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译汉中的主位与话题

英译汉中的主位与话题

英译汉中的主位与话题
英译汉中的主位与话题

2003年第3期总第114期 

外语学刊

FOREIG N LANG UAGES RESE ARCH

2003,N o3Serial N o114

英译汉中的主位与话题

杨明

(同济大学,上海200333)

提 要:英语是具有主谓结构的语言,汉语是注重主题的语言。本文通过一些英译汉中的实例,观察两种语言的主位结构转化时的异同。主位问题在英译汉中往往具体体现在如何把英语中的主语转换成汉语中的话题。本文对如何处理这种转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话题或主题;主位和述位;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3)03-0084-05

1 汉语的话题结构与主位述位

英语是主谓结构(subject -predicate )的语言。汉语传统的语法受西方语法的影响,认为汉语句子也多为主谓结构,并把汉语分为主谓结构的语言。但最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提出了不同看法。赵元任(Chao 1968:69)指出:“汉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的语法意义是主题(topic )和述题(com 2ment ),而不是动作者(actor )和动作(action ).”

徐通锵(1991)认为,以主谓为结构框架的语法型语言重“形”,而以“话题—说明”为结构的语义型语言重“序”。“形”的特点是词的形式变化,讲究词与词之间在形式上的配合规律,如一致关系、支配关系。“序”以思维的顺序为基础,其实质是“根据思维之流来安排句法单位的排列顺序,与词形变化没有任何联系。”“话题—说明”中话题居先的原则等都是根据思维之流的顺序把有关句法单位组织起来,构成句子的。

事实上,汉语中存在大量类似的句群,但是一个总的主题成分就可以将这些看似松散的小句或句子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形式松散而语义关系紧密)的组织效果。这正是曹逢甫(1977/1995)所说的:汉语是语段取向的语言,而英语等欧洲语言是句子取向的语言。

语篇分析将句子按其线性顺序切分为主位(theme ,T )和述位(rheme ,R )两部分。主位一般只

含有已知信息,述位往往是新信息,是交际的重心所在。在语句组成篇章的过程中,主位、述位

层层推进形成主位推进模式(thematic progres 2sion )。胡壮麟(1994)认为主位推进最基本的3种

模式是:1)T 1→T 2,第一句的主位继续成为第二句的主位;2)R1→T 2,前句述位的某个内容发展成为第二句的主位;3)T 1+R1=T 2,第一句主位和述位的内容一起产生下一句的主位。

英语突出主语,主位大多和主语重合,而汉语突出话题,主位基本上就是话题。对两种语言的主位结构进行对比,探寻英译汉中把英语主语转换为汉语话题的方法,正是本文的兴趣所在。

2 英语主位与汉译文主位的一致情况

①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for a 2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e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本文用/划分主位、述位。第一句为主位和带有3个信息点的述位构成。第二句中上述3个述位中的信息点分别担任第二句话中的已知信息,即主位,从而引出3个实际上并列的新主位—述位结构,可认为是上述的第二种模式,其译文也

?

48?

是如此。王佐良的译文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来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英语与汉语译文中的主位一致。

汉语语序中时序象似度与英语相比要高些,这样英汉两种语序或主位就可能不对应。例如:

②I shall answer his letter/when I have a m o2 ment to spare.有空/我就给他回信。

在汉语中一般译成自然的时间顺序。

③M olly saw him running away/as though he were being chased.(John Steinbeck)莫莉看着他跑开的样子,仿佛有人追赶他似的。(蓝仁哲译)信息结构和主位结构具有紧密的语义关系。一般情况下,说话者从已知信息中选取主位,而句末信息,即新信息的高潮位于述位之中。在上句中说英语国家的人不会写成:3M olly saw him running away as though s omeone was chasing him.因为在从句中he是已知信息,上文已提到过,后面的述位引出新信息。汉语句子也往往从已知信息到新(末知)信息排列。吕叔湘说过:“总之,是要把已知的部分说在前,新知的部分说在后,到由‘熟’而及‘生’。”(1984:468)但在具体的译文中并不一定要按原文亦步亦趋地译出来,事实上,我们下文讨论的话题往往就是已知信息。

④Once a group of Chinese/was visiting the home of an American.As they/were shown around the house,they/commented,“Y ou have a very nice home.It’s s o beautiful.”The hostess/smiled with obvious pleasure and replied in g ood American fashion “Thank y ou”,which/caused surprise am ong s ome of her Chinese guests.有一次,几个中国人/到一位美国人家里去作客。主人/引他们参观自己的住所。中国客人/说:“你们的房子多好啊。真漂亮。”主人/听了十分高兴,按美国习惯笑着回答;“谢谢。”有些中国客人/对她的回答感到意外。

这一段英文与汉语来自《语言与文化》(1989: 1/158)。书前半部用英语写成,后半部分为汉语书就。如果比较英语与汉语对应的句子,可以了解汉英句子表达方面的异同。这段英文地道,第一句的主语为a group of Chinese,第二句的主语是they,前后两句主语保持一致,用了they为前一句衔接,而汉语第一句主语是“几个中国人”,第二句主语是“主人”,即第二句主语与英文主语不一致。另外,英语句子中有“which caused surprise am ong s ome of her Chinese guests,而对应汉语句子主语为“一些中国客人。”不难看出,英语发展呈典型的直线性,语篇信息有序地相互衔接着,每个句子的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句子,主位推进构成信息延伸与传递的途径。上句英文第一、二句是重复前句的主位,即第一句的主位继续成为第二句主位,可用“T1→T2”表示,是第一种基本模式。句中which可看作T2.前一句中的主位和述位内容一起产生一个新的主位,即“T1+R1→T2”.而译成汉语时,由于语言结构不同,汉语突出“人”,这段主语为“中国客人”和“主人”,它们构成这段“话题(联合增强)”(彭宣维2000:56),形成平行相关的主题。“主位—述位”概念的基本内涵是信息排列顺序,是一种信息结构。汉语的主位基本上就是话题,可以说汉语重意的句法从本质上讲更趋同于“主位+述位这样一种信息结构”(李运兴2001:200)。在翻译中常常不能简单地把英文中主位翻译成汉语主位。考虑到不同语系间差异较大,英译汉在这一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英文句中的主位—述位结构与译文中的这种错位现象在翻译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错误地把“等效翻译原则”理解为在形式与意义上的完全对等,在两种语言结构之间搞一种公式化的对等关系,而在翻译中盲目追求主位结构一致。“等效翻译原则”应追求的是效果上的对等,形式与内容的变与不变的矛盾只有在效果上取得统一。

