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考点复习题及答案

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考点复习题及答案

健康管理师资格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

从事个体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健康管理师的职业等级

国家职业资格等级分5级,五级为初级,一级为最高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

?健康管理师三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健康管理师二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健康管理师一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三、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功能

健康监测

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

健康指导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指导、培训与研究

具1-4项为三级健康管理师具备的职业功能

具除“研究”外的所有5项为二级健康管理师具备的职业功能

具上述所有5项功能为一级健康管理师

四、健康管理师职业基本要求和职业工作要求

职业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部分

具备基本职业道德的健康管理师的行为规范首先必须遵循生命伦理学的3大基本原则:1、尊重2、不伤害/有利3、公正

职业工作要求:包括职业功能、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相关知识4部分。

能力要求:指完成每一项工作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能力。

健康管理师三级应具备21种能力;

健康管理师二级应具备健康管理师三级21种能力的基础上再增加27种能力;

健康管理师一级应具备健康管理师二级的48种能力的基础上再增加31种能力。

五、健康管理的定义

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六、健康的定义

健康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身体健康;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第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七、目前健康管理在美国主要应用在哪个几领城?

主要是在以下4个领城:

1、政府主为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情,制定的全国健康管理计划——“健康人民”。

2、企业、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公司帮助个人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疾

病发生的机率和减少医疗费用的负担。

3、健康保险和医疗保险。

4、新药的研究和研发。

八、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3个)

第一步是了解你的健康(收集服务对像的个人健康信息)

第二步是健康和疾病的风险评估

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

九、健康管理的常用服务流程(5个部分):

1、健康管理体检

2、健康评估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5、专项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十、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6个)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伤病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十一、何谓健康的生活方式?(5项)

饮食合理、不吸烟、适量饮酒、保持健康体重和定期运动。

十二、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3个)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的健康责任和作用。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3、通常与其他健康管理策略联合进行。

十三、健康管理的6个基本策略中哪一个目前在中国最有应用价值?为什么?

生活方式管理最有应用价值。经研究发现,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休息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降低患一些慢性病的风险,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可能被药物和其他所替代。改变生活方式永远不会晚,即使到中老年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能从中受益。

十四、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促进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技术)

1、教育

2、激励

3、训练

4、营销

十五、影响需求(需求管理)的主要因素(4种)

1、患病率

2、感知到的需要

3、病人偏好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十六、健康需求预测方法

1、以问卷为基础的健康评估

2、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十七、疾病管理的3个主要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是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

量。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十八、健康管理在中国的需求迫切而巨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我国人口学特征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且有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发展不平衡,“未富

先老”等特点。

2、慢性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的80.9%

3、医疗费用急剧增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

4、健康保障模式的改变

十九、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风险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一种状况。广义而言,人们使用“风险”来描述结果

不确定的状况。

2、分类:纯粹风险——当损失是否发生存在不确定性时,既为纯粹风险。无任何收益只有损

失的可能性。

投机风险——既可能产生收益,也可能赞成损失的事件存在不确定时。

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主观风险——无法精确衡量

客观风险——对风险的衡量方面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如何衡量客观风险

某种情况下,客观风险存在的程度,即实际损失与预期损失的变化程度,称为风险

度。

客观风险=实际损失与期望损失的可能偏差/期望损失

二十、识别风险的目的是为管理风险。

二十一、风险的管理步骤(4个)

1、识别风险掌握风险识别的标准和技术是风险识别的关键。

2、评估风险。

3、选择风险管理方法

4、实施与反馈

二十二、风险的管理方法

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非保险或者保险两大类。具体方法包括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自留及风险转移等。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总体上看,风险是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二十三、健康风险评估(HRA)的定义

健康风险评估(HRA)是一种方法或工具,用来描述或估计某一未来患某种特定疾病或因某一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

定义:健康风险评估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和/或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

二十四、常见的HRA结果指标有哪些?

有患病危险性、健康年龄和健康分值。

患病危险性可用患病的概率值作为结果(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小数,典型的例子就是死亡危险性,0=永生,1=死亡)。也可用某一个体在其所在的人群中根据危险性的高低排序而得到的序位情况来表示。

二十五、健康风险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健康风险评估包括3个基本模块:问卷、危险度计算、评估报告。

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

健康教育信息

其中评估结果是健康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十七、HRA的种类和方法

临床评估

健康过程及结果评估

1、按应用领城区分: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评估

公共卫生监测及人群健康评估

2、按评估功能的角度:一般健康风险评估

疾病风险评估

二十八、疾病风险评估的步骤:(4个)

1、选择要预测的疾病(病种)。

2、不断地发现处确定与该疾病有关的危险因素。

3、应用适当

的预测方法建立疾病风险预测模型。4、验证评估模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二十九、患病危险性的表示方法

1、未来若干年内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概率值)

2、与同龄、同性别的人群平均水平相比,个人患病危险性的高低(在人群中的百分位数)来进

行。

三十、生命质量评估

1、定义: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指在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

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2、评估的基本内容(5个)

一是躯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功能;四是疾病状态;五是对健康的总体感受。

3、常用量表

SF-36量表。是一种由36个项目组成的健康调查方法。由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内容分成8个方面,分别是:身体功能(PF)、体格功能(RP)、身体疼痛(BP)、一般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作用(RE)和心理卫生(MH)。

最低分值35分,最高分值为145分。

三十一、卫生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诊疗规范中将哪些疾病作为生活方式疾病的重点?

