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和本课的词语。

2、努力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

3、理清思路,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并背诵课文。

课前展示:

1、《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

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积累词语。

(1)给加线的字注音。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

蓑衣()抖擞()()笼罩()朗润()烘托()你认为重要的生字新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酝酿:

宛转:

欣欣然:

(3).《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

自学与探究:

1、分组朗读: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一定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2、朗读展示: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

3、请再次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小组内讨论,派代表回答)

4、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春》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情,充满诗情画意,具有丰富的美学因素。

(1)、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小组内先交流,再班内展示)

形式:我认为第段的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

(2)、小组选派代表对精彩的句子进行讲解。

形式同上:我们组认为

5、春天这么美,这么好,在这大好春光里,我们是不是只看看草、赏赏花?(小组合作赏析第七自然段,并齐读。)

6、作者朱自清把春天描绘得这么美,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讨论,回答。)

展示汇报:学生研讨后回答以上问题。

叙谈收获:学生分组总结。

拓展延伸:

老师在这里设置了不同层面的问题,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题完成并交流展示。

A、朱自清先生以散文的形式为我们表现了“春”的美。你能不能从其他的文学

或艺术形式里找到“春”的影子?

B、写出含有“春”字或描写“春”的诗、词、歌曲、成语、对联、俗语、谚语。

C、从“春的畅想”“夏雨”“秋风”“冬雪”中选取你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D、仿写《秋》

《沁园春长沙》课后习题答案

《沁园春·长沙》课后练习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 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 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3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请用“∣”画出下面几个诗句的朗读停顿。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C、万类霜天竞自由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

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C.同学们意气奔放,还遒劲有力。 5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B.(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6.对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D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朱自清《春》导学案及答案

11、《春》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知文章整体,领悟诗画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2、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迷藏宝藏 散步散在草丛里 薄烟薄弱薄荷 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 2、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写嗅觉的: 写听觉的: 写触觉的: 3、朱自清,字,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4、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给每副图加个小标题 5、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并摘抄在下面。 【课内探究案】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读春 1、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 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

沁园春长沙问题详解导学案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qìn jú màn ɡě chàng liáo kuò 1.问题导学: 1、本词开篇三句在有何作用?“独立寒秋”中的“独”有何意味? (试结合李白“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 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等体味“独”的不同内涵。) [对应考点:考查诗歌重要句子的作用及诗歌语言] 【答案】(1)开篇三句点明时间、地点、特定环境以及主人公形象,以此引起下文。(2)“寒秋”指有寒意的深秋。词人在深秋季节,独自伫立在橘子洲 头,看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塑造了词人卓然独立的形象。 1.答案:(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坦荡从容,显示了砥柱中流的气概。) 李白独坐敬亭山闲适、钟情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孤高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超脱孤苦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惆怅 :“独立”一词不仅表明站在橘子洲头的是一个人,而且让读者想象词人面对滚滚 北去的湘江,在秋风中伫立,心绪起伏,神思翻腾的情态,状写了一个奋发青年 的坚挺沉稳的形象,表现出诗人中流砥柱的英雄气概。(联系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定。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苏轼《卜算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2、词的上片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 (试从描绘意象、营造意境、写景手法等角度分析景物特点。) [对应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及表现手法] 【答案】 写景角度及手法描绘意象营造意境精神情感 远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富有活力,自然万物在 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 生命状态。(万类霜天竞 自由) 博大的胸怀;积极乐观的 性格;冲天的豪情。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 6)关于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

春导学案课时

春导学案课时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1、《春》朱自清导学案第1课时月日 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___小组____组长签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掌握字词,理清脉络,把握感情(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温馨提示:1、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师友合作,答疑解惑。 导学过程:(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走进文本(借助工具书完成问题,看哪组又快又好) 1、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哪个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并准确的读出来吗?赶快行动吧,亲爱的同学们! 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宛.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薄. 烟()朗润.()捉迷藏.()仿佛.()稀.疏.()窠.巢. ()() 3、解释字词。 ①欣欣然:②朗润:③吹面不寒杨柳风: ④酝酿:⑤黄晕: ⑥一年之计在于春: ⑦呼朋引伴: ⑧花枝招展: ⑨卖弄:⑩抖擞: 4.下面字词中有几个错别字,你能用横线划出并改正出来吗?可爱的孩子们。 花技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软棉棉吹面不含杨柳风 二、自主合作,相互探究(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1、放声自由朗读课文,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2、数一数《春》这篇文章共有几段,并且给每自然段标上序号。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可能的话请给这几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吧!【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部分(1-1):盼春 第二部分(2-):春 第三部分(-10):春 3、朱自清的散文“ 《春》是 三、巩固加深:(相信自己,我能行!)1.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描写的是________,表现了它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仿佛”能否删除?理由。 四课后反思:(坚信自己,我真行!)

