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

黄庆茁为1个疗程。

【关键词】针刺;温针灸;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识码】B

笔者在临床中选取颈夹脊穴配合百会穴温针灸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8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8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l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

2治疗方法

取穴颈椎4一。夹脊穴、百会穴。常规消毒后,用o.35咖×40 mm 不锈钢毫针刺入颈夹脊穴,均为直刺0.5~O.8寸,百会穴向后顶方向沿皮平刺1.2寸,捻转得气后百会穴温针灸2壮,颈夹脊穴局部rIDP照射30 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结果

经l一2个疗程治疗后,显效(头晕、头痛、耳鸣消失,旋颈试验阴性)68例,有效(头痛、头晕、耳鸣基本消失,旋颈时诱发)9例,无效(症状未减轻)3例。总有效率为96%。

4体会

本病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一症虽有痰浊中阻、气血不足、风阳上扰、肝。肾阴虚之分,但其根本在于髓海不足,为本虚标实之症,故温针灸百会穴,百会为“诸阳之会”,可调补髓海;颈夹脊穴

位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全身脏腑经络存在着广泛联系,取其治疗可疏筋活络,调和颈部气血,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改变组织缺氧状态,改善额部颈枕肌群的紧张状态,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神经根的刺激,降低神经的兴奋性,增加组织内毛细血管的弥散半径,从而改善脑干中网状结构、前庭神经核区和内耳的缺血而达治疗目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主要临床表现 1.头痛。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使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常发作性出现,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更长些,在发作期阵发性加剧。晨起、转动头颈部及乘车时症状加重。疼痛多为一侧,在后颈枕部或枕顶部,呈跳痛、灼痛或酸胀痛,常由颈后部开始,向耳后及枕顶部扩展,或向眼眶和鼻根部放射,可有眼前一过性发黑、闪光视等先兆。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及心慌、憋气、血压异常,或面部、硬腾、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及异物感等。 枕大神经病变是引起头痛的常见病因。椎动脉分支枕动脉支配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缺血引起枕大神经缺血时,可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的头痛症状,疼痛性质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半侧头部放射,可伴灼热感,少数患者患部呈现痛觉过敏,触及患部头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即感剧痛。斜方肌由副神经周围支支配,该神经起于上5-6个颈节,其根性病变或该肌外伤后可引起斜方肌痉挛,从附于枕骨外隆凸部的斜方肌健膜中穿出的枕大神经支,由于受到挤压而出现症状。寰椎或枢椎发生旋转移位时可使从其椎弓间穿出的枕大神经受到损伤或刺激而出现头痛,该神经局部有压痛。 2.眩晕。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眩晕有:①自身或周围景物在一起方向旋转的幻觉;②身体站立不稳,摇晃自感地面移动;③物体倾斜、下陷等。往往在变换体位、头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诱发或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极短暂,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可伴有

耳鸣、听觉减退或渐进性耳聋等。极少发生眼球震颤。有的患者在转动颈部时忽感下肢发软而突然摔倒,发病时多无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病人能自己起立行走,这是临床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发病时的一个特点,可和其他脑血管病变相鉴别。 3.视觉症状。主要为大脑后动脉缺血所致。由于颈椎病变引起椎一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所致视觉障碍,轻者视物模糊不清或有复视症状,常为发作性视力减退,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或失明、幻视等。因为椎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相连,亦可出现反射性视网膜动脉痉挛,引起眼痛、眼底血管张力变化,如眼底静脉扩张和动脉变细,颈过伸时尤为明显,或血管痉挛性视网膜炎等。某些颈椎病患者,可伴发眼睑痉挛、结膜充血、角膜感觉减退甚至形成溃疡、泪腺分泌障碍、球后视神经炎、突眼及青光眼等。 4.其他症状。少数病例可有发作性意识障碍症状,如在某次颈部过度旋转或伸屈时,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和剧烈头痛,并很快发生晕厥乃至昏迷。数分钟即好转,其发作后可有嗜睡及精神改变。少数患者可突然四肢麻木、无力而跌倒,但神志正常,跌倒后可很快爬起继续行走,或过度转动、猛然回头等出现摔倒。偶有发作性咽部痛,并伴蚁行、刺痒及异物感,甚至出现干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呛及咽反射减弱等症状。 5.体征。发病时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心慌等症状。部分患者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可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文章目录*一、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二、颈椎病的按摩方法*三、如何预防颈椎病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1、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以颈、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胀、麻木不适为常见, 在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更为多见。在针灸治疗选择穴位时, 常以病变部位的经穴为主。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风府、风池、 肩井、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对疼痛为主,且疼 痛较剧、受凉加重者,在针刺时,手法不宜强,针刺应较深,而且要留针10分钟。 头痛。临床应根据头痛的具体部位和其相应的经络选择穴位。对头后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后顶、天柱、风池、风府、昆仑及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对偏头痛者,选择的穴位有:风池、太阴、率谷、丘墟、头维及疼痛部位。对头顶部疼痛者,选择的穴位有 百会、前顶、通天、行间及疼痛部位。 2、颈椎病吃什么好 含维生素食物。动物肝脏,奶与奶制品及禽蛋,绿叶菜类、黄色菜类及水果等。胡萝卜、西红柿、柿子、鸡蛋、牛肝和猪肝、鱼肝油、牛奶、奶酪、黄油、西兰花、菠菜、莴苣、大豆、青豌豆、橙子、杏、红薯、杏等。 含蛋白质食物。含蛋白质多的食物:牲畜的奶,如牛奶、羊奶、