下面我们将讨论汉语“主(话)题—评论”及英语“主位—述位”结构转换为“主题—评论”结构。

3 英语S V结构转换成T C结构

3.1 人物作话题

人类语言前置的倾向实际上反映了话题/主位(topic/theme)前置的倾向。他心目中的“主语跟话题显然有密切关系”(徐烈炯1998:166)。汉语属于重主题语言。主题结构反映这样一种思维过程:讲话人首先想到具体的主题———人、我、你、他或人们等。说出主题后,再说其所作所为。汉族人受传统的哲学思想影响,在他们的意识里,人

?

5

8

?

的主题意识,人的重要性是相当强的,因此出现在主语位置上以人为多,因此句子主位也往往是“人”,因此在这种重主题语言中,在汉语话语中,“人”常是话题。另外,在汉语一段话语里有用同一个主语(尤其是某个人或某些人)贯穿下来的习惯,是加强话语内部联贯的有力手段。

⑤An epis ode of hum or or kindness/touches and amuses him here and there;他/不时地会碰上一两件事,()Ξ/或是幽默得逗人发笑,()/或是显得出人心忠厚的一面,()/使人感动。(杨必译)原文是典型的英语句子,它以表抽象事物的语词作主语。在句子中,与主语对应的事物也成了主位,以人作宾语。汉语译文把这种主宾关系颠倒过来。英语句子是简单的T→R结构,而汉语译文是简单线性的第二种推进式,即述位中“一两件事”成了后面短句的主位,虽然按汉语习惯省略了,我们在文章后半部将讨论这一问题。

⑥And yet it/alm ost prov okes a smile at the vanity of human ambition,to see how they are crowded together and jostled in the dust;what parsim ony/is observed in doling out a scanty nook,a gloomy corner, a little portion of earth,to those,whom,when alive kingdoms could not satis fy and how many shapes,and forms,and artifices/are devised to catch the casual notice of the passenger and save from forgetfulness for a few short years,a name which once aspired to occupy ages of the w orld’s thought and admiration.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一起,埋在黄土中,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却不足以供他们驰骋,如今()/却遵照经济原则,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黑暗而又贫瘠的一个角落,他们/曾企图让声名占有世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却千方百计雕出种种装饰,只是为了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来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夏济安译)

这样长的语句,若非认真统筹谋划,而是顺次照搬,必然会意义混乱不清。译文根本不受原文结构和语序的束缚,而是按汉语的表达习惯重新排列,语序显得散而不乱,不惟潇洒自然,而且正好表现原作的思想内容与风格。译者语言功

底深厚。笔者认为,从夏济安上述几个例子可以说明,他翻译上的造诣之一就是把握住译文的“话题”。英语的主位—述位结构几乎与译文无共同之处。上一段英文中,所有短句中没有一个主语或主位是“人”。而译文则以“这些伟人”为话题,引出主题链:“他们”、“他们”、“他们”、“他们的坟墓”(其与前面的“他们”的关系是话题的延伸)。段末引出“我”这个话题。

3.2 话题对比性

我们还可以从话题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段。在话题优先型或话题主语并重型语言里,常可见到话题有对比性。如,“从前个皮鞋,敲花个算时髦个,现在末勿行拉哉。”(“从前的皮鞋,敲花的算时髦的,现在则不时兴了。”)(徐烈炯1998:230)。而话题的对比不仅仅是话题本身的对比,而且是用话题的对比引出述题的对比。此外,话题的对比部分相对来说,往往是已知信息,因而在汉语中往往处在主位部分,这种情况与英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

⑦Y ou/don’t grow the grain y ou eat and y ou/ don’t make the clothes y ou wear.你吃的粮/不是你自已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已做的。

上例中的主题显然是“你吃的粮”和“你穿的衣服”,对此分别加以评论,英语的主位—述位结构转化为汉语的“话题—评论”结构,形成新的主位—述位结构。

⑧He/g ot his haberdashery at Charvet’s,but( he g ot)/his suit,his shoes and hats in London.普通的服饰/他买自夏费商店,可衣服鞋帽/总要在伦敦买。

此外,话题的对比功能不是单靠提顿词(如上例句中的“末”和“则”)来实现的。提顿词也不是表现话题的对比性的唯一手段。上下文中对比性话题,尤其是对称整齐的句法形式都有助于表示对比性作用(徐烈炯1998:237)。在本段上面的那个中文例子中,语段的译文正是通过话题的对比展开的。第一句的“现在”(这些伟人)与第二句的“(他们)在世之时”对比。而“在世之时”对第二句的“如今”,“如今”后的“却”可看作是提顿词。第三句中的“(他们)曾”对句中“如今”,“如

Ξ文中的“()”表示零指前的形式。

今”后又有“却”,与上句形成对称整齐的句法形式,先扬后抑,有着有力的修辞效果,又使语篇更加连贯。事实上,汉语常以时间方面的词与人一起组成话题。如:

前天我看见她从当铺里出来,今朝又看见她夹着一大包衣服往当铺里去了。(于伶“夜上海”)。话题核心是“前天我”与“今朝(我)”(沈开木1996:164)。时间词语“前天”、

