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 - 国家信息中心

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 - 国家信息中心

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 - 国家信息中心
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 - 国家信息中心

中美消费者购车行为差异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杜金玲郭凯李金锦

引子

中国汽车销量突飞猛进,连续几年保持高增速,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1.37亿辆,目前已成为全球汽车厂商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市场。中国作为千年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受到这种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也展现出了不同于国外消费者的购车行为。本文以中美两国为例,试图阐述中美消费者在购车行为上的差异性,以及两国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如何来影响这种购车行为的。

正文

“消费者行为学”认为,“即使最简单的购买也会受到更宽泛的信念影响”,信念和价值观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人们作为购买个体的购买行为。因此,想要研究消费行为,首先要从这个国家的文化入手,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来更深刻的理解人们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

中美两国,一个东方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西方的发达国家,文化和价值观差距巨大,这种文化和价值观是否会对消费者购车产生影响,具体影响又有哪些。本文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论述。

购车原因——面子消费 VS 现实需求

中国消费者买车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出于结婚生子、接送孩子、上下班代步、外出购物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家庭需要,第二,出于开公司、接送客户、跑业务等方面的业务需要;第三,为了证实自己实力、或者不甘于居后的“面子需要”。现实需求无需多言,中国人的“面子”需求却不容小觑,在中国,身份消费行为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国消费者通常具有更强的身份意识,维系身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当前中国也处于以物质拥有来判断个人价值的阶段,拥有高价值、高品质的产品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社会认同感、方便度高于其拥有物质本身。因此,很多人会因为别人买车了而去购买一辆车,因为这样会比较有面子,会“显得自己有实力”,这种现象在刚刚普及乘用车的三线城市和县域城市尤为常见。事实上,在这些城市里,有些消费者根本没有用车需求,居住地和工作单位相距几公里,上下班无需开车,平时购物、走亲访友的外出需要,利用自行车甚至步行的出行方式也能很方便的解决,但是很多人就是为了“面子”上的需求去购买一辆车,购买之后,车辆的利用率很低,很多人的车都是周末开一次,甚至每个月才开1-2次。

而美国消费者一般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他们的消费基本上都是从自身需求出发,他们的

消费行为都与自己的需要息息相关,不存在所谓的“人情”消费。在美国,即使资金实力的公司高管,休闲时间仍是穿着十几刀的POLO 衫,他们不习惯用诸如服装、包、汽车等有形的商品来标榜自己的实力和品位。在他看来,车就是拿来用的。当然,这跟不同的乘用车发展阶段也有关系,虽然中国的汽车年增长率超过20%,但是中国的千人保有量与美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在美国,汽车已经普及,是一件非常平常的日用品,拥有一辆汽车并不能给人们带来优越感,也就不存在所谓的“面子”消费了。

购车信息渠道——听从他人 VS 相信自己

中国消费者一般在购车时会通过三种渠道搜集信息:1,咨询有经验的亲戚朋友的意见;2,上网搜集相关的车辆信息;3,自己去4S 店实地看车。其中,“咨询有经验的亲戚朋友的意见”是特别重要的一个信息来源,在各类购车信息来源中可占到28.7%的比例,向亲朋好友咨询的内容可以涉及车的性能、质量、油耗、维修保养价格等各个方面。很多时候,亲戚朋友的一句话就能让消费者决定购买或者放弃一款车。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人们购车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但相对于官方发表的权威数据以及厂家的各种宣传,中国的消费者在网上搜集信息还是偏好浏览各种汽车论坛的软文,所谓的“提车作业”和“车主的使用心得”对他们的影响最大,他们觉得这些信息的真实度和可靠度比较高。

探其原因,这是受到自古以来“群居生活”的影响的结果使然,因为群居,中国人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出一种重群体轻个人的价值观念,喜欢被“参照群体”所影响,周围人的意见对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宁愿相信所谓的口碑,也不愿意相信那些官方发表的各种参数和权威报告。

而在美国,由于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美国人更多的认为每个人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因此形成了讲究个性、开放、独立的价值观,他们喜欢凡事自己做主。年轻人购车也是自己拿主意,他们一般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一辆,而不是“最正确”的那一辆,因此,买车的时候,美国的消费者也会参考外部的相关信息,但是却不会过多的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因为他们有自己明确的喜好和独立的想法。 决策过程——集体决策 VS 个人决策

中国的消费者的购车决策,并非一个人的决策,而往往是全家人都要参与的多人决策。这是群体取向价值观的第二个体现,也是中国人的“家本位”思想的体现。很多时候中国人习惯把“家”做为万事万物的参照点,把一切事情都同家联系起来,一切活动都回绕着家展开。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就表现为将家庭看做一个整体,希望产品能够在维持家庭稳定运作中起到一些作用,比如在买车的时候,希望车子能够给家人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能够给家人带来更舒适的享受,或者将车子看做是一个可以和家人共享温馨的载体。在这种想法下,买车往往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的一件大事。

此外,在中国大多家庭中都有个“当家人”,这个“当家人”一般会集中家庭成员的大部分收入,统筹安排家中的各种大小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购买较大商品的时候,就肯定需要家庭成员的集体讨论。于是在4S 店中,经常能看到全家老小过来看车的情形,子孙三代人会从各个角度对车提出各种要求,尤其是在三线城市和县域城市中,这种情形更网上论坛:

影响力大

是屡见不鲜。即使是在发达的一二线城市,来4S店看车的往往也都是夫妻二人,很少有人

“孤身一人”过来看车的情况出现。

而在美国,人们崇尚的是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观体现在消费中就正好与中国

相反。在购车的时候,美国消费者更多考虑的是一个人的需求,而非全家人的需求;并且作

为一个成年人,他们对自己的收入有绝对的支配权,对自己要买的东西有绝对的决策权,因

此,购买者一人说了算,一个有自主生活能力的成年人无论购买什么,只要有足够的资金,

就可以自己决定。

除了上述价值观上的区别,这还与两国乘用车的普及水平相关。中国车辆普及水平低,

所购买车辆很多为家庭的第一辆车,因此家庭集体决策也比较合理;而美国成年人基本上一

人一辆车,因此购车基本上为个人用车,所以大多自己说了算。

购车重视因素——口碑评价 VS 内在品质

中美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影响了中美消费者在购车时关注点的不同。下表为

J.D.POWER一个相关研究披露的2009-2013年中美两国消费者购车重视因素的研究结果。

中美两国消费者购车重视因素对比

2009~2013年中国消费者购车标准(TOP5)2009~2013年美国消费者购车标准(TOP5)

