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单元训练(含答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用资料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专项训练

专训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实际应用四种类型名师点金:

利用统计量中“三数”的实际意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关键要理解“三数”的特征,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统计图表中的相关信息,通过计算相关数据解答.

平均数的应用

a.平均数在商业营销中的决策作用

1.一种什锦糖果是由甲、乙、丙三种不同价格的糖果混合而成的,已知甲种糖果的单价为9元/kg,乙种糖果的单价为10元/kg,丙种糖果的单价为12元/kg.

(1)若甲、乙、丙三种糖果数量按2∶5∶3的比例混合,则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多少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

(2)若甲、乙、丙三种糖果数量按6∶3∶1的比例混合,则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多少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

b.平均数在人员招聘中的决策作用

2.某市招聘教师,对应聘者分别进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三项测试,其中甲、乙两人的成绩如下表:(单位:分)

(1)根据实际需要,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三项测试得分按5∶3∶2的比确定最后成绩,若按此成绩在甲、乙两人中录用一人,谁将被录用?

(2)按照(1)中的成绩计算方法,将每位应聘者的最后成绩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分数段均包含左端数值,不包含右端数值),并决定由高分到低分录用8人.甲、乙两人能否被录用?请说明理由.

(第2题)

c.平均数在样本估计总体中的作用

3.为了估计某市空气的质量情况,某同学在30天里做了如下记录:

污染指数w 40 60 80 100 120 140

天数 3 5 10 6 5 1 其中w≤50时空气质量为优,50

4.(图表信息题)某中学为调查本校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同学,如图是根据调查所得数据绘制的统计图的一部分.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若该校共有1 800名学生,根据以上调查结果估计该校全体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总时间.

(第4题)

5.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在图①中,“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______.

(2)请你将如图②所示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经计算,乙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写出甲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并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的成绩较好;

(4)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

甲校成绩统计表

成绩7分8分9分10分人数11 0 8

(第5题)

6.某厂为了解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加工同一种零件的技能水平,随机抽取了50名工人加工的零件进行检测,统计出他们各自加工的合格品数是1~8这8个整数,现提供统计图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第6题)

(1)根据统计图,求这50名工人加工出的合格品数的中位数;

(2)写出这50名工人加工出的合格品数的众数的可能取值;

(3)厂方认定,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加工出的合格品数不低于3时为技能合格,否则,将接受技能再培训,已知该厂有同类工人400名,请估计该厂将接受技能再培训的人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综合应用

7.甲、乙、丙三个家电厂家在广告中都声称,他们的某品牌节能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使用寿命都不低于8年.后来质量检测部门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的各8个产品使用寿命的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年):甲厂:6,6,6,8,8,9,9,12

乙厂:6,7,7,7,9,10,10,12

丙厂:6,8,8,8,9,9,10,10

(1)把以上三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填入下表.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甲厂

乙厂

丙厂

(2)估计这三个厂家的推销广告分别利用了哪一种统计量.

(3)如果你是顾客,应该选哪个厂家的节能灯?为什么?

专训2.方差的几种常见应用

名师点金:

用方差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主要是通过计算实际问题中数据的离散程度,从而得出哪个稳定性更好,进行“择优选用”.

工业方面的应用

1.为了比较市场上甲、乙两种电子钟每日走时误差的情况,从这两种电子钟中,各随机抽取10台进行测试,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数据(单位:s)如下表:

(1)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

(2)计算甲、乙两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

(3)根据经验,走时稳定性较好的电子钟质量更优.若两种类型的电子钟价格相同,请问:你会买哪种电子钟?为什么?

农业方面的应用

2.王大伯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100棵杨梅树,成活率为

98%,现已挂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情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4棵树上的杨梅,每棵树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

(1)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平均数,并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

(2)试通过计算估计,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第2题)

教育科技方面的应用

3.七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推选10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按照比赛规则,每人各投了10个球,两个班选手的进球数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进球数/个10 9 8 7 6 5

一班人数/人 1 1 1 4 0 3

二班人数/人0 1 2 5 0 2

(1)分别求一班和二班选手进球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如果要从这两个班中选出一个班代表本年级参加学校的投篮比赛,争取夺得总进球数团体第一名,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个班?如果要争取个人进球数进入学校前三名,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个班?

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

4.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下图是其中的甲、乙两段台阶路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

(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

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cm),并且数据15,16,16,

14,14,15的方差s

甲2=

2

3

,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

2=

35

3

.

(第4题)

专训3.分析数据作决策的三种常见类型

名师点金:

解决决策问题时,经常从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等多个统计量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数据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

用“平均数”决策

1.某校欲招聘一名数学教师,学校对甲、乙、丙三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能力测试,各项测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根据结果择优录用.三位候选人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分

甲乙丙

教学能力85 73 73

科研能力70 71 65

组织能力64 72 84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

(2)根据实际需要,学校将教学、科研和组织三项能力测试得分按5∶3∶2的比例确定每人的成绩,谁将被录用,说明理由.

