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上浮、下沉、漂浮、悬浮”几个概念

关于“上浮、下沉、漂浮、悬浮”几个概念

关于“上浮、下沉、漂浮、悬浮”几个概念
关于“上浮、下沉、漂浮、悬浮”几个概念

关于“上浮、下沉、漂浮、悬浮”几个概念

一、“上浮”、“下沉”是过程,“漂浮”、“悬浮”是状态。

⒈物体浸没在液体中,F

浮>G

时,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开始上浮时,整个物体仍然浸没在液体中,浮力大

小不变。随着物体在液体中位置不断升高,最终将有一部分物体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若仍为F

浮>G

,物

体继续上浮。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逐渐增大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逐渐减小,F

就逐渐减小,直到F

浮减小到与物体的重力相等时,物体的上浮运动才结束,此时物体处在受力平衡状态(F

=G

),漂浮在

液面上。所以,漂浮是上浮的结果。

⒉当浸没物体的重力大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时,物体下沉,直到受到容器底部对它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为止。此时物体静止在容器底部。

二、悬浮和漂浮的异同

相同点是:都是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即F

浮=G

不同点是:⒈排开液体体积不同。悬浮时V

排=V

;漂浮时V

⒉密度不同。悬浮时,ρ

物=ρ

,而漂浮是,ρ

⒊同一物体不可能在同种液体中既悬浮又漂浮。

饺子的浮沉:

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把饺子放凉,再放入锅中,又会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

呢?因为生饺子放人锅中,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饺子因为饺子内气体受热膨胀,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饺子上浮;凉的熟饺子因遇冷体积缩小使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

把一个物体浸入某种液体中,要判断它的沉浮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

①比较重力和浮力:使物体完全浸没入液体中,计算出其受的浮力,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判断其浮沉,若F浮> G ,则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若F浮= G(可以浸没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则悬浮;若F浮< G(最后沉底,此时F浮=G-N支持),则下沉;

②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通过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若ρ物>ρ液,则其重力大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力即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物体下沉;若ρ物=ρ液,则物体的重力等于同体积液体的重力即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物体悬浮;若ρ物<ρ液,则其重力小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力即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利用浮力知识求物体或液体的密度:

1.对于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而浮力F浮= ρ液gV排,重力G物=ρ物gV排,因F浮≈G物,只要知道

V排与V物的关系和ρ液(或ρ物)就可求出ρ物(或ρ液)。

例1: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125cm3的木块放入盐水中,木块有1/2的体积露出盐水面,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N,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_ kg/m3(g取10N/kg)

解析: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F=G= Mg=p木Vg=0.6×103kg/m3×0.125×10-3m3×10N/kg=0.75N,盐水的密度:

=1.2×103kg/m3

2. 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称重法,可求出

,又因为,此时,可得。根据此式,已知ρ液,可

求出ρ物,已知ρ物可求出ρ液。

液面升降问题的解法:

1. 组合物体漂浮类型

要看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关键是比较前后两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设物体原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后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若V’排>V排,则液面上升,若V’排

变,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故,因为液体的密度ρ液不变,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所以只要判断出物体前后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液面的升降情况。

例1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面将( ) A.上升B.不变C.下降D.无法判断

解析:铁球和烧杯漂浮在水中,装有铁球的烧杯所受的浮力F浮与烧杯和铁球的总重力平衡,则有:。把铁球放入水槽中,铁球下沉,铁球单独受到的浮力,;烧杯单独受到的浮力为。铁球放入水槽

中后,铁球和烧杯所受浮力之和为F浮2,因此,烧杯和铁球后来排开水的体积之和小于原来排开的水的体积,所以水面下降,故正确选项为C。

2.纯冰熔化类型:

此类题的规律技巧:若冰块漂浮于水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不变;若冰块漂浮于密度大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上升;若冰块漂浮于(或浸没于)密度小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要判断液面的升降,必须比较冰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冰熔化成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冰未熔化时,若它漂浮在液面上,则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相等,即。冰块所受的,冰块的重力,由此可得;

冰熔化后,化成水的体积。所以当冰块漂浮于水中时,,液面不变;当时,

,液面上升。若冰块浸没液体中,则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冰块的体积,而冰熔化后的体积小于冰的体积,

故液面下降。

例2如图所示,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待这些冰全部熔化后( )

A.将有水从杯中溢出

B.不会有水从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

C.烧杯中水面下降

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

解析:冰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保持不变,故不会有水溢出。答案:B

漂浮物体切去露出部分后的浮沉情况:

漂浮物体,如将露出液面的部分切去后,物体的重力减小,而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没有变,根据F浮= ρ液gV排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上浮。

例1长为L的蜡烛底部粘有一铁块,使其竖直停留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露出水面的长度为L0,将其点燃,直到自然熄灭,设燃烧掉的长度为d,则( )

A.d

B.d=L0

C.d>L0

D.无法判断

解析:假设将露出的部分一次切去,再分析剩余部分的沉浮情况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如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这时蜡烛的重力减小,而在水中的部分未变,即排开的水的重力——浮力未变,显然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将上浮。可见,蜡烛燃烧过程是逐渐上浮的,所以最终烧掉的长度大于L0,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密度计: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造与工作的。密度计是一根粗细不均匀的密封玻璃管,管的下部装有少量密度较大的铅丸或水银。使用时将密度计竖直地放入待测的液体中,待密度计平稳后,从它的刻度处读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常用密度计有两种,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大的液体密度,叫重表;另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小的液体,叫轻表。

密度计的原理是:F浮=ρ液gV排=G计(不变)。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ρ液增大时,V排减小,密度计在液面以上的部分增大,刻度越靠下密度值越大。

气体的浮力:

气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同理,物体在空气中时,上下表面受到空气的压力差就是空气的浮力。故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重量,并不是物体真正的重量,但因其所受的浮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不但空气如此,物体在任何气体中,均受到气体的浮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知识与能力第一单元《沉和浮》参考答案

五年级下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探究起跑线 实验时间:年月日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提示:如果是沉的物体,用“↓”表示;如果是浮的物体,用“↑”表示。

探究接力棒 一、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它们的沉浮与自身的轻重有关。 (×)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它们的沉浮与自身的体积大小无关。 (√) 二、分类:将下列物体序号分别填入相应的圈内 ①蜡烛 ②带盖的空瓶 ③粘在一起的两块橡皮擦 ④半个苹果 ⑤一串回形针(20个) ⑥一根重两公斤的木棍 ⑦二分之一块鹅卵石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起跑线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物体沉浮是否与其轻重有关”实验记录表 相同体积小球的沉浮(质量从重到轻排列)。 “物体沉浮是否与其体积有关”实验记录表 相同质量立方体的沉浮(体积从小到大排列)。

探究接力棒 一、判断题 1.把两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石头放进水中,重的容易沉下去。(√)2.把两块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石头放进水中,体积大的容易沉下去。(×) 3、潜水艇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 二、选择题 1.若相同质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能够浮在水面,它最可能是(B)。 A.铁块 B.木块 C.橡皮 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A)来达到上浮和下沉。 A.质量 B.大小 C.体积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探究起跑线 实验时间:年月日 “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实验记录表

探究接力棒 选择题 1.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C)排开水的体积。 A.大于B.小于C.等于 2.煮熟的饺子会浮起来,是因为饺子的体积(B) A.减小B.增大C.不变 3.使用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读数时要(C)水面的凹面。 A.俯视B.仰视C.平视 4、我们能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C) A.橡皮泥自身重量变小了B.排开的水量变小了C.排开的水量增大了

关于“上浮、下沉、漂浮、悬浮”几个概念

关于“上浮、下沉、漂浮、悬浮”几个概念 一、“上浮”、“下沉”是过程,“漂浮”、“悬浮”是状态。 ⒈物体浸没在液体中,F 浮>G 物 时,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开始上浮时,整个物体仍然浸没在液体中,浮力大 小不变。随着物体在液体中位置不断升高,最终将有一部分物体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若仍为F 浮>G 物 ,物 体继续上浮。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逐渐增大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逐渐减小,F 浮 就逐渐减小,直到F 浮减小到与物体的重力相等时,物体的上浮运动才结束,此时物体处在受力平衡状态(F 浮 =G 物 ),漂浮在 液面上。所以,漂浮是上浮的结果。 ⒉当浸没物体的重力大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时,物体下沉,直到受到容器底部对它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为止。此时物体静止在容器底部。 二、悬浮和漂浮的异同 相同点是:都是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即F 浮=G 物 不同点是:⒈排开液体体积不同。悬浮时V 排=V 物 ;漂浮时V 排 G ,则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若F浮= G(可以浸没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则悬浮;若F浮< G(最后沉底,此时F浮=G-N支持),则下沉; ②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通过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若ρ物>ρ液,则其重力大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力即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物体下沉;若ρ物=ρ液,则物体的重力等于同体积液体的重力即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物体悬浮;若ρ物<ρ液,则其重力小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力即完全浸没时的浮力,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幼儿园中班教案《沉与浮》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沉与浮》 中班教学计划《沉与浮》适合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探索并记录水中铁罐,塑料杯,木棍,纸船,指甲刀和石头的起伏,感知水中物体的起伏,激发婴儿的好奇心和欲望为了探讨跌宕起伏的现象,让我们看一下幼儿园计划《沉与浮》。 活动目标: 1.感知水中物体的起伏 2.探索并记录铁罐,塑料杯,木棍,纸船,指甲刀和水中石头的起伏。 3.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渴望探索跌宕起伏的现象 4.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仔细观察现象,并进行实证研究。 活动准备: 铁罐,塑料杯,木棍,纸船,指甲刀,石头,脸盆,每组一个,每人一个记录 主要难点: 探索并记录水中各种物体的起伏 活动程序: 一,介绍

