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系外行星的月亮上

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系外行星的月亮上

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系外行星的月亮上
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系外行星的月亮上

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系外行星的月亮上

科学腾讯科技[微博] 2014-09-13 06:47

[摘要]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认为我们应该改变在系外行星上寻找外星生命的方式,外星人也可能存在于系外行星的月亮上。

转播到腾讯微博

系外行星的月亮上可能存在可居住环境,因此寻找外星人也需要将系外行星的卫星群纳入观测

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发现外星生命可能隐藏在系外行星的卫星上,我们目前的调查方向主要是寻找可居住的系外行星,但是来自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David Kipping博士认为我们可能要改变以往的观测模式,在系外行星的“月亮”上寻找外星人,因为这里也可能拥有可居住的环境。科学家目前寻找的系外行星仍然以岩质为主,但我们发现的大量系外行星仍然是气态行星,少数为岩质行星,最新的调查认为大型气态行星的卫星群中可能存在可居住的环境。

事实上太阳系内气态行星的卫星群拥有多种奇特的地貌,有些卫星存在冰封的环境,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内部也拥有热源,而且大型气态行星也拥有许多卫星,这也增加了出现可居住环境的可能性。同时科学家也发现太阳系的气态行星可能是生命的避风港,不像质量较大的行星容易受到大型陨石、小行星的袭击,为生命提供了良好的演化环境。最近20年,我们发现系外行星的数量急剧增加,第一颗系外行星发现

也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随着开普勒探测器的深入观测,我们已经确定了一千多颗系外行星,但仍然没有发现外星生命的踪迹。

一些科学家认为我们应该转变寻找外星生命的思路,通过发现系外行星的卫星来发现外星生命,但是这样的调查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我们的观测能力有些不足,对系外行星卫星群的研究仍然没有非常好的办法,即便是一些岩质行星的发现都比较困难。开普勒望远镜发现系外行星的方法主要为凌日法,当系外行星通过恒星盘面时,我们就会观测到恒星亮等微弱的变化,这样就察觉到系外行星的存在。

凌日法所发现的系外行星体积一般较大,对于体积更小的系外行星,甚至是系外行星的卫星群我们仍然没有较为成熟的观测方法。接下来,科学家试图开发新的观测技术,可以观测到系外行星卫星群的存在,此外科学家也试图用行星系演化的模型来推测哪些巨型气态行星容易形成卫星群,哪些卫星有可能出现可居住的环境。(罗辑/编译)

重庆市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重庆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作文55分包括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niàng)贮.蓄(zhù)莅.临(wèi)咄.咄逼人(duō) B.干涩.(sè)卖弄.(lòng)憔悴.(cuì)花团锦簇.(cù) C.确凿.(záo)宽敞(chǎng)着.落(zhúo)混.为一谈(hún) D.抖擞(sǒu)一霎.(shà)黄晕.(yùn)各得其所.(suǒ)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感慨画妆截然不同 B.渊博云宵小心翼翼 C.诀别遮蔽翻来复去 D.和蔼嘹亮人声鼎沸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 ....的民族。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 ....地写出来的。 C.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 ....的精神。 D.风小心翼翼 ....地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C.夏天的白马水库,绿树葱茏,风景如画,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 D.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①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②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 ③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④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6.仿造例句,再写两个分句,与例句组成一个排比句。(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颗星星,就点缀一角天空;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7.《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幼年到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题目。(5分) (1)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2分) A.《风筝》 B.《无常》 C.《父亲的病》 D.《藤野先生》 (2)根据下列文段填空。(3分)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概就反对;我早就觉得奇怪,注意着他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有那么冷? 文段选自《》(篇名),文中的“他”指的是,他是一个 的人。

2019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精品教育.doc

(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课内阅读 ①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②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在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距离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

