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的说课稿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的说课稿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的说课稿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的说课稿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处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在此期间,一方面,我国远古居民活动足迹不断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原始农业逐步发展,并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人们逐步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的采集和渔猎生活,过度到比较稳定的农耕生活,从而奠定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基础。我国地域广阔,存在着多处经济文化区域,而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两个最主要的区域,半坡反映了黄河流域的状况,河姆渡又是长江流域重要的代表,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的历史事实。同时对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重要作用。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第一目是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第二目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第三目是大汶口原始居民。

3.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次系统学习历史的13岁的孩子,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历史知识充满了探求的渴望,但同时他们又缺乏科学学习历史的方法,历史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建立。面对这些孩子,教师必须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七年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兴趣,但没有预习历史的习惯,因而课堂必须留给学生阅读教材时间,加上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比较适合根据一定的学习任务分段阅读。同时七年级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不需要教师补充太多课外知识,因而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在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把握好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第二,注意这两个原始农耕典型反映出不同地域条件对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不同时间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例如,河姆渡原始居民创造了长江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水稻种植为主的水田农业,虽使用磨制石器,但主要用骨耜翻地耕种;半坡原始居民创造了黄河流域农耕经济的典型——以粟种植为主的旱地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注意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的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的影响;第四,注意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教学难点是:大汶口文化

依据: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考虑到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课文略而不写,只用一段小字介绍大汶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多寡悬殊的状况,教学中可由此

联系第1课中“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对比人与人之间关系发生的变化。

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选择:

结合实际情况,本课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深长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主要采取“分组学导”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进行恰当的分组(一个班级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7人),然后先学后导,从学生预习课文开始,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进行信息加工,归纳整理,之后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故事法、谐音法、编歌诀法、归纳总结法、知识结构法、比较法、互议法、直观法等)。在探究中形成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双基落实和反馈的过程中加以点拨和适时鼓励,形成以学生为主的“自学——反馈——点拨——识记”的四环节的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创新探索的广阔空间,在保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统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打造“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真正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主要采用创设历史情景、合作探究、开放式教学和激励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联系实际等学习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激励性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使课堂更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人教版《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石河子第二小学许慧 我今天说的课是人教2013最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认识时间》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来说明这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流程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3、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5、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验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 2、说学法。

第2节《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说课稿 灵台县西屯中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第二框《节奏与旋律》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第三单元第七课。主要介绍个人节奏与集体旋律的关系及小群体的作用,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解决矛盾和冲突,是一节以学生探究讨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综合以上分析,这一节课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人在多个集体中承担多重责任,知道怎样处理个人节奏与集体节奏之间的关系,理解怎样处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中的小群体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面对集体时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能理解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处理不同集体中的多重责任。 教学难点:怎样认识集体中的小群体与集体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给人的感觉是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分析思考问题,积极发表意见,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小组和作学习开展的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三、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然后让学生合作完成讨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交流、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分享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完成讨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共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都在集体中生活,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这些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时,大家都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奏与旋律》。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为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要求。教者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再让学生开始合作完成探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打答案。 第三个环节: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学习小组成员分别展示自学内容,其他同学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2课 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1.图片展示: 战斗英雄黄继光 战斗英雄邱少云 2.教师让学生读课本第10页的内容,分别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战斗事迹。 提示:略。(要求生动、情节感人) 3.教师讲述:相信大家都被两位战斗英雄的英勇事迹所震撼,著名战地作家魏巍,1950年冬,随志愿军到了朝鲜前线,写了著名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最后这样写道: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 提示: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同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二)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抗美援朝的结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 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 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 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 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 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材料: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 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2.请学生回答:由材料中毛主席的这几句话,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为了获得 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边环境。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结合第10页地图,说说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情况,其结果如何。 提示:(1)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2)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4.教师过渡: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面前,1950年10月,彭老总受命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中朝人民并肩作战。在整个战争中涌现了许多的战斗英雄,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内容。 目标导学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一)战斗英雄