1.质量好15% 1.省油15%

2.品牌信誉好13% 2.可靠性(无故障)13%

3.朋友和亲戚推荐13% 3.价格优惠13%

4.车型外观好10% 4.外观设计10%

5.产品安全性10% 5.性能(动力、操控)10% 注:本数据由J.D.POWER披露,数据采集自中国APEAL、中国IQS、美国SSI等。

先来看中国消费者的五大重视因素:质量、品牌信誉、亲戚朋友推荐、外观和安全性。

其中“质量”、“安全性”被列为前五毋庸置疑,谁买东西都希望“质量”过硬、不出小毛病,

车子作为家中的一个“大件儿”更是如此,并且车子还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一不留神攸关

性命,因此“安全性”也要绝对过关,此外,“外观好看”也是情理之中。但“品牌信誉”

和“朋友和亲戚推荐”位列前五则凸显了中国消费者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就是中国消费

者买东西特别注重“口碑”。在中国,口碑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消费者看来,经过岁月洗礼

口口相传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这也是中国人的“从众”的价值观导致使然,从众

心理主导的消费会使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受到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从大多数人并与群体消

费行为保持一致。虽然从众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消费现象和社会现象,但不同的文化趋同的程

度不同。中国消费者的“从众”现象相比于美国确实比较突出,中国消费者更多的愿意充当

消费的“意见领袖”对别人的决策指手画脚,或者充当消费“意见寻求者”在购车时寻求别

人的意见。而在美国,很少有人会对别人的购买决策指手画脚。

我们再来看美国消费者的TOP5,除了和中国消费者一样共同关心汽车的质量可靠性和

外观之外,他们还更多的关心“价格”和“油耗”,“价格”关乎性价比,“油耗”关乎使用

费用,这对追求实惠的美国人来说无疑很重要;此外,车子买来就是要用的,动力和操控性

能的好坏绝对会影响到平常的使用体验,因此“性能”也是他们很关注的一个因素。纵观这

五项,几乎全是和车子息息相关的指标,由此可见,美国人买车看重的永远是车子本身,这

是一种成熟的消费观念,也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准确体现。

资金来源——全额支付 VS 贷款购车

在中国,消费者购车绝大多数为全款购车,采用信贷方式购车的比例较低。相关数据显

示,在新车购买者购车时,全额支付车款的比例占到86.7%,仅有7.9%的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购车(此外还有5.4%的人为受到新朋好友的资助购车)。中国消费者较少利用贷款购车,除了消费信贷利率高、手续不方便等客观因素外,也是中国人“求稳”的文化心理使然。在中国,“无债一身轻”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中国人在消费过程中竭尽全力回避竞争和冲突。所以,在生活消费方面就会有所节制,中国人有节约的美德,不会盲目消费,总是积攒够了钱,才会去买车。

而在美国,新车销售中80%的用户采取贷款买车。这除了跟美国信贷体系发达、贷款手续简便有关之外,也跟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美国,很多人信奉基督教。在美国人的观念中,消费不是浪费,而是在创造财富,“有钱就花是与创造财富联系在一起的,而留遗产是不为上帝创造更多的财富”。他们认为“人生要付出,付出就该享受,年轻时借款买房消费,退休后将房抵押给银行,付出与收入均等,无须以积累防患于未来”。因此,美国人从来不压抑自己,崇尚及时享乐,因此贷款购车在他们看来再天经地义不过。

车型偏好——“三厢车情结” VS “皮卡情结”

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有着一种从骨子里对三厢车的偏爱,很多人买车,尤其是首次购车,必须是三厢轿车。正因如此,很多国外车企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这种偏好,将原型车为两厢车的车型引进中国时,采取“加屁股”的方式将其改造成了三厢车,从一定上的审美上来说,这样确实有点破坏原有车型外观的和谐性,但是正是因为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三厢车情结”,这些车竟然都有着不错的销量。

探其原因,是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的观念里,三厢轿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很多人认为所谓轿车就要像轿子一样,前有头,后有尾,这也多少受到了“官本位”的影响,因为轿子在古代也是有钱、有权人的象征,有着升官发财坐轿子、有钱地主有轿子的传统观念。此外,建国后1957年第一台汽车定名为“71型小轿车”也是三厢轿车的样子,再加上上世纪末期,中国政府机关大批采购黑色三厢轿车作为公务用车,这些都对中国人有着一定的影响,使得近现代中国人对汽车外形的偏好就接近于三厢车的外观。中国最先购买乘用车的是一批企业主,他们受到政府用车的影响,开始大量跟风购买三厢车,因为他们觉得开三厢车开出去办事有面子,够威风。

71型小轿车福特F-150

美国消费者选择车型大多是从实用性上出发。丰田和日产等日系的轿车是美国家庭很喜爱的车型,它们一般价格不高、质量不错、且比较省油,很适合家庭需要。此外,由于美国男性的身材原因,他们对全尺寸SUV也非常钟爱,一是由于空间足够,另外这些大排量自然吸气车型符合他们对汽车的审美。

最后不得不谈的就是美国人对于皮卡的热爱。2011年,美国汽车销售排名第一的汽车是福特F-150,销售量为39万多辆,美国人对皮卡也似乎有着一种情结。皮卡在美国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它符合了美国人的风格和审美。所谓美国风格,可以用一个“大”字以概之:皮卡体型大,载重量大,排量大,油耗大,符合美国人比较高大的体型,再加上美国国土的地广人稀,他们的“牛仔”文化也很好的体现在皮卡身上。除了“大”之外,皮卡实用性强又不失情调,前面的车身给人一种不拙的感觉,尤其是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皮卡的外观和内饰都与之前的卡车形象有了巨大的差异,适合生活,又不乏浪漫。此外,美国人爱好自己修缮房屋,亲自做一些园艺或小工程,用皮卡来运建筑材料也十分方便。周末外出度假,还可以用皮卡捎带上移动房车、游艇或水上摩托等。皮卡之所以备受推崇,在于它充分体现了美国人提倡的DIY精神。