1.老师给你带来了很多东西。让我们看看那里是什么?(显示各种项目) 2.今天,我们将成为一名小科学家,进行沉没和漂浮实验。我们必须将这些东西逐一放入水中,以查看什么会漂浮在水上以及什么会下沉。 二,猜 在进行实验之前,让我们先猜测一下。(记录孩子对各种物体起伏的猜测结果) 三,儿童的自主探索 现在,请孩子们自己做这个实验,将东西放在桌上,然后轻轻地放进去。如果这东西可以漂浮在水上,我们将在这东西旁边的图片上打勾。如果下沉,请按X。 四,测试猜测 将猜测结果与孩子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然后老师与孩子一起工作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五,总结 1.您知道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入水中,有些东西会冒出来吗? 2,老师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水中有一种向上推力,它可以举起轻的东西,让它漂浮在水上,但是它太重了,不能举起,所以下沉是。 活动建议:

1.在表格中记录一行空格,以使孩子们填写自己的猜测。孩子们完成实验后,他们可以进行自我比较。 2.在谈论下沉和漂浮时,您应该清楚地向孩子们清除“漂浮和下沉”这两个词。有些孩子不会知道。 3.在孩子进行实验之前,有必要指导孩子快速,好地做事,以便孩子在实验过程中有条理。 4,实验材料应尽可能靠近每一组,以免有些孩子利用漏洞。脸盆中的水应该更多,这样孩子才能清楚地看到水槽和浮子之间的对比。水太少了,漂浮在水上的东西会部分浸入水中。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漂浮并沉没”一词的明确组合,因此在实验结束时,我会听到几个孩子说“漂浮,沉没”。我事先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2.有几组幼儿争夺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把纸船打成纸浆。这是由我没有事先明确测试的预防措施引起的。活动期间幼儿的常规问题仍需考虑。 小百科全书:力是指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物体之间的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力差。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原理。

(完整版)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11 (2)计算浮力有哪些方法? 答: (1) 利用称重法求浮力, 即F浮=G-F'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3)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即F浮=G物(悬浮或漂浮) 1. 质量为200g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20g的水,则此物体将() A、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在容器的底部 D无法判定 2.有甲、乙、丙三个材料不同的小球,质量相同,放入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球 受到的浮力最小,球的密度最小。 3. 如图所示,甲、乙是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人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情形,由图可知; (1) 木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比较:F甲 F乙。 (选填“>”、“=”或“<”) (2)两种液体的密度相比较:ρ甲ρ乙。 4.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足量)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A、水 B、食盐 C、酒精 D、食用油 5.将一个质量为8g的小木块缓慢放入一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漂浮在水面上,待木块静止时,烧杯中溢出水6g,则被木块 排开的水的质量为() A、8g B 、6g C、 2g D 、3g 6小明星期天给家里的金鱼缸换水,他刚把鱼缸装满水时,不小心将一个质量为20g的小物块掉入鱼缸中,此时从鱼缸中溢出水14g,则小物块在鱼缸中将会()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判断 7.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分成大小不等两块,那么 ( ) A、大块将上浮,小块将下沉 B.大块将下沉,小块将下沉将上浮 C、两块都悬浮 D.两块都上浮 8.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F浮>G物时,物体在水中将,最终物体将在水面处,此时F浮 G 物,当F浮=G物时物体在水中将,当F浮

如何让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如何让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的方法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难点:找出使沉在水下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水、橡皮泥、铝箔、硬币、小潜艇、盐、鸡蛋或土豆块、透明塑料杯、玻璃水槽、筷子或吸管、细铁丝、线、针或牙签、塑料泡沫。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把固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溶解在水中。让学生举例说明。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二)探究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1.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

