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完整版)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完整版)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完整版)
(完整word版)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导入]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在初中的基础上来进行研究。

第二步:授新课—物质的分类以及分类方法(30分钟)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 、SO2液体:H2SO3 )

[讲]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问]对于Na

2CO

3

,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

盐?

(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

Na

2CO

3

的例子。

[板书] 1.交叉分类法

Na

2CO

3

钠盐

Na

2SO

4

钾盐

K

2SO

4

硫酸盐

K

2CO

3

碳酸盐

[讲]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那么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板书] 2、树状分类法

[问]如果我们再继续分类的话,还可以怎么分?

(单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氧化物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碱可以分为强碱和弱碱,盐可以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氧化物还可以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还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可以分成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

(盐可以分成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投影]

[问]很好,那我们发现树状分类法有什么优点吗?

(树状分类法可以清楚地表示物质间的从属关系。)

[小结]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应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

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过]化学物质世界中,与生活接触最密切的是混合物,象空气、溶液、合金等等。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接触更多的混合物。今天要与我们见面的是什么样的混合物呢?请大家阅读课本P25最后一段。理解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讲]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对悬浊液和乳浊液来说,其中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液滴是分散质,所用的溶剂是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投影]

[问]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

[讲]如果分散介质是液态的,叫液态分散体系,在化学反应中此类分散体系最为常见和重要,水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属液态分散体系。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近似其直径大小)来分类。一般地说,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浊液中离子通常大于100nm,介于1nm~100nm的为胶体。在分散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大小有所不同,分散体系的性质也随之改变,溶液、胶体和浊液各具有不同的特性。

第三步:学生练习(3分钟)

[练习]下列物质中:①Na

2SO

4

②Ba(OH)

2

③NaHCO

3

④NaBr ⑤Fe

3

O

4

⑥H

2

O ⑦

HNO

3⑧AgNO

3

⑨H

2

SO

4

中,

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 .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

[讲]: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分为两种,交叉分类法以及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的优点是可以全面的把物质所属的类别表现出来。树状分类法则是可以更好的表现从属关系。分散系就是一种“大环境”这个大环境中含有两个小体系,一个是分散剂,另一个是分散质。分散剂中含有分散质,这样理解可以较为清楚的分清这三个概念的关系。

第五步:布置课外作业(2分钟)

课本P29 1,2,5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2、树状分类法

二、分散系( dispersion system)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 分散系:将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和分散剂: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PPT同步展示区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电子教案模板

剑阁县实验学校电子教案

剑阁县实验学校电子教案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确。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之后,同桌 两人相互简单交流一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什么事?同时理清文 章的结构。 (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喂养海鸥,与海鸥结下了深厚感情;老人去世后, 海鸥送别老人,不忍离去。) (四)引导学生学习第1至13自然段,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描写初步体会 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1.默读老人精心呵护海鸥的部分,想一想老人和海鸥之间有着怎样的感 情,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做一做简要批注。 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交流、点拨,重点学习以下内容: (1)喂海鸥:抓住描写老人动作的“放、退、撮”,描写海鸥的“应声而 来、扫”,感受老人喂海鸥的动作娴熟,他们之间那种默契的配合。 (2)唤海鸥: ①学生可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这部分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4至9自然段。 ③三个人为一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这部分。 (3)谈海鸥: ①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说起海鸥,内向的老人滔滔不绝。十多年了, 每逢冬天,老人都到翠湖边喂海鸥,风雨无阻。老人和海鸥就像是?(亲 人一样,板书) ②齐读第13自然段。 (五)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及反思: 第二课时备注修订意见教学内容:1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2.指 导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流程:(一)齐说课题引入。

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教师电子教案模板

NO、19 学校征远小学校授课教师林万能授课时间 3.7 授课班次九二 课题我用残损的手掌 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 3.感情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教学重点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 及 教法选择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 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 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 领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 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 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 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 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 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 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 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23年秋人上海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 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 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 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 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 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zhàng) 荇藻(xìng zǎo) 蓬蒿(Péng hāo)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 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 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 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 /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 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无、远的一 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在那上面,我/用残 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像/恋人的柔发,婴 孩子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全部的力量/运 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 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

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 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 ---------- 胶体。 设计理念 1 ?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教案模板英语.pdf

英语教案模板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 students’ mastery of new words, phrases and grammar practice 2.Emotion aim: love not only family members but also your family 3.Ability aim: improve four skills of English, especially reading skill. Teaching Key Points: Mastery of new words, phrases and the good usage of expressions and grammar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Students can put what they learn into practic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fluently Teaching Methods: Community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related materials like pictures and word cards Teaching Procedures: 1.Step1: leading in and warming up(2mins) Greet with students and sing a song, show photos of family to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and inspire their interests. 2.Step2: Pre-reading(3mins)