对新车型的态度——求稳求妥 VS 敢于尝新

中国消费者一般轻易不追新。新产品上市会有一定的缓冲器。相关调查显示,有67%的消费者不会选择刚刚上市的新车型,只有33%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尝试,但是这些愿意尝新的消费者也大多表示会观望一段时间才购买,只有24.4%的用户表示会在上市后三个月之内购买,而 46.3的用户表示会至少观望六个月之后才会决定购买。

这是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在很多事情上,都一味的屏蔽高风险,求稳为第一要务。所以,中国人在消费品牌的选择上倾向于选择一些常用的、多数人使用的、长辈们也用的商品,对新生事物大多抱有怀疑否定的态度。

但是美国人他们讲究的是竞争,他们喜欢追求创新和刺激,喜欢突破常规,很少循规蹈矩。这种追求冒险、追求多元化的民族性格,引发了对新奇事物的消费投资倾向。在美国,一个新车型的上市,很快就能赢得消费者的购买。

结语

众所周知,消费者的购车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决策过程,除了受到消费者作为个体的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很多外围环境的影响,比如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乘用车发展阶段、政策环境和使用环境等,本篇文章仅是试图从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对中美消费者在购车行为中差异性的解读,也只是适用于解释当今中国的多数消费者的购车行为,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只期望能给人们了解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带来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中国人民出版社

2.王娅.中美消费者行为差异研究—基于消费结构的视角,商业经济研究,2012(1)

3.郑莹灿.论中美文化差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1)

4.启斌. 友邦惊诧论——美国人为何如此喜欢皮卡,新浪车致,2014

5.主任.浅谈中国人三厢偏好之迷,伍爱汽车工作室

注:本文发表于2014年11月《汽车纵横》(总第44期)

女消费者购车心理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对汽车的需求和渴望与日俱增女性购车者越来越多,她们日渐成为车市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消费力量。通过研究和分析,女性在汽车消费市场中注重车辆的外在、注重品牌效应、前卫的心理需求、自主意识较弱、及对女性购车喜好的分析,针对女性购车喜好的分析制定了驾驶座化妆镜、车载化妆箱、驾驶座鞋盒装置、驾驶方便性及安全性等营销策略。在营销手段上采用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及促销策略,这样汽车企业才能开拓更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从而在女性汽车消费市场中占据优势。 关键词:女性汽车,消费者,心理分析,营销策略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rogress and civilization, to improve women's status,Women's increasing demand for cars and the desire for women car buyers more and more, they increasingly became a unit of consumption cannot be neglected in the automobile market.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Focusing on women in the automobile market of vehicle exterior, brand-oriented consciousness of psychological needs, avant-garde and independent analysis of weak and female car buyers,For women car buyers preference analysis to develop a driving mirror, car cosmetics case, driving shoe-box device, dr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such as convenience and security. Product strategy, pricing tactics in the marketing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motor vehicles business can develop a broad consumer markets, resulting in a female dominant in the automobile market. Key Words:The female car,Consumer,Psychoanalysis,marketing strategy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

中美经济对比,差距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一、综合国力1、经济规模从GDP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的GDP为11.20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18.57万亿,尚有7.37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美两国的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分别为6895美元和52195美元,美国的人均GDP为中国的7.6倍。根据我们的预测2027年中国人均GDP约为13000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4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987年我们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而对于第三步目标今年有新的表述。今年,我们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GDP从8千美元到4万美元,美国用时约26年,日本用时约31年,中国需要多久?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年中国GDP为49.85万亿美元,美国为34.10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GDP,中国在2050年的人均GDP为3.73万美元,美国为8.78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3、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CTFP(按目

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消费者的价格心理 价格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价格刺激的各种心理反应及其表现,它是由消费者自身的个性心理和对价格的知觉判断共同构成的。 (一)产品价格与消费者心理行为的关系 1.价格是消费者衡量商品价值和品质的直接标准 在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价格判断商品品质。许多人认为价格高表示商品质量好,价格低表明商品品质差,这种心理认识与成本定价方法以及价格构成理论相一致。所以,便宜的价格不一定能促进消费者购买,相反可能会使人们产生对商品品质、性能的怀疑。适中的价格,可以使消费者对商品品质、性能有"放心感"。 2.价格是消费者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象征 一些人往往把某些高档商品同一定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文化修养等联系在一起,认为购买高价格的商品,可以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和高雅的文化修养,可以博得别人的尊敬,并以此为满足;相反,使用价格便宜的商品,则感到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符。 3.价格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需要量 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会引起需要量下降,抑制消费;价格下降会增加需要量,刺激消费。但也有时情况相反,各种商品价格普遍上升时,会使消费者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上升,增加即期需要量;反之,则预期未来价格将继续下降,减少即期需要量,产生“买涨不买落”心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消费者的生活经验、经济条件、知觉程度、心理特征等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他们对价格的认识及心理反应千差万别。 (二)消费者价格心理特征 1.习惯性 反复的购买活动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大致的概念,这种价格也叫习惯价格。消费者判断频繁购买的商品价格高低时,往往以习惯价格为标准。在习惯价格以内的价格,就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价格超过上限则认为太贵,价格低于下限会对质量产生怀疑。 例如,2001年3月ZI日,北京电信公布了电信资费调整方案:月租费由过去的ZI.6元上调到25元,取消了原月租费中免打25次的计次;计次电话由过去3分钟0.18元计次改为首次3分钟0工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计费0.11元计次;国内长话由过去晚上ZI 时起半价优惠推迟到零点后半价。电信部门声称资费调整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可是老百姓算了一笔账,认为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加大了支出,意见和反响当然很大。许

