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

(附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一、野外工作准备

1、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资料,特别是要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及异常查证方面的资料;查明测区内矿产登记及矿山、民采等情况。

2、研究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化探普查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依据。要重点研究本测区范围内的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的特征、异常分布地区所处的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等。也应研究区内1:200000化探异常查证的有关资料。

3、根据收集的前人工作成果及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成果资料不足时必须补做实验,选择在本区进行1:50000化探工作的合理工作方法。如果测区从未进行过化探工作,或虽进行过化探工作但没有资料可供参考时,则应在1:50000普查化探工作开工前组织少数人员到工区进行踏查,同时选择若干已知矿床及周围不少于10km2的范围内进行方法试验。取样时要避免人为污染和人为因素。试验内容包括:采样介质、采样深度、层位、加工粒度、指示元素及指标等。

4、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在本测区内进行1:50000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野外工作基本要求

1、应根据测区的地质—地理条件选用最合适的化探方法。可供选择的方法有: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岩石测量。在一个1:50000图幅中或在一个成矿远景区(带)的几个图幅中,尽可能选用一种化探方法,以利于资料的对比研究和地球化学图的拼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经方法试验证明,确因条件不同,采用一种方法不能取得效果时,允许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探方法。

2、水系沉积物测量

a水系沉积物测量。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山区,是目前各种化探方法中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高、效果较好的普查找矿方法,应充分利用。

b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可在4~8个点/km2之间选择。我国南方雨量充沛,水流速度中等山区,4个点/km2。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山区,元素分散距离较短,采样密度应适当加密6~8个点/km2。在一些陡峻山区,由于水流湍急,矿化物质遭到冲刷,采样密度也应增加。

c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物质一般以淤泥和粉砂为主,一般要求取

-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筛孔粒径的物质。也可根据找矿目的、矿种另行试验确定。为减少在一个测区内元素含量的跳动,采样物质一定要保持一致,要避免采集表层物质,以减少有机质及铁锰类物质的影响。在我国北方某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如内蒙中部和北部的一些地区、甘肃北山地区等),由于普遍发育风成砂,采取常规的-0.216mm(60目)或-0.172mm(80目)的水系沉积物,不能获得明显的异常显示。在这类地区的采样应根据不同自然景观区采用不同的取样粒级,水系发育的中山区取样粒度为-2mm(10目),水系不发育的残山丘陵区为-4.69~+0.995mm 和-0.108mm混合粒级一般采样重量为200~300g。无论采用哪种过筛粒度,都要保证过筛后的样品重量不少于150g。

d水系沉积物的采样位臵应选择在河床底部或河道岸边与水面接触之处,在间歇性水流地区或很少水流的干河道中应主要在河床底部采样。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中要选择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转石背后及河道转弯的内侧有较多细粒物质聚集之处采样。注意采样介质的代表性,严禁采土壤坡积物。为了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应在采样点沿水系上下20~30m范围内多点取样,混合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样品。

e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一般采用地形图定点。先在1:25000或1:50000地形图上框出计划要进行工作的范围。在此范围内划出长宽各为0.5km的方格网。以四个方格(1km2)作为采样大格。大格的编号顺序自左而右再自上而下。每个大格中有四个面积为0.25km2的小格,编号顺序自左而右自上而下标号a,b,c,d。在每一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号样品为1,第二号样品标号为2。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臵按上述顺序进行编

号。采样点可预先设计并标绘在地形图上。在采样过程中允许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适当修改,并将实际采样位臵标定在图上。严禁采样者只改动野外采样位臵不改动采样点位底图。在野外实际采样点的定位,可根据地物、地貌标志确定或用罗般交汇定位。定位误差在图上不大于2.5mm。为便于质量检查和异常检查,原则上每个采样点均应留有标志,每条水系的最上游采样点必须留有标志。

f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点要求在全测区分布比较均匀。要尽量使绝大多数(90%以上)的采样格(大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使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空白小格。当采用4个样/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2个,采用8个点/km2采样密度时,小格内样品数不要超过4个。要求采用分布均匀并不是要求把所有采样点都布臵在采样格子的中央,而是要求将采样点布臵在每一个格子中能最大限度控制汇水面积处。因此采样点应尽量布臵在地形图上可以辨认出来的最小水系(大于300m)——即一级水系的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如果水系较长还应在水系的中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的面积大致在0.25—0.125km2之间,大于0.25km2的应增加采样点,小于0.125km2的可减少采样点。

g采样小组使用的1:50000或1:25000地形图手图,每日野外工作结束后要将采样点着墨以直径2mm小圆圈标定采样点,并编上样品号。同时要根据手图将其全部内容转绘到另一张同比例尺地形图上,制成采样点位底图。转点误差应小于0.5mm。

3、土壤测量

a在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的丘陵地区,以及在一些平坦的残坡积物覆盖的平原和准平原,可采用土壤测量进行1:50000化探普查。

b 1:50000土壤测量的采样密度一般应比同比例尺水系沉积物测量要大。它的采样密度和采样点的布局,可按如下二种情况考虑:(a)如果在测区内欲寻找的目标物已知是呈带状分布,且其产状也已大致了解,则可以垂直目标物长轴方向布臵较稀的测线来控制其延伸,比较密的点控制其宽度,使其不致遗漏,测线的线距应大于1:200000区

域化探异常长度的1/2—4/5,点距应不大于1:200000区域化探异常宽度的1/3—1/2,常用的测网为500×100m或500×200m。

(b)如果在本测区内欲寻找目标物的形状复杂或产状不明时,应布臵方格网进行采样。常用采样格子(或称采样单元)的面积为0.25km2。每个采样格子内的采样点数为3-6个。相当于12-24个/km2。

(c)采用土壤测量时应特别注意采样层位和粒度问题。在残、坡积土壤分布地区,一般在距地表20—50cm深处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采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南方一些发育有较厚层残积土的地区,在距地表20—50cm深处采样,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结果,需要加深在50-100cm深处采样,才能获得清晰的异常。在一些为冲积物、冰积物、风积物、耕植土或其它外来搬运物所覆盖的地区进行进行采样时,通常应穿过这些覆盖物,在原地的残积、坡积层中采样,采样深度需经过试验确定。在有些地区的覆盖层中既有原地的残积、坡积物又有大量外来物(如风或砂)混杂其中。如在我国北方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在这类地区要根据情况或穿过混有风成干扰物的覆盖层进行采样或筛取+0.45~-5mm

粗粒级的物质均能获得很好的异常显示。土壤测量的采样粒度一般要求过-0.216mm(60目)筛孔。每一个样品过筛后(干燥后)的重量应不少于120g,如果样品需作金的测定时,样品重要应不少于150克。为了使所采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采样时,可采取在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3范围内多点采样均匀混合成一个组合样的方法。

(d)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进行矿产普查能否取得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否合理。我国各省、区或同一省、区的各地区的地理——地质条件差异很大,决非几条一般原则所能概括。因此,在进行面积性水系沉积物测量前或土壤测量前一定要选择若干处已知矿床或矿点进行采样密度(网度)、采样物质、层位和粒度的试验,并应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确定野外工作方法。