马奶等;畜肉,如牛、羊、猪、狗肉等;禽肉,如鸡、鸭、鹅、鹌鹑、鸵鸟等;蛋类。 3、颈椎病的类型有哪些 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颈椎病的按摩方法1、按摩百会。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的百会穴,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 2、对按头部。双手拇指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其余四指微分开放在两侧头部,双手同时用力做对按揉动20~30次。 3、按揉风池。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 4、拿捏颈肌。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食疗 由于退变和劳损,颈椎骨质疏松、增生,韧带肥厚,颈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可成为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颈疼痛,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有的病人还有头晕、眼花、耳鸣。个别严重的四肢瘫痪,行走困难。中医对其早有认识,一般分为风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和气血亏虚型。 颈椎病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贴膏药、锻炼操、药枕、牵引、推拿、理疗、服药及手术等。此外,还可配合食疗。食疗变药疗“苦口”为“可口”,具有“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的特点,可起到“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的效果。 颈椎病食疗除遵循一般饮食原则,如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饥饱有度、清洁卫生外,还要辨证进食。如风寒湿痹阻者可食葛根、狗肝莱、干姜、樱桃外用颈肩松按摩膏药;气滞血癌者可食用蛇肉、黄膳,适量饮酒;痰湿阻络者可食柄子、梨、扁豆、赤豆、茁米;肝肾不足者可食黑豆、香菇、黑芝麻、枸杞子、狗肉、羊肉、鹿肉、鱼虾、韭菜、此症状外用膏药效果最好;气血亏虚者可食红枣、黑枣、葡萄、桂圆肉、桑椹、阿胶等。下面是常用颈椎病食疗方。 1、葛根五加粥

原料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制法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余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可加冰糖适量。功用祛风除湿止痛。适应征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颈项强痛。 2、清炖乌蛇 原料乌蛇l条,葱、姜、黄酒、清水适量。制法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长5厘米段块,人沙锅,加葱、姜、黄酒、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炖至熟透,再加盐即成。分次服食。功用祛风通络。适应征颈椎病肢体疼痛麻木者。 3、山丹桃仁粥 原料山植30克,丹参15克,桃仁(去皮)6克,粳米50克。制法原料洗净,丹参先煎,去渣取汁,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应征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4、穹归蚕蛹粥 原料川穹10克,当归、蚕蛹各15克,粳米50克。制法原料洗净,加水适量,先煎川穹、当归,去渣取汁,再加蚕蛹、粳米,武火熬成粥。功用养血活血。适应汪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体质虚弱者。 5、薏米赤豆汤

颈复康颗粒可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复康颗粒可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是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每于头后仰或转动头部到某一方位时出现,而当头部转离该方位时,症状即消失。当头部转动时,病人突感四肢无力而摔倒,摔倒时神志多半清醒,可有脑干症状,包括轻者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重者出现对侧肢体轻瘫。此外,尚有声嘶、失音、吞咽困难、眼肌瘫痪、视物不清、复视、Horner综合征等脑干缺血的征象。临床治疗方法及药物很多,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自2008年应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该病200例取得良效。 所有200例患者均经头颅CT、颈椎X片、头颅MRI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者,并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8例。年龄20岁—75岁,以头晕为主要表现者135例,以头痛为主要表现者65例,头晕伴耳聋、耳鸣61例,伴恶心、呕吐38例。服用颈复康颗粒,每天两次,每次两袋,温水冲服。半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2—3个疗程。头晕呕吐严重者进行补液。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原有症状消失,各项体征转阴性,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随访3个月无复发者;显效:原有症状、体征明显

