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

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

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
关于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

学校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

华中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杜时忠

一、前言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育实效一直是困扰广大中小学的“难点”问题,并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早在“六五”(1980——1985)期间,王逢贤教授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的研究”,就对德育的效应进行了研究1。此后到“九五”、“十五”,直接以德育实效为主题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多达8个,地方性课题就更多。我们查阅了1990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论述学校德育实效的论文,计106篇。尽管这些论文的对德育实效的理解和界定不尽一致,所提的对策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识”,即认定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见到论证或“赞扬”学校德育实效性高的文章。而所有论述德育实效的论文,都是在“认定”德育实效低或德育效果差的基础上,进而分析原因,探讨对策的2。

不过,问题在于,何谓德育实效?如何来考察德育实效呢?或者说,判断德育实效高或低的依据究竟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讨论德育实效的论文有106篇,但对德育实效下定义的只有5篇;其中,又以两种观点最有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德育实效包括效果、效率与效益,另一种观点认为德育实效是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3。遗憾的是,这两种观点都未能在相应的分析中得到彻底的贯彻。

其实,似乎用不着把德育实效的定义复杂化。所谓实效,就是“实际的效果”4;德育实效,就是德育的实际效果。真正的问题是,如何来判断或评价德育的实际效果。纵观已有的研究,虽然有论文分析或罗列了德育实效低的种种表现,但存在不足:第一,是不是因为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存在问题就判断德育实效低?反过来说,如果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没有问题了就能说明德育实效高吗?第二,这些对德育实效低的判断,缺乏系统的实证调查研究,停留于感觉现象的层面;第二,是“谁”在抱怨德育实效低?现有的研究只是以成人的眼光和立场来讨论德育实效,而未见到德育工作的对象同时也是德育主体——学生的意见与看法。

有鉴于此,我们目前在考察德育实效时,仍然坚持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德育的直接效果这一立场;但以什么作依据来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呢,我们不主张用理想的、“高大全”的学生形象作为依据——理想的学生形象正是许多人批判和指责现实中的学生的借口,而主张用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内容作为依据,因为它们代表了国家、社会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依据。此其一;其二,我们不仅想了解德育工作的结果——学生的思想品德

*本报告为笔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德育实效问题”的研究成果之一。参与调查及问卷处理的有课题组成员刘长海、杨炎轩、刘超良、陈萍、喻学林、邹强、卢旭、李小蕾、孙自强、李荆、王薇和陈回花;参与初稿讨论的有邹强、陈萍和卢旭。感谢湖北省嘉鱼县教育局的支持!

1王逢贤:《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2详见我们的前期研究成果:《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研究综述》,陈萍,《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三期。

3同注释2。

4权威的《新华词典》就是这样解释的:实效——实际的效果。见《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修订版,第804页。

状况,更想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状况,它是评判德育实效的前提;其三,我们不仅想了解成人对中小学德育和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看法与评价,更试图了解学生本人对学校德育和自身思想品德的看法与评价。基于上述考虑,我们编制了五套调查问卷,即小学生卷、初中生卷、高中生卷、家长卷和教师卷(问卷附后),重点了解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看法与评价,主要包括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的程度、德育的地位与作用、德育的内容、德育方法等;二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看法与评价。通过前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学校是“怎样做”德育工作的;通过后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学校德育“做得怎样”。我们认为,对德育实效的判断,应该建立在综合把握两个方面情况的基础上。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湖北省嘉鱼县县城与乡镇两级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县城的县一中(高中)、县镇中(初中)、县实验小学、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和潘湾镇高中、初中、小学各一所。其中,小学选取三、四、五、六年级各两个班,初中选取一、二、三年级各两个班,高中选取一、二年级各两个班。调查共发问卷3350份,收回问卷3203份,回收率达到95.2%;实际调查了学生2688名,教师298名,学生家长217名。具体情况是:

小学9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三年级142份、四年级203份、五年级310份、六年级309 份;男生561份,女生417份;城镇学生699份,农村学生229份。初中991份,其中有效问卷980份:初一 1 份,初二788份,初三191份;男生534份,女生 446份。高中701份,其中有效问卷:高一年级345份,高二年级313份;男生439份,女生222份;城镇学生321份,农村学生327份。

教师问卷298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年龄在30岁及以下的66 人,31-45岁179人,46-60岁37 人;学历在本科以上的21人,大专与本科220 人,高中、中师42人,高中以下0人;现执教学段分别是小学108人,初中143人,高中29人;现担任班主任的156人,未担任班主任的124人;担任班主任30年以上的4人,21-30年的32人,11-20年的73人,5-10年的78 人,5年以下的60人;现在担任的学校职务中,校长或副校长8人,教导主任14人,党支部书记或团委书记6人,少先队辅导员3人,没有职位212人,其他职位的19人。

家长问卷217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30岁以下2人,30—45岁196人,45岁以上18人;小学及以下学历5人,初中学历26人,高中学历101人,大专及本科80人,本科以上4人;工人41人,农民3人,干部91人,教师14人,其他67人。

调查方法:除了问卷调查之外,我们还在学校进行了访谈调查;所有问卷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上机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眼”中的德育

1、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小学到高中,德育从未占据“首位”,而且学生年级越高,认为学校越不重视德育工作。

在小学学段, 97%的学生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或品德与社会课1重要,其中,79.6%的学

1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往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一分为二:低年段为品德与生活,中高年段为品德与社会。考虑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本次调查没有包括一二年级学生。

生认为非常重要,17.4%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仅占1.2%。94.1%的学生指出自己班上每个星期都在上小学思想品德课(或品德与社会课),94.0%的学生指出班上经常和有时组织班会,83.5%的学生指出班上经常和有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果仅看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乐观的结论。但值得小说注意的是,随着学生年级提高,学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逐渐降低,如对德育课“非常重要”的认可,三年级是96.4%,四年级是92.0%,五年级是77.7%,六年级是64.4%。而且当问到“如果你认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或品德与社会课‘不重要’,你的理由是……”时,37.3%的学生认为是因为它没有语文、数学重要,27.0%的学生认为是因为老师强调这是一门“副课”,5.9%的学生认为老师讲得不好。可见,对于小学生而言,德育也并非“首位”。