4、岩石测量

a 岩石测量的采样工作和样品加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因而很少在大范围内开展面积性岩石测量。只有在如下三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岩石测量方法进行1:50000矿产普查:

(a)在一些特殊地区,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地表基本没有残坡积土,岩石出露较好。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均不能使用时。

(b)在有些地区虽然已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但为了要进一步查明异常源的确切位臵,查明是否有新的含矿层位,查明构造带或岩体的含矿性或圈出含矿构造带的富集地段等目的。而认为水系沉积物测量和土壤测量所提供的资料仍不能满足要求时。

b 在进行大规模水系沉积物测量或土壤测量工作的同时,为了帮助水系和土壤异常的推断解释,需要获得某些岩体、地层或不同岩性中的元素丰度值时,但测区范围不宜太大,且一般应根据其工作目的有针对性地布臵采样工作。为了查明水系或土壤异常浓集中心的确切位臵,在略大于异常的范围内布臵几条剖面线进行岩石采样;例如:为了查明构造带的含矿性,布臵若干条垂直于构造带的短测线采集岩石样品;为了查明是否存在新的含矿层位,布臵几条垂直于地层走向的长测线进行岩石采样;为了评价岩体的含矿性,在测区内的几种典型岩体中各采集数十个岩石样品等。要尽量避免在数百甚至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进行面积性岩石采样。如果属于上述第(a)种情况必须进行岩石采样时,也应该首先选择最在成矿条件的局部地区内进行,待取得效果后再逐步扩大测区面积。1:50000面积性岩石测量的采样密度可控制在4-12个点/km2之间。

c 由于元素在岩石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在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3范围内均匀敲取数块同种岩性的岩石碎块组成一个样品。只采集一块手标本的方法或物性测定的采样方法,对于地球化学研究都是不适宜的。岩石样的采样量一般应控制在150-200g之间。

5、野外记录:使用标准野外记录本,要求内容记录完整、准确、详实,书面干净整洁。必须使用铅笔填写,不准重抄、涂改,必须野外实地记录,必须逐点填写,不准回忆记录,不准省略。

6、样品加工管理

a 采集样品要防止沾污。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如果样品是在水中采集的水系沉积物,则当样品装入布袋后,应用手挤干,以避免样品中元素以液相相互渗透造成样品污染。

b 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野外驻地及时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自动温度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但相对温度不能超过60℃,不论哪一种干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锤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

c 样品干燥后,按试验的粒度在野外驻地进行过筛,样品不干不准过筛,每个样品过筛时要保持筛子干净。过筛处理后的样品应采用对角线折叠混均,然后放入塑料瓶或纸袋中,其重量应不小于150g。

d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样品不作组合样处理。当进行1:50000土壤测量且采用较密点距的测量进行工作时,是否可采用组合样方法以减少样品的分析工作量的问题,应视本项1:50000化探工作要求和样品组合后能否达到预期目的而定。

e 岩石样品一般不进行加工,只需将样品晒干装箱送实验室加工处理。

f 野外加工样品时,防止样品间的相互污染。因此,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凡是和上一个样品接触的筛子,台称等物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处理。一个样品的编号、登记、填写送样单等工作要做得准确无误。应明确,野外样品加工工作是整个化探野外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化探成果反映。因此,应和采样工作一样,每天工作完毕后要有专人进行质量检查,其质量评定标准由支队自定。

6、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a 为确保1:50000化探工作的高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野外采样工作质量检查制度和室内资料验收制度。

(a)采样小组的日常自检。小组长应对当天所采的样品、采样记录卡(本)和采样点位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当工作进行到一定

阶段时,应作阶段性检查,全面检查本阶段所采样品、记录卡(本)、点位图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b)大组检查。大组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分阶段到各采样组和样品加工组进行方法技术和质量检查。

(c)方法技术检查:技术负责人或质量检查员应随同采样小组深入工作现场,全面观察野外采样工作过程,检查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工作要求。还应深入样品加工组,全面考查样品加工过程,了解样品有无沾污和编号混乱现象。

b 工作质量检查:包括室内与野外检查。室内检查的工作量应大于总工作量的10%,主要是核对采样点位图、记录卡(本)和样品成分,野外检查包括重复取样在内应占总工作量的5%,抽取一些采样点实地核对取样部位、定点误差、油漆标志、记录内容等,将检查的情况如实记录到质量检查记录本上,不准出现只检查不记录的情况。

c 中队要定期抽查大组的野外工作质量,其中包括对大组检查的内容作适量(10%)的抽查。检查的内容同b条。

d 支队、总队技术负责人也应不定期的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质量。

e 支队负责技术质量检查和原始资料的审查验收。原始资料验收文据的编写要求,按有关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执行。

f 为了客观、公正的确定实验室的分析质量水平,可在实验室提出报告后,野外中队负责抽出全部样品中的一部分样品(包括具有高、中、低含量的样品),编制密码送交实验室进行密码抽查分析,抽样量一般可控制全部分析样品总数的5%-10%,但抽样量总数不得少于100件,密码抽查的合格率应≥90%。

三、图件的编制

1、1:50000地球化学勘查的图件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原始数据图、地球化学图及解释推断图。

a 原始数据图是一种反映地球化学勘查工作中采样位臵和有关元素

含量数据之间关系的原始图件。应包括采样点位图和元素分析数据图二种。

(a)采样点位图:用聚脂薄膜或磅纸(或彩色地形图)编制。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内容应包括水系分布、采样点位、采样编号、方格网、经纬度、主要城镇、道路等地物。

(b)数据图:将分析数据填在采样点位旁,用聚脂薄膜编制。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

b 地球化学图:1:50000地球化学图虽然其主要作用目前仍是被用来对固体矿产普查提供信息,但不应忽略它还是一种基础地球化学图件,可以为后人在地球科学各种研究领域内的其它工作目的所利用。因此它的制作应尽量以客观的方式反映各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化,而不应杂有制图者主观认识和观点等因素。

c 解释推断图:它与地球化学图不同,它是制图者根据某种意图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工与取舍而得出的图件。因而它可以突出显示制图者的某种认识或观点。这类图件可包括:异常图(单元素或综合元素异常图)、各种多变量分析图、各种数学模型图和推断(预测)图等。

2、异常图(单元素或综合元素异常图):由于1:50000化探普查的选区大都布臵在1:200000区域化探所发现的异常分布区、已知矿区外围、航磁异常分布区或根据科研信息、地层、构造、岩浆岩认为成矿最有利的地区或成矿带上。在本类地区如果以测区内全部样品中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来度量本测区的背景值并以此来确定异常下限,有时会造成异常下限定值偏高而导致弱异常被漏掉的可能,因此,为了判断在本测区研究应选用何种计算背景和异常下限的方法,应根据全区元素含量频率分布直方图上元素的大致分布特征,确定异常下限。

