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选择题单选

1 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正是产生于(B)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现代社会

2 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A)

A 埃及

B 巴比伦

C 印度

D 中国

3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D)

A 五经B四书 C 七艺 D 六艺

4 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D)

A骑士七艺B七艺C六艺D四书五经

5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B)

A法国B德国C美国D中国

6 记述孔子教育思想及言论的著作是(C)

A《学记》B《弟子规》C《论语》D《大学》

7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B)

A《四书》B《学记》C《孟子》D《大教学论》

8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称为(C)

A研究法B讲授法C产婆术D谈话法

9 标志着教育学走向独立的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C)

A培根B康德C夸美纽斯D卢梭

10使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B)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教育学纲要》D《民主主义与教育》11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凯洛夫的(D)

A《论共产主义教育》B《教育诗篇》C《塔上旗》D《教育学》

12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A)

A舒尔茨B欧文C康有为D陶行知

13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B)

A舒尔茨B康德C马歇尔D亚当·斯密

14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是(D)

A社会经济基础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生产力发展水平

15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着(C)

A教育质量B教育规模C教育结构D招生规模

16减少人口数量并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是(A)

A教育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政治

17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称为教育的(C)

A谋生功能B享用功能C个体功能D文化功能

18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取决与人的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稳定性

19教育工作必须分阶段的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C)

A可变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20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B)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可变性D全面统一性

21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A)

A个别差异性B不平衡性C可变性D阶段性

22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称为(B)

A 培养目标B教育方针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23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称为(B)

A教学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育目标

24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为(C)

A“社会本位论”B“神学目的论”C“个人本位论”D“家庭本位论”

25“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卢梭

2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D)

A政治学说B经济学说C 资本论学说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7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B)

A普及教育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培养劳动技能D提升精神境界

28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创立者是(A)

A布鲁姆B布鲁纳C加涅D华生

29加涅在192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其著名的(A)

A学生素质结构理论B教育目标分类理论C建构理论D认知理论

30我国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称为(B)

A“两热爱,两精神”B“三育两有”C“两结合”D“四个新一代”

3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是(B)

A德育B智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

3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D)

A德育B体育C智育D美育

3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D)

A复杂性B创造性C连续性D长期性

34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D)

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

35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教师劳动的(D)

A示范法B长期性C连续性D创造性

36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D)

A教育权B学习权C消费权D人身权

37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A)

A教师素质B学生素质C家长素质D校长素质

38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D)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39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期”的是(C)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40实践证明,在几种类型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佳的当属(A)

A民主型B挚爱型C管理型D专制型

41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是(C)

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42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学生的身体发展相对稳定和平衡,速度比较均匀时期是(B)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

431979年提出课程层次理论的美国学者是(B)

A杜威B古德拉德C塔巴D布鲁纳

44课程理论建立的标志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他的代表作(A)

A《课程》B《教育过程》C《课程与教师》D《后现代课程观》

45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的活动就是(D)A隐性课程B必修课程C国家课程D显性课程

46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A)

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47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叫做(D)

A课程目标B课程实施C课程评价D课程内容

48规定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教,并对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的是(A)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材

49核心课程与20世纪最早出现在(D)

A德国B法国C英国D美国

50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个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是(D)

A学习领域B科目C教学单元D模块

51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叫做(A)

A教学系统B教学功能C教学组织D教学要素

52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施瓦布D杜威

53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D)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施瓦布D杜威

54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美国,把大班小班讨论个人独立学习结合在一起,并以灵活的时间单位来代替传统固定上课时间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D)

A导生制B道尔顿制C文纳卡特制D特朗普制

55从1997年9月起率先在上海市的10所小学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试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叫做(B)

A分组教学制B小班教学制C开放教学D特朗普制

5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D)

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

57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准备环节是(A)

A备课B说课C上课D评课

58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备课B说课C上课D评课

59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做(A)A品德B修养C私德D道德

60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将道德课列入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是(A)

A法国B德国C英国D日本

61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D)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麦克费尔D班杜拉

62把道德认知的发展确定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B)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麦克费尔D班杜拉

63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德育工作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叫做(C)

