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概念:

2、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都开始于观察。

二、实验和观察

1、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2、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会下沉;往烧杯里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

浮并最终漂浮;如果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玻璃棒的作用:加速食盐的溶解。

3、实验仪器: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外焰温度最高,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的概念:

2、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量程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注明单位。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先测出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化曲为直法: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用刻度尺量出重合的棉线的长,即为曲线的长度。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3、体积的测量。

(1)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注意:量杯的刻度不均匀)

水物+水物-=V V V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课本14页图1—27(略) 四、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

2、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O ℃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

3、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 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4、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其他温度计: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3、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还有吨(t );克(g );毫克(mg )。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1千克=1公斤 1斤=500克 1两=50克

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台秤、磅等。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

基本构造:分度盘 指针 左盘 右盘 横梁标尺 游码 砝码 底座 平衡螺母

★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思考:调平过程中当指针偏转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程量过程中不平衡时又怎么办?)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外)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里)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 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等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

左盘砝码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求解。

(4)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六、时间的测量

1、自然界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能用来粗略的测量时间。

古时:日晷、燃香、沙漏、水漏 现代:摆钟、电子表、原子表 实验室:停表

2、时间的国际制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刻、时、天、月、年。

1天=24小时 l 小时=60分钟=3600秒

3、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的是时间的一个点,如10:00;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如课间休息10分钟。

4、实验室中常用来计时的工具是停表,有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读数练习,课本25页图1—51)

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30秒),并将它们相加。

七、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提出假设的关键词:可能;也许;或许

3、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照组不能太少,太少不能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第2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一.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有严整的结构⑤.能生殖和发育

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二.动物与植物

三.蜗牛:

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有触觉(触角)、视觉(触角上的眼)、嗅觉(触角)、味觉(口),但没有听觉;腹足用来爬行,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腹足分泌)。

四.放大镜的使用:

一手拿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另一只手拿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以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一.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3.8%)和无脊椎动物(96.2%)。

(1)脊椎动物

附: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2)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涡虫、猪肉绦虫、血吸虫)

多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

有口有肛门 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蛲虫)

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沙蚕)

软体动物(有贝壳):身体柔软,有贝壳(蛤、蜗牛、乌贼)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

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胳(蝴蝶、虾、蜈蚣)

附:昆虫属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

两对翅。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一、植物的分类:

被子植物:有 根、茎、叶、种子、花、果实(苹果)(结构最复杂)

裸子植物:有 根、茎、叶、种子 (松、苏铁、侧柏、银杏、水杉)

蕨类植物:有 根、茎、叶 (蕨、胎生狗脊、满江红、卷柏、芒萁)

苔藓植物:有 茎、叶 (葫芦藓、地钱、墙藓)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结构最简单)

二、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

(双名制——林耐,包括植物的种名和属名)

第四节 细胞

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英国罗伯特﹒胡克发现,观察到的是细胞壁)。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核:含遗传物质

细胞质: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

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液 泡(内含细胞液) 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

三、细胞学说

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

四.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复杂的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在分裂过程中,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

个子细胞中去。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细胞生长: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有的细胞停止分裂,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七.显微镜的结构。

(1)镜座 (2)倾斜关节

(3)镜臂 (4)镜筒

(5)目镜 (6)物镜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 (10)载物台

(11)遮光器 (12)压片夹

(13)通光孔 (14)反光镜

八.显微镜的使用包括:

a.安放 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有种子植物 无种子植物

b.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 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

c.放片 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

c.调焦 ① 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② 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d.观察

九.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①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利于展平)② 用镊子撕下洋葱

表皮③ 以45度夹角盖上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④ 在盖玻片一

侧加1—2滴红墨水⑤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⑥ 观察

(能看到染色体的细胞是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取的是上皮组织;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是为了制造口腔环境。

十.① 显微镜的放大率=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② 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物象偏左,向左移动才能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物象在左

下方,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才能将物象移动至视野中央。

③ 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微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第五节 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一.单细胞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生物个体由一个细胞组成;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

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二.单细胞的生物:

(少数)例:衣藻 (判断依据:体内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单细胞(少数)例:草履虫(判断依据:体内没有叶绿体,体内的食物泡参与

所有) 摄食和消化,伸缩泡参与排泄)

酵母菌

三、微生物 螺旋菌

细菌—————— 球 菌

杆 菌(酸奶就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杆菌发酵制成) 霉 菌(面包霉,青霉)-----多细胞生物

真菌——————— 酵母菌-----------------------------单细胞生物

食用菌(如香菇、木耳)-- --多细胞生物

单个的细菌很小,一般我们能看到的大量细菌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即菌落。

四、生物归类: 微生物 细菌: 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真菌

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

五、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是:营养、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六、组织: 1.概念:细胞分化后,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