3、异常下限的确定

a 如果测区面积较小(不大于500km2),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明显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

对数背景平均值:L =

对数标准离差:λ=

对数异常下限:TL=L+2λ

当1:50000化探普查的选区布臵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虽未出现双峰但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得用众值m0,代替平均值X,采用众值左方的频率分布曲线推算右方和其对称的另一半曲线的方法求得背景值。其计算公式为:

众值:m0=X0+

标准离差:δ=

式中的Ⅰ为组距;X0为众值所在组起点值;f1为众值所在组前一组频数;f2为众值所在组之频数;f3为众值所在组后一组之频数;X为组中值;n′为众值m0左方样品总数。

异常下限:T= m0+2δ1

若按对数正常分布的计算式为:

对数众值:m0L=X0L+

对数标准离差:λ=

b 如果测区面积较大(大于500km2)或测区是在一些重要成矿区进行若干个1:50000普查化探图幅的联测,地质情况又较复杂,一般需要划分子区分别计算不同地质单元中的背景平均值和异常下限。可根据地质单元或地球化学单元来划分子区,同时还要结合确定的考虑地貌单元及分析偏倚。

无论用何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在异常圈定时仅作为参考值。因为此值的确定是否正确还应根据它是否能客观地反映本测区内的矿产和矿

化的分布特征而作适当修正。

4、图件编制的其它要求按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地质勘查工作标准化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四、异常的评价和查证

1、在1/50000化探测区内推断对找矿和解决其它地质问题有意义的全部异常都应进行评价和查证。已知矿引起的异常不用进行查证。查证异常遵循以下程序(如图1)。

2、重点异常检查首先肯定异常是否存在,进一步圈定异常的范围及浓集中心,追索异常源,查明异常赋存的地质环境和表生环境。

3、检查方法一般采用在稍大于异常的范围内加密水系沉积物采样,采样点应尽量布臵在一级水系中,采样密度达到8-10点/km2。如果异常区内的水系分布密度不够,加密水系采样不能达到要求时,应布臵土壤或岩石测量剖面。检查异常时要特别注意地质观察,对矿化、蚀变地带要加密取样。

4、异常的评价和查证其它要求按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图1 1:50000化探异常的评价、检查和验证程序图

1:10000土壤(岩石)测量技术要求

一、野外工作准备

1、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 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区地质资料。

b 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 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 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 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2、野外踏勘

a 检查校对所收集的资料的可靠程度。

b 确定实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 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工作条件及采矿情况。

3、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a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b 前人未工作过的地区、特殊景观,必须开展技术试验。试验内容包括:采样层位(深度)、采样介质、样品加工方案、指示元素及指标、采样布局、采样网度和方法等。

c 技术试验的一般要求

(a)试验剖面应布臵在主要的、有代表性的矿床和覆盖物且无污染地段。每条剖面的两端必须各有3-5个点落在背景地段上。

(b)采样层位(深度)和加工方案试验,一般选择在揭露过矿体的探槽或浅井上。如果地表工程不理想或没有工程,可以用一般剖面方法,按不同深度采样。指示元素和测网试验一般与层位和粒度试验在同一剖面进行。剖面数量不得少于三条,每条剖面要求附地质剖面和矿体位臵。

(c)土壤测量(岩石)的指示元素及指标,可根据矿床的元素共生组合关系通过试验择优选择。

4、测区的部署原则

a 测线方向应尽是量垂直被勘查地质体的走向,并尽可能与已知地质剖面或物探测线一致。

b 测网可根据被探测物的规模、产状和工作性质,分规则测网与不规则测网(非网格化测网)。

(a)规则测网有矩形与正方形网格。矩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较大的目标物;正方形网格适用于探测长、短轴相差不大、或形态复杂的目标物;

(b)非网格采样适用于中、小比例尺或地形恶劣、施工条件差,正规网格布设难度大的地区。

(c)不同勘查阶段有不同的工作比例尺和测网密度,详查工作中若以土壤测量资料确定的测区,线距与点距可根据资料中的异常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线距应小于有意义异常长度的1/2,点距应小于异常宽度的1/3。应保证最少有3条测线控制探测物。常用的测网为100×20m或100×50m。

二、野外工作

1、测量及采样点的定位工作按《物化探测量规范》要求执行。而面积性工作采用随机采样方法的,野外定点时必须用相同或大于其工作比例尺的地形图。点位误差要求:普查、详查工作≤2mm。

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a 采样工作及编录

(a)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样品可由一处组成或由数处组成,区调或普查,由3-5点采样组合成一样。采样应避免各种污染,遇有岩石露头、废石堆、沼泽、崩积、河床堆积物、水田、道路、村庄等不能取样时可弃点,但在记录中应注明。

(b)一个地区的工作应尽量采自同一介质、同一层位物质,样品一般采集在距地表20-50cm深处土壤的B层(淋积层)或C层(母质层)中的细粒级物质。取样重量根据测试项目多少而确定,以保证过筛后送测试的单个样品重量满足分析要求为准。过筛后送化验室样品不少于100g。

(c)在特殊地貌区应根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选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在土壤成层不完善的山区,应采集植物根以下的残、坡积土,尽量不要带入腐植质和碎石。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地貌区,发育有较厚层残积土壤。当金属硫化物在地表可能遇到强烈淋失时,应在距地表50cm以下深处土壤中取样。在我国北方干旱或半干旱风成砂堆积地貌区,应透过风成砂土层,采集基岩上的残积物质并筛取+0.45~-5mm粗粒级部分。在一些冲积物、风成土、冰积物、融岩堆积物、钙质土、耕植土或其他外来搬运物所覆盖的地区通常应穿过这些覆盖物,在原地的残、坡积层中采样。

(d)采样编录:采样编号必须统一要求,逐点认真作好编录。编录的内容应包括:工区名称、编号(图幅号)、点线号(横、纵坐标)、样品号、取样层位、采样位臵、覆盖层、样品颜色、土壤层性质、弃点原因、采样日期、采产员姓名等。大于1/10000以上的比例尺找矿详查工作还应描述矿体、矿化、蚀变、污染等有关地质、地球化学现象。编录格式使用标准的野外记录卡或记录本,用中硬度的铅笔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不

准重抄或涂改。必须在野外实地逐点记录,不准回忆记录,不准到驻地记录。

b 野外要品加工及管理

(a)野外采样人员每日采样结束,整理填写好送样单将样品送交加工人员验收登记。加工人员检查发现错号、漏采和不符合要求的样品应及时纠正或重采。

(b)采集的样品要防止沾污。装样品的布袋无论是新的或是已使用过的旧样品袋都要经过洗涤后才能使用。

(c)装在布袋中的样品应在日光下晒干,有条件的也可在带自动温度测试控制的电烘箱内烘干,但箱内温度不能超过60℃。不论采用哪种干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揉搓样品,以免土质结块,干燥后的样品要用木棒轻轻敲打以使粘土胶结物中的颗粒解体。

