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

教学参考资料

(初中第一册) 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编写和使用说明

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成套教材包括:(1)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一册、第二册共两册);(2)初中《生命科学·练习部分》(第一册、第二册共两册)。教材第一册将人体、人体健康两个主题内容,按“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3.健康与疾病”3章共8节展开;下册将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两个主题内容,按“4.生物的类群;5.生态系统;6.城市生态”3章共9节展开。每章由章头词为“引言”,以下设节。每节由“你知道吗”、“学习与探究”、“拓展视野”三个模块组成,其中“你知道吗”是对本节主题的引入;“学习与探究”是教材的主题,是学习、巩固知识和技能等阶段目标的主体;“拓展视野”是对教材内容在某一方面的深入展开,起到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在“学习与探究”模块中设“活动园地”、“思考与讨论”和“信息库”三个栏目,并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在有些节的“学习与探究”模块中安排“实验与实践”核心栏目,其中的“方法与技能”作为子栏目;章末设“你掌握了吗——本章小节”,这是对一章主要知识点内容的提要。本套教材的模块组成及其内容的组织,是一种新的建构和呈现形式。

除教材内容外,教材的练习部分分“练习”、“活动报告”和“实验报告”三部分。“练习”按节编排,包括“基础练习”和“拓展与思考”。“基础练习”设填充、选择和简答题三种题型;“拓展与思考”分层次由学生练习,但并非为每位学生必做。“活动报告”根据“活动园地”的内容设计,“实验报告”根据“实验与实践”的内容设计,籍以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教材中各个模块和有关栏目的说明见下表,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为了便于教师的教学,教材编写组根据教材和练习内容分两册按节编写了教学参考资料,每节的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建议、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案例、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等8部分内容。在教学参考资料编写过程中,许多一线教师热情地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在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衷心希望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为我们提供优秀的教学案例,并随时将有关的意见或建议反映给我们,使教学参考资料在修订时进一步完善。

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编写组

第1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1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

《初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以人与自然为主线。选择以“人体”作为第一主题,这是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比较多的人体基础知识,初中《生命科学》以此为主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归纳和整合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全面、整体地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此外,“人体”这一主题也是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人的健康(“健康”)、人与其他生物(“生物的主要类群”)、人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人体”这一主题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的基础内容。

“人体”这一主题之下包括“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四个二级主题。其中“人体的结构层次”是其他三个二级主题的结构基础。本教材将“人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二级主题的教学内容落实在“第一章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的教学活动之中,因而是本册教材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按照本教材的体例,每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你知道吗”模块选择“怎样破解人体之谜”向学生介绍数千年以来人类认识自身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些资料作为素材,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与探究”模块从解剖学的角度阐述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成分。编写者从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开始介绍,因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群构成了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有机结合构成器官,功能密切联系的器官组成系统,最后各个系统有机组合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人体。总体上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五个层次介绍生命活动的结构形式。本节的教学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使用低倍显微镜的基本技能。

“拓展视野”模块中安排了“造血干细胞”的内容,介绍了骨髓造血干细胞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中华骨髓库的进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知道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3、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

4、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低倍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胃的横切面,比较人体基本组织形态结构特点,了解器官的组成部分。

2、尝试用恰当的文字说出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3、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人体生命现象。

4、归纳人体的几大系统。

5、初步认识人体的整体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命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初步感悟到生命体的层次性、协调性和整体性。

3、通过共同的学习探究活动,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区分组织与器官。

2、识别组成人体的器官系统,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3、体验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关系,说明人体是统一的整体。

4、知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二)教学难点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举例说出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四、教学时数安排

学习与探究

一、人体内的细胞是如何组织起来的2课时

实验与实践 1.1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二、器官是由什么构成的2课时

三、器官之间有联系吗1课时

四、人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

五、教学建议

第1目:人体内的细胞是如何组织起来的(2课时)

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对细胞及其类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目从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的相互关系着手,引出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细胞群,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了不同的组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讨论细胞分化的含义、不同类型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如何观察细胞的结构,从而引出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以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由于《科学》对显微镜知识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中可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在学生初步具备使用显微镜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满足他们观察微小细胞的欲望,为其主动探究学习做准备。教师可利用学生已在《科学》课程中学过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在课堂上请他们谈谈制作装片的体会,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方法与技能”,思考诸如“为什么要将显微观察的材料处理得薄而透明”等问题,并简要介绍玻片标本的制作流程,为下一节实验课做准备。

第2课时是实验课,在实验室进行。

教师应利用学生在《科学》课程已经知道的有关动物细胞形态结构方面的知识,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构成人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在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组织的概

念。学生在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的玻片标本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显微镜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会影响观察的效果和时间。教师可让学生重点观察胃的横切面,如果学校条件许可,教师可利用显微投影或实物投影指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总结构成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的特点上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2目:器官是由什么构成的(2课时)

第1课时为活动课,在实验室进行。

在引导学生认识器官这个概念时,可结合观察胃壁永久装片的实验,让学生体会组成胃壁的几层结构。由于神经组织需要特殊的染色才能显示其结构,因此学生在观察胃横切面的切片时,可能会问神经组织在哪里,教师回答在黏膜下和肌层之间都有神经组织,进餐后分泌胃液是黏膜下神经丛活动的结果;而胃的运动则是肌层神经丛活动的结果。

在组织学生学习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时,教师尽量避免直接讲述,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练习口头表述自己的见解,促进他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观察人体结构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因为要观察的系统比较多,需要学生较长时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如果依次观察、顺序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影响学习情绪。所以,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安排,通过“活动园地”中“你知道人体各个器官的位置吗?”让学生分成小组对照图讨论,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器官系统的相应位置和分布情况,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如果有可拆装的人体结构模型,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拆装过程进一步识别。

第2课时,课堂讨论。

教材中设置“思考与讨论”栏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即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不用担心学生回答错,而是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目中“思考与讨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挖耳是一种坏习惯?”的用意是复习耳的结构,特别是中耳的结构。因为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耳的结构,教师可以提供耳(中耳)的解剖图或模型,提问:“中耳通过什么结构与外界相通?”并通过临床中耳炎患者听力受损的现象让学生理解中耳的传音功能。