A德育目标B德育任务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64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表达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德育方法叫做(B)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讲演法

65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德育方法叫做(A)

A谈话法B讲授法C讨论法D讲演法

66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是(D)

A教导主任B政教主任C总务主任D班主任

67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D)

A家庭B社会C社区D班集体

68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一种风气就是(C)

A校风B校纪C班风D班级目标

69在集体中占优势并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D)

A班风B校风C集体舆论D学风

多选

1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的基本要素包括(ABE)

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内容D教育方法E教育影响

2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ABCDE)

A家庭起源论B神话起源说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E心理起源说

3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类型主要包括(DE)

A斯巴达教育B巴比伦教育C雅典教育D骑士教育E教会教育

4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BCD)

A社会本位论B人力资本论C教育万能论D教育独立论E个人本位论

5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ABCE)

A制约教育的性质B制约教育的领导权C制约教育的目的D制约教育的规模

E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6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DE)

A影响教育质量B影响教师工资C影响教育发展规模D影响教育投资

E影响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

7加涅认为学生是素质应包括(CDE)

A智商B情商C先天素质D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E后天习得的素质

8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ACE)

A德育B精英教育C劳动技术教育D大众化教育E体育

9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ABCD)

A教学设计能力B课堂驾驭能力C语言表达能力D自我反思能力E人际交往能力10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ABE)

A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B公正评价权C人格尊严权D身心健康权E学习权

11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ABCE)

A身心健康权B隐私权C名誉权D学习权E荣誉权

121979年美国学者古德拉德提出的课程层次包括(ABCDE)

A理念课程B正式课程C理解课程D实施课程E经验课程

13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ACD)

A国家课程B必修课程C校本课程D地方课程E选修课程

14主要的课程实施取向包括(ABCD)

A得过且过取向B忠实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创生取向E价值取向

15在教学中常用的具体直观手段有(ABE)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动作直观D现代媒体直观E语言直观

16根据评价的功能,也就是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ABD)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评价D总结性评价E绝对评价

17根据评价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ACD)

A个体内差异评价B形成性评价C相对评价D总结性评价E绝对评价

18以德育方法飞概括程度为依据可以把德育方法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即(CDE)

A原理性德育方法B指导性德育方法C具体操作性德育方法D概括性德育方法

E原则性德育方法

19情境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有(ABE)

A教师的师爱B环境陶冶C人格陶冶D榜样陶冶E艺术陶冶

20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班级的组织可分为(AB)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团队组织D非团队组织E社会组织

名词

1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是指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遗传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5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它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故称为主观能动性

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2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13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省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过程

14课程标准:是指关于一定学段课程的整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

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16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7班级授课制: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8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有一个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9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取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20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年、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21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

简答

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是形式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第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第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

第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鉴定的教育信念

第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第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等

5简述20世纪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

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6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人口质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质量

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7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8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9简述遗传载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10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1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14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15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态度

1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7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民主型挚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

18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

生长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表现性目标美国学者艾斯纳

19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20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道德教育和人文骄傲与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

21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评价课程

22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授受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

发展基本能力

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大致可分为三大主结构和八大亚结构,一般把教学过程基本阶段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这是教学过程的主结构。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的子要素,也就是教学过程的亚结构

24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班级规模小型化

空间安排多样化

注重个别化教学

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25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时间设计

措施设计

评价设计

26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说明采取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说明板书设计

27简述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

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学生成绩分析

28简析品德的形式结构

从内容结构是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不同要素

从拼的能力的角度看,品德结构包括到的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等若干侧面

从品的形式结构的角度分析,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29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直接的道德教学

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

校内外活动

30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31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就是努力建设好德育影响的校内环境

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3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

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3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

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

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

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

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34简述班级的功能

归属功能

社会化功能

个性化功能

选择功能

保护功能

35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

36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论述

1论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和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已成为目前各国发展本国教育的共识。

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伴随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愈多人开始受到教育。

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现代教育在不断发展新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综合化。人类的教育内容是沿着综合—分化—再综合这样的路线走过来的。

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的常态模式。

2试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发展方向。它是遵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按既定目的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