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③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以防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 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④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⑤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这几个语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探索发现:生命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人类的起源 1 【单选题】什么是观点是符合基督教的?()C ?A、婴儿生来是无罪的 ?B、上帝花费了35亿年创造了世界 ?C、所有的人都背负有原罪 ?D、上帝用肋骨创造了亚当 2 【单选题】人生的十二个部分在佛教中交“十二因缘”,其中不包括什么?()D ?A、老死 ?B、无明 ?C、六入 ?D、成圣 3 【多选题】以下选项不符合陈述佛教对人类起源的观点?()BCD ?A、人是自身思想行为的产物 ?B、人是外部环境所塑造的产物 ?C、人是神所创造的产物 ?D、人是被抛到这个世上的产物 4 【判断题】 佛教密宗强调,人类的本源是“本决真心”。()正确 5 【判断题】 眼、耳、鼻、舌、身、意指的是佛教中的“六根”。()正确 人的信仰

【单选题】站在中国古代先贤孟子的角度来看,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D ?A、有语言 ?B、会使用劳动工具 ?C、两脚直立行走 ?D、有风骨 2 【单选题】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是()。D ?A、灵魂和肉体的结合 ?B、猴子进化而来的 ?C、神的形象在地上的投射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 【单选题】什么占到人体内含量的75%?()A ?A、水 ?B、蛋白质 ?C、二氧化硅 ?D、氧气 4 【判断题】人的属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被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正确 5 【判断题】喜怒哀思忧惧爱是佛教中所说“七情六欲”中的“七情”。()错误 人性的光辉 1 【单选题】格瓦拉、甘地、曼德拉和毛泽东等革命者的共同点是什么?()C ?A、他们都是通过暴动的方式来革命的 ?B、他们都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革命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含答案)人教统编版2

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 (一)罗马速写 罗马这个城市很特别,遗址多,雕塑多,喷泉也多。 罗马分新城和古城。古城的建筑大多有200年以上的历史,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古老的建筑,坍塌的废墟,残毁的廊柱,比比皆是,使人一不小心就踩在历史上。 古罗马的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凡到罗马游览过的人如果不去斗兽场看看,就好像到了北京没游长城,到了西安没看兵马俑一样。这座宏伟的圆形建筑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现在大部分已坍塌,只留下一个完整无缺的外壳,但看上去仍令人惊叹。 罗马还是一座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屋顶门廊,看不到雕塑才是不正常的。罗马城的雕塑,超过了罗马城的人口。 喷泉是罗马城的点缀。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城市能与其媲美。3 000多处大大小小的喷泉,星罗棋布地散落在一些广场和街巷里。它们千姿百态,极具观赏性,使罗马城别具一格。 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1.“点缀”的“缀”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缀”读作。“点缀”可以用文中的“”一词来代替。

2.短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怎样速写罗马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请写出四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夏夜 夜很静,只有月光经过树梢到大地的脚步声。 轻轻地,像一个女子走在出嫁的路上,羞涩地让这个世界只剩下她的心跳和呼吸。槐树、院落、柴垛、田野构成的村庄,此刻如同一个蹲在墙角的老人,一声不吭地沉默着。或许是在回忆人生路上曾经的风风雨雨,或许是在(遐想思考)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夏夜,像一条无形的路似的,最终会把他带到什么地方。 而无边的黑暗不知在什么时候早就退去了,月光成了今夜唯一的客人。她随手携带的礼物,除了一个夏夜的安谧、平安、祥和之外,就是世界在安谧之外星星点点所发出的声音。事实上,在这样的夜晚,所有的声音都是安静的。在月光(温柔柔和)的怀里,远处小溪流淌的声音,阵阵蛙声,还有河边浣衣女子的歌声,它们本质上都是安宁的一个微小分子。 隐隐地,从谁家的院子里传来了狗吠,“汪汪”两声,仿佛一个粗鲁的莽汉突然插进来一句话,让你感到意外和惊奇,但又能让你真切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初中语文公开课预习教案《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导入月亮的世界。 2、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

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四、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⑴快速默读课文,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1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1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1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1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1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⑵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 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 ——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阅读题《屋顶上的月光》

