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2017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2017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2017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2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2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3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临床法。5

个案法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

5)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6)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4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使来访者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7认知主义心理学8精神心理学。当代心理学呈现出多种研究取向整合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的特点。

7)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的指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8)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之一。系统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创新能力。5专业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

第二章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心理产生的主要基础。)和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脑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脑神经一共是12对。

2)通常将生长和发育分为4个时期。胎儿期,初生儿到成人的时期,成人期,老年期

3)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只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而不具有反射能力。分为条

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部分组成。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最早提出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斯金纳箱”。

5)广义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它包括动物心理的发生于发展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分为10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也叫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也叫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岁)青年中期(19-25岁)成年期(25-45岁)中年期(4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6)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以及差异性。个体心里发展的动力:教育和社会。

7)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扩展简答: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4个,相互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片面强调一个事错误的。)一、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1遗传,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成为遗传素质。2生理成熟。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过程,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规律性,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二、自然环境因素,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

8)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0-1岁)身高,体重,头面部发生明显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1初中生生理发育成熟,特别是性机能成熟,使初中生有成人感,独立倾向日益严重。2心理发展有这样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初中生考虑问题比较片面,冲动和草率。情绪上心理活动强烈,固执,狂暴,自我意识发展的盲目膨胀,情感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都会引起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盲目自尊或妄自菲薄,情绪易大起大落。

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危机期及如何度过答案为9-15

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过渡性。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表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在身体发育方面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

2闭锁性。指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而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称作内部的获得时期。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青少年的闭锁性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对成人闭锁对同龄人开放。3社会性,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社会情感性丰富和稳定,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10)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1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性体现在: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2高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11)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用逻辑法则的发展。高中生的情绪的发展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1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低级生理需要相联系)情绪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感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迫切需要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忍受能力差

13)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初中生。1意识高涨。大约在1-3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反抗心理。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4岁之间,第二反抗期出现于初中阶段。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有新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14)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高中生逐渐学会了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自己、分析自己。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

15)(怎样度过初中生的危险期)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初中生: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高中生: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的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3)学习的种类。1依学习水平划分,加涅分成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依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理解性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是指新旧知识间内在的有意义联系,非人为联系指新旧知识间存在的观念的一致性。3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4)学习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外在行为解释人的行为获得的理论)由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联结学习的公式:S—R。三条学习的定律:准备律(有积极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的动机、心向),练习律(反复强化),效果律(强化物体对那个人本身有吸引力)。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2认知理论(关于某科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二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三强调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形成。代表人物布鲁纳.3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倡导,他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

获得直接经验,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5)顿悟学习的条件是在这个领域长期坚持努力的人,长期思考,是勤奋耕耘的人。

6)学习迁移有好作用也有坏作用。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学以致用,先前知识的运用(正迁移—有利,负迁移—无利)

7)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正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例在学习母语时学习英语产生干扰,属负迁移

8)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训练人的心智大脑2共同要素说,相似的程度有利于迁移的发展,循序渐进3经验概括说(原理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理论回到实际)在迁移中的作用4关系转换理论(顿悟说)5认知结构说,认为学习者只有懂得如何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才会产生。关于这章这节基本理论不清楚,不利于迁移,建立关系。联系清晰,把握深刻。

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调节,控制认知活动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效果的主要因素4心向与定势,心向和定势都是心理准备状态

10)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要学生了解某一阶段学习的目标2精选教材。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就必须精选教材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在经过教师处理之后应具有科学的序列,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另一有效方法5创设与应用情况相似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景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为促进原理的迁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的理解基本原理7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更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11)理解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本质及规律的思维过程(有意义学习)。知识理解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举例)

标志是: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能举例复述,融会贯通(迁移)

12)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学有3种形式(获得方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利用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不断的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实物的本质特征(例盲人摸象,通过非本质属性解释本质属性的过程)。比较包括同类事物比较和同时比较。比较有利于记忆

13)知识的应用的实质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迁移。知识应用可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审题,指了解题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审题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思维等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尤其表现在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如何存储以及如何提取知识的所有途径、方法和策略叫做表征。2相关知识的重现。学生在重现相关知识时,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旧知识的干扰,学生的生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3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

14)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1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可利用性、可辩证性、稳定性、可靠性,原有知识是否扎实)2问题的特征(问题的背景)3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与智商有关、思维习惯)