“今朝”有着对比性作用。下面我们从这种话题角度评论译文。

⑨I f she had long lost the blue-eyed,flower-like charm,the cool slim purity of face and form,the apple-bloss om colouring which has s o swiftly and oddly affected Asburst twenty-six years ag o,she was still at forty-three a comely and faith ful com panion, whose cheeks/were faintly m ottled,and whose grey-blue eyes/had acquired a certain fullness.第一种译文:如果说她早已失掉了那蓝眼睛的花儿般的魅力,脸儿和身段的那种玉洁冰清的秀美,还有那苹果花似的颜色儿———二十六年前它们曾那么迅速而奇妙地影响过艾舍斯特———那么在四十三岁的今天,她依旧是个好看而忠实的伴侣,不过两颊淡淡地有点斑驳,而灰蓝的眼睛也有点儿饱满了。(张培基1980:156)

这段译文按照原文骨架而译,即原文的主位—述位结构,译文骨架没有掌握得很好,“如果说,......那么.......,不过......”等似乎显得拖沓,语句也显得较“欧化”。

第二种译文:二十六年前她那蓝色的眼睛和花儿一般的妩媚,她那恬静、纯真的面容,苗条的身材和苹果花一般的色泽,曾对阿瑟斯特具有神奇的魅力,使他为之一见倾心;现在她已是四十三岁,即使说那一切都不复存在———她的双颊已隐约露出点点灰驻,她的眼睛也有点显得发胖了———然而,她却仍然是他的秀美而忠实的伴侣。(黄雨石1988)

第二种译文不按照原文骨架译出,而是用拆译法,用“二十六年前她”与“现在她”构成相应语段的话题,为语段构成一个框架。而每个短句均以“她”(她脸的部分为小话题与大话题“她”相关而连贯)引出,语句似乎显得比第一种译文自然连贯。

英语句子常把话题安置在句中,不在句首。

翻译时就要把话题提到句首,有对比性的话题更是如此。

3.3 时间情景成分等作主题、主位

通过分析上述例子和译文(⑥、⑨),我们可以看到译者在译文中把时间成分放在句首主位部分,这说明汉语一些成分,如时间情景成分和地点成分,比主语更容易获得主位地位,这往往与英语不一致。如:

⑩Arthur Clarke/was born in Minehead,Eng2 land.Early interested in Science,/he constructed his first telescope at the age of thirteen.He/was a radar specialist with the R oyal Air F orce during W orld War II.He/originated the proposal for use of satellites in communication...(The N orton Anthology of Short Fic2 tion,N orton1978)阿瑟.克拉克/生于英格兰的明海德镇。()/自幼喜爱科学。十三岁()/制作了自已的第一架望远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是皇家空军的一位雷达专家。()/曾首先提议将卫星用于通讯......

通过比较原文与译文,我们可以发现英语是主语显著,采取使用人称代词He的照应粘连形式,成了句子的主位,而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可能采用零指前的形式,因为主题与述题之间无语法制约。(许余龙1992:251)处于主位的是一些时间状语,按汉语习惯,从幼年开始排列,相反在英语句子中,它们往往是述位的一部分。

3.4 外位语与话题

另外译文语段⑥从整体上来看是“话题—评论”结构。最后一句以前的内容可看作外位成分,最后一句里的“这些”复指前面的各个句子,而“看了这些”后小句进行评述。“外位成分实质上就是一种以话题起句的结构”。(李运兴2001: 203)申小龙曾有一个典型例句: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前面5个小句零散铺排,最后一个评论语“他都占全了”把前面5个短句收作一个主题加以评论。这种句子主题的内容再多,再复杂也能神聚得干净利落。夏济安克服英汉语序上的差异,用外位成分使译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一些翻译家汉语功底深厚,往往熟练地把英语的主谓结构转换为汉语的“话题—评论”结构。如:

?

7

8

?

λ?The problem of possible genetic damage to hu2 man populations from radiation exposures,including those resulting from the fallout from testing of atomic weapons,/has quite properly claimed much popular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人类/由于处在辐射威胁之下,其中包括原子弹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散落物所定造成的辐射威胁之下,很可能遭到基因损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经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上面的例子中定语短语套定语短语,而译文中的主位即主语“这一问题”把前面的句子收作一个主题,而述位部分则加以评论。

3.5 话题链

操汉语的人习惯上偏爱先提整体,后提部分。在一段语义连贯的话语中,各句之间都保持直线联系,并尽可能始终围绕共同话题。

λωI paused to contem plate a tomb on which lay the effigy of a knight in com plete arm or.A large buck2 ler/was on one arm;the hands/were pressed together in supplication upon the breast;the face/was alm ost covered by the m orion;the legs/were crossed in to2 ken of the warrior’s having been engaged in the holy war.我走到一座坟前,立住脚步深思起来。坟上躺卧着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雕像;他一臂挽盾,两手一起紧按在胸前作祈祷状;脸孔差不多全给头盔掩盖住了;两腿交叉,表示此骑士曾经参加圣战。(夏济安译)

译文围绕着话题“骑士雕像”、

“他”展开。“一臂”、“两手”、

“脸孔”、“两腿”形成话题链。语序与原文并不相同。第一句述位中的com plete arm or 形成了第二句的主位,因为buckler是arm or的一部分或看作是元素与元素关系(就像“一月”与“二月”的关系一样),相对第二句的述位是已知信息。而第二句中的述位arm又成了后面短句中的主位。因为arm与hands关系密切,是元素与元素关系。原句是第二种线性推进。译文短句都是同一“话题—评论”结构。译文主位都是身体部分,句子推进模式为第一种模式,与英文原句并不一致,上述的英语句子似乎强调视线从一个部分自然地转向另一部分,而汉语句子强调整体与部分有序的排列,话题连贯。

4 结束语

英语一般严格遵循S V结构的要求,而汉语多用“主题—评论”结构。汉语主题前置处于主位位置是普遍的现象,相当多的部分是无标记的。我们应该注意源语和目的语在这方面的特点,不可呆板地用主位、述位结构套源语的主位、述位结构,过分追求形式对等。由于汉语突出话题,因此,我们只有在译文中重新安排主位,确立话题,才能实现英汉语言之间的等效转换。

参考文献

Chao,Y.R.A G rammar of S poken Chinese〔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Los Angeles,1968.

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谢天蔚译)〔M〕.北京:语文出版社,1977/1995.

