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八年级数学暑假专题辅导 培优专题

A

C

B

D

(1)已知四边形ABCD ,∠ ABC=30°∠ADC=60° AD=DC ,求证BD 2 =AB 2

+BC 2

方法一:把△ABD 绕

D 逆时针旋转60°,∵AD=DC ∴旋转后的△DCP≌△DAB,∠BDP=60°BD=BP,∴等边三角形BDP,BP=BD.

又∵∠ABD+∠CBD=30° ∴∠CBD+∠CPD=30°,∴BC⊥CP(是可以证的,∵∠BPD+∠DBC+∠DPC=直角BCP) ∴BC²+CP²=BP ² ∵CP=AB,BP=BD 如图1

方法二:做BP⊥AB,且使BP=BC,连接AP,AC,PC.∵AD=DC,∠ADC=60°∴等边三角形

ADC ∵BA⊥BP,∠ABC=30°∴∠PBC=60°∴等边三角形PBC ∵AC=DC,∠ACP=∠DCB,PC=BC ∴△ACP≌△DCB(SAS)∴AP=BD 又∵RT△ABP∴AB²+BP²=AP² ∵BP=BC,AP=BD 如图2

如图所示,在凸四边形ABCD 中,∠ABC=30°,∠ADC=60°,AD=DC ,求证:BD 2=AB 2+BC 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DC,∠ABC=30°,∠ADC=60°.试探索以AB、BC、BD为边,能否组成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解:分析:待证明的等式说明AB,BC,BD三条线段可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因此,应设法将它

们集中到一起.从条件容易知道,三角形ADC是一个正三角形.这样,就可一将三角形BCD作

旋转变换.得到以下证明方法:

证明:连结AC,因为AD=DC,∠ADC=60°

则△ACD是等边三角形.

过B作BE⊥AB,使BE=BC,连结CE,AE

则∠EBC=90°-∠ABC=90°-30°=60°

∴△BCE是正三角形,

又∠ACE=∠ACB+∠BCE

=∠ACB+60°

∠DCB=∠ACB+∠ACD

=∠ACB+60°

∴∠ACE=∠DCB

又DC=AC,BC=CE

所以△DCB≌△ACE

所以AE=BD

在直角三角形ABE中AE^2=AB^2+BE^2

即BD^2=AB^2+BC^2

证明:过B作AB⊥BE使BE=BC

则∠ABE=90°

∵∠ABC=30°

∴∠CBE=60°

∴△BCE为正三角形

∴BC=BE=CE

∵∠ACE=∠ACB+60°=∠DCB

AC=DC BC=CE

∴△DCB≌△ACE

∴BD=AE

在Rt△ABE中

∵AE^2=AB^2+BE^2

∴BD平方=AB平方+BC平方

过B作AB⊥BE使BE=BC

则∠ABE=90°

∵∠ABC=30°

∴∠CBE=60°

∴△BCE为正三角形

∴BC=BE=CE

∵∠ACE=∠ACB+60°=∠DCB

AC=DC BC=CE

∴△DCB≌△ACE

∴BD=AE

在Rt△ABE中

∵AE^2=AB^2+BE^2

∴BD平方=AB平方+BC平方

过B作AB⊥BE使BE=BC

则∠ABE=90°

∵∠ABC=30°

∴∠CBE=60°

∴△BCE为正三角形

∴BC=BE=CE

∵∠ACE=∠ACB+60°=∠DCB

AC=DC BC=CE

∴△DCB≌△ACE

∴BD=AE

在Rt△ABE中

∵AE^2=AB^2+BE^2

∴BD平方=AB平方+BC平方

解答:

分析从结论想办法.结论是BD2=AB2+BC2,是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因此要通过变形,构造直角三角形,

使BD为斜边, AB、BC为直角边。

为此我们过点B作BE垂直AB于B,

使BE=BC,点E、C在直线AB同旁,连结CE,

则三角形BCE为等边三角形。连结AE、BD,

在三角形ACE和三角形BCD中,BC=CE,

CD=AC,∠ACE=60度+∠ACB,∠BCD=60度+∠ACB,所以∠ACE=∠BCD 所以三角形BCD全等于三角形ACE,于是AE=BD ;在三角形ABE中,∠ABE=90度,所以,AE2=AB2+BE2,

BE=BC, AE2=AB2+BC2

所以,BD2=AB2+BC2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DC,连接AC、BD.在四边形A BCD的外部以B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BCE,连接AE.

(1)求证:BD=AE;

(2)若AB=2,BC=3,求BD的长.

(1)略;(2)BD=.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DC=60°,AD=DC,易得△ADC是等边三角形,又由△BCE是等边三角形,可证得△BDC≌△EAC(SAS),即可得BD=AE;

(2)由△BCE是等边三角形,∠ABC=30°,易得∠ABE=90°,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AE的长,即可求得BD的长.