中美服装零售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美服装零售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大国,而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消费者的可支配性收入日益增加,中国服装零售市场也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由于外向型特点,受到出口目的市场的影响较大。在目前人民币升值以及美国经济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生 产企业以及品牌零售商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应对目前的困难,首先我们要了解终端市场??也就是服装零售市场和消费者发生了哪些变化?带着这个问题,《纺织服装周刊》访问了美国棉花公司全球供应链市场研究经理Melissa Bastos女士,就中美两国服装零售市场目前的状态、消费者的服饰购物偏好等话题,同她作了深入的交流。 访美国棉花公司全球供应链市场研究经理Melissa Bastos女士 中国服装零售市场增长迅猛 2007年美国服装零售市场总额与2006年相比估计有4%的增长,其中女装占58%,男装35%,童装7%。2007年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总额同比增长率估计为23.4%,其中男装、女装和童装所占的份额分别为47%、29%和24%。在整个亚太区服装零售市场,中国占29.9%,仅次于日本(43%),列第二位。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是整个中国服装供应链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但是零售市场总额的绝对数值仍远远落后于美国。中国消费者购买和拥有的服装数量明显少于美国消费者。(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和 中国统计局年报发布) 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是全球增幅最大的市场之一,这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随之而来的内需爆增。中国的中产阶层(家庭年收入在8300美元到68800美元之间)的数量在过去的两年中增长了22%,达到8000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还将增加近10倍(据欧睿信息咨询2007年7月监测)。中国服装零售市场的激烈竞争为国内外零售商都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的零售商们在了解消费者和市场方面具有主场作战的优势,而国际零售商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现在,美国面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消费信心下降的问题。美国棉花公司“生活方式追踪”项目获得的对个人消费信心的回答是:67%的消费者持积极态度,比2006年(71%)略有下降。男性、高收入阶层和习惯到商场购物的人群显然比其他的人群持积极态度的比例要高。至于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测,仅仅45%的消费者持积极态度,这个数字和2006年一致。同样,男性、高收入阶层和习惯到商场购物的人群比低收入者和习惯到平价超市购物的人群对前景更加乐观。 由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减税政策,美国消费者的个人经济状况保持良好。消费者将花费更多的钱购买日用品,而不是服装。也迫于通货紧缩的压力,服装品牌不进行价格竞争。和2006年相比,美国消费者的购买额和平均价格都有所增加。年轻人的服装花费下降,而年长者花费金额增加。60%的消费者购买打折服装,37%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比上一季度少购买服饰。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美关系分析 回眸中美建交30年,两国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在美国新政府任内,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中美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 就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虽然有合有分,有聚有散,但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维系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终归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缔造新的中美关系,需要登高望远,着眼大局,以图开创新的局面。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中美关系,似乎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割舍不开又带有一定排斥性的关系。这种关系很独特,它不同于昔日的英美关系,也不同于冷战时代的美苏关系,它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中国倡导和平图强理念的必然产物。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消费行为分析消费者是指为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内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为了满足生活消费需要,围绕着消费品的购买所产生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和外在行为过程的总和。汽车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指汽车消费者在一定的购买欲望支配下,为了满足对汽车的需求而购买汽车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并非不可捉摸的,通过精心设计和调查,消费者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和把握的,消费者行为虽然多种多样,但在这些千差万别的行为背后,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或特征。任何消费者行为都受人为的需要所支配,而人类的需要最终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找到终极的源头。正是需要的共性决定了行为的共性,由此使我们对消费者行为规律的探索成为可能。消费者行为还具有可诱导的特点。消费者有事对自己的需要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此时,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产品来激发消费者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消费者的行为能够被影响的。企业可以通过其产品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 GAGGAGAGGAFFFFAFAF

化和利润最大化。 家用汽车,作为居民家庭拥有率很低的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政策的出台,正在快速进入普通家庭。目前,城镇居民的家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已基本饱和,城镇居民消费正在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台阶迈进。经过几年的购买力积聚,汽车已成为消费需求趋势之一。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民用汽车的保有量比重迅速上升,说明我国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居民个人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居民个人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成为支持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影响汽车私人消费市场购买行为的因素: 1、文化因素 (1)社会文化。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类生产的物质财富和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等意识范畴。不同 民族、不同社会,其文化内涵的差别很大。因此社会文化因 GAGGAGAGGAFFFFAFAF

中美科技实力对比:全球视角

中美科技实力对比:全球视角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实力的关键,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纵观近现代科技史与经济史,16-18世纪,英国首先凭借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与瓦特的蒸汽机发明成为世界科技中心;而后随着西门子发明发电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普朗克奠定量子力学,德国一举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头号科技强国;二战前后,爱因斯坦移民美国、1945年世界上首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晶体管,美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并保持至今。 科技是历史的杠杆,是世界霸权更迭的根源,是大国崛起的支点。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元霸权,从机械革命到信息革命,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与工业革命,不论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无一不是依靠抓住某次关键的产业技术革命机遇而成功崛起,最终成为世界的科技与经济中心,成为全球经济军事争霸的大玩家。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也被称为“汤浅现象”。日本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提出当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量占世界科学成果总量的25%,就可以称之为世界科学中心,并依此将历史上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分为5个阶段:意大利(1540-1610年)、英国(1660-1730年)、法国(1770-1830年)、德国(1810-1920年)、美国(1920年之后),平均维持时间为80年。按照这一总结预测,2000年前后美国的世界科技中心地位将受到新兴势力的挑战,这一角色正是中国。 中美贸易摩擦本质是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打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号,剑指中国经济崛起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战略遏制和“围猎”。2018年3月的《301报告》和5月的美方要价清单多次提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2019年5月16日,特朗普更是不惜代价签署总统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以禁止美国企业与包括中国高科技旗舰企业华为公司在内的一切被控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公司进行商业交易,试图切断华为供应链。 本文旨在客观评估过去几十年中国科技实力所取得的进展、中美科技实力的真实差距以及中美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地位。基本结论是:中美科技实力在整体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近年中国科技实力在快速而醒目地崛起,在通讯设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姓名:刘渝红 班级:经济学C123班 学号:128175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报告 顾客行为观察——舒蕾洗发水的购买 摘要:生活中的每个人,特别是女人,不论她从事着什么工作,总是有一根情感线始终贯穿着她的人生。这也许是亲情,也许是友情,也许是爱情,也许是…… 总之越是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是人际关系的复杂,越是商业氛围的浓烈,人们越需要情感上的滋润和心灵上的抚慰。 于是,人们对外表形象日益重视,拥有健康亮泽的秀发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继联合利华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生产力士洗发水后,1988年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后敏锐把握住了中国消费者的认知缺口,仅用不到4个月的时间便退出了国内第一支去屑洗发水“海飞丝”。由于巨大的市场容量与利润间,中国洗发水市场不断吸引新的进入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洗发水市场的面貌。 21世纪初,中国洗发水又进一步的走向成熟。在中国洗发水市场演进过程中始终面临一元与多元的对立,不同的市场目标与市场地位所导致的竞争策略多元化将长期推动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发展与演进。