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徐通锵.语义句法刍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收稿日期:2002-07-23【责任编辑 王松鹤】

2003年第3期总第114期 

外语学刊

FOREIG N LANG UAGES RESE ARCH

2003,N o3

Serial N o114

Wen Xu Ye K uang The System aticity and Cohere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 systematicity and coherenc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are the essential parts of the cognitive metaphor theo2 ry.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exploration of internal systems of s ource domain,target domain,experiential basis, and mapping;and then,g oes in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taphorical systematicity and coherence both within a sin2 gle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between/am ong conceptual metaphors.And at the end it points out the practicalit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syntax,discourse,and s ome other linguistic phenomena.

K ey w ords:conceptual metaphor;systematicity;coherence;cognitive linguistics

Liu Zhengguang The Features of Metaphorical Mapping

The paper finds s ome tentative s olutions to the following three issues:principles for determining the content and extent of mapping from the s ource domain to the target domain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roles performed by both the s 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in the process of mapping.The content of mapp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following three factors:the invariance principle,the primary metaphors and meaning foci.The extent of mapping is decided by the metaphorical scope of the target domain.The interactive role by the target domain is shown in1)the topolog2 ical structure of the s ource domain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target domain;2)the metaphorical domain of the target decides the extent of s ource-target-domain mapping;3)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 of target concept may need many different s ource domains for interpretations.Creativity in thinking is reflected in the emergency from mapping.

K ey w ords:mapping;features;domain

Li Yongzhong Discourse Markers in the Short-circuited Implicature

As a linguistic device that the speaker em ploys to express his/her intention m ore success fully,discourse mark2 ers play a central and unifying part in the gene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iscourse.Then can be used to cue the context,connect discourse and direct the hearer to seek the relevance.A fter a cognitive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 DM+S2pattern,this paper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discourse markers can help the speaker reveal his/her inten2 tion and convey the short-circuited im plicature s o as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communication.

K ey w ords:discourse markers;relevance;short-circuited;coherent

ДуГуйчжи Некоторыепонятиявкогнитивойлингвистике

Вразныхнаучныхизданияхвсечащевстречаютсяпонятияитермины,которыенепосредственносвязываютсясосновнымиаспектамикогнитивнойлингвистикиикасаютсямногихактуальныхпроблем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этойнауки.Встатьедаетсясвоевосприятиеитолкованиенекоторыхпонятийвтеориисовременнойкогнитивнойлингвистики.

Ключевыеслова:когнитивныемодели;прототипическоезначение;категоризация;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яZhou Lijuan Cognitive Study on Mis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

Phenomena of mis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 are of various types,one of which is dealt with in this the2 sis.First,the early theories related to misunderstanding are generalized,and then the theories of relevance,speech acts,conventional im plicature and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ar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orpus.The final con2 clusion based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at the type of misunderstanding in this study happens because the hearer interprets the speaker’s meaning as unmarked,whereas the meaning conveyed by the speaker is marked.

K ey w ords:speaker;hearer;misunderstanding;unmarked meaning;marked meaning

Yang Ming Topic and Theme in E nglish to Chinese T ranslation

English is 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topic prominent one.This paper,discusses the trans2 fer of the theme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sentences into that in translated Chinese sentences.T 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often inv olves the trans fer of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 into topic-comment structure.

K ey w ords:topic;theme and rheme;translation

英译汉中的难句翻译技巧

英译汉中的难句翻译技巧 英译汉是将获取的英语信息用正确的汉语表达出来,它要求译文准确、通顺、符合汉语习惯。英译汉中的难句通常有以下特点: 一、用词比较庄重,典雅 倾向于使用正式语体的词语,力求给人以持重感,一般多用拉丁语,德语、法语等来源的大词、长词、抽象词。 二、句子长、结构复杂,或者句型特殊,习语生疏 在英译汉过程中,这些难句常常令人望而生畏。其实,不管句子有多么长,多么复杂,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掌握典型的难句翻译方法,有的放矢地运用翻译技巧,会顺利地将句子的含义清楚地用汉语表达出来,达到“信、达、雅”,提高译文质量。 1、理清主要结构 翻译长句时,要首先理清主句和从句,弄懂句子的主要结构,确定主谓(宾)关系,然后再逐一分析句义,将意思翻译出来。一般说来,英语长句结构比较复杂,作为修饰成分的定语,尤其是定语从句,常位于中心词之后,而且从句中还会套从句、短语中套短语。比较复杂的句子常带多个从句或冗长的定语和状语。因此,翻译长句时,首先要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通过语法分析抓住主谓结构,弄清定语、状语的修饰关系;然后根据上下文弄清句义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最后用恰当的汉语准确表达出句意。进行英译汉时不能固定一种方法,必须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对句子进行综合处理。例: You have heard itrepeated that men of science work by means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that by the help of these operations,they,in a sort of sense,manage to extract from mature certain matural laws,and that out of these,by some special skill of their own,they build up their theories.你们多次听说过,科学家是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工作的,他们用这种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力求从自然界找出某种自然规律,然后他们根据这些规律,用自己的某种非同一般的本领,建立起他们的理论。 分析:该句为复合句,主要结构为“主—谓—宾—宾补”。主句中的it是形式宾语,代替后面三个由that引导的平行宾语从句。词组by means of意为“借助于”;in a sort of sense 为插入语,意思是“在某种意义上说”。第二从句中these operations 指“归纳法和演绎法”。 2、翻译技巧 ⑴、化整为零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英译汉翻译法

