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文言文的时代背景和言语形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枯燥,容易产生疏远感和距离感,学生很难进入文本与古人对话。那么如何改善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适当列举名人话语、古诗文词句

在上课时适当列举名人话语、引用古诗文词句,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起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效果肯定会好得多。

现代和当代的许多名人、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常常恰到好处地引用古语、诗文,使他们的演讲富有深厚的文学性和强大的说服力。我们老师平时可以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以备上课之需用。比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的问题时,好几次引用了古语,博得众人热烈的掌声。其中有一处引用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个例子可以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给学生介绍。因为这句话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都体现了一种勤政为民的思想。

可见,古名人话语、古诗文是如此的精彩与鲜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华民族的很多精神特质都是从古人名语中汲取的,它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教育资源宝库。

二、展开历史画卷,寻找古今相似点

[中学]理清脉络 把住关键中学文言教学之我见.doc

[中学]理清脉络把住关键中学文言教学之 我见- 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占整个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因而,文言教学势必成为中学文言教学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中学语文的难点。 然而,自我们大谈教学改革以来,时至今日,文言教学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教学方法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教师拿来一本教参在台上大讲特讲,学生在下面死记呆记。这样,教师成了教参的翻译官,传声筒,学生成了教师和收录机,接收器。教师被致力地教,学生盲目的学。教师教得迷惘,学生学得糊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抹杀了,主体意识消失了。最终变成了一台会走路的电脑,只知贮存,不知变通;那么,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理清文言的脉络。 要想使文言教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必须弄懂以下几个问题;1、文言的特点。2、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3、文言翻译的钥匙是什么。4、自读课文的目的何在。如果明白了这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另以强调,再要求学生读、背、归、(归纳)、用,那么,教师会教得更轻松,学生会学得更愉快。

一、文言的特点 文言,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因而,其特点也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的特点是双音的词多,而文言的特点是单音节的词多,两相对照学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因势得、利导,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特点逐步完成文白对译。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之归纳为以下几相对固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运用。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这一特点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划词。即将文言语句划为最小的词。如:骨已尽矣,而狼之并驱如故。这句话就可以划为十二个相对独立的词,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二)逐词解释。即将所划出的词逐一进行解释出来。骨:骨头。已:已经。尽:完。矣:语气词,相当于了。而:连词,表转接,译为可是。两:两只。狼:狼。之: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必翻译。并:一起。驱:追赶。如:像。故:原来。

(完整版)初中语文书上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锦集

初中语文书上课内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锦集初一上学期: 5 《童趣》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它们,脖颈也因为这个僵硬了。我有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蚂蚁当成野兽,把土块突出部分当成丘陵,把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遐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观察它,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地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他赶到别的院子去。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沙西初中蒋瑞华 【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精彩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最新初中文言文阅读精选讲课教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精选 (一)(12) 李愬至唐州,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吾故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贼果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李愬谋袭蔡州,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遇丁士良,与战,擒之。士良,元济①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李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遂往,克其外城,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返旌力战,献忠死,贼乃退。 【注】①元济:指判将首领吴元济。②胡床:室具。 1.下列句中的“其”与“遂往,克其外城”听“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真无马邪B.公问其故 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愬以“不肃”示贼军,目的在于诱导贼军轻敌,不做防备。 B.李愬先要杀丁士良,后又重用他,可见李愬是一个爱将才的人。 C.李愬亲自询问投降士兵,可以看出他善待战俘,宽厚仁慈的品性。 D.李愬出其不意攻打吴房,并严令部下不许后退,充分表现了李愬用兵的机智与勇武。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贼易之易: ②遣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将: ③今公生之生: ④众惊,将走走: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 译文: (2)愬下马据胡床②,令曰:“敢退者斩!”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7分) 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①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佶屈聱牙,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感悟作家,走进作品 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曾塑造过民族性格且身上承载着太多文化精神的文化大师们在历史的风尘中面目越来越模糊,他们的名字对这些整天埋头于题海战术的中学生而言,有一层历史的隔膜感。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是流水作业式地介绍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代表作品、所属流派等,而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记这些文学常识,因而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激情。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同时,接受美学认为,只有读者的期待视野与文学相融合,才能谈得上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挖掘作家作品丰富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尤为重要。 如《师说》是传统的背诵篇目,是议论型的文章,学生一开始就望而生畏。在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写的《读韩愈》一文,并让学生写阅读笔记,畅谈感受。于是同学们脑海中呈现的韩愈不再是一个干巴巴的老夫子,而是变得很丰满。学生感动于他为谏迎佛骨,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批虎须揭龙鳞,然后义无返顾走向海角天涯;更感动于他到了潮州,没有自怨自艾,而是竭尽所能为潮州苍生办实事:办学堂、废奴婢、去鳄鱼、兴水利,最后尽让一方山水都改姓为韩。于是那位长须弓背一步一颤的坚毅身影活在了学生的心中。许多同学对“不朽”有了自己的理解,也更明白了该如何对待生命中的挫折。学生带着对韩愈的理解与感动去读《师说》时,便会自然而然地走进作品感受韩愈,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较难的文言文,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个成语“穷而后工”,然后本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原则,采用设疑激趣——人生永无挫折就是幸福吗?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们议论纷纷。然后重点介绍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后一再被贬颠沛流离,死于柳州任上的坎坷命运,随后推荐同学阅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柳侯祠》。学生读了之后感慨很深,有的同学说:“原来挫折对人生而言,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有的同学说:“柳宗元是不幸的,被朝廷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挪去,被一贬再贬。但是他的不幸却又是民族的幸运,华夏文明因此而凝聚了高峰性的构建。”带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文章的角色。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大全教学内容