试题解析:

证明:∵在△ADC中,AD=DC,∠ADC=60°,

∴△ADC是等边三角形,

∴DC=AC,∠DCA=60°;

又∵△BCE是等边三角形,

∴CB=CE,∠BCE=60°,

∴∠DCA+∠ACB=∠ECB+∠ACB,

即∠DCB=∠ACE,

在△BDC和△EAC中,

∴△BDC≌△EAC(SAS),

∴BD=AE;

(2)【解析】

∵△BCE是等边三角形,

∴BE=BC=3,∠CBE=60°.

∵∠ABC=30°,

∴∠ABE=∠ABC+∠CBE=90°.

在Rt△ABE中,AE===,

∴BD=A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m,n为斜边ab上两点。满足am2+bn2=mn2求∠MCN的度数.

方法1:

给你一个提示,M N两点分别是MN=2AM=2BN,也就是说MN=1/2AB,AM=BN =1/4AB,M N分别做AC BC的高,利用三角函数求出角BCN ACM,实际上这两个角是相等的,然后用90度减去就行了

方法2

证明:作PA⊥AB,且PA=BN,连接CP

∵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AB=∠B=45o

在⊿CPA和⊿CNB中,∠PAC=90o-∠CAB=45o=∠B,PA=NB,CA=CB

∴⊿CPA≌⊿CNB(SAS)

∴CP=CN,∠PCA=∠NCB

∵∠MCN=45o∴∠ACM+∠NCB=45o则∠PCA+∠ACM=45o即∠PCM=45o=∠MCN。

又∵CM=CM

∴⊿PCM≌⊿NCM(SAS)

∴PM=MN

∵⊿PAM是直角三角形,∴PA2+AM2=PM2

即AM2+BN2=MN2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斜边AB上

有两点M、N,且满足MN2=BN2+AM2,

将△ABC绕着C点顺时针旋转90°后,点M、N的对应点分别为T、S.

(1)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并证明△MCN≌△MCS;

(2)求∠MCN的度数.

作图-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专题:综合题.

分析:(1)根据旋转角度、旋转方向、旋转点找出各点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得出旋转后的图形,根据MN2=BN2+AM2,可证得MS=MN,从而利用SSS 可证得结论.

(2)根据旋转角为90°,再由(1)的结论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画图形如右图所示:

证明:由旋转的性质可得:CS=CN,AS=BN,

又∵MN2=BN2+AM2,

∴MN2=AS2+AM2=MS2,

∴MS=MN,

又∵CS=CN,CM=CM,

∴△MCN≌△MCS(SSS).

(2)由(1)得:△MCN ≌△MCS , ∴∠NCM=∠MCS=45°.

点评:本题考查旋转作图及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难度较大,关键是掌握旋转前后线段的长度,角的度数均不变.

(4)三角形ABC 中,D 在AC 上AB=AD=2,AC=4,BD:DC=2:3 则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设BD 的中点为E ,且BD =2x ,则CD =3x ,从而CE =4x ,由勾股定理得: AB 2-BE 2=AE 2=AC 2-CE 2 ∴22-x2=42-(4x) 2

得:x 2=5

4

∴BC 2=(5x)2=25x 2=25×5

4

=20

而AB 2+AC 2=22+42=20 ∴AB 2+AC 2=BC 2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

(5)在△ABC 中,AB=10,AC=5,D 是BC 上的一点,且BD :DC=2:3,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4<AD <8.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已知两边,则第三边的长度应是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这样就可求出BC 的取值范围;根据BD :DC=2:3,求出BD ,DC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AD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10-5<BC <10+5,即5<BC <15. ∵BD :DC=2:3, ∴2<BD <6,

∴AD 的取值范围是10-6<AD <10-2,即4<AD <8. 故答案为4<AD <8.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已知三角形ABC,点D 在边AC 上,AD:DC=2:1,BD ⊥AB, tan ∠DBC=3

1

,则sin ∠

BAC 为 答案为2

2

解:过D 做AB 的平行线交BC 于E ,则因为BD ⊥AB ,所以BD ⊥BC ,在Rt

△BED 中,因为tan ∠ DBC=31,即DE/BD=3

1

,设DE=k,则BD=3K,所以BE=^10k.

因为DE ∥AB ,DC AD =1

2

,所以EC BE =12,故CE=K 210,,在△DBC 中tan ∠DBC=31,

即DBC DBC ∠∠cos sin =3

1,解得 cos ∠DBC=3倍根10/10,由余弦定理解得DC=3k 倍根2/2,所以AD=3k 2 。所以sin ∠BAC =AD BD

=2

2.。

如图,已知△ABC ,点D 在边AC 上,AD :DC=2:1,BD ⊥AB ,tan ∠DBC=,则sin ∠BAC 的值是 .

首先过D 做AB 的平行线交BC 于E ,求出cos ∠DBC=

=

=

,进而得出CD 2=BD 2+BC 2

-2BD?BCcos ∠DBC ,求出CD 的长,进而得出sin ∠BAC 的值.