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加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避免盲目性。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大致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问题。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目的不仅包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

6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第一,因材施教。教师必须灵活的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须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

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头脑灵活冷静、意志坚定,遇到突发事件能应付自如,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来。

7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了解和研究学生。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教育决策,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

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

8论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切价值观的过程。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研究、勤于动手。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9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

1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包含三个方面:第一,基础目标;第二,提高目标;第三,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3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包括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及差异发展、鼓励创新。

4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第一,课堂驾驭能力、第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第三,语言表达能力。

5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学生善于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教学风格要独特。

10论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一)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使班集体保持蓬勃的生机,充满活力,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坚定的集体信念。

(二)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和一批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周围。

(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集体舆论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良好的班风是巩固班集体的精神力量,是教育班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四)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班集体只有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才能巩固和前进。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证笔试公告由中公安徽教师招考网为您提供 参照《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中详细描述了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证报考条件、流程、笔试内容等(如下)—— 通过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30日8:00至6月3日18:00,笔试时间:2016年6月25日上午 9:00—11:00 《教育综合知识》,下午14:00—16:30 《学科专业知识》,安徽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安徽教师招聘|资格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为安徽统一试卷,面试时间内容由各个县区负责组织面试。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以下文字,更多中公课程详情,可以点击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查询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并且这个阶段人们思想停留在经验这个层面,思想都是比较不科学的。对于一些现象都是通过比喻、机械的方式去写的。比如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把教育比喻成思想上的接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代表著作有:《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著作。孔子在《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因材施教。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等教育思想。这个时期的教育还没有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并且在这本书中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泛智教育,指的就是将一切艺术交给一切人类的教育。 德国康德最早将教育学在大学里讲授。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并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一阶段教育学具有独立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杜威写了一部《民主主义教育》,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就是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概念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教育规律(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内部),教育与社会(外部)) 发展概述萌芽时期(只是思想,不是学科),创立时期,发展时期 萌芽时期:中国 儒家孔子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上智,二等学而知之者:中人,三等困而不学者:下愚 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 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未体现绝对的教育平等 教育功能国家发展的三个条件:庶(劳动力),富(生产力),教(政治伦理教育) 孔子的治国大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的三方面培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启发性教学:世界上最早使用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与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道德教育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孟子 人性论“性善论”: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内发论)教育的作用“明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德内化) 内心修养方式: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内发) 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 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专心致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荀子 人性论“性恶论”:教育“化性起伪”(外铄) 培养目标培养大儒:儒分为:俗儒,雅儒,大儒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只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教师地位师云亦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最早把道德连在一起)

教育学问题总结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块课件 (习题班)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结构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历史 教育学的历史 起源说 4种 著名教育家:孔子、学记、苏格拉底、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杜威 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细化 问题1: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问题3: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 问题4:教育有哪几种起源说? 问题5:古代中国教育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问题6:古代印度教育的概况是什么? 问题7:古代埃及教育的概况是什么? 问题8:古代希腊的教育概况是什么? 问题9:中世纪的教育概况是什么? 问题1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11:古代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12:近代教育的特点或概况是什么? 问题1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或特点是什么? 问题14:教育学是什么样的学科? 问题15: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分几个阶段? 问题16: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17: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18:教育学的建立阶段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问题19:教育学规范阶段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问题20:教育学多元化阶段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结构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含学校文化、学生文化)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核心考点 ●三种关系的具体定位和内容 ●学校文化构成 理解学生文化特征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细化 ●问题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1.(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主要途径) ●(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问题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有什么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问题3:教育与文化有什么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深化文化和构成文化 本体。 ●(一)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文化的水平和性质影响着教育的水平和性质,文化的内容影响教育的内容,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传统。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 ●2、选择和整理文化 ●3、交流和融合文化