针对其余三个问题,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回答,对于回答不正确的方面,教师再有意识地重点介绍。教师也可以提出其他问题,供学生讨论。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

第3目:器官之间有联系吗(1课时)

观察人体的主要系统,是全面认识人体的组成、体验人体是统一整体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不同的器官系统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完整的人体中,这些器官系统的活动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本目中“思考与讨论”栏目设置了4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科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归纳出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教师可结合练习册上的习题进行教学。至于其余几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渐展开。

第4目:人体的结构层次(1课时)

在上述三目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充分的观察和讨论,已经获得了有关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人体的结构层次是顺理成章的事。教师可在学生发言后加以总结,并通过对本目“思考与讨论”栏目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人体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并指出这种整体性和协调性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础上实现的。

六、教学参考资料

(一)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的细胞间质组成。覆盖于身体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的上皮,属于被覆上皮;组成腺体的上皮,属于腺上皮。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层次,被覆上皮又可以分为多种。被覆上皮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1)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有内皮(心脏、血管、淋巴管等管腔表面)、间皮(胸膜、心包膜、腹膜等处的浆膜表面)和其他(肺泡壁、肾小囊壁层等处);单层立方上皮有肾小管、甲状腺腺泡上皮等;单层柱状上皮有胃、肠、子宫等黏膜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有呼吸道黏膜上皮等

(2)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分未角化(口腔、食道、阴道等黏膜上皮)和角化(皮肤的表皮);复层柱状上皮有睑结膜、尿道海绵体部黏膜上皮等;变移上皮有肾盂、输尿管、膀胱等黏膜上皮。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广泛地分布在全身的各种组织和各种器官之间,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的数量少,种类多;细胞间质特别发达,分为基质和纤维两部分;结缔组织的细胞分散在基质中。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防御和修复等功能。

按结缔组织的存在形式可以将其分为3种。纤维性:固有结缔组织;固体状态:软骨组织和骨组织;液体状态:血液。其中固有结缔组织按功能和组成成分又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在器官之间、组织之间、细胞之间;致密结缔组织:分布在腱、韧带、真皮等处;网状结缔组织:是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基本组成;脂肪组织:分布在皮下、大网膜、肠系膜等处;弹性组织:分布在弹性动脉壁、声带、颈韧带等处。

(二)听觉器官

听觉是以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为适宜刺激,被内耳柯蒂器官中的毛细胞所感受,经听神经传入,最后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所以,耳是听觉的外周感受器官。

1、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耳廓的形状有利于收集音波,还可帮助判断声音发生的方向。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路。

中耳主要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等结构,它们在传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面积约为50平方毫米~90平方毫米。鼓膜的形态结构特点,使它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它的振动可与声波同步,有利于把声波振动如实地传递给听小骨。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蹬骨,它们依次连接而成听骨链。听骨链是一套在听小骨两臂之间呈固定角度的杠杆,其中锤骨柄为长臂,砧骨长突为短臂。支点刚好在整个听骨链的重心上,因而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惰性最小,效率最高。

耳的解剖

声波振动由鼓膜、听骨链传向内耳的前庭窗时,最显著的效果是,可将振动幅度减小而压强增大。这是因为①鼓膜实际振动面积为55平方毫米,而前庭窗仅为3.2平方毫米,两者之比为55:3.2,即17.2:1。若听骨链传递时总压力不变,则通过鼓膜传递后,压强增大17.2 倍。②听骨链中杠杆长臂与短臂之比约为1.3:1,这样,通过杠杆作用,短臂一侧的压力将增大为原来的1.3倍。通过以上两方面的作用,整个中耳传递过程中增压效应为17.2×1.3≈22.4倍,从而大大提高了传音的效率。

咽鼓管是连通鼓室和鼻咽部的小管。正常情况下,鼻咽部的开口处常呈闭合状态,在吞咽、打哈欠或喷嚏时由于临近的肌肉收缩,才使管口开放。咽鼓管的功能是调节鼓室内的压力,使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这对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幼儿的咽鼓管短而平,腔径较大,常因咽部感染引发中耳炎。

2、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波必须传入内耳,刺激听觉感受器,才能引起听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

(1)气导:声波经外耳道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前庭窗(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种传导叫做气导。气导是引起正常听觉的主要途径。当听骨链损坏时,气导也可表现为另一途径,即鼓膜振动后,由鼓室内的空气推动圆窗膜,经圆窗再传到耳蜗。这一途径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重要,只是当听小骨有病变时,它的作用才提高,但此时的听觉敏感度大为减弱。

(2)骨导:是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于颞骨骨质内的淋巴振动,这种传导称为骨导。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人们几乎不能感到它的存在。不过临床上通过检查患者气传导和骨传导受损的情况,判断听觉异常的产生部位和原因。例如,由鼓膜和中耳病变引起的所谓传音性耳聋时,气传导明显受损,骨传导则不受影响或甚至比健侧更加敏感;由于耳蜗病变出现所谓感音性耳聋时,气传导和骨传导将同样受损。鼓膜穿孔或听

骨链的破坏,可使各种频率的听力普遍丧失40分贝~60分贝,但并不致于引起全聋;这残留的听觉除与骨传导有一定的关系外,主要是由于声波还可由于鼓室内空气的传播而直接作用于圆窗,由此再引起耳蜗内结构的振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听觉。

3、内耳的感音功能

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3个半规管,其中耳蜗是感音的器官。耳蜗内有一条长约30毫米的基底膜,螺旋器又叫做柯蒂器就位于基底膜上,其横断面上可见数行纵向排列的毛细胞,每个毛细胞的顶部都有数百条排列整齐的听毛,有些较长的听毛其顶端或游离端埋植在盖膜的胶冻状物质中。

内耳的感音把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成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即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三)皮肤

