应用 由于磁体具有磁性,所以在功能材料中备受重视。磁体能够进行电能转换(变压器)、机械能转换(磁铁、磁致伸缩振子)和信息储存(磁带)等。 磁粉芯是由铁磁性粉粒与绝缘介质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软磁材料。由于铁磁

轧辊材质选择及特性

合金冷硬铸铁轧辊 合金冷硬铸铁轧辊(辊环)是利用铁水自身的过冷度和模具表面激冷,同时添加Ni、Cr、Mo合金元素的办法制造的一种铸铁轧辊,辊身工作层基体组织内基本上没有游离态石墨,因而其硬度高,具有优良的耐磨损性能。 此类材质可用静态复合浇注工艺生产大型规格轧辊,使辊身具有高的硬度而辊颈具有高的强韧性,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事故性。 102 合金无界冷硬铸铁轧辊 合金无界冷硬铸铁轧辊(辊环),以其工作层中有细小的石墨析出物为特征而区别于冷硬铸铁轧辊。石墨均匀分散在整个辊身截面,其数量和尺寸随深度而增加。本公司提供的合金无界冷硬铸铁轧辊,由于添加了锰、铬、镍、钼等合金元素,加上少量细小石墨的存在,不仅提高了轧辊的抗剥落性、抗热裂性和抗磨损等性能,而且辊身工作层具有较小的硬度落差。表面的微细石墨孔隙还能改善轧辊的咬入能力。

用途 103 合金球铁轧辊 合金球墨铸铁轧辊(辊环),以基体组织中的石墨呈球状为特征,通过调整镍、铬、钼合金元素和特定的热处理制度,可以制成普通球墨铸铁、大型合金球墨铸铁、珠光体球墨铸铁和针状球墨铸铁不同系列的轧辊(辊环)。这些产品具有良好的强度、高温性能和抗事故性能,工作层硬度落差极小。 化学成分(%) 物理性能

高镍铬无界冷硬复合铸铁轧辊是采用离心或全冲洗方法制造的高性能轧辊,通过提高镍、铬、钼等合金元素的含量,获得高的组织、碳化物显微硬度;配合特殊热处理得到组织均匀、致密及硬度落差小的工作层;同时含有少量游离石墨,从而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抗热裂、抗剥落及抗压痕性能。 外层厚度可适应需要而调整,芯部采用韧性灰口铸铁或高强度球墨铸铁,使芯部及辊颈具有满意的强韧性。使用中充分水冷是必要的。 化学成分(%) 硬度分布曲线示例: 距表面距离(m m ) 用途: 热带连轧精轧后段工作辊 宽、中厚板轧机粗轧、精轧机架工作辊 热带(板)四辊平整机工作辊、支撑辊,横切平整辊 炉卷轧机工作辊 高速线材轧机预精轧辊环 有色金属板材轧机工作辊

相变储热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相变储热材料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本文系统概括了相变储热材料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相变储热材料的分类、性能和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标签:相变材料相变储热能源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全球各国不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在此过程中,虽然新能源在不断被开发,但是我们对能源的利用在许多情况下都未达到合理化,致使大量能源被浪费。因此,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很有必要。储热技术可用于解决热能供给和需求失配的矛盾,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储热技术主要包括显热、潜热和反应热3种储热方式。其中,以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的固-固、固-液相变潜热来储存热量的潜热型热能储存方式最为普遍,也最为重要。其优点为:储热密度大、储放热过程近似等温和过程容易控制等[1]。 固-固相变储热材料和固-液相变储热材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相变储热材料。固-液相变材料存在过冷和相分离现象,从而导致储热性能恶化,具有腐蚀性等缺点。固-固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前后固体的晶格结构改变而放热吸热,与固-液相变储热材料相比,固-固相变储热材料具有稳定性好、腐蚀性小、装置简单等特点[2]。 一、相变储热材料分类及应用 1.相变储热材料分类 相变储热材料主要有固-固和固-液型两类,其中固-液相变储热材料根据使用温度范围,又可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储热材料,或者根据材料类型,又可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储热材料;固-固相变储热材料主要有3大类,分别是高分子类、多元醇类和层状钙钛矿类。 1.1固-固相变储热材料 高分子类相变储热材料主要是一些高分子的聚合物。如聚烯烃类、聚缩醛类等。目前最常见的是聚乙烯。这种材料一般不产生过冷或相分离现象,结晶度高,导热率高,物美价廉。 多元醇类相变储热材料主要有季戊四醇(PE)、2,2-二羟甲基-丙醇(PG)、新戊二醇(NPG)、三羟甲基乙烷(TMP)等。这类材料具有寿命长、焓变大、性能稳定等优点。多元醇的相变温度较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3],可通过混合多元醇,调节相变温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