读教育学后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学后的心得体会 曹华林 2010年上期,我通过学习教育学,明确了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我从事教师行业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学和参与教学实践,我找到了答案——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同时,我弄清了教学过程的规律,使我比较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其中,在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巩固知识阶段,我取得了一些成效。 教学开始之初,我不够重视如何去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就是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学生仿佛就被灌输一种“老师要我学,我就学”的思想。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都不太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那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在教学起始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一般来说,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识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识上便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主动地看书、听教师讲解、开展积极的认识活动,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学生都很惊叹计算出来的结果。除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之外,还可以演示引人注目、给人新知的直观材料。例如我在教“用图表直观反映数据”,让学生先观察工作表中的大量数据,能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没有。再看看转化后的数据图表,有平面的、立体的,有不同颜色的,就会对数据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并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应当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要立即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求知欲。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知识,也许曾经牢牢记住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忘了。就拿信息技术课来说,一星期只有一节课,绝大多数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过的

教育学有关问题

韶关学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别: 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学生:巫乐庆学号: 实习单位:南亩中学 实习时间:2011年10 月 26 日— 2011 年 11 月 26 日校指导教师: 实习报告评分:

1.实习目的 1)在教学中向老教师学习,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2)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全面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3)通过实习,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采取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实习容(或完成的实习任务)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让我感到做一名好老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实习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 我们的教育实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班主任工作,另一部分是教学工作。无论是带班还是教课,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主要的实习容如下: 2.1 教学任务 在南亩中学顶岗实习的一个月里,我上的是九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在这段时间里,我听取指导老师吴老师的课共两节,听取朱校长、主任人的课各一节,组同学的课共9节,共完成了9个新课的实习教案,共讲课17节:旋转5个课时,圆的前4个课时,还有其它的复习和练习课等。平时,协助教师批改试卷,对同学进行个别答疑。了解教师的工作安排并参与集体备课。在实习期间,我还监考了一次数学考试。 2.2班主任工作 在南亩中学顶岗实习的一个月里,我上九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并且做这个班的实习班主任。 在日常方面,按照要求每天上午午间操时间看同学们做早操。每周二的晚自习到班进行个别答疑或讲解习题。每周一晚上第一节课开班会。不定时检查卫生。

教育学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萌芽

教育学的建立 西方近代教育家及其思想影响 国别教育家代表作及其 影响 主要思想 英国 培根 1561-1626 《论科学的 价值与发展》 1623第一次把教 育学作为单独一 门学科提出来 把教育校学理解为“指导阅读”的科学(教育学是胚胎) 捷克 夸美纽斯 1592-1670 《大教学论》 1632西方近代教 育学的雏形,是 教育学从哲学中 分化出来的标志 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普及教育的思想;并在“教 育要适应自然”的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 的本质作了新的探索;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 内容;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论证了“直观性原则、巩 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三个影响较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还 对教师的职业给与了很高的评价等等。虽然这些主张有的不尽科 学,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 了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的出世) 英国 洛克 1632-1704 《教育漫话》 1693 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阐发了反对天赋观念的“白 板说”主张教育万能论;是教育史上特别重视体育的人;反对体 罚的德育方法;它的思想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 主义教育思想和德国理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法国 卢梭 1746-1827 《爱弥儿-论 教育》1762 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灌输式教育,提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然 主义教育思想。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 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 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 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德育上实行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补充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关于教育的困惑主要有哪些 (1)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2)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3)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 (4)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 (5)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就成特别的器皿。——蔡元培 (6)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7)教育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活动 ①本能与社会化的内容 ②个体的直接经验与类的经验 ③适应与改造 (2)教育的特殊性 ①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②教育与其他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③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缺乏的是哪些方面近期准备如何完善自己 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性向 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 (1)专业知识: 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 (2)专业情意:爱学生、爱工作 ①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②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温和的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如果加以爱护是教育的一种境界,那么不加伤害应该成为教育的底线。 (3)专业性向:成功教育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教师个体对自身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肯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 (5)教育理念: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 ①确信与坚守 有教育思想,即便是零散的教育看法,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要通过抗争来坚守它,承诺它,实践它。是什么因素在干扰着教师的信念,消磨着教师坚守教育信念的意志答案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知识授受主义的教育倾向、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控制主义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混血儿。 ②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发展观是其中的核心 (6)能力结构 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 (7)教育智慧:教育情境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教育可以预设,但不可以预定 3.你周围存在哪些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你如何看待它们 我国教育不平等的表现: (1)城乡教育的差距: (2)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教育学复习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2017.6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2.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 3.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 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过程。 5.教育力 6.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 7.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8.教育内容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 9.正规教育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10.非正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的,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11.实体教育指在一个实在、现实、具体的环境中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对那些需要受教育和学习的人的身心施加适当的、符合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的活动 12.虚拟教育指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当下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13.狭义文化专指社会的精神文化而言,是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4.教育功能由教育得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4.教育本体功能是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教育的职能。因其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 15.教育衍生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其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社会功能或教育的工具功能。 16.教育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7.教育负向功能是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8.教育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19.教育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教育学原理论文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 【内容提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是我国百余年师范教育演变史以及当今教师教育事业需求之必然产物,也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教师教育学”是一门有关教师教育活动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或是方法论的学问。建构当代中国的“教师教育学”,离不开教师教育实践的滋养,有必要加强学科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须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学科发展 【作者简介】陈永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博士生。(上海200034) 当今世界通用的“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包括教师的培养、任用和进修三个阶段的教育。为了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各种问题,各国都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至关重要的突破口。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及优化师资队伍,使教师的培养、任用、进修各个阶段具有连贯性,即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有机统合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使两者在“教师教育”之概念上得以融合与升华,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进入21世纪教师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 随着我国面向世界的步伐加快加大,“教师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门类业已诞生。至今,已有集美大学、江苏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一批高师院校陆续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一批师范院校也已经