(1)师生研讨,确定让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的方法------做成船形。学生做实验使橡皮泥和铝箔浮起来。 (2)提出问题:“小船”能装载几个硬币? (3)研讨怎样往“小船”里放重物,记录硬币数。 (4)统计硬币数,分析装得最多的“小船”有什么特点。 (板书:改变物体的形状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5)提问:如果不改变物体的形状,用下面这些材料,如木筷、吸管、泡沫塑料能不能让橡皮泥浮起来? (6)教师指导学生做筏子。引导学生发现漂浮物都很轻的特点 (板书:物体借助漂浮物也可以浮起来) 2.使小潜艇浮起来或沉下去。 (1)发给学生内部充满水的小潜艇,使小潜艇沉入水里。 谈话:想办法让它浮起来。学生操作并找出小潜艇沉浮的原因) (2)师生共同解释小潜艇通过排水、进水控制上浮、下沉的道理。 (学生找不出原因时,可以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浮在水面上的小潜艇,再用手掂一掂沉在水下的小潜艇,然后再说出上浮、下沉的道理) (板书:减轻自身的重量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3)播放潜水艇在水中上浮、下沉的录像。 3、使鸡蛋、土豆浮起来。 (1)提问:有没有办法让土豆也浮起来?(2)小组交流各自设想。(3)播放课件,介绍死海常识。(4)学生分组活动。 (5)汇报、交流。(板书:水中加盐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课题: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

课题: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 初中理综备课组 主备人:葛 成 初2015级_____班第_______学习小组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的】进一步加深对漂浮和悬浮的理解,提升解决知识的能力。 【知识回顾】 1、密度公式:ρ=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重力与质量关系式:G=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浮力的方法: ⑴称量法:F 浮=_______________ ⑵压力差法:F 浮=__________________ ⑶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平衡法:当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它受到的浮力F 浮、重力G 物以及排开液体的重力G 排之间的关系是:F 浮____G 排_____G 物. 【典型例题】 例1.质量是50g 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N,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球静止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甲、F 乙、F 丙,则: (1)若三球体积相等,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若三球质量相等,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三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例3.把重5N,体积为6×10-4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漂浮,F 浮=6N B 物体悬浮,F 浮=5N C 物体漂浮,F 浮=5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6N 例4.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5 3,则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例5.有一体积为103cm 3的木块,质量是0.6kg,放入水中后漂浮在水面上,求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露 出水面的体积. 【课堂训练】 1.在盛着水的缸中放有一质量为500g 的木块,木块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该木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合力为_______.若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52,则它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 2.一艘轮船的排水量为1×104t,则它在河水中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m 3,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___N,当它从河中驶入海中时,要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 沉”),它在海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4个形状,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 图中表示它们在水中静止时的情况,如果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是F 甲、

人教版2019年初中物理 漂浮、悬浮、浮沉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初中物理漂浮、悬浮、浮沉条件的理解及应用综合专题练习(含答案) 学生姓名:年级:老师: 上课日期:时间:课次: 知识点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如表: 浮力与物重的关系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物体运动状态 ρ液>ρ物物体上浮 ρ液<ρ物物体下沉 ρ液=ρ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处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如表: 物体所处状态浮力与物重的关系液体密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F浮=G物ρ液>ρ物 F浮=G物ρ液=ρ物 F浮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2.用一个玻璃瓶装上写有你心愿的纸片,然后盖上盖子并密封,投入江中,就能漂浮在水面上,成为“漂流瓶”.如果漂流瓶从长江漂入大海,漂流瓶所受到的浮力及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变化情况是(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A.浮力变大,露出水面体积不变 B.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C.浮力不变,露出水面体积变小 D.浮力变小,露出水面体积变大 3.将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三个球浸在A、B、C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三球所受的浮力大小及液体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A.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1=F2>F3 B.三个球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1>F2>F3 C.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A<ρB<ρC D.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A>ρB=ρC 4.当潜艇在完成一次水下巡航任务时,遇到海水密度突然变小的密度跃层,潜艇突然迅速下沉,发生了危险的“掉深”现象.艇长命令立即向潜艇内的水柜充气,全舰官兵密切配合,3分钟后潜艇“掉深”停