减轻,经随访症状无加重者;有效:原有症状、体征减轻,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较短,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者;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者。200例患者均进行了两个疗程的治疗,其中治愈134例,占67%;显效43例,占21.5%;有效16例,占8%;无效7例,占3.5%。总有效率为96.5%。 现代研究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微循环有明显障碍。颈复康颗粒可以通过活血化淤、祛风除湿通络等方法改善微循环,消除局部充血水肿,改善局部化学环境,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张培义)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11T16:08:15.4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席长青 [导读]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作为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有着良好效果的方法之一,中医治疗的优势特点不言而喻。 席长青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河南巩义 451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以及药物治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其汀和西比灵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41-02 1.前言 作为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有着良好效果的方法之一,中医治疗的优势特点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其整体治疗效果。 2.资料与方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着独特的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为此,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2.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8例,男32例,女46例;年龄30~78岁,平均56.9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4.3年。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颈椎疼痛情况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2.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以及药物治疗进行治疗。具体:①中药辨证用药:根据中医进行分型:1痰饮内停型:患者一般出现四肢麻木乏力,恶心呕吐,心悸胸翳,头晕目眩,纳呆少气,苔白滑,舌质淡白,脉沉弦。其主要原因是优于痰湿内盛,脾肾阳虚,气机受阻导致的。治疗原则是温阳利水,益气健脾,可以选用真武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加黄芪、党参、砂仁等。2气血亏虚型:患者四肢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舌淡苔少,脉细弱。治疗原则是大补气血。可以选用十全大补丸加减。可加法夏、远志、天麻等。3肝肾不足型:患者肢体麻木,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干咽干,眩晕头痛、舌红少津,脉弦细。治疗原装滋水养肝、清心宁神。可以选用《养肝体清肝用方》加减(野菊花、生地、桔梗、羚羊骨、钩藤、石决明等)。可加车前草、山枝、元参、枣仁等。按上述分型辨证用药,日1剂;②腹针:以滑肉门(双)、商曲(双)、下脘上、气海、下脘、关元、中脘,气穴(双)为标准处方加减。1次/日;③手法:一般采取坐位,要求患者放松,先放松颈部肌肉,再行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整个过程约10~15分钟,整个疗程行手法1~2次,如一次手法后效果明显,则不再手法,如头晕仍明显,可在3天后再行手法。 以上治疗方法疗程2周,停药后3个月观察效果。对照组予西其汀250ml静滴1次/日+西比灵5mg口服1次/日,如治疗过程中症状明显缓解,患者不愿静脉补液,可仅口服西比灵。疗程2周,停药后3个月观察效果。 2.3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所有受试者经治疗后需手术者,按无效统计);复发: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内如出现症状体征同前或加重,即30分评分法等同或低于治疗前,即为复发。 3.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6%,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4.讨论 自古以来,中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应归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痹症”和“颈肩痛”等范畴。由于本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中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本病发病体现这两种理念恰到其处,所以古代医家多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之象,从“虚”论治。现代中医学者大体上继承了古代医家的思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效果明显,灵活应用药物。 现代医学目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颈椎间盘或颈椎退变引起失稳,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引起椎动脉痉挛狭窄,而另一侧失代偿,从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症状,而由于椎体侧方钩椎关节或上关节突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引起供血不足则较少见。 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独特的优势,其标本兼治,疗效较高。大量文献报道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率较高。我院骨科以手法+腹针+中药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中医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尤其在显效率和治愈率方面优势更明显。腹针治疗眩晕的处方以引气归元加商曲、气穴构成基础方。引气归元以后天补先天,不仅可以补脾,而且可以补肾,而商曲、气穴又都是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商曲位于离廓,气穴位于坎廓,再能增加补脾肾的功能。因此无论气血亏虚型或肾精不足型均可用上方得以调理。而对于有风火、痰浊等不同因素之兼杂的眩晕,引气归元中的中脘、下脘两穴合用有理中焦、调脾胃、燥水湿的作用,其中的气海、关元两穴合用便有补肝肾、抑肝阳的作用。因此,同样可以治疗肝阳上亢型与痰浊中阻型的眩晕。 本组资料采用手法+腹针+中药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总有效率94.9%,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以充分肯定中医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治疗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进展