第2课 抗美援朝 优秀课获奖教案

第2课抗美援朝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教学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北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教师提问:在美军介入朝鲜战争后,朝鲜内战局势急转直下,中国政府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提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中国出兵朝鲜 1.史料解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精品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我今天说的课是人教2013最新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认识时间》我将从以下这几方面来说明这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流程 三、说教法学法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一年级下册认识半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同时为三年级学习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与一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3、学情分析 “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整时,半时),每个家庭中一般也都有挂钟或钟表,何况二年级的学生天天要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这样就使学生已经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不同的学生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的,因此,我精心设计这一数学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新知。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5、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学具。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体验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 2、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小组合作:本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如:1时15分、9时5分等)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动手操作: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表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了时和分的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3、说教学特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 三、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案)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案) [课标内容]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观看影片片段,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②.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有关图片、录像资料,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②.组织学生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志愿军战士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通过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百余年来的屈辱及新中国成立之初

面临的任务,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②.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重点和难点]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要不要出兵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故事讲述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是不是因此而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呢?教师明确指出:美国利用朝鲜战争之机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在这严峻考验面前,年轻的共和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导入新课一、朝鲜战争爆发情景体验:多媒体显示《朝鲜半岛形势图》、《中国辽宁安东遭美军轰炸后的民房》图,并放映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影视资料片段,使学生置身于当年的战争环境中。问题探究:①.三八线是怎么回事?三八线的划分给朝鲜事带来了什么后果?②.朝鲜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 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XXXXX的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关爱他人》,选自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关爱他人》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过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则,树立了责任意识,从而为本课“关爱他人”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下一框题“服务社会”做铺垫。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 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的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懂得如何关爱他人。 突破方法:通过课堂探究活动的设计,如利用材料《小明的一天》进行探究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关爱他人的艺术、技巧的基础

上,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关爱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等做起,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2)难点:认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初步明确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最后设置活动《关爱宣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他人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并通过关爱宣言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此宣言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关爱素养。 4、说学情 通过第六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责任的重要性,懂得了在不同的社会角色转换中要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乐于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这是本课教学重要的学情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但是,有的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得到他人的关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自已陷入困境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但是,当看到他人身处困境时却以“这又不关我的事”为借口一走了之。有的学生虽然表示要积极主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但是在实践中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行动力;有的学生以自我保护为由拒绝向身边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基于以上情况,教材第七课设计了“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感悟关爱对他人、对社会和对自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使学生掌握关爱他人的艺术,并将关爱他人落实到行动中。 二、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对于关爱的话题并不陌生,由于舆论环境、家庭环境、个人阅历、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关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在情感认同和行为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并将这一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体验式教学。

《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时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进行教材分析: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间,会5分5分的认时间。这样的教材安排,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分外到大凡,从简单到繁复,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会读、写几时几分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的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认读钟面上的时间(几时几分) 难点是: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钟表是我这节课中准备的教具。 二、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让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观察、议一议、动手拨一拨的活动中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应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 三、说学法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小组合作:本课中,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得到知识,还有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抽象概括:我认为,方法是学习的关键。如本课认读时间的方法,学生一经领悟,具备的将是认读更多时间的能力。因此,本课可让学生观察典型时间,(如:1时15分、9时5分等)概括看时间的方法,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方法;用数学的语言,修正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动手操作:本课可让学生在小组内拨钟表练习,相互纠错。学生在动手中,进一步理解时分关系,理解了认读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立了如下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知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第2课抗美援朝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2.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学习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学习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2.1950年10月,以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3.中国人民志愿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像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的等等。 4. 年月,美国被迫在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二、合作探究 “总之,我们认为应该参战,必须参战。参战的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这是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当时认为什么必须参战?中国最终以什么形式参战的?