用“中位数、众数”决策

2.某家电商场的一个柜组出售容积分别为268升、228升、185升、182升四种型号同一品牌的冰箱,每卖出一台冰箱,售货员就在一张纸上写出它的容积作为原始记录,到月底,柜组长清点原始记录,得到一组由10个182、18个185、66个228和16个268组成的数据.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有实际意义吗?

(2)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等于多少?

(3)这个商场总经理关心的是中位数还是众数,说明理由?

3.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甲群是同一居民小区的初中生在进行联谊游戏活动;乙群是居民小区的两位退休教师义务带领一群学前儿童在做游戏.调查这两群游客的年龄(单位:周岁)得到甲、乙两组数据:甲:12,13,13,13,14,14,14,14,14,15,15,15,16.

乙:3,4,4,5,5,5,5,5,6,6,56,58.

(1)求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在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哪几个能反映各群游客的年龄特征?

用“方差”决策

4.为选派一名学生参加全市实践活动技能竞赛,A,B两位同学在校实习基地现场进行加工直径为20 mm的零件的测试,他俩各加工的10个零件的相关数据(单位:mm)依次如图表所示:

根据测试得到的有关数据,试解答下列问题:

(1)考虑平均数与完全符合要求的个数,你认为________的成绩好些.

(2)计算出s B2的大小,考虑平均数与方差,说明谁的成绩好些.

(3)考虑图中折线走势及竞赛中加工零件个数远远超过10个的实际情况,你认为派谁去参加竞赛较合适?说明你的理由.

(第4题)

专训4.七种常见热门考点

名师点金:

分析数据主要是根据数据的特征,恰当选择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出符合实际需要的分析,善于利用样本的数据估算总体的数据.本章要考查的主要考点可概括为:四个概念、三个应用.

四个概念

概念1平均数

1.某种蔬菜按品质分成三个等级销售,销售情况如下表:

等级单价/(元/kg) 销售量/kg

一等 5.0 20

二等 4.5 40

三等 4.0 40

则售出蔬菜的平均单价为________.

2.学校抽查了30名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成了条形统计图(如图),则3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平均次数是( )

(第2题)

A.2 B.2.8 C.3 D.3.3

概念2中位数

3.学校团委组织“阳光助残”捐款活动,九年级一班学生捐款情况如下表:

则学生捐款金额的中位数是( )

A.13元B.12元C.10元D.20元

概念3众数

3.2015年5月31日,我国飞人苏炳添在美国尤金举行的国际田联钻石联赛100 m男子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成为历史上首位突破10 s大关的黄种人.下表是苏炳添近五次大赛参赛情况:

则苏炳添这五次比赛成绩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为( )

A.10.06 s,10.06 s B.10.10 s,10.06 s

C.10.06 s,10.08 s D.10.08 s,10.06 s

概念4方差

4.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如下表(有两个数据被遮盖).

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 )

A.80,2 B.80,10 C.78,2 D.78,10

6.在一次定点投篮训练中,五位同学投中的个数分别为3,4,4,6,8,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5 B.中位数是6

C.众数是4 D.方差是3.2

三个应用

应用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

7.某乡镇企业生产部有技术工人15人,生产部为了合理制定产品的每月生产定额,统计了这15人某月的加工零件个数:

每人加工零件个数540 450 300 240 210 120 人数 1 1 2 6 3 2

(1)写出这15人该月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假如生产部负责人把每位工人的月加工零件个数定为260,你认为这个定额是否合理?为什么?

应用2方差的应用

8.某市团委举办“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知识竞赛,甲、乙两所学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90分、100分,并根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第8题)

乙校成绩统计表

分数/分人数/人

70 7

80

90 1

100 8

(1)在图①中,“80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

(2)请你将图②补充完整;

(3)求乙校成绩的平均分;

(4)经计算知s

甲2=135,s

2=175,请你根据这两个数据,对甲、乙两校成

绩作出合理评价.

应用3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应用

(第9题)

9.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状况的改善,我市的旅游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某旅游公司对我市一企业个人旅游年消费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部分员工,记录每个人年消费金额,并将调查数据适当整理,绘制成尚不完整的表和图(如图).

组别个人年消费金额x/

频数(人数) 频率

A x≤2 000 18 0.15

B 2 000<x≤4 000 a b

C 4 000<x≤6 000

D 6 000<x≤8 000 24 0.20

E x>8 000 12 0.10

合计 c 1.00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并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在这次调查中,个人年消费金额的中位数出现在________组;

(3)若这个企业有3 000名员工,请你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 000元

以上的人数.

答案

专训1

1.解:(1)9×2+10×5+12×3

2+5+3

=10.4(元).

答: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10.4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

(2)

9×6+10×3+12×1

6+3+1

=9.6(元).

答:混合后得到的什锦糖果的单价定为每千克9.6元才能保证获得的利润不变.

2.解:(1)甲的成绩:

86×5+93×3+73×2

5+3+2=85.5(分),

乙的成绩:

81×5+95×3+79×2

5+3+2

=84.8(分),

所以甲将被录用.