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进展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上班族,甚至一些中学生也常有颈项酸痛不适,头痛头晕的现象,颈椎病症状复杂 ,缠绵难愈。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疗法是颈椎病的基本疗法,近年来针灸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多种多样。 关键字:颈椎病年轻化针灸治疗。 病因病机 颈椎病属中医学“骨痹”、“痿证”、“眩晕”等范畴。它的病因有多种说法,如先天性椎管狭窄或异常学说,颈椎间盘退变理论,慢性劳损理论,头颈部外伤学说。普遍观点是肝肾亏虚或劳倦过度耗伤精血。营卫气血失调,复感受外邪.颈项部经脉气血阻滞;或因跌仆损伤,动作失度,损伤颈部脉络,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所致。贾福奎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肾、脾虚,风寒湿邪入侵,痹阻太阴经脉,使筋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胡军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非单以风火痰虚为患,瘀血阻络是其主要病机,故其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要,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活血化瘀药对头痛、眩晕的影响。张威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污秽之血不行,乃至瘀血内结”,使局部的经络气血循环受阻所致。 1 单纯针刺 单纯针刺疗法有体针腹针毫针等疗法。体针疗法中张冷等[4] [4] 张冷,黄丽萍.“关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J].吉林中医药, 2007, 27(6): 40-41应用“关

刺”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采用“关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观察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变化。结果:显效率62. 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有明显改善。结论:“关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确疗效。何常春等[5] [5] 何常春,尹林玉.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09, 15(4): 66-67采用经筋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针刺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30例,对比观察2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7%,对照组为73. 3%,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针刺组比传统针刺组更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腹针疗法中杜健民等[6] [6]杜健民,王升旭,黄泳.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 2007, 28(6): 531-532应用薄氏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患者全部运用薄氏腹针“引气归元”配合中脘-下脘排刺的方法进行。结果: 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接受为期18次的腹针治疗后,有28例达到临床痊愈, 18例好转, 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 88%。。毫针疗法中梁兆晖等[ 7 ] [ 7 ] 梁兆晖,杨宇华,于鹏,等. 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及影响因素的 Logis2tic回归分析 [ J ].中国针灸, 2009, 29(3) : 173.取大椎、颈百劳、肩中俞穴。套管进针 ,针刺深度达肌肉层 ,每穴得气为度 ,留针 20 min,期间予以红外线照射 ,隔日 1次 ,治疗9次为 1个疗程。结果:本组 53例 ,有效 40例 ,无效 13例 ,总有效率75 . 5%。。刘月芝[ 8 ] [ 8 ] 刘月芝.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 J ].中国针灸, 2007, 27 (4) : 255 -257.取穴 C3~C7夹脊穴、风池、风府、大椎、脑户、后顶、百会、前顶、神庭。采用毫针 ,大椎沿棘突方向针刺约25 mm, C3 ~C7 夹脊穴直刺 15 ~25 mm,风池向鼻尖方向针刺 15 ~25 mm,风府直刺 15~25 mm,脑户、后顶、百会、前顶、神庭均沿督脉针尖向后平刺 ,