皮肤覆盖在全身表面,直接与外界接触,是对痛、温、压、触等外部刺激感受面最大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柔软而富有弹性。表皮在消化、呼吸、和泌尿生殖管道的开口处与黏膜直接相延续。全身各处的皮肤厚度不一,眼睑、口唇、阴茎头和耳廓的皮肤最薄,手掌和足底等处的皮肤最厚;一般躯体前面、四肢曲侧面的皮肤比背侧、四肢伸侧面的皮肤要薄些。女性较男性、小儿较成人要薄些,平均厚度在1毫米~4毫米之间。皮肤的衍生物叫做皮肤附属器。

皮肤的结构

1、表皮

皮肤的最外层,由复层上皮组成。表皮厚度一般在0.07毫米~0.12毫米,分布在手掌、足跟的表皮最厚,为0.8毫米~1.4

毫米。表皮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角蛋白形成细胞,占

表皮细胞的绝大多数,它们在分化中合成大量的角蛋白,细胞逐渐角化并脱落;另一类为非角蛋白形成细胞,数量少,散在于角蛋白形成细胞之间,包括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等,它们与表皮的角化无关。

2、真皮

位于表皮下面,由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牢固相连。结缔组织内含有多种结缔组织细胞以及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使皮肤既有弹性又有韧性。真皮深部与皮下组织接连,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清。人体各部位真皮的厚薄不等,手掌、足底的真皮较厚,约3毫米以上,眼睑等处最薄,约0.6毫米,一般厚约1毫米~2毫米。真皮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两层。

(1)乳头层:为紧邻表皮的薄层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较细密,含细胞较多。此层的结缔组织突向表皮基底层,形成许多嵴状或乳头状的凸起,叫做真皮乳头,使表皮与真皮的接触面扩大,有利于两者牢固连接,并使表皮从真皮的血管获得营养。乳头层毛细血管丰富,有许多游离的感觉神经末梢,在手指等触觉灵敏的部位常有触觉小体。

(2)网织层位于乳头层下方,较厚,是真皮的主要成分,与乳头层无清楚的分界。网织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内含粗大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束,纤维束交织成网,使皮肤有较大的韧性和弹性。此层内有许多血管、淋巴管以及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神经和神经末梢丰富,深层有环层小体,能感受压和振动的刺激。有的婴儿骶部皮肤真皮中有较多的黑素细胞,使局部皮肤显灰蓝色,这为胎斑,又叫做胎记。

3、皮下组织

位于皮肤深层,由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一般不把它作为皮肤的组成部分。皮下组织将皮肤与深部的组织连接在一起,并使皮肤有一定的可动性。皮下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毛囊和汗腺也常延伸到此层。其厚度因年龄、性别、分布部位而不同。腹部较厚,可达3毫米~5毫米,眼睑、阴茎和阴囊等部位最薄,甚至不含脂肪。

人体皮肤血管受交感神经控制。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薄的部位因血流量减少而显得苍白;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皮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薄的部位肤色发红。

4、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

除了手掌和足底等部位外,人体大部分皮肤都长毛。毛的粗细、长短不一。头发、胡须和腋毛等较粗且长,并富有黑色素,其余部位的毛细软而短,含色素较少。

毛发由露出皮肤表面的毛干和埋在皮肤内的毛根两部分组成。毛根被上皮和结缔组织组成的毛囊包被。毛根和毛囊的下端合为一体,成为膨大的毛球。毛球的细胞具有分裂、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是毛发的生长点。毛球底部凹陷,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叫做毛乳头,对毛球起营养作用。毛干和毛根由排列规则的角化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内充满角蛋白并含黑色素。毛发附近有一束扁圆柱状斜行的平滑肌,叫做竖毛肌。竖毛肌下端附于毛囊,上端止于皮肤的真皮乳头层。竖毛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当竖毛肌收缩时,使毛囊与皮肤表面形成垂直,此时毛发竖立,皮肤表面出现许多小凹,俗称鸡皮疙瘩。

皮脂腺大多位于毛囊和竖毛肌之间,为泡状腺,由一个或几个囊状的腺泡与一个共同的短导管构成。导管为复层扁平上皮,大多开口于毛囊上段,也有直接开口在皮肤表面。腺泡

周边是一层较小的幼稚细胞,并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可不断生成新的腺细胞。新生的腺细胞逐渐变大,并向腺泡中心移动,胞质中形成越来越多的小脂滴,腺泡中心的细胞较大,呈多边形。胞质内充满脂滴,胞核固缩,胞器消失。最后,腺细胞解体,连同脂滴一起排出,即为皮脂。皮脂能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水分过多蒸发。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受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青春期分泌活动旺盛,皮脂腺开口处受阻则形成粉刺。

5、汗腺的类型

根据汗腺的分泌形式、分泌物的性质分为两种。

外分泌腺即通常所称的汗腺,遍布于全身的皮肤中,但不同部位皮肤内的汗腺数目有明显差别。汗腺是单曲管状腺,可分为分泌部和道管部。分泌部由单层柱状上皮围成较粗的管,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中,盘曲成团。分泌部的细胞略成锥形,胞核圆形,位于基底部,胞质着色较浅。导管部由2层~3层底柱状细胞围成的细长管道,进入表皮后形成弯曲的细孔道,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汗腺有排泄废物、湿润皮肤、参与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等功能。

顶分泌腺分布在腋窝、乳晕和阴部等处,又叫做大汗腺。它与外分泌腺不同,分泌部为粗管,管腔大,也盘曲成团。腺细胞呈立方状或矮柱状,胞核圆形,胞质易被伊红染色。胞质内含有许多分泌颗粒和溶酶体。导管较细而直,也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开口于毛囊上段。分泌物为较粘稠的乳状液,含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特别的气味,即常说的狐臭。这种腺体在青春期后由于受性激素的刺激,分泌旺盛。

6、皮肤的功能

皮肤具有保护机体、感受刺激、调节体温、分泌和排泄等作用,还有吸收、渗透、参与代谢、贮存营养和参与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皮肤对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7、皮肤损伤的修复