目录1、背景分析 1.1 我国洗发水的行业背景 1.2 舒蕾洗发水的基本情况 2、环境分析 2.1 我国洗发水的行业环境 2.2 舒蕾洗发水的竞争分析 3.舒蕾洗发水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3.1.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 3.2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4、舒蕾洗发水营销的优化策略 4.1着力消费市场的调研 4.2探寻恰当的市场定位

1、背景分析 1.1 我国洗发水的行业背景 (1)市场萌芽阶段 60-70年代,洗发水产品只有简单的功能和定位:清洁头发。药物型和药草型是这个时期的普遍功效定位。70年代末,中国诞生了第一瓶洗发露——蜂花牌洗发露; 80年代采用简单中国药草配方的香波开始流行,并采用传统的功能定位,例如黑发型、防脱发型、止痒型等。同时,蜂花推出了中国的第一瓶护发素。1988年以前中国洗发水市场以海欧、蜂花、美加净等国内洗发水品牌为主,产品包装较为粗糙,价格低廉,洗发、护发产品分开,除了洁净能力外,没有其它显著的功能差异。由于此时国内经济尚处于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并存阶段,市场化程度不高,呈现出缺乏市场竞争,对顾客需求关注不够等前市场化特征。 (2)市场培育与发展阶段 1988年底,以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并推出“海飞丝”洗发水为标志,中国洗发水市场开始进入市场化演进阶段,宝洁、联合利华、花王、汉高等一大批跨国公司与众多国内公司一道共同开拓中国洗发水市场。 1.2 舒蕾洗发水的基本情况 舒蕾是丝宝集团旗下知名的洗发水品牌,历经9年的发展,舒蕾已成为今天中国洗发水市场的主导品牌之一。舒蕾品牌从诞生之日起就提倡“头皮头发双重护理”的科学护发理念,并在此理念引导下为大众提供着优质的洗护发产品,在装扮美丽动人外表的同时,更希望大家能拥有一个平衡、和谐、身心健康的生活状态,这才是美的根本。因此舒蕾所倡导并不断构筑的品牌文化“健康来自平衡,美丽源于和谐”就是希望我们的品牌能带给大家的除了美丽的秀发外,还有和谐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 在舒蕾的推广中,丝宝集团避开和宝洁正面交锋,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商界》曾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那就是坚决放弃总代理制,花大力气自建网络。1997—1998年,舒蕾先从终端入手,在人员宣传、产品陈列、柜台促销上大做文章。舒蕾利用丽花丝宝积累的网络资源,采取“先两极,后中间”的渠道拓展原则,重点抓大卖场和零售店的铺货,从而带动中型店的开发。另外,舒蕾还在各大商场设立了1000多个专柜,不惜一切代价,让舒蕾的堆码、灯箱、POP海报占据卖场最显眼的位置。同时还组建销售小分队,随时为居民区的杂货店、小超市、发廊补货。据悉,目前舒蕾的网络已遍及全国30多个城市,几乎每个二级、

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差异调查分析报告

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差异调查分析报告任何一种消费者行为的产生都是与其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息息相关的。而中美之间的内、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中美两国的居民消费者行为特征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GDP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家,从表面上来看应该说是一件喜事,但是其实际意义不大,而且我们中国政府对此反应也相当低调。中美两国作为对全球局势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强国,但两个国家国民的消费习惯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为此,我展开了调查。一、调查目的 了解中美两国国民消费习惯之间的差异,指导人们更加合理地消费。 二、调查方式 由于可用资源有限,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三、调查结果 中国人不习惯于超前消费,而是喜欢存钱,而美国人习惯于超前消费,甚至把明后两天的钱都花没了。 四、结果分析 首先,文化习俗方面。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其文明从发源以来至今从未中断过,其他三个国家是没有过的。灿烂的文明使我们为之自豪。五千年来悠久文明使得中国人就形成了一种以“勤劳节约光荣,铺张浪费耻辱”的意识。有很多诗歌谚语之类的文化作品都能反映出来,例如古代诗歌《悯农》的“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就清晰地描绘出了古人那种节约意识。并且以儒家文化为代表,教育的是人们怎么修身养性。中国消费者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个人的物质欲望往往受到压抑。如中国传统观念主张“谦、良、恭、俭、让”,在其影响下,勤俭消费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所奉行的消费观念,这一观念虽然在现在受到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但它依然是中国消费者所普遍持有和坚持的观念。在勤俭节约的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下,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高档奢侈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及其增长会相对受到限制,消费者在购买中也会更多地重视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用和价值,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而美国人不是这样,至少美国人敢花钱,他们崇尚消费,他们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美国人向众多西方人那样有着勇敢和冒险的鲜明特点(这并不是说我们中国人就不勇敢)。他们受之前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巨大影响。美国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自我观念,信奉的是为自己而活,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因此,美国人挣钱的动力是为了享受生活,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质量,美国国民的观念中并不存在勤俭这一意识。因此美国国民的收入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储存的比例小,消费倾向高,甚至有时通过借贷提前消费,花将来的钱来满足现在的消费需要和欲望。 其次,历史发展方面。我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骄傲的同时也为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史而遗憾。为什么这样说呢?封建君主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老百姓,采取各种手段禁锢人们的思想。例如,秦朝的焚书坑儒和康雍乾三代时期的文字狱。人们长期以来被地主阶