在初中学段,问到“你认为在各育中学校最重视什么”时,49.6%的学生认为是智育,41.5%的学生认为是德育,其他依次是体育(5.3%)、劳动教育(2.3%)、美育(1.3%)。在高中学段,对此问题的回答依次是:智育(75.7%)、德育(19.9%)、体育(2.4%)、美育(1.4%)、劳动教育(0.6%)。在初中学段,74.7%的学生认为学校是重视德育工作的,其中认为非常重视的为33.4%,认为比较重视的有41.3%,认为不太重视和完全不重视的占8.1%;在高中学段,认为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的占43.5%,其中9.6%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32.9%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视,而17.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太重视德育,甚至有8%的学生认为学校完全不重视德育。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德育总体上居于智育之后,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德育重要性的认可程度愈来愈低;相反,智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在初中段,智育高出德育8.1个百分点,到高中段则高出55.8个百分点,二者相差悬殊,不能“同日而语”!

2、关于学校德育的作用:随着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学校德育的影响越来越小,主导作用难以体现;小学生与中学生的认识存在根本差别。

在小学段,问及“你觉得学校进行德育工作对你是否有效”,70.4%的学生认为很有效,23.9%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效,认为不太有效和完全没有效果的学生仅占2.1%;当问及在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中,哪一个对自己帮助最大时,69.3%的学生认为是教师,28.5%的学生认为是父母,只有0.3%的学生认为同伴对自己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帮助最大。可见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在问及“你遇到麻烦或困难时,你会向谁请求帮助”这一问题时,41.5%的学生首先选择的是班主任,34.5%的学生选择的是老师,12.4%的学生选择的是同伴,另有9.6%的学生选择的是父母。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生认可学校德育的影响作用,表现为小学生对学校和老师较强的依赖性。

与小学生相反,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大大降低。问到“当你有苦恼时,你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初中生的回答依次是,“告诉好朋友或同学”(45.1%)、“自我调整”(36.4%)、“向父母倾诉”(8.0%)、“找老师谈心”(6.6%)、“找心理医生”(4.0%);高中生的回答依次是,“告诉好朋友或同学”(49.1%)、“自我调整”(36.8%)、“向父母倾诉”(7.4%)、“找心理医生”(5.1%)、“找老师谈心”(1.5%)。

在初中学段,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32.5%),其余依次为,学校教育(24.5%)、同伴交往(22.0%)、家庭氛围(14.0%);在高中学段,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同样是社会风气(36.2%),其余依次为同伴交往(24.9%)、学校教育(18.1%)、其他(4.6%)。

可见,随着学生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学校德育的影响越来越小,主导作用难以体现,而社会风气的影响作用则愈来愈大。

3、关于德育途径: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传统教育观认为占主导途径、发挥主导作用的德育课,其地位和作用却在不断降低。

中小学德育各途径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见表一、二、三:

表一:德育各途径在小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表中数据为百分数)

表二:德育各途径在初中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表中数据为百分数)

表三:德育各途径在高中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表中数据为百分数)

德育的途径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各自在青少年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从表一、表二、表三可以发现,排在前三位的途径,在小学是思想品德课(97.6%)、班会和队会(92.6%)、语文和数学课(88.7%),在初中是班主任工作(74.2%)、其它各科教学(71.6%)、思想政治课教学(63.2%),在高中是心理健康教育(76.2%)、社会实践活动(69.6%)、班主任工作(67.3%)。而对学生品德发展作用较小的因素(后二位),小学是班会和队会活动、课外活动;初中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外活动;高中是班团队活动与课外活动。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德育课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在中小学生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初中与高中三者之间相差甚大。在小学德育课还称得上是“主导地位”,在中学德育课却无论无何算不上“主导地位”。

4、关于德育内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虽是社会提倡的“主旋律”,是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但并不是学生所认可的“主旋律”。

初中、高中学生对德育内容的重要性的评价见表四、表五:

表四:初中、高中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德育内容排序

表五:初中、高中学生对德育内容评价认为“不重要”排序

从表中可知,在德育内容“非常重要”的排序中,初中生的选择前三位依次是: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高中生的选择前三位依次是: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而学生认为“不重要”的德育内容,前三项内容:初中生的选择是:劳动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高中生的选择是: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

5、关于德育课教学:照本宣科、为考试而教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毫无疑问,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德育实效。在问及学生最喜欢教师何种教学方法时,小学生的回答是:71.6%的学生主张教师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讲道理,19.4%的学生主张教师边提问边讲解,5.5%的学生喜欢教师照着书本讲,2.3%的学生愿意自己看书。初中学生的回答是:43.6%的学生主张教师结合事例进行讲授,33.9%的学生主张教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体会,18.5%的学生主张教师边提问边讲解,2.7%的学生愿意自己看书,而只有1.5%的学生主张教师“照本宣科”。不难看出,传统德育中强制性的灌输与抽象空洞的说教,以及为考试而教,为分数而教已经不受学生欢迎,对话式、交往式课堂教学方法愈来愈受学生欢迎。

(二)教师“眼”中的德育

1、对学校德育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学校是重视德育工作的,但德育地位不高,流于形式,效果一般,作用有限。

一方面,在调查中96.5%的教师认为学校每学期都有德育工作计划,93.8%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经常和有时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多达64.5%的教师认为德育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没有地位,75.5%的教师认为德育工作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见表六:

表中矛盾之处还在于,尽管有85.8%的教师认为相比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在学生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德育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有90.3%的教师普遍认为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有82.8%的教师普遍认为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而且在评价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高低时,有48.4%的教师认为学校德育实效性一般,而认为较高的仅有31.30%,而有17.7%的教师认为学校德育实效性低。

2、对学校德育途径的认识:基本认可学校德育各途径的作用,但德育课所起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

对学校德育各途径作用的评价见表七:

从表七可见,教师基本是认可各途径的作用,从“非常大”和“比较大”两项看,约有88.0%的教师肯定班主任在学生品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66.2%的教师认可班团队会所起的作用,而仅有50.2%的教师较认同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有41.0%的教师较认同各科教学所起的作用。而且在回答“上述途径,哪种作用最大”时,教师的回答依次是:班主任工作(45.4%)、班团队活动(17.5%)、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12.0%)、思想政治课教学(10.9%)、社会实践活动(8.7%)、课外活动与各科教学(均为2.7%)。