15)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技能具有以下特点:1技能是一种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2技能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形成技能的基本条件)3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技能按其本身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1动作技能(实在物)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2智力技能(观念,动作可以不连贯、可省略)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智力技能属概念的范畴,思维方法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联系: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16)技能的形成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1认知定向阶段。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像,学习者可根据这种动作映像联练习动作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4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智力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分成5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如借助于实物或模型、图表、标本等学习。3有声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

17)技能的形成标志。动作技能表现出的标志:1动作结构的改变2动作品质的变化3活动的调节功能加强。智力技能表现出的标志:1智力活动脱离了物质或物质化的活动支持2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快速反应代替了详尽、展开的推理过程,思维灵敏,思维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3智力活动自动化,几乎成了无意识的活动。

18)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1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原因一是由学习者的主观原因引起的,如学习者的信心、动机、情绪、身体状态等,二是由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如练习的方法条件和工具的改变等2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原因是如生理上的疲劳、感觉技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调节作用减弱、动作强度减弱、兴趣降低、意志品质差、自满情绪、练习方法不当等。

19)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1确定练习目标2恰当安排练习时间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灵活采取练习方式

20)品德即道德品质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两者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2品德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广阔的多,概括的多。道德包含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而品德包含的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局部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而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体需要。两者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21)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部分。

22)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品德的各心理成分之间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个体品德发展中,每一个基本成分都不可忽视。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道德心理的基础和前提,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桥梁。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深化、交融的结果就产生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驱动人以道德意志来实践道德行为。道德行为

时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因此,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之间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

23)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他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依靠他人到自律不依赖他人的过程。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3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0—3岁),这一时期儿童对问题的考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对待规则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特点:单方面的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赞成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3自律道德或主观主义阶段(7—12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

2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的过渡

25)学生品德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发面。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知识的掌握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前提,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对学生开展道德认识教育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情感/提供榜样的具体形象和生动事例,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真情感化,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道德情感3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26)青少年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客观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2主观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强,盲目模仿/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27)青少年品德不良的矫正:1学校应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端正办学思想,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家长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从小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3青少年自身应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培养自己的识别、抵制能力不盲目从众4社会各方面都应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清除有不良影响的坏风气,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精神食粮,加强社区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

28)学习困难的特征:1智力都是正常的2存在思想品德比较落后或学业成绩不良,甚至两者兼而有之3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也不是环境教育剥夺的结果,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及本人主观原因所致4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殊的督促、辅导和帮助29)学习困难的类型:暂时学习困难学生,能力困难学生,动力困难学生,整体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1认知因素(知识背景贫乏)2人格因素(倾向性,世界观,价值观)3人际关系(师生同学关系)4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30)学习困难的辅导: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始终坚持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帮助下获得成功。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感,成为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4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5讲究教育教学方法。为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教学方式又要讲究教学方法。6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学习困难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章感知与感觉(认知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最简单的物理属性,感觉不可靠。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2)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作差别阈限。

3)1834年,韦伯开辟了对最小可觉差的新研究,提出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这一定律被描述成刺激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感觉的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2感觉适应。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人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分辨出物体的轮廓,约40分钟后,周围的一切更加清晰,这叫暗适应。而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2、3分钟以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叫明适应3感觉对比(鹤立鸡群)4感觉的发展。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

5)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听觉器官对声波的反应表现为音高、音强和音色。颜色有三个基本的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6)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遵循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比感觉更高级,反映问题深刻可靠))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

8)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产生的原因:1客观环境的变化2有机体自身特征的影响3各种感觉的相互作用(例度日如年,一日

三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错觉现象通常反映了知觉系统对于标准知觉环境的某种特殊的适应性。

9)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在一瞬间不可能同时感知所有的事物,而总是有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对感知事物理解和领会,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直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10)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高级形式的知觉是观察)

11)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多种感知觉的综合。

12)中学生观察力的表现:目的性强、准确迅速、长期坚持、正面理解。

13)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4)为什么把事物当做整体来看(知觉的组织原则):邻近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原则、好图形原则、同域原则。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1)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①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②传入神经的活动③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2)感觉是知觉的区别:①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主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③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感觉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综合的结果。

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对象就越让你故意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反之亦然。②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③知觉的选择性也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经验的影响。