部编版四年级阅读题《屋顶上的月光》 乡村夏夜,是一首悠长柔和的诗。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放慢脚步,静静地享受夜晚的安宁了。夜风仿佛一块凉爽的轻纱,滑过肌肤,分外舒适,白天的燥热也一吹而散。 月亮升起来,我们姐妹几个央求着爸爸妈妈去房顶。夏夜,-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仰面躺在房顶上,夜空深邃,月光如水,星辉点点,人仿佛进人一个童话世界一样。海一样的夜空是人想象力的源头,屋顶上的月光,让人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我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夜空的一颗星,镶嵌在夜空中,与月亮吡邻,与群星为伴。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屋顶的月亮,似乎离我们近了很多,近得我们可以披-身月光而眼,或者枕一弯新月人梦。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者。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奶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亮最圆的时候,屋顶亮堂堂的。我和妈妈总是特别兴奋,我们大声喊隔壁的红艳,她们-家也在房顶上。笑语声在高高的房顶上传递着,分外热闹,这是乡村夏夜特有的景观,别有韵致。

夜色渐浓,一层谈淡的雾气围扰过来,袅袅如烟。院子里有一棵高过房顶的大槐树,婆娑的树影落到房顶上,月光也从叶子中间落下来。不远处,蛙还在叫,田野里的草香弥散过来,夜风徐徐。渐新地,乡村的灯火,一盏一盏熄了,只有月亮还亮着。屋顶上的月亮,真像--双明眸善睐的眼睛,整个夜晚都是生动的。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评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薄被。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別亮。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蓉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尾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1.文中写到“我”在星顶所看见的景物,不包括( )。 A.月亮 B.群星 C.槐树 D.葡萄架 2.本文记述了作者童年时在屋顶睡觉的趣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听爸爸讲有趣的故事。 B.遥望星空,大胆想象。 C.与邻居小朋友做游戏。 D、闻院里飘来的茉莉香。 3.作者在星顶睡觉时的氛围是( )的。 A.闷热躁动 B.寒冷凄凉 C、分外喧闹 D.温馨祥和 4.文中写到妈妈帮“我”盖被子时,“我”仿佛快要融化在月光中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宇宙与人》观后感8篇精选分析

目录 《宇宙与人》观后感1 (1) 《宇宙与人》观后感2 (4) 《宇宙与人》观后感3 (7) 《宇宙与人》观后感4(自认辩证法) (9) 《宇宙与人》观后感5(自认辩证法) (11) 《宇宙与人》观后感6(自认辩证法) (13) 《宇宙与人》观后感7(马克思主义哲学) (14) 《宇宙与人》观后感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6)

《宇宙与人》观后感 1 宇宙之大,人类之小 宇宙究竟从何而来,没有人能确切的揭晓,人们只能在一个个猜想中偶然的发现一些关于我们头顶上这片神秘的苍穹的点滴。深蓝浩渺的宇宙是如此神秘,她是如此伟大,通过千万次的无机物的撞击,几千万次有机物的反应,几千万次细胞的演化才创造了这般神奇而丰富的生命形态,才能有我们——人类的存在;可是奇妙如她却也那么的吝啬,在一整个宇宙中她只选择了银河系,只选择了太阳系,只选择了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地球,一颗温暖雨水充沛,地质稳定的星球,她的苛刻造成了人类在茫茫太空的孤独与寂寞。我甚至曾经若有若无的埋怨过她的无情,但观看这次《宇宙和人》的影片之后,我似乎对她有了层次的了解。 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整个的宇宙的空间里,人又是那么的神气。人在宇宙的一个小小的星球上,人在观宇宙,人用人的思维,欣赏着宇宙空间的美,人装饰了地球,地球装饰了宇宙的梦,反而,宇宙又装饰了谁的梦呢?人的智慧是很伟大,相对于宇宙又是那么的狭窄,可谓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在浩瀚无际的空间里,人类先是由确定的地球是圆的学说,到发现地月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许多的球体,再由太阳系,又有河内星系,河外星系,到现在又有许多的黑洞的说法。伟大的宇宙到底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类所知呢?在神秘伟大的空间里,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宇宙的一层又一层的面纱,到底有多少层呢?完全揭开的时候,宇宙赤裸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 人有聪明才智的大脑,却不可以改变世界万物的命运。相对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认识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浅,宇宙伟大的神秘,让无知的人们只有用神来神化了!没有办法用科学解释的,也只能把创造宇宙者的高级智能物来崇拜了!宇宙为何而存在?智能物为什么来创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狭隘的想象来编织美丽的神话和传说来解释无法解释的东西。 宇宙选择了地球作为生命的载体,供给地球源源不断的光和热,供给生命生存所必需的水,时刻不停绕着地球转动的月球给了生命的运动规律,还有那些为我们阻挡外来行星入侵的地球行星,种种条件促使了生命的诞生。生命的出现带来了意识,这使得地球不再仅仅是个物质球体,而变为了物质与意识共存的球体。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与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能够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神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能够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楚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

