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 A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C )
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
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 D )的新概念
A、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B、计划与市场在内的统一的经济
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D )
A、实现共同富裕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经济混合
6.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B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
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所有制结构应该是( D )
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混合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
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 C )
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外资经济
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B )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10.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C )
A、需要
B、资本
C、劳动
D、工作能力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 B )
A、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
C、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
D、劳动者的个人受辱支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
12.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 B )
A、阶级的差别
B、劳动的差别
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
D、社会地位的差别
13.分配方式是由( A )决定的
A 、生产方式 B、交换方式 C、消费方式 D、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
14.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 D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风险补偿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15.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B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剥削收入
D、风险收入
1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 C )
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
B、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
C、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D、福利性分配结合起来
1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 D )
A、一部分人先富
B、大多数人富裕
C、先富带动后富
D、共同富裕
18.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 B )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
1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D )
A、物质生产增长向精神生产增长转变
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 )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多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BC )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E、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和法规
4.公有制经济包括( ABCD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经济成分
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经济成分
E、股份制经济
5.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BC )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E、公有资产在全国各地、各种产业中都占优势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 BD )
A、是人们的第一需要
B、是人们的谋生手段
C、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
D、还存在着重大差别
E、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 ABCDE )
A、按劳分配的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
C、福利性分配的收入
D、风险收入
E、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8.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ABCE )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
C、资产收益
D、通过福利性分配得到的收入
E、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 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 ABCDE )
A、资本
B、劳动力
C、土地
D、技术
E、信息
10.在我国现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手段应当是( AB )
A、诚实劳动
B、合法经营
C、行业封锁
D、部门垄断
E、地方保护
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有( ABCDE )
A、保护合法收入
B、取缔非法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整顿不合理收入
E、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1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BCDE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
E、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13.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上一条( ABCDE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1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BCDE )
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D、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
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15.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BCDE )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村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1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BCDE )
A、集成重新
B、自主创新
C、重点跨越
D、支撑发展
E、引领未来
多选
1.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CE )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社会分配的公平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是( ABCDE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技术开发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E、沿边和沿江地区
3.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BE )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发展是手段
D、稳定是目的
E、稳定是前提第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C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
D、国务院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B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B )
A、共产党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
D、新民主主义专政
4.我国的根本政体是( 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B、民主集中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国体是( B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近年来,我国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 B )
A、乡一级
B、县一级
C、村一级
D、市一级
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D )
A、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
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C )
A、在野党
B、执政党
C、参政党
D、在朝党
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 )
A、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
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C )
A、指导思想
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1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 D )
A、先决条件
B、基本动力
C、根本基础
D、客观需要
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必须将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多选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C )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
C、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主集中制
E、爱国统一战线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ABCD )
A、它们的领导力量相同
B、它们的性质相同
C、它们的作用、职能相同
D、它们的历史使命相同
E、它们的形式相同
3.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 ACE )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B、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C、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
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是( ABCDE )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C、中国农工民主党
D、中国致公党
E、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 ACE )
A、前者是后者依据和前提
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E、前者是国家政权性质,后者是政府机构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ABCD )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B、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E、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
7.依法治国,是( ABCDE )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
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E、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AC )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机关
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最高领导机关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C )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2.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E、社会主义荣辱观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B )
A、民主法制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 ABCDE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建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E、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F、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提出的举措包括( ABCDE )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E、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3.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 BCDE )
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
第八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见P169
第八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见P173
第九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思想
1.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B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2.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C )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B、 3.“一国两制”的提出当初是为了解决( A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港澳台问题
4.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行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D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5.提出两岸尽快实现“三通”的是( A )
A、《告台湾同胞书》
B、叶剑英九条方针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6.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是在( C )
A、979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4年
7.1985年3月,( C )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D、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8.“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B )
A、和平统一
B、一个中国
C、两种制度
D、50年不变
9.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 C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都可以
10.《中英联合声明》与《中葡联合声明》分别签定于( A )
A、1984年和1987年
B、1983年和1986年
C、1985年和1988年
D、 1984年和1986年
11.《中国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B )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12.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是在( C )
A、1999年10月1日
B、 1999年10月1日
C、1999年12月20日
D、1999年12月1日
13.1995年1月30日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的是( A ) A、江泽民 B、李鹏 C、朱镕基 D、李瑞环
1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B )
A、《告台湾同胞书》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15.2005年3月,( C )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A、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B、十届人大二次会议
C、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D、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多选
1.英国强占香港是通过( ACE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E、《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2.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 BE )
A、都是国际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内政问题
D、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E、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3.台湾问题是( CDE )
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B、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E、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4.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属于“四目”问题的有( ABCD )
A、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D、双方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E、双方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5.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党的三大任务是( ADE )
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E、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6.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 ABCD )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7.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 DE )
A、用武力方式解决
B、通过经济交流的方式来解决
C、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来解决
D、通过政治谈判的方式来解决
E、力争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十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 C )
A、新原则
B、新秩序
C、主题
D、新格局
2.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D、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
3.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
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这一关系指的是( B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4.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在会见( A ) A、印度代表团 B、缅甸代表团
C、印尼代表团
D、越南代表团
5.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C )
A、一极化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多选
1.毛泽东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的著名论断有(ABCDE )
A、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B、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
C、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
D、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E、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
2.和谐的世界应该是( ACDE )
A、民主的世界
B、繁荣的世界
C、和睦的世界
D、公正的世界
E、包容的世界
3.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必须( ABCD )
A、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和强权政治
B、树立新安全观
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维护世界多样性
E、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4.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BDE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独立自主
E、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现阶段,我国知识分子是( C )
A、小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D、一个独立的阶级 2
.在“四个尊重”,核心是( A )
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其中( A )
A、大陆范围内的联盟是主体
B、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主体
C、、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都是主体
D、大陆范围外的联盟是大陆范围内的联盟的基础
4.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D )
A、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工人阶级
5.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 C ) 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多选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ABCDE)A、队伍迅速壮大 B、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D、进城就业的农民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E、岗位流动加快
2.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 ABCD )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E、结成反帝反霸统一战线的国际友人
3.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维护祖国统一
B、反对民族分裂
C、坚持民族平等
D、民族团结
E、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C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2.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D )党的领导
A、重视
B、服从
C、统一
D、改善
3.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B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民主人士
多选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 ABC )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经济领导
E、技术领导
2.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ADE )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为人民服务
D、密切联系群众
E、批评与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