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的埋深AA

基础的埋深AA

基础的埋深AA
基础的埋深AA

第二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2

熟悉基础埋深的概念和要求,学会正确分析各种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浅基础、深基础的概念

2、基础埋深的概念

3、影响埋深的因素有哪些?

讲授

第二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基础埋深的定义 2、

二、基础埋深的选择3、

1、

1、基础埋深的定义?什么叫浅基础?什么叫深基础?

2、影响基础埋深有哪些因素?

第二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新课引入:理想的建筑物基础是什么样的?

第一课时: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

1、概念:从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铅垂距离。

2、浅基础与深基础的划分:以4米为界。

3、基础的最小埋置深度:0.5米。

(二)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1、地基土层构造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1)地基土层为均匀好土时,基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得浅于500mm。

2)地基土层的上层为软土,且厚度在2m以内,下层为好土时,基础应埋在好土层之上,此时既经济又可靠。

3)地基土层的上层为软土,且厚度在2~5m时,对低层、荷载小的轻型建筑,在加强上

部结构的整体性和加宽基础底

面积后仍可埋在软土层内。而对高层、荷载较大重型建筑,则应将基础埋在好土上,以保证安全。

4)地基土层的上层软土厚度大于5m时,建筑荷载小建筑应尽量利用原状土,将基础埋在软土层中,此时应加强上部结构,增大基础底面积;建筑荷载大的建筑可作地基加固处理,或将基础埋在好土上,需作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5)地基土层的上层为好土,下层为软土时,应力争将基础埋在好土内,适当提高基础底面,同时应对下卧层的应力和应变进行验算。

6)地基土层由好土和软土交替构成时,总荷载小的低层轻型建筑应尽可能将基础埋在好土内;总荷载大的建筑可采用

人工地基或将基础深埋在下层好土中。

2、地下水位的影响

1)基础应尽量埋在最高地下水位地上;

2)基础不能埋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低于地下水位200mm以下。

3、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

1)冰冻线:地面以下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

2)土的冻胀现象:在季节性冻土地区,由于冻结体积膨胀产生的冻结力使房屋抬起或下沉,产生变形和破坏的现象。

3)地基土有冻胀现象时,基础尽量埋置在冰冻线以下(一般情况下应埋置在冰冻线以下200mm的地方,当冻土深度小于500mm时,基础不受影响)。

4、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

1)新建房屋基础的埋置深度应尽量小于原有房屋基础的埋深。

2)新建房屋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原有房屋基础的埋深时,相邻基础间应保持的距离为:L=(1~2)△d

5、连接不同埋深基础的影响

2)踏步高应不大于500mm,踏步长应不小于2倍的踏步高。

6、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建筑构造、土质情况等。

1)需考虑新建建筑物是否有地下室、设备基础、地下管沟等因素

2)当地面上有较多的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钠等腐蚀液体作用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5m,必要时,需对基础作防护处理

小结:1、基础埋置深度的概念。

2、影响埋深的因素。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作用和要求 高层建筑由于质心高、荷载重,除了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一般规定外,在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为《砼高规》)第12.1.7条,明确规定,“基础应有一定的埋深,在确定埋深时,应考虑建筑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砼高规》在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基础埋深做出了相应规定,是出于下列四个方面的考虑: 1)提高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在水平风力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发生滑移和倾斜; 2)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基础的沉降量: 3)增大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摩擦力,限制基础的倾斜,使基底下土反力的分布趋于平缓; 4)增大阻尼,减少输入加速度,减轻地震灾害; 在工程设计中,有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对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作用认识不足,暂且不谈上述2)、3)、4)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有些工程实际的基础埋深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安全度,不满足抗倾覆和滑移要求,甚至危及到基础整体稳定性,例如:房屋四周地坪标高不同时,主楼与裙房设沉降缝、伸

