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色彩构成表现 讲义

色彩构成表现 讲义

《色彩构成表现》课程教案

授课小组组长:周雯小组成员:陈胜利张旭等造型系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

2011 级

授课时间 2011.12.5—2011.12.30 总学时学分周学时

讲授实践环节讨论调查

学时

64 4.5 16 64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色彩构成表现的认识。了解光色及颜色的关系及其原理,通过色彩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使学生从原来对色彩的那种以客观再现、技术为主的单向思维转化到构建理性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创造性的思路上来,达到能够较为灵活地分析色彩、运用色彩和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从而为各设计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与要求

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地进行教学安排。根据课程进行情况及学生作业反映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联系。采用各种方法活跃教学内容,如通过多媒体演示、作品赏析、技法进行讲授、现场示范等让学生对色彩的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单元小结,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组织学生对作业进行讲评,对好的方面,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予以指出。

课程进程与授课内容

周学时学时分配内容

第14周 2

讲授2学时,

辅导、练习0学时

第一章色彩概述(2课时)

第14周14

讲授2学时,

辅导、练习12学时

第二章色彩写生(14课时)

第15-17周28

讲授4学时,

辅导、练习24学时

第三章色彩构成(28课时)

第17-18周16

讲授8学时,

辅导、练习8学时

第四章色彩表现(16课时)

第18周

周五1-4节

4

讲授0学时,

练习0学时

考试4学时

色彩构成表现能力考试(4课时)

课题与作业第二章色彩写生

课下作业:

1、内容: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自定主题,完成一张色彩写生练习。

2、规格样式:8开,数量1张;完成后一起装裱在一张大于八开的黑卡纸上。

3、质量要求:色彩关系准确;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下4学时。

作业一:

1、内容: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模仿一位印象派大师的绘画作品,完成一张印象派色彩写生练习。

2、规格样式:数量1张;完成后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能对色彩充分感受及大胆尝试;通过模仿,强调对光源色和环境色处理的感受与认知,色彩关系准确;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学时。

作业二:

1、内容:收集一张有明确色彩倾向的摄影图片,以写生作业画面为基础,完成一张色彩移植练习。

2、规格样式:画幅八开大小。与摄影图片装裱在同一张四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能对色彩充分感受及大胆尝试。在保留原写生作业的形体、角度、构图要素之下,能打破绘画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及表现规律,尝试将摄影图片上的色彩信息,丰富有效地移植到作业练习中;画面色彩协调,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4课时,课下4学时。

第三章色彩构成

作业一:

1、内容:要求对前面写生物象,将其合理地演变成为抽象的图形符号,并以此图形为元素进行色彩对比练习(色彩明度、纯度、色相对比、面积对比)。

2、规格样式:每种对比练习各一张,数量合计共4张;画面图形成系列性并附上相应的色彩成分比例示意图;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创作图与色彩成分比例示意图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色彩成分比例图能清晰地说明对应画面的色彩对比关系;作业符合色彩对比训练的基本要求,画面表现具有一定形式美感,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课时,课下4学时。

作业二:

1、内容:色彩调和练习(不同色相同明度、不同色相同纯度、不同纯度同色相、不同明度同纯度)。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

2、规格样式:4+1模式。要求先绘制出色彩调和设计小稿四小张,然后选择其中一种调和方法运用到一张主题练习中,数量合计共5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完成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要求小稿图形单纯,成系列性,大稿为主题性画面且能较好地运用色彩调和的基本知识,色彩协调整体,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课时,课下4学时。

作业三:

1、内容:色彩调性练习(高调、中调、低调、长调、短调)。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

2、规格样式:5+1模式。要求先绘制出色彩调性设计小稿5小张,然后选择其中一

种调式方法运用到一张主题练习中,数量合计共6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完成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要求色彩调式表达准确,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课时,课下4学时。

第四章色彩表现

作业内容及要求(二选一):

作业一:

1、内容:以色彩采集与重构方法,运用装饰性的表现形式进行色彩主题性创作;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