英译汉中的反译法 在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原词所表达的并不是其字面意义,而是其字面意义的反义,或者说是对其字面意义的否定,可这种否定又往往不出现否定词,这种情况并不很少,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常见的两个词组,请注意它们的汉语意思: ①riot police防暴警察(即anti-riot police,而不是暴乱的警察) ②crisis law反危机法案(即anti-crisis law) 这两个词组的翻译采用的就是反译法,译文都是其字面意辽的否定或反义,这样既表达了原文的真正含义,又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人一看就懂。 另外,英文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有时也采用反译法。如《中国日报》China Daily)1995年1月16日头版刊登一则新闻,题目是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主要说的是银行在1995年将来取有力措施制止通货膨胀。但题目的字面意思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把inflation看成是anti-inflation,使之文题一致。这样的标题在英文报刊中比较常见,目的是为简练及醒目,我们在翻译时要格外注意,切勿望文生义。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Sidney Simon called the college grading system“archaic,prescientific,bureaucratic invention,",and“about as accurate 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 如果按字面翻译,这句话是这样的: 西德尼·西蒙称这种大学评级制度“是过时的,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而且“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准确。” 既然前面已说了这个评级制度“过时无用,缺乏科学验证”,而且还是“官僚主义的产物”,后面又怎么能说它“准确”呢?这显然自相矛盾,西蒙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绝非如此。 以上译文,忽略了说话人的语气。其实,西蒙是在抨击大学评级制度。他说话时,前面直接用了archaic,prescientific和bureaucratic几个贬义词,而后面的褒义词accurate实际上是一个反语。因为我们知道,警察在估计示威人数时只能说出大概,往往和实际人数出入很大,极不准确。所以说话人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是not accurate,或inaccurate。这样,可理解成about as inaccurate,as police estimates of crowds of peace marches,译成汉语就是:“简直同警察估计和平示威人数一样不准确。”也就是把accurate反过来译,即反译。 以上例句是通过分析说话人的语气来采用反译法正确表达语义的。有的句子前面所表达的意思是否定的,但根据这个意思得出来的结论却是肯定的。为了使其真正含义不至于前后矛盾,我们也采取反译后面结论的方法。

常用翻译技巧:正译法和反译法

译国译民 专心翻译 做到极致 常用翻译技巧:正译法和反译法 正译法和反译法: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如: (1) 在美国,人人都能买到枪。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one can buy a gun. (正译) In the United States, gun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 (反译) (2) 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信息。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正译) This information is accessible/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反译) (3)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新主意。 Suddenly he had a new idea. (正译) He suddenly thought out a new idea. (正译) A new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struck him. (反译) (4) 他仍然没有弄懂我的意思。 He still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正译) Still he failed to understand me. (反译) (5) 无论如何,她算不上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 She can hardly be rated as a bright student. (正译) She is anything but a bright student. (反译) (6) Please withhold the document for the time being. 请暂时扣下这份文件。(正译) 请暂时不要发这份文件。(反译)

翻译三无主句译法

无主句译法Daisy Xue I. 汉语无主句特点 在汉语中,只有谓语部分而没有主语部分的句子叫做无主句。这里所谓的无主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而是在汉语习惯上就这么讲、这么写。至于其主语到底是什么,往往很难确定。但是这种句子在任何语言环境下都能表达完整明确的意思,如:“房子前面有一棵树,树下拴着一头老牛”,“刮风了,要下雨了”,“要吃什么,尽管跟我说”等等。 II. 翻译思路 汉语句子中主语隐含或无主语时常可见。译成英文必须依照英语的要求,将主语增补进来,或者另觅它途。进行增补时首先要推敲语境,其次要考虑英语语法习惯和行文的需要.另觅它途时要考虑句子的功能以及和上下文的衔接情况。 构建翻译句子的整体框架。 确定译文整个句子中各个成分,尤其是确定以什么作为英语主语。 III. 翻译方法 添加适当的代词或名词充当主语 用“it”充当主语 采用英语的被动结构译出 采用“There be”结构译出 汉语祈使句译成英语祈使句 采用倒装语序译出 将非主语成分转为主语 A. Adding subjects B. Using the empty subject “it” C.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passive sentences D.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there be”structure E.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imperative sentences F.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inversion G. Converting the non-subject part into subject A.Adding subjects 添加适当的代词或名词充当主语 Since an English sentence usually requires a subject, the translator can add the subject that is omitted in the Chinese original when he translates a Chinese subjectless sentence. For instance, 你一旦开始,就必须继续下去。 Once you begin, you must continue. (amplification) 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It i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记

第一天突破英文中定语从句的翻译(一)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的后置定语:中国疆域之辽阔,人口之众多,资源之丰富。 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a large population and plentiful resources. 英文中一个词修饰另一个词的时候存在前置和后置两种情况(属于以a-开头的形容词做定语的时候都要后置) 所有的词组和句子在修饰一个单词的时候都是后置,而没有前置,这样也引起了英文中后置的定语从句 4英文中的介词可以翻成中文里的方位副词的动词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桌上有本书。 The teacher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with a book and a dog.老师带着一本书和一只狗…… 5中文:先出主语+废话(包括定语,状语,补语和插入语等)+最重要成分 英文:先出主语+最重要成分+废话(包括定语,状语,补语和插入语等) 6 英译汉的三部曲:断句(读起来不通顺重新断句),翻译和重读 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前置译法:一般8个单词(包括8个单词)以下定语从句前置,但是如果放在中心词的前面难以,那么句子会更加冗长,放在后面也未尝不可 后置译法:多于8个单词后置。定语从句翻译后置方法中,需要译出关系词,在翻译的过程中就是要将它们翻译为具体的名词,而不是置之不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需要后置译法,且翻译关系词 句首译法 7循环套用1: 中心词+定语1+定语1的定语2+定语2的定语3+…… 翻译方法看长度,如果三个定语一样长,根据经验判断把前两个放在一起翻译: 定语1+2=3 前两者放在一起翻译 定语1=2+3 后两者放在一起翻 14循环套用2: 中心词+定语1+定语1的定语2 翻译时:2+1+含有中心词的句子 8一般来说,一个人或是一群人的后面出现了一个动词,动词后面有宾语从句,即使不认识这个单词,我们都会把这个词翻译成“认为” 9some翻译为“某些”,而不是“一些”,因为科学家在表达某种观点时都不存在不确定性 28some kind of 某些 10 which有时指前面整个句子; 14 有时定语从句远离先行词; Where“在那里” 11 prior to(主张多用)=before 新中国建立以前:prior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其”是中文专门用来表示第三人称的词。 13 定语从句一般不可放在句首 被动语态:“为”这个字代替了“被”,因为“被”本身在现代汉语中用的比较少 英汉差异: 13 英文中多用代词;中文多用名词,不怕重复 15 英文多用长句,不注重标定符号的使用;中文多用短句且多用逗号隔开 23 英文多用名词;中文多用动词(动词的过渡) 英译汉: 9 适时断句,避免长句 12 重要的句子在后面翻译,不重要的先翻译 15 适时增加表示逻辑关系的词,使句子更具逻辑性