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师教育”必修科目。因此,“教师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构建工作也顺理成章地被提上议事日程。在2006年12月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倡议,希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有必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当前,这种实际需求以及时代呼声正在与日俱增。 一、“教师教育学”的建立体现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之一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矛盾运动。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诸多教育工作,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困惑层出不穷,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正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或危机。若从教师教育研究者自身的职责与使命而言,理当关注教师教育学科的开拓创新,有必要对“教师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安身立命的理据及其合法性进行理性思考。一方面,这可以回应学界关于“教师教育只是一个领域,而不可能成为一门学科”的种种质疑之声;另一方面,通过抛砖引玉式的践行和倡言,力求“教师教育学”的早日问世,并能得到科学健康的发展。 (一)百年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呼唤教师教育学的诞生 我国师范教育发轫于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清代末期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照搬日本学制创立了近代师范学堂。1904年模仿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1922年变为美国型师资培养体制,1951年又转成苏联型师资培养制度,现今力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制,其间经历了百余年风雨洗礼的变革沧桑。 最初,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为寻求国家富强和民族的独立生存,以终结

我对教育学的认识

对教育学的认识 12英语2班15 刘丽娜 百年传承,教育为本。自古以来,尊师重教都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也是传承中华文化接收更广阔知识的一项基本要求。但现今中国的教育,有教但缺育,而且疏忽了学生自身的独立自主学习,教育问题俨然成为人们关心热议的话题,成为“教育强国”口号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把“教育”二字挂在嘴边,似乎我们很重视教育,但是现今的教育现状,无人称赞,中国的整个教育体制,从行政到教育系统,从高等教育到幼儿教育全部都成为人们所批判的对象。的确,中国的教育,倾向于“现实的教育”,它本身就处在一个经验的相对低级的状态。就我个人看法,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中国本身缺少思想的结果。或者说缺乏哲学的东西的指引,而仅仅停留在一种表面的“行动”中。而这种指引,需要社会的关注,需要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学生的参与和努力。 对于我们师范生,我们能做的,便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教育学是我们必修的课程,这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和学习教育学以便于我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贡献于学生。书上说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在搞清教育学的概念时,要划清两种局限: 第一,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所以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作为一种正确的教学方针政策,虽然需要反映教育规律,但它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政策是绝对不能等同的,不能相互取代的。如果把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歧路。第二,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教育学所探讨的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是系统的理论认识,即教育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的体系。教育实践经验汇编也还只是片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的汇集,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我们要做的是从中获得思考并去发展完善。 有人说:“不学教育学,照样能上课。”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否学习教育学,掌握教学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上课有好坏优劣之分。一个卓越而成功的教师正是借助教育学的理论睿智,敏锐地观察课堂上学生心理活动的脉搏,恰当地利用科学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活泼,水乳交融,富有成效。况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有教的规律,“学”有学的规律,各门学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点与规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双边活动”,需要对许多因素进行综合、协调,使其发挥整体效应。有的教师上课,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学生愁眉苦脸,摇头叹息,既窒息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关键就在于教学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教师是否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将教学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并按照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教育学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的目的尽管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但是