2、规格样式:数量1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将色彩对象采集下来,按原色彩关系或色面积比例,做出相应的色标,并按比例运用在设计画面中。完成后与色彩借鉴范图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能对色彩进行采集、归纳和概括,运用构成形式美法则布局画面,体现画面主题内涵,画面表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学时。

作业二:

1、内容:用意象性色彩表现形式,进行主题性创作;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要求画面中色彩体现出意象性表现形式,可选择如音乐化、人格化、状态化的意象情感表达。

2、规格样式:数量为1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完成后必须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表意准确,突出色彩感受表达;色彩搭配协调,能体现主题内涵;以形设色、以色赋形;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学时。

评分标准1.符合命题主题要求,造型准确;

2.色彩搭配协调,色彩运用准确;

3.符合形式美法则;

4.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结课形式命题创作

考核内容及要求:

1.内容:对最后一章节作业内容,选择其中一种表现形式。进行主题性创作;不同专业可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自定主题。

2.规格样式: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完成后必须装裱在八开黑卡纸上。

3.要求时数:课上4学时;

4.质量要求:作品要求原创;符合该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画面构图完整,色彩关系协调;突出主题内涵;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教材与参考书目

1、陆琦.《从色彩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4年1月

2、席跃良.《色彩与设计色彩》.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2月

3、斯蒂芬·潘泰克(美),理查德·罗斯 (美), 汤乳青译.《美国色彩基础教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1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授课、收集资料、作业讲评

讲义提纲

《色彩构成表现》教案

(第一部分)16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部分章节的讲授,使学生们系统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光色的基本原理及颜色的关系及其原理,通过写生训练,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力以及的感性认识,建立起绘画写生与设计构成的融合意识,为其后续阶段更好地掌握色彩构成的基础理论,认识及运用色彩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正确了解光色与颜色的关系,通过写生培养色彩感觉及正确观察和表现色彩的方式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光色与颜色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并掌握如何观察和表现色彩。

教学难点:

光色混合语颜色混合的不同色彩混合方法;写生色彩中的环境色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教学时数:

第一章色彩概述(2学时);

第二章色彩写生(14学时)。

总共16学时。讲授4学时,练习12学时

作业设置:

课下作业:

内容: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自定主题,完成一张色彩写生练习。

2、规格样式:8开,数量1张;完成后一起装裱在一张大于八开的黑卡纸上。

3、质量要求:色彩关系准确;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下4学时。

作业一:

1、内容: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模仿一位印象派大师的绘画作品,完成一张印象派色彩写生练习。

2、规格样式:数量1张;完成后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能对色彩充分感受及大胆尝试;通过模仿,强调对光源色和环境色处理的感受与认知,色彩关系准确;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学时。

作业二:

1、内容:收集一张有明确色彩倾向的摄影图片,以写生作业画面为基础,完成一张色彩移植练习。

2、规格样式:画幅八开大小。与摄影图片装裱在同一张四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能对色彩充分感受及大胆尝试。在保留原写生作业的形体、角度、构图要素之下,能打破绘画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及表现规律,尝试将摄影图片上的色彩信息,丰富有效地移植到作业练习中;画面色彩协调,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4课时,课下4学时。

教学流程:

第一章色彩概述

世界上客观万物的存在,都具有各自的形状与色彩特征,没有色彩的物体一般是不存在的。人们一直在研究着色彩问题,如为什么有了光就能感受到色彩?人们也在研究怎样通过物质再现色彩,于是便出现了各种能够表现色彩的颜料。

第一节光色

一、色彩的来源

色彩的来源即是光。光线是感知色彩的前提条件。

没有光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可见光

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只有波长在 380纳米至 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