4)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根据青少年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如下方式:①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可以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难以不等的观察训练要求。②明确观察任务。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任务明确到何种程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预先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③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郊游、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来培养。

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

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辩多思⑦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第五章记忆

1)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眼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成为再认。

3)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人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还包括人们见到过的人和物、看到过的画面、听过的音乐、嗅过的气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2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对以往愉快事情的回记忆,对受过的惊吓的记忆,或对曾经悔恨的记忆都属于情绪记忆3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语词、

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人们对心理学概念、数学公式、物理学定理的记忆都属于逻辑记忆4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对游泳、农具的使用、驾驶等动作的记忆都属于运动记忆。

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1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记忆。2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4)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上说,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感觉记忆是在2秒之内,感觉记忆包括图像记忆和回声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在2秒到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做单位来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6)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可以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7)长时记忆指1分钟以为至终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形式主要有:类别群集、联想群集、主观组织。长时记忆的存储:1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用来表征外部世界的物体和事件及其相互联系的知识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则是指做事情的方法。比如人们在学车之前会读一些有关车的构造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基本设备,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当以后人们不断的练习,把知识变成了运动技能,真正学会了开车,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

8)常见的联想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9)常用的测量保持量的方法: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构法。

10)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

11)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与重现。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

12)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艾宾浩斯又根据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一定的时候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13)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14)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的结果。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说(回忆背景,提取策略)

16)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7)人们在记忆中常会伴有感性的直观形象—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海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是记忆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表象是通过对现实对象或现象的知觉过程而获得的。表象的种类:①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②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③遗觉像。

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的作用:1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3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18)常见的记忆术: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视觉表象法、首字母缩略词法、谐音法。

第五章记忆

1)影响遗忘的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③学习的程度(150%为宜)④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指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自觉地运用有意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②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③有效的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3)有效的记忆策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包括(简答、论述、多选):①复述(通过多次复述达到理解)②背诵③结果反馈④记忆线索

4)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个体怎样进行身心调节才能促进记忆):①增强自信心②调动积极性③调节情绪状态④集中注意力⑤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六章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思维能反映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3)思维的种类(包括哪些现象,怎样进行分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产生的思维活动(形象物)。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具体形象思维具有3种水平:一是幼儿的思维,二是成人对表象加工的思维,三是艺术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都经历直观动作思维、机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例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分析、判断的思维。3根据思维定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凝聚或减缩,它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简缩性、突然性等特点。4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5根据思维创新成分的多少,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4)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例如房屋这个概念,它反映了各种房屋所共有的本质属性。概念是用词来标志的

5)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的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2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4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可分为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集合概念5根据概念的人为性,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 2017上

2017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合打印版)

简答简述题(教学法) 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习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质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8依据教学实践和效率的要求 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意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堂设计完成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足起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 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 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 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过程观 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 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 推断功能 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 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 发展性3递补性 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 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 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 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 则6实践探究原则 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 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 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 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 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 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 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 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 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 的回授调节 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 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 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 种暗示手段 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 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 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 为主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 些?1读书学习法2讨论学习 法3调研学习法4实践学习 法5循环学习法 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 些?1读书要明确目的2读书 要学会使用工具书3读书要 动脑筋4读书要不耻下问5 读书要学用一致5读书要有 创造 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 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 体育锻炼)2心理调节的方法 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 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 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 念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 观4形式观5情境观 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 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 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 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 勤于解7重点记 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 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 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 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 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 有可操作性 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 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 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 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 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 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 划、课时计划。 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 内容?1通过整个课程标准, 保证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 了解相关的课程标准,了解 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 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 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 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 造性,即依据教科书。3要反 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 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 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 则 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 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1在 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 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 围2引出部分答案3提供与 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4指 明思考问题的方向5把一个 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 的问题6从难度较大的问题 退回难度相对较小的问题等 方法进行提示 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 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 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 明确要旨的作用 3能使学 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 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 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中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 些?1纸笔测验2课堂观察3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 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 体现多维目标2适当确定各 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 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 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 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 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 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 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 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 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 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 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 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 形成性反馈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 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 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 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 系。教学日益多煤化、综合 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 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 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 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 性强3共享性好 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 2 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 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 学促进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 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 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综合应用题(教学法) 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 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1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 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名师版)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 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 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择中正确的是( )。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不利于维持课堂教学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利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 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吴老师把可从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提炼为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发表系列论文,这表明吴老师具有( )。 A.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 B.良好的可从管理能力 C.良好的课堂开发能力 D.良好的校本研修能力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有些方面向农村倾斜,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 B.课程标准向农村倾斜 C.教师配置向农村倾斜 D.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 6.某初级中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有权责令该校退还所收费用的是( )。 A.教育行政机关 B.纪检部门 C.公安机关 D.物价部门 7.某高中教师孙某旷工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一定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可依法( )。 A.给予孙某行政处分 B.给予孙某行政处罚 C.取消孙某教师资格 D.给予孙某罚款处理 8.母亲杨某外出打工,将15岁的儿子小强留下长期单独居住。杨某的做法( )。 A.合法,可以改善小强的物质生活条件 B.合法,可以提高小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C.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6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D.不合法,不得让不满18周岁者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9.某初中教师李某上课前发现部分学生未完成家庭作业,要求这部分学生完成后再进教师听课。李某的做法()。 A.合法,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 B.合法,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职责 C.不合法,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 D.不合法,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2017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步骤一:从-号烧瓶倒入-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左手托住-”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范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倡导教学行“教学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在韩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育者自身作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积极性,所以选A。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题中段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并鼓励学生