(2)甲能,乙不一定能.理由: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85分及以上的共有7人,

因此甲能被录用,乙不一定能被录用. 3.292

4.解:(1)50-6-12-16-8=8(名),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第4题)

(2)由统计图可得=6×1+12×2+16×3+8×4+8×5

50

=3(h),估计该校

全体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所用总时间为3×1 800=5 400(h).点拨:本题综合考查平均数的应用、样本估计总体以及由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5.解:(1)144°(2)4÷72°

360°

=20(人),20-8-4-5=3(人),补全统

计图如图所示.

(第5题)

(3)由(2)知乙校的参赛人数为20人.因为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所以甲校的参赛人数也为20人,所以甲校得9分的有1人,则甲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为

(7×11+8×0+9×1+10×8)×

1

20

=8.3(分),中位数为7分.

由于两个学校学生成绩的平均数一样,因此从中位数的角度进行分析.

因为乙校学生成绩的中位数为8分,大于甲校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所以乙校的成绩较好.

(4)甲校的前8名学生成绩都是10分,而乙校的前8名学生中只有5人的成绩是10分,所以应选甲校.

6.解:(1)因为把合格品数从小到大排列,第25个和第26个数据都为4,所以中位数为4.

(2)众数的取值为4或5或6.

(3)这50名工人中,单位时间内加工的合格品数低于3的人数为2+6=

8(人),故估计该厂将接受技能再培训的人数为400×

8

50

=64(人).

点拨: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以及众数,弄清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解:(1)甲厂:8,6,8;乙厂:8.5,7,8;丙厂:8.5,8,8.5.

(2)甲厂利用平均数或中位数;乙厂利用了平均数或中位数;丙厂利用了平均数或众数或中位数.

(3)选丙厂的节能灯.因为无论从哪种统计量来看,与其他两个厂家相比,丙厂水平都比较高或持平,说明多数样本的使用寿命达到或超过8年.

专训2

1.解:(1)甲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

1

10

(1-3-4+4+2-2+2-1-1+2)=0(s),乙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平均数是

1

10

(4-3-1+2-2+1-2+2-2+1)=0(s).

(2)s

甲2=

1

10

[(1-0)2+(-3-0)2+…+(2-0)2]=

1

10

×60=6,

s

乙2=

1

10

[(4-0)2+(-3-0)2+…+(1-0)2]=

1

10

×48=4.8.

(3)我会买乙种电子钟,因为平均走时误差相同,且甲种电子钟走时误差的方差比乙大,说明乙种电子钟的走时稳定性更好,所以乙种电子钟的质量更优.

2.解:(1)x

甲=

1

4

(50+36+40+34)=40(kg),x乙=

1

4

(36+40+48+36)=

40(kg),估计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为40×100×98%×2=7 840(kg).

(2)s甲2=1

4

[(50-40)2+(36-40)2+(40-40)2+(34-40)2]=38,

s

乙2=

1

4

[(36-40)2+(40-40)2+(48-40)2+(36-40)2]=24,所以s甲2>s

2.

估计乙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

3.解:(1)一班进球平均数:

1

10

(10×1+9×1+8×1+7×4+6×0+5×3)

=7(个),

二班进球平均数:

1

10

(10×0+9×1+8×2+7×5+6×0+5×2)=7(个);

一班投中7个球的有4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7个,

二班投中7个球的有5人,人数最多,故众数为7个;

一班中位数:按顺序排第五、第六名同学进7个球,故中位数为7个,

二班中位数:按顺序排第五、第六名同学进7个球,故中位数为7个.

(2)一班的方差s

12=

1

10

[(10-7)2+(9-7)2+(8-7)2+4×(7-7)2+0×(6

-7)2+3×(5-7)2]=2.6,

二班的方差s

22=

1

10

[0×(10-7)2+(9-7)2+2×(8-7)2+5×(7-7)2+0×

(6-7)2+2×(5-7)2]=1.4,

二班选手水平发挥更稳定,如果争取夺得总进球数团体第一名,应该选择二班;

一班前三名选手的成绩突出,分别进10个、9个、8个球,如果要争取个人进球数进入学校前三名,应该选择一班.

4.解:(1)因为x

甲=

1

6

(15+16+16+14+14+15)=15;

x

乙=

1

6

(11+15+18+17+10+19)=15.

甲路段的中位数为:15;乙路段的中位数为:16. 甲路段极差:16-14=2;乙路段极差:19-10=9.

s

甲2=

2

3

,s

2=

35

3

.

所以相同点:两段台阶路每一级台阶高度的平均数相同.不同点:两段台阶路台阶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不同.

(2)甲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每一级台阶高度的方差小.

(3)每一级台阶高度均整修为15 cm(原数据的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此时游客行走最方便.

专训3

1.解:(1)丙将被录用.理由:甲的平均成绩为(85+70+64)÷3=73(分),乙的平均成绩为(73+71+72)÷3=72(分),丙的平均成绩为(73+65+84)÷3=74(分).

因为74>73>72,所以候选人丙将被录用.

(2)甲将被录用.理由:甲的测试成绩为(85×5+70×3+64×2)÷(5+3+

2)=76.3(分),乙的测试成绩为(73×5+71×3+72×2)÷(5+3+2)=72.2(分),丙的测试成绩为(73×5+65×3+84×2)÷(5+3+2)=72.8(分),

因为76.3>72.8>72.2,所以候选人甲将被录用.