文言文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5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则 20 虽有嘉肴《礼记》25 河中石兽 30 *寓言四则(选二)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 口技林嗣环 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 狼蒲松龄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陶渊明 22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 *核舟记(魏学洢) 24 *大道之行也(《礼记》) 26 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 *观潮 (周密) 29 *湖心亭看雪(张岱)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吴均 22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 *马说韩愈 24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28 醉翁亭记欧阳修 29 *满井游记袁宏道 九年级上册 21 陈涉世家司马迁 22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 策》 23 *隆中对陈寿 24 *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墨子》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孟子》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左传》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 国策》 23 *愚公移山《列子》

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作者:————————————————————————————————日期: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学语文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夏丽华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因为文言文念起来拗口,内容不好理解且容易混淆,课文长,篇目多,所以文言文也是一个非常难的环节。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逐字逐句地讲解,然后学生记下来背熟,学生并没有感悟文章的内涵,自己深入地思考,所以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为文言文距离现在比较远,很多汉字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是不太一样的,生僻字和通假字也比较多,所以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自己搜集资料,自己探究,主动学习文言文,借助工具书以及注释等自己尝试读懂文言文的内容,遇到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互相解决问题,如果仍有疑问点,再寻求老师的帮助。另外老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以故事导入,先将文言文的背景故事讲一讲,然后引入文言文,再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比如在讲述《出师表》这篇文言文的时候,就可以先讲述一些三国的故事,为这篇文言文铺垫一个社会背景,重点讲述诸葛亮的光辉事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引入他写的这一篇《出师表》,这样,学生在了解了这篇文言文的背景之后再学习这一篇文章就不会很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时下的中考,文言文阅读日益重视考察课外文章和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达到“活用”的目的,必须在平日“活学”,即要做到让课堂充满生命力,灵活积累文言知识,愉悦快活地进行拓展阅读。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活学活用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逐渐向课外渗透,增设课外文言文语段,其目的是考查学生课内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学生能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尽管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费尽心思、花大气力,可不少学生仍然无法独立阅读理解文言文。由于缺乏积累,没有形成文言语感,他们面对陌生文章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手,不会寻求当前情境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何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要充满活力 “学是为了活学。”要让课堂“活”起来,就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形式。根据教材

的不同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能欣赏到文言文言简意丰的美妙,并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在众多的方法中,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为课文配插图、配乐朗读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核舟记》一文作者详尽地介绍了这艘刻在桃核上的小船,线索清晰、有序,非常适合让学生为此配插图。预习时我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把这艘小船画出来。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互相评点、修改,找出大家比较共性的问题。虽然画的表现形式各异,但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也认真地研读了课本,有的还发挥了想象力,对课本内容进行了再创造。有的同学由于课文读得不细致,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笑话。比如说:佛印“左臂挂念珠倚之”,有的同学没理解,却把佛印的珠子挂在了脖子上等等。其实画错的地方,正是他们难以理解、容易忽视的地方,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轻而易举地把文章的内容理清了。这种争论、评点也有效的调控学生回到课本中,去寻找证据,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我给学生展示了“核舟图”,并与他们自己的画作进行比较、修改。这节课上得很愉快,下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的互相交流自己的画,津津有味地谈论着,与以往文言文枯燥乏味的感觉完全不同了。 表演体验法适合《唐雎不辱使命》这类情节故事性较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介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

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老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