【解析】

过D 做AB 的平行线交BC 于E , ∵BD ⊥AB ,∴BD ⊥DE , 在Rt △BED 中, tan ∠DBC=, 即

=,

设DE=k ,则BD=3K , 所以BE=k .

∵DE ∥AB ,=2,

=2,

故CE=

k , 在△DBC 中tan ∠DBC=,

则cos∠DBC===,

由余弦定理:CD2=BD2+BC2-2BD?BCcos∠DBC,CD2=9k2+()2k2-2×3k×k×,解得:DC=,

所以AD=3k.

所以sin∠BAC==.

故答案为:.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其逆命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这条边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逆命题1是正确的。以该条边的中点为圆心,以中线长为半径作圆,则该边成为圆的直径,该三角形的另一个顶点在圆上,该顶角为圆周角。因为直径上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逆命题1成立。

原命题2:如果BD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C上的中线,那么它等于AC的一半。

逆命题2:如果线段BD的一端B是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另一端D 在斜边AC上,且BD等于AC的一半,那么BD是斜边AC的中线。

逆命题2是不成立的。举一个反例。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AB=3,

BC=4,AC=5。斜边的一半长为2.5,斜边上的高BE=(3*4)/5=2.4,在线段

AE上上必能找到一点D,使BD=2.5,但BD并不是AC边的中线,因为AC

边的中点在线段EC上。

3.阅读: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Rt△ABC中,D为AB中点,则CD =AD=BD=

1

2

AB.(此定理在解决下面的问题中要用到)

应用:如图1,在△ABC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绕顶点A旋转,若B、P在直线a的异侧,BM ⊥直线a于点M,CN⊥直线a于点N,连接PM、PN;

(1)延长MP交CN于点E(如图2).①求证:△BPM≌△CPE;②求证:PM=PN;

(2)若直线a绕点A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点B、P在直线a的同侧,其它条件不变,此时PM=PN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直线a绕点A旋转到与BC边平行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判断四边形MBCN的形状及此时PM=PN还成立吗?不必说明理由.

(1)①证明:∵BM⊥直线a,CN⊥直线a,

∴∠BMN=∠CNM=90°,

∴BM∥CN,

∴∠MBP=∠PCE,

∵点P为BC边中点,

∴BP=PC,

在△BPM和△CPE中,

∠MBP=∠PCE

BP=PC

∠BPM=∠CPE

∴△BPM≌△CPE(ASA);

②∵△BPM≌△CPE,

∴MP=PE,

∵∠MNE=90°,

∴PN=PM;

(2)PM=PN还成立.

理由如下:如图3,延长MP与NC延长线交于F,

∵BM⊥直线a,CN⊥直线a,

∴BM∥FN,

∴∠BMP=∠PFC,

∵点P为BC边中点,

∴BP=PC,

在△BMP和△CFP中,

∠BMP=∠PFC

BP=PC

∠BPM=∠CPF

∴△BMP≌△CFP(ASA),

∴PM=PF,

∵∠MNF=90°,

∴PM=PN;

(3)四边形MBCN是矩形,PM=PN还成立.

理由如下:如图4,∵a∥BC,BM⊥a,CN⊥a,∴BM∥CN,BM=CN,

∴四边形MBCN是矩形,

∵点P是BC的中点,

∴BP=CP,

在△BMP和△CMN中,

BM=CN

∠PBM=∠PCN=90

BP=CP

∴△BMP≌△CPN(SAS),

∴PM=PN.

4.如图,在Rt△ABC中,∠ABC=90°,D是斜边AC的中点,DE⊥AB,垂足为E,EF∥DB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猜想:四边形CDEF是怎样的特殊四边形?试对你猜想的结论说明理由.

四边形CDEF是等腰梯形.

理由:

∵在Rt△ABC中,∠ABC=90°,D是斜边AC的中点,DE⊥AB,

∴BD是斜边上的中线,DE是△ABC的中位线,

∴BD=CD,DE∥BC,DE=

1

2

BC,

∵EF∥DB,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

∴BD=EF,

∴EF=CD,

∵DE∥BC,

∴四边形CDEF是梯形,

∴四边形CDEF是等腰梯形.

在Rt△ABC中,∠C=90°,AC=6,点D是斜边AB中点,作DE⊥AB,交直

线AC于点E。

(1)若∠A=30°,求线段CE的长;

(2)当点E在线段AC上时,设BC=x,C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并写出定义域;

(3)若CE=1,求BC的长。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

解:(1)(1)联结BE,点D是AB中点且DE⊥AB,BE=AE

∵∠A=30°,∠ABE=30°,∠CBE=∠B-∠ABE=30°

又∵∠C=90°

∵AC=6

∴;

(2)结BE,则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3)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由(2)得

解得(负值已舍)

2°当点E在AC延长线上时,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即

解得(负值已舍)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C的长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