2.解:(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没有实际意义.

(2)这组数据共有110个数据,中位数应是从小到大排列后第55个和第56个数据的平均数,这两个数据都是228,这组数据中228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都是228.

(3)商场总经理关心的是众数.理由:众数是228,表明容积为228升的冰箱的销量最大,它能为商场带来较多的利润,因此,这种型号的冰箱要多进货,其他的型号则要少进货.

3.解:(1)甲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4,中位数是14,众数是14;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3.5,中位数是5,众数是5.

(2)对于甲群游客,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能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对于乙群游客,只有中位数和众数能反映这群游客的年龄特征.4.解:(1)B

(2)由统计图可知s B2=

1

10

×[5×(20-20)2+3×(19.9-20)2+(20.1-20)2

+(20.2-20)2]=0.008,平均数相同,而s A2=0.026,此时有s A2>s B2,所以B的波动性小,即B的成绩较好.

(3)派A去参加竞赛较合适.理由:从图中折线走势可知,尽管A的成绩前面起伏较大,但后来逐渐稳定,误差小,预测A的潜力大,选派A去参加竞赛更容易出好成绩.

专训4

1.4.4元/kg

2.C

3.D点拨:因为10+13+12+15=50(人),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第

25个和第26个数据都是20元,所以中位数=20+20

2

=20(元).

4.C

5.C点拨:根据题意得丙的得分为80×5-(81+79+80+82)=

78(分),方差为1

5

×[(81-80)2+(79-80)2+(78-80)2+(80-80)2+(82-80)2]

=2.故选C.

6.B

7.解:(1)平均数是260个,中位数是240个,众数是240个.

(2)不合理.因为表中数据显示,每月能完成260个的人数一共有4人,还有11人不能达到此定额,尽管260个是平均数,但不利于调动多数员工的积极性,而240个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多数人能达到的定额,故定额为240个较为合理.

8.解:(1)54°

(2)6÷30%=20(人),

20-6-3-6=5(人),统计图补充如下:

(第8题)

(3)20-1-7-8=4(人),

x

乙=

7078049011008

20

?+?+?+?

=85(分).

(4)因为s甲2

9.解:(1)36;0.30;120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

(第9题)

(2)C

(3)估计个人旅游年消费金额在6 000元以上的人数为3 000×(0.10+0.20)=900(人).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5章,约需62课时,供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具体内容如下: 第16章分式(约14课时) 第17章反比例函数(约8课时) 第18章勾股定理(约8课时) 第19章四边形(约18课时) 第20章数据的分析(约14课时)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一、内容分析 “第16章分式” 本章主要研究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方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分为三节安排。 第16.1节类比着分数的概念、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给出了分式的相对应的概念,这些内容为后面两节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第16.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并学习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最后,教科书结合分式的运算,研究了整数指数幂的问题,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范围,并完善了科学记数法。本节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其中分式的混合运算也是全章的一个难点。第16.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即是本章重点又是难点。 “第17章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 第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分析画出的函数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的难点。 “第18章勾股定理” 本章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在18.1节中,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从而发现勾股定理,之后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是本章的重点。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它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这在数学和实际中有广泛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本章的难点是这两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第19章四边形” 本章主要研究一些特殊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特殊的四边形,把它们分成两类:平行四边形,梯形。对于平行四边形,除了研究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外,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有哪些 13.2.3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 教学目标 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 2.三角形全等条件小结. 3.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 4.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教学重点 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探究.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 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 (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三种:①定义;②SSS;③SAS.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Ⅱ.导入新课

问题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 4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 提炼规律: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 边角”或“ASA”). 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 角形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 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与∠B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的边长. ②画线段A′B′,使A′B′=AB. 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 ∠EB′A,使∠D′AB=∠CAB,∠EB′A′=∠CBA. ④射线A′D与B′E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B′C′. 将△A′B′C′与△ABC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 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三角形全等”呢?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 (D)1个 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平分弦的直线垂直于弦(B)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D)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3.如图,在两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中,∠AOB=∠A′OB′=60°,则()(A)=(B)> (C)的度数=的度数 (D)的长度=的长度 4.如图,已知⊙O的弦AB、CD相交于点E,的度数为60°,的度数为100°,则∠AEC等于()

(A )60° (B )100° (C )80° (D )130° 5.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的度数比是2︰3︰6,则∠D 的度数是 ( ) (A )67.5° (B )135° (C )112.5° (D )110° 6.OA 平分∠BOC ,P 是OA 上任一点,C 不与点O 重合,且以P 为圆心的圆与OC 相离,那 么圆P 与OB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不确定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ABC 的面积为( ) (A )21(a +b +c )r (B )2(a +b +c ) (C )3 1(a +b +c )r (D )(a +b +c )r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 为圆的直径,直线MN 切圆于点B ,DC 的延长线交MN 于G ,且cos ∠ABM =2 3,则tan ∠BCG 的值为……( ) (A )33 (B )2 3 (C )1 (D )3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测试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第1~10题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只有一个,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1.斐波那契螺旋线也称为“黄金螺旋线”,是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下列斐波那契螺旋线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 B . C . D . 2.2019年被称为“5G 元年”.据媒体报道,5G 网络的理论下载速度为1.25GB/s ,这就意味着我们下载一张2.5M 的照片只需要0.002s ,将0.00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2210-? B .3210-? C .20.210-? D .30.210-? 3.下列运算结果为6a 的是 A .32a a ? B .93a a - C .()3 2a D .183a a ÷ 4.在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中,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A .()2 2 242x x x ++=+ B .2 4(4)(4)x x x -=+- C .() 2 2 442x x x -+=- D .()2 2 42x x +=+ 5.如图,经过直线AB 外一点C 作这条直线的垂线,作法如下: (1)任意取一点K ,使点K 和点C 在AB 的两旁. (2)以点C 为圆心,CK 长为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和E .