进行自主探究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和确定新课题,并非是纠正研究方法。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答案】B 【解析】B选项直接否定和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4,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答案】D 【解析】曾老师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录学习过程,并指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记录,这一教学行为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含答案)

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 一、单选题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前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 步骤一:从___号烧瓶倒入___号烧瓶......” “显徽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拖住___……” 这说明老师( ) A. 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范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一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指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一“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不目当的是( )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特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4.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表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异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把教育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B.社会资源优先向教育领域倾斜 C.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D.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 6.中学生邹某上课时玩手机游戏,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当场删除了邹某的游戏账号和他购买的游戏装备,并告诫邹某不要在上课时玩游戏。课后,王老师将手3.21 阳阳老师携手夏天老师为你准确估分,扫描二维码获取课程链接机返还给了邹某,王老师的做法( ) A.合法,教师有权批评和管教学生 B.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无权没收学生的手机 D.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隐私权 7.某地区教育行砖部门未经公开招标,直接将当地两所较为薄弱的公办学校移交给家民办教育集团承办,并规定对该棱所有学生按市场价格收费。该地区教育行砖部门的做法() A.合法,有利于促进薄弱学校本身的内涵发展 B.合法,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 C.不合法,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D.不合法,不得以任何方式或里有规避公开招标的原则要求 8.某中学规定,凡主动参加所在地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的教师,在职称晋升、评优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_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生源存在差异,某中学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该学校的做法()。 A.正确,有利于因材施教B.正确,有利于资源配置 C.错误,不利于教育公平D.错误,不利于均衡发展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将学生按入学成绩高低分为快慢班,是没有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的表现,不利于教育公平。 2.为了改变学生从课本中找“标准答案”的习惯,刘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索答案。同事马老师对刘老师说:“你这样做会使学生思维太发散,也浪费时间,将来考试肯定会吃亏的。我从不这样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马老师的说法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B.刘老师的做法得当,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C.马老师的说法欠妥当,不利于维持课堂秩序 D.刘老师的做法欠妥,不利于保证正常教学进度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刘老师的做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马老师的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维持课堂秩序无关。故本题选B。 3.进入初三年级后,班主任石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于补数学。中考时,该班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石老师的做法()。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B.正确。是提高班级声誉的有力措施 C.错误,不利于学生公平竞争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杜威 2.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名族和文化传统 6.学生在小学教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式 D.横线式

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生本课程 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A.单一课 B.综合课C .练习课D.复习课 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演示法 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的归还了失主。 xx采用的xx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个人修养法 11.班主任陈老师通过生杏的酸涩和熟杏的香甜来教育一位早恋的初三女生,告诉她,谈恋爱和吃杏子是一样的道理。中学生还没有生长成熟,此刻若谈恋爱,就如同吃生杏子一般,只能又苦又涩:只有到成熟后再去品尝,才会香甜可口,无比幸福。从而使这位女生从早恋中走了出来。这体现了德育的那一原则?() A.知行统一原则 B.长善救失原则 C.有的放矢原则 D.疏导原则 12.学习游泳之前,小兰通过阅读书籍记住了一些与游泳相关的知识。小兰对游泳知识的记忆是()。 A.陈诉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瞬时记忆 D.短时记忆 13.小军由于“锐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钝角三角形”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属于()。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 3.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的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4.初入幼儿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了( )