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不断加强。中美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两国本身,而且关系到整个世界局势的安全与稳定。然而,事实并不总象人们希望的那样。自从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起几落,甚至曾经遭受过可以称得上是危机的重大挫折,从政治、经济、战略等不同角度探讨中美关系,而且几乎所有人都回顾过去,综述现在,展望未来。只有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才会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胡锦涛主席与布什总统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自身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中美双方共同努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抓住发展的机遇,保持世界和平和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中美关系继续朝着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有利的方向发展。 在美国看来,一个发展迅速的大国不是盟友,便是敌人。前者以英法为例,而后者有前苏联作证。因此当美国遭遇如今的中国,传统的美国外交战略思维往往会在中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中迷失方向。假如中国的实力继续增长,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与美国的冲突。但是中美关系的未来会受一系列共同联系在一起的多种成因的共同作用的影响。只要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和政权类型方面的差异仍然存在,中美两国就很难达成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妥协。中美关系的未来很可能会由一些互相矛盾的趋势彼此“抵消”以及一些能够起到互补作用的趋势的彼此“聚合”这两种状态来共同决定。这些相互矛盾的力量的冲突将导致中美关系的性质继续表现为一种有限竞争的性质。就像中美两国现在所做的那样,两国将继续进行贸易往来,并且在一些问题上进行会谈与合作,但两国仍将以深刻的不信任的态度看待对方,并为了防范今后可能会发生的对抗而采取行动谋求外交优势和加强军事力量。 美国是世界大国,所以国际对它的影响,在国际上遭遇的困难,比我们要更多一些。在软实力方面,美国的实力在于世界,而中国是国家的实力。很难设想在未来十年,中国有一位歌星去世会像杰克逊去世一样那么轰动。 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剧烈内部动荡将会持续,比如说阿富汗、巴基斯坦,还有朝鲜十年之内很难说会完全稳定。这样对中美关系形成新的考验。此外,缅甸和南中国海等,都是中美有可能发生碰撞的地方。如果双方要达成军事战略互信的话,那必须两国民意基础要跟得上这样一种战略互信。跟得上政府战略互信的速度,不然的话产生两个社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对立状况。 而在国际机制和全球治理的问题上,比如国际安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些新的国际机制建立。对此,中国应积极参与,不能让美国去做主导。

谈文化差异对中美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谈文化差异对中美网络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文化价值观通过以文化为核心所形成的行为准则来影响消费者行为,本文运用Hofstede理论,分别从权力距离、个体主义、不确定性回避三个角度出发,指出文化价值观差异是中美网络消费者行为差异的决定因素,以期为今后的网络营销策略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权力距离个体主义不确定性回避 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现已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因此,利用网络渠道来实现竞争力成为了企业经营的重心,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研究网络消费者行为的文献。 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网络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影响因素的探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切入点八手,总体上可归为以下两大方面:第一,消费者特征。学者苏秦、李钊等(2007)在网络环境下证实了美国著名营销学者Oliver的忠诚层次学说,认为顾客感知的网络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情感关系对顾客行为意向的正向直接影响,以及对顾客实际消费行为的间接正向影响。曾伏娥、张华(2008)研究发现无上网购物经验的消费者是否将网上购物冲动退缩为橱窗购物行为由其感知到的交易成本决定。此外,还有诸多学者如井淼、周颖等(2005),邵兵家、鄢智敏等(2006)研究了感知风险维度对消费者网上购买行为的影响。第二,系统特征。台湾学者Ming-Hui Huang(2003)研究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对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影响,认为信息的新颖性对改变消费者态度和吸引消费者有正效应作用,而信息的复杂性则有负效应作用。吴敬松、镡铁春等(2008)还指出网站商品推荐的易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与消费者认知易用显著正相关。 然而,当前学者对网络消费者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集中。忽视了对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其实,各国文化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每种文化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造就了独特的价值观,价值观是社会文化的核心。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通过学习和对自身经验的不断抽象化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文化价值观为购买行为的发生提供一个强大的内驱力,对消费者行为具有决定作用,所以它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最终决定力量。 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Hofstede)通过对66个国家和地区的9万余名职员的调查,从价值观的角度总结出国家文化差异的四个维度:权力距离、个体主义、

中国汽车消费心理分析

中国汽车消费心理分析 随着中国汽车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外汽车业的激烈竞争不断加剧。为了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汽车生产厂商除了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品牌以及服务外,还要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很好的掌握,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消费者需求心理的研究是营销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准确的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是成功制定产品和销售策略的关键。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一个非常简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他认为,购买者行为模式一般有三部分构成,通过以下方式发生作用,外界刺激对购买者产生影响,导致购买者的反应。由于购买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在其内部完成的,既看不见又难为人知而被誉为“黑箱”。因此营销人员最感兴趣的是消费者对于公司安排的营销刺激会如何反应。能够真正掌握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特色、价格、广告要求等反应的公司,将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汽车企业们也纷纷尽力研究“黑箱”的究竟,研究消费者的汽车消费心理,争取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分得更多的蛋糕。本文就中国汽车的消费心理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Ⅰ影响中国汽车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1、价格 尽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但是出于对价格的敏感,价格依旧十左右消费者购车选择的第一要素。消费者对价格的要求并不仅仅是越低越好,更重要的是价格要体现“值”,明显背离内在价值的高价格,更是现阶段国内汽车消费者多“痛恨”的。 2、品牌 购车价格在30万元以上的消费者比较关注品牌,这部分消费者大多是收入较高的,他们更在乎的是个人的自我形象。品牌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消费者的形象,当品牌形象与顾客的自我形象一致时,他就会做出选择这一品牌的决策。 3、油耗 今后人们会像关心农贸市场那样关心石油市场。石油价格的波动势必影响人们在购车时考虑到汽车的油耗问题,石油价格越高,消费者考虑油耗量就越多。 4、安全性 消费者在选择自己的爱车时,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其认识也越来越成熟,车辆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安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 5、销售方式 即使到了经济市场化程度已经非常高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时期的汽车流通主体企业在汽车销售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汽车销售的模式更多是“正规军批发,杂牌军炒车”。而在汽车销售中端上,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汽车大市场一统天下,部分小经销商们在汽车市场塔起“草棚”就开始卖车。 6、售后服务 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重视程度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