春导学案及答案

11《春》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 这两种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 的方法。 【知识链接】 1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 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 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 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 雄气概。” 2 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 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一、【自主学习】15分 A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抖擞.()应和.()黄晕.()酝酿 .. 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 A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 (1)涨(2)散 ()() _________

《春》导学案

《春》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重点)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重难点) 3.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积极向上的情怀,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难点) 一、激趣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2.出示目标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 1.指导朗读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朗读时基本语调应该轻柔、缓慢、自然,并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预习检测,梳理生字词(全组参与,最后5/6号组员展示) 迷藏()朗润()蓑衣()烘托()抖擞()黄晕()水涨()酝酿()应和()薄烟()巢()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3.理清写作思路(全组参与,最后3/4号组员展示) (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 提示: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____春、春、春三个部分。作者运用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春,第三至七自然段春,第八至十自然段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全组参与,最后1/2号组员展示) 三、合作探究(15分钟) 1.比较前四幅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2.前四幅图画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无固定答案,学生各抒己见)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2.回顾本节课目标,看看是否完成。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并做上批注,分析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2.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难点)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导学案(含答案)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提高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学习难点: 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2)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3)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抖擞()应和()黄晕() liáo()亮 hōng ()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 (3)晕(4)藏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在描写春天景物时分别写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 。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春》导学案含答案

11《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3. 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思路。 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 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知识链接】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 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散文阅读属于记叙文的范围,是中考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本环节主要帮助考生把握 散文的特点,了解散文的分类,掌握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培养阅读散文的基本能力。 散文的知识如下: 特点:形散神不散 分类: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表现手法: 想像;联想;象征 意境:雄浑或质朴典雅 语言:华丽优美或朴素自然 【作家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 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他以写自 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 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写作背景】《春》大致写于1928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 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自主预习: 1.积累词语。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宛转.()黄晕.()应和 ..()() 蓑.衣()抖擞 ..()()笼.罩()朗润.()烘.托() (2)解释词语。 呼朋引伴:

寂静的春学案及答案

寂静的春天 【学习要求】 1.把握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依据,体会作者在理性的说明的同时抒发的强烈情感。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述事理的方法。 3.品味本文形象的语言表达。 【学习重难点】把握作者观点及所用的论据,理解关键语句。 【建议学时】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初步把握文章主旨。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蕾切尔·卡森及其著作的相关情况。 2.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括各段重点,继而理清文章思路。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瞬间()锶()流淌()啮齿()拨弄() 滞留()步履()牲畜()畜牧()急躁( ) 辐射()短暂()隐秘()栖居( ) 螺旋() 2.解释下列词语 连锁反应: 不可逆转: 一丝不苟: 屈指可数: 3.填空 (1)本文作者蕾切尔·卡森是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她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在美国成了轰动全国的畅销书,激起了公众的人环境保护意识,并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回响,至今仍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奠基石。 (2)课文题目“寂静的春天”是指人类滥用化学药物在杀死昆虫的同时,必将危及地球其他生物乃至人来的生存,最终会导致春天里出现“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的毫无生机的、死气沉沉的可怕景象。 4.阅读课文,疏通语句,理清课文结构 请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并分析层次。 ①概述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系,生物与其所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②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③在漫长的时间里,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人类无法适应。 ④介绍了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⑤人类来不及适应这些化学药品。 ⑥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战争。 ⑦各种化学药品被广泛应用。 ⑧化学药物的使用陷入了恶性循环。

【人教部编版】2018年秋七上语文:第1课-朱自清《春》优秀导学案(含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2)文体知识 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3)比喻知识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 ) 酝酿( ) 抖擞( ) 朗r ùn ( ) w ǎn ( )转 h ōng ( )托 静m ò( ) ji ànzhu àng ( ) 应和( ) 风筝( ) li áo ( )亮 和风细雨( ) 铮铮铁骨( ) li áo ( )草 掺和( ) 挣扎( ) 眼花li áo ( )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 。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 。文中比喻 。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 指 。 宛转:形容声音 。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 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高中新教材】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语言建构与运用:自读、品读与朗读相结合,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诗歌写作思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毛泽东词的意象,鉴赏词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词的特点,领略诗词的艺术美,积累名句,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理解词中意象。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课前准备】 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检: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词的知识: (1)词又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句式长短不一。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兴起于_______,盛行于_______。 (2)词根据字数可分为_________(≤58字)、_________(59-90)、_________(≥91字)。

