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中国模式的视角审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从中国模式的视角审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收稿日期:2014-12-20作者简介:李东锋(1987-),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从中国模式的视角审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李东锋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成都610000)

中国模式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对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独特贡献。“中国模式”的内涵是指在务实基础上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即“实事求是”或“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当前社会主义发展发生了巨大调整和变革,在世界经济政治全球化过程中呈现新的趋势和创新,从中国模式角度审视社会主义运动,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观点。

一、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中国模式是一个尚未达成共识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所谓中国模式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机打压中国的工具,同时又极易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呆板化;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不是绝对不变的静态模式,而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经济基础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动态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还有学者指出中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围绕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的,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有本质区别,只是现在提中国模式为时尚早。我们认为,中国模式是发展中的模式,中国从来不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其他国家。中国模式是对中国道路的主观判断和中国经验的理论反映。这就是说,中国道路是中国模式的客观根据,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主观认知;中国经验是中国模式的主观基础,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经验的系统概括。

务实基础上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通常被认为是“中国模式”的基本内涵,但是英国发展问题专家库克等认为,“中国模式”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进程而不是一个预设的蓝图,总的特征是“威权式的管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基本原则是务实主义和渐进改革,即“实事求是”或

“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1]。

二、现代社会主义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突破与创新

由于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背景,苏联模式成为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选择。苏联模式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僵化的苏联模式越来越适应时代发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第一,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经济理论上的突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的创新。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不可能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因为只有计划经济才称得上是社会主义。但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改革充分证明,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实现形式,使过去以苏联模式为模板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并逐渐突破苏联模式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为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探寻更加符合自身历史背景、文化环境、政治氛围的实现形式提供了有力支持。照搬苏联模式,大搞教条主义,机械地遵循经典著作的个别结论,甚至鼓吹“个人崇拜”主义,只会使社会主义的发展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逐步加大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的实现方式本就是多样的,各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理应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中国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是经历了严峻的外部生存环境,艰苦的内部发展状况,在曲折中不断探索,最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实现的。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突破促使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得到发展和更新。现代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所概括的社会主

摘要:中国模式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

对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独特贡献。中国道路是中国模式的客观根据,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主观认知;中国经验是中国模式的主观基础,中国模式是对中国经验的系统概括。从中国模式角度审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关键词:中国模式;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4-0048-0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