(三)家长“眼”中的德育

1、家长承认学校应该重视德育工作,并认可学校德育的效果。

在问到“您认为,学校应该主要抓什么”时,49.0%的家长认为应该主要抓德育,36.5%的家长认为应主要抓智育。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评价,53.5%的家长认为“比较满意”,33.5%的家长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很差;对学校德育效果进行评价,40.4%的家长认为学校德育效果比较好,46.9%的家长认为一般,而认为“很不好”的只有0.5%。59.3%的家长认为,当前青少年品德发展中有一些优点,主要归功于学校教育,而当前青少年品德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81.8%的家长认为这主要归咎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可见,在家长心目中,学校教育对孩子品德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家长也基本认可学校教育(德育)

在学生品德发展中的效果。

2、虽然家长与老师之间保持着较好的联系,但联系和交流的内容,第一位的是智育,其次才是德育。

95.8%的家长认为孩子跟自己交流过学校的事情;78.5%的家长了解孩子的老师,而且家长对孩子教师的了解主要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其中前者占68.3%,后者占21.2%;80.4%的家长和孩子的老师有联系,81%的家长与老师联系是通过电话和开家长会等方式,而与老师联系交流的内容,47.8%的家长认为是“孩子的成绩”,21.1%的家长认为与教师谈的是“孩子的品行表现”。

(四)学生“眼”中的学生

1、小学生“眼”中的小学生:更符合传统的“好学生”的要求

对“好学生”标准的认识:在调查中,63.6%的小学生把“品德好”作为评价“三好学生”最重要的标准,24.6%的学生把“成绩好”作为评价的最重要标准,有2.0%的学生把身体好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4.2%的学生把“有特长”作为评价标准,有5.6%的学生把“听话”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关于兴趣:在问及“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63.7%的学生关心的是国家大事,17.7%的学生较关心世界大事,14.4%的学生比较关心个人的前途,而仅有1.2%的学生对金钱感兴趣。

关于价值取向:在回答自己最崇拜的人时,小学生的首要选择依次是:父母(41.2%)、教师(25.0%)、历史名人(16.0%)、同伴(14.2%)。第二选择依次是:教师(52.4%)、同伴(18.3%)、历史名人(12.7%)、父母(9.8%)。可见,小学生学习的榜样主要是自己身边的人,父母和教师是小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同伴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关于理想:在问及“你长大后,最想干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的回答依次是:教师(33.6%)、歌星和影星(20.6%)、军人(18.5%)、干部(9.0%)、商人(4.2%)、农民(2.2%)、工人(1.5%)。从性别上看,学生在这一选择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如男生长大后最想当的是军人(27.3%),其次是教师(22.2%),而女生有49.2%的人首选当教师,然后是歌星与影星,有25.6%。而在学生长大后最不想从事的职业中,学生选择的依次是农民(50.9%)、歌星与影星(14.5%)、工人(10.2%)。

依据以上调查结果,小学生心目中的“好学生”更符合传统教育观念中“好学生”的标准:他们对国家和世界的关注多于对个人的关注,他们以老师和父母作为自己学习和崇拜的榜样,他们的理想受老师和父母的影响较大。

2、中学生“眼”中的中学生:自觉、自主,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关注个人前途。

关于自觉性:在回答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时,初中生是:28.3%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能自觉遵守,60.7%的学生认为有时能自觉遵守,6.3%的学生认为在监督下能遵守,仅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根本不遵守。高中生是:16.7%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能自觉遵守,67.8%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自觉遵守,10.7%的学生认为在监督下能遵守,仅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常常不能遵守。

关于自主性:初中生:学业跟不上,88.5%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责任在于自己,6.3%的学生将责任归咎于教师,2.5%的学生将责任归咎于家长;追究思想不上进的原因时,61.2%的学生认为最主要责任在自己,另外,有14.2%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的责任,10.2%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责任,7.6%的学生认为是家长的责任。高中生:学业跟不上,86.0%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责任在于自己,7.8%的学生将责任归咎于教师;在回答思想不上进的原因时,62.9%

的学生认为最主要责任在自己,另外,有19.8%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的责任,8.0%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责任,4.6%的学生认为是家长的责任。

关于兴趣:在回答“目前最关注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初中生的回答是:44.3%的学生最关注自己的个人前途,18.3%的学生关注国家大事,15.9%的学生关注的是世界大事,有10.1%的学生对金钱最为关注。高中生的回答是:42.1%的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事业”,29.2%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是“朋友”,第三位为“爱情”(11.3%),仅有6.8%的学生认为是金钱。

关于价值取向:在回答“你最崇拜的人”的问题时,初中生的回答依次是:历史名人(38.5%)、同伴(17.8%)、父母(17.7%)、教师(10.9%)。高中生的回答依次是:历史名人(45.1%)、父母(21.7%)、明星(10.1%)、同伴(3.7%)、老师(3.6%)。

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中学生肯定自己具有行为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初中生高达89.0%,高中生高达84.5%。与小学生依赖性强相比,中学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意识、责任意识:88.5%的初中生认为“学业跟不上”最主要的责任在于自己,86.0%的高中生认为“学业跟不上”最主要的责任在于自己;61.2%的初中生认为“思想不上进”最主要责任在自己,62.9%的高中生认为“思想不上进”最主要责任在自己。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更关注个人,注重自身发展、个人前途与幸福。小学生最崇拜的是“互动性重要他人”——老师、父母,而中学生崇拜的是“偶像性重要他人”——历史名人。

(五)教师“眼”中的学生: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

教师对当前学生品德面貌的评价,见表八、表九:

表九:教师对学生品德发展消极方面的评价(数据为百分数)

从表八来看,教师对学生品德和个性表现的积极面是高度肯定的,除对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肯定低于70%以外,其余各项符合均达到70%以上。但从表九来看,学生品德和个性表现中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57.6%的教师认为学生懒惰,不思进取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52.6%的教师认为当前学生较普遍存在攀比吃穿,贪图享乐的现象,51.8%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的现象是很普遍的,58.4%的教师认为学生较普遍存在校内校外表现不一的现象。

