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公开课教案)演示教学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

五年级数学:图形的平移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让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难点:如何通过数格子定点的方法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条热带鱼,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条热带鱼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

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小结。 (1)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2)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二、新知探究 1.电脑出示问题,提问:小亭子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2.谈话:你能把小亭子图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先回忆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平移的方法,看它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又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可以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3.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尝试平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以指点和帮助) 4.小组交流。

5.反馈汇报。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4格。 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6格。 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教师视学生汇报隋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 6.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7.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格。 三、操作深化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想想做做第1题)

汇总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的例1和“试一试”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八第1-3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1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本例题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练习八的第1、2题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练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3题是通过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 2.65元。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 (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 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P46~4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常用体积单位间换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体积单位间的正确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教师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千米米分米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探究新知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那么棱长是10厘米时,体积又是多少呢? 学生交流讨论: 正方体棱长 1分米 = 10厘米 (1×1×1) (10×10×10) 体积 1立方分米 = 1000立方厘米 总结: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教师:那么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一下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总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2)、从上面可以看出,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 2、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单位换算的方法。换算的情况一般只有两种: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或低级单位聚高级单位。你还记得它们的具体方法吗? (1)、学生回顾,交流并汇报。 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乘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聚成高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2)、教学例3: 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学生思考,汇报 (3)、教学例4: a、这个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V=abh=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b、你还有其他的途径求出体积为 0.06m3吗?(先转化单位,再计算) (4)、小结:在具体的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的要求转化体积单位,还要注意已知条件单位之间的统一。 三、巩固练习: 1、口答填空。教材48页第2题、5题。 3.8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200立方分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9立方米30立方分米=()立方米 5立方分米9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解决问题:教材48页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1)、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如何进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作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移》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移》 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3平移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围绕教材中三个递进问题的设计,本节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直观地导入平移。同时,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有较深刻的理解。 2.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然后引入平移距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后,能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索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五星红旗升起”的视频。 在XX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冠军是马琳,亚军是王皓,季军是王励勤,为中国一起得了三块奖牌,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 2.感知平移运动的方式。 五星红旗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吗?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出示教材25页的第一个问题。 题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在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

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周别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教学活动时数备注 1 小数乘法 2 2 小数乘法 5 3 小数除法 4 4 小数除法 5 5 小数除法 2 6 国庆放假 7 观察物体 3 8 简易方程 5 9 简易方程 5 10 简易方程 5 11 简易方程 5 12 多边形面积 5 13 多边形面积 5 14 统计与可能性 5 15 数学广角 5 16 总复习 5 17 总复习 5 18 总复习 5 19 总复习 4 20 期考改卷 5 21 22 23 24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 [教学内容] 平移(第25--2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说出实际生活中平移的事例。

2.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图形做平移运动。 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 3.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4.揭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 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公开课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

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公开课教学设计

《探索图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方体涂色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想象、联想等形式发现小正方体涂色和位置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获得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学难点: 找出小正方体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规律。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出示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同学们,认识它吗? 正方体有哪些特征? 2.引出问题:(课件出示棱长为9厘米的大正方体) 提问: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这样一个大正方体。要用多少块? 3、如果给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请你仔细观察,想象一下:这些小正方体分别会有几个面被涂上色?每个小正方体被涂色的面一样多吗?如果根据涂色的面的不同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你想怎样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面涂色的、两面涂色的、一面涂色的、没有涂色的) 师:每一类小正方体分别有多少块呢?如果让你来数,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个图形太复杂了,我们很难数出。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比较简单的图形,探索图形中蕴含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去解决复杂的图形,好吗? (板书课题:探索图形) 二、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1.出示例题: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如下的大正方体,各需用多少块?把它们的表面分别涂上颜色。这三个图中,三面、两面、一面涂色以及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问题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出示表格 先来研究这个最简单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是几厘米? 板书:棱长 2 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拼成这个大正方体需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8个) 现在如果老师把这个棱长为2cm的大正方体的表面全部涂上颜色,每个小正方体会有几个面被涂色?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学生指出并纠正。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二)研究圆的特征