根据段落片数分,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创作风格又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________,它决定词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________,“沙”是词的__________。 【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隋唐宋。 (2)小令中调长调;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豪放派婉约派; (3)词牌;句数字数平仄;词牌题目。 2.作者及写作背景: (1)毛泽东,字。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杰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革命领袖。 (2)《沁园春·长沙》写于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该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答案】(1)润之革命家文学家 (2)1925 (二)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漫.()江百舸.()争流 怅寥廓 ...()岁月稠.()峥嵘 ..() 方遒.()浪遏.()飞舟万户侯.() 【答案】qìnmàn gěchàng liáo kuòchóuz hēng róngqiúè hóu 2. 理解下列字词在词作中的语义 漫江:舸: 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怅: 寥廓:谁主沉浮 ... 峥嵘:稠: 恰: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 遒:激扬: 粪土:击水: 浪遏飞舟: 【答案】

《春》导学案答案

《春》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学习重难点】 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知人论世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1941年12月穆旦所作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 2.九叶诗派 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诗歌赏析】 一、初读:疏通诗意 1. 给下列划线字标注读音。 摇曳(yè)蛊惑(gǔ) 2. 学生自由诵读,体会朗读时应把握的感情。 3. 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同学提出诵读建议。 4. 学生齐读诗歌。 二、精读:整体把握 1. 作者写春用了哪些意象?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 提示:草、花朵、暖风、你。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这首诗的两个诗节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一、二节之间是怎么衔接的?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答案)教学教材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语文) 课题:《沁园春·长沙》课型:新授课时:共1课时 执笔:游军培时间:2011年9月 备注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重点难点: 1. 作者对湘江秋景的描写、融情于景的抒发。 2. 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 导学案使用人: 使用具体日期: 学习过程: 一、了解知识 (一)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所谓“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是指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以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到90字)、长调(91字以上);以片数多少可以分为单调词、双调词以及三叠词、四叠词等。 词的流派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二)背景知识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二、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A 计算 B 打算 C 计谋 D 设计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2)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本课诗歌内容,识记字词的音形义,熟读诗歌。 二、预习内容: 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kuò) 百舸(ké) 碧(bì)透橘(jú)子洲 B.苍茫(cāng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竟(jìng)自由 C.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劲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 D.惆怅(chóuchàng) 遏(è)阻激(jī)扬万户侯(hóu)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6.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 精神面貌:____ 活动志趣: 三、提出疑惑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一、【预习检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n ()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 róng()岁月稠挥斥方qiú() 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a()飞舟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 遒:苍茫:主: 峥嵘:激扬文字: 稠:风华正茂: 遏:挥斥:击水: 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二、文本解读,探究问题。 (一)本词上阙写秋景,请找出上阕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二)上阙描绘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三)上阕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请从描写手法入手探析) (四)请找出你学过的关于描写秋景的诗句,并比较它与本首词在秋景写作上的不同点? (五)上阕所描写的秋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在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七)下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八)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三、巩固提升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 róng)携(xi?)遏(a)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 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yáo) 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 B、沉浮携带仓茫 C、挥斥酋劲峥嵘 D、遏阻惆怅激扬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粪土 ..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 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D、浪遏.飞舟(阻止)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5、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并分析。四、课外迁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相应的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1929年10月) 注:1929年秋天,红四军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 1、本词的题目是,采桑子是这首词的。一首词必须有,题目不一定有。 2、“人生易老天难老”采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战地黄花”,作者从什么角度去描写? 3、“寥廓江天万里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第11课《春》导学案导学案及答案

11《春》学案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抖擞.()应和.()黄晕.() 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2)散 ()() ()() (3)晕(4)藏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是怎样扣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景的? 3、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

朱自清《春》导学案

11《春》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抖擞.()应和.()黄晕.()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2)散 ()() ()() (3)晕(4)藏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 (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 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 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 ___的情怀。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是怎样扣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景的? 3、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 “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 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 。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