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及临床心得

中国农村卫生2019年5月第10期总第160期China's rural health,May 2019,No.10,Total No.160 28 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的应用及临床心得 梅 荣(张掖市肃南县祁丰藏族乡中心卫生院 735015)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2017年4月21日至2018年6月10日80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在此操作下,予以观察组针灸疗法。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81.55±3.09)分、(82.90±2.26)分、(86.79±3.44)分、(81.24±4.05)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对比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症状,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疗法;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5-0028-01 颈椎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因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 等所致,可见血管、神经及脊髓受到压迫刺激[1],临床可分为脊髓型、 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等,患者主要表现为肩 颈部局限性疼痛,存在麻木感、头晕、呕吐等表现,通常采取保守治疗, 如针灸、牵引等。本文旨在分析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 便于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1基础资料、治疗方法 1.1资料 我院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7年4月21日至2018 年6月10日),以随机基本原则为依据,均分为两组。 30例对照组:年龄[上限62岁、下限31岁、平均值(42.09±2.75) 岁],男女之比为18:12,病程(1.79±0.53)年。 30例观察组:年龄[上限60岁、下限33岁、平均值(42.25±2.49) 岁],男女之比为16:14,病程(1.98±0.37)年。 纳入标准:经临床观察、影像学等检查明确为颈椎病者;存在 颈部活动受限、疼痛等;知情同意,积极配合研究者。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基础性疾病者;全身性疾病者;交流障碍 或精神异常者。 上述资料对比不具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牵引治疗,选择仰卧位或坐位,保持头部略微向前 倾,予以颌带牵引,以六至十千克为牵引重量,一天一次,十次为 一疗程。 在上述操作下,观察组实施针灸治疗,取穴列缺、大椎、昆仑、 凤池、后溪、阿是、夹脊等,针对肩部疼痛严重者加风府、天柱、肩井、 天宗等穴位,针对头痛者,加太阳、百会、阳白等穴位,针对手指 麻木严重者,加合谷、曲池、外关等穴位,针对恶心呕吐者,加内 关、天突穴。选择俯卧位,确保脚踝、前臂及颈部充分暴露,使用1.5 寸毫针,直刺大椎穴、夹脊穴,采取平补平泻,针感向肩部传导, 其他穴位行常规操作,留针半小时,同时,大椎穴、夹脊穴予以艾 条灸,以感觉热痛向周围扩散为准,同时,配合按摩、醋湿热敷法, 以米醋浸湿纱布,之后将其敷贴于颈椎,按摩选择理筋法,对肩胛 冈内缘条索状硬结进行按摩,放松局部肌肉,沿着脊椎两旁捏拿(由 下往上),一天一次,十天为一疗程。 1.3指标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生活质量以GQOL-74量表评估,最高一百分,具体涉及社会 关系、物质生活、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以得分高为优势。 1.4统计学处理 生活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属于计数资料,借助卡方检验,以SPSS20.00软件分析,两者对比 差异较大的必要条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治疗后, 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 (81.55±3.09)分、(82.90±2.26)分、(86.79±3.44)分、(81.24±4.05) 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一所列: 表1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n,分) 项目例数时间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状况 观察组40治疗前62.17±2.3566.35±3.4863.70±2.9161.78±3.11治疗后81.55±3.0982.90±2.2686.79±3.4481.24±4.05 对照组40治疗前61.79±3.3866.70±4.1765.29±3.5162.03±3.42 治疗后75.71±4.1175.74±3.3773.95±3.0275.76±2.68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具体数据如表二所列: 表2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n,%) 项目例数晕针出血勒痕合计 观察组40110 5.00 对照组40001 2.50 3讨论 颈椎病属于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几年,发病概率 不断增高,且存在年轻化趋势,主要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化等 有直接关系,患者脊神经、血管受到压迫,进而出现疼痛、麻木等 一系列症状[2~3]。中医认为,此疾病即为眩晕、痹症等,多为肝肾不 足、劳累过度、急性外伤等所致,治疗当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为 主。有研究表明,颈椎病患者在转动颈部时[4~5],可见椎动脉血流量 下降,进而出现供血不足等,造成眩晕,同时,还会过分牵拉血管, 加之骨赘压迫,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血流量减少、椎动脉痉挛等表现。 在疾病治疗方面,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方法较多,效果不一, 如牵引等,牵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颈椎小关节,缓解肌肉紧张, 但实际过程中发现,此方法应用效果较为有限。本文观察组在常规 牵引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此方法能够调和阴阳、补养气血、疏 通经络,进而发挥止痛的效果,针刺大椎能够激发阳经经气,通络 止痛,阿是穴、风池穴则具有止痛的作用,可疏通局部气血,昆仑 作为太阳经穴,可调节足太阳经,达到通络止痛的目的,属于院部 取穴,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穴位,可发挥理气止痛、舒筋活络的 效果[6~7]。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控制。 结果可见,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物质生活、社会关系、生理功 能及心理状况评分分别为(81.55±3.09)分、(82.90±2.26)分、 (86.79±3.44)分、(81.24±4.05)分,相比对照组指标更优,P<0.0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无对比意义,以出血、晕针等为主,未出现 严重后果,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未出现中断治疗案例,P>0.05。 显然,针灸疗法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生理痛苦得到有效改善,进而 促使期生活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颈椎病采取针灸疗法治疗,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有 效改善相关症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且安全 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针灸及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研 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3):95-96. [2]黄先寿.用按摩、牵引及针灸疗法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23-24. [3]胡阳,高昆.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 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8):113-114. [4]木卡热木·买买提.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 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128-129. [5]陈志雄.针灸不同方案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随机对照[J].光明 中医,2017,32(19):2829-2830. [6]汤昌华.针灸疗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作用中的应用概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23):49-51. [7]杨亚西,谭小林,谭启兴,等.颈椎病颈痛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6):41-42. (收稿时间:2018-12-23) (收稿编辑:关家越)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典型症状 三博脊髓脊柱中心范涛 椎动脉型颈椎病顾名思义,是因为椎动脉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一般是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其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症状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一下这些典型症状,便于识别。 (1)眩晕:眩晕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而改变体位诱发眩晕症状。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即消失,发病时患者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有意识障碍。前庭神经病变引起的眩晕属中枢性眩晕症;迷路缺血性病变属周围性眩晕症。部分患者有恶心感,急性发病时患者不能抬头,少数患者有复视、眼颤、耳鸣及耳聋等症状。 (2)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在发病时,头痛和眩晕症状一般同时存在。其中枕大神经病变时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因为椎动脉分支枕动脉供给枕大神经,临床上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而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头痛症状,为间歇性跳痛,从一侧后颈部向枕部及办侧头部放射,并有灼热感,少数患者有痛觉过敏,摸及头部即感疼痛明显。 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疼痛呈持续性,往往在晨起、头部活动、乘车颠簸时出现或加重。头痛多位于枕部、枕顶部或颞部,呈跳痛(搏动性痛)、灼痛或胀痛,可向耳后、面部、