(3)分别以点D 和点E 为圆心,大于1 2 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 . (4)作直线CF . 则直线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根据以上尺规作图过程,若将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其中不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的为 A .△CDF B .△CDK C .△CDE D .△DEF 6.有两块总面积相等的场地,左边场地为正方形,由四部分构成,各部分的面积数据如图所示.右边场地为长方形,长为()2 a b +,则宽为 A . 1 2 B .1 C . () 1 2a b + D .a b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D 与B ,C 不重合),△ABD 和△ACD 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 1和S 2,下列条件不能.. 说明AD 是△ABC 角平分线的是 A .BD =CD B .∠ADB =∠AD C C .S 1=S 2 D .AD = 12 BC 8.如图,左边为参加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的武警摩托车礼宾护卫队,如果将每位队员看成一个点,队形可近似看成由右边所示的若干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其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是 A .△AEG B .△ADF C .△DFG D .△CEG D C B A 2(a+b ) ab a 2a b b 2 B C F G D E

(完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一)

初中数学圆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直径是弦;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其中正确的有 (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平分弦的直线垂直于弦 (B )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 )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 )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3.如图,在两半径不同的同心圆中,∠AOB =∠A ′OB ′=60°,则 ( ) (A )= (B ) > (C )的度数=的度数 (D ) 的长度= 的长度 4.如图,已知⊙O 的弦AB 、CD 相交于点E ,的度数为60°, 的度数为100°,则∠AEC 等于 ( ) (A )60° (B )100° (C )80° (D )130° 5.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的度数比是2︰3︰6,则∠D 的度数是( ) (A )67.5° (B )135° (C )112.5° (D )110° 6.OA 平分∠BOC ,P 是OA 上任一点,C 不与点O 重合,且以P 为圆心的圆与OC 相离,那么圆P 与OB 的位置关系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 (D )不确定 7.△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它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ABC 的面积为( ) (A ) 21(a +b +c )r (B )2(a +b +c ) (C )3 1 (a +b +c )r (D )(a +b +c )r 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 为圆的直径,直线MN 切圆于点B ,DC 的延长线交MN 于G ,且cos ∠ABM = 2 3 ,则tan ∠BCG 的值为……( ) (A ) 33 (B )2 3 (C )1 (D ) 3 9.在⊙O 中,弦AB 和CD 相交于点P ,若PA =3,PB =4,CD =9,则以PC 、PD 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 ) (A )x 2 +9 x +12=0 (B )x 2 -9 x +12=0 (C )x 2 +7 x +9=0 (D )x 2 -7 x +9=0 10.已知半径分别为r 和2 r 的两圆相交,则这两圆的圆心距d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d <3 r (B )r <d <3 r (C )r ≤d <3 r (D )r ≤d ≤3 r 11.两圆半径分别为2和3,两圆相切则圆心距一定为 ( ) (A )1cm (B )5cm (C )1cm 或6cm (D )1cm 或5cm 12.弦切角的度数是30°,则所夹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 (A )30° (B )15° (C )60° (D )45° 13.在两圆中,分别各有一弦,若它们的弦心距相等,则这两弦 ( ) (A )相等 (B )不相等 (C )大小不能确定 (D )由圆的大小确定 14. ∠PAD= ( ) A.10° B.15° C.30° D.25°

苏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正确用轴表示解集。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梳理: (1)不等式及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解法与应用; (3)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时,必须根据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清已知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小于”、“不大于”等的含义。 (2)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3)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不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 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定时,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已知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可以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中考数学《圆》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圆》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1.(2018?鞍山)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与BD为对角线,∠BCA=∠BAD,过点A 作AE∥BC交CD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EC=AC. (2)若cos∠ADB=,BC=10,求DE的长. 解:(1)证明:∵BC∥AE, ∴∠ACB=∠EAC, ∵∠ACB=∠BAD, ∴∠EAC=∠BAD, ∴∠EAD=∠CAB, ∵∠ADE+∠ADC=180°,∠ADC+∠ABC=180°, ∴∠ADE=∠ABC, ∵∠EAD+∠ADE+∠E=180°,∠BAC+∠ABC+∠ACB=180°, ∴∠E=∠ACB=∠EAC, ∴CE=CA. (2)解:设AE交⊙O于M,连接DM,作MH⊥DE于H. ∵∠EAD=∠CAB,