日本教育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述评

日本教育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述评 发表时间:2015-04-20T10:10:38.173Z 来源:《教育学》2015年5月总第78期供稿作者:李应赋[导读] 日本的教育学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近代之前的教育发展、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教育进步。 李应赋湖南师范大学410081 摘要:日本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摄取模仿、自我改造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它于日本大化改新时源于中国,特别是中国唐朝先进的教育模式。明治维新后吸收欧美而发展,整个过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教育发达、教育学理论成熟的教育大国。文章阐述了日本教育学发展历程,分析了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研究了日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立国、科技创新的理念,反思中国教育学的现状,并对日本教育学给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启示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日本教育学启示 一、论述日本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 日本的教育学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近代之前的教育发展、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教育进步。这也可称为另三个阶段,分别是模仿阶段、改造阶段、创新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大概追溯回中国的唐朝时代,日本当时社会发展其实并不是很好,平民百姓甚至有些官员贵族没有接受过教育或者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当时更多地是在向唐朝教育方面学习和模仿,直到武士阶层出现后。由于武士阶层是为统治政权和发展的需要,导致日本的教育也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开始重视教育学。后来在德川幕府的两百多年间,平民教育才得到长足教育。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没有混乱的战事,所以很多平民都有了时间去学习,接受教育。在当时的日本,男性的识字率达到约60%,而女性的识字率也达到了25%,较发达的地区可能识字率更高。而在明治维新时期,在那个十九世纪末的日本时代,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已经开始全盘西化,不断对其进行改造。教育制度逐渐西化,向西方教育借鉴经验,在教育改革上,创立了早期教育体制,加速普及国民教育,推广初等教育,并超越美国更早完成了全民普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发展飞快。在1947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在1886年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自1975年以来一直高达89%,和美国不相上下,大学升学率自1974年以来达40%左右,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现在,政府十分重视和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创新,使得日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国民教育的普及更广泛,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二、阐述日本教育学发展原因 明治初年,日本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骚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国外面临着欧美列强的经济压力和军事压迫,陷入成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险中。明治政府为摆脱内外交困局面,除了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还提出了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全国所有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在如今全球信息化科技的发展形势之下,日本的教育学已经不能单单满足对人才、知识简单的需求了。在此社会背景下,日本实现全方位教育学上的丰富与创新,是无可厚非的。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学的创新。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在现今都面临着竞争与挑战,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软实力的比较,重点就在于教育学的水平和质量。这些对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述评日本教育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对比日本教育学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发展还不完善、不够成熟。所以,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学发展的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日本在二战后面临着社会动荡的局面,一切百废待兴,但仍坚持大力首要发展教育,从教育的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日本教育的恢复、改造和快速发展,为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日本教育学的很多作法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政府应学习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出台更多教育相关的政策并加强教育法制的建设工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其同时,从内容上来看,中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的教育。我们所缺的不是知识型的大学生,而是有技能的劳动者,社会上真正高技能的人才十分紧缺。日本在教育学上对于职业技能的学习,是非常实用灵活的,课程很值得国内引入借鉴。因此,中国要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实用技术的专业学科,实现人力资源的转变。除此之外,教育学内容上还要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因为在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获得的也都是应试类的人才,而需要培养的恰恰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和确定不同的教育课程和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育上实现全面转变和全方位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于知识的学习。参考文献 [1]陈晖高增生日本教育面临的新课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5年,01期。 [2]卫纯安原《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简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3]陈鸿斌日本教育患了什么病[N].光明日报,2001年。 [4]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李春生田辉日本呼唤教育新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詹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教育学问题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广义、狭义、更狭义是指什么呢? 3、教育的要素有哪些?各个要素的关系是? 4、教育的形态有哪些? 5、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6、教育的规律有哪些? 7、关于教育的起源的观点有哪些? 8、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哪些? 9、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呢? 10、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1、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12、教育学产生和发展有哪些阶段? 13、20时间以来教育学的发展有哪些? 14、教育功能的含义是什么? 15、教育功能的类型有哪些? 16、教育的个体功能有哪些? 17、教育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1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什么? 1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0、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个体功能的影 响? 21、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2、生产力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影响? 2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影响有哪