皮肤的再生能力很强,有生理性再生和补偿性再生两种。在生理状态下,上皮细胞不断衰老、死亡和脱落,并由新生细胞不断地补充更新,此为生理性更新,表皮细胞约1个月~2个月更新一次。补偿性再生是指皮肤受损伤后的修复现象。补偿性再生的过程和修复时间的长短因创伤的深度和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所不同。其过程是:先在伤口深处凝血、止血,并出现炎症反应,大量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局部,清楚细菌。随后出现许多巨噬细胞,清楚坏死或损伤的组织,并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生长,伤口周围的成纤维细胞迅速增殖,移向损伤处,生成新的结缔组织纤维。伤口周围的毛细血管也显著增生,布满伤口表面,与新生的结缔组织一起构成肉芽组织。创伤后不久,伤口内残存的毛囊和汗腺的上皮细胞分裂、增生,伤口周围表皮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并向伤面迁移,逐渐覆盖伤口表面,形成一薄层上皮。此层上皮不断分裂而向表面推移,逐渐角化成复层扁平上皮,使伤口完全愈合。如果伤口面积过大、过深而造成全层皮肤损伤,伤口内无汗腺和毛囊的残留上皮,表皮的再生愈合将受阻,此时应当进行皮肤移植手术,以协助修复。

(四)运动系统

全身的骨通过骨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即骨骼,骨骼有维持体形、支撑体重和保护内脏器官等功能;骨骼肌借腱附着于相邻两块骨的骨面上,收缩时以骨连结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各种活动。因此,在运动过程中,骨是杠杆,骨连结为支点,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部分。

1、骨连结

骨与骨间的连结叫做骨连结。人体骨连结的构造和功能各有不同,可分为纤维连结和滑膜关节连结两种形式。

(1)纤维连结:是指两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之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如各椎弓间的韧带连结;胸骨和第一肋骨的软骨连结,以及骶椎间的骨性连结等都属于纤维连结。

(2)滑膜关节:简称关节,每个关节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滑膜关节示意图

关节面是相邻两骨的接触面。多为一凸一凹,凸面叫做关节头,凹面叫做关节窝,其表面覆有一层关节软骨,使两关节面的接触更加适合。由于软骨的表面光滑并有弹性,因此有减少摩擦和缓冲两骨撞击的作用。关节软骨内无血管、神经,营养由滑液和关节囊周围的血管供应。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包围整个关节。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是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囊壁局部地方明显增厚,形成囊韧带,有加强骨间的连结和制止关节过度运动的作用;内层为滑膜,薄而柔软,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紧贴纤维膜的内面,并附着于关节软骨的周缘。滑膜能分泌滑液,增加润滑,减少摩擦。滑膜的内面常形成许多小突起和皱襞,分别称滑膜绒毛和滑膜襞,它们增大了滑膜的表面积,有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作用。

关节腔是关节囊所围成的腔,里面含少量滑液,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腔内为负压,这对于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的作用。

有些关节还有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

韧带是连接相邻两骨的扁带状或索条状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的在囊内,有的在囊外,有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及限制关节运动等作用。关节盘是介于两关节面间的纤维软骨板,呈椭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附着于关节囊的内面,把关节腔分为两部分。膝关节内的关节盘呈半月形,叫做关节半月板。关节盘使两关节面的接触更加适合,并能缓和外力的冲击,因为它把关节腔隔成两部,使单关节变成复关节,关节运动的形式和范围得以进一步扩大。关节唇为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并增大关节面的作用,如肩胛骨的关节唇。

关节面、关节腔、滑膜和关节内的滑液,都是维持关节灵活性的因素;而关节囊、韧带、关节唇及关节腔内的负压,则是保证关节稳固性的因素。所以,关节的结构包含了两个对立面的统一,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才能实现关节的运动功能。

2、关节的运动

颅骨位于脊柱上方,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余各骨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动关节。

脊柱各椎骨之间借椎间盘和韧带结合在一起,形成微动关节。

肩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都属于动关节,活动范围大,其中肩关节以灵活为主,膝关节和髋关节以稳固为主。

在骨骼肌的牵引下,关节能做各种运动,其形式有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环转等。

在运动过程中,使关节运动方向相反的肌肉叫做拮抗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是拮抗肌,胸锁乳突肌收缩使颈弯曲(低头),斜方肌收缩使颈伸展(抬头)。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拮抗肌,肱二头肌收缩使前臂屈,肱三头肌收缩使前臂伸。

骨骼肌为随意肌,本身不会自动收缩,只有在接受了神经系统的指令后才会兴奋并产生收缩活动。

3、脊柱

脊柱位于背部中央,是人体的中轴,由椎骨、骶骨和尾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具有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内脏的作用,还可作广泛的运动。

各椎骨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相连结。

脊柱上端托脑颅,胸段借肋与胸骨连结构成胸廓,骶、尾段与髋骨共同围成骨盆。成人的脊柱长约70厘米,女性和老年者略短。长时间静卧较站立时相差2厘米~3厘米,这是由于椎间盘受压挤所致。椎间盘的总厚度占脊柱全长的1/4。

从前面观察脊柱,可见自上而下直至骶骨底,椎体逐渐加大,但从骶骨耳状面以下椎体又迅速缩小,直至尾骨尖。这是因为下部的椎体负重较大,但耳状面以下,重力经髋骨传向下肢,脊柱最下段已无负重功能造成的。此外,脊柱上段因有上肢附着,下部颈椎和上部胸椎稍显增大。

从脊柱后面观察,可见棘突于脊柱全长形成纵嵴,居背部正中,其两侧各有一条脊柱沟,容纳背部深层肌肉。颈部及腰部棘突之间均有间隙,在临床上常于腰部作穿刺术。另外,正常人的脊柱有轻度的侧曲,一般使用右手的人,身体右侧肌肉发达,在肌肉长期牵引下,使脊柱上部稍突向右侧;相反,使用左手者则向左侧微突。

从侧面观察,可见脊柱呈“S”形,有颈、胸、腰和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这样便加大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人类脊柱的弯曲是人体直立的结果。四足动物的脊柱弯曲呈“拱”状,架在前后肢上,承担着躯干的全部重量;类人猿的脊柱弯曲与人近似,只是腰部前凸不如人的明显。从个体发生上看,这些弯曲也是直立姿势影响下形成的。婴儿脊柱的胸曲和骶曲在胚胎时即已形成。出生后3个月,随着婴儿学坐和抬头,出现颈曲;孩子约1岁半左右,当学站立和走路时,则产生了腰曲。这些弯曲,使人类脊柱具有弹性,从而缓冲了在跑、跳和走路时所产生的震动,对脑有保护的作用。脊柱除了支持身体和保护脑外,还有运动的功能。脊柱能作前、后、侧曲以及旋转等运动,颈、腰部的活动幅度较大。