(d)样品干燥后,按规定的加工方案用不锈钢筛进行过筛。过筛后的样口应采用对角线折迭法混匀,然后放入塑料瓶或纸袋中,其重量按设计书要求确定。在野外加工处理样品时应防止样品间相互污染。因此,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凡是和上一个样品接触过的筛子,台称等物品都要清理干净,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样品的加工处理。

(e)装入塑料瓶或纸袋的每个样品应标明工区(图幅号)、样品号、日期、加工员。填写送样单及编制样品加工号码表后妥善保管。每天加工完毕后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加工处理准确无误。

c 野外工作质量检查

检查标准、内容及要求同1/50000地球化学普查技术要求中的质量检查。

3、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在实际工作中,以岩石剖面测量最为常用,多用于寻找成矿地层、构造带的矿化富集段,普查阶段的化探异常检查判断矿体剥蚀程度等。

(1)岩石剖面的布设原则

a 剖面方向应尽量垂直于被勘查地质体、构造的走向,异常检查时垂直于异常的长轴走向。

b 剖面线距应小于地质体、构造、有意义异常长度的1/2,保证最少有3条测线控制探测物。根据工作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线距,以达到最佳地质效果。点距应小于地质体宽度的1/3,遇到矿化地质体或构造破碎带时,应加密取样点。

(2)野外工作

a 采样时应在采样点周围点距的1/3范围内均匀采取数块同类岩性的岩石碎块组合成一个样。

b 采样介质以新鲜岩石为主,尽量避免表层风化岩石。遇到矿化体和构造破碎带时,为了强化异常,应采取矿化明显的岩石和构造充填物。

c 采样重量控制在150-200g。

d 采样编录使用岩石测量记录本,按其内容逐点记录。必须使用铅笔填写,字迹清晰,工整,不得重抄和涂改。

e 小组每天采回的样品由样品管理人员验收,必须严格核对样品袋号与记录是否相符,样袋号要清晰,样品有序摆放,严禁重号、混号。

f 重复采样率应达到5%,重复样一般布臵在矿化地质体、构造带中及异常较好地段。禁止同人同时在同一地点采取两个样。

4、资料整理工作

1、原始资料包括:各种原始记录(采样记录本、分析数据、测地工作的各种记录)、原始草图和质量检查、验收的记录与文据、资料整理和解释推断中形成的各种数据记录、图件和异常登记表(卡)、成果报告的底稿、底图、透明图。原始记录和资料整理形成的软盘。

2、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复核和编录;编制各种基础图件;确定指示元素的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编制各种异常图和其他解释推断图;对异常进行分类、筛选、评价、登记等解释推断工作;编制报告和绘制各种图件、附件。

3、图件编制

a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图件分两部分:基础图与推断解释图。

b 区域调查和普查工作的图件编制按化探区域调查有关规定执行。

c 图件编制必须符合地球化学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规定。

d 各种图件编制后,必须进行100%的检查后方可正式复制。

e 成果报告需作交通测区位臵图、实际材料图、等值线图、综合异常图及其它推断解释图。

f 原始数据图与等值线图,图面上的元素最多三个。

g 综合剖面图下部必须附地形变化的地质断面。

4、其它要求根据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地质勘查工作标准化手册》执行。

地球化学勘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1 前言

1.1目的任务

说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目的任务及其文号、内容、要求。

1.2位置、交通

简要说明工作区位置、地理座标、范围、面积、图幅号。

1.3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简要说明测区地形、地貌、水系、标高及高差、覆盖程度、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业、农业、矿产开发等经济概况。(主要叙述与作业、生活有关的部分,要特别说明野外作业的通行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等)。

1.4以往工作评述

简要说明测区内与本次工作有关的以往所进行的地质、科研、物探、化探、遥感等各项工作程度及研究程度,主要成果与结论意见。

1.5矿权登记情况

说明各地质勘查单位和矿山在测区内的矿权登记项目、面积、范围及地理座标。

2 地质概况和地球化学特征

2.1区域地质概况

简述区域地质特点(大地构造位置,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产地质特征;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2.2测区地质特征

充分利用所收集的资料,简述测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详述待查矿产的矿床、矿体特征(矿床(点)分布、规模、产状、形态等)。

2.3地球化学特征

详述测区内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异常查证情况,分析矿产与地球化学的关系,详述景观次生及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和可能的干拢因素等,各元素分布分配及富集规律、元素共生组合关系,提出地球化学勘查的依据。

3 工作部署、方法选择及技术指标

3.1工作总体部署

进行总体部署安排,主要包括测区选择、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总工作量等。必要时可附总体部署说明图,并说明与地质工作等的衔接关系与配合关系。3.2工作方法选择

简述方法试验及结果,拟采用的野外工作方法、工作比例尺和网度、密度等,对选择的工作方法进行方案优化对比论证。

3.3野外采样与编录

说明采样布局、采样方法、采样介质、深度及重量等,编录方法及要求,野外采样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4野外样品加工

说明样品加工方案、加工流程、过筛粒级与质量,质量检查方法等。

3.5样品分析

说明样品中拟测定的元素及分析方法的选用,元素测定的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控方案。

3.6技术指标、技术要求

凡有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的可直接引用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尚无技术规范的或有特殊要求的应设定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并说明其依据。(各项技术指标应列全)

3.7室内资料综合整理

原始资料的检查验收方法与技术要求,资料整理方法与要求,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要求及依据;主要图件的编图方法,报告编写内容格式及要求。3.8异常查证

异常查证拟采用方法、查证程度,提交异常查证的成果图件等。

3.9设计工作量

详细说明计划实物工作量。

4 预期效果

说明通过本次工作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提交成矿预测区或普查基地个数,提交报告、图件等及其它资料),提交成果时间等。

5 设计预算

详细进行设计预算

6 组织管理与保证措施

6.1设计所需人员组成

6.2生产所用设备及主要材料计划

6.3进度及时间计划排

6.4质量保证、生产安全、组织措施等

7 设计附图

7.1交通位置图

7.2区域地质图

7.3工作程度图(包括地质研究程度、物化探综合异常等)

7.4设计平面图(适用于大比例尺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7.5设计采样点位图(适用于中、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7.6其它图件

地球化学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一、1:50000地球化学普查报告编写提纲

1、序言

主要说明本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目的、任务与完成的工作量等。

2、工作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主要介绍本测区内地理景观、地质概况、地球化学特征;简述前人完成的地质、化探、物探工作。

3、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

a 野外工作方法、技术与质量

主要包括采样布局、采样密度或网度、采样介质、深度和粒度;样品加工方法的选择和确定(包括施工前的方法试验主要成果);野外施工中各环节操作方法概述;野外工作质量的监控、评定等情况。

b 元素的测定方法、技术和质量

包括测定元素的选择,分析方法的选用,各主要测定元素达到的检出下限、分析精度、准确度等。

c 数据处理方法

包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方法要点;背景值和异常下限以及重要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的确定方法,推断解释中所采用的统计方法等。