∴=, ∴DM=BC=10, ∵∠MDE+∠MDC=180°,∠MDC+∠MAC=180°, ∴∠MDE=∠CAM, ∵∠E=∠CAE, ∴∠E=∠MDE, ∴MD=ME=10,∵MH⊥DE, ∴EH=DH, ∵∠ADB=∠ACB=∠BAD=∠E, ∴cos∠E==, ∴EH=4, ∴DE=2EH=8. 2.(2018?河池)如图,⊙O的直径为AB,点C在⊙O上,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DE⊥AE,垂足为E,∠A=∠CDE. (1)求证:CD是⊙O的切线; (2)若AB=4,BD=3,求CD的长. (1)证明:连接OC, ∵DE⊥AE, ∴∠E=90°, ∴∠EDC+∠ECD=90°, ∵∠A=∠CDE, ∴∠A+∠DCE=90°, ∵OC=OA, ∴∠A=∠ACO,

∴∠ACO+∠DCE=90°, ∴∠OCD=90°, ∴OC⊥CD, ∴CD是⊙O的切线; (2)解:∵AB=4,BD=3, ∴OC=OB=AB=2, ∴OD=2+3=5, ∴CD===. 3.(2018?朝阳)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弦,OD⊥AB,OD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D,点E在OD上,且CE=DE. (1)求证:直线CE是⊙O的切线; (2)若OA=,AC=3,求CD的长. (1)证明:连接OC, ∵OD⊥AB, ∴∠AOD=90°, ∴∠D+∠A=90°, ∵OA=OC, ∴∠A=∠ACO,

最新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下册)精品学案 12.3.1.1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A C A B I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初中数学圆的专题训练

圆的专题训练初中数学组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O的半径为4,△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连接OB、OC.若∠BAC与∠BOC互补,则弦BC的长为() A.3B.4C.5D.6 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CDB=30°,⊙O的半径为5cm,则圆心O到弦CD的距离为() A.cm B.3cm C.3cm D.6cm 3.如图,AB是⊙O的直径,CD⊥AB,∠ABD=60°,CD=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B.π C.2πD.4π 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D=40°,则∠CAB的度数为() A.20°B.40°C.50°D.70° 5.如图,半径为3的⊙A经过原点O和点C(0,2),B是y轴左侧 ⊙A优弧上一点,则tan∠OBC为() A.B.2C.D. 6.如图,AB是圆O的直径,弦CD⊥AB,∠BCD=30°,CD=4,则S () 阴影=

A.2πB.πC.πD.π 7.如图,⊙O中,弦AB与CD交于点M,∠A=45°,∠AMD=75°,则∠B的度数是() A.15°B.25°C.30°D.75° 8.如图,点A,B,C在⊙O上,∠A=36°,∠C=28°,则∠B=() A.100° B.72°C.64°D.36°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与x轴相切,与y轴相交于A (0,2),B(0,8),则圆心P的坐标是()

A.(5,3)B.(5,4)C.(3,5)D.(4,5) 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AB=1,和都是以1为半径的圆弧,则无阴影两部分的面积之差是() A. B.1﹣C.﹣1 D.1﹣ 11.如图,△ABC内接于半径为5的⊙O,圆心O到弦BC的距离等于3,则∠A的正切值等于() A.B.C.D.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1 1 1 1 1 1 1 1 11/2 1/2 1/2 1/2 2 1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会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一个数不是有理数。 教学重点:借助图形判断一条线段是否是有理数线段。 教学难点:寻找有理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满足什么条件? (2)A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通过一个简单的动手活动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紧接着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 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交流,并适时给予引导:“12=1,22=4,32=9,...越 来越大,所以a不可能是整数”“ 2 1 ? 2 1 = 4 1 , 9 4 3 2 3 2 = ?,…结果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两个相同的最简分数的乘积仍然是分数“等。 结论: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 二、做一做 (1)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b满足什么条件? (3)b是有理数吗? 数a、b确实存在,但都不是有理数。 进一步丰富无理数的实际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无理数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举一些类似的无理数的例子。 三、随堂练习 1、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高为h,h 分数吗?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案八年级下全集

1.1二次根式 目标: 1.理解二次根式的含义,掌握二次根式中根号内字母取值氛围的求法。2.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概念解决有关问题。3.体会数学知识的不断拓广是为了工作、生活的需要,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例1的第(2)(3)题学生不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1)4的平方根是 ; (2)0的平方根是 ; (3)-16的平方根是 ; (4)9的算术平方根是 ; (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 . 答案:(1)2±;(2)0;(3)没有;(4)3; (5)5. 师:(5)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1:2.5。 生2:2.5的平方等于6.25,生1把2 5.2算成5.25.2?了。 师:生2分析得非常不错,那么哪个正数的平方等于5呢? 生(部分):找不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1二次根式,象“5”一样找不到一个数的平方为5时,我们就用符号“”来表示。“5”的算术平方根用“5”表示。 设计目的:让学生通过填空,回忆起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5)的主要设计意图是为符号“ ”的引入埋下伏笔(当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无法用学过的数表示时,必须引 进新的知识)。 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数的正平方根和零的平方根,统称算术平根。用)0(≥a a 表示。 合作学习: 根据下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完成以下填空: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是: ; 正方形的边长是: ; 即课本P 4 的填空:s 2。 师:你认为所得的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各代数式的共同特点: (b – 3)cm2 ) (2cm s