如果长期坐姿不正,长期趴着写字,主要不良后果是造成视力下降,也可能造成脊柱生理性弯曲的变形。又如终年累月弯腰干活,年老后会使胸曲加大,造成背微驼;而大腹便便的人为了保持重心稳定,腰曲会前凸。这些变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椎骨间的韧带弹性丧失。

(五)腹部的分区

临床上将腹部以脐部为交点划分成四个部分: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和左下腹。右上腹疼痛一般与肝脏和胆囊有关;左上腹疼痛可能与胃的发炎有关;右下腹疼痛可能与阑尾发炎有关,在女性下腹部疼痛有可能与输卵管炎症有关;整个腹部的疼痛又可能与肠痉挛有关。

腹部分区

(六)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传导部和呼吸部两部分组成。传导部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多级支气管;呼吸部包括肺内的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临床上,常将鼻、咽、喉叫做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叫做下呼吸道。

(七)消化系统管理

消化系统可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从起始到终末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其中,小肠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又分为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等。

消化腺可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两类:小消化腺位于消化管粘膜层和黏膜下层内,如唇腺、舌腺、颊腺、腭腺、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大消化腺位于消化管壁以外,如大唾液腺、胰腺和肝等。它们以导管通连,并开口于消化管腔中,其分泌物都进入消化管中,参与化学性消化或起润滑作用。另外,消化腺也可分泌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对机体有保护的作用。

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消化,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可吸收水分和一些维生素。

(八)生殖系统

男女生殖器官,均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

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道和附属腺。睾丸是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和射精管。睾丸产生的精子,先贮存在附睾中,并在此继续发育成熟;射精时,精液经输精管、射精管和尿道排出体外。附属腺包括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它们的分泌物参与组成精液,供给精子营养并有利于精子的活动。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卵巢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输卵管是输送卵子和受精的管道。子宫可孕育胎儿和定期产生月经。阴道是分娩出胎儿和排出月经的器官。女性外生殖器即女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前庭球和前庭大腺等。

(九)干细胞研究及其意义

干细胞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医学的多个领域。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在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并以这样的干细胞为“种子”,培育出一些人的组织器官。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也就是再造人体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从而使人能够用上自己的或他人的干细胞或由干细胞所衍生出的新的组织器官,来替换自身病变的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某位老年人能够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时期或者青年时期保存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那么,这位老年人的寿命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延长。美国《科学》杂志于1999年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排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之前。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和中央医院通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根治了一名因家族遗传而患上严重地中海贫血症的男童,这是世界上第1例移植非亲属的脐带血干细胞而使患者痊愈的手术。医生认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不复杂,就像给患者输血一样。由于脐带血自

身固有的特性,使得用脐带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比用骨髓进行移植更加有效。现在,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家预言,用神经干细胞替代已被破坏的神经细胞,有望使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不久的将来,失明、帕金森氏综合征、艾滋病、老年性痴呆、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等绝大多数疾病的患者,都可望借助干细胞移植手术获得康复。

同胚胎干细胞相比,成人身体上的干细胞只能发育成20多种组织器官,而胚胎干细胞则能发育成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但是,如果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胚胎就会死亡。因此,伦理道理问题就成为当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最大问题之一。美国政府明确反对破坏新的胚胎以获取胚胎干细胞,美国众议院甚至提出全面禁止胚胎干细胞克隆研究的法案。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则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将干细胞用于医学研究,在减轻患者痛苦方面很有潜力。如果浪费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结果将是悲剧性的。

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和应用得最多的是造血干细胞。1992年,我国内地第1个骨髓移植非亲属供者登记组在北京成立,“中华骨髓库”也正式接受捐赠。

七、教学案例

人体内的细胞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组织的概念;

概述构成人体的组织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能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知道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使用显微镜(低倍镜);

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四种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爱护显微镜。

培养耐心、细心、专注。

教学准备

显微镜、四种基本组织的玻片标本、四种基本组织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等、大屏幕投影、电脑等。

教学过程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实验入手,通过观察归纳总结人体四种组织的结构特点。教学过程如表:

(本教案参照人教社网上提供的相关教案修改)八、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A代表树突;B代表细胞体;C代表轴突。神经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

2、胃壁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它们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上皮组织。

3、

(1)属于上皮组织的是食管管腔面、小肠肠腔面和肺,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紧密,细胞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吸收和扩散等。

(2)属于肌组织的是腓肠肌、小肠肌层和心脏,其细胞形态特点是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心脏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小肠肌层细胞梭状,无横纹,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收缩、运动。

(3)属于结缔组织的是血液、皮肤中的脂肪和股骨,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支持、绝缘、保护、输送营养物质、防御病原体入侵。

4、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会感到疼。当突然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会产生鸡皮疙瘩。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组织。

5、现在你对“器官”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6、左列从上到下:食管、肝、大肠;右列从上到下:唾液腺、胃、胰、小肠。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不吸收的食物残渣。

7、1——鼻腔;2——咽;3——气管;4——支气管;5——肺;6——喉

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8、1——肾脏:形成尿液;2——输尿管:输送尿液;

3——膀胱:贮存尿液;4——尿道:排出尿液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

3、(BCD)

4、(BCD)。

(三)问答题

1、(1)细准焦螺旋;(2)镜臂;(3)倒像;(4)120。

2、相同点:(1)都有分泌细胞;(2)细胞呈柱状;

不同点:(1)气管上皮有纤毛;(2)气管上皮的细胞核离基部的高度不同。

3、从结构上看,人体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人体五个结构层次。也就是说,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平滑肌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平滑肌组织;由执行一定功能(贮存尿液)的不同组织(平滑肌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膀胱(器官);由执行一种生理功能的器官(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泌尿系统;由各个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二、拓展与思考