(六)家长“眼”中的学生:家长对学生的肯定普遍超过教师对学生的肯定

家长对学生品德与个性表现的评价见表十、十一:

表十:家长对学生品德发展积极方面的评价(数据为百分数)

表十一:家长对学生品德发展消极方面的评价(数据为百分数)

从表十可见,家长对学生品德发展是持积极的、肯定的态度,对学生每一方面的表现,家长认为符合的均在75%以上。从表十一来看,家长虽然也认为学生品德表现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与教师回答相比,并不十分突出,如仅有15.1%的家长认为学生懒惰,不思进取是符合实际的,只有23.5%的家长认同“学生攀比吃穿,贪图享乐”的说法,28.9%的家长认同“学生缺乏创新精神,人云亦云”的说法,31.6%的家长认同“学生校内校外表现不一”

的说法。

四、问题讨论

依据上述调查结果,如下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一)关于学校德育实效,存不存在各方公认的“共识”?

如本文开篇所述,关于学校德育实效,已有的研究有一个“共识”,即认定德育实效低。但是,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学生、教师和家长并不存在这样的“共识”。小学生与中学生的看法不同:70.4%的小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很有效,而中学生认为自己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教师与家长的看法各异:48.4%的教师认为学校德育实效性一般,17.7%的教师认为学校德育实效低,而认为较高的仅有31.30%;40.4%的家长认为学校德育效果比较好,46.9%的家长认为一般,而认为“很不好”的只有0.5%。相较而言,家长比教师对学校德育更满意。概观已有的研究和我们的调查,我们只能说,部分教育研究者和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实效性不高,或对德育的满意度不高。

同样的问题也反映在对学生的评价之中。人们通常对学生品德表现的评价,习惯性的模式是“主流是好的”(就连今年发表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是这样的模式);但这种习惯性模式在我们的调查面前显得可疑——因为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学生比较普遍地存在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校内校外表现不一的现象。由此可见,学校德育实效问题是复杂的,复杂到下任何断语都有危险:要么显得轻率,要么没有意义——因为空洞地肯定主流是好的,有助于解决什么问题呢!要达到对学校德育实效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准确认识,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二)学校德育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还起着主导作用吗?如何理解主导作用?

至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观念深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相比社会影响和家庭教育,它应在学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由此类推,学校德育也应在学生的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我们的调查表明:有90.3%的教师普遍认为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有82.8%的教师普遍认为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如果说这是教师工作者“利益本位”的说法,那我们来看学生的回答:在初中学段,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32.5%),其余依次为,学校教育(24.5%)、同伴交往(22.0%)、家庭氛围(14.0%);在高中学段,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同样是社会风气(36.2%),其余依次为同伴交往(24.9%)、学校教育(18.1%)、其他(4.6%)。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我们不能无条件地期望和要求学校德育发挥主导作用。事实上,离开了社会这个大系统,学校德育这个子系统难以有所作为,“小气候”改变“大气候”是很难的。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之发达,其广泛性、普及性、渗透性大大超过学校教育;同时,由于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教育能力不断上升。这两个方面共同对学校德育的“权威地位”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挑战面前,学校德育必须“另谋出路”。

以往我们“提”,甚至“倡”德育“主导”,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准确理解“主导”的含义,以致于以为,学校德育发挥“主导”作用就是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各种因素,并能将这些因素整合起来,形成合力,以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这种说法听起来没错,但问题就出在“控制”上——学校德育应不应、能不能控制住所有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呢?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急剧变迁、利益分化严重、价值多元纷呈的历史背景下,学校德育不仅根本不能控制住所有外在的影响因素,却很有被外在因素控制的危险。而我们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将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简化,甚至异化为“主控”,令其强力而为,

这无异于蚍蜉撼树,自然收效甚微。

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全面、深刻地认识学校德育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使学校德育从“主控”转到真正的“主导”上来。这个问题我们很久以来没弄清楚,当然也不可能指望现在就一蹴而就,这也是本课题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学记》倡导教学应“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德教育似乎也不外乎于此,“牵”“抑”“达”或可称为“控”,“导”“强”“开”或可称为“导”,此说或许对我们有所启示。

(三)德育为什么在学校工作中没有地位?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来看,学校德育的地位很高,甚至被提到了“为首”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同志在1989年明确提出了“德育首位”,他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200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一直到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德育首位”的精神一以贯之,毫无动摇。

然而,我们的调查表明,从小学到高中,德育从未占据“首位”,而且学生年级越高,认为学校越不重视德育工作。在访谈中,有的教师把德育地位概括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透过这种矛盾现象,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通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国家、学校和学生个人的德育价值观是有差别的。国家强调“德育首位”的根本原因,在于看重了它的政治价值——德育事关学生的政治方向,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但一所学校重视德育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带来益处,即它的经济价值。目前由于考试制度与社会评价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升学率,而且这种现象短时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大多数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不得不重智轻德。学生重视或者说喜欢德育与否,关键在于它能否解决自己成长中的烦恼与问题,看重的是德育的生活价值。而家长,看重的是德育能否有助于学生上大学,上理想的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的职业价值。

为什么学校在德育实际工作中没有地位呢?因为它不能为学校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为什么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普遍呢?因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而只是从上级的或教育部门布置的任务出发,看重的只是德育的政治价值,于是德育成为一种只对上负责而对下不负责的“应景之作”。这种德育工作的实效可想而知。

(四)德育工作只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的工作吗?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上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是从事学科教学的科任教师,一部分是从事德育工作的德育教师;前者只教书(特指学科教学)不育人(特指德育工作),后者只育人不教书。学校专职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主要由书记、校长、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由于存在这样的管理体制,所以德育工作几乎就成了专职的德育工作者的工作,形成学校中“教书的不育人,育人的不教书”的奇特“景观”。