2.特点:构成一种组织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相同或相似。

七、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 叶的表皮

输导组织(输送物质功能) ---------------- 叶脉 以某一

植物组织 营养组织(制造、储存营养物质功能)---------- 叶肉 植物为例

机械组织(支撑、保护功能) ---------------- 茎

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功能)------------ 幼嫩部分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

微生物

(需要现成的

有机物生成)

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动物组织结缔组织(运输、支持功能)------- 血液、软骨、肌腱

心肌:心脏的肌肉以人体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功能)----- 骨骼肌:人的四肢、躯体上的肌肉为例

平滑肌:胃、肠等器官上的肌肉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 脑、脊髓、神经中传导兴奋的作用)

八、人的皮肤是器官,原因: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

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

真皮:由血管中的血液-------结缔组织

触觉小体等--------神经组织

立毛肌--------肌肉组织

皮下组织:脂肪-------结缔组织

第六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二、植物的器官:

动物的器官:人体内的器官很多,如心脏、肺、脑等

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三、系统:1、概念:由各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

2、人体八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内分泌系统

四、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个体

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

第七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叶茎的向光性、根的向水性、向地性。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

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

三、研究表明,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

四、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复习资料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1.太阳表面温度:内部温度:日地距离:

2.太阳大气层结构

3.太阳黑子

是太阳活动强弱最主要的标志。次要的还有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国际上规定从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从1988年开始为第周。

4.太阳活动的观测注意事项(至少写三条):

二.月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1.月球基本形貌

月球和地球之间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月球本身,,我们看到的月球实际上是

月球表面阴暗相间,亮区是;暗区是:。

分别被称为和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即。

形成原因是和。

2.月球上有丰富的,科学家们一直都致力于研究开发月球资源的可能性。

1969年,美国宇航员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2003年,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第一位宇航员乘飞船绕地球四周后从太空安全返回。

是中国明代的一名能工巧匠,他是世界上利用火箭升空的第一人。

3.思考:列举月球上不能观测到的现象,不能进行的活动有哪些,及相应原因;可以进行的活动又有哪些。

第五节、月相

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叫月相。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

由于、、的相对运动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二.月相变化的规律(括号内填写日期并画出月相):

新月()上弦月()

下弦月()满月()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月相)()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

()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

三、月相与农历: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传统节日农历月相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中秋节()()

元宵节()()四、识图

排序,表示一次完整月相的过程写出上图所示的月相名称:

周期()天

( ) ① ② ③ ④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是

(1)写出A 、B 、C 、D 处所观测到的月相及相应的农历日期

A 处的月相_____ __农历日期________

B 处的月相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C 处的月相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D 处的月相________农历日期________

(2)在A 、B 、C 、D 处的圆中画出所观测到的对应月相

五、判断月相

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B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

C.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D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

E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F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G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H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第七节、 探索宇宙

一.太阳系

巨行星: 、

远日行星: 、

99.86%

体微粒和冰构成,

( 年一周期)

八大行星中:水星上没有,布满了;

金星和火星位居的两侧,有点像地球,是固体星,表面

有,主要成分是

唯一有生命的是有生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木星和土星体积大,卫星多,并且有光环,是由构成的

和表面都笼罩着氢和甲烷气体

二.银河系

构成: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最主要是恒星。

大小: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太阳并不是银河系的中心,与中心还相距

形状:侧看:

俯看:

在地球上看:像一条横贯夜空的银河

三.宇宙(自己画出宇宙中各种星系间从属关系)

由银河系和类似银河系的河外星系构成,它是无边无际的

目前人类可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光年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

物态: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

第一节熔化与凝固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熔化时需要热量;

凝固: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凝固时需要热量。2.晶体和非晶体

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

,例如

等物质。

,例如 等物质。

3.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

固点 (相同/不同),非晶体 (有/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4.应用

根据左图..

所示的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 甲、乙中, 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熔化特点: 。

是非晶体熔化曲线,特点: 。

② 乙图中,AB 段该物质处于 态,BC 段该物质处于 态,CD 段该物质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是 ,

在该温度下,该物质处于 态。该物质从刚熔化到完全熔化成液态,大约持续了 分钟。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

③ 归纳出晶体熔化的条件:⑴ 。⑵ 。

第二节 汽化与液化

1. 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汽化时需要 热量;

液化(凝结):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液化时需要 热量。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① 蒸发:液体在 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发生在液体的 。

影响因素:⑴ ;⑵ ;⑶ 。

作用:蒸发 (吸热/放热),具有 作用。

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

沸腾条件:⑴ 。⑵ 。

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沸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一般