(2)参战的利益是什么?不参战有什么损害? 三、练习巩固 1.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2.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 将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 A.雅克萨之战 B.渡江战役 C.百团大战 D. 3.某班表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4.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哪一个军队() A.解放军 B.八路军 C.红军 D.志愿军 5.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

第7课 制作演示文稿(说课稿)

《制作演示文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课题《制作演示文稿》 《制作演示文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室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前几节课我们学习的搜集和加工多媒体材料都是为本课做准备,本课是学习PowerPoint综合运用,是本单元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作封面幻灯片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2)掌握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步骤。 (3)学会根据设计风格合理应用幻灯片模板。 (4)掌握自定义设计模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设计自己的模板。 (2)熟悉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制作自己的模板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亲自提高电脑操作水平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幻灯片的一般过程。 4、教学难点 如何自己设计美观、合理的模板。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方法。 新课程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以能做某事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布置任务,以及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放型教学方法 教师要开放性的处理教材,结合教材插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声音、等,丰富学生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实现知识的整合。 2.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这节课的授课过程是在我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借助“深蓝易思”这个教学软件来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设计 在这次课中,我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能谈论并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同时也不忘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抗美援朝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掌握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通过阅读课本第10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次战役示意图》,知道志愿军入朝路线、三次战役的推进情况及“三八线”的位置,培养读图、识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为什么要出兵。 三、教学法指导: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一路高歌奔赴朝鲜前线,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浴血奋战。他们为什么要远赴朝鲜?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哪些英雄人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见证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重温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2课《抗美援朝》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材料一:1、抗美援朝的原因 史料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为南北分界线,分别为苏军受降区和美军受降区。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谴责,调兵遣将于1950年组成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率领下在朝鲜半岛的仁川登陆,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直打到中朝边界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教材分析 认识时间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90~92页内容。在学过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 说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理解1时=60分。掌握读取计算钟面时间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中,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培养观察及推理的能力,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 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1时=60分,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掌握“几时几分”的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读取整时、半时”的旧知,从而引入新知 1、创设情境:我早晨6时起床,你能说说6时在钟面上是什么样子的 么? 2、出示一口钟,这个时间明明正在上课时间,让学生说出这个时间。 3、钟面上的这两根指针长得这么像,你是怎么区分他们的呢?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研究钟面,研究时、分的认识。 二、在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中认识时间 (一)观察钟面,感悟时、分的关系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格呢?请拿出学具钟,一起边看边数,数完再说说你们数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后汇报。 小结:用不同的方法数后,我们发现钟表上一共有60个小格。 (二)建立时、分的概念,学习1时=60分的 1、认识“时”,“分” 小结:时针走了几时只要看时针走了几大格。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圈有60小格,就是60分。 2、理解1时=60分 (1)导语: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时针走分针也走,现在请你再一次观察屏幕上的时针和分针各是怎么走的。请男生观察时针,女生观察纷争。 (2)学生汇报: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一圈是60分。 (3)研讨:刚才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转动了1圈,是60分,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你有什么发现么? 学生汇报:1时=60分。 (4)学生拨动钟表验证1时=60分

抗美援朝说课稿(自动保存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说课教案 创业中学刘玲玲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本课是岳麓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我从教育理念、三维目标、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设计说明。 一、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问答设疑为主线、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辩论会等形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形式。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观看视频片段,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志愿军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有关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组织学生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志愿军战士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百余年来的屈辱及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对于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局势与国内形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能使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讲述英雄人物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师生交往》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二框《师生交往》说课稿 课题名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师生交往》教学背景分析 (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程标准指出: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大凡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指导的自然倾向,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希望有个好教师来教他们。这可以说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向师性。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人的个性特点的影响,有些学生不善于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增进沟通与感情的基础在于满足需要。教师也是人,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的需要。学生可以在这些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例如,从尊重教师来说,不仅要在日常交往中讲究礼貌,更要在日常教学中认真听讲、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努力达到教师的要求。 有研究表明,在教学中教师所能感受到的最大尊重或满足之一,就是学生专心听讲和守纪律,教师所能感受到的最大伤害之一也正是学生不专心听讲和不守纪律。再从理解教师来讲,不仅要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更要理解教师也可能出现某种过错,特别是当被教师批评或与教师之间发生某种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教师的苦衷,自觉反省自我,切不可对教师求全责备,更不应怀恨在心。至于谈到关心和帮助教师,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的场合更多。总之,谈到增进与教师的沟通和感情,不能只强调教师要如何、如何,还应该注重学生要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学生在学校免不了受到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有些学生因为老师表扬了几句,就沾沾自喜,有些同学因为老师批评,就萎靡不振,灰心丧气,或者拒不接受,甚至顶撞老师。那么,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呢? 我们应该知道,表扬是鼓励,是期待。批评是鞭策,是爱护,也是期待。被表扬时我们体验成功,被批评时我们体验挫折。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表扬好比加油站,我们需要再接再厉,但是不能因此就骄傲自满,不再努力。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我们对表扬与批评应有的态度。 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近年来,师生情感关系问题虽然比较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但是,从整体上说,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教学相长”。 这是本框的教学重点。教材以古人倡导的“教学相长”为题,阐述了师生交往对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第2课 抗美援朝说课稿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说课稿 姓名:张恒 学号:20101257 指导老师:李仁君