在访谈中,一位管德育的副校长曾对这种现象作了生动的描述:“现在的德育几乎成了班主任的‘专利’了,班里一有什么事,大家都会很自然地说,这个事你们去找班主任,要不就去找政教处、团队部。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或有违规行为,照理来讲,这种事情发生在哪一堂课上就应当由哪一位老师去处理,发生在哪一门学科上就应当由哪一位学科教师解决。现在不是这样了,发生在物理课上的事情,物理老师不解决,一手推给班主任,由班主任老

师去处理。”问卷调查中,88.0%的教师肯定班主任在学生品德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现象的普遍性。

那么,这种分工究竟有多大的合理性?教书与育人能否分开,应不应分开?分开之后存在什么问题?在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中小学里,似乎是专业水平低、教不好书的人才来做德育工作。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做德育工作要求并不高,只好把学生管住、吓住,不出事就可以了。所以,产生了如下两种现象:第一,做班主任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没有多少人愿意做,甚至愿意待岗也不愿意做班主任;第二,德育工作者几无参加专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目前的新课改培训,十八科的培训都有,就是没有班主任、辅导员培训。长此以往,德育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不仅仅是道德素质)堪忧。

(五)如何建立德育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如何判断德育实效?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科任教师,就是部分专职的德育工作者也对德育工作缺乏积极性,存在一种消极和悲观的情绪,这与德育工作的利益激励机制不当有关。如调查中不少教师反映,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责任太大,付出的劳动往往得不到承认,特别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最终是以所教学生的成绩为标准,因此,相当部分教师不愿在学生品德教育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而且,学校对德育工作本身的评价缺乏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目前似乎也难以找到这样的标准。学校评价班级,学生成绩的“权重”远大于学生品德的“权重”;而对学生品德的评价往往是班主任说了算,而他们的评价标准往往与学生成绩挂钩,品德差一点没关系,只要“听话”、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也许,关键的问题还得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即如何考察与判断德育实效?追求德育实效一个隐含的意义就是德育效果的即时性。然而,从教育规律来看,教育结果的显现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德育不仅如此,其效果还有间接性、模糊性,以及归因的复杂性。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其品德是正在形成发展之中,尚难定论。就是他们已有的思想品德表现,也难以完全归因到学校德育的影响。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以今天学生的品德表现来推断今天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呢!

因此,尽管我们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调查数据,但对德育实效问题我们似乎是“始于迷茫,终于更高的迷茫”。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方案 课题:感恩在行动(一)爱心献给父母 活动目的: 1、体验感恩,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导学生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理解父母,教育学生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3、通过活动增强同学参与社会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活动准备: 1、布置黑板和教室。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父母了解程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 3、搜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照片制作课件。 4、相关歌曲、课件 5、布置爱心作业 6、成立班级调查小组,开展感恩父母调查活动。 7、制作《邀请函》请学生家长参加 8、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活动过程: 师:本学期,我们班确定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感恩在行动。活动共分四篇: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第二篇:爱心献给学校;第三篇:爱心献给社会;第四篇:爱心献给自然;今天我们即将汇报的是“感恩行在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同学准备好

了吗?上课。 文娱委员起歌:齐唱感恩的心 一、歌曲结束,主持人上场 甲:一曲感恩的心拉开了活动的序幕。 乙:一曲感恩的心唱响了同学们内心的渴望。 甲:敬爱的各位老师 乙:亲爱的的爸爸、妈妈 合:三年三班“感恩在行动”第一篇《爱心献给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诉说父母的爱 甲:父亲,您是一缕阳光,丝丝屡屡地温暖着我。 乙:母亲,您是一缕春风,时时刻刻地抚慰着我。 甲:是您们精心哺育我们长大,把最无私的爱给了我们。 乙:同学们,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让你感动一生的故事。那么,把它讲出来吧! 1、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2、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3、第一次发布“感恩之星”评比结果 (在本次感恩在行动“感恩征文”活动中,以下四名同学表现突出,被评为感恩之星,他们是……) 三、各组长汇报各阶段调查问卷情况 甲: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感恩父母行动,我们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调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1) 道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各个方面以及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渗透到知识教育,体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中。它为青年学生和学校工作的健康成长起着指导,动力和保障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出发点。小学德育是一门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在道德,智力和发展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为学生踏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审美教育等必须有机地融入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学校教育不仅注重智力教育,还注重道德教育。它还加强了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各方面的教育都能渗透和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育教育观念,管理教育,教育人。为了确保学校德育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学校德育管理的研究,其主要实践是:

一是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制。 要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管理,你需要一个健全的组织。我们建立了 三级管理网络,包括学校,办公室和班级,以明确道德教育管理的责任。学校领导,道德教育主任,团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了一个道德 教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础的班级,可以形成纵向联系,形成教 学办公室与总务办公室之间的横向联系,这使得学校道德教育从组织 体系的角度出发,工作取得了成效。与上下联系,灵活指挥,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学校德育的组织保障。 第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个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要发挥德育组织的作用,必须明确各类学校人员德育工作的责任,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德育工作。要 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要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教育人民。 学习《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原 则和政策,统一理解,一致行动,建立和实施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工作 步骤,以便他们能够确定自己的责任并确定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 要动员教育和教育人民的积极性。首先是动员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 积极性。由于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单元,班主任是班级工作 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它是学校实施教育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的支柱。它是学校道德教育的支柱。