些? 24、科学技术对教育社会功能有哪些影响? 25、文化对教育社会功能有哪些影响? 26、人口对教育社会功能有哪些影响? 2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哪些? 28、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29、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有哪些? 30、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31、教师的定义? 32、教师的职业角色? 33、教师的基本素养? 34、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涵? 35、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有哪些? 36、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37、学生的本质特点有哪些? 38、“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9、“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40、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理解有哪些? 4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42、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44、课程的含义是什么? 45、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46、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0405)《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用于检查在活动过程中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如在教学中,当一单元或一个章节学习完后,作一次测验,以检查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调整和改进整个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以帮助学生完全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这种评价可以及时探寻影响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原因,以便立刻采取措施加以补正,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属性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以及教育措施上的许多问题的数量化测定。 3教学 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类所积累的文明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以提高学生个体的生理、心理、思想、文化与技能等多方面素质。 4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组成教育评价系统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人员组织、实施程序、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目标、指标三个基本因素;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包括机构、角色、职能等基本因素;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包括评价的方式、步骤和分工;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它包括方法论、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质量保证是对评价科学性的规定。 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 非指导性教学是由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倡导,是罗杰斯教育思

教育学实践教学教案讲解

《幼儿教育学》实践教学教案 一、实践目的要求: 1、加深对幼儿教育理论的理解,形成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初步掌握幼儿 教育工作的规律,学习幼儿教育工作的方法。 2、获得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幼儿园教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3、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培养教育实践能力。 二、实践学时分配:课外38学时 三、实践教学方式: 按照所学教材内容章节的顺序来安排每一章的实践活动,力求使实践活动跟进教育理论的学 习。 四、实践教学教案: 绪论 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实践目标: 1、识记和理解幼儿教育学的概念和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意义。 2、了解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和历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实践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赛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识记了解幼儿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及幼儿教育 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2、针对知识竞赛存在问题做课后作业:对绪论和第一章学习的内容进行提问设计。 实践准备: 中外幼教简史的知识准备,班委会共同拟订知识竞赛方案。 实践方式: 在本班教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识竞赛、讨论法。 实践课时:2课时 实践指导: (一)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拟订知识竞赛的内容,由学习委员汇总。

(二)由学习委员组织竞赛活动; (1)由学习委员交待竞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起点分为100分,分为抢答(每题加10分)、必答题(每一组2道题,每题20分,若弃权,由别组抢答,答错扣分)。题型为填空 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2)竞赛活动开始:由学习委员主持和记分,按1234小组顺序出题,并按竞赛规则作答。 (3)竞赛活动结束。 (三)小结竞赛情况及竞赛中出现的知识疑惑点、重点难点问题。 (四)提出课后继续巩固的方法: 1、到图书馆查阅幼教相关书籍; 2、上网查阅; 3、布置作业:整理所设计的知识竞赛问题和答案。 效果评价 1、巩固所学知识。 2、有效掌握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方法。 第二章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实践目标: 在学习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和原则的基础上,初步学习运用理论分析幼儿园教育现象,加深对教育目标和原则的理解。 实践内容 1、观摩幼儿园半日活动,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分析教师运用了哪些教育活动的原则,并写下见习报告。 2、小调查:向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园为家长服务有哪些项目,形成见习报告。 实践准备: 与幼儿园联系,以取得幼儿园的支持与配合。 实践方式:调查法、观察法、实践法 实践课时:4课时 实践指导: (一)教师集中布置观察与调查的任务和要求。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 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2)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的《教育过程》这本著作。 3)1975年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 4)1972年开始,苏联连续出版了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几本系列著作。 4.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