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一)确定主语, 调整语序。 英语为主语显著的语言, 主语突出, 除省略句以外, 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都有主语 句法重形合, 要求句子各成分特别清楚, 以免结构混乱, 影响句意。 而汉语则是主题显著的语言, 主题突出, 主语不突出; 句法重意合, 指代关系在形 式上不明显。在篇章中, 某些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 有时必须省略;有些主语难以一眼看清, 需要读者用心识别。因而在英译汉过程中, 确定主语, 调整句序往往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例如: (1)Nightfall found him many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 preaching place. 这句话按原文的语序,Nightfall (夜幕)作主语, 按原语序照样翻译下去,译文会显得别扭, 不自然。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应选用“他”作主语, 因而正确的翻译是: 夜幕降临时, 他离预定的布道地点还有好多英里路。又如: (2)As is known to all ,2003 saw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China 's first manned spaceship. 这句话可译为: 众所周知, 中国在2003 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原文主语是“ 2003”, 但译文没有以“ 2003”作主语, 而以“中国”这一行为主体 作主语。用时间作主语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这种用法不仅强调了时间的观念, 而且也使句子简洁、生动。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英语表达习惯, 英语还可以用地点等名词作主语。如:Nanjing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在南京城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行文习惯、思维模式不同。英美人强调客观, 常用物、抽象概念、非人称it 作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 使叙述显得公正、客观,结构趋于严密、紧凑, 语气较为委婉、间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 强调人与自然浑然一体, 常用人作主语, 主语的思维模式往往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状态。英汉翻译时, 所确定的主语是否恰当, 必须考虑译文是否符合汉族人民的思维模式。例如: (3)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 (这位曾使全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经辛酸。) (4)It never occurred to her that he was a dishonest man. (她从来没想到他是个不诚实的人。) 例 3 英文用抽象名词bitterness 作主语, 汉语却用“这位曾使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作主语; 例 4 英文用形式主语it 作主语, 汉语用“她”作主语,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其实这是中西方思维模式不同的缘故,例 4 意思是: 这种念头从来没有闪过她的脑际。原句当然可以说She has never thought that he is a dishonest man. 但

英译汉中词的省略

专业名称应用英语 班级 07应用英语2班 学生姓名 学号 60707212023 课题名称浅介英译汉中词的省略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 5 月 1 日 浅介英译汉中词的省略 中文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许多差别。翻译中,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使句子的结构显得更为紧凑。它有时还能在句子中起到承接的作用。因此,省略尤其是词的省略在英汉语言互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翻译技巧。本文界定了某些词的省略,简单分析了英译汉翻译中省略的词类型及翻译对策,主要论述代词、连接词、冠词、介词的省略。 关键词:英译汉;词;省略 一、省略词的概说

省略词是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能不断体验收获和趣味的一种惯用手法,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都要求生动活泼,简明扼要。按照语法的分析, 有时句子应具备的成分出于修辞上的需要, 会缺少一个或几个句子语法结构所必要的语言成分,但在一定语境中可独立存在,仍能表达其意义完整并发挥交流功能的句子则被称为省略句。省略词的结果不仅能使句子结构更加精练,省略词可起到连接上下文并使相邻词语达到强调的作用。 英语省略句用词简练, 表意简练, 往往收到一定的修饰效果, 句中的某些成分因上下文已提供了充分明确信息或前文已出现过的某些成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不会引起言语上的误解,并可突出中心词,从而使整文紧密连接的一种修辞手法,其语法现象就是省略。举个例子:Smoking is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公共场所不准吸烟。句中表示地点的介词就可以省略。 二、英译汉中省略词的种类 在翻译时,把英语译成汉语,译文一定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与英语相比较,汉语里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和连接词(尤其是并列连接词“和”)用得不多,能省略的代词和连接词一般都不在句子里出现。因此,英译汉时,应避免在句子里过多地使用代词和连接词,否则译文就会显得生硬不自然。也就是说,把一些可有可无的,或者有了反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删去,从而使译文简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来说,英译汉并不随便删减词语,但汉语有其简洁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一切,把一个词都译出来,反而因为保全了一些次要部分而破坏了整体,即所谓因小失大。 (一)省略代词 在译文中有时需要省掉代词。其一,为了使代关系明确,一般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或有时要有宾语,这是英语句法所要求的而汉语的表达习惯往往在指代关系明确的情况下,几个谓语借用上下文提到的一个共同的主语,不必一个一个地重复。因此,在英译汉中,作为主语的人称代词往往省略,作宾语的人称代词也是如此。(1)As I lay awake, I realized that I was in trouble.我醒来,躺在地上,明白自己的处境不妙。(2)Like his friends he had many wonderful ideas, but he only put a few into practice.他像他的朋友一样,虽然头脑里有很多美妙的想法,却只有少数付之实践。其二,省略作宾语的人称代词。英语中有些作宾语的代词,不管前面是否提到过,翻译时往往都可以省略。(1)I've received your letter and read it with delight.我收到了你的来信,愉快的读了。(2)If you have read these stories, tell them in your own words.如果你已读过这些故事了,用你自己的话讲出来。其三,省略物主代词。英语中的物主代词,汉译时往往可以省略。(1)He put his hands into his pockets and then shrugged his