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 1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1强制的教育模式 在很多中职学校,学校设定了很多条条框框,将学生的每一个行为都与班集体的评比结合起来,监视有余而管理不足。比如不许打架,不许逃学等诸多不许,这些强制性的规定,只会使得本身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心生不满。对于学生的约束大于理解,忽视在初中阶段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中职学生在学习上比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因此,在学习当中,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自尊心强、表现力旺盛,但同时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希望自己的才华得到承认,但在现有的教育观念下容易受到鄙薄,这些社会因素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中职学生的发 展。 1.2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念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人们对待教学观念的转变,很多中职的老师在接手新生的时候都会感叹“一届不如一届”,中职的学生也就成了大众眼中的“双差生”,学习差、思想道德水平更差。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阶段受到的都是批评、嘲笑和讽刺,往往比较自卑、自信心不足但是却又很强的自尊心。内心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却又对老师心存惧怕,逆反心理严重。 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认识不足,忽视对他们内心想法的关心。 1.3被动的工作方式 班主任老师由于对于中职学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往往充当的是传话筒的角色。对学生命令对于商量,对于学校的决定无条件的服从,每天的任务只是为了应付完成各项任务。对于学生的想法充耳不闻,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老师主要精力在与完成学校的各项安排,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班级每一个同学特点,使得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多只是一句空话。 2转变教师的观念 教师是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传授者,在学生心目当中,老师都是高尚的存在者,是他们学习的楷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多种价值观的渗透,教师队伍中也混进了三观不正的人员。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的塑造性强,容易受到各种影响,这样的老师根本不能做到为人师表。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一个关键性的社会问题。 2.1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在当今教育不断改革的时代,每一位老师应该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热爱学生,不是表面做做样子,而是要经常与学生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情况,关心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架起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中职的学生的自尊心强过任何一个普通学生,他们对教师理解和关心比任何人都渴望。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老师更是要做到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照顾。这种爱会转化成他们学 习上的积极主动性。 2.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社会普通大众的眼里,身上没有一个优点值得大家关注。实际上,这些孩子只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部分孩子调皮捣蛋。对于这些状况,中职班主任老师更要注重从细节上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正视自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3.1学校、社会、家长三方共同构建 到如今,很多家长还是持有这样的看法,学生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学校的教育没有到位。学生的成才与否全是学校的责任,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随着素质教育观的提出,在学生的培养当中,学校、社会、家长三方教育形成“力”。这三方中,学校是位于主动的那

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德育工作成效简述 近年来,我校深入贯彻中央八号文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和国家六部门十一号文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努力增强中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基本树立。以学生为本,就是要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中职学生群体往往具有性格特征多样、品德养成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长期以来,本市中职德育工作始终正视中职学生的这些特点,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是以德育课为核心、其他课程相互配合的教学模式日益优化。在课程体系上,逐步建立以《职业生涯规划》等五门德育课为主,时事政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专题教育为辅,其他文化课和专业课相互配合补充的格局。在教育内容上,明确以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生涯发展教育、生命教育为重点,并按学年段各有侧重。在教学方法上,按照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贴近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职业成长需要以及贴近社会热点问题的“五贴近”原则,着重以学生的身边事为切入口,逐步提高其认识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是以实践活动为重点的育人方式逐步完善。本市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市场和企业需求,将学校教育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对接,并积极利用行业、企业和专业的优势,以技能大赛、校园文化建设、岗位实习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四是以各部门沟通合作为基础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各部门多方协调,调动社区、街道等社会资源,为中职学生参与各类主题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造良好条件;人力资源和学生科着力推动中职学生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启动校企合作项目,鼓励中职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学校共青团组织以十八岁成人预备期系列教育、中职学生生涯导航行动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团组织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学校组织致力于学校-家庭-社会等三个环节的有效沟通,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组建家庭教育、开设讲座和心理咨询。 但是,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中职学生结构的多元化都给中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新形势,中职德育工作任重道

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文档5篇

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文档5篇Experience document of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cours e 编订:JinTai College

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文档5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德育实践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德育实践活动课文档 4、篇章4:德育实践心得体会文档 5、篇章5:高中德育实践心得体会文档 篇章1:德育实践活动课心得体会文档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

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

德育论文参考题目

德育论文参考题目 一新课程与德育关系研究 1生活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2学校德育校本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3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4”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5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与渗透实践 6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员德育研究与实践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建设研究 1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的研究与探索 2学校德育与家长学校发展研究 3家庭教育成功模式创建与推广研究 4”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 5学校,家庭,社会青春期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 三学校德育方法,途径,评价研究 1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年级层次探索 2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 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德育功能的研究与探索 4新时期社区教育有效模式探索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6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的研究 7以社会实践为德育载体的可操作研究 四学生教育工作研究 1特殊生教育的有效尝试(单亲家庭学生,学习困难型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型学生,心理状态失衡型学生,留守子女学生,外来工学生,弱势群体子女学生) 2学生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教育期性健康教育等研究与探索 五班主任工作及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及培训工作的路径研究与尝试

2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践研究 3新时期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形式探索 4建立激励机制,优化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5提升德育师资队伍人文素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6全员德育中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教育职能研究 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研究 1学校心理教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2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对策研究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4学校心理团训的尝试与反思 5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模式的研究 七网络德育研究 1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 2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3德育与学校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 4增强学生网上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5网络德育活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德育工作先进材料学校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德育工作先进材料学校德育工作典 型案例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了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保证作用,我校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仅抓过程,而且抓效果,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我校有关德育工作措施总结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制度 我校建立有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操行平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定期组织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写出活动计划并对活动结果做出总结评价。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德育工作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对各项德育工作做出指导,组织、评价、总结。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值: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来源于教师孜孜不倦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备教高的德育素质,

从这一点出发,学校通过种种途径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初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上交学校审验后,照举执行,做到有的放失。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班主任座谈会、主题德育演讲会等。 三、丰富德育内容、保障实施途径 九月开学之初,我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学段、分层次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系列化的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每位学生熟知内容。一二年级小学生我们着重培养其良好的习惯。见到老师先问好,上学、下学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说再见、问好,使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好象长大了许多,已经懂礼貌,成为“大学生”了,应该重视孩子了。三四年级学生,我校除了日常规范强化训练之外,又召开了主题班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一些有关交流的资料,如“演讲口才”、“交流”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演讲和交流能力。而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我校召开“老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同时强调教师,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