4、成果解释推断

主要结合已取得的各元素的分析数据及其有关图件和表格等资料揭

示测区内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规律;对发现的认为有价值的异常进行解释推断;对各异常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组分分带和浓度分带进行研究;对元素分布与构造、矿床、矿田、矿带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已有地质、物探资料对化探异常进行综合解释与推断;重要异常查证的成果;对测区成矿远景进行探讨或预测;问题提出与讨论等。

5、结论与建议

对通过化探工作获得的重要找矿信息、元素富集规律、重要异常的矿产潜力估计,通过化探工作取得哪些主要成果;对进一步工作部署、工作方法、找矿方向等提出较具体的方案、意见和建议。

6、报告附图

a 区域地质图

b 原始数据图(采样点位图、原始数据图)

c 主要成矿和伴生元素的地球化学图(附简化地质矿产图)

d 异常图(单元素或综合元素异常图)

e 解释推断图

7、报告附件、附表

a 异常剖析图册

b 异常登记表(卡)

二、1:10000地球化学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1、序言

详细内容参见1:50000地球化学普查报告编写提纲,下同。

2、地质、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3、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4、解释推断及重点异常的查证结果

5、结论与建议

6、报告附图

a 交通、测区位臵图

b 剖面图

c 地球化学图

d 综合异常图

e 解释推断图

7、报告附表、附件

a 异常登记表(卡)

b 异常剖析图册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1 绪论 1.1 核实工作目的和任务 简述报告提交单位(矿业权人)的有关情况。明确核实工作的目的,包括规范规定的技术目的和报告评审目的。如果报告评审目的是属公司上市融资,矿业权人又不是申请上市融资的公司,必须说明矿业权人与上市公司的关系。 简述报告编制单位基本情况,主要说明地质勘查资质及其等级。 叙述核实工作的具体任务。 1.2 核实工作依据 简述核实范围确定依据(如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划定矿区范围)。 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和有关文件。 简述核实工作和核实报告依据的地质报告(包括报告名称、提交单位、编制单位、备案时间、备案机关、备案文号等),(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初步设计(包括名称、批准时间、批准机关及文号等)。 1.3 核实区位置、交通 简述核实区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边界、四邻、长、宽和面积、地理坐标等。 简述矿井开拓方案,先期开采地段(第一水平)范围、面积等。 简述经过核实区或邻近城镇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距井田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1.4 核实区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 概述井田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勘查区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概述区内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井田所在地区的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1.5 矿权设置情况 简述核实区矿业权设置沿革及矿业权的毗邻关系(插入矿业权毗邻关系图)。 采矿权和探矿权叙述的内容主要有:发证日期、发证机关、矿业权人、矿山(勘查项目)名称、证号、许可开采(勘查)范围拐点坐标(插入拐点坐标表,必要时同时列出54坐标系和80坐标系)、批准开采煤层名称、面积、有效期,批准开采标高等。 划定矿区范围叙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机关、时间、文号、平面范围(插入拐点坐标表)、标高和预留时间等。 如报告评审目的未申请划定矿区范围,应叙述批准的探矿权设置方案和矿区总体规划。 简述核实报告资源储量估算范围与采矿许可范围(勘查许可范围、划定矿区范围)的关系,并附叠合图。 1.6 以往地质工作 扼要叙述与核实区有关的历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每次地质勘查单位、时间、性质、使用的方法手段、完成主要工作量,地质报告提交情况,报告评审备案(审批)的时间、机关、文号及备案(批准)的资源储量。明确本次核实报告利用各次勘查工作完成的勘查工程数量。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首页(xx公司、xx项目、xx承办单位) 目录(下列各大项名称)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合资项目指合资各方情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设条件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二、市场预测 (一)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1.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 2.国内外市场供应预测 (二)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 2.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目标市场确定 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1.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3.营销策略 (六)市场风险 三、资源条件评价(指资源开发项目) (一)资源可利用量 矿产地质储量、可采储量,水利水能资源蕴藏量,森林蓄积量等。(二)资源品质情况 矿产品位、物理性能、化学组分,煤炭热值、灰分、硫分等。(三)资源赋存条件 矿体结构、埋藏深度、岩体性质,含油气地质构造等。 (四)资源开发价值 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指标。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2.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二)产品方案 1.产品方案构成 2.产品方案比选 3.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五、场址选择 (一)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地点与地理位置 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4.技术改造项目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二)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气候条件 4.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5.交通运输条件 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汽、生活福利)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调研提纲怎么写

调研提纲怎么写 个人认为,调研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标准。调研提纲应该为调研提供方向,即告诉调查者怎样进行此项调研,比如目的,内容,方法,对象。调研提纲在调研之前完成,所以不应该有对策,结论性的东西包含在里面,因为那些是要调研结束之后才能得出的结果。 提纲应很好地体现设计者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性,简明扼要,思路清晰。一般思路可以是:研究对象的过去发展,发展到现在的状况(发展成绩),综合过程要求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调研提纲应该到此为止,至于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是调查结束后报告的任务。 就我看到的调研提纲形式有两种: 叙述式和问题式。前者直接规定调研的内容,条述式罗列调研内容。后者以问题的形式列提纲,更容易让调查者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调研报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针对性强。调查研究通常都有事先确定的专题或课题,那么,调研报告也就必须紧紧围绕确定的专题或课题来写,而不宜包括过多的内容。如有许多专题都需要调查研究,则可以分成若干个分报告,然后汇总成一个综合性的总报告。但以班组及一般企业的要求来衡量,还是应该以“切入口比较孝专题突出”的调研报告为宜。 2、夹叙夹议。调研报告的写法应该是既有叙述的部分,又有分析、议论的部分,以叙述事实为主,把要调研的事情说清楚;但还必须要有理性、客观的分析,把道理说明白;当然,还应该有议论,把观点凸现出来。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是有分量的,可以让读者了解事实、懂得道理。 3、用翔实的事实阐明文章的观点。调研报告必须要有观点,但不能从理论来到理论去,纯理论的文章还是无法说明问题的。调研报告既然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才得出的结论,那么,就一定要以调查的实例说话,以事实作为文章观点的支撑面。这样的调研报告才是有说服力的。 上述三个特点,证明了调研报告兼有工作总结、评论文章和新闻报道的性质,是这三类文体的综合物。 调研报告有很多种,从简单的分类来看,一般企业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 1、典型经验类。典型经验来源于实践之中,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可供大家学习。比如,某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发明家团队,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地位,那么,这些先进典型是如何发现的?如何培育的?他们又是怎样成长的?调研报告就要对这一先进团队的产生、发展过程作深入的调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指导性、操作性的经验出来,让其他企业可学可用。 2、新生事物类。在如今这个注重创新的年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尤其在技术革新上,各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