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能够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能够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能够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现在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能够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考虑题,掌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能够分为几个时期?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018探索发现:生命考试答案

1从遗传学角度讲,子女的相貌受到父母双方面相应的遗传基因控制,因此其相貌应当()。(1.0分)1.0 分 A、 是父母双方基因的综合 B、 更像父亲 C、 更像母亲 D、 谁都不像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不是常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1.0分)1.0 分 A、 发育迟缓 B、 多发畸形 C、 性征发育畸形 D、 智力低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元素不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1.0分)1.0 分 A、 C B、 H C、 O D、 Al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不是从DNA到染色体的结构模型之一。(1.0分)1.0 分 A、 核小体串珠结构 B、 螺线管 C、 染色单体 D、 超旋结构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三个自然科学成果中,不包括()。(1.0分)1.0 分 A、 相对论

B、 量子力学 C、 DNA双螺 D、 万有引力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佛教的“十二因缘”把人生分为十二个部分,但其中不包括()。(1.0分)1.0 分 A、 老死 B、 无明 C、 成圣 D、 六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甜玉米发甜的原因在于它()。(1.0分)1.0 分 A、 保留了大量单糖 B、 含有大量淀粉 C、 是转基因食品 D、 被人为添加了糖精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属于六大营养素。(1.0分)1.0 分 A、 糖 B、 蛋白质 C、 核酸 D、 脂肪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杂交”一词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之间相互交配产生后代。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杂交而产生的后代。(1.0分)1.0 分 A、 骡子 B、 英国短毛猫 C、

月亮上的足迹

新密市实验初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编号:19)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课型:新授课主备人:文卫敏蒋晓霞 审核人:课时:1课时时间: 2011年11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过程及意义。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难点: 1、人类登月的过程及意义。 2、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练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自学反馈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溅.落()铁锹.()摄.像()里程碑.()观测.( )海域.()故障.()轨.道() 2、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时间线索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本文的题目“月亮上的足迹”是一个偏正短语,“月亮上”点明特定的。“足迹”既是指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更是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课堂助学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登月全过程可以分几个阶段?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过程按什么顺序来写? 3、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4、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四、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五、拓展延伸 1、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写一篇《我驾飞船登月》 3、课外阅读分析。 月球藏秘至今未解 月球透露出的种种信息正在告诉地球上的科学家,月亮上藏着很多秘密,至今人类尚不能解开。 月球什么为味儿?美国“阿波罗17号”宇航员吉恩·塞尔南在说到月球尘埃时说:“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它们散发出一种火药爆炸后的硝烟气息!”月球尘埃看上去像皑皑白雪一样柔软,但却是一种奇异的粉末状。“阿波罗16号”宇航员约翰·扬说:“月球尘埃的味道并不十分糟糕,但很特别。”每个“阿波罗”宇航员都曾经闻到过月球尘埃的气味。月球尘埃是一种黏性物质,能粘在鞋子、手套和其他暴露的表面上。一旦宇航员摘下头盔和手套,他们就能闻到那股令人困惑不已的“月球味”。 宇航员得了“花粉热”。这一特殊的感觉,让“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杰克·舒米特成了首个被记载染上地外花粉热病例的宇航员。舒米特在数年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来无影去无踪。在首次太空行走后,我取下头盔,结果发现自己对月球尘埃有了一种强烈的反应。我的鼻骨开始肿胀起来,直到数小时后才慢慢消下去。” 不过其他宇航员却没有染上花粉热。对此,舒米特笑着说,他们只不过不想承认罢了。但令人吃惊的是,一旦被送回地球,月球尘埃就不带有任何气味。 月亮表面的环形山仿佛记载着特殊智慧的秘密。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执行过程中,宇航员曾拍下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照片透露了一个惊人的信息,环形山上分明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有一个直角很规整,每个边长为25公里,同时在地面及环壁上,可以看出明显的整修痕迹。 月球传出的信号令人震惊。“阿波罗15号”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踏上月球的土壤时,地面的联系人员十分吃惊地听到(同时录音机也录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哨声中传出了二十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来自月球的陌生的语言切断了宇航员同休斯敦的一切通讯联系。此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 月球是地外智能力量的根据地?“阿波罗”2号宇航员曾有过亲身体验。他们的登月舱当时突然坠落,结果地震记录仪竟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声音只会持续1分钟。这说明月球可能是空心的。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瓦希尼和晓巴科夫曾撰文道:“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十五亿年来,它一直是他们的宇航站。月亮是空心的,在它荒漠的表面下存在着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 总结与反思