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说课稿 张恒 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内容 本节课出自岳麓书社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课新中国的成立,美帝国主义妄想把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因此,致力于建立对新中国的包围圈,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抗美援朝,而抗美援朝的胜利又为土地改革创造了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对抗美援朝原因和意义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体会和传承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教学目标 能力与知识: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彭德怀率领人民志愿军入朝,黄继光、邱少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看图片,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中黄继光和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有关的图片,录像和资料,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辨论,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2、组织学生讲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志愿军战士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通过让学生回顾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使学生明白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怕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3、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4、讲述2005年3月14日,《反国家分裂法》的颁布的原因、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领土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及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依据:因为我们的社会依然呼唤英雄,倡导爱国,作为青少年要以英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说课稿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说课稿 永年八中门胜强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是永年八中思想品德教师门胜强。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我的说课内容包括8个部分: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时在第二课三个框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一课时让学生感悟什么是自 信的基础上,分清自信、自负与自卑的区别,认识到只有自信才能有助于成功,自 负自卑心理只能远离成功,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下一课时?培养自信的方法?做好铺 垫。 2、本节课由‘一对孪生子共有心态’和‘自信有助于成功’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了自 信、自负和自卑与成功的关系,同时向学生说明自负自卑的人会远离成功,只有自 信才有助于成功。使学生认识到增强自信的必要性。 根据课标对本学科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目标: 1、了解自负、自卑共同之处,引导学生认识自负、自卑必然导致失败。 2、让学生认识自信为什么有助于成功,理解自信的三种心理品质。 b)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不自负不自卑。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 1、重点: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 2、难点:?一对孪生子?共有的心态。 学情分析: 随着初中阶段科目的增多、学习任务的加大,许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学习上缺乏自信心,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从社会角度来说,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任何事业的成功都要有自信的心态。因此培养其自信等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五.教法: 1、尝试教学法: 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学生尝试的权利,为其创造尝试的机会。本课时我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板块式尝试教学,将本课教学内容肢解为四个板块,每个版块均采用尝试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事例归纳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事例等活动获取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学能力。 3、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树立自信。 当今社会文盲不是不认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法的指导,我主要渗透的学法有: 分析归纳法、 自主探究法、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 抗美援朝教案【最新整理】

第2课抗美援朝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观看相关视频,研读图片、文献等多种材料,让学生了解获取历史信息的多种渠道,增强提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理解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抗美援朝的基本信息;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背景、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渲染气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战歌,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历史,去感受当时志愿军战士的英勇、豪迈和能打仗、打胜仗的钢铁意志以及坚定信念。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史料解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在中国和苏联没有代表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谴责朝鲜侵略”和“紧急制裁”两个决议。7月7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其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对朝鲜进行大规模侵略战争。 2.教师提问:根据课本,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提示: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回答。 3.史料解读: 毛主席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4.问题思考: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提示: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环境。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组织学生辩论。辩题:中国应不应该出兵朝鲜。 正方:应该出兵。 反方:不应该出兵。 (1)正方: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道义上有支援的义务。 反方: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我们连这点外交常识都没有了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