4-05矿山保有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参考提纲

矿山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编制参考提纲 (一)文字说明 报告的文字说明共4章12节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目的和要求 简要叙述核实报告编制的目的和要求,编制的主要依据及简要的过程,以及核实的主要结果。 第二节位置和交通 简述矿区(矿段、井田、矿井、开采区)所在地理位置、地理座标;按采矿许可证核准的开采四周边界和与相邻矿山(矿井)的关系。 第三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 矿山采区所在矿区(矿段、井田)以往地质勘查工作简况,工作程度,主要地质成果。勘查单位,提交报告日期及报告名称,省级主管部门审批结论,批准的矿产资源储量,其中矿山企业占用的资源储量。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 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情况第一节地层、构造 简述区内地层层序、含矿地层时代、沉积环境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矿体(层)赋存层位、剖面结构及岩性特征;所在地质构造位置,区内主要构造形态特征,对破矿构造(断层、褶曲等距的性质、规模、产状的查明程度,以及对矿山开采的影响程度。

第二节矿体(层)主要特征 简述矿体数量(层数)、层位(或控矿构造)、相互关系;分述各矿体(层)分布起止范围:包括长度、厚度及宽度(延深);矿体(层)的形态、产状、空间分布;矿体内部结构,以及沿走向及倾向矿体(层)厚度的稳定性及连续性。 第三节矿石质量 简述矿石主要矿物及化学成份,有益有害组份的含量与变化,矿石结构构造、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和加工选矿技术性能。 第四节矿山开采简况 叙述建矿日期,设计生产规模,截止何时已采出矿量,平均回采率、已动用资源储量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简述各矿体(层)的开采范围及开采程度;依据矿山开采取得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实际资料,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作出评述。 第三章保有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计算第一节核实的方法和范围及代采用的工业指标 简述核实的方法,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和可靠程度;各矿体(层)的具体的核实边界、分布范围,以及采用的工业指标。 第二节计算方法 简述采用计算方法的依据和使用的计算公式。 第三节计算参数的确定 叙述块段面积、块段矿体(层)平均倾角、块段平均厚度,块段平均品位、块段平均体重等参数的计算(测定)方法和采用的计算公式。

实习报告提纲怎么写呢

实习报告提纲怎么写呢 实习调研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习概况,包括实习时间、公司简介、实习工作简介;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 三、调查发现,包括调研问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四、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五、调查结果的启发。 1.书写 实践报告要用学校规定的稿纸单面书写(必须用黑或兰黑墨水)或用计算机打印,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稿纸边框线以外。稿纸不得左右加贴补写正文和图表的纸条,或随意接长截短。用计算机排版、打印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仿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目录(“二号”“黑体”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四号”“黑体”“加粗”):内容(“四号”“仿宋”),关键词(“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实践报告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2.标点符号 实践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3.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量和单位 实践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5.数字 实践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6.标题层次 实践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

小度写范文调查报告提纲(精选多篇)_调查报告提纲格式模板

调查报告提纲(精选多篇)_调查报告提纲格式 第一篇:调查报告提纲怎么写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调查报告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调查报告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调查报告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调查报告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调查报告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调查报告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调查报告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调查报告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调查报告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调查报告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调查报告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前言一、 1、 2、 3、二、 1、 2、 3、4、三、 1、 2、 3、结语附:调查报告提纲范例 第二篇:调查报告提纲_1950 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现状调查报告提纲 (本报告除1(2)“泵站工程概况”中需对大型泵站作一个简要介绍外,报告中以介绍中小型泵站的相关情况为主,且中型和小型泵站的相关情况分开叙述) 1、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状况 (2)泵站工程概况 (3)泵站工程运用及运行情况 (4)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现状 (5)泵站财务状况及分析

矿产资源预查、普查及详查勘探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矿产资源预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1 前言 1.1目的任务 说明上级主管部门下达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目的任务及其文号、内容、要求。 1.2位置、范围 简要说明预查区位置、地理座标、范围、面积。 1.3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简要说明预查区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概况、交通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 1.4以往工作评述 简要说明预查区以往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各项工作情况,主要成果与结论意见。 1.5矿权登记情况 说明各地质勘查单位及矿山等在预查区内的矿权登记项目、面积、范围及地理座标。 2 区域地质及成矿特征 2.1区域地质背景 重点阐明大地构造位置及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并较详细叙述各构造单元的地质特征(含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等),有条件时(能收集到资料)应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和遥感信息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关系(本节要避免泛泛罗列地质资料,力求文字精练,紧扣主题)。 2.2预查区成矿地质条件 若调查区内有几个找矿区,应分别叙述。

2.2.1简要叙述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与成矿的关系。

2.2.2叙述区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重砂等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2.3根据区内已知矿床(点)、矿化点等成矿信息,阐述区域矿产分布、矿化类型及矿化特征,分析重要矿化类型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阐明区内已知矿床(点)的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空间关系、分布特征、矿石共生组合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含矿围岩蚀变特征等。 3 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 3.1总体思路和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目的任务和区域矿产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如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综合找矿综合评价,广泛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对不同层次及各类地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包括各地区矿产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区域地质调查、面积性物化探扫面、各类矿点检查和异常查证,成矿条件研究等。 3.2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2.1路线地质调查 说明路线地质调查方法选择的依据、技术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地质问题。 3.2.2地质填图(或遥感地质填图) 说明地质填图方法的选择及依据、范围、面积、比例尺、剖面地点的确定、填图精度的要求等方面技术要求以及侧重解决的地质问题。 3.2.3槽井探工作 说明种类槽井探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规格及质量要求。 3.2.4物化探工作 参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编写提纲

江苏省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 资源储量分割报告编写技术要求 (试行) 2015-06-01

江苏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编制

目录 、报告名称: (1) 、报告文本章节、内容编写技术要求 ................................................ 1 1 前言 .. (1) 1.1 目的任务 (1) 1.2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1) 1.3 建设项目压矿概况 (2) 1.4 以往矿产资源勘查成果 (2) 1.5 矿山设计、建设、开采及生产经营情况 (2) 1.6 本次工作情况 .............................................................. 2 2 矿区地质特征 (3) 3.1 含煤性 (4) 3.2 可采煤层 (4) 3.3 煤层对比 ................................................................... 4 4 矿石特征 . (4) 4.1 矿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4) 4.2 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组分含量 (4) 4.3 矿石的物理机械性能 (4) 4.4 矿石类型和品级 (4) 4.5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5) 4.6 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性能 .................................................. 5 4 煤质特征(当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煤炭时) .. (5) 4.1 煤岩特征和煤的物理性质 (5) 4.2 煤的化学性质 4.3 煤的工艺性能 (5) 4.4 煤的可选性 ............................................................... 6 2.1 2.2 2.3 地层 .. 构造 .. 岩浆岩 2.4 3 矿体(层)特征 变质作用 3 煤层特征(当建设项目选址压覆煤炭时) (3)

调查报告--写作提纲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采用了…………………等方法,如:问卷数量、抽样数量、访谈人数)(也可写出调查步骤) 四、调查时间 ………………………….. 五、调查原因及其原因分析 (这部分也可把调查内容包含进来,也可把调查内容提出来写到这部分之前) 六、思考建议(或对策) (概括性、方向性地写出几条自己的建议,这部分不宜篇幅太长)