将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能预防和控制的疾病作为生活方式疾病的重点。

三十二、生活方式/行为评估的重点领城主要有哪些?

生活方式/行为评估与疾病风险评估有显著不同,它仅对现状进行评估,不预测未来。评估的重点领城主要有体力活动(休闲活动、体育运动、日常生活活动和职业活动)膳食和精神压力。

评估的目的主要是帮助个人识别吵健康的行为方式,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

三十三、信息与数据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信息是处理后的数据所形成的一种形式。

三十四、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十五、健康风险评估的主要目的(5种)

1、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危险因素。

2、鼓励和帮助个体修正不健康的行为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

行为和生活方式。

3、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4、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5、健康管理人群分类健康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根据评估结果将人群进行分类。分类

的标准主要有两类:健康风险的高低、医疗花费的高低。

三十六、健康管理效果评价包括哪几个方面(4个)?

1、危险因素的控制

2、患病危险性的变化

3、成本效果评价

4、满意度评价。

三十七、健康管理效果评价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城?

2、在企业等工业场所

3、在健康保险行业。

三十八、社会医疗保险的起源?

1883年,德国颁布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保险法《企业工人疾病保险法》

三十九、健康保险的分类

按保险的性质不同,健康保险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

四十、商业健康保险的分类

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

四十一、商业保险的精算工作分为哪几个部分?(3个)

费率制定、赔付率计算、准备金提取

四十二、社会医疗保险的特点(6个)

一是遵循社会保险的一般原则,即“强制性、互济性、补偿性”,二是其资金一般都是来自专项保险费收入,三是强调权力和义务相对应,四是与就业和收入相关联,五是依法设立社会化管理的医疗保险机构作为“第三支付”组织。六是其待遇水平根据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确定。

四十三、社会医疗保险的主要政策(5个)

包括参保范围、资金来源、待遇标准、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及管理和经办等方面。

四十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是什么?(5点)

1、业务规模和覆盖人群少

2、专业化程度不高

3、专业人才缺乏

4、缺乏系统的健康保险经营体系

5、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社会环境尚待改善

四十五、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趋势(4大方面)

1、商业健康保险走向专业化经营

2、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主体是益增多,竞争激烈

3、健康管理服务和技术应用以及医保合作关系深化促进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

4、宏观环境向着有利于健康保险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十六、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补充医疗保险

3、社会医疗救助

4、农村合作医疗

四十七、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

1、逐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

2、合理调整社会医疗保险的缴费比例

3、完善统筹基金的支付政策

4、扩展个人医疗帐户的使用范围

四十八、健康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定义

在为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的过程中,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或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的合作,所进行的健康指导和诊疗干预管理活动。

2、诊疗干预类

五十、健康保险对健康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促进健康管理的资源配置和整合

2、作为健康管理战略性市场渠道

3、能够监督健康管理业的成熟发展

4、能加强健康管理的良好认同度

五十一、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合作模式(3种)

一是服务完全外包模式,二是自行提供服务模式,三是共同投资模式。

五十二、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活动与过程。

其目的和重点是改变不良行为,减少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五十四、健康教育的核心

是通过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五十五、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行为改变、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五十六、健康促进的基本特征(5个)

1、对行为的改变作用较持久,有时带有一定的约束性。

2、涉及整个人群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疾病的三级预防中更注重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4、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先导和基础。

5、与健康教育相比,健康促进融客观的支持与主观的参与于一体。

五十七、健康促进的三大基本策略与核心策略

《渥太华宣言》中确定,健康促进的三大基本策略是:倡导、赋权、协调

核心策略是:社会动员(也是最基本的策略)

五十八、21世纪健康促进的重点(6个内容)

1、提高社会对健康的责任感

2、增加健康发展的投资

3、巩固、扩大有利于健康的伙伴关系

4、保证健康促进的基础设施

5、行动起来

五十九、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是群体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方法与策略。

六十、行为的概念

人的行为是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风环境因素作出的能动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外显的,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也可能是内隐的,不能被直接观察。

人类行为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行为结果。以S模式来体现行为的基本含义:

S O R

刺激有机体行为反应

六十一、人类行为的分类

本能行为、社会行为

六十二、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3类)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学习因素

六十三、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

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

六十四、促进健康的行为有哪几个基本特征?(5个)

有利性、规律性、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

六十五、促进健康的行为分类(5大类)

一般健康行为、戒除不良嗜好、预警行为、避开环境危害、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六十六、危害健康的行为分类(4类)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致病行为模式(如A型行为模式、C型行为模式)、不良疾病行为、违反法律和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六十七、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影响的特点?(长差强大广泛)

一是潜伏期长,二是特异性差,三是协同作用强,四是变易性大,五是广泛存在

六十八、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六十九、在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哪些因素有关?(5个)1是感知疾病的威胁(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2是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3是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论和判断),4是社会人口学因素,5是提示因素(指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七十、传播的分类

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自我传播

七十一、传播的基本特征(5个)

社会性、普遍性、符号性、互动性、共享性

七十二、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

探测、协调、教导、娱乐

七十三、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效果

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

七十四、人际传播的形式(3种)

二人传播(咨询、访谈)、公众传播(讲演、讲课)、小群体传播(小级讨论、自我导向学习、同伴教育等)

七十五、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保证效果原则、针对性原则、速度快原则、可及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七十六、健康传播的效果分为几个层次?

按可达到的难度由低向高依次为以下4个层次:

一是知晓信息,二是信念认同,三是态度向着有利于健康转变,四是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七十七、健康传播的影响因素(5个方面)

一是健康传播者方面,二是健康信息方面,三是媒介渠道方面,四是受传者方面,五是环境方面

七十八健康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工作模式(基本步骤):

格林模式(PRECEDE—PROCEED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最具权威的工作模式。

1、PRECEDE模式:是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

2、PROCEED模式:是指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

七十九: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的基本步骤:( 6个)

根据格林模式的程序将计划分成社会诊断、流行病学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教育与组织诊断、管理与政策诊断以及评价阶段6个基本步骤。

除评价阶段外,其余5个步骤实际上为社区需求评估的内容。

八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社区需求评估。

2、确定优先项目。

3、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4、制定干预策略。

5、制定计划实施方案。

6、制定计划评价方案。

八十一、社区需求评估(6个诊断)

1、社会诊断

2、流行病学诊断

3、行为诊断

4、环境诊断

5、教育诊断

八十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是为实现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其要求可归纳为SMART 5个英文字母。具体地说,计划必须回答4个“W”和2个“H”:

Who ——对谁

What ——实现什么变化(知、信、行、发病率等)

When——在多长时间内实现这种变化

Where——在什么范围内实现这种变化

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How to measure——如何测量这种变化?

八十三、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一般就分为:教育目标、行为目标和健康目标3个方面。

教育目标包括:知识方面、信念方面、态度方面、价值方面和技巧方面

对于中长期目标(5年,10~20年)可制定健康目标(而对于一个短期计划未必制定健康目标)。1、八十四、制定教育策略时,目标人群的分类?

一级目标人群:计划希望这些人群将实施所建议的健康行为。

二级目标人群:对一级目标人群有重要影响的人。

三级目标人群: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和其他对计划的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八十五、理想的教育策略包括健康教育策略、社会策略、环境策略3个方面。

八十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评价的种类

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结局评价、总结评价

八十七、形成评价的具体内容(6个)

(形成评价是一个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信息的过程)

1、了解目标人群的各种基本特征

2、了解目标人群对各种干预措施的看法。

3、了解教育资料的发放系统,包括生产、贮存、批发、零售以及发放渠道。

4、对问卷进行预调查及修改。

5、了解哪些健康教育干预策略适用于目标人群,健康教育资料预试验,以确定其适用性

6、针对计划执行初斯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对计划进行适度调整。

八十八、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过程评价指标:

干预活动暴露率

有效指标(EI)=

预期达到的参与率

八十九、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效应评价指标有哪些?(6个)

受调查者知识得分之和

1、卫生知识均分=

受调查者总人数

卫生知识达到合格标准人数

2、卫生知识合格率= × 100%

受调查者总人数

知晓(能正确回答)某卫生知识的人数

3、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 × 100%

被调查者总人数

有某信念的人数

4、信念持有率= × 100%

被调查者总人数

有特定行为的人数

5、行为流行率= × 100%

被调查者总人数

在一定时期内某行为发生改变的人数

6、行为改变率= × 100%

观察期开始时有该行为的人数

八十九、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的结局评价内容

1、健康状况①生理指标②疾病与死亡指标

2、生活质量对生活质量测量可用以下量表:

①生活质量指标②美国社会健康协会指数

③日常活动量表④生活满意度指数量表

九十、常用于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方案有以下5种:(R E C O X)

九十一、影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评价结果的因素(5个)

1、时间因素

2、测试或观察因素其中与测量对象的因素有关的霍桑效应——人们被选择为干预或评价对象时,由于感觉到正在被研究或评价而表现出的行为异乎寻常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3、回归因素

4、选择因素

5、失访

九十二、制定营销计划

因为可控制的市场力量变化繁多,不同的组合适合于不同的人群,这就是著名的7P,这些P是指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物理特征、流程、人员。

九十三、服务与产品的不同之处?