常用的翻译技巧

常用的翻译技巧 1. 重复法(repetition) 2. 增译法(amplification) 3. 减译法(omission) 4. 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 5. 词序调整法(inversion) 6. 分译法(division) 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法(negation) 8. 语态变换法(the change of the voices) 1. 重复法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Le t’s revise our safety and sanitary regulations. 我们来修改安全规则和卫生规则吧。Gentlemen may cry, peace, peace --- but there is no peace. 先生们尽管可以高呼和平,和平!但是依然没有和平。He had it all written out neatly. 他把它写得清清楚楚。 1. 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What are they after They are after name, after position, and they want to cut smart figure. 2. 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 3.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The sky is blue, blue; And the steppe wide, wide; Over grass that the wind has battered low; Sheep and oxen roam. 4. 寻寻觅觅, 冷冷清请,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 最难将息。(译文1)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 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译文2)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译) 2. 增译法 增词义增加虚词为多,也可酌量增加实词。英译汉时经常增加的词有结构词、数量词、概念词、语气词等。从增补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增补、意义增补和修辞增补。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来。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1.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no right to speak. (No investigation, no right to speak.) 2.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Confucius said: “He who learns without thinking is lost. He who thinks without learning remains puzzled.” 3.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4. 交出翻译之前, 必须读几遍, 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这样你才能把工作做好。Before handing in your translation, you have to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is anything 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Only thus can you do your work well. 5.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The magistrate a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s, while the common people are forbidden even to light lamps. (One man 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the hedge.)

汉译英之语序调整

汉译英之语序调整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对语序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句子一般由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构成。主位是指句子中占重要地位的部分,一般位于句子的句首,述位是指在句子中叙述和说明主位并为其提供新信息的部分,一般位于主语之后。而中英文这两种语言在主述位的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英语属于主语显著,而中文属于主题显著。因此英语在表达思想时主语对句子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文则往往突出主题而非主语。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语言的特点调整语序这样才能有效传递语言的信息。 ㈠词的顺序调整 大部分词序的调整是因为固定结构如sum total(总数),time immemorial (远古时代)the body politic(政治团体) court martial(军事法庭)。还有分词作定语的情况如the problem discussed(讨论的问题)the martial needed (需要的材料)the department concerned(相关部门)the man speaking(发言人)。还有时间、地点、次序等排列也与中文的语序有所不同,汉语往往是从大到小,年月日排列,而英语却是从小到大,月日(日月)年。如:August 8,2008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 ㈡句子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①通常作表语的形容词,用作定语时必须后置。例如: 他是当今最伟大的诗人。 He is the greatest poet alive. ②某些以-ible或-able结尾的形容词用作定语,与every, the only,或形容

词最高级连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时,也常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例如 这是这儿能找到的唯一参考书 This is the only reference book available here. ③某些分词用作定语时,也须后置。例如 他们收下了赠送的礼物,十分高兴。 They were very glad to have accepted the presents offered. ④某些表示位置、方向的副词用作定语时,也可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后 这儿的书很好看。 The books here are very interesting ⑤汉语句子中同时含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地点状语之前。英语则相反,通常把时间状语放在地点状语之后。 我们得早点到达那里。 We have to be there earlier ⑥同一个句子里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汉语一般是把代表较小单位的状语放得靠后一些,把代表较大单位的状语放得靠前一些。英语的习惯则又恰恰相反,汉译英时需要变换其位置。 设在位于纽约市中心一座摩天大厦第四十层楼里的那间办公室,就是他工作的小天地。 The office on the fortieth floor of a skyscraper in the center of New Y ork City is the world he works. ⑦在汉语里,一个句子如果有两个状语,通常连在一起放在句子之中。英语则不然,往往是把两个状语分别放在句首和句末,或分别放在句首和主语后,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考研英语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英语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来源:智阅网 语序调整是翻译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中,我们将为您详细解析翻译中的语序调整,希望对考生英语复习有所帮助。 (一) 确定主语,调整语序。 英语为主语显著的语言,主语突出,除省略句以外,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句法重形合,要求句子各成分特别清楚,以免结构混乱,影响句意。 而汉语则是主题显著的语言,主题突出,主语不突出;句法重意合,指代关系在形式上不明显。在篇章中,某些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有时必须省略;有些主语难以一眼看清,需要读者用心识别。因而在英译汉过程中,确定主语,调整句序往往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例如: (1) Night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 preaching place. 这句话按原文的语序,Nightfall (夜幕) 作主语,按原语序照样翻译下去,译文会显得别扭,不自然。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应选用“他”作主语,因而正确的翻译是:夜幕降临时,他离预定的布道地点还有好多英里路。又如: (2)As is known to all ,2003 saw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ship. 这句话可译为:众所周知,中国在2003 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 载人宇宙飞船。原文主语是“2003”,但译文没有以“2003”作主语,而以“中国”这一行为主体作主语。用时间作主语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这种用法不仅强调了时间的观念,而且也使句子简洁、生动。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英语表达习惯,英语还可以用地点等名词作主语。如:Nanjing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在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由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正说和反说时有很大差异,尤其英语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更为复杂,有时形式否定而实质肯定,或形式肯定而实质否定。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原文中正说的句子可能不得不处理成反说,或是用反说表达更为合适。反之亦然。翻译中,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称为正反译法。 正反译法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属于引申和修辞范围。 笼统的说,英语句子中含有“never”、“no”、“not”、“un-”、“im-”、“in-”、“ir-”、“-less”等否定词以及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单词,以及汉语句子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勿”、“毋”等否定词的即为反说,不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即为正说。 但实际操作时,正说和反说的界限又变得极为模糊,例如“correct”可以翻译成“正确”(正说),也可以翻译成“没有毛病”(反说)。因此,到底译文要采用正说还是反说,就完全要看译文语言的惯用表达和上下文的语气语态了。 在正反译法中,英译汉正转反(正说反译法)和汉译英反转正(反说正译法)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正反译法。 英译汉正转反 英语中有些否定概念是通过含有否定意义或近似否定意义的词来表达的,虽然形式是肯定的,但这类词大多是某些肯定词所引申或变化出来的反义词,或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引申出其他否定词义,即所谓的“含蓄否定词”或“暗指否定词”,这类词在译成汉语时,需要变成汉语的否定词组,必要时还需要作词类转换。 1、名词 —含蓄否定名词主要有:shortness / shortage(不够;不足)、lack(缺乏;没有)、absence (不在)、failure(未能;不成功)、defiance(不顾;无视)、denial(否认;否定)、exclusion (排除)、freedom(不;免除)、refusal(不愿;不允许)、loss(失去)等。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由于时间不够,没能访问那些国家。 Behave yourself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要规矩点。 We were perplexed by his failure to answer the letter. 他何以不回信,我们大惑不解。 2、动词或动词短语 —英语中常见的含蓄否定动词包括:refuse(不愿;不肯;无法)、lack(缺乏;没有)、defy(不服从;不遵守;不让)、forbid(不许)、stop(不准;别)、ignore(不理;不肯考虑;无视;不顾)、hate(不愿意)、miss(没听清楚;没赶上)等。