问答题

1、心肌细胞呈圆柱状,有横纹,细胞之间通过分支形成联系,多个细胞可以一起收缩,与心脏的泵功能相统一;

骨骼肌细胞呈圆柱状,有横纹。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细胞,细胞可以很长,附着在骨骼上。

2、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等。

3、(1)可能是先天的畸形;

(2)可能是后天幼年时坐姿不正,或常年弯腰干活。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

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初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练习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 一、基础练习 (一)填空题 1、 A代表树突;B代表细胞体;C代表轴突。神经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 2、胃壁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它们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上皮组织。 3、 (1)属于上皮组织的是食管管腔面、小肠肠腔面和肺,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紧密,细胞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吸收和扩散等。 (2)属于肌组织的是腓肠肌、小肠肌层和心脏,其细胞形态特点是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心脏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小肠肌层细胞梭状,无横纹,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收缩、运动。 (3)属于结缔组织的是血液、皮肤中的脂肪和股骨,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支持、绝缘、保护、输送营养物质、防御病原体入侵。 4、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会感到疼。当突然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会产生鸡皮疙瘩。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组织。 5、现在你对“器官”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

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6、下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指示线末端的括号内填入所指器官的名称。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不吸收的食物残渣 。 7、下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旁边标出该数字代表结构的名称。

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8、下图是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的旁的横线上写出该器官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器官的结构是(BCD )。 A.血液 2、当运动员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收缩或舒张时,身体的这种姿势可能是在(ABC)。 D.立正 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BCD )。 A.如果要观察的细胞位于视野左上方,可将玻片稍向左上方移动 4、通过化验痰,可以初步诊断出的病变部位是( BCD )。 A.口腔 (四)问答题 1、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细准焦螺旋; (2)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镜臂;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参考书目 《无机及分析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徐勉懿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年1 月; 2.《无机及分析化学》,陈虹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 3.《无机及分析化学》,张仕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年9 月; 4.《无机与分析化学题解》,赵中一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年8 月; 5.《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6.《分析化学核心教程》,孟凡昌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 年2 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3.《分析化学实验》,张广强黄世德主编,学苑出版社,1998 年6 月; 4.《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有机化学》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谷亨杰、吴泳、丁金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7 月; 2.《有机化学》(第4 版),倪沛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年12 月; 3.《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解题示例》,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北京大学出版,2001 年;4.《有机化学》上、下,胡宏纹主编,高等教学出版社2000 年。 《有机化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 (二)参考资料 1.《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仪器分析》,吴谋成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 《应用统计学B》 (二)参考资料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王丽燕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年9 月;2.《环境统计》,蔡宝森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年1 月; 3.《生物统计学》,张勤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年2 月。 《植物生物学》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叶庆华、曾定、陈振瑞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 2.《植物学(上、下册)(第一版)》,陆时万、吴国芳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植物生物学实验》 (二)参考资料 1.《植物生物学实验》,刘宁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 2.《植物学实验》,何凤仙主编,高教出版社,2000 年。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用第一人称爱国 作者:薛涌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参与孩子的成长》 早春的一天,我到当地(美国某地——编者注)高中的运动场跑步。那天运动场上仅有几个当地居民在锻炼,看台上却坐着不少人。我心里奇怪:难道大家都来看我跑步吗?跑了几圈后我才发现,两个高中球队进场,马上要开始比赛。一场小小的比赛,100多号观众,还要先唱美国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美国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跑步,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之强烈、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到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的。 小女5岁上幼儿园那年,就在学校学会了对国旗宣誓,她知道要先把手放在心脏一侧的胸口,但是忘了心在哪边,便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边笑一边摇头:“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爱国心呢?” 等小女上三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开始学习历史,而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一天,她拿回作业请妈妈帮忙。他们正在学习美国建国的历史,主角自然是那些建国之父。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办法是自己回去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然后把结果写成讲稿,面对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这个人物,而最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必须用第一人称。 女儿分配到的角色是华盛顿夫人。这不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还因为美国的历史观念在最近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美国建国,就是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的故事。自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兴起之后,妇女和少数族裔的角色开始为人所注意。这种新的史学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女孩子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个女性历史人物,当然也更真实些。 这样复杂的操作不可能靠孩子独立完成,学校留这样的作业,也是鼓励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女儿跟着妈妈到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把有关华盛顿夫人的儿童图书全借回家。女儿的阅读能力很强,几本书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写讲稿时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用第一人称”这个要求。用第一人称,“她”就变成了“我”,这就逼着孩子去思考:如果自己活在那个时代,将有什么感受。而且,用“我”来写历史,也避免了“揠苗助长”。一个不到9岁的孩

初中生物全部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四年级第一学期 (二期课改新教材) 2007.9.

四年级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参考 本册总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关于《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 本册教材涉及《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基本内容”的“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内容,“拓展内容”的“尾数常用处理方法”、“用倒推法解实际问题”等内容。《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对本册教材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 1.基本内容和要求 数与运算

方程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2.拓展内容

拓展1 (二)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 基本内容 1.数与运算 通过实例,结合线段图,归纳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乘法与除法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结合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以万级为主);并结合大数的认识,引入常用的“凑整”方法——四舍五入法,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对大数进行“凑整”;了解一吨的实际重量,知道1克、1千克和1吨之间的进率; 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借助实物、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归纳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初步学会加法、乘法运算定律的一些应用;在学习三步式题中,结合树状算图认识正推、逆推的思想方法,并结合正推、逆推进行分析和解题。 2.方程与代数 在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归纳出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能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运算定律,并初步体会到“字母代数”在表示运算定律时的简洁、完备。 3.图形与几何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课用) 姓名:(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例:①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②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③动物粪便改良土壤④蚯蚓松土 4、实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试验:①控制变量(对照实验中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如: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其变量是光)②室验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和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的设置。(3)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