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任何深度的地方③ρ液<ρ物, 物体下沉(二)、物体浮沉的条件: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力和力,物体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一共有三种受力情况: 1、当F浮 G时,上浮(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最后逐渐调整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最后漂浮在水面; 2、当F浮 G时,下沉(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最后沉在容器底部; 3、当F浮 G时,悬浮或者漂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物体的浮与沉由力和力的大小关系决定11(2)计算浮力有哪些方法?答: (1) 利用称重法求浮力, 即F浮=G-F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 浮力, 即F浮=G排液=液gV排 (3)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即F浮=G物(悬浮或漂浮) 1、质量为200g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20g的水,则此物体将() A、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在容器的底部 D无法判定 2、有甲、乙、丙三个材料不同的小球,质量相同,放入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球受到的浮力最小,球的密度最小。 3、如图所示,甲、乙是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人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情形,由图可知;(1) 木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比较:F甲 F乙。 (选填“>”、“=”或“<”) (2)两种液体的密度相比较:ρ甲ρ乙。 4、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足量)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 A、水 B、食盐 C、酒精 D、食用油 5、将一个质量为8g的小木块缓慢放入一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漂浮在水面上,待木块静止时,烧杯中溢出水6g,则被木块排开的水的质量为() A、8g B 、6g C、2g D 、3g6小明星期天给家里的金鱼缸换水,他刚把鱼缸装满水时,不小心将一个质量为20g的小物块掉入鱼缸中,此时从鱼缸中溢出水14g,则小物块在鱼缸中将会() A、上浮

幼儿园大班教案《沉与浮》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沉与浮》 大班课程《沉与浮》适合大班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了解对象的起伏,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可以积极探索,寻找答案,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来看看幼儿园班《沉与浮》我们走吧. 活动目标 目标1: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寻找答案 目标2:初步了解物体的起伏 目标3:培养儿童的团结和协作能力 目标4:引导儿童在活动期间仔细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研究科学现象 目标5:能够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起伏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物体的起伏 教学困难:漂浮和下沉 活动准备 6个大盆,12个篮子,纸,干木块,石头,钉子,塑料杯,树叶,乒乓球,实心球,硬币

活动的过程(活动过程的介绍不一定要详细记录教师和学生的所有对话和活动,但是活动的主要环节应该清楚地再现,即开始,基本,结束和扩展.注意:关注基本链接) 一:让孩子们猜猜这些东西会漂浮哪些东西会下沉. (设置悬念,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二:操作,要求孩子把东西放在盆地的桌子上,看看结果是否与他们的想法相同. 三:让孩子们把沉没和浮动物体放在两个篮子里,然后告诉其他群体的孩子和老师,这些群体正在下沉,哪些群体漂浮着. (纸,干木,塑料杯,树叶,乒乓球漂浮,石头,钉子,实心球,硬币正在下沉) 四:为什么有些下沉而有些浮起来? 五:请孩子们用篮子里的东西来思考对方以及如何沉没漂浮的东西,漂浮下沉的东西(用石头压纸,把硬币放在塑料杯里.) 六:请回家看看爸爸妈妈.还有什么会沉到底部,哪些会浮出水面. 教学反思 “沉和浮”的设计来自突然发现的幼儿.这项活动紧跟着“沉没”的有趣现象,并满足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了探索的欲望.这项活动总是以儿童为主体,让孩子利用现有的经验来猜测和判断物体的起伏,让他们积极地建构知识和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玩耍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探索对象下沉.利用浮动的原因,获取与物体起伏有关的知识

1漂浮计算题

放入水中,静止后木块有的体积浸在水中(如图乙)。

5.一木块体积为100cm3,密度为0.6×103kg/m3。问: (1) 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有多大? (2) 若用手把它全部按入水中,则手对木块竖直向下的压力要多大? 6.一个皮球重1N,浮在水面上静止时,刚好有一半的体积浸入水中。用手把皮球全部压入水中,这时球受到的浮力是N,手对皮球的压力应为N。 7.体积是600cm3的塑料块,放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540cm3,这个塑料块的重力是,密度是。 8.体积为0.6dm3的物块,重4N,当它浸没水中时浮力是N,自由平衡(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N,排开水的体积是m3。若把它放入酒精中(ρ酒精=0.8×103kg/m3)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N,排开酒精的重力时 9.(2010泰洲)(9分)图23所示是有关浮力的小实验: (1)在薄塑料袋中装满水并扎紧.用弹簧测力计将它提起后静止.由图23(a)可 知水袋所受重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N;将水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不碰容器 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渐渐变___________,说明水袋受的浮力渐渐变 _______________;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_____________N,此时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N。 10.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 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此过程中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逐渐减小到零B.先减小后增大 C.始终保持不变D.逐渐增大

1.为了测出玻璃的密度,小明利用一个玻璃制的小瓶,一个量筒和水做了如下探究活动. 先在量筒中盛入50cm3的水,然后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这时水面与80cm3刻度线相平,再让小瓶口朝下,沉没在量筒中,如图乙,这时量筒内 水面与62cm3刻度线相平,请你根据以上测出的数据推算 出这个玻璃小瓶的容密度是多大. 2.装满水的容器中漂浮着一个木块,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把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容器中将溢出200ml水,求: (1)此木块的密度 (2)松手后木块将如何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浮力如何变化?最终浮力又为多大?