服务之所以区别于货物,在于它有以下几个特点:服务是无形的、服务的不可分割性、服务的可变性以及服务的易损性。另外,客户的满意标准和客户的参与程度也与货物买卖不同。

九十四、健康服务营销的特殊问题(10个问题)

1、对第三方的责任

2、客户的不确定性

3、经验的关键作用

4、有限的差异化程度

5、维持质量管理

6、让医师也成为销售者

7、专业服务人士要分配出时间做市场营销 8、处理紧急问题的压力

9、对广告的意见冲突 10、有限的市场营销知识背景

九十五、健康管理服务的特征(4个)

1、健康服务是具备专业资格的服务者提供的能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意见,它也包括为客户提供的日常服务。

2、健康管理师都需要定期通过一定的资格考试,遵守本行业的传统与道德规范。

3、健康管理服务具有高度的专业水平。

4、健康服务的提供者通常有很强的与客户面对面的交际能力,这对质量和服务的定义有很重要的作用。

九十六、进行有效健康服务营销的12大要点

1、质量高于一切

2、建立市场营销组织

3、知识就是力量

4、制定营销计划

5、企业不可能是万能的

6、提供客户无法拒绝的服务

7、成功的定价

8、接触,接触,再接触

9、你不能不沟通 10、乘上互联网时代的列车 11、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12、未来就是现在

九十七、健康服务如何选择目标市场?

3种比较宽泛的市场覆盖战略:1、无差异营销 2、差异化营销 3、集中营销

九十八、基本伦理原则

1、尊重自主性、知性同意、保密和隐私

2、不伤害/有益

九十九、病人权利

1、权力和人权

2、病人的权利

3、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OO、健康管理相关的人格(7个)

1、生命健康权

2、身体权

3、隐私权

4、名誉权

5、肖像权

6、知情同意权

7、自主决定权

一O一、健康管理相关的身份权有

亲属权、配偶权、监护权

一O二、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2004年8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并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一O三、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组织生产。

一O四、特殊药品管理

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对下列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一O五、人体九大系统是哪些?

1、神经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4、消化系统

5、泌尿系统

6、生殖系统

7、内分泌系统

8、免疫系统

9、运动系统

一O六、构成身体的主要化学元素有哪些?

氧、碳、氢、氮 4种占人体的96%

一O七、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一O八、什么是疾病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一O九、疾病的基本特征(5个)

1、疾病是有原因的

2、是一个规律的发展过程

3、疾病可导致人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

4、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但不同的疾病又在一定部位有其特殊的变化

5、疾病使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下降,劳动力减弱或丧失。

一一O、衰老的原因)(3个)

1、由人体细胞核里的基因停止了活动造成的

2、自由基导致衰老

3、内分泌衰退导致衰老

一一一、与衰老有关的疾病

衰老的过程总是与各种“退行性疾病”伴行,例如;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运动系统病、乳腺癌和大肠癌。

一一二、医师临床判断的基本程序

1、最初的临床判断:模型辨认,即套用教科书上有磁疾病的描述。只有在病情典型、符合唯一的疾病模型时,才能使用此法。否则则进入下一步较为复杂的分析过程。

2、根据以下三方面的知识,医师对病人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即刻的观察,从而缩小可能的病因范围。A、从教育和工作中获得一系列疾患的特征——

一份问题清单;B、病人现有病情的可能原因——对引起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问题原因的实际体验;C、原有的关于该病人背景的知识。

3、这些考虑使医师对问题产生一个直觉,并沿着这个思路去搜集资料,形成数目有限的几个诊断假设。

4、将这些假设按疾病发生、严重性和可治性来排列优先顺序。

5、向病人继续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假设。

7、汇总查体结果和其他能即刻搜集的资料,如能证实一个或几个诊断假设,便形成了诊断。否则,这一循环过程将继续进行,直到医师确认了一个或几个诊断。

8、做出处理决定

一一三、病人如何正确就医?