牙部、枕顶部,甚至向眼眶区和鼻根部放射。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出汗、流涎、心慌、憋气以及血压改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个别病例发作时有面部、硬腭、舌和咽部疼痛、麻木、刺痒或异物感等。因此,与偏头痛的表现相似,有人称之为颈性偏头痛。 (3)视觉障碍:由于颈椎病一起椎-基底动脉系痉挛,继发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变,少数患者可出现视力减退或视野缺损,严重者甚至可以引起失明。 (4)突然摔倒:当患者颈部旋转时突然感到下肢发软而摔倒,其症状特征是:发病时患者意识清楚,短时间内能自己起来,甚至行走。这有别于其他脑血管疾病。 (5)上肢疼痛、麻木:由于局部解剖的关系,椎动脉型的患者也常常伴有神经根性症状,出现上肢的疼痛和麻木。 三博脊髓脊柱中心范涛

针灸体质辨证治疗颈椎病130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f8933236.html, 针灸体质辨证治疗颈椎病130例 作者:许嘉鹏李育红李绍芬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5年第07期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体质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颈椎病患者采 用针灸局部取穴加体质辨证取穴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三个疗程治疗,治愈94例,显效30例,好转6例。结论:针灸局部取穴加体质辨证取穴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较好。 【关键词】灸疗法;体质辨证;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153-0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颈椎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参差不齐。笔者采用针灸局部取穴加体质辨证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针灸门诊就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 效标准》[1] 的颈椎病患者130例,所有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颈椎X片或CT、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男性49例,女性8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4.3±5.6)岁; 病程最短1周,最长20年,平均病程(5.53±3.15)年。病因分型:混合型60例,颈型20 例,神经根型23例,脊髓型5例,椎动脉型15例,交感神经型6例,食管压迫型1例;应用黄煌教授体质辨证[2] 理论对本组病例进行体质辨证分型:柴胡体质19例,黄芪体质28例, 麻黄体质18例,桂枝体质16例,半夏体质13例,大黄体质5例,阳热体质5例,阴寒体质[3] 15例,葛根体质10例,人参体质[4] 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局部取穴患者取舒适体位,针刺选穴:颈2—胸4夹脊穴(每次根据病变部位双侧 选3穴),如病变或疼痛在上颈段,则取上颈段夹脊穴,在下颈部及上胸椎部则取下颈及上胸部夹脊穴;其余则根据疼痛部位取穴:如颈部疼痛者取颈夹脊穴及局部腧穴为主;兼上肢疼痛、麻木的加取上肢穴(如:肩髃、曲池、后溪穴等);头痛、头晕的加风池、头维、百会等。 1.2.2 体质辨证取穴根据体质不同加取穴位:柴胡体质加太冲、外关;黄芪体质加足三 里、关元、三阴交;麻黄体质加合谷、大椎;桂枝体质加足三里、三阴交;半夏体质加丰隆、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颈椎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有按摩法、膏药法、艾灸、热敷法等,以下中医专家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四种中医特色治疗颈椎疼痛的方法 按摩穴位治疗颈椎病 问一:很多人会提到中医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疼痛,按摩哪些学位可缓解?要如何进行按摩? 中医: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穴位。平耳垂过来,摸到的这个凹陷就是风池。自己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可以改善脑供血。用拇指合适,两边各一个。不要直接摁着,稍微有点揉按,一次5-10分钟。能揉得局部酸酸胀胀的最好。 中医:天柱穴,沿着发际的水平线上,在大筋的边缘,与风池穴有相似的功效,按摩手法近似,按照上面的方式进行按摩即可。 中医:另外,缓解颈椎疼痛还有其他穴位,如:夹脊穴,肩井穴。这些穴位都要两边同时做,左右平衡,这也是中医的阴阳平衡。 涂抹祛痛膏药治疗颈椎病 瑶金堂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适量.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过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颈肩松按摩膏"是有老中医熬制而成,对于治疗各类肩周炎、颈椎病都有疗效,颈肩松按摩膏可直接透入皮肤产生消炎、镇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 艾灸治疗颈椎病 问四:艾灸对治疗颈椎疼痛有效么?要怎么做?