阅读理解《屋顶上的月光》附答案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 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 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 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 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2年第19期)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ABAC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C.表示语言中断 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 (2)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第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 (3)“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这是一个比喻句。 ) (4)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无声无息不知不觉不伦不类不好不坏

揭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

揭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 原创/简浩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科学家声称:宇宙大爆炸理论预测,早期宇宙非常热,随着宇宙的扩张,宇宙快速冷却,因此,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堪称宇宙大爆炸的“余晖”,在宇宙学中被称为“大爆炸”遗留下来的热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相果真是宇宙大爆炸“余晖”吗?我认不是大爆炸的“余晖”信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是一种恒星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宇宙中充满了无数的大大小小恒星,当然也充满了中微子信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为大爆炸“余晖”的由来 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学家阿尔弗首先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到了1965年,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意外地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此分享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为了改进卫星通讯,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号角式接收天线系统,在测量银晕气体射电强度时,为了降低噪音,他们俩个甚至清除了天线上的鸟粪,但依然有消除不掉的背景噪声。于是他们俩个认为,这些来自宇宙波长为7.35厘米的微波噪声,相当于3.5K。1965年,他们又订正为3K,并将这一发现公诸于世,一时轰动了世界的科学圈,于是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刚刚起步的卫星电视年代,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认为,电视机屏幕上在没有节目或者信号很差的时候,出现的雪花噪声信号就是来自宇宙微波背景的辐射,杂散噪声电磁信号很强烈,消除不掉。 我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一种恒星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理由 1.中微子何方“神圣”?中微子是宇宙中最丰富、最神秘、最特殊的一种粒子。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而稳定存在,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具有最强的穿透力,可以轻而易举穿越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检测中微子非常困难。 中微子是宇宙中重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有4种,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缪中微子)、τ子中微子(陶中微子)、变异惰性中微子。中微子质量非常轻,1998年,物理学家利用日本一个矿内的超级神冈探测器,发现中微子质量小于电子的十亿分之一,它接近光速运动,实验证明,中微子在行进过程中并无能量损耗。 中微子的起源。我认为:中微子是高能光子湮灭后的残留射线粒子,4种中微子是由不同的高能光子湮灭后所产生。中微子起源于恒星核聚变时被挤出的正负电子产生强大的光子,中微子就是光子湮灭时的残留物。宇宙中有无数的恒星,因此,产生的中微子非常巨大。另外,中微子也能够在人造核聚变和核裂变的过程中产生,例如:氢弹、核反应堆、太阳、天然放射性、超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宇宙中的中微子主要源自核聚变。也就是说,中微子是核聚变、核裂变的副“产品”。你如果不相信,在进行试验氢弹爆炸时,在爆炸的近距离范围内,你就可测量到高能光子湮灭时辐射的中微子信号,将来在“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备周围,你也可探测到高能光子湮灭辐射的中微子信号。 2.不说别的恒星,就说离我们最近的太阳,太阳表面的每平方厘米,每秒钟就能至少辐射6000亿个中微子,太阳的表面积乘以6000亿,可见,辐射的中微子的个数非常巨大。不说别的星系,就说银河系,大概就有4000亿个恒星,而宇宙中大概有一万亿个星系,你看,宇宙中不是充满了中微子吗?成了中微子的海洋。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人的身体,每秒钟至少有一亿个中微子从每个人身体中穿过,你未必有感觉,而庞大的地球,每秒钟也有无数的中微子穿过,可见,中微子的能量和数量不同凡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的足迹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公开课教案:19、月亮上 的足迹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二、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三、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四、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五、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