1、选择合理的就医路线

2、与医师建立伙伴关系

3、就医的准备工作

4、与医师共同决定健康和医疗检查方案

5、与医师共同决定药物治疗方案

6、如何与医师共同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一一四、关于自己身体健康和疾病的记录至少包括以下2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家庭健康和医疗档案,二是自我保健记录。

一一五、每个人的健康和医疗档案应该有哪些内容?(5个)

1、已被诊断的慢性病(关节炎、哮喘、糖尿病、高血压)

2、过敏史:所有已知的对药品、食物或昆虫的过敏。

3、突发事件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此人是否有起搏器或者心脏辅助装置,是否有糖尿病和癫痫,是否聋、瞎。

4、主要医师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5、其他重要信息。

一一六、自我保健记录(4个内容)

除了家庭健康和医疗档案外,还应有一份自我保健记录。内容如下:

1、观察问题

2、了解相关自我保健信息。

3、制定自我保健行动计划。

4、评价自我保健效果。

一一七、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3、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如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4、细胞膜两侧体液的PH值

一一八、何谓药源性疾病?

在治疗或诊断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药物而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不良反应,称为药源性疾病。

一一九、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4类)

第一类反应: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

第二类反应:是极少数具有过敏体质或特异体质的病人,在使用常用量或低于常用量药物时发生的过敏反应。

第三类反应:是药物治疗后的继发反应(如继发感染)

第四类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引起

一二O、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的区别

药物不良反应是在“正常用量、正常用法”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而药品不良事件是指超量用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用药不当以及假冒伪劣药引起的对人的伤害。

一二一、合理用药的原则

1、明确诊断2、根据药理学特点选药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4、强调个体化

一二二、为何老年人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一是因为老年人各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排泄、代谢、分布及其作用与青壮年迥然不同。二是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病,用药种类多,会产生有益的或不良的相互作用,甚至严重的毒副作用。

一二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二四、我国的卫生方针(7句话)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这一方针的核心就是:卫生工作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二五、三级预防内容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2、二级预防:临床前预防

3、三能预防;临床预防

一二六、影响人类健康有4大因素,即1、环境因素2、机体生物学因素3、生活方式、行为、心理因素4、卫生服务因素

一二七、何谓疾病监测?

通过系统性、持续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及评价疾病和死亡报告及其他有关信息,边疆监视疾病的分布和趋势,及时将这些资料上报给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并发给相关人员,以指导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或消灭可预防疾病的目的。

一二八、现代疾病监测包括哪几部分?

包括3个部分:资料收集、资料分析和应答

一二九、疾病监测的任务是什么?

1、对人群中疾病的暴发、疾病的发生、现患、死亡及其分布进行长期的监测,收集医院、诊所等来源的病人登记、病例报告;2、对疾病暴发地进行调查;3、调查个体病例,特别是新来的人、不常见的疾病;4、调查医院、诊所、居委会漏报的病例;5、死亡登记、死因调查;6、分离鉴定致病因子;7、评估生物制品、药物以及其他措施对防治疾病的效果;8、研究人群抵抗疾病的免疫情况;9、收集有关环境、社会因素的资料;10、研究人口统计数字以及与公共卫生子组织有关的信息。一三O、传统的检疫与现代疾病监测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的检疫是被动在防治疾病的传入,而现代疾病监测却是主动的阻止疾病的传播。

一三一、何谓公共卫生监测?

即现代疾病监测(第二代监测),包括对传染病、非传染病以及引起疾病暴发和传播的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因素的监测。

一三二、我国卫生立法的基本特征?(5点)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2、维护社会主义的卫生工作方向,确保卫生事业的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公益福利性质

3、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和健康危害

4、全社会广泛参与,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机构、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

一三三、制定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对健康无危害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一三四、卫生监督包括哪些?(3种)

1、预防性的卫生监督

2、经常性的卫生监督

3、国境卫生检疫监督

一三五、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

是指负责有关人群的卫生保健需求的医生,通过与患者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向患者及其家庭、社区提供可及的、一体化的卫生保健服务。

一三六、做好初级卫生保健的关键问题是什么?(5点)

1、政府领导和支持

2、多部门通力协作

3、动员和组织群众

4、采用适宜技术

5、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一三七、初级卫生保健的内涵是什么?(四个方面和八项要素)

即: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合理治疗、社区康复四方面工作。

具体化为:1、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 2、改善食品供应和合理膳食 3、供应足够的安全卫生用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 4、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 5、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6、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外伤的合理治疗 8、提供基本药物。

一三八、WHO将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health for all)目标概括为:卫生服务朝着优质、公平、相关性和经济有效更加稳步持续地发展,即大大发展社区为导向的卫

中坚骨干力量。

一三九、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特点:

可及性、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

一四O、初级医疗团队中的专业核心——全科/家庭医师

一四一、全科医生的工作模式

整体性的健康管理、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个体-群体相结合的照顾

一四二、全科医生的工作方式(3点)

1、以人为本的的临床诊疗模式

2、全科医生的“四合一”应诊内容

3、全科医生的个性化病人教育

一四三、全科医生的“四合一”应诊内容

1、确定和处理现患问题

2、对慢性、活动性问题进行处理

3、根据需要提供预防照顾

4、改善病人就医和遵医行为

一四四、全科医生个体化病人教育的重要五环节包括:

判断、解释、共识

一四五、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4点)

1、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

2、它不仅研究各种疾病,而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

3、它的重点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及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

4、最重要的是,它的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一四六、流行病学的任务

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揭示现象”,即揭示流行或分布的现象;第二阶段为“找出原因或影响因素”,即从分析现象入手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原因或影响因素。第三阶段为“提供措施”,即合理利用前两阶段的结果,找出预防或处理的策略与措施。依序完成上述3个阶段的任务,才算是完整的流行病学工作。

一四七、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3大方法)

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三种。

横断面研究

比例死亡比研究描述性研究

1、观察性研究生态学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性研究

队列研究(随访研究)

临床试验

2、实验性研究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3、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一四八、何谓发病率?

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一四九、何谓患病率?(亦称现患率)

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一五一、患病率的用途

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而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

一五二、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是什么?

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2、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频率,衡量的是疾病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为动态指标。

一五三、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一五四、粗死亡率

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调整的死亡率。

一五五、死亡专率

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各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

一五六、累积死亡率

指一定时期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多用百分率表示)

一五七、相对危险度(RR)

指暴露组的发病率(Ie)与非暴露组发病率(Io)之比,它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相关强度.

计算公式 : RR = Ie / Io

RR的意义:说明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相对危险度无单位,比值范围在O至∞之间。

RR=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

RR<1,说明暴露与疾病存在负联系(提示暴露是保护因子);

RR>1,说明两者存在正联系(提示暴露就是危险因子);比值越大,联系越强。

一五八、比值比(OR)

又称优势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之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与RR相同,OR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非暴露者高的程度。若能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OR值接近甚至等于RR值:

一是所研究的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很低;二是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一五九、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5种)

1、现况调查

2、队列研究

3、病例对照研究

4、实验性研究

5、诊断试验的评价研究

优点:1、常用的是抽样调查。研究结果有较强的推广意义,以样本估计总休的可信度较高 2、现况研究是在收集资料完成之后,将样本按是否患病或是否暴露来分

组比较,即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使结果具有可比性。3、

现况研究往往采用问卷调查或采用监测等手段收集,故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多种现况调查因素,是疾病病因调查探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局限性:1、由于调查时疾病与暴露因素同时存在,难以确定先因后果的时相关系。2、得到的是某一时点的是否患病情况,故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 3、处在潜伏期

或临床前期的人极有可能被误认为正常人而使研究结果发生偏倚,低估该研

究群体的患病水平。

一六O、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

3、双向性队列研究

一六一、队列研究的特点

2、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暴露与否是自然存在于研究人群,而不是人为给予的。

3、研究对象根据暴露与否分组,这与实验性研究的随机随机分组不同。

4、是从“因”到“果”的研究

5、追踪观察的是两组间的发病或死亡率差异,如RR。

一六一、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1、优点: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得资料完整,无回忆偏倚;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测量两组间的特异危险度和相对危险度;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果,并能了解疾病的自然史;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联系强度,且先因后果,时间关系明确,所得联系比较确实可靠;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稳定;在有完整资料记录的条件下,不作回归性队列研究。

一六二、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1、疾病发生后进行,研究开始时已有一批可供选择的病例。

2、研究对象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被研究因素的暴露状况是通过回顾获得的。

4、若按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已发生,由果推因。

5、经两组暴露率或暴露水平的比较,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一六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所需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因此工作量相对小,所需物力、人力较少,易于进行,出结果快;可以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适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进行研究;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作初步评价。

缺点:由于受回忆偏倚的影响,选择合理的对照又较困难,因此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此外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RR),只能计算比值比(OR)。

一六四、实验性研究的主要研究类型:

临床实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和类实验等

一六五、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不同之处是什么?

筛检试验是把病人及可疑有该病但实际无该病的人与健康人区别开来,而诊断试验是进一步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因此,筛检是第一步,诊断是第二步,治疗是第三步。

一六六、诊断指标分类(3类)

可分为以下3类:1、客观指标 2、主观指标 3、半客观指标

一六七、诊断实验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1、真实性

2、可靠性

3、收益

一六八、评价诊断试验的真实性指标有哪些?