缩缝时,基础埋深的起算面采用最高侧的室外地坪,类似于选择“莲花河畔景苑”七号楼北侧堆土的坡顶面。土力学大量的实验表明,在中心受压且土质均匀时,地基破坏面是四周对称挤出。如果土质不均匀或荷载有偏心或荷载倾斜作用时,地基内的滑动面则不对称,或向一侧挤出。如果高层建筑的嵌固面不在一个水平面时,高的一侧不仅不能作为嵌固面,还会造成荷载偏心或荷载倾斜作用。它的受力机理与规范给出的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限值的基本假设存在相悖。 土力学实验同时揭示,基础埋深对滑动面的形状有很大的影响,当埋深较大时,在重心荷载下滑动面一般不出露至地面,只封闭在基础底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此时还可利用基础埋深的被动土压力来抵抗高层建筑倾覆弯矩和水平作用。《砼高规》中规定的基础埋深取值是基于工程实践和科学成果,并来自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张在明等在分析北京八度抗震设防区内高层建筑地基整体稳定性与基础埋深的关系的研究,以两栋分别为15层和25层的建筑,考虑了地震作用和地基的种种不利因素,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分析,其结论是:从地基稳定的角度考虑,当25层建筑物基础埋深为 1.8m时,其稳定安全系数为 1.44,如埋深为3.8m(1/17.8)时,则安全系数达到1.64,从而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性指标。考虑高层建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效应与基础埋置深度关系较大,软弱土层时更为明显,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应有一定的有效埋置深度,箱形和筏板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 5;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因此,基础埋深的起算面不仅应选取嵌固面的最低标高处,同时还应计

修正地基承载力时基础埋深的取值(精)

设计技术煤炭工程 2004年第2期 修正地基承载力时基础埋深的取值 韦洪生,周晖 (1 黑龙江鸡西矿务局设计院,黑龙江鸡西 158100;2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建工系,河北廊房 102849) 摘要:在修正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规范对公式中各项参系数、各物理量取值都有规定,对基础埋深取值的说明更多一些,但实际工程千差万别,不免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如存在室外地面高差、挖方整平区、室外高于室内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各种特殊情况总可以按规范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找出合理的解答。关键词:基础埋深;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室外地面高差;挖方整平区;室外高于室内中图分类号:TU47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959(2004)02-0022-02 由于基础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埋置深度,与确定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时所考虑的状况及试验有所不同,因此地基承载力 计算时要考虑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影响,对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加以修正。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2(以下简称规范第5 2 4条规定:当基础宽度大于 3m或埋置深度大于0 5m时,从荷载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 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修正: fa=fak+ b (b-3)+ d 5)m(d-0 式中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规范第5 2 3条确 定; b、 d!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 数;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 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 公式中各数、量的取值, 规范中均有规定,对埋置 深度的规定如下: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 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 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基或筏 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规范对基础埋置深度的规定,较全面地列出了工程中常见的情况,大多数工程都能直接明确地按规范规定确定基础埋置深度,但实际工程中也有可能遇到与规范不同的情况,下面按规范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依据,讨论几种特殊情

建筑构造:基础和地下室

2基础和地下室 2.1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2.1.1 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而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如图)。

2.1.2 基础的作用和地基土的分类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在建筑物地面以下,属于隐蔽工程。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基础极为重要。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

2.2 基础的埋置深度 2.2.1 基础的埋置深度 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如图)。埋深大于或等于4m的称为深基础;埋深小于4m的称为浅基础;当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称不埋基础。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浅基础,可降低工程造价。但当基础埋深过小时,有可能在地基受到压力后,会把基础四周的土挤出,使基础产生滑移而失去稳定,同时易受到自然因素的侵蚀和影响,使基础破坏,故基础的埋深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小于0. 5m.。 2.2.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多层建筑一般根据地下水位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1徐江2王智华 1.中国新时代国际工程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54 摘要摘要: :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地基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大家也非常熟悉,但在设计中,仍有一些很常见的问题大家容易忽略、犯错误,这里列举几点请大家在设计中参考。 Abstract:the 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is so important to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and it is worth to be careful.There are some notes in the paper. 关键词:基础的埋置深度;柱下独基 Keywords: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Individual foundation 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选择合适的埋置深度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的长短及造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是基础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确定浅基础的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凡能浅埋的尽量浅埋。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动植物的影响因素,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要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条件。影响基础埋深的条件很多,应综合考虑以下多种因素选定: 一、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三、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 四、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但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问题,其本质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提高问题。 1.对于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弱层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按软弱层下的实际地基反力q (防水板自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重及地下室地面的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第5.1.2条要求折减后的数值)来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m e e q d d d γ==,。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第6.3.5条规定,对于具有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的地下室,其基础埋置深度d (《地基基础》第5.2.4条)按下图分别计算:

基础埋置深度

5.5.3基础埋置深度 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 “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 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 (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 (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 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 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 (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 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 地基基础计算用表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表2-28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间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表2-28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第7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2.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 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 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取0。 3.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2-30)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2-30

基础埋置深度及基础形式

基础埋置深度及基础形式 1、基础埋置深度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大、重量大,受到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值较大,因而倾覆力矩和剪力都比较大。为了防止倾覆和滑移,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要深一些,使高层建筑基础周围所受到的嵌固作用较大,减小地震反应。《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 ①在天然地基上基础埋置深度不小于建筑物总高度的1/12。 ②采用桩基时,桩基承台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总高度的1/15。 ③当地基为岩石时,基础埋置深度可减小一些,但应采用地锚等措施。 2、基础形式 基础承托房屋全部重量及外部作用力,并将它们传到地基;另一方面,它又直接受到地震波的作用,并将地震作用传到上部结构。可以说,基础是结构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基础的形式,取决于上部结构的形式、重量、作用力以及地基土的性质。基础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地基承载力较好的框架结构。当抗震要求较高或土质不均匀时,可在单柱基础之间设置拉梁,以增加整体性。 ②条形基础: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比柱下独立基础整体性要好,可增加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③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当高层建筑层数不多、地基土较好、上部结构轴线间距较小且荷载不大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 ④箱形基础是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类型。它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的特点,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而基础土质较软弱的情况。它既能够抵抗和协调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又能扩大基础底面积,将上部荷载均匀传递到地基上,同时,又使部分土体重量得到置换,降低了土压力。 ⑤桩基也是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类型。桩基具有承载力可靠、沉降小的优点,适用于软弱土壤。震害调查表明,采用桩基常常可以减少震害。但是必须注意,在地震区,应避免采用摩擦桩,因为在地震时土很容易松动,使桩的承载力迅速下降。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 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 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基础按其埋 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 目录1基本概念 2基本原则 3基础埋深 4影响因素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 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关于几种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取值的说明

关于几种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取值的说明 一、计算基底附加应力时用的自重应力Pc 不论基础两侧的土体高程是否相同,基础埋置深度均从原地面 (天然地面)算起。 【理由】根据附加应力的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附加应力就是在原 来的基础上,由于外荷载增加的那部分应力。计算时,应该用基底实际压力减去原来此处的应力,也就是减去此处从天然地面算起的自重应力。 二、计算基底压力时用的基础与土的混合自重Gk 如果基础两侧的土体高程不同,基础埋置深度取两侧埋深的平均值。 【理由】计算Gk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计算基底压力,而这个压 力由上部传来出来的荷载Fk加上基础与土的混合自重Gk,这时如果基础两侧埋深不同,无论是取低值还是高值,都不能真实反应基底受力情况,所以要取平均值计算。 三、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的时用的基础埋深d 基本依据就是安全保守原则,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实际上就是 考虑了基础底面以下土体的侧向约束作用,这个作用来自于边载乘以侧压力系数,根据摩尔强度理论,边载越大(深度修正时取的埋深d 越大),地基承载力提高的越多,所以考虑安全保守原则,一定是取