【翻译技巧】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翻译技巧】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是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这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法方面的一些表达手段上各有其特点。语序调整主要指词序、句序两方面的调整。 首先我们谈谈词序的调整 英汉语句中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言中则有同有异。汉语说“他正在卧室里睡觉”,而在英语中却说He is sleeping in the bedroom.(他睡觉在卧室。);英语汉语都说“他出生于北京”,“He was born in Beijing”。 一、定语位置的调整 1.单词作定语。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中也大体如此。有时英语中有后置的,但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前置。 something important(后置) 重要的事情(前置) 如果英语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 a little,yellow,ragged beggar(前置) 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 2.短语作定语。 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则反之,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习惯而定。 their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后置) 他们渡江的企图(前置)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后置)

二、状语位置的调整 1.单词作状语。 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 他在班上很活跃。(前置) 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前置) 英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可前置也可后置,而在汉语中一般都前置。 He is running fast enough(后置) 他跑得够快的了。(前置) 2.短语作状语。 英语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则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 Seeing this,some of us became very worried.(前置)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心里很着急。(前置) A jeep full sped fast,drenching me in spray.(后置) 一辆坐满人的吉普车急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水。(后置) 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 He was born in Beijing on May 20,1970.(地点在前) 他是1970年5月20日在北京出生的。(时间在前)

无主句的英译

汉译英 汉语无主句的英译 1. 通常六点半开灯。The lights are usually turned on at 6:30. 2. 继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Housing conditions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3. 处处有热心人。There are warm-hearted people everywhere. 4.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Sing different songs on different mountains. 5.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Fight when you can win, move away when you cannot. 6. 要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有耐心。 One must be patient if one wants to win success in work. 7. 墙上挂了一些画。Some pictures were hung on the wall. 什么叫无主句? ?在汉语中,只有谓语而没有主语部分的句子叫无主句(非主谓句)。 ?但无主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汉语中省去主语的句子属于“省略句”。?汉语无主句本身是完整的,不必补上什么,但意义一目了然。 ?汉语省略句由于一定的语言环境省略了某个成分,需要时可以准确地补出来。?例如,对话时,一个人说“别玩火”! ?这个祈使句是省略主语的主谓句,可以补出主语“你”或“你们”。 ?而公共场所所写的“ 禁止烟火!”(No burning! 或No Smoking!) ?这个句子本身是完整的,不必补出什么成分。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无主句。据相关统计,汉语中所谓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各占一半。文言文中主谓句还要少。 ?可是在英语里,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没有主语是例外。 汉语存在大量无主句的成因: ?英语重形合,属语法型,语法形式是显性的,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而汉语重意合,属语义型,语法形式是隐性的,句子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汉语是语义性语言,有些句子可以没有主语,这只是从形式上看,但从语义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主语的存在。 ?例如:刮大风了。句子描述的是自然现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它隐含的主语是天气。

(完整版)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一) 确定主语,调整语序。 英语为主语显著的语言,主语突出,除省略句以外,一般情况下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句法重形合,要求句子各成分特别清楚,以免结构混乱,影响句意。 而汉语则是主题显著的语言,主题突出,主语不突出;句法重意合,指代关系在形式上不明显。在篇章中,某些句子的主语常常可以省略,有时必须省略;有些主语难以一眼看清,需要读者用心识别。因而在英译汉过程中,确定主语,调整句序往往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问题。例如: (1) Night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 preaching place. 这句话按原文的语序,Nightfall (夜幕) 作主语,按原语序照样翻译下去,译文会显得别扭,不自然。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应选用“他”作主语,因而正确的翻译是:夜幕降临时,他离预定的布道地点还有好多英里路。又如: (2)As is known to all ,2003 saw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ship. 这句话可译为:众所周知,中国在2003 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原文主语是“2003”,但译文没有以“2003”作主语,而以“中国”这一行为主体作主语。用时间作主语是英语中较为常见的现象,这种用法不仅强调了时间的观念,而且也使句子简洁、生动。按照西方人的思维模式和英语表达习惯,英语还可以用地点等名词作主语。如:Nanjing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在南京城发生过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行文习惯、思维模式不同。英美人强调客观,常用物、抽象概念、非人称it 作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使叙述显得公正、客观,结构趋于严密、紧凑,语气较为委婉、间接。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常用人作主语,主语的思维模式往往是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状态。英汉翻译时,所确定的主语是否恰当,必须考虑译文是否符合汉族人民的思维模式。例如: (3)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 (这位曾使全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经辛酸。) (4) It never occurred to her that he was a dishonest man. (她从来没想到他是个不诚实的人。) 例3 英文用抽象名词bitterness 作主语,汉语却用“这位曾使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作主语;例4 英文用形式主语it 作主语,汉语用“她”作主语,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是中西方思维模式不同的缘故,例4 意思是:这种念头从 来没有闪过她的脑际。原句当然可以说She has never thought that he is a dishonest man. 但两相比较,前一句强调“他是个不诚实的人”是客观事实,字里行间显露出她对这事感到惊异,后一句只强调了主观印象。译文清楚明白地写出了“她”对“他为人不诚实”这一点的认识。 (二) 突出信息焦点,调整语序。 信息焦点即信息单位的焦点所在,是信息单位内在主重音或调核体现的一个或多个作为信息高峰值的单元。语言现象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其实这远远不够,还要进行交际分析或实义分析, 即主述位分析。主位是陈述的对象(或称话题) ,是谈话的出发点,也是读者从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