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

沸腾前,水的温度,并有气泡产生,这时的气泡中主要是空气,在上升的

过程中(大小变化),并有响声出现且逐渐增大。

沸腾时,水底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到水面破裂,把里

面的水蒸汽释放出来,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

3.液化的两种方法

⑴;⑵。

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在温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火箭的燃料液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的方法制得的。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4.应用

①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氯乙烷(物态变化)时,(吸收/放出)大量的热而使局

部组织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

②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

外(散热器或冷凝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吸热,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第三节升华与凝华

1.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升华时需要热量;

易升华的物质有:。

凝华: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华,物质凝华时需要热量。

第四节物质的构成

1.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__________。

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 分子不停的在做________________,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又叫___________,温度________,分子的________越剧烈。

扩散现象:物质的分子从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移动,直到分布均匀的现象。

分子间有空隙和分子运动是扩散现象发生的原因。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汽化现象的解释

蒸发是一种的汽化现象,从分子运动角度看,蒸发实际上是处于的分子,由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沸腾从分子运动角度看,一方面处于的分子要离开液体,另一方面,液体

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沸腾是比蒸发剧烈得多的汽化现象。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

1.课本上几个活动的结论,能够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

①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_________的;但当温度改变时,其溶解能力将_________(填“改变”

或“不变”),这说明物质的__________会随__________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固体溶解性随温度的上

升而___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气体溶解性随温度的上升而___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

②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是___________的;例如同等条件的水中所能

溶解的蔗糖和食盐的量是不同的。

③不同的液体对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例如色拉油不能够溶解在水中,却能够溶

解在香蕉水等类似的物质中;

④某些气体能够溶解在液体中,例如碳酸饮料中溶解的气体。

⑤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如,是热量;

有的温度会,如,是热量。

2.应用

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①②③

喝汽水容易打嗝原因是。

第六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前提:在某个变化中

物理变化:;例如。

化学变化:;例如。

①铁生锈②物质的三态变化③溶解④燃烧

⑤金属钠和水反应产生氢气⑥碗敲碎⑦电灯发光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最主要的区别是。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前提:某种物质的特征或特性

物理性质:_______ __;

例如:。

化学性质: __________;

例如:。

3.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常见的酸性物质有

常见的碱性物质有

中性物质的例子,如

举例说明酸性物质对生活的危害

举例说明碱性物质在生活的利用

4.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① ___________可以简单的判断物质的酸碱性。______溶液能使其变_____色,____溶液能使其变_____色。

记忆口诀:溶液酸中碱,石蕊红紫蓝。

②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来更准确的了解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测定的方法是: 用______的___________蘸取被测溶液,滴在___________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______________对照, 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____________。

规律:

()

()增强()增强

练习:

1、判断下列各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现象。

冰封的湖面解冻;__ ___,____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____,__ _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________,_______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________,_______

冬天早晨,北方房屋的窗内结冰花;_____,____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______,_____

出炉的钢水变钢锭;________,_______棒冰含在嘴里变成糖水:_________,________

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_____,___海水晒盐:_____,_____ 2、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它们基本上都是空气中水蒸汽形成的,形成的位置为:云

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

云:高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

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雾: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或灰尘上就形成了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露。

霜: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霜。

3、★灯丝选用钨丝作材料,是因为。

★在南极地区选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其实是说金的比较高。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定律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一选二贴三垂直,估读单位莫忘记。 (1)选尺选零点(2)贴被测物、被测边(3)视线与尺面垂直(4)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最后写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浙教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实验和观察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搅拌加快溶解、引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米(m) 1米(m)=101分米(dm)=102厘米(cm)=103毫米(mm) 10-3千米(km)=1米(m)=103毫米(mm)=106微米(um)=109纳米(nm)=1010埃(?) 2、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范围(量程):计量器具所能够测量的最小尺寸与最大尺寸之间的范围被称作该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分度值):测量工具上面任意两个最近的刻度线表示的数量差值 b.使用时要做到: 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密度专题复习