1、正文前一定要列出写作提纲,正文提纲一定要和写作提纲统一,相吻合,正文要按提纲走。正文不能与提纲相脱节,提纲不能成为摆设。 2、调查目的应写几句自己所调查问题的重要性、意义或背景,再写出真正的调查目的,如旨在掌握………现状,把握……..问题,对存在问题作些探讨挖掘分析,以达到提高……….水平,解决……..问题。或作相应思考建议及对策。切不可写成“按照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专业毕业实践要求…….完成……..开展……..调查”。如学生的作文的目的不能归结成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即这一道理。 3、人称应是第三人称,应用“笔者”、“该校”,不能把自己摆进去,以“我”、“我校”、“我班”等人称出现。 4、要注意调查报的客观性,要客观的调查、统计、摆出问题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建议思考和对策应是方向性、对策性的,要有条理,不能过细展开,不宜举例,更不能写成“我”经验介绍。这部分文字要精炼,有概括性,不宜篇幅太长。 5、全文总数要求达3000字左右,这是最基本的一条。 6、格式中的各个部分要有顺序,层次要分明,一个部分按照提纲该是什么就专写什么,切不可几个内容扯在一起,否则将眉目不清,不合规范要求。 7、调查对象一定要真实化,具体化,写清×××县×××学校(单位)×××学生(班级)……….人数,有的学员自始至终没写具体,不知道在哪里进行调查,几乎“全国通行”,有的以我校写到底,但结束时不知道调查的是什么学校。 8、在调查报告全文中,重头戏或主要内容应是“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这部分应占主要篇幅,是核心所在。有的学员这部分写得太简略。 9、个别学员写的是教学方案,但必须同时写一篇教学实习总结,把教学方案附后,二者结合起来即可代替调查报告。要么就直接写成调查报告

矿产资源详查、勘探设计题纲

矿产资源详查、勘探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一、前言 (一)目的任务: 1.说明上级机关下达的任务以及生产建设对工作地区或矿区的具体要求。 2.说明设计的目的并具体地提出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等各种技术方法予期完成的主要地质成果和专题研究成果。勘探矿区,还需说明以往探明的各级矿产储量及本次设计增长和累计达到的储量。可供矿山建设设计的勘探矿区,必须说明矿产工业指标的依据。 3.规定各项工作(野外和室内)完成的期限及提交地质报告的名称和日期。 (二)地理、经济条件: 1.工作地区的名称、行政区划、地理座标、图幅、范围和面积。 2.工作地区的主要交通情况、距最近主要城镇及工矿企业的距离。 3.工作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类型、水系、切割程度、覆盖情况、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地震情况以及对工作有影响的气候条件(气温变化、封冻情况、雨季、风力和其它特殊情况)。 4.工作区内的工矿企业、电源、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生活用品的供应及劳动力情况。 上述内容中,与工作无关系或关系不大者,可不写或少写。 (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1.按时间先后简要叙述以往所进行的各种主要地质工作和矿山开采情况以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2.综合评述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质量,指出工作地区已经达到的工作程度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矿权登记情况 说明勘查区内矿权登记项目、地理坐标、面积、范围。 二、地质特征

本节是从地质矿产方面说明布置工作的依据。着重说明与设计的目的任务密切相关的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等特征。避免泛泛罗列资料和叙述 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如系普查设计,应着重说明区域地质矿产的分布、区域成矿地质 条件和找矿标志;勘探设计则着重说明矿床地质特征。一般要阐明的内容是: (一)工作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及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沉积作用、火成作用、变质作用、风化淋滤及次生富集作用等。 需要时还应叙述地质发展史。 (二)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空间位置、分布和埋藏情况。 (三)矿体的围岩特征:如岩石类型、物质成分、含矿性及围岩蚀变等。 (四)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类型、品级及其分布规律。 (五)矿石的主要有益组份、伴生有益组份和有害组份的赋存状态、含量及变化规律。 共生矿产的形态、规模、分布规律和矿物物质组份、含量及其变化规律。 必要时还要叙述矿石的物理性质和加工技术特性。 (六)矿床成因及远景。 (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三、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根据设计的目的、任务、要求与工作地区的具体条件,确定总体工作部署。详细说明 各项工作的具体布置、工作方法(其中包括航空地质、遥感技术等)、技术要求、技 术措施,工作量及施工顺序。 (一)说明设计的总体工作部署、布置原则、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各项工作的基 本任务。勘探设计还应说明矿区(矿床或井田)边界的划定、勘探工程的布置原则与 间距的确定、控制程度与研究程度、勘探深度和储量计算深度以及予期提交的各级储 量的分布范围。列表说明予期新增、升级的储量和各项工作的总工作量及年度、季度 计划完成的工作量。 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或工作量很大的矿区的工作部署应进行不同方案的研究和比较, 从中选择最佳的工作方案。简要说明不同方案的特点及最佳方案的选择依据。 (二)地质填图:

“三合一”报告编制提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恢复、土地复垦方案三合一编制提纲 为规范和统一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土地复垦方案“三合一”后的编制标准和格式,指导全省矿山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科学编制该方案,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以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Z1031-2011)及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要求,按照“兼顾三方,合而不重”的原则拟定了编制提纲。今后在编制和审查方案时应当主要依据此编制提纲的格式和内容,相关技术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文件和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要求执行。 一、概述 (一)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 重点介绍矿山企业性质、位置、交通概况,方案编制目的及用途,以及许可范围并附西安80拐点坐标表。 (二)矿山自然概况 矿山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土地分类现状等。 (三)区域地质背景和土地利用现状 包括地层岩性、岩浆岩、地质构造与地震、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条件小结。 (四)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 简要介绍本矿山的开采历史, 介绍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生产能力核定等报告的编制及审批历史。重点介绍本矿山生产现状,包括周边相邻矿山、开采方式及开拓现状,特别是开拓

开采方式、工业场地、现有井筒特征及参数等,为方案是否能利用提供依据。 (五)编制依据 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列出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名称,如经备案的地质勘查(储量核实)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改扩建矿山还需列出矿山目前生产实际资料。 (六)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该矿产品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市场供应情况以及产品价格分析。 二、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矿区资源概述以及本方案与矿区总体开发开发的关系。 (二)本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涉及利用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以最近一次备案报告的资源量为依据; 4.对地质报告的评述。对矿区所有能利用的各类地质报告,从勘查程度、开采技术条件二个方面是否满足本方案编制需要来评述,有存在问题的要提出本方案采取的措施。如果上述二个条件之一不能满足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要求,则不能进行下步编制。 三、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一)开采方案 1.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的确定 从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二个及以上可能的生产规模进行方案比较论证,从而确定一个合理的生产规模。 从矿体品位、选冶性能、废石混入、市场需求等方面来确定可供选择的产品方案, 并确定本方案采用的产品方案。