色彩应是可见光的作用所导致的视觉现象,可见光刺激眼睛后可引起视觉反应,使人感觉到色彩和知觉空间环境。

★可见光谱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利用光的折射实验,确定了光与色的关系。

他将一束光(阳光)从缝隙引入暗室遇到三棱镜,光产生了折射,当折射的光碰到白屏幕时,在那里边显现出彩虹一样的美丽色带,这种色带就是可见光谱。

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

牛顿推论:太阳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叫做色散。

二、色彩在物体表面的呈现

物体色(固有色)

没有光物体便不具备颜色,物体之所以有色,是因为不同物质对七色光中不同的色光吸收或反射不同,所以呈现色彩不同。

三、色彩的视觉感受

人类的感官性能决定我们感受光线和色彩的能力。

★感性认识人对客观物象色彩的直观感受(体验、感悟、发现)。

★理性认识人对色彩的分析及利用(归纳、联想、融合)。

第二节颜色

一、颜料

用来着色的粉末状物质。在水、油脂、树脂、有机溶剂等介质中不溶解,但能均匀地在这些介质中分散并能使介质着色,而又具有一定的遮盖力。

二、美术颜料种类

色料+体质颜料+载色剂+辅料(塑型剂、稳定剂、缓干剂或催干剂等)

基本要求颗粒越细腻越好,颜色越鲜艳越好,要持久不变色、稳定性要好。三、无色系颜料

无色系颜料即:黑、白、灰

第三节色彩混合

色彩混合――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混合产生新的色彩

一、原色

原色是基本色彩,可以混合出其他所有的色彩。

原色分为: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

CIE(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标准化色彩确认:

二、光色混合(加色法)

加色混合-是指光的混合,因此也叫加光混合。

光色的混合为加色混合,是光线的增加。两色混合时,明度为两色之和,合色愈多,则明度愈强。标准色光混合即为白光(太阳光)。

第二章色彩写生

色彩的“画”存在感性与理性,它既需要理性去分析,也需要感性去释放,二者都需要在感受的基础上理性的来驾驭,而在理性的驾驭中又追求用感觉的东西来表现。

一、写生: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基本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和“人像写生”等多种根据描绘对象不同的分类。

二、写生色彩:

用颜料或有色材料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

三、写生色彩中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环境色

第一节色彩写生的观察方法

一、整体观察

从整体出发,指在观察对象时兼顾全局,整体控制局部,局部服从整体、充实整体,把握好画面的整体色调。

1、客观的观察

2、主观的观察

【案例分析】

二、相互比较

1、色彩与材质的关系

2、色彩与环境的关系

3、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

【案例分析】

三、突出主次

突出画面主要位置,着力表现主体对象的重要部分,其余部分作为强化和补充视觉中心部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把无关的、次要的部分一并取消或整体削弱。

1、主色调【案例分析】

2、辅色调【案例分析】

四、强化特征

结合画面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及提炼、概括。在色彩练习时不同的写生对象有不同的色彩结构特征,应对具体的对象作具体的分析,明确它的色彩结构与色调特征,应对同个物体在不同的时空里的不同色彩结构进行分析。阴天、晴天、早上、晚上等等,其色彩各不相同。

1、不同的时间【案例分析】

2、不同的角度【案例分析】

3、不同的光源【案例分析】

4、不同的对象【案例分析】

5、同一对象的变化【案例分析】

第二节色彩写生的表现方法

在我们掌握了写生色彩的观察方法之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写生色彩表现的训练了。光在自然里造成色,色在画面上产生光。色彩的表现和运用是我们学习色彩知识的最终目的,如何对写生色彩进行有效表现呢,这里就来谈一谈几种常见的色彩表现的训练方法。

一、色彩的变化规律

1、色彩冷暖变化规律

1)画面的冷暖色是相对的,亮面偏冷则暗面偏暖,反之。

2)暖色前进,冷色后退

2、色彩强弱变化规律

1)距离我们眼睛越近的色感越强,反之则弱。

2)明度相同、距离相同,暖色原色强,冷色原色弱。

3)几组颜色在一起时,色彩黑白、冷暖对比越大的越强,越小的越弱。【案例分析】

二、色彩表现

四个“感”:体感、质感、动感、情感

★体感:指物体的立体感和体积感

注重物体在光线下的黑白灰的明暗变化与起伏。

★质感:由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决定的。

种类:有金属、木质、陶瓷、瓷质等;