相同。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③对实验数据采用求取平均值的方法。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举例: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 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 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 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三)食物链(吃与被吃的关系)和食物网 1、物质和能量(递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食物链的书写规则:①以生产者(数量最多)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② 箭头指向捕食者(举例:水稻→害虫→青蛙)③食物链表示的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因此没有非生物因素和分解者的参与。 3、食物链的的特点:①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数量越少;②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完整版)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册.docx,推荐文档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册) 不含实验部分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 18世纪瑞典林耐细胞分类法则 1838-1839 德国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 1859 英国达尔文物种起源 20世纪奥地利孟德尔生物遗传基本规律 1953 美国奥森、英国克里克 DNA分子模型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DNA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地结构和功能基因组 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组 启动环境基因组的研究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重点 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涉及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一)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 1.水含量最多 存在形式作用 自由水化学反应的媒介、运送物质、调节体温 结构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存在形式作用 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参与生物体的组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调节细胞的酸碱度和渗透压 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碘过多的危害、锌过多的危害 营养成分待测样品化学试剂实验现象2mL葡萄糖溶液梨班氏试剂、加热砖红色2mL蛋白质悬液鸡蛋清双缩脲试剂紫色 2mL食用油(脂肪)结球甘蓝1滴苏丹Ⅲ染液橘红色2mL淀粉溶液马铃薯2滴碘液蓝色(三)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 1.糖类 类别和作用

类别作用 单糖五 碳 糖 脱氧核糖构成DNA的组成成分 核糖构成RNA的组成成分 六 碳 糖 葡萄糖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半乳糖略 二糖 蔗糖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中重要的二糖 多糖 淀粉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构成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糖原人和动物的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糖类物质主要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组成元素:C,H,O 2.脂类 种类作用 脂肪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磷脂构成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 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 的形成 维生素D 促进人和肠道对Ca与P的吸收 3.蛋白质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H | R—C—COOH | NH2 ②氨基酸的种类大约有20种 ③氨基酸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 H H H H | | | | NH2—C—COOH+ NH2—C—COOH→NH2—C—CO —NH—C—COOH+H2O | | | | R1R2R1R2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物质 (2)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生物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一、细胞与遗传变异 (一)生物的特征及细胞的结构功能 1、生物的特征: 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 ⑶生物能排除体内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665年罗伯特·虎克发现细胞并命名。 (1)植物细胞: ①细胞壁---保护、支持细胞; 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细胞质---其中有液泡(含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能量转换器); 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区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 (1)细胞分裂的过程(步骤):①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③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④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⑤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2)染色体复制均分的意义:染色体的复制均分,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保证了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的相同。 4、细胞生长---指新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为组成自身 的物质,体积逐渐长大的过程。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正常细胞不能无限的分裂生长。 (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5、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 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 6、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如:有耳垂和无耳垂,有酒窝和无酒窝。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 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 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 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来源于网络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 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 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初中生物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资料大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科学探究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 生物圈的含义: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比如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个池塘,甚至一片农田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应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7.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8.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主要指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生物之间主要有捕食、竞争、合作等关系。 捕食关系:指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如蜜蜂采花蜜等。 竞争关系:比如水稻与稗草之间互相争夺阳光、养料、生存空间等。 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的生活、生存受环境的影响。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影响着环境,甚至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 第二单元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安装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学业考参考答案 (1)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试卷卷面总分为100分,考试成绩按“优”、“良”、“及格”和“不及格” 四个等第表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80分,每空格1分,答案合理均给分) 21.(9分)(1)血浆组织液相对稳定(2)A (3)B (4)滤过重吸收 C (5)统一整体(整体) 22.(8分)(1)树突细胞体轴突(2)A (3)反射弧②⑤③ (4)不能反射弧不完整 23.(7分)(1)蛋白质基因(2)性染色体女性父方母方(3)D 24.(5分)(1)120 (2)畅通呼吸道(3)搏动(4)② (5)绷直垂直下压 25.(9分)(1)鳃肺(2)龟摆脱对水域环境的依赖(陆地生活)(3)外骨骼附 肢 (4)放大镜(解剖镜、显微镜)镊子(5)脊柱 26.(7分)(1)种(2)百合(3)界门纲目科(4)柱头受精⑥(5)双名法 27.(9分)(1)B 病毒核酸(2)C 酵母菌 D (3)成形的细胞核无(4)孢子 28.(7分)(1)腮腺炎病毒抗体特异性(2)寄生(3)传染源的管理 (4)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腮腺炎病毒)不起作用。 29.(6分)(1)C B (2)清水薄(3)⑤(4)② 30.(7分)(1)排除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控制单一变量(2) D

(3)氧气(阳光)(4)阳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黑暗环境下,金鱼藻和小鱼均进行呼吸作用,D缸中的氧气消耗得快31.(6分)(1)自我调节(2)二氧化碳(3)越大(4)肺泡(5)戴专用口罩、减少室外活动等(6)提倡公交出行等

中学生物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86727737.html, 中学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生物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透过中学生物实验技能竞赛反观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2期.陈坚.李妮亚. [2].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课程集散式整合途径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1期.张荣华. [3].中学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才智》.2015年9期.王宝玉. [4].中学生物园设计思路和实践. 《生物学通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吴幸萍. [5].如何提高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质量以梅州市曾宪梓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为例.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22期.李伟靖. [6].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百年变迁及其启示. 《中学生物学》.2015年10期.谭永平. [7].广西中学生物教师专业阅读现状调查与建议. 《教师教育论坛》.2015年6期.湛茹淇.李延锋.何英姿.林莉.杨剑. [8].中学生物生态化课堂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6期.吕梅菊. [9].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化措施.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年z1期.汤月敏. [10].中学生物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探究. 《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14期.杨娜. 二、中学生物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教育转型期中学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被引次数:17 作者:胡玺丹.生物学科教育华东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一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子房壁----------------- 发育成果皮 1.受精完成后的雌蕊;子房珠被------- 受精卵--------胚种子受精极核----- 2.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时代相续,生生不息。 3.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 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椒草用叶生殖、马铃薯用块茎生殖、竹用地下茎生殖。 5、无性生殖的常见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6.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枝接( 以枝作接穗)和芽接(以芽作接穗)两种。 7、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 8、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9、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10、无性生殖的优点;加快繁殖速度,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