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冀教版

图形的平移 教学内容:教材4、5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 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谈话: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了平移和旋转的有关内容。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你能举出一些这方面的生活实例吗?今天我们就要来继续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目标感知 1、出示主题图。第4页。 2、问: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3、先在小组里讨论可以怎样平移,再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你是怎样平移(2)中的图A的? 方法一:方法二: 先向下平移3格,先向右平移13格, 再向右平移13格。再向下平移3格。 学生可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三、目标达成:指导具体的画法: (1)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 (2)将这几个关键的点分别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连成图形。 (3)注意:图形的位置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保持平行。 (4)巩固平移的方法。完成第五页上问题。 四、目标检测。 1、“练一练”第1题。 仔细观察,再交流发现了什么?

2、“练一练”第2题。 仔细观察,再交流发现了什么? 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鼓励学生试一试。 五、目标累积。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目标预览。同学们,你们见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现象。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图形的旋转,请注意预习。 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6—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 1、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的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各有不同——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平移做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今天,我们就要来进一步研究另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图形的旋转。(揭题,板题) 2、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学生举例。 二、目标感知 1、认识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的含义。 (1)出示水龙头喷水和转椅的情景图。 (2)学生可以自己用两支铅笔演示这两种运动方式,问:从上面的旋转现象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3)它们旋转的方向相同吗?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是相同的? (4)指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5)同桌或小组同学一起体会顺时针和逆时针。 2、学习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乐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501班。 教师:这个“501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如果说是五年级呢?单说一班呢?(都不能准确地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你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位置,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

最新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学设计

最新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25—26页平移 教学目标: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直观地导入平移.选取能让学生感知平移的直观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学生会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有较深刻的理解. 3.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平使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数学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找出关键点划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掌握平移后图形的变化情况与不变的图形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投影仪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播放“五星红旗升起”的视频.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项目中,冠军是马琳,亚军是王皓,季军是王励勤,为中国一起得了三块奖牌,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感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 2.感知平移运动的方式. 五星红旗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 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平

移,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吗?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板书课题:平移)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把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出示教材25页的第一个问题. 题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在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时,先考虑哪个条件?如何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我们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所有的对应点都应满足向左平移4格的要求. (2)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3)教师巡视,找出学生的典型错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①平移的方向不对. ②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4)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平移的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的关键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形相同的图形. 师小结: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2.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25页第二个问题.请学生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4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无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课题:圆的认识 执教人:李伦轩 时间:2012年5月28日 教学内容:教材93页——9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剪刀、线绳、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认识 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吗? 二、师生互动,学会画圆

(一)尝试画圆 那同学们,你用自己手中的工具,想办法画一个圆吗?(指名板演)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画圆的方法?画圆的感觉怎么样?那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用圆规画圆 1、老师想画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圆,怎么办?学生介绍,教师在一旁适当补充说明。同学们用圆规来试试看,能不能画出一个圆来? 2、交流: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的 3、老师也想用圆规来画个圆,你们做老师的指挥官。 教师画圆,故意出错。学生指出并纠正。从我画的过程中,想一想,画圆时应注意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 4、将圆规两脚的距离统一确定为5厘米,按步骤再画一个圆。 三、自主探究,研究特征 (一)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①观察剪下来的纸圆,组织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圆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过让学生折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圆心的特征。 ③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比一比纸圆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④那请同学们在自己刚才画的圆里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⑤判断P94 “练一练”的第1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公开课教案2 课题:商的近似数 曾都区实验小学刘友波 一、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416÷32=1380÷15= 二、导入新课: 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例1: 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1)生:22.4千米=22400米22400÷4=5600米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评议记录

1、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2、教师巡视时,应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 3、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 4、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 5、为什么在计算时先要扩大,最后又要将结果缩小? 6、小数除以整数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7、为什么小数点要打在被除数小数点的上面? 8、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算理的关注。 7、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苏教版