调研报告提纲写法

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是相通的。 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一是熟悉调查报告的结构特点;二要把握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调查报告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

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2.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建井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建井地质报告是对矿井建井全过程地质工作的总结,是地质勘探报告的延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由于它对原勘探地质报告作了补充,因而其文字和图纸必须精炼,凡原报告已有交代,而建井期间又没有新发现的新进展的部分,应一律从略,但对新获得的资料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充分予以总结。凡与报告的观点和结论有不同的部分,以及今后生产矿井补充勘探有重要关系的地方,则必须交代清楚。编写内容可分为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 一、文字说明 第一章概论 1、矿井交通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 2、井田勘探简史、地质报告(或补充勘探报告)提交审批的情况; 3、老窑、火区、岩溶陷落范围及分布情况; 4、建井期间补充地质工作(包括物探、钻探、巷探)的

情况。 5、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以及其它有关设计参数等; 6、矿井基建施工单位,开、竣工日期,实际完成的井巷施工量,以及采区和工作面的准备情况等。 第二章井田地质构造特征 1、井田总的构造特征; 2、开拓区范围内影响断层、褶皱(褶曲)煤层的产状要素,各主要构造的控制程度及其对煤(岩)层的破坏情况。 3、井田内已控制地质构造的可靠程度; 4、井田内中小型构造的特征、规律及其对煤层开采的影响程度; 5、岩浆侵入体的分布、产状、对煤层与煤质的影响情况; 6、岩溶陷落柱的分布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第三章煤系、煤层及煤质特征 1、煤系断层:煤系断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含煤层数、可采层数、煤层总厚度以及煤系变化情况。

2、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大厚度和一般厚度,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 3、煤质特征。 4、瓦斯情况。 第四章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各含水层(组)分布规律和特征。 2、井巷实见涌(突)水点位置、涌(突)水量及处理情况。 3、井巷涌水量与巷道长度的关系。 4、矿井充水因素,矿井涌水量大小,变化趋势及防治措施。 第五章储量与三量计算 1、储量计算或核算的依据和方法; 2、矿井储量和可采储量(未经个性的快段,按原储量统计); 3、储量的增减情况及其原因。 第六章结论 1、对建井过程中基本地质问题的结论。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矿山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及规范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于印发《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7]26号) 为进一步规范矿产储量管理,适应矿业发展的需要,我部组织编制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以补充完善储量标准规范体系,现印发执行。请转发有关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 二00七年二月六日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露天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1绪论 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 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发展变更情况。 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 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 简述矿田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叙述矿田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米标高。 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矿田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 简述矿田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 说明矿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 说明区内历史上地震发生次数、最大震级等情况。 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附矿田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 叙述矿田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经济类型、面积、采剥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关闭年月及原因、煤的自燃及矿田排水量等情况。

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1.4煤矿建设概况 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叙述矿田的设计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叙述矿田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己采和现采煤层。现核定生产能力、采剥方式、开采标高,列表统计近五年的产量等内容。 简述矿田的供配电系统及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等。 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 叙述以往与本矿田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重点是与本矿田有关的勘探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编制单位、审批情况,本矿田可以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并简述验收评价使用的标准及存在问题(可插入地质工作程度图)。 叙述最近一次矿田地质报告的编制情况、取得的成果、主要存在问题、审批情况。 对矿田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进行评价。 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 简述煤矿日常开展生产矿田地质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任务。 叙述煤矿在生产过程中矿田地质与矿田水文地质工作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手段的使用、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包括矿田测量、样品采集、观察记录、描述分析、各种台帐建立等)。 叙述本次工作开展的矿田地质工作与矿田水文地质工作采用的方法、完成的工作量。 叙述报告所采用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施测单位、施测方法、资料真实的确认情况,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来源,报告中所附其它主要图件的资料来源、编制方法,并进行质量评述。 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核实报告提纲

代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根据代县国土资源局中标文件,我院获得了代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的资格,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结合相关规定,特编写《代县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提纲》。 1前言 1.1概况 阐明项目原由,矿业权人(投资人或矿山企业拟建、在建单位)提出的核实目的、任务及具体要求和地质资料依据。 说明工作区(矿区、井田、矿段或××矿区、井田、矿段的××部分)的位置(位于县城方位、直距)、行政管辖。工作区矿业权设置情况,包括许可证起止边界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 1.2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简述工作区本次核实前历次地质勘查(或资源储量核实)至本次工作情况、提交的勘查报告及批准(或认定、备案)机关、文号、批准(或认定、备案)的资源储量和主要结论,说明各报告的勘查范围、对象、与本报告的关系、在本次核实范围内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可供本报告利用的周边工作量。 1.3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已建设、开采的矿区应详细叙述建设、开采时间、设计单位、设计采选矿石规模、开采范围、开采对象、开采深度、开拓方案、采矿方法、实际达产采选规模、采空区分布情况,历年采出矿石量、金属量、损失量、贫化率,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累计资源储量及探采对比变化情况。说明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说明矿山生产成本、供销情况及经济效益。 1.4本次工作情况 叙述本次工作时间、经过和投入工作、完成各项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列出核实后的各类资源储量。 1.5特别情况说明 2.工作区地质 简述工作区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等)概况。 2.1矿床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赋存层(部)位、控矿条件、矿体(层)数量、总体分布范围(具体地段、长度、宽度、延深)、总体产状以及对矿床的新认识。 2.2矿体(层)特征 分矿体叙述(经开采的则对矿体的保有部分分别叙述)。 简述主矿体(层)的具体赋存部位、空间位置、分布范围、与上、下矿体的关系(或距离),矿体(层)形态、产状、规模(长度、宽度、延深)、矿层厚度、有用组分(品位含量)、含矿率(含矿系数)、荒料率及变化。对次要矿体(层、或小矿体)可列表反映基本特征。以插图形式反映矿区内矿体(层)平面分布范围。 矿体(层)规模、数量、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矿区和因变更工业指标而需核实的,应补充以下内容:矿体(层)连接对比标志、依据,矿体最大最小埋深、赋存标高、矿层厚度、品位变化规律,主矿体(层)控制程度和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并以插图形式反映矿体重新圈定前后的变化情况。 2.3矿石质量 2.3.1矿石物质组成 简述矿石物质组成,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关系。 2.3.2矿石化学成分 叙述矿石主要有用、有益、有害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和变化规律;对利用化学组分用途改变为以物理性能为主要指标的矿种,应对其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评价。 2.3.3矿石风(氧)化特征 简述矿石风(氧)化特征,阐明氧化、混合、原生带划分依据,“三带“的分布范围、深度。 2.4矿石类型和品级 简述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品级),说明各自然(工业或品级)类型矿石在矿体(层)中所占比例及分布规律。 2.5矿体(层)围岩和夹 简述主矿体(层)上下盘围岩岩性及矿体(层)夹石岩性、数量、分布、规模(长、宽、厚度)及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对矿体(层)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