11、扦插植物茎段的处理: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的蒸发)的,茎段下方的切口是斜向(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 12、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昆虫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大。变态发育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3.不完全变态: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较小,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蜓蜻 4、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初中生物知识点全归纳、(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 2、*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光、温度、水和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看七年级上册19的例子 5、*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动物——消费者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空气、阳光、水等 6、*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很多食物链,他们之间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解能力,但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严重破坏. 8、*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生物体无法排出,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9、*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种类有: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 淡水生态系统——河流、湖泊、池塘;湿地生态系统——沼泽;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 10、*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如: ①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所有的生产者 ② 从地域因素来说,各种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③ 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看书P30 12、*科学探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3、*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看书P36 14、*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内含酸、甜、辣和色素)、叶绿体 15、*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6、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细胞核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7、*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染色体细胞核细胞质形成细胞膜形成细胞壁

(完整版)生物学教学论第一套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 2、多媒体 3、合作学习 4、效标参照评价 5、教育实验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生物总复习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 的温度和一定的 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 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 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

右上方移动, 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 **: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准备(擦干净、滴清水);**(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 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 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 体无系统。 21、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离开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 22、绿色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

2017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基本知识点填空题.doc

初中生物学基本知识点填空 七年级上册 1、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之外)。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发现动、植物、微生物都是由__构成的,但是,_______没有细胞结构。 2、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现存生物经过了长期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都是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所以,都与生存的生活环境相_____。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以适应__的生存环境。同时,生物也影响着环境,如森林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又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都通过食物链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所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变化着,但是,各种生物间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能力;而这种调节是有一定______的。例如,在稻田中,害虫吃水稻,青蛙吃害虫,害虫不会太猖獗;但是,如果有人捕食青蛙,就会破坏稻田的__________,使害虫猖獗起来。 4、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生态系统中,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分别扮演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角色,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同时,它们的生存还需要从环境中获得阳光、_____、_____,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生物才能生存。所以,要保护某种珍稀的动植物,就要保护好它的生活环境或栖息地,因为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__________。 5.生态系统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 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例如,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通过捕食关系,能量由草流向兔,由兔流向狐;由于被捕食的生物往往比捕食者小,而且,每一种生物的能量也不是全部传给下一营养级,所以,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的生物,数量越___(如草),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数量越___(如狐)。 7、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越积累越多。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营养级别越高,食量就越大,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___。例如,DDT进入食物链中:浮游生物→鱼→鸟,鸟体内积累的DDT的含量比海水中高出百万倍,这就是____现象。 8、在显微镜的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标本的运动方向与物像的运动方向总是_____。要把一个偏向于视野左下方的物象,移向视野中央,标本应往哪个方向移动呢?标本应向左下方移动。(物像偏向那,标本就要向那移动)。

生命科学领域概念教学要突出生命主题

生命科学领域概念教学要突出生命主题 向文全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生命现象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科学教师要通过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么,在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中如何突出生命主题,凸显生命教育价值呢?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紧扣概念组织教学 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概念形成、变化的过程。紧扣概念引领探究和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整合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生命世界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科学概念的成功建立来实现。有了概念的支撑,教学活动的脉络设计会更清晰,教学环节的结构性更强。 核心概念是单元教学的心脏,教师要站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度备课,依据核心概念,理清各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单元中的基本概念的联系,构架出单元教学的框架,以具体概念为单课教学的中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每节课的各个具体概念的建立,不断的厚实、延伸,使之形成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网状脉络结构,不断地夯实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知。 案例一:小学科学“微小世界”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围绕这一单元的核心概念“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来进行。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在短短几节课中,经历人类探究周围世界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上千年过程上。使学生通过运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到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等这些无法用内眼观察到的世界,理解人类伴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的深入过程,通过本单元的观察

初中生物总复习资料{超全}新人教版

1 七年级生物上册 1. 生物的主要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 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之外)。 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的生物圈。 4.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5.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 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 力。 8.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 9.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0.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越大、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多、越 小、越亮。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 11. 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动 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学说由施莱登、施旺创造。 12.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使 光能变成化学能。 13.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 ,DNA 上有遗传信息。 14.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分开、细胞质分开、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5. 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的功能,分布在体表和管腔内表面 16.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附在骨骼上、胃肠的器官管壁上、心脏壁上。 神经 组织能够在受刺激后产生和传导兴奋,分布在神经系统 17. 。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间质多,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在人体中分布广泛,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 18. 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19. 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 20. 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21. 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能够运输 水和无机盐 22. 。 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23. 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前进,食物泡随着细胞质流动,其中的食物逐渐消化。 24.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5.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藻类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 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有假根,因此植株一般都很矮小。 26.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体内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的遗体埋葬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27. 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种皮保护幼嫩的 胚。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胚轴是连接胚芽和胚根的部分,胚芽生有幼叶,胚根是与胚芽的相对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根、茎相连的部分,胚根发育成根 28. 单子叶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和高粱;双子叶植物主要有蚕豆、大豆和花生 29. 被子植物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 更多。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0.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主要有种子完整、 是活的、已过休眠期。 31.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下部细胞较小,越往上细胞越大。伸长区的细胞来自 分生区。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不断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伸长区的细胞不断长大成为成熟区的细胞 32. 。根的生长不仅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而且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33. 枝条是芽发育成的,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和有机物。肥料的作用主要是 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含氮无机盐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幼苗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无机盐使茎杆健壮,抗倒状,促进淀粉形成。 34.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成的。 35. 水对于植物的作用主要有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形态、水是植 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参与植物体内的代谢活动。植物生长需要大量水分是因为叶片蒸腾大量水分和植物需要补水生长。 36. 植物的根部作用主要指吸收水、无机盐和无机物。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 有大量的根毛。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由根往植株各处运输,有机物通过筛管由叶片往其他器官运输。 37.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细胞,使 茎不断长粗。 38.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 胞围成的空腔。白天气孔慢慢张开空气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同时水分也会通过气孔散失;夜晚叶片的生产活动停止,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39. 。蒸腾作用能够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给叶片源源不断的输送原料, 有机物+氧 线粒体 二氧化碳+水+能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