1、灵敏度:也称真阳性率,实际有病且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概率。理想的试验灵敏度

应为100%(灵敏度只与病例组有关)

2、特异度:也称真阴性率,实际无病按该诊断试验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概率。理想的试验特异度为

100%(特异度只与非病例组有关)

3、假阴性率:也称漏诊率或第二类错误(β)。灵敏度越高,漏诊越小,理想的假阴性率为0。

4、假阳性率:也称误诊率或第一类错误(α)。特异度越高,误诊越少。理想的试验假阳性率应为0。一六九、诊断实验的可靠性评价指标有以下3种:

1、变异系数(CV):即所测平均数的标准差与测定的均数之比;比值越小,可靠性越好。

2、符合率:又称准确度。

3、诊断试验的一致性分析。

一七O、诊断实验的收益评价:

可通过计算预测值这个更为客观的指标来完成。包括阳性预测和阴性预测值。

一七一、提高诊断质量的方法:

1、联合试验:主要包括平行(并联)实验和系列(串联)实验。

2、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一七二、何谓平行(并联)实验:

即几个试验中只要有一个试验呈现阳性即诊断为阳性。优点是灵敏度高,漏诊率低;但同时特异度降低,误诊率高。

一七三、何谓系列(串联)实验:

即几个试验中有一个阴性即诊断为阴性,全部阳性才能判为阳性。其优点是:特异度高,误诊率降低;缺点为灵敏度低,漏诊率高。

一七四、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统计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一七五、医学统计资料的类型: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3类。

一七六、何谓计量资料

也称数值变量,为定量测量的结果,通常有专用的仪器测量,并有计量单位,如身高(cm)、体重(kg)等。计量资料有连续性的特点。

一七七、何谓计数资料

为定性观察的结果。有二分类和多分类两种情况。

二分类:观察结果只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属性,如“阳性”或“阴性”;“正常”或“异常”等。这类资料之所以称为计数资料,因为在统计时通常将各种观察结果按属性分类计数。如阳性人数,阴性人数,死于某病的人数等。

一七八、何谓等级资料

介于定量测量和定性观察之间的半定性观察结果。通常有两个以上等级,如阴性、阳性、强阳性;治愈、好转、有效、无效等。

一七九、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4个)

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一八O、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1、同质与变异研究对象具有相同的背景、条件、属性称为同质;同一性质的事物,其个体观察值(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称为变异。

2、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其测量值的集合称为样本。

一八一、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指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总体标准差。

统计量:指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样本标准差。

一般情况下,参数是未知的,需要用统计量去估计。

用统计量推论参数的方法,统计学上称为参数估计和参数检验。

一八二、误差

医学科学研究中的误差通常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系统误差

随机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抽样误差:不可避免

一八三、概率与频率

概率——是对总体而言频率——是对样本而言

概率指某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符号P来表示。

P越接近1,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P值越接近O,表明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频率指一次实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样本率。统计中的许多结论都是带有概率性的。

一八四、小概率事件

一般常将 P≤0.05 或 P≤0.01称为小概率事件,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少。

一八五、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

1、算术均数

2、中位数

3、几何均数

一八六、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

1、方差和标准差

2、极差(全距)

3、百分位数

4、变异系数(CV)

一八七、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

1、频数表

2、相对数

一八八、相对数包括:比、比例、率

一八九、何为统计推断

是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包括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它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

数值变量资料(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总体均数估计、t检验、方差分析以及数值变量

资料的秩和检验;

分类变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包括总体率的估计、分类变量的z检验、卡方检验和秩

和检验。

一九O、统计推断的核心是什么?

统计推断的核心就是假设检验,亦称为显著性检验。

一九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3步)

1、建立检验假设,确立检验标准(检验水准,符号为α,通常把α取为小概率事件值,

如α=0.05或α=0.01)

2、选定检验方法

3、确定P值当P≤α时,按所取检验水准α,拒绝Ho,接受H1 ,可以认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两总体均数不相等;

当P>α时,按所取检验水准α,不拒绝Ho,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即不能认为两

总体均数不相等。

假设检验是通过计算样本统计量判断抽到目前样本的可能性是否为小概率事件,若为小概率事

件,则拒绝Ho;否则,不拒绝Ho。

一九二、假设检验根据样本统计量作出的推断结论具有概率性,其结论有可能发生下面两类错误:Ⅰ类错误、Ⅱ类错误

一九三、1-β称为检验效能,又称为把握度。

一九四、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

1、两类错误

2、变量变换

3、检验方法的正确选择

4、结果的解释

一九五、结果的解释

一般情况,假设检验中P≤0.05, 称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称为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一九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定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潜伏期长,一旦发展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一九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5个)

1、是常见病,多发病

2、发病隐匿,潜伏期长

3、多种因素共同致病,一果多因,个人生活方式对发病有重要影响

4、一因多果,相互联系,一体多病

5、增长速度快,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是所谓“三无产品”,即无声无息地来,无处不损害,无法治愈

一九八、慢性非传染病的几种类型(5种)

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2、肿瘤疾病: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3、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

4、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焦虑、强迫、抑郁)和老年痴呆

5、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炎

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为:(7类)

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

7、恶性肿瘤肺癌、肚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ICD-10是系统的分类,每种疾病有统一的国际编号,适合疾病的统计工作。