中医:推荐大家用艾条,比较简便实用。点着了以后在疼痛部位治疗,一般都是在穴位治疗。艾是直接熏烤到这个穴位,也是用热力刺激,艾药的刺激,艾燃烧发出的红外光的刺激达到治疗作用。治疗时要特别关注经络,对于腰部疼痛主要就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还有的是带脉的问题。腰痛跟这三条经脉关系比较大。 中医:我们推荐的是温和灸,艾条对着皮肤两三个厘米的距离,开始距离近点,热了时候可以拉开一点。5-7分钟就可,或者说皮肤发红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雀啄灸,就是手拿着灸,手腕的一上一下的动,这样灸离皮肤就是一远一近。还可以买温灸盒,木头做的温灸盒上面有纱窗。这样可以大面积的烤,这时需要20-30分钟左右。 中医教你热敷法 问三:据听说热敷对治疗颈椎病有效果,怎么热敷?要注意什么? 中医:热敷也是中医的一种疗法,为大家推荐一种热敷的药袋,其组成处方有:大青盐(大粒盐)1000g,生龙骨50g,生牡蛎50g,灵磁石50g,紫磁石50g,青磁石50g,鹿角霜50g,滑石块50g(共1350g)。 中医:上述药装入纯棉制的口袋中缝住。这个药袋也适合中老年人腰腿痛。使用方法:在微波炉用中高火加热2分钟,以不烫皮肤为准。放在疼痛部位,可以横放,竖放。 中医:针灸和拔罐也可以治疗颈椎疼痛,但是针灸最好不要学习了,要找专门的医生治疗。大家在家可以做拔罐,用真空拔罐。 颈椎病常见传统治疗方法 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新选.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 1、脑血管性眩晕: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6、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7、血液病导致的眩晕:白血病、恶性贫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晕,通过血液系统检查可以确诊。 8、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注意与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9、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上,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段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闭塞性损害,由于虹吸作用(盗血)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段,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的症候。一般体征:①病史中有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特别是同时有上肢缺血性症状的表现。②检查发现两臂血压之收缩压相差在20mmHg以上;③脉搏有迟至;④锁骨下-椎动脉区有血管性杂音即应考虑本病但仍需特殊检查以便确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助于诊断。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1 / 1word.