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

小米手机消费行为分析 一。消费者分析 从各手机品牌使用者所在城市来瞧,智能手机者有将近70%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比 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就是由于人口情况,经济状况,消费水平所决定。其得投放主要 就是在北京、上海、深圳与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其它地方基本瞧不到此手机产品。小米手机 得生产基地在富士康,虽然它不就是全国家喻户晓得手机品牌,但其使用者仍然呈现出了区域 特点,有将近1/3得使用者都在北京地区,而在广州与深圳等南方城市则比较少。 “发烧友"得特点就是依赖网络,常在论坛活IT网页活动,属于意见领袖。“智能手机 爱好者"“名族品牌支持者”“价格导向型消费者”“品牌导向型消费者”主要集中在16岁到 45岁得人群里,常见得就是高中大学在校生,城市白领等,特点就是接触网络较多,生活中容 易接触到各种交通工具,休闲时间得活动地点集中在闹市区,商业区,及各种大小型商场。“冲 动型消费者”“感情型消费者”“不定型消费者”遍布在广大得手机消费者中,容易受营销广 告,意见领袖得影响,就是潜在消费者,任何能接触到广告很产品得消费者都属于这一部分. 二、、现有消费者 1、消费群体构成: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米手机排队预订人数已经超过30 万,预订截止。 经过我们通过网络等多种方法对小米手机消费群体进行调查分析得 到: 目前小米手机消费群体已经突破30万,这只就是目前预订批次,预计今后小米手机得消费群体还会继续攀升。 小米手机得消费者主要集中在20到35岁,其中学生大约占总体得六成其次就是白领工作者。但就是随着小米手机得正式批量式生 产,相信在今后小米手机得消费群体将不断扩大。据我们调查分析小 米手机得消费群体大多数集中在18到35岁、男性、追逐功能、爱好 科技、并且拥有一定得经济基础。她们大多数为白领工作者或者学生, 教育程度以大学学历为主,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2、消费行为 (因为小米手机目前处于预售阶段,因此我们只对进行网上预订得消 费者进行调查分析。) 购买动机:我们可以根据以下统计表得出大部分购买小米手机得消费 者得购买动机主要用于网络浏览其次就是电子书运用与聊天,再者就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SRT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院(系) 统计学院 专业经济分析 辅导老师马立平 组长孟昊 成员唐潇鹤王睿钱伊乔

目录 摘要 (3) 关键字 (3) 引言 (3) 一、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整体分析 (3) 1、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目的 (3) 2、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意义 (4) 二、中美两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对比 (4) 1、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后对于商品的舒适度,个性,价格,品牌的 关注程度变化: (4) 2、大学生购物去向以及对网络的利用程度: (7) 3、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率: (10) 4、父母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1) 5、大学生的经济来源: (11) 6、大学生在各项消费上的投入比例: (12) 三、从消费行为学角度分析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 (13) 1、消费行为学概述 (13) 2、从消费心理对比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 (15) 3、对比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 (15) 参考文献 (17)

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多项应变量分析等方法,了解被调查对象的消费行为。针对当代中美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特点的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在教育全球化的潮流下中美两国消费行为差异,有助于帮助赴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圈子。 关键字:中美大学生消费经济来源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特点 引言: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中国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中学生倾向于出国留学深造。尤其是美国,作为科技、经济强国,多数学生愿意到美国发展,然而,由于出国留学的门槛降低,许多赴美留学生没有做好准备,也由于中美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导致一些华人在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里不入流,缺乏对当地人当地文化的沟通和了解。正出于此,我小组在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上立项调查,希望借此反映出当下两国大学生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与来源,及消费取向上的异同。 一、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整体分析 1、中美大学生消费行为差异调查目的 近年来,在国内留学生中有一股“留学热”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人在毕业时都希望到国外继续深造,美国是中国留学生输出的留学大国,它以优良的教育背景和实力成为留学生的首选之地,而在留学过程中我们无可避免的要面临消费,所以在这里,我们选择美国大学进

中美关系分析

中美关系分析 xx格局是21世纪国际体系的理想境界 近年来,人们——至少是那些具有起码洞察力的国际问题观察家们——就国际政治经济前景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世界正在从作为冷战时代基本标志的大致两极的格局,迅速地向多极格局转变。〔1〕多极格局不仅将有助于世界稳定与和平,〔2〕因而有利于各国的独立自主和经济成长,还将为世界上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其尽可能平等的交流提供必要保障。在现代国际体系初创年代即所谓欧洲国家体系的生成时期里,由荷兰和英国领头的欧洲多数国家联盟以“欧洲自由”(the Liberty of Europe)为道义依据,凭借与之休戚相关的均势机制,先后挫败了一度占有巨大优势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王路易十四建立“普遍君主国”(universal monarchy)的称霸努力。〔3〕与此相似,即将步入21世纪的人们有理由期望和追求并非两极、更非单极的世界自由和世界均势,虽然此类目标的实现不像过去那般往往有赖于战争。 二、xx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态度: 从拒斥到不情愿的接受 在观察和思考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时,必然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亦可称为唯一的世界强国)美国对这一趋势持什么态度。在冷战时代,除了主要从冷战需要出发支持西欧、日本经济成长和同样从冷战需要出发改善对华关系外,美国根本不愿接受任何真正的多极化动向,以至于社勒斯把第三世界国家的中立主义和不结盟——世界多极化的萌芽之一——斥责为“不道德的”。〔4〕即使那赋予美国空前的世界政治和战略权势的两极格局,也是美国鉴于严酷的美苏军事对峙逻辑(尤其是核恐怖平衡逻辑)很不情愿地忍受的,哪怕这一格局在美苏关系相对缓和时期里,因其包含的超级大国共同控制机能而使美国获得不少额外便利。苏联解体加上海湾战争大胜造就的兴奋感和陶醉感,导致美国朝野当真规划起美国权势及其价值观一统天下的图景来,其状若撇开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末期不谈,肯定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正如思想颇为激进的著名国际法学者理查德·弗尔克不无厌恶地描述的那样,从行政当局领导到大多数政治家,精英们“容光焕发地谈论全球安全