特点:有的坚硬,有的柔软,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动感是体现形象生命活力的标准。

1)笔触体现动感

2)形体塑造体现动感

3)冷暖关系表现动感

★情感是因外界刺激引起的喜怒哀乐的感觉。

三、色彩的表现技法

笔触的合理运用可以体现画面的远近、虚实、结构的起伏变化。

(1)笔触与造型结合

(2)笔触的强弱大小变化

(3)笔触的平摆和快起快落

四、色彩的写生步骤

(1)构图

(2)确定画面整体色调

(3)深入刻画

(4)调整统一

【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17-45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部分章节的讲授,使学生们系统全面地了解色彩构成的涵盖范畴,建立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体系,学习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习作中。

要求学生了解色彩构成的内容、特性、及表现形式方法,建立正确、完整的色彩构成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

讲授色彩中构成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环、色立体,介绍色彩对比和调和的关系与作用,由此建立色彩构成的完整概念体系。

教学难点:

在逐步引导学生建立构成色彩的概念、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刻强调色彩中色彩对比和调和的相互牵制、影响的作用,以利于两者概念和应用上的混淆。

教学时数:

第一节色彩对比;(1学时)

第二节色彩调和;(1学时)

第三节色彩调性;(1学时)

第四节色彩与空间。(1学时)

总共28学时。讲授4学时,练习24学时

作业设置:

作业一:

1、内容:要求对前面写生物象,将其合理地演变成为抽象的图形符号,并以此图形为元素进行色彩对比练习(色彩明度、纯度、色相对比、面积对比)。

2、规格样式:每种对比练习各一张,数量合计共4张;画面图形成系列性并附上相应的色彩成分比例示意图;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创作图与色彩成分比例示意图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色彩成分比例图能清晰地说明对应画面的色彩对比关系;作业符合色彩对比训练的基本要求,画面表现具有一定形式美感,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课时,课下4学时。

作业二:

1、内容:色彩调和练习(不同色相同明度、不同色相同纯度、不同纯度同色相、不同明度同纯度)。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

2、规格样式:4+1模式。要求先绘制出色彩调和设计小稿四小张,然后选择其中一种调和方法运用到一张主题练习中,数量合计共5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完成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要求小稿图形单纯,成系列性,大稿为主题性画面且能较好地运用色彩调和的基本知识,色彩协调整体,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课时,课下4学时。

作业三:

1、内容:色彩调性练习(高调、中调、低调、长调、短调)。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

2、规格样式:5+1模式。要求先绘制出色彩调性设计小稿5小张,然后选择其中一种调式方法运用到一张主题练习中,数量合计共6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完成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要求色彩调式表达准确,具有一定形式美感。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课时,课下4学时。

教学流程:

第三章色彩构成

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属性,是色彩最

重要的三个要素。三种属性虽然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但又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一、色彩三要素(明度、色相、纯度)

★明度(Value)

定义:色彩的明亮程度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

在有色系中,任何一种色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

在无彩色中存在;在每个色相之间存在;在每个有彩色中存在。

★色相(Hue)

定义:指的是色彩不同的相貌。

在可见光谱上——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

色相只针对有彩色系而言。

★纯度(Chroma)

定义: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彩度),也指饱和度。

一个色掺入了其他颜色,纯度将变低。

无彩色没有色相,故纯度为零。

二、色相环(十二色相环、二十四色相环)

解释色彩关系最简单移动的形式就是色相环,将可见

光谱的两端闭合,就形成了色相环。

18世纪1704年,牛顿首先创建了这种模式:

★伊顿色相环(十二色相环):