漂浮和下沉(教案)

《漂浮和下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预想与试验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的材料在水中的情况,认识漂浮现象,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一股向上托起的力。 2、引导学生尝试自行记录预想和试验的结果,并学习和体验预测、实验验证、记录等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愿意合作和交流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设计: 活动一:收集各种物体,预想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并进行记录。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在课前自行收集一些熟悉的物体。 2、通过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预想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情况,并进行记录,使学生较早接触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受到它的熏陶。 3、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参与预想和敢于预想的勇气和胆量。 活动器材:记录卡片。 活动二:试验物体的漂浮与下沉,并进行记录。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各自的发现。 2、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验证预想的行为。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不同的因素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同。 活动器材:记录表、玻璃球、塑料泡沫、牙签、蜡烛、回形针、乒乓球、水槽等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材料。 活动三:比较预想与试验结果,交流、发现和感受。 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比较预想与试验结果,使学生意识到:预想不能代替事实,通过试验才能验证预想的正确。 2、指导学生将活动中获得的发现、感受和体验与其他同学共享、探讨。 活动四:观看视频,感知水的浮力。 活动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了解漂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讨的能力。 活动器材: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收集各种物体,预想它们在水中的情况并进行记录。 1、展示试验,提问:把木块和石头分别投进水里它会怎样?”学生回答。 2、归纳:木块浮在水面,石头下沉在水底。像乒乓球这样浮在水面上的,我们把它叫做漂浮,像石块这样沉在水底的,我们把它叫做下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漂浮和下沉。(揭示课题:漂浮与下沉) 3、组织、观察并认识教师准备的材料和学生自备的物体。 4、预想:各种物体在水中哪些会漂浮,哪些会下沉?(将预想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交流:交流各自的预想结果。 (二)试验物体的漂浮和下沉,并进行记录。 1、实验验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将各种物体一一放入水中,验证各自的预想。 2、观察:仔细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情况。 3、记录:将观察到的现象和各自的发现记录下来。 比较预想与试验结果,交流记录方式、发现和感受。 1、比较:将记录下来的预想与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检验预想与试验结果是否一致。 2、交流:交流记录方式、各自的发现和感受,分析这些物体的材质。 3、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会下沉哪些物体会漂浮?学生交流回答。 (四)感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1、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 2、归纳: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给物体一个向上的托力,我们把它叫做浮力。(齐读) 3、提问:漂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那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呢? 4、观看视频,小结。

《浮与沉》教案

《浮与沉》教案 ------“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实践 晋江市江滨中学罗新兴一、背景 我校从2010年3月开展“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收获,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比以往要好很多,统考的学习成绩也排在前列。 1.教材分析 承接上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本节内容侧重开探究物体的浮沉状态及浮沉条件,并能用浮沉条件来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虽然内容不是很 难,但本节渗透了物理的研究方法,思考方法,要通过探究的过程。特 别是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与交流讨论总结 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要培养学生的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渗透方法比 得出结论更重要。 2.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教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小组也能较好地进行分工合作探究,同学有较强的展示欲望,思维活跃,但生活体验不足,理性的物理思维模型还没有很好地建立,初步懂得探究的过程和步骤,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预习能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对于难点的理解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引导。 3.教学目标 (1).概括出物体的沉浮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浮沉。 (2).知道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的方法。 (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4.教学思路 ①课前发下本节导学案,让同学提前预习并提出问题,预习得会的知识 原则上不再重复,对较难的知识进行指引,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

②对各组较好的问题进行展示,开拓学生的思维,肯定学生的思考,通过 学生思考加强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认识物理是有用的,从而更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必躬行。”通过浮沉实验体验物体的浮与 沉,感受浮力和重力,对浮沉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物体浮沉取决于什么条件? ④提供器材(一个空瓶,一些砂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 明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总结演绎归纳的过程:“如果--------就说明---------”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思维方法。 ⑤贯彻当堂达标,完成导学案中相应的练习检测,应用浮沉知识解释一些 物理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准备 ①导学案的编写,提前布置预习与提问。 ②准备实验器材(测力计、小石块、金属块、木块、铁块、小石头、泡 沫塑料、铜块、铝块、空小药瓶、自带脸盆、水果) ③了解学生的问题与学习的症结。 二、教学步骤 课前部分:布置预习,学前指导,导学指导 课堂部分 1、问题展示,各组长选出本组提得最好的问题进行展示 ①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不会下沉? ②物体的浮沉与水的多少有没有关系? ③氢气球在空中会上升,普通气球在空中要下沉,为什么? ④液体浮沉条件能否适用于气体中? ⑤物体的浮沉与液体密度有关系吗?有的话是什么关系? ⑥能否利用浮沉条件建造一个空中之城? ⑦人在死海中为何不会下沉? 说明:对于这些问题课堂不予答案,只为开拓学生思路,交代学会了本节知识后基本能有明确的答案,同学可以自己解决。