在整个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基础两侧埋深最小的情况进行修正。1、如果没有地下室,没有填方和挖方时,不论是哪种基础型式, 埋深都从室外地面算起 【理由】因为这种情况下,室外地面高程低于室内地面(谁也不 会让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还低,难道不怕往屋里倒灌水嘛) 2、如果有地下室,但是没有填方或者挖方时,应分两种情况:(1)对于独立基础或条形应从室内地面算起; (2)对于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应从室外地面算起 【理由】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的室内埋深应从地下室地面算起, 地下室地面肯定是低于室外地面,所以按室内地面计算;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属于整体基础,室内埋深应从一层的地面,由于室外地面肯定低于室内地面,所以按室外地面计算。 3、对于室外地面有填方或者挖方的情况,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 应分三种情况: (1)在上部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填方,应按原天然地面算起 这时的填方虽然增加了地基承载力,但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承载 力不受填方的影响。如果按填方后地面进行修正,将可能导致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就发生地基破坏。 (2)在上部施工之前填方,应按填土地面算起 这时的填方已经起到了对地基承载力的增强作用,应按填土地面 算起。 (3)对于室外地面存在挖方的情况,如果没有地下室,一般从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1.基础埋深是指从基础底面至室外设计地坪的垂直距离。 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 浅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基础埋深不得浅于 0.5米。 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的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 浅埋。 3.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对于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稳定性要求,其基础埋深应随建筑物高度适当增大。在抗震设防区,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或桩箱基础的埋深(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2).工程地质条件: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针对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种土层分布情况,说明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在地基受力范围内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 2)上而下都是软弱土层的轻型建筑,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如果地基承载 力或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 3)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此时,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软弱土层的厚度。 若小于2m,应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否则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 4)上部为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或6层以下的住宅,宜选择 上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 连续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连续基础一般可看成是地基上的受弯构件——梁或板。 人工地基: 连续基础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基础底面积;连续基础的连续性可以大大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有利于减小不均匀沉降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水文地质条件:有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以避免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影响。对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础,应考虑施工期间的基坑降水、坑壁围护、是否可能产生流砂或涌土等问题,并采取保护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 (4).地基冻融条件 (5).场地环境条件:气候变化、树木生长及生物活动会给基础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基础埋置于地表以下的埋深不宜小于0.5m(岩石地基除外);基础顶面一般应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 新基础的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基础的底面,否则新、旧基础间应保持一定的净距,其值不宜小于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则在基础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临近原有建筑物的安全。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 姜伟郑永强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710003 西安) 摘要: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解决建筑物的稳定问题,本文对各种类型建筑 物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进行了 综述,供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 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 定。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 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 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 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 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 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 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 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 部。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 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 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 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 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 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 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 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0. 000 以下连为一体 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 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 (1) 、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 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基础埋深确定方法