(完整版)大学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 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 授课时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授课班级: 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技能课、实验或实习课、练习或习题课等) 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一般说应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教学要求是指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层次或用“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 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 困难的地方,即可确定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启发、演示、辩论、讲练结合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录像带、挂图、幻灯片等) 教时安排: (本章节或主题授课所需的教时数)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步骤,包括时间分配和教学内容教学进程) 这一部分是授课的重点,因课程和不同的教师教法各异。应包括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环节。这一部分的编写要做到教学步骤、内容纲要和教法设计相结合, 不仅便于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也便于别人(甚至外行)亦能通过阅读教案而了解到教师在课 堂上的主要活动情况和本堂课讲授的内容要点。 建议包括三方面内容: 1、引言 导入新课,注意本次授课与上次课的内容衔接 2、阐述、分析、推导等 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 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3、总结 主要是本堂课的要点归纳,应写出结论性的文字。 作业布置:(含思考题、讨论题) 教学后记:(因为教学后记是教案实施效果追记,课前还不能打印,只能课后用笔手写)

【免费下载】教案模板 Microsoft Word 文档

徐家坪镇中心小学 五 年级 语文教案授课 时间 授课教师田菊花 课 型新授课 课题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教学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教学 重点 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教学 难点了解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教法 讲授、引导学 法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一、导入新课: 1、请把你们的手放进你们的口袋,说一说你们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可有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小时候,在衣袋里装满了昆虫。他是谁?(板书:法布尔) 3、你们了解他吗?向大家介绍介绍。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地自由读课文,如果有些段落或语句读得不够熟练,就多读几遍,直到读流利为止。 2、把自己没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读书情况,结合朗读理解部分词语: 1、指名分读课文(有些重点段落齐读) 2、请同学读自己读得不流利的段落。 3、把自己读得很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初中英语教案模板.pdf

Teaching Plan Student: The students of Grade 9 Teaching Content: Go for it, students’ book of grade 9. Unit 1, the title is How d o you study for a test? Section B, 3a, 3b, 3c. Teaching hour: One class hour Teaching plan: I. Teaching Aims: 1. Learn and master new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talk in English about how to study English very well. 3. Develop the students 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I. Teaching Main Points: 1. Improve the students’ 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2. Master some phrases and some sentence patterns. III.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Phrases: first of all, later on, laugh at, take notes 2. Sentence Patterns: Sb. be afraid to do sth. Sb. realize that –clause IV. Teaching Methods:

教案模板(完整版)复习课程

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教案模板(完整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

数学电子教案模板

数学教案 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时间2012 年6 月 15 日课题直线与平面平行教者陈静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并能较灵活运用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线面平行的探索过程,掌握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关系判定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式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提问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呢? 2引入新课观察并举出生活中的线面平行实例? 3新课探究如何判定直线和平面的平行呢?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 :直线在平 面内;直线和平面 相交;直线和平面 平行. 门边与门轴, 黑板边缘与地面 等 学生讨论 回顾以前所 学知识 激发学生兴 趣,提高学生 学习数学积 极性

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 行.即要证明 直线与平面平行,只有根据定义,用反证法,并结合空 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来证明. ∴ a∥α或 a∩α=A. 下面证明a∩α=A不可能. 假设a∩α=A ∵a∥b, 在平面α内过点A作直线c∥b.根据公理4,a∥ c.这和a∩c=A矛盾,所以a∩α=A不可能. ∴a∥α. 4巩固练习 例1求证: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 经过另外两边所在的平面.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 中点. 求证:EF∥平面BCD. 思考并回答 证明过程 思考并上黑 板书写 教师引导 提高学生的 空间想象能 力和逻辑思 维能力 让学生能够 将文字语言 转化为符号 语言和图形 语言,其次 让学生把握 线面平行判 定定理的基 本思想,即将 线面平行转 化为线性平 行,最后让学 生独立思考,

教案模板(完整版) -

基本说明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按不同的方法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 情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5分钟)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

大学授课教案模板

附件: 课程授课教案 课程号:BB004334学院信息学院任课教师王玉存 授课题目授课 时间长度 45 分钟 授课 进度 第周,总第节授课对象网联网12级1、2班 教学目标 要求与解释: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先修基础和认知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 教学 重点 要求与解释: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能力和素质拓展的重点。教学 难点 要求与解释: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 教学方法分析 要求与解释: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 注重激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注 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统一。常用的教学方法 主要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陶冶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教学方式:讲授□√探究□问答□实验□演示□练习□其他□ 教学手段分析 要求与解释:根据授课内容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型、实物、标本、挂图、音像等,鼓励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模型□实物□标本□挂图□音像□其他□ 过程 设计 复习与引导分钟;授新课内容分钟;讨论与提问分钟;总结与布置作业分钟 授课 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

(完整版)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学号:060401041237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教案模板完整版)

课题名称:物质的分类(1) 1教学时间:45分钟 2、授课人数:60人 3、课时:1课时 4、课型:新授课 5、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3班 6、课题出处:人教版普通高中第二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一一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 胶体。 设计理念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散系及其分类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

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幻灯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好学上进的情 感。 2、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 趣,并培养学生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一一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一一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2、教师准备 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如此之多的东西,如果不进行分类,那对于科学研究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如到图书馆借书,如果书目没有进行分类,要找一本书简直是大海捞针。所以说分类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必备的手段,物质进行分类后,同一类物质由于具有相似的性质,故更方便对比。 [投影]图书馆中陈列的图书、超市中的商品摆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