德育实践活动

苏宁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 主题: 活动时间:2015年12月17日星期四 活动地点:哈尔滨市苏宁小学二年四班 活动对象:全体同学 活动目的: 让学生在感受关爱,享受快乐的同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关爱他人,用心去体会爱。懂得感恩,要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朝夕相处的伙伴……感悟唯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活动过程: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关心,离不开老师的培育,离不开同学的友爱……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学会感恩,不仅仅要感谢母亲的恩,感谢老师的恩,感谢同学的恩,而是要感谢所有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处处是阳光,处处充满爱。让我们绽开美丽的笑脸,唱出爱的心声:感恩他人真心感谢!欢迎主持人上场!(掌声)主持人上场 男主持人:伴随着阵阵啼哭,我们来到了这人世间 女主持人:第一次睁开眼,看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合:开始了生活的每一天。 男主持人:在关爱中我们一天天的长大 女主持人:母爱的伟大、师爱的无私、友爱的真诚… 男主持人:每一步的成长都倾注了所有人火一样的热情 女主持人:享受温馨快乐中我们心存感激 合:就让我们共谱一曲感恩的心――唱响这爱的旋律(播放课件) 《感恩――爱的旋律》 第一乐章:感悟母爱(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1、母爱序曲: 男:感谢是一种温暖的情感滋润心田(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女:感激象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 合:把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在心与心之间传递 女主持人:光阴流逝,永不褪色的是母亲默默的关怀(课件音乐图片) 男主持人:天涯海角,无穷无尽的是母亲对儿女的挚爱 女主持人:是啊,妈妈的爱就象这绿茵茵的草坪,每根小草都是妈妈的神经,我们在草坪上蹒跚学步跌倒了也跌进妈妈的怀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主持人合:亲爱的妈妈,我们理解了您温馨的爱意,今天在这感恩的队日里,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在座的母亲,同时献上歌伴舞《烛光里的妈妈》。掌声欢迎。 2、歌舞表演《烛光里的妈妈》。 第二乐章:感悟师情(背景音乐) 女主持人:看着温馨闪耀的烛光,默默的燃尽自己放出光和热,更容易让我们想到母亲无私而伟大的爱。自然会吟诵哪句诗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具有这种默默奉献精神的还有谁呢?(老师)对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 男: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女:老师是春蚕,牺牲自己,奉献他人。 主持合: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的成长倾注了老师——辛勤的园丁多少心血啊!就让我们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献上诗朗诵《老师的赞歌》 黑板上飞舞的是你的汗水 笔触尖流淌的是你的期盼 你用母亲般慈爱的双手

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论文

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论文 概要:作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者,只有用发自内心的态度去尊重教师、尊重学生,才能唤发教师德育工作的激情,才能让“德育和谐之花”在校园里绽放。 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做到知与行相统一?怎样在德育工作中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怎么样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这又成了我们这些德育管理工作者新的研究课题。 最后,我们把两者放在一起。我们惊奇地发现“为每一位学生创造美好的明天”这一办学理念与《若干意见》有着必然的联系。那就是通过让小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主动参与,引导小学生从小学习道德知识,从小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明天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德育处顺着这条思路,全面推出了班级管理新模式——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锻炼,人人有进步。 推行之初,关键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到底能为班级做什么,自己应该怎么更好地完成工作。为了尊重每一位学生,班主任特别利用班会课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把讨论结果写下来,最终每班都形成了自己班级管理规章。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所负责的任务。有负责监督晨跑的、有负责维护大门的、有负责监督杂物房工具摆放的、有负责讲台……无论班级有多少人,每人都拥有一项属于自己的任务,每人都是班级管理的小主人,每人能为班级做贡献。 同时,德育处还为各班印发《班级管理积极分子表扬信》,供班主任表彰每周的班级管理积极分子。每周升旗仪式德育处还开展表彰学校“班级管理好少年”,“班级管理先进班”活动。班级管理新模式推行以来,学校在变、老师在变、学生也在变。班主任工作的激情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走廊地板上的纸屑不见了,主动捡垃圾的现象多了;破坏公物的现象没有了,主动保护的现象出现了;违反学校校规現象少了,自我约束与善意的提醒多了……这些一点点的改变不正是我们德育工作所期待的吗? 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在每周表彰“班级管理好少年”,出现了很多平时行为习惯较差、思想品质落后的学生光荣地站在升旗仪式上领到了自己小学以来的第一份奖状。从他们的笑脸上看到了他们的成功感、看到了他们的喜悦感。他们也在班级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原来也是“有用的”。 正因为我们尊重了孩子,孩子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通过推行班级管理新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体验自己管理的成功与

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德育工作案例 ——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我班有个学生叫郑长青。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 相当潦草……每天班长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 他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虽然点头了。可他又 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 的这种表现,我曾经通过电话和他的妈妈聊过,不过他妈妈也 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 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 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看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时,他没有放弃,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 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 爱的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然后再加以改正。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老 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红着脸看着我 一言不发,时不时的抠着自己的指甲。我又开导他:你原本是

个听话的好孩子,不光字写得很漂亮,而且干活也干得很顺向,老师同学都喜欢你,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你很聪明啊,同学 和老师都愿意帮助你,希望你能改正缺点,和同学们一样,共 同进步。他仍旧一言不发,这时,旁边的同学都看着他并朝他 竖起了大拇指,他也看了看周围的同学,终于,再次红着脸点 了点自信的头。“好!”我不由自主的伸出了大拇指,并和同 学们一起鼓起了掌。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 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 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 的同学陈娅妮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 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他的同桌是我班的班长,行为习 惯特别好,自制力也很强,能够在帮助他的同时不影响自己的 学习。每天在课间的时候给他出一些题目,在他做完后给他批 改讲解。有了同桌的帮助,他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些提高,相 信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他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 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 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 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 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必须要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小学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我校继续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法制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德育纲要》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

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并与工资挂勾,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评先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三是密切与法制副校长联系,利用他们对社会治安的熟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每一块标牌都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四、德育活动序列化,多样化。

学会尊重德育实践活动课新编完整版

学会尊重德育实践活动 课新编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会尊重开始行动 ——德育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初步了解尊重的意义。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互相尊重。 2、懂得尊重的重要性,既给他人以自尊和自信,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养成事事处处多为他人着想的行为习惯 四.课前准备:测试材料朗诵材料,生活小片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诗歌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诗歌,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尊重是一种态度,它将影响我们的人生; 尊重是一种品格,它将给予他人以温暖; 尊重是一种习惯,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温馨; 尊重是一种信仰,它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谐。 尊重是一种美德,被人尊重则是一种幸福。 如果让你在这首诗歌中找个词语作为它的题目,你会选择哪个词语呢?(尊重)