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年级数学实验版(上) 第13章测评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A.△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 B.△ABC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 C.△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3. 下列图案中有且只有在条对称轴的是() 4.已知点P(2,1),那么点P关于x轴对称的P'的坐标是() A. P'(-2,-1) B . P'(-2,-1) C. P'(-,2) D. P'(2,1) 5.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是全等的是() A. 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6.如图△ABC中,AB=AC=10,BC=8,AD平分∠BAC交BC于D,点E为AC的中点,连接DE,则△CDE的周长为() A. .20 B. 12 C. 14 D. 13 A B C D A B C D E C B D A

7. 如图△ABC中,AB=AC,以AB、AC为边在△ABC的外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ABE和△ACD,且∠EDC=40°,则∠ABC的度数为() A. 75° B. 80° C. 70° D. 85° 8.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在y轴上确定一点定P,使△AOP为等边三角形,则 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A. 2个 B. 3个 C. 4个 D.5个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25° B. 40° C. 25°或40° D.不能确定 10.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中线AD、BE交于F, 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共有()xK b1.C om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1.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 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 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 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 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 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 A. 5 ×35 212 B. 36 5×212 C. 5 ×36 214 D. 37 5×211 12.如图,等边△ABC中,AB=2,D为△ABC内一点,且DA=DB, E为△ABC外一点,且∠EBD=∠CBD,连接DE、CE则下列结论: ①∠DAC=∠DBC;②BE⊥AC;③∠DEB=30°;④若EC∥AD,则 S△EBC=1,其中正确的有()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若△ACD的周长为7cm,DE为AB的垂直平分线,则AC +BC=. 1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它的底角 是°. 15. 如图,在△ABC中,∠B与∠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 于点D、E.若AB=5,AC=4,则△ADE的周长是. A B D C E A B E C D

初中数学专题训练--圆--圆的内接四边形

例 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的度数的比是3﹕2﹕7,求四边形各内角度数. 解:设∠A 、∠B 、∠C 的度数分别为3x 、2x 、7x . ∵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A +∠C=180°即3x+7x=180°, ∴x=18°, ∴∠A=3x=54°,∠B=2x=36°,∠C=7x=126°, 又∵∠B+∠D=180°, ∴∠D=180°一36°=144°. 说明:①巩固性质;②方程思想的应用. 例 (2001厦门市,教材P101中17题)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外角∠EAC 的平分线,AD 与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相交于D .求证:DB=DC . 分析:要证DB=DC ,只要证∠BCD=∠CBD ,充分利用条件和圆周角的定理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即可解决. 证明:∵AD 平分∠EAC ,∴∠EAD =∠DAC , ∵∠EAD 为圆内接四边形ABCD 的外角,∴∠BCD=∠EAD , 又∠CBD=∠DAC , ∴∠BCD=∠CBD ,∴DB=DC . 说明:角相等的灵活转换,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作桥梁. 例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上任一点,求证:DB+DC=DA . 分析:要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的和,往往可以“截长”和“补短”法,本题两种方法都可以证明. 证明: 延长DB 至点E ,使BE=DC ,连AE . 在△AEB 和△ADC 中,BE=DC .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 . ∵ 四边形ABDC 是⊙O 的内接四边形, ∴∠ABE=∠ACD . ∴△AEB ≌△ADC . ∴∠AEB=∠ADC=∠ABC . ∵∠ADE=∠ACB , 又 ∵∠ABC=∠ACB =60°, ∴∠AEB=∠ADE=60°. ∴△AED 是等边三角形,∴AD=DE=DB+BE . ∵BE=DC ,∴DB+DC=DA . 说明:本例利用“截长”和“补短”法证明.培养学生“角相等的灵活转换”能力.在圆中,圆心角、圆周角、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构成了角度相当转换的一个体系,应重视. 典型例题四 例 如图,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CD AH ⊥,如果?=∠30HAD ,那么=∠B (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解:,90,30?=∠?=∠AHD HAD E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定义: (0 a≥)的式子叫做根式; a 叫做二次根号; 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根式为零被开方 数为0;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0 a≥ 0(双重非负性) ② 2= a(0 a≥) 运算顺序:先做开方运算,再做乘方运算; ③ a(0 a≥) a =(0 a≥) 运算顺序:先做乘方运算,再做开方运算; 3.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 b ab ?a b =(0,0 a b ≥≥) (主要用于化简) a b a b ==(0,0 a b ≥≥) 2002年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学习