密度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 】1、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米3 C 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3千克 【 】2、从密度公式ρ=m/v 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物质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 .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与质量、体积无关,保持不变 【 】3、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 】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 .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 .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 】5、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 .量筒、天平、烧杯 B .量筒、天平 C .量筒、直尺 D .量筒、天平、水 【 】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4 3,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A.2千克/米3 B.4千克/米3 C.6千克/米3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3 【 】7.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 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 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 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 】10.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 水面上升相同的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则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大全(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物体体积的测量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温度计 13.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15、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 16.托盘天平的结构的正确使用: (1)放平(2)调零——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案集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2、熟悉科学实验室里的常用仪器 重点难点:如何鼓励学生观察、思索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 什么是《科学》? 广袤的宇宙、神奇的生物、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我们就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那里有无数奇妙的现象,并且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变化。这些自然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又将怎样变化?《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对各种疑问找出答案的学问。 2. 科学离我们很远吗? 你一定知道牛顿由一个苹果的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由观察沸腾的水顶起壶盖而发明蒸汽机的故事。他们都是从研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带给世界哪些改变?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要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2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 1.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B C D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 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燃放烟花D.吹肥皂泡 3.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的变化全部源自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上,海洋中没有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会使得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 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5.下表简明记录了部分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特征类群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6.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也会越快 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 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A.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 B.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核 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 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经纬度是20° W ,0° B.M点在东西半球的一条分界线上 C.M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M点位于东半球 1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冰的“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的两个视野,从图甲到图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物镜转换器 B.先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 C.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D.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1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 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 1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 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 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 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 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大量冷 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 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1/4~2/3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 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1.3科学观察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科学入门 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涛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科学》课,小涛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 B.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 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 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 2、下列活动中,不属于观察的是() A.用温度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 B.仔细地观察小鸟的活动 C.一位学生在校园内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皮尺测量某同学的身高 3、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为235毫米 B.乒乓球台的宽度大约是2000厘米 C.长跑运动员长跑后体温可达到46℃ 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是1.5米 4、小明同学洗澡时,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先用手去试一下水是否很烫,一次他把洗澡水冲到身上时,感觉不冷不热,你认为小明这次洗澡的洗澡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 A.75℃ B.55℃ C.35℃ D.15℃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下列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米、分米、厘米、微米 B.分米3、毫米3、厘米3、米3 C.米、厘米、分米、微米 D.米3 、分米3、毫米3、厘米3 7、下列各个量中接近80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 B.铅笔的长度 C.黑板的长度 D.课桌的高度 8、下图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9、我校运动会铁饼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在测量时如果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10、当室温为20℃时,用体温计测得甲病人的体温为39.1℃,把该体温度计消毒后未甩就直接给体温正常的乙测量,则体温计的读数应该是() A.20℃ B.37℃ C.39.1℃ D.以上都不正确 11、在科学研究中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感觉总是正确的 B.光凭人的感觉有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浙教版.doc

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浙教版 【科学并不神秘答案】 1、自然现象原因规律理解解释预测 2、疑问观察问题 3、鼓起来(复原)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复原 4、(1)种子还在西瓜内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发芽? (2)什么条件下雨后才会出现彩虹?(答案合理即可) 5、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答案合理即可) 6、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7、酱油味精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妻符合食品安全的法规(答案合理即可) 8、塑料瓶变瘪了瓶内气体冷缩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走进科学实验室答案】 1、实验温度湿度光线通风 2、天平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酒精灯烧杯 3、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 4、上下伸入冲洗 5、用大量冷水冲洗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6、①加热时直接用手拿住试管 ②直接对着鼻子闻气味 ③滴管伸入试管内 ④吹灭酒精灯

7、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外焰 8、远离 9、B 【科学观察答案】 1、仪器工具内容和范围 2、精密计划研究数学计算 3、观测仪器天文望远镜显微镜频闪照相机观察能力 4、现象与数据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 5、鼻子耳朵手指颜色状态气泡 6、(1)塑料丝会飘动 (2)2或32一样略 (3)与地面垂直的明信片下落得更快(或慢)实际情况会因放置的不同(宽垂直和长垂直)而出现下落快慢不同明信片的下落快慢可能与明信片的面积大小、放置角度、下落高度、硬度、实验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关 7、D 8、B 9、(1)白色固体、气味不浓、较硬 (2)部分蜡烛固体熔化,烛焰红色、温度较高、有一定的气味(3)灯芯上方看到了白烟,闻到了浓烈的气味 (4)蜡烛燃烧生成了别的物质 10、(1)盖上纱布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总】 (1)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总】测量内容仪器单位换算关系 长度刻度尺(米尺)米(m)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 体积刻度尺(米尺)、 量筒、量杯 立方米 (m3)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天平(托盘天平)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时间钟、表(机械停表)秒(s) 1小时=60分=3600秒 温度温度计摄氏度(℃ )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 1)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 3)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计值) 4)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7.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 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 9.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 最小刻度 10.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11.温度计的结构有哪些?(①玻璃泡、②玻璃管、③液体) 1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概念: 2、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都开始于观察。 二、实验和观察 1、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2、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会下沉;往烧杯里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 浮并最终漂浮;如果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玻璃棒的作用:加速食盐的溶解。 3、实验仪器: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外焰温度最高,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的概念: 2、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量程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注明单位。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先测出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化曲为直法: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用刻度尺量出重合的棉线的长,即为曲线的长度。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3、体积的测量。 (1)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2)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