简单的一个词,却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尊重,开始行动吧。 <二>品词解意,了解尊重 1、“尊重”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我们要学会尊重,首先得理解尊重,那尊重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吗根据你的理解说一下。(生答)你确定吗? 当我们不确定,不理解词语的时候怎么办呢(生答:查字典)我们可以请教字典老师,下面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查一查,尊重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指名回答) 注(基本解释: ①敬重、重视。 ②庄重。 教师小结:尊重的意义 如果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平等!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学习权利;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意愿。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谈你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三>生活实例,理解尊重 教师小结:刚刚大家说了一些自己尊重他人的事例,但是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也做出一些不尊重他人的事,老师搜集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小片段,请大家来看一看,评价一下。 1.出示课件视频:一段生活中的小片段,学生评价。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论文摘要:一个民族,没有科技,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不打就垮。学校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标志,学生的文化程度与掌握科技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但是作为大众教育的今日之学校一样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学校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决定国家的昌盛与繁荣。说文解字中说“教育”的“育”字是“教子使作善也”,教学生能够做善人,首先得有德。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4)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汇编

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 我班有个学生叫郭宏辉。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曾经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不过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听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声音时,他没有放弃,

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吕烨帧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利用课余

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五篇

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五篇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步骤,是加大对职高生的德育力度;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应对职高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带来的五篇中职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风化雨,潜移默化,构筑文化育人新高地, __县职业 技术学校是__县唯一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同其他职校一样社会认可度普遍较低,每年划线,四所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就是我们的最高线,而且划定后是一降再降,导致我们的生源只有最高线,没有最低线。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分数基本都在200分左右,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无分数。这样的一些学生在学校,人们习惯称他们为“三困生” ,他们当中较普遍的心理是“破罐子破摔” 更不用说自控能力了。因此,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他们过硬的操作技能,更要使得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德育工作者拓宽德育思路,丰富德育形式,充实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厌倦了传统德育中的说教方式之后,接受新的德育模式,这种模式应该就是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近年来,我校把德育工作提高到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新型技能型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走

出了一条成功的德育工作之路。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各位汇报我们的具体认作法。 一、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 倡导什么样的主流文化,树立什么样的主流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尤为关键,更关系到学校的社会责任能不能得到落实,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要求每个班都要有班主任寄语和班级口号,每个学生都要有座右铭,并把班主任寄语张贴在各班的教室门上,让每个学生时时都能看到,把每个学生的座右铭刻制成励志小卡片,贴在课桌上,让学生时时记在心里,同时我们还通过校训、校歌、国旗下的讲话、班训、文化长廊、报栏、宣传专栏等形式,以及在平时的主题教育活动中积极倡导一种遵规守纪、技精敬业、勇于担当、乐观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积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1、结对初始,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自身情况认真进行剖析,明确自身提高的方向和目标,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和总目标。 2、__年4月8日,我和李老师第一次到我们师傅于校长所在的学校——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听了师傅的课“linu_软件包的安装”,内容比较难,学生的基础都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跟上课的内容,而我们没有接触过linu_听起来就不怎么懂了。第二节课,我们一起去听了他们学校邱节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猜猜他是谁——vb分支嵌套语句使用”,听课的老师很多,课也上得很成功。这节课给我的亮点就是她把一节程序理论课

学校德育工作典型材料

学校德育工作典型材料 __学校德育工作典型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方法和手段, 而德育是衡量人才的最基本的砝码和准则。在现实生活中,很多 学校往往都把智育放在首位,但实践告诉我们“有才无德不可用,无才有德难作为”,德育工作应该被视为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 之重,切不可怠慢。我校在紧抓教学成绩的同时,不忘对德育工 作进行巩固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健全德育工作实施系统,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 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校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确立了按照“突出特色、参与面广、培养主动精神”的思路,开展我校德育 特色创建活动,以凸显办学个性,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和创新精神 的新型人才,实现“金晶学校特色”的目标的指导思想。并且进 一步完善德育小组工作队伍,建立了以翟乃星校长为组长,各班 班主任和政治老师为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小组。 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工作办法。首先,落实工作责任制,将德育工作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分包到人,确保德育工 作长期有序高效开展。其次,建立检查指导机制。对德育工作进 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最后,

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加特色项目建设、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广播站、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健全学校的教育阵地,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每天中午广播站定时播音,每天下午的“操前讲话”已形成我校的特色。通过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每天十分钟的养成教育。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富有教育性。 4、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政教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三、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的德育教育系统,让学生能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

学会感恩——爱心献给父母 设计目的: 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有不少人令人遗憾地成了“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因此.通过本次班会,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懂得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 重点: 懂得感恩回报是我们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班会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说一个英语单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义,Thanks giving Day,对,是感恩节,大家知道,在美国,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感谢上苍一年里对自己的恩赐和惠顾。我们中国也有着 “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很好的写照,本学期,我们班确定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学会感恩。今天我们即将汇报的是学会感恩——爱心献给父母。同学准备好了吗?。 二、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感悟母爱、父爱。 学会感恩,我们首先选择的便是感谢父母,我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倾注了无尽的爱。如果说小时候我们认为那是理所当然,那么,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这份爱能读出更深刻的内涵。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在你的记忆深处一定珍藏着让你感动一生的故事。那么,把它讲出来吧! 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 第二环节:感恩在行动 从大家深情的讲述中,老师听出来了,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是那么的心安理得,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都不会很平静, 我们学会了感恩,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实践.doc

能水平,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其道德素质的考量,企业的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大量中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将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技轻德的现象,进而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4. 德育包括内涵不断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使得现在德育内涵扩大,要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应变才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等,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围,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

待解决的问题。 二、实现德育工作创新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实现德育模式的创新 鉴于传统的德育模式带来的诸多弊病,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要实现德育模式的创新,就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潜力,学生现在的表现并不代表永远,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秉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的自我超越能力,使之成长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

二是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经常给予关爱,让爱心充满教育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成长成才是幸福的;三是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各专业教学过程中,德育工作是无处不在的,教师要注意消除智德分离的现象,使之实现良好的融合。 2. 加强对中职院校学生心理辅导 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学习基础较差、目标不明确、情绪不稳定等特点,这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及德育品质的良好形成,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可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选择德育工作经验丰富、自身心态较好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