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约分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约分教 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约分》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在学习约分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些知识的掌握都为约分方法的学习提供了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约分的含义,并掌握多种约分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教材的安排,本课时设计了这样3个层面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约分的含义,掌握约分的方法。首先是活动一,找相等分数的活动。学生通过游戏找出相等的分数,使本课得以从愉快中开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动二,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分数相等的原因,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

生理解约分的概念,把握“最简分数”的含义。而最后的活动可以说是开放性的多项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更好地掌握约分的不同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约分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约分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约分。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约分的方法。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媒体演示并配音:话说猪八戒跟着猴哥,通过分西瓜了解了分数的神奇。今天八戒途径蛋糕店,了不得,这里的蛋糕真是香飘千里。毫不犹豫,八戒买下一个大蛋糕。不行,美味不可独享,怎么也得给师

傅留一块。想呀,想呀,八戒想出了这样的四种分法〈出示教材第47页的图案〉,他想把阴影部分的留给师傅。) 师:请同学们帮帮八戒,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评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实践探究 1、引导发现 师:(出示电脑课件例图)谁来说说看,哪种分法给师傅的最多? 学生立刻发现:四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为什么给师傅都是一样多?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生1:我们可以用4个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1/3、2/6 、4/12 、8/24 。我们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知道这四个分数是相等的,所以4种分法给师傅的都一样多。 师:这4个分数之间到底都有怎样的关系?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

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美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小学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9~10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三第4、5、6、7、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懂得整数乘法定律也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观察能找出正确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下面各题,怎么简便怎么算,并说说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25×16 101×37 36×99+36 25×(4+57) 二、探索新知 1.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 生计算第九页下的三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相等。) (2) 观察每一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发现? (3) 生汇报:第一组算式用到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用到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用到了乘法分配律。 (4) 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发现吗?(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教学教材第10页例7. (1)出示题目,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试着用简便方法算一算。 (2)学生试算。 (3)汇报算法,并说明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一个题:方法一: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4.78.

方法二:0.25×4.78×4 =4.78×(0.25×4)(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78×1 =4.78 第二个题: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乘法分配律) =130+0.65 =130.65 (4)小结:我们在计算整数或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首先看清楚数字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简便方法,如果没有简便方法,则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2、课堂作业:教材练习二5、6、7题。 3、拓展练习:教材第12页第8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冀教 版 4、5页。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通过自主尝试和交流,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2、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和沟通,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有新的收获。 3、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尝试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综合应用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的位置。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谈话: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已经学过了平移和旋转的有关内容。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内容?你能举出一些这方面的生活实例吗?今天我们就要来继续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目标感知 1、出示主题图。第4页。 2、问:下面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3、先在小组里讨论可以怎样平移,再尝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来。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你是怎样平移(2)中的图A的?方法一: 方法二:先向下平移3格,先向右平移13格,再向右平移13格。 再向下平移3格。学生可能还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三、目标达成:指导具体的画法:(1)先确定几个关键的点。(2)将这几个关键的点分别按要求平移到指定的位置,再连成图形。(3)注意:图形的位置平移后,各对应点的连线应该保持平行。(4)巩固平移的方法。完成第五页上问题。 四、目标检测。 1、“练一练”第1题。仔细观察,再交流发现了什么? 2、“练一练”第2题。仔细观察,再交流发现了什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鼓励学生试一试。 五、目标累积。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六、目标预览。同学们,你们见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现象。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图形的旋转,请注意预习。图形的旋转教学内容:教材6—图形的旋转。(揭题,板题) 2、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学生举例。 二、目标感知

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可能性》(数学人教五上)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观察、交流、动手、思考、验证的过程中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 教材P44例1及教材练习十一第1、2、3、4题。 教学方法: 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抽签卡纸、盒子、彩色球、铅笔。生:棋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设计意图】激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 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 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 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 (以学生抽到的是朗诵为例) 4.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 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卡片了。 师小结: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当然,不同情况下,它们有时也会发生变化。(板书:可能不可能一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过程,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发现新的结论和概念。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和绿棋子。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哪个盒子里可能会摸出绿棋子?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等问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摸一摸活动,并验证,再集体汇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