上浮与下沉漂浮与悬浮

上浮与下沉、漂浮与悬浮 研究“浮力”的问题时,许多同学对“上浮”与“下沉”、“漂浮”与“悬浮”的 基本概念不明确,成为解题的思维障碍。本文谈谈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一、上浮与下沉 1.要弄清前提条件 “上浮”与“下沉”都是描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而出现的运动过程,它遵守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物体上浮;(向上运动) F浮〈G,物体下沉;(向下运动) F浮=G,物体悬浮。(静止状态) 讨论物体的浮沉情况时,先要明确它的前提条件:物体要全部浸入液体中,即 V排=V物。要使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并处于平衡状态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①若ρ物〈ρ液,则要对物体外加竖直向下的作用力F下,令F浮=G+F下; ②若ρ物〉ρ液,则要对物体外加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上,令F浮+F上=G。 2.浮、沉现象的分析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前提条件),如果只受重力G和浮力F浮的作用时,则: ①若ρ物〈ρ液,根据F浮=ρ液gV排、G=ρ物gV物,V排=V物,F浮〉G,物体会上浮(如图中的甲)。从物体的上表面开始露出液面起,V排逐渐变小,F浮 也随着变小,直到F浮=G时,物体成漂浮状态(如图中甲’)。同理可知:

②若ρ物〉ρ液,则F浮〈G,物体会下沉(图中乙),沉到容器底,受容器底的支 持力F支等于F上时,物体才静止。这时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G=F浮+F支(图中乙); ③若ρ物=ρ液,则F浮=G,物体能停留在液体内部的任何深度而处于悬浮状态。(如图中的丙) 二、漂浮与悬浮 1.相同的地方 物体在“漂浮”或“悬浮”时,都是静止状态,都受平衡力作用:F浮=G;即使物体悬浮于跟容器相接触处,这时物体的底跟容器的底没有挤压作用。 2.不同的地方 ①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漂浮体总有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它的上表面一定高于液面;但悬浮体上表面一般低于液面,最高也只能跟液面相平。 ②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V漂〈V物;悬浮体有V悬排=V物。三者关系为V漂排〈V物=V悬排。 ③ρ物与ρ液的大小关系不同。漂浮体有ρ物〈ρ漂液;悬浮体有ρ物=ρ悬液。三者关系为: ρ悬液=ρ物〈ρ漂液。 综上分析可知,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在“上浮”或“下沉”的过程中还是在“漂浮”或“悬浮”的静止状态下,都受到重力和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都遵守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如附图所示。 以上都是基础知识, 必须理解和掌握。

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2)计算浮力有哪些方法? 答: (1) 利用称重法求浮力, 即F 浮=G -F ' (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即F 浮=G 排液=ρ液gV 排 (3)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即F 浮=G 物(悬浮或漂浮) 1. 质量为200g 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溢出120g 的水,则此物体将( ) A 、浮在水面上 B 、悬浮在水中 C 、沉在容器的底部 D 无法判定 2.有甲、乙、丙三个材料不同的小球,质量相同,放入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 球 受到的浮力最小, 球的密度最小。 3. 如图所示,甲、乙是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人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情形,由图可知; (1) 木块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比较:F 甲 F 乙。 (选填 “>”、“=”或“<”) (2)两种液体的密度相比较:ρ甲 ρ乙。 4.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中,将下列添加物(足量)分别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能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 A 、水 B 、食盐 C 、酒精 D 、食用油 5.将一个质量为8g 的小木块缓慢放入一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漂浮在水面上,待木块静止时,烧杯中溢出水6g ,则被木块排开的水的质量为( ) A 、8g B 、6g C 、 2g D 、3g 6小明星期天给家里的金鱼缸换水,他刚把鱼缸装满水时,不小心将一个质量为20g 的小物块掉入鱼缸中,此时从鱼缸中溢出水14g ,则小物块在鱼缸中将会( ) A 、上浮 B 、下沉 C 、悬浮 D 、无法判断 7.一密度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某一种液体中,若将此物体分成大小不等两块,那么 ( ) A 、大块将上浮,小块将下沉 B .大块将下沉,小块将下沉将上浮 C 、两块都悬浮 D .两块都上浮 8.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F 浮>G 物时,物体在水中将 ,最终物体将 在水面处,此时F 浮 G 物,当F 浮=G 物时物体在水中将 ,当F 浮

