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1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1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1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1课时)教学反思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 1 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2014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第一课时(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结合本节课的备课过程、上课过程和教研员的指导情况,做以下反思:整体来说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启发式讲授法,结合学案和PPT让学生通过对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图学习,能识别并应用常用天气符号,读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通过对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学习,能读出某一地区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点,并准确绘制出某一地区的气温曲线和年降水量图。现对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优势和不足做以下分析:

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和实践

从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天气主要从阴晴、降水、温度、风等方面的天气现象来描述,从而跟着思路进入这节课中。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和实践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对专题地图的读、识、绘、用四个方面,看起来简单,

但是对于初一年级的

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对于统计图还很陌生。因此,本次教学设计中将天气符号和预报图的识别和应用、北京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精读和绘制作为重难点,并在学案中设计相应的应用环节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课堂实践中,对于天气符号的应用方面落实的不是很好,给出四幅天气现象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用天气符号表示出来。由于语言上的引导不够准确清晰,有学生不知道怎么画。在风的方向和级数符号的识别和应用时,设计的问题缺乏渐进性,直接跳过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刚认识到南风、北风,直接去做南转东北风的符号,有一定困难。有学生将三级风画成六级风,是由于语言上有点啰嗦,没有明确一横杠代表的风的级数(一条横杠两级,半条一级),导致有的学生没理解。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面,有学生将气温的点的位置没有画到月份的中间,而是紧贴在一个边的线上。

针对上述问题,在学生做之前,要给出明确的参考和依据(课本P53页),语言准确、干净利落,用主语,避免重复和误解。关于引导学生的语言技巧上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能用短句,不用长句,声音高低的提示,说到位,说一遍。

三、组织教学方面激光笔的使用,可以让老师走近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在提

问学生的时

候,要提要求,要有技巧,不只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用眼神关注到全部学生。语言上给予警示,当其他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一致。

四、学生作品展示方面

本节课设计了学案,虽然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但是参与后的反馈看不到,这就需要用投影仪将学生

的作品展示、交流、对比。比如气温曲线的绘制,有学生准确地绘制出每一个月的位置,有学生还不知道怎么下手,有学生画了但是却没画到准确的位置,这就要求老师尽量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画的。

五、问题设置方面

要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例如什么是天气?看上去是问题,但是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当问到天气预报主要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如果换一种表述方式,天气预报是如何表述天气的?学生需要思考然后回答,这样记忆更深刻一些。以后再教学设计中,要关注问题设置的表述方式。

六、读图时学法指导的应用

每一个类型的图和知识点都有相应的学法指导,从在地区以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地图上的方向、地图比例尺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都有相应的学法指导。如何去应用,什么时候用,用的效果如何,都应该去揣摩。提倡的是先让学生去读,然后再去指导应用,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每一种读图方法之间可以对比,以突显各自的特性。本节课中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学法指导虽然给出来,但是没让学生去细读,所以有的学生在没听到老师说怎么画,自己也没读的情况下,就不知道怎么去读、去画。

七、知识的逻辑关系和过渡

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做的不是很好,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还要精读课本、课标,熟透每一个知识点,并搞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样在教学实践的时候就能很顺畅的过渡,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总体来说,讲练结合,重难点的设计和突破都有涉及到,但是关于每一个知识点落实方面又不够到位,这是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此外,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将课堂的主题交给学生,在课堂实践方面有待突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