伊顿20世纪20年代执教于德国包豪斯学院,伊顿色相环是一个常用的色彩模型,它以红、蓝、黄色作为原色。原色互相混合形成间色——橙色、紫色和绿色。

伊顿色相环在色彩关系对称方面非常出色,不完善的是品红作为红和紫的混色被遗漏。

★奥斯特瓦德色相环(二十四色相环):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以黄、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这8个色相为基础,各主色再分3等份,形成24色相的色相环。

三、色立体(孟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色彩按照三属性的关系,有秩序又系统地排列和组合,就可构成具有三维立体的色彩体系,简称色立体。

世界范围内用得较多的有三种色立体:

美国的孟赛尔色立体;

德国的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日本色彩研究所的色立体。

★孟赛尔色立体:

孟赛尔色彩体系是由美国的美术教师孟赛尔在1905年创立的。蒙赛尔色立体的色相环是以红、黄、绿、蓝、紫5色为基础,再加上它们中间色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组成10个主要色相。每个色相细分10份,共100个色。

孟赛尔色立体的标色法是:

色相缩为H;

明度缩与为V,

纯度缩写为C,

N即无彩色、W表示理论上的纯白、B表示理论上的纯黑。

10个主要色相是:R-红,Y-黄,G-绿,P-紫,YR-黄橙,GY-黄绿,BP -呈紫,RP-红紫。

孟赛尔(Munsell)色立体表示记号为:HV/C:色相、明度/纯度

进口的标准绘画颜料上面标有:

“Munsell 5R5/8”表示第5号红色,明度为5,纯度为8。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是由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德在1920年创立的。

纯色量(C)+白量(W)+黑量(B)=100(总色量)

他将各个明度从黑到白分成8份,分别用a、c、e、g、i、l、n、p这8个英文字母表示,每个字母表示该色的黑色和白色的含有量:

以明暗系列为垂直中心轴:

如:nc=白量5.6%+黑量44%

两种色立体的对比:

孟塞尔色立体:在色相的明度对比上有所体现,更准确。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主要色相在一条水平线上,没有明度对比。

第一节色彩对比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

概念: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并置时,因其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色彩差别现象。目的:加强色彩的视觉效应和色彩的冲击力,从而获得视觉的传达和感染力.二、色彩对比的种类

色彩的差异是色彩对比的前提,差异大小决定了对比的强弱程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三、色彩对比的形式

最主要的形式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

★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是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形成了强弱不同的色相对比。

对比强弱在色相环上的体现:

相隔0-45 度为弱对比

相隔0-90 度为中对比

相隔0-180 度为强对比

★明度对比:

指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明度的色彩并置所呈现的视觉效果。

明度对比有同色相之间的对比,也有不同色相之间的对比。

无彩色系:最高明度--白

最低明度--黑

灰色居中

彩色系:在纯度相同的情况下,黄色最明,紫色最暗。

★纯度对比:

由于色彩的纯度的差异而产生的色彩鲜艳或灰浊感的对比叫做纯度对比。

★面积对比:

指两个或更多色块的相对色域。这是一种多与少、大与小之间的对比。

第二节色彩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减弱对比就能出现调和的效果。

因此,讲对比就等于同时讲调和,在阐述各种对比的同时也表明了一些防止或挽回对比的方法,用的是对比的手法,得到调和效果。反之亦然。

一、色彩调和的概念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配合得当、能够相互协调,达到和谐。二、色彩调和的种类

色彩调和的种类从色相、纯度、明度来体现。

色彩三要素是产生对比的主要因素,因此,也就成为了调和的主要因素。

★明度的调和:

在各个色相的关系中,寻求同一的明度调和。

★纯度的调和:

在色相和明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用纯度进行的画面调和。

★色相的调和:

在明度和纯度不变的情况下,用色相进行画面调和。

三、色彩调和的形式

在色彩调和的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因素中,凡是有两个因素同一(或类似)就可得到调和。凡是一个因素同一(或类似),而其他两个因素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则可得到有一定变化的调和。如三个因素都缺少共性,是很难取得调和的。

a、不同色相同明度

b、不同色相同纯度

c、不同明度同纯度

d、不同纯度同色相

第三节色彩调性

一、色彩调性的概念

调性:指色彩要素(色相、纯度、明度)相互组合的程度,即色彩各要素组合的基调。

二、色彩调性的种类

★高调【案例分析】

★中调【案例分析】

★低调【案例分析】

★长调【案例分析】

★短调【案例分析】

三、色彩调性的表现

画面色彩搭配在多数情况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色相、纯度和明度的关系。因此,

调性实质上有明度、色相和纯度的三种表现:

★明度表现:

明度表现充满了清晰感、层次感,富有理性的秩序,是三种表现中最基础的色调。与色相调子比,它的这种条理感更为内在。

★色相表现:

色相的确立,是情绪、性格、心理感觉的确立。在色彩调性的三种表现中是最强烈、最直接、最亲切、最出效果的色调。

★纯度表现:

是指色彩的鲜、浊构成的配色关系。无论是绘画色彩还是设计色彩,应用最多的还是调和过的色。纯度是一种给色彩带来微妙变化的调子。

四、色彩表现的基调

在色彩的表现运用中,各种要素组合必须按一定程度综合体现出来,这样,画面上才会呈现出理想的效果。

(第三部分)46—64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部分章节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色彩的不同表现手法,使学生具有独立的语言系统,提高对形、体、空间、环境、氛围、情感的表达能力。能够主观意识强化和自主安排画面色彩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进行色彩表现。

教学要求:

训练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装饰、意向色彩的各种表现技法与配色技巧,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通过色彩表现进行信息传递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为学生的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色彩装饰性表现、色彩意向性表现两种不同的色彩表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色彩感受的普遍性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从专业的层面上熟悉和了解色彩的心理效能及组合技巧。

教学难点:

色彩意向表现,如何通过色彩准确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意识。

教学时数:

第一节色彩的采集与重构(2学时)

第二节色彩的装饰表现(3学时)

第三节色彩的意象表现(3学时)

总共16学时。讲授8学时,练习8学时

作业设置:

作业内容及要求(二选一):

作业一:

1、内容:以色彩采集与重构方法,运用装饰性的表现形式进行色彩主题性创作;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

2、规格样式:数量1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将色彩对象采集下来,按原色彩关系或色面积比例,做出相应的色标,并按比例运用在设计画面中。完成后与色彩借鉴范图一起装裱在八开卡纸上。

3、质量要求:能对色彩进行采集、归纳和概括,运用构成形式美法则布局画面,体

现画面主题内涵,画面表现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学时。

作业二:

1、内容:用意象性色彩表现形式,进行主题性创作;不同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自定主题性内容。要求画面中色彩体现出意象性表现形式,可选择如音乐化、人格化、状态化的意象情感表达。

2、规格样式:数量为1张,不限制其作品长宽比例,完成后必须装裱在八开

卡纸上。

3、质量要求:表意准确,突出色彩感受表达;色彩搭配协调,能体现主题内涵;

以形设色、以色赋形;画面绘制认真细致。

4、要求时数:课上8学时。

教学流程:

第四章色彩表现

第一节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一、自然色的采集与重构

自然色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各种色彩现象,包括植物、矿物等自然界自身的色彩。

自然色的采集与重构步骤:

1)观察自然色

因光线、温度、角度的可变性自然色呈现多变与不稳定的现象,我们要观察自然的色彩,分析它们之间的色彩关系。

2)提取自然色,产生色谱

将多变的自然色彩以色谱的形式固定下来。

3)重构色彩

将色谱应用在其他的画面上,产生生动、悦目的色彩效果。

二、人文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人文色彩是指自然以外的色彩现象,包括历史与当代的绘画、建筑、工艺、器物等呈现的色彩现象。

人文色彩的采集与重构步骤:

1)寻找人文色彩

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创造了无数的色彩景象,蕴藏着许多的和谐、美丽的色彩。

2)观察与分析

观察大师的作品、民间色彩,分析它们内在的色彩关系,我们可以从中找出色彩的规律。

3)提取人文色彩,产生色谱

提取人文色彩,以色谱的形式,按色彩的三要素的秩序建立色彩档案。

4)应用人文色彩

借用一定形式的图形,部分或整体地应用人文色彩。

第二节色彩的装饰表现<形式美感>——表(象)

色彩的装饰性表现,有别于一般绘画所常用的写实性色彩的表现形式。它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及作者对美的追求,而进行描绘的一种表现手段。

一、装饰性特征

1、秩序化

自然现象及其丰富多彩同时也比较杂乱,在写生过程中,应力求使形象构成因素排列组合有序,使之规则化、程序化、条理化,以求得在整体上具有装饰的特点。

2、单纯化

装饰造型要抓住两个要点:简而变。“简”就是概括和简洁,化冗繁为简化。简化不等于简单化、不在于简单地、单纯地去掉一些细节,而是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造型构思,用简洁、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复杂多样精神内涵,以利揭示本质,产生单纯的艺术效果。

3、平面化

平面化是装饰造型的重要基础。他将客观存在的立体物象转化为富有装饰美的平面形象。

平面化有客观平面化和主观平面化之分。

★客观平面化:画面形象的平面化,指在构图上仍保持客观的形与色,只是统一其立体的明暗变化。

★构图、构形、够色根据作者主观需要,采取移位、游动的观察方法,不尊崇正常透视规律。形象处理可夸张变形,改变客观形象的自然状态。

4、臆想化

臆想化是主观想像的形象。装饰不只按客观景物作具象的再现,而主要在于凭主观的想像,不仅想到事物存在的夸张变形,而且可以想到世界上还没有的离奇形象。

5、夸张化

在装饰性绘画中,夸张就是把主题的特征进行放大,变形变色,出于抒发情感,营造有意味形式,为突出主题,追求感染力为目的。

二、装饰性色彩的特征

1、色彩形象固有色

固有色是一种最具普遍意义的色彩形象,用于设计色彩表现就带有本质色彩的特征。它与中国画“随类赋彩”同一观念。

2、色彩布局均衡性

装饰性色彩布局要考虑画面均衡效果,这是形式美的客观要求。色彩能否给人美的感受,很大程度取决于色彩布局的均衡。所谓均衡不是面积上的平均,主要指分量的对称。

3、色彩表现高纯度

装饰性色彩追求高纯度。纯度就是鲜艳度,颜色鲜艳符合一般审美需求。

三、变形和变色的表现

1、变形

1)简洁【案例分析】6)倒置【案例分析】

2)夸张【案例分析】7)切割【案例分析】

3)添加【案例分析】8)支解【案例分析】

4)错接【案例分析】5)叠映【案例分析】

2、变色

1)常理性变色:写生对象颜色变换成其可能出现的色彩。【案例分析】

2)非常理性变色:写生对象颜色变换成一般不可能出现的色彩。【案例分析】

第三节色彩的意象表现<主观意境>——里(象)

★意象——《辞海》解:

“①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

②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明清后专指借助

具体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作者情思。”

★意象它是艺术形象。审美改造审美升华。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的表现方式

来自客观物象,又加入了主观情思(①想像、加工②主观情意、比喻手法),之后形成的一种观念。

★意象色彩

是强调主观意识,追求内心感受,塑造富有意蕴的色彩。它是通过自然,感悟色彩本质,把描绘意象色彩上升为追求个性创造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上来。从而达到观念表述及自我表现的目的。

比如:雄浑、沉着、典雅、矫健、自然、含蓄、豪放、悲慨、飘逸、旷达等等它们共同的品味是追求“象外之貌”、“景外之境”、“意外之意”

实践

环节

教学

示范

画册或多媒体课件,主要作品为大师作品或学生优秀作品

作品

介绍

备注

请于开课前一周将纸档和电子文件交教务办备案。

平行授课小组组长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