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①自主学习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b.本文写了一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②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2、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事?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②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

宇宙与人观后感 哲学

宇宙与人观后感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看了《人与宇宙》之后,我更加深刻的体味到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使我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使我更加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唯一性。 看了《宇宙与人》这部影片。电影中详细的介绍了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宇宙中的核子结合产生核聚变,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们人类就是由基因组成的。自从人类发现了基因的结构,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生命这样的高级物质形态,而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演化出智能。 《宇宙与人》这部影片汲取了现代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生命科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了大量科学数据、图像和实例,揭示了宇宙奥秘的真相,解答着一个个令人类曾经迷惘的问题。让我深刻领悟到了生命和人的自然本质。它用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向我们诠释了世界是物质的,生物起源于物质,物质是人类起源的基石。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起源,明白了单细胞生物到智能的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的。地球源于太阳,太阳才是真正的生命的缔造者。宇宙是那么地神奇,在众多

星球中,它选择了地球,给了它生命,这更是奇迹。这种奇迹其实也是有它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地球的特殊构造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机遇。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维系着整个宇宙。太阳为地球创造了生命,但由于力的存在,或许曾经地球也被这种力毁灭过,又诞生生命。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向我们揭示着那些奥秘。宇宙创造了人类,人类发展了,又去研究宇宙,科学家们研究太阳系的行星,只想发现有没有生命存在。然而,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和地球最相似的金星,也未成为另一个生命的摇篮。太阳创造了生命,但它也可以毁灭生命,它的强光、强磁场及射线等都是非常可怕的,都是可以将生命彻底毁灭的。 地球上生命的诞生也是经过无数日日夜夜的进化得来的,地球的演变最终产生了生命。地球上环境的完善也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它留给我们了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然而它却由于质量太小而只能成为一颗死行星,这也许就是宇宙的选择。 太阳系那么多颗行星,但却只有在地球上发现了大量生命存在的痕迹,这是宇宙的选择。人类的出现带来了人类文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世界是那样地美妙,在宇宙漫漫长的演变中人类只

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初一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三篇 【导语】《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初一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观测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屋顶上的月光》的读后感范文

《屋顶上的月光》的读后感范文 【篇一:屋顶上的月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屋顶上的月光》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本文记叙了少年时期的巴赫求学的故事,他用双脚徒步走到400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创造了奇迹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因为他为社会做的贡献,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子。面对家境贫穷的事实,常人会放弃对音乐的执著,但他仍然愿意徒步400公里。在那时,点灯都是件奢侈的事,巴赫学音乐就连月光下都能抄写乐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下任意翱翔。 我又想到了现实中的人们,家里有钢琴或其他乐器,请老师到家中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却仍然不认真学,与巴赫的家境比起,不知好上了多少倍!我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学钢琴,回家后每天都要练上1—2小时,练得枯燥极了。于是我能少弹一首就少弹一首,而巴赫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成为音乐家,现在是奏鸣曲的奠基人。像巴赫一样人当然还是有的,例如朗朗、莫扎特等。都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目标---成为音乐家,从而将理想变成了现实。因此,我感到这种练习都是值得的,也是必须要完成的。 【篇二:屋顶上的月光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这篇书的名字叫《屋顶上的月光》。屋顶上的月光?大家都知道,月光是在夜空中的,怎么能说是屋顶上的呢?