基础埋深确定方法 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解决建筑物的稳定问题本文对各种类型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进行了综述供技术人员参考。关键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5.1.8确定。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0.000以下连为一体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1、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2高层建筑和裙房均设地下室若沉降缝地面以下处用粗砂填实时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否则应视为无埋深。 9、邻建建说:当原有建筑物的地基为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相邻的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不宜深于已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在不得已情况下当新建建筑物之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深于相邻已有建筑物的基础时其基础之间的净距或已有建筑基础外缘到基坑开挖外缘之间的净距不应少于高差的二倍。此要求如不能满足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 10、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宜以下要求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1/15H2、桩基可取1/18HH为室外地面或约束侧限标高至主体结构檐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影响因素:1. 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室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有地下室时,基础取决于地下室的做法和地下室高度。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与基础的相对关系影响基础的深度。基础的形式、高度也是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1)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浅埋。当上层基础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但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岩石地基除外)(2)宜埋在地下水位之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措施使地基土在施工中不受扰动(3)高层建筑满足稳定要求(土质地基)或抗滑要求(岩石地基)3.与原有相邻建筑的关系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L>=(1~2)Δh 4.考虑地基土冻胀和溶陷问题对于埋置非冻胀土中的地基,其埋深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对于埋置在弱冻胀、冻胀和强冻胀土中的基础,应按计算确定基底下允许残留冻胀土层的厚度。5.高层建筑基础高层建筑筏形和箱型基础的埋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型和筏型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15(桩箱或筏形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20~1/18,深度不包括桩长)。 防止和减轻墙体开裂主要措施1.防止或减轻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墙体因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拉应力与房屋长度成正比。当房屋很长时,为防止或减轻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墙体设置伸缩缝。2.防止和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采取降低屋盖与墙体之间的温差,选择整体性和刚度较小的屋盖,减小屋盖与墙体之间的约束及提高墙体的抗拉、抗剪强度等措施1)屋面应设隔热、保温层 2)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缝宽不小于30mm 3)采用装配式或有檩条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才屋盖。 4)在钢筋混凝土层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 5)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的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适当设置水平钢筋 6)顶层挑梁末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片网,钢筋片网或钢筋应自挑梁末端深入两边墙体不少于1m 7)顶层墙体有门窗洞口时,再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片网或2Φ6钢筋,并深入过梁两端墙内不小于600mm。 8)顶层及女儿墙砂浆强度不低于M15 9)女儿墙应设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10)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设置构造柱3.增强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 1)三层或三层以上房屋,长高比为2.5~3时,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并控制其内横墙间距或增强基础刚度和强度:房屋预计最大沉降量<=120mm时可不首限制。 2)砌体内宜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3)在墙体上开洞时,宜在开洞部位配筋或采用构造柱及圈梁加强。 抗震概念设计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理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圈梁的构造要求 1.圈梁宜连续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形成封闭状;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心线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2.纵墙交界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墙厚大于240时,其宽度不宜小于2h/3。圈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Φ10箍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 4.圈梁兼做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 过梁的构造要求1.砖砌过梁截面计算高度内的砂浆等级不宜低于M5 2.砖砌平拱用竖砖砌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240mm3.钢筋砖过梁地面砂浆层处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5mm,间距不宜

地基土深度修正基础埋深取值问题再议培训讲学

地基土深度修正基础埋深取值问题再议

地基土深度修正基础埋深问题再议?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问题 1. 地基破坏形式: 整体剪切破坏; (密实砂土、坚硬粘土) 局部剪切破坏;(压缩性大的松砂和软粘土) 冲切破坏. (压缩性大的松砂和软粘土) 2.深度修正的实质----基础两侧超载对承载力的贡献。 极限承载力根据弹性楔aa‘b的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基础底水平面以上基础两侧的超载,会限制滑动面的发展,提高地基极限承载力。根据太沙基承载力理论,极限承载力近似表示

为:;其中第三项为基础底水平面以上基础两侧的超载对承载力贡献,为无量纲的承载力系数,仅与土的内摩擦角φ有关。由图可见滑动面上 部ad及a‘d’范围内的超载对地基承载力有邦助。 上式假定:(1)超载为连续均布荷载; (2)超载作用在整个滑动体表面 土内摩擦角φ=150~300时滑动体尺寸 3.浅层与深层平板荷载试验承载力修正(见图3) 3.1 浅层平板试验:承压板面积≥0.25m2;试坑宽度≥3倍压板尺寸;(结果要进行深度修正)

3.2 深层平板试验:刚性承压板尺寸≥0.8m,承压板周边土高度≥0.8m. (结果不进行深度修正) 4.不同情况下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取值 4.1 基础两边埋深不同时,取埋深小的计算结果;不能按平均埋深计算. 4.2 在2B~4B范围内有两种埋深时取小值计算; 4.3 主裙楼一体,主楼筏基,裙楼独基或条基. 主楼承载力修正深度d=(裙房室内地面标高-主楼筏板底标高) 4.4主裙楼一体筏基 主楼承载力修正深度d=F/γ, F为裙房基础面上所有竖向荷载(不计活菏)标准值; γ为土重度. 4.5主裙楼一体,主楼筏基,裙楼独基加防水底板。主楼承载力修正深度介于4.3与4.4之间,按4.3取值偏安全. 4.6 主裙楼间分缝,缝间粗砂充填, 主楼承载力修正深度按4.4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