4.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a a b b = ?a a b b = (0,0a b ≥>) (主要用于化简) 5.二次根式的乘方法则:2= a a a a a a == (0a ≥) 2= ()a a a a = (0a ≥) 6.最简二次根式: ① 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小数);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以开方开得出的因数或因式; 7.同类二次根式:化简后的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 8.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方法:① 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要先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② 是最简二次根式,只把二次根式系数想加 减,二次根式不变照写; 9.二次根式乘除混合运算:把系数相乘除,被开方数相乘除,再把它们的结 果相乘。 10.运用:① 二次根式概念运用; 字母有意义的取值范围。 两个字母组成的等式;(抓住被开方数≥0) ②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③ 分母有理化 ④ 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九年级中考数学圆的综合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九年级中考数学圆的综合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圆的综合 1.(类比概念)三角形的内切圆是以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为圆心,以这点到三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则三角形可以称为圆的外切三角形,可以得出三角形的三边与该圆相切.以此类推,如图1,各边都和圆相切的四边形称为圆外切四边形 (性质探究)如图1,试探究圆外切四边形的ABCD两组对边AB,CD与BC,AD之间的数量关系 猜想结论:(要求用文字语言叙述) 写出证明过程(利用图1,写出已知、求证、证明) (性质应用) ①初中学过的下列四边形中哪些是圆外切四边形(填序号) 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 ②如图2,圆外切四边形ABCD,且AB=12,CD=8,则四边形的周长是. ③圆外切四边形的周长为48cm,相邻的三条边的比为5:4:7,求四边形各边的长.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切线长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2)①圆外切四边形是内心到四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②根据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等,即可求出结论; ③根据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第四边,利用周长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性质探讨: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等,理由: 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的四边AB,BC,CD,DA都于⊙O相切于G,F,E,H. 求证:AD+BC=AB+CD. 证明:∵AB,AD和⊙O相切,∴AG=AH,同理:BG=BF,CE=CF,DE=DH, ∴AD+BC=AH+DH+BF+CF=AG+BG+CE+DE=AB+CD,即: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等. 故答案为: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和相等; 性质应用:①∵根据圆外切四边形的定义得:圆心到四边的距离相等. ∵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不存在一点到四边的距离相等,而菱形和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四边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B,D;

上海迎园中学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上海迎园中学数学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抛物线的对称轴为轴,且经过(0,0), ()两点,点P在抛物线上运动,以P为圆心的⊙P经过定点A(0,2), (1)求的值; (2)求证:点P在运动过程中,⊙P始终与轴相交; (3)设⊙P与轴相交于M,N(<)两点,当△AMN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圆心P的纵坐标. 【答案】(1)a=,b=c=0;(2)证明见解析;(3)P的纵坐标为0或4+2或4﹣ 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二次函数一般形式进而将已知点代入求出a,b,c的值即可; (2)设P(x,y),表示出⊙P的半径r,进而与x2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3)分别表示出AM,AN的长,进而分别利用当AM=AN时,当AM=MN时,当AN=MN 时,求出a的值,进而得出圆心P的纵坐标即可. 试题解析:(1)∵抛物线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对称轴为y轴,且经过 (0,0)和(,)两点, ∴抛物线的一般式为:y=ax2, ∴=a()2, 解得:a=±, ∵图象开口向上,∴a=,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 故a=,b=c=0; (2)设P(x,y),⊙P的半径r=, 又∵y=x2,则r=, 化简得:r=>x2, ∴点P在运动过程中,⊙P始终与x轴相交; (3)设P(a,a2),∵PA=, 作PH⊥MN于H,则PM=PN=, 又∵PH=a2, 则MH=NH==2, 故MN=4, ∴M(a﹣2,0),N(a+2,0), 又∵A(0,2),∴AM=,AN=,当AM=AN时,=, 解得:a=0, 当AM=MN时,=4, 解得:a=2±2(负数舍去),则a2=4+2; 当AN=MN时,=4, 解得:a=﹣2±2(负数舍去),则a2=4﹣2; 综上所述,P的纵坐标为0或4+2或4﹣2.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 12.1 轴对称(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这两个概念。 2、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训练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丰富的轴对称现象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用白纸剪出蜻蜓、房子、飞机等图片让学生欣赏,问:你想学会这种手艺吗?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生:把学生收集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在黑板上展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我们先来看黑板上几幅图片(房子、蜻蜓、飞机、风筝),有没有一种平衡美或对称美的感受?同学们知道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剪纸、枫叶、正方形、正三角形等图形,你能将它们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 教师与学生共同动手操作,很快完成。 师:很好!同学们把书翻到29页看书上的图案具有什么特点? 生:是的,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师:太好了!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由学生尝试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秋湘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新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1 章:分式: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的运算;能够依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简单的分式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 第2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相关概念和性质,命题与证明;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反射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作法。 第3章:实数: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方根与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在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后,引进了无理数,从而对数的认识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为学习函数及通过直角坐标系研究几何问题提供了研究工具。本章包含了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第5章: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六、课时安排 章节时间 第1章分式约22课时 1.1分式 1.2分式的乘法和除法 1.3整数指数幂 1.4分式的加法和减法 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小结与复习 第2章三角形约27课时

2.1三角形 2.2命题与证明 2.3等腰三角形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5全等三角形 2.6用尺规作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第3章实数约9课时 3.1平方根 3.2立方根 3.3实数 小结与复习 第4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约13课时 4.1不等式 4.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4.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4.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小结与复习 第5章二次根式约14课时 5.1二次根式 5.2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 5.3二次根式的加法和减法 小结与复习 2013-9-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