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工业化产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汽车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人们更加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而由于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中国的私人汽车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加入WTO后,随着国际化厂商的冲击和内部产业的重组,虽然对国内汽车厂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对消费者而言却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目前,国内私人汽车的销售面临着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汽车厂商为了扩大或维持现有市场份额,除了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外,还施展出十八般武艺,开展种种营销策略。但是这些做法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吗?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要考虑哪些问题,又是根据什么做出的这些决策呢?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做一个深入地的分析和了解。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汽车行业的总体概况;第二部分是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影响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最后是结论。 关键词: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

目录 引言 (1) 1 我国汽车行业的总体概况 (2) 1.1 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2) 1.2 国内市场基本特点及主要厂商 (2) 1.3 轿车在汽车产业中的比重不断增高 (4) 2 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分析 (5) 2.1 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类型 (5) 2.1.1 感情购买动机 (5) 2.1.2 理智购买动机 (6) 2.2 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特点 (7) 3 影响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 (8) 3.1 购车原因的调查分析 (8) 3.2 信贷市场对购车主的激励 (9) 3.3 影响汽车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 (9) 3.3.1 商品因素 (10) 3.3.2 媒介因素 (10) 3.3.3 消费者自身的因素 (10)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中美贸易战专题:中美经济实力对比

[Table_Summary] 中美经济实力对比 宏观研究专题报告2019/6/3 导读: 中美贸易战爆发前后,关于中美竞争力的比较主要有三种观点:1)过度 膨胀派,认为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越美国,中国有实力全面挑战美国;2) 过度悲观派,否定中国制度、文化,认为改革进入深水区而难以推进, 内忧外患导致中美差距只会越来越大;3)理性客观派,主张全面、客观、 理性分析中美的竞争力,认为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有可能实现高质 量发展,持续追赶美国,不断改善民生,迈向发达国家行列。 中美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将从经济、科技、军事、教 育、营商、民生等各领域全面对比中美实力。本文从经济实力方面客观 分析中美差距,肯定进步,正视问题。 摘要: 四十年来,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占 全球经济份额上升到16%,中美GDP之比上升到66%。第一,1978-2018 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不到1500亿美元增长至13.6万亿美元,从低收入国 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占美国GDP比重从6.3%上升到66.3%, 占全球经济规模比重从1.8%增长到16.1%,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从2% 增长至约30%。四十年年均实际增速为9.5%,同期美国和日本仅为2.6% 和2%。假定中国GDP年均增速6%,美国增速2%,2027年即十年后中国 GDP总量预计将赶超美国。第二,工农业生产能力快速发展,资源从短 缺到丰富。1978-2018年,粮食总产量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87 倍,工业增加值为全球第一。铁路、公路里程分别增长4.5倍和1.5倍, 其中高铁占世界高铁总量2/3以上,建成全球最大移动互联网。第三, 货物贸易居全球第一,占全球12.8%。2018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50 亿美元,较1984年增加106倍。第四,外汇储备连续十三年全球第一。 第五,城镇化率攀升至59.6%,进入城市群都市圈发展阶段。四十年来, 就业规模增长超3亿,从第一产业持续向二三产业转移,但第一产业就 业人员占比仍高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20.2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要正视不足,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6%,在生产效率差、 产业结构、金融发达程度、城市化水平、企业竞争力、科技教育文化、 居民生活等方面与美国比仍有较大差距及发展空间。第一,中国人均GDP 仅相当于美国的16%。第二,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 美国的43%和12%,每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低于美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第 三,消费对我国经济的贡献度上升,但投资仍占较大比例,美国为消费 驱动型经济。第四,中国第三产业低于美国30个百分点,但金融业占比 略超美国。农业占比偏高,但效率偏低,我国广义粮食自给率84%低于 美国的131%。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整体低于美国,但高技术行业产能利 用率高于美国。中国的钢铁产量约为美国的10倍。第五,虽然货物贸易

消费者行为分析报告范文

消费者行为分析报 告

小米手机消费行为分析 一.消费者分析 从各手机品牌使用者所在城市来看,智能手机者有将近70%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比例远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是由于人口情况,经济状况,消费水平所决定。其的投放主要是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其它地方基本看不到此手机产品。小米手机的生产基地在富士康,虽然它不是全国家喻户晓的手机品牌,但其使用者依然呈现出了区域特点,有将近1/3的使用者都在北京地区,而在广州和深圳等南方城市则比较少。 “发烧友”的特点是依赖网络,常在论坛活IT网页活动,属于意见领袖。“智能手机爱好者”“名族品牌支持者”“价格导向型消费者”“品牌导向型消费者”主要集中在16岁到45岁的人群里,常见的是高中大学在校生,城市白领等,特点是接触网络较多,生活中容易接触到各种交通工具,休闲时间的活动地点集中在闹市区,商业区,及各种大小型商场。“冲动型消费者”“感情型消费者”“不定型消费者”遍布在广大的手机消费者中,容易受营销广告,意见领袖的影响,是潜在消费者,任何能接触到广告很产品的消费者都属于这一部分。

二..现有消费者 1、消费群体构成:截止到当前为止小米手机排队预订人数 已经超过30 万,预订截止。 经过我们经过网络等多种方法对小米手机消费群体进行 调查分析得到: 当前小米手机消费群体已经突破30万,这只是当前预订批次,预计今后小米手机的消费群体还会继续攀 升。 小米手机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20到35岁,其中学生大约占总体的六成其次是白领工作者。可是随着小 米手机的正式批量式生产,相信在今后小米手机的消费 群体将不断扩大。据我们调查分析小米手机的消费群体 大多数集中在18到35岁、男性、追逐功能、爱好科 技、而且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她们大多数为白领工作 者或者学生,教育程度以大学学历为主,主要分布在一 二线城市。 2、消费行为 (因为小米手机当前处于预售阶段,因此我们只对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