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老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3、多竞赛。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4、重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拘一格,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二、注重学法指导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看法。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都占有较大的比例。2002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足见高中阶段语文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近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部分的考试题型、难度、比例也几乎形成模式。明白这些,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随着课改的纵深推进,文言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已大大落后于时代要求,严重阻碍着教改的进行。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积极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踏着时代节拍应运而生。对文言文兴趣培养是每位执教者探讨的课题。那么,如何做到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国是一个文化悠久和教育发达的国家。如果按照鲁讯先生所说的,“要让我们的后代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一代一代的被熏陶下来的”(《我们是怎样教育儿童的》),那么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绝对不能轻视。《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都是我们熟知的古代学校教材,它折射出的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思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遗产,我们的后代没有理由遗弃它们,因此,对古文学习兴趣的引导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为人之师应该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1、情境引入是激活学生求知欲的第一要素 我国古代优秀的文章大多产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动人的故事隐藏其中,挖掘出来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引起对文章的注意。如《孔雀东南飞》那曲折的故事情节,凄惨的爱情故事,封建家长式作风干预婚姻而致使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将这些挖掘出来都能打动学生的心房,引起学生对文章的注意。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文言文教学中再恰当不过,它道出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 文言文语言简练凝重,和我们有一定的语言差距,需要我们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它的思想内涵。因而诱发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教学手段。 二、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_游晗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游晗 (福建省罗源一中,福建福州350600) [摘要]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其中的文言文教学更是工作中的难点。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语文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但由于文言文知识点琐碎、灵活性强等特点,满堂灌的方式很难见到成效。本文通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讨论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7)04-0173-02[收稿日期]2017-12-26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这是因为现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工作没有凸显出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忽略了文言文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和古人的思想[1]。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工作常常避重就轻,不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思想,转而考查学生对于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翻译。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通常会将文中常考的知识点提取出来重点讲解,这看似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记忆零散、细致、无关联的知识点,无法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背离了我们开展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初衷。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独立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背诵记忆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借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学积累,掌握理解运用我国古汉语的能力。然而,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任务繁重,文言文教学不尽如人意。 (一)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落后 首先,在教学任务的重压下,部分老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直接将辅导书上的文章翻译和试题答案分发给学生,片面地强调文章中重点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中心思想的把握情况,缺乏对于解题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讲析,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 其次,文言文教学方法单一。很多老师仍采用“串讲”模式,老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迷迷瞪瞪。对于课上知识学生无法做到当堂理解、课后消化,只能在下课后翻看课上快速记录的笔记,学习效率低下。 再次,老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不够充分。虽然现在大部分老师都已掌握了如何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并没有实现借此提高上课效率的目标,在本质上,只是换了一种更便捷、更快速的进行“高效填鸭”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虽能覆盖所有的知识内容,却不能改变气氛沉闷、呆板无趣的教学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得华而不实。 此外,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为了讲得透彻、讲得详细、讲得全面,往往会将知识点整理得特别完善,并将整理后的内容直接交给学生。我们不能否认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但在这件事上教师确实存在越俎代庖的行为[2]。过于轻松的获取完善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大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味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致使他们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感到枯燥乏味,心生厌倦,学习效率底下。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如果他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求知欲不高,教学工作就很难进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原因: 1.学生难以理解古今文化差异 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现在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古人有很大的区别,学生不能想象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无法设身处地地去思考作者当时的情感,致使文言文学习浮于表面,未能企及文中之精华,学生难以找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2.望文生义现象严重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习惯于用已学的知识去推测陌生的字、词、句的翻译[3]。但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现象明显,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掌握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语法知识,对于字词的活用也是一知半解,随意地凭借主观臆断来进行文言文翻译,致使失分严重。 3.学生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33卷第4期Vol.33No.4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ANZHOU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7年4月 Apr.2017 [作者简介]游晗(1964-),男,福建省罗源一中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文言文

七年级上 1、《论语》六则《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嘉肴 - 古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学记》)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的新教材中,七年级每个单元有一篇文言文,八、九年级每册有两个单元的文言文,整个初中阶段共选入了五十二篇文言文,其数量之多,比例之大,真是史无前例。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均有其独到之处,它们所蕴含的内容,既展示了我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又显现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学习这些文言文,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对待,潜心思考,不懈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首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古汉语功底。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二者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变化。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阅读大量优秀的文言文作品,系统掌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给学生讲好教材。这是教好文言文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去看《聊斋志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电视剧,给学生讲一些“画皮”、“武松打虎”、“大闹天宫”、“桃园结义”的故事,以激发他们产生读原著的欲望,尤其是要指导学生从读浅显易懂的《水浒传》、《西游记》等开始,然后再逐步深入,不断积累学生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去感悟文言文的精美,在潜移默化中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自觉自愿的欲望和行动。 第三,“纲举才能目张”。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必须抓好下面几个重要的环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预习环节 和学习现代文一样,进行文言文教学,也要预习。要学会利用课本的注释以及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有注释,它好比拐杖,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借助文下注释,了解课文的出处、写作背景、文学常识和作者的相关情况,借助注释中的生字、生词初通课文大意。培养学生将重要的生字、生词抄写在作业本、笔记本上进行识记的好习惯,以达到逐渐丰富和积累文言词汇的目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必须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对于初学文言文的人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下的注释,总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全部解决课文里的文言词语,鉴于课文篇幅的限制,有的注释不可能进行详细的解说,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要善于运用工具书。比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学生会以为是现代汉语中的“jiàn”,而不会读成“xiàn”。“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不查找工具书,学生就不知道它是“时”的意思。运用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清除大部分的文字障碍,并养成自学的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今当远离)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2、总共(凡三往)

文言文教学方法

【篇一】文言文教学方法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看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我们只要冷静地反思一下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现代文教学是"热点”而文言文教学则是教改热潮中的"冷点”。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这里谈谈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应采取的策略谈些粗浅的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堪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目标单一,即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甚至"字斟句酌”,二是教法僵化。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了作者、时代背景后,再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认为课文讲完了,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造成了教师教了“一”, 学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反三"的结果。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显而易见,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也势必造成文言文教学的"少、慢、差、费",学生学习情绪低落,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1 要改变这种现状,给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就必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