那么,我就讲一讲吧!这篇文章主要记述的是:有一位少年,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他只能靠哥哥演奏来赚生活费。但是由于对音乐的喜爱,只好徒步去求学。在求学的路上,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汉堡”。到达之后,他跑遍了许多地方,没有一个老师肯收留他。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位老师愿意收他为学生。被选中后,他欣喜若狂,更加努力学习,以他机智的头脑,他的天赋马上展现出来。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家,悄悄地拿了哥哥珍藏的曲谱来演奏,结果,哥哥听到了他演奏的音乐后非常感动。也同时知道了弟弟的功底,就全力支持他。我很喜欢文中的一段话:这不仅意味着他灵魂深处对音乐的热爱,而且充满感人至深的力量。有时候照亮我们理想并非我们的心灵,真的只需要那微弱的屋顶上的月光。 成功,从来都属于勇敢的人,只有面对失败,不轻言放弃,逆流奋进的人,才可以领略到胜利的喜悦。如果,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那么,就再也没有璀璨的明天。我不禁想起己的学习,目前我的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读了这本书,我告诉自己:从现在起,我要像文章中描写的主人翁一样,勇敢面对现实,振作起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 【篇三:屋顶上的月光读后感作文】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屋顶上的月光》,屋顶上的月光,大家都知道,月光是在夜空中的,怎么能说是屋顶上的呢?那么,我就讲一讲吧!

生命的真相

生命的真相———念力的真正力量 2017-02-18 我们的人生或许有这样的经历,本来是感知念力和应用念力做为一个基本技能的,却越来越沉迷于俗世杂物,让念力这种也可以叫做心灵力量的东西越来越显得虚弱和斑驳,随着对一种叫做佛法的宇宙哲学的深入理解,越来越对人生有另一种感悟,下面的几条经验与大家分享与共勉,愿我们的每个人的人生轨迹能回到正途……,对那些执迷不悟的心灵,最后迎接你的或许只能是生命的终结与低层轮回。请用心记住这些: 1、一切都是能量。你就是一个能量的磁铁,因此你可以像电一般,让所有的事物随着你而“活化”,而你也可以随着你想要的事物来“活化”你自己。 2、你是一种灵性的存在。你就是能量,而能量是无法被创造或被破坏的——它只会改变形式——你的纯粹本质一直都在,也将永远在。 3、宇宙起源于思想。我们不只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宇宙的创造者。 4、有无尽的思想可以供你利用。一切的知识、发现、发明,都已经以“可能性”的形式存在于宇宙的心中,等着人类的心灵去唤起。你的意识中即拥有一切。 5、我们都互相连结,我们是一体的。

6、忘掉你过去的困苦、文化习俗及社会信仰。你是唯一能创造自己“该有的生活”的人。 7、让你的思想显现的捷径是——把你想要的,看成是既成的事实。 8、你的能量就在于你的思想,因此要保持觉察力,要“记得”、“去记住”这一点。 1、生命的伟大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 2、吸引力法则说“同类相吸”。因此当你有了一个思想,你也会吸引同类的思想过来。 3、思想是具有磁性的,并且有着某种频率。当你思考时,那些思想就发送到宇宙中,然后吸引所有同频率的同类事物。所有发出的思想,都会回到源头——你。 4、你就像是一座“人体发射台”,用你的思想传送某种频率。如果想改变生命中的任何事,就借由改变你的思想来转换频率。 5、你当下的思想正在创造你的未来。你最常想的、或者最长把焦点放在上面的,将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成为你的人生。 6、你的思想会变成实物。 1、吸引力法则就是一种自然法则,跟万有定律一样公正无私。 2、除非你用持续的思想召唤,否则不会有任何的经验进入你的生命。 3、只要问自己现在感觉如何,就能知道你正在想什么。情绪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能立即告诉我们自己在想什么。

《月亮上的足迹》原文课文

《月亮上的足迹》原文课文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永远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块新的里程碑。 这一年的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它将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太空。地面服务人员已经为它的三级燃料罐加满了燃料,第一级火箭中加进了煤油,第二级和第三级中加进了液氧液氢。 飞船的指令长阿姆斯特朗、指令舱驾驶员科林斯和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饭,穿上了宇航服。一个伟大的时刻来到了,他们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 他们同前来送行的人们—一道别。这将是人类进行的距离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他们健步来到发射架下,乘上电梯,来到指令舱前,进入狭小的指令舱。 地勤人员对火箭作了极为仔细的检查,证明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后,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 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量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火箭继续上升。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后,先绕着地球飞行,以观测它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飞行。根据飞行状况的测定,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发出了向月球进军的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