经方治疗颈椎病

经方治疗颈椎病验案举隅* 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推拿、针灸、中药内服、功能锻炼等,其中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的青睐。笔者本着“有是证便用是药,有是证便用是方”的原则,运用经方治疗颈椎病每获良效。现介绍病案3则。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李某,男性,38岁,干部。2010年1月10日就诊。主诉:发作性头晕1年余。患者于1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颈项部不适,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MRA显示:右侧椎动脉相对狭窄。在某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给予针灸、理疗等,颈项部不适得到缓解,而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曾给予静滴丹参酮、口服西比灵等疗效欠佳。症见:头晕,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头部转动时头晕加重;伴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失眠,每晚可入睡3~5h,全身乏力;伴小便不利,大便干结,2~3d1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肝胆郁热,热扰心神。拟以清肝利胆,镇静安神。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9g,党参15g,茯苓15g,桂枝6g,大黄10g,珍珠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5剂后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20剂后,诸症消失。随访11个月未复发。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主治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表里三焦为病。本案患者患病1年余,病情反复发作,造成患者情绪低落,肝气郁结,肝气乘脾则不思饮食;而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热邪上扰清窍则头晕,热扰心神则失眠,侵犯肠胃则大便干结;热邪灼津则为痰,故现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之象;中医辨证为

双穴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双穴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双穴针灸疗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求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有效组合方法。方法将100例志愿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穴针灸,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法,1次/d,治疗20次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94.0%,对照组显愈率为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双穴疗法针灸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作用,且较常规针灸法效果好。 标签:颈椎病;电针;艾条灸;手法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轻者给百姓带来病痛,重者引起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使人丧失劳动能力,故众多临床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医疗界已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疗法,特别是近些年来,新疗法层出不穷,但是其付作用亦时有报道,且远期疗效有待总结,而一般的常规治疗有效率有待提高[1]。西医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又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激素或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而他们又有较严重的副作用,加上手术又有较大风险,所以患者更倾向看中医中药,特别是传统的针灸疗法,属自然疗法,更易被人们所接受。据统计,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主要突出刺法的不同,或是针灸加上中西药物,临床以突出穴位作用的报道少见,而把穴位优化组合,加以独特的操作和规范的总结命名,尚未见报道,而且针灸在临床操作中存在取穴多,有的患者不愿接受的情况,在临床中治疗方法多而不规范,正因为如此,笔者设计了一个取穴少而精,一般取4~6个穴位,结合经络手法松解,并进行了规范化总结,命名为双穴疗法,并在近2年里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取得滿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简单随机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30~60岁,平均42岁;男27例,女23;例病程2 d~10年,平均11个月。对照组50例,年龄在30~60岁,平均41岁;男26例,女24例;病程1d~9年,平均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2] 1.2.1.1疾病诊断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②多发于3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手机者,往往呈慢性发病。③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1.2.1.2证候诊断①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①血瘀气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 , CSR)是颈椎退行性变,如颈椎骨质增生、颈韧带钙化、关节囊退变肥厚、病变压迫颈神经根而引起的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属于祖国医学中“痹病”的范畴。现将近3年来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综述如下。 1.针刺治疗 1.1穴位选择 1.1.1颈三针疗法(天柱、百劳、大杼):大杼为骨之会,其为治疗骨性疾病之要穴;颈百劳为经外奇穴,善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虚劳损伤,且位近柱骨之根,对退行性病变的颈椎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贺亚辉【1】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运用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其从解剖及组织结构上分析认为,针刺“颈三针”较颈夹脊更能使针刺作用于病变部位,可缓解颈部肌群的紧张状态,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改善脊髓、神经根、颈椎周围组织的营养和血液供应;同时也调节局部体液代谢,在改善颈椎病动力失衡的基础上,纠正其静力失衡,起到调节阴阳、动静平衡的效果。贺军【2】采用颈三针配合双曲池穴与颈夹脊配合双曲池穴相对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8%。 1.1.2腹针治疗(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引气归原”穴位组合具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中脘、下脘补益中焦,气海鼓舞经脉运行,关元培补下焦。杜建明【3】运用“引气归原”穴位组合,再配合神龟图中对应的颈部的区域,即中脘至下脘的排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总有效率为95.88%。 1.1.3经筋针刺法:本理论“以痛为腧”,采用针至病所,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邪镇痛,调理脏腑之功,可纠正经筋痉挛而导致的颈椎关节紊乱,松解病变及肌肉痉挛与疼痛,使经通筋舒,从而纠正颈椎应力失稳,颈部经筋得到松解使异常应力消除后,颈椎的序列得以恢复正常,使椎动脉、颈神经根、颈交感神经节的刺激与压迫随之缓解。何常春【4】采用手三阳经筋“筋结点”为主治疗,其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7%。梁树勇【5】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运用经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有效率达94.05%。 1.1.4平衡针刺法:针刺浅表神经达到治疗目的。陈日兰【6】采用平衡针刺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