物体的沉与浮练习题(学生用)

物体的沉与浮 一、基础知识训练 1.停在海里的小游艇总重 2.06 ×104N ,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_m 3(海 水的密度海水=1.03×103kg /m 3,取 g=10N /kg )。(题型二) 2.一小球所受的重力为5N .体积为 5 × 10-4 m 3。将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N (取 g=10N / kg ),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放开手后,小球 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题型一) 3.我国农民常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如图10-1所示。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种子沉在底部是因为________,干瘪、虫蛀的种子浮在液面上是因为_________.(题型三) 4.如图10-2所示,浸没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所受水的浮力F l 小于鸡蛋的重力.现将适量的浓盐水倒入烧 杯中,鸡蛋所受的浮力为F 2,则F l 与F 2的大小关系为 ( )(题型二) A .F l <F 2 B .F l =F 2 C .F l >F 2 D .无法确定 5.轮船从内河航行到大海时,船将( )(题型三) A . 下沉一点; B .上浮一点;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6.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题型三) A .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 .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 .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逐渐变大 D .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7.“死海不死”的故事说的是……“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可他们都漂浮在海面上—………”。以下是几位同学对该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题型二) A .奴隶和俘虏是被水平仍进海里的 B .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 C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总大于其重力 D .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其重力 8.把重5N 、体积为0.6d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题型一) A .物体上浮,F 浮= 6N B .物体悬浮,F 浮= 5N C .物体漂浮,F 浮= 5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 6N 9.如图10-3,将边长为a 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设水的密度为ρ水,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m 。根据以上条件,求出五个与木块有关的物理量(木块 面积、体积除外)。 二、综合提高训练 1.一个实心物体,放在水中静止时,有2/5 的体积露出水面,则该物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 /m 3。(题型二) 2.有一个木块,把它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 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会从杯中溢出______g 酒精(酒精密度是0.8×103kg/m 3,水的密度是1.0×l03kg/m 3,木块的密度是0.5×103kg/m 3 ).(题型二) 3.如图10-4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 ,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 ,则:小球质量是________g ,甲、乙两杯中液体的密度之比ρ甲 :ρ乙 ________4 :5(选填“>”“=”或“<”= 4.甲、乙是两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它们静止在某种液体中的情况如图10-5所示,那么两球所受的浮力F 甲 F 乙,两球的密度ρ甲 ρ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题型二) 5.如图10-6所示,同一物体浸在甲液体中悬浮(图a ),浸在乙液体中漂浮(图b ) 。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图 10-6 图 10-5 图 10-4 图 10-1 10-2 图10-3

关于初中物理中漂浮和悬浮的分析

关于初中物理中漂浮和悬浮的分析 漂浮和悬浮 漂浮是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液面;悬浮是物体全部浸入到液体里,但不是沉入容器的底部。 只要物体漂浮或者悬浮在液体里处于静止状态,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一定等于地球对它的重力 例如: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在不同的甲液体和乙液体里,,当它们静止不动时,在甲液体里,小球处于悬浮状态,在乙液体里,小球处于漂浮状态,那么,小球在甲乙两液体里所受的浮力怎么判断?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是什么关系? 分析:首先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因它们在两种液体里都静止不动, 那么它们受力平衡,这一对平衡力是地球对小球的重力和液体对小球 的浮力,所以浮力的大小等于小球所受的重力。判断液体密度大小时, 可以借助公式:小球所受浮力=液体密度*g*排开液体体积 当小球所受浮力相等时,排开液体体积越小,液体的密度就越大,所 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根据这个原理延伸出的题目: 例:(08江苏徐州)为了支援四川灾后重建,海外华人华侨捐赠的物资将陆续运抵我国。若一艘满载赈灾物资的货轮从海上进入长江后,轮船所受的浮力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分析:不论是在海上还是在长江里,因轮船始终漂浮在液面上,所以 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即浮力大小不变。选A 如果该题再进一步延伸,在海里和长江里,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一样 大吗?这是常识,江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所以在江水里排开液 体的体积大于在海水里排开液体的体积。 我们看下面一个题目: (08厦门)如图3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 乙。可以肯定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