一九九、目前我国主要的慢病有哪些?(7)

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针对的主要危险因子有吸烟、不平衡膳食、高血压、缺乏运动。

二OO、(原发性高血压)不可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二O一、疾病管理的目标:提高病人的健康状况,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二O二、高血压防治现状

三个太低——知晓率太低、服药率太低、控制率太低

二O三、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类

1、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分类: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轻度)、2(中度)、3级(重度)。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

类别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血压<120 和<80

正常高值 120~139 或 80~90

高血压≥140 或≥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或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或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

二O四、高血压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第251页)

1、防治策略:预防为主,三级预防并重;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社区综合防治为原则,将高血压与其

他慢病防治相结合。

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延缓疾病发展。

三级预防:针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随访,同时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二O五、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措施包括:

戒烟、限盐、控制体重、经常进行体力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减少脂肪摄入、保持心理健康等。二O五、高血压高危人群确定标准:

具有以下1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即可视为高危人群:

1、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2、超重或肥胖(BMI≥24)。

3、高血压家庭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且每周在4次以上)。

5、长期膳食高盐。

二O六、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

2、超重或肥胖

3、体力活动不足

4、膳食不平衡(目前认为;摄取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和缺乏维生素的膳食易发生2型糖尿病)

二O七、糖尿病的分型(4种类型)

1、1型糖尿病:占5%左右,多发儿童和青少年(胰脏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总数的90%左右,多见于成人(由于由于人体对于胰岛素的作用不能给

予正常的反应而发病)

3、妊娠糖尿病

4、其他糖尿病:指除以上3种类型以外的糖尿病,较少见。

二O八、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9年WHO新的诊断标准,将符合下述标准之一,在次日复诊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诊断为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

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

2、空腹血浆葡萄糖(PFG)水平≥7 mmol/L(140 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200mg/dl)。

IGT(糖耐量损伤)的诊断标准为:OGTT时2小时血糖≥7.8 mmol/L(140 mg/dl),但<11.1mmol/L(200mg/dl)

二O九、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在行为方面主要包括

进食过量、体力活动过少

二一O、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

在临床诊疗和流行病学调查中,评论肥胖程度最实用的人体测量学指标是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 (kg/m2)

肥胖程度的分类以体重指数为指标:

1、WHO肥胖程度分类标准是: BMI在 25~29.9为超重;在≥30为肥胖.

2、亚太地区:BMI在23.0~24.9为超重; ≥25为肥胖.

3、中国分类标准:BMI<18.5 为体重过低;

BMI=18.5~23.9 为体重正常

BMI=24~27.9 为超重

BMI≥28 为肥胖

腰围(WC):中国成年人男性腰围≥85cm,女性≥80 cm时,则高血压、糖尿、血脂异常的危

二一一、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11个)

高血脂、高血压、低运动水平、吸烟、糖尿病、体质指数与腰围、饮食因素、紧张的生活方式、性别、年龄、家族史

二一二、我国城市前5位癌症死亡率依次为: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肠癌

二一三、肿瘤的危险因素(8个)

1、吸烟

2、不健康饮食和体力活动过少

3、生物感染因素

4、遗传因素

5、职业危害

6、环境因素

7、精神因素

8、其他

二一四、肿瘤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

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二一五、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流行特点和危险因素:

1、流行特点:我国COPD的流行特点是:农村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处寒冷的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及中南地区、河南等地区的COPD及肺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华东、华南等地;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因寒冷日气温变化大,其COPD与肺心病患病率亦较高。

2、危险因素吸烟与被动吸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大气环境污染;吸烟、被动吸烟及家用炉灶造成的居室空气污染;职业性污染;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等。

二一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1、防治策略坚持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开展禁烟和戒烟活动,进行空气环境综合整治等,二级预防是“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为临床预防,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发生与伤残,开展康复工作等。

2、防治措施一级预防是:健康宣教、控烟、环境综合治理、控制减少职业性危害

二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在COPD高危人群中定期进行普查、筛查。COPD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职业性暴露人群、有家庭史的人群、有慢性咳嗽咳痰者。

三级预防继续做好健康宣教工作、规范化管理与治疗、戒烟、康复锻炼、家庭氧疗、避免呼吸道感染

二一七、健康管理三步曲

收集信息(健康或疾病)评估干预

二一八、筛检的概念

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健康的人与可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筛检试验不是论断,仅是一种初步检查,对筛检试验阳性和可疑的阳性的人,必须进一步确诊检查,确认后予以治疗。

二一九、筛检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评估疾病发生可能性的,而不是干预。。。)

1、最初用于早期发现临床前期或临床初期的可疑病人。

2、近年来多用于及时发现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及其趋势,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如糖尿病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之前,一般都要经过空腹血糖损害或糖耐量减低的时期,在此时期进行正确的行为干预和/或药物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