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美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自考最新整理]

自考美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自考最新整理]

自考美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自考最新整理]
自考美学专业考点要点复习资料[自考最新整理]

第六章艺术论(二)

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

本体论原是一个哲学范畴,是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原或本性的最根本部分,亦称“存在论”。

借用哲学上的本体论观念来讨论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虽然艺术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但意象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

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艺术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这一初级规定前进了一步,获得了艺术存在方式的深层规定,那就是:艺术存在于主体的

审美心理活动和意识中。

三、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

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

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

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作为中

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他律性。艺术品就其中介功能而言

不是独立自足、自在自为的,而是为他者

存在,受他者制约的。

(二)形式符号性。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

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

的纽带。

(三)开放性。艺术品作为中介,不能是

封闭的,而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

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一方面,

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

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另一方面

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

基本特质。

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

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

中。这个流程就是艺术的存在方式。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的三环

节中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一环。

就本体论而言,《红楼梦》决不只是曹雪芹

写下或以后转抄、印刷的一个语言文本,

它应存在于从曹氏创作到历代流变的各种

版本的文本,再到二百多年来形形色色的

读者的阅读欣赏活动这样三个环节的全过

程中。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家只要在

心灵中完成了对世界的直觉,产生了直觉

的意象,即直觉品,就算完成了艺术,无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加以表达或传达。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它把艺术的本体存在仅仅归结为艺术家直觉创造的心理意象或称“心象”。但实际上,艺术家在表达自己心象的过程中,艺术形成符号的组织,包括技巧的运用,乃是形成意象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因素。没有传达,意象创造仍不能真正完成。而且艺术家如果不把意象表达出来,即物态化和物化为艺术品,就无法达到交流、传播的目的,也就无法在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历史中构筑成艺术现实即艺术的整体存在。同样,艺术接受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个接受者都有着自身特有的素质,他们带有自己的期待视界来欣赏艺术品,并在艺术品提供的意象框架基础上进行重建与再创造,发展丰富艺术的意象世界。可见,艺术不只存在于艺术家的意象

创造中,而且也必定存在于艺术家意象的

物态化表达——艺术品中,还存在于接受

者的欣赏活动中。因此,克罗齐的艺术即

直觉说在本体论上是片面的,残缺不全的。

完整地说,艺术存在于上述三环节动态的

全过程。

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一、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

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核心地位的是艺术

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

二、意象的孕育:

(一)艺术意象产生于主体意识与客观世

界的相互作用;

(二)在意象孕育过程中,主体与对象世

界的关系,主要是一种因感动、感应而引

起内在情感激荡的感动关系。

(三)孕育意象需要艺术家进入“虚静”

的精神状态,超越世俗关系而进入审美关

系。

所谓虚静,就是一种一要排除功利杂念,

集中精神;二要超越知性逻辑,进入感性

直觉的状态,这咱状态使日常“自我”暂

时退隐与丧失,却能在审美状态下以虚空

的心胸接纳万物,孕育意象。

(四)艺术意象的产生与意志、逻辑无直

接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的特殊联接,是

作家艺术家在突如其来的创作激情、创作

冲动的驱使下,在一种非功利、非认识的

审美状态中创作出来的。

(五)意象孕育所发生的主客体交流的形式完全不同于功利认识、判断的形式,它是主体意识的自身协调或主客体契合达到共振的一种自由状态。主体意识异常活跃,多种感觉表象在艺术的自由境界里重新整合从而导致独特艺术意象的诞生。

三、意象的生产:

(一)将主体在酝酿中的隐藏在深层潜意识的意义明晰化,把散漫的、不可把握的感觉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二)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

(三)通过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加以实现。

为什么我们把艺术品的完成也叫作生产?马克思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看成人类两种基本的生产活动,把艺术生产看成是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在此意义上,艺术意

象的创造就是一种生产。意象的生成也是

一种生产过程。艺术意象如何变为现实的

艺术品,“生产”给我们提供了解答。因

为从艺术意象的孕育到艺术品的物态化与

物化,需要通过种种必须的技巧与操作来

完成,这就属于“生产”范围。

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

一、艺术天才是客观存在的:

天才的形成是先天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后

天的实践两个方面合力的结果。

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艺术敏

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灵感等方面。

天才的艺术家的特征:

①高度的艺术敏感力;

②卓越的艺术想象力;

③熟练运用艺术技巧;

④经常获得灵感。

二、艺术敏感:

指主体感受生活、欣赏艺术、体验和孕育

意象的敏锐性和悟性。

天才的敏感是指这种感受体验的细致、快

捷、丰富和深刻。

刘勰说“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

三、艺术想象力:

指艺术家在感受生活、孕育意象过程中展

开想象、联想、幻想或意象思维的能力的

程度。

艺术想象力不仅仅是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

象、感受,更重要的是将其融会和整合。

这种融合的基础就是艺术想象中基本的主

体感悟主旨。它自然规划着情感与形象的

流向与总合,形成艺术意象的灵魂。想象

力在生活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四、灵感:

(一)灵感的概念:

所谓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伊安篇》借苏格拉底之口将灵感说成一种磁性的疯狂,一种神灵的凭附,一种非理性的迷狂状态,在此状态下,诗人能不由自主地写出最美妙的诗;

罗马时期的朗吉诺斯则在《论崇高》中把创作的源泉归结为神赐的神秘灵感。这种看似神秘的现象,其实有其客观的心

理机制,因而并不神秘。

(二)灵感的本质及规律:

1.灵感是艺术家在自身生理-心理素质与

后天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学养积累基础上综

合形成的一种心理体验状态和活动。

2.灵感状态有其客观的心理机制,它主要

来自于潜意识层次,表现为特定神经联系

的突然沟通。

3.灵感的获得有赖于平时学养阅历的积

累,以及身心状态的调养。

五、艺术技巧:

(一)艺术操作与技巧是艺术创造的重要

环节:

艺术操作与技巧是意象孕育的继续与完

成。对郑板桥论画竹的分析。

如郑板桥讲他画竹的体会:“江馆清秋,

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霜气皆浮动于疏枝密

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

竹,并非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

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

也。”此言可谓深得艺术三昩。“胸中之

竹”之所以不同于“眼中之竹”,是因为

经过了艺术家的意象孕育和改造;而“手

中之竹”又不同于“胸中之竹”,艺术家

把心中孕育的意象用艺术操作加以表达并

且用特定形式符号将之凝定下来。

(二)不可忽视技巧、但也不可孤立地追

求技巧:

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就会沦为匠

艺。

(三)艺术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的法则概括了现实中美的事物在形式上的共同特征,研究形式美是为了推动美的创造,以便使形式更好地表现内容、服务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的高度统一。

书法艺术的三个要求:笔锋、笔势与笔力

第四节艺术的形态

一、艺术形态的划分标准:

(一)西方艺术形态学发展历程回顾:1)亚里士多德从“摹仿”论出发对艺术的分类:

2)18世纪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的分类:美的艺术、机械艺术以及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3)黑格尔根据理念的发展分类:象征性艺术、古典型艺术和浪漫型艺术。(二)艺术形态划分的三种主要标准:

1)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摹仿说、主观

与客观说、再现与表现说等。

2)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视觉艺术

与听觉艺术。

3)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动态艺术与

静态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等。

二、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空间艺术:空间艺术的首要特点是

由一定的物质材料按照一定的形式规范在

空间中排列而成。

1)建筑:

①材料的审美性质;

②形式结构的审美意蕴;

③与周围环境的审美关系。(【图27】)

2)雕塑:

①物质材料的审美特质;

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动作瞬间,以静态的

方式暗示某种丰富的含义和意境。(【图

28】【图29】)

3)绘画:

①画面的生机活力及所表现内容的真实感;

②掌握绘画基本语言的审美性质;

③画面的内在韵律,捕捉动感的瞬间。(【图30】)

古代中国论画将“气韵生动”列为第一要义。在空间艺术的各种形态中,绘画最具有主

观性和精神性,从而能够突破空间形态的

局限。

(二)时间艺术:

在空间艺术中与时间艺术最接近的艺术形

态是绘画,在时间艺术中最接近空间艺术

的艺术形态是戏剧。音乐艺术是最不具有

空间特征的一种纯时间性的艺术。

1)音乐:

①声音的质量、组合及各种音色的组合关

系;

②表达某种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的音乐形

象(举例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曲》);

③表演者的演奏技巧;

④把握节奏与旋律的动态变化。

唯独对于音乐作品来说,我们只能通过自

己的听觉来把握不断变换着的节奏和旋律,

在自己的时间意识中重新组合出较为完

整的形象和意境,节奏与旋律之间的动态

变化是音乐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

乐艺术最鲜明地表现了时间艺术的根本特

征。

2)戏剧:

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悲剧是对一个严

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黑格尔也说过,“戏剧把一种本身完整的动作情节表现为实在的,直接摆在眼前的。”戏剧的根本特征是时间性。

①媒介自身的审美作用;

②结构的统一性。

戏剧的情节结构总有一个从开端、发展再到高潮和尾声的变化过程。

新古典主义者布瓦洛概括的“三一律”,即要求戏剧必须做到时间、地点、事件的严格统一。

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

一、艺术接受的核心仍是意象的生成,即重建

艺术品本身并非直接的艺术意象,它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化和物态化。它本身能给予接受者的,还只能是艺术意象的符号形式。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靠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符号形式提供了接受者籍

以获得意象的潜在可能性或暗示的轨迹

(导向)。

接受者必须根据艺术作品提供的符号形式

的意象导向去重建意象,才能感知和欣赏

作品的艺术意象。

艺术符号的特殊性,它对其意义的表达只

能通过象征与暗示。这样,艺术接受者就

不可能完全获得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的原始

意象。当然,接受者重建的意象由于受艺

术符号的暗示与引导,不能完全脱离原有

意象的基础,不是一个与艺术家创造的意

象毫无关系的新意象,二者之间基本是相

通的。因此,意象的重建是艺术接受的核

心问题,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实质就是

艺术意象的重建。但这种重建,是受艺术

家的意象创造所限制。它是一种创造,但

与艺术意象创造相比是低一层次的。这就

是何以意象接受者多而艺术家少的缘由。

二、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接受者的意象重建不只是对作家创造的意

象的简单复制,而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

程。

1)以作品提供的形式符号为基础,只能是

“再创造”。

2)受接受者“期待视界”的影响和制约,

产生与原作者不尽相同的意象。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人自身的生理素质、

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

环境等,形成了每个艺术接受者在接触艺

术之前的主体境况,包括其自身的敏感度、

想象能力、文化基础、艺术修养、审美趣

味以及传统影响、现实社会变化的影响因

素等等,造就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

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界”。(举例《十五贯》)

3)填补作品的空白和未定点,即“召唤结构”,实现接受主体对创作的参与。

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波兰哲学家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提供给接受者一个“图式化”结构框架,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

三、艺术品的鉴赏过程

(一)观: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二)品: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三)悟: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观、品、悟三个阶段实为三个层次,在实际鉴赏中都存在,尤其前两层次更为普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