A.回避型状态 B.抗拒性格 C.分离焦虑 D.粘液质气质 5.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把前三块积木和后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 D.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6.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B.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 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 7.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使用易于识别的生活行为规则标识图。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美化环境 B.便于幼儿看图说话 C.便于幼儿认识各种符号 D.便于幼儿习得生活技能和行为准则 8.教师引导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 ) A.把鼻涕吸进鼻腔 B.先捂一侧鼻孔,再轻擤另一侧 C.同时捏住鼻翼两侧擤 D.用手背擦鼻涕 9.下列最能体现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活动是( )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小学几名学生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调查”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当研究小组到报社采访时,门卫说他们是“小捣乱”将其拒之门外,作为指导教师应() A.分析原因,修改计划 B.指责门卫素质差 C.安慰学生,劝其放弃 D.埋怨学生能力差 2、张老师再用天平称一支粉笔时,没有拆下天平托盘下的胶垫。第一次称重为100克,第二次为50克,学生问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对此,张老师恰当的做法是() A.让学生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B.告诉学生不必在意 C.向学生解释这是天平本身的误差 D.不予理睬继续上课 3、小峰经常迟到、旷课、多门功课“挂红灯” 。不过,他百米赛跑速度很快,连续两年获得校运动会百米赛冠军。对此,老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 获得信任,寻找恰当教育时机 B.认真分析,了解问题形成原因 C.因势利导,帮助小峰树立学习的信心 D.扬长避短,告诉小峰不要在意文化成绩 4、青年教师小王刚入职就加入冯老师主持的名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很快适应了岗位工

作,这表明王老师在专业发展上注重() A.同伴互助 B.自我反思 C.自我研修 D.脱产进修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下列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B.建立城乡二元结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 C.建议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 D.均衡配置教师,设备,校舍等资源 6、钱某闯入某乡中心校寻衅滋事,破坏了一间教室的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于钱某() A. 应当乡人民政府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应有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C.应有该中心给予教育行政处罚 D.应有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 7、教师杨某对学校提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被申诉人应为() A.校正 B.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材料分析题 教师考试材料分析题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要点】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要点】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思考: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动手操作: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要学习轴对称现象? 【参考答案】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轴对称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自觉加以数学理性上的分析,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美,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为后面研究轴对称的性质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轴对称现象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操作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完整版)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答案:中学综合素质(附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中学综合素质 来源:凯程教师资格证,跟着徐影考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生物实验课上,韩老师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填空题:“实验过程一:从____ 号烧瓶倒入____号烧瓶……”“显微镜的取镜和放置:右手紧握____左手托住____……”这说明韩老师 A.教学理念偏失 B.教学态度不端 C.教学评价不当 D.教育行为失当 2.综合实践活动中,段老师设计了主题为“社会旅游资源”的调查。有部分同学对某座古塔的建筑材料、风格产生了兴趣,在指导大家完成调查报告之后,段老师又引导这部分同学确定了新课题——“古塔建筑材料、风格与保护”。对于段老师的法,下列评价不恰当的是 A.尊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B.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C.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D.纠正了学生的研究方法 3.下列教学用语中,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是 A.“你读得很响亮,若再有感情一点就好了。你再试试。” B.“刚才这位同学概括得不准确,还是我来吧。” C.“这位同学的发言并没有重复前面同学说过的话,有自己的观点,非常好!” D.“请大家想一想,刚才这两位同学报告的结论,有何不同?” 4.多年来,曾老师坚持让学生采用反思记录表、学习日志或成长记录袋等多种方法来记录学习过程,并不断指导学生优化记录的方法,曾老师的做法 A.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B.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C.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 D.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是。 A.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 B.社会资源优先向教育领域倾斜 C.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 D.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6.中学生邹某上课时玩手机游戏,班主任王老师发现后,当场删除了邹某的游戏账号和他购买的游戏装备,并告诚邹某不要在上课时玩游戏。课后,王老师将手机返还给了邹某。王老师的做法。 A.合法,教师有权批评和管教学生 B.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财产权 C.合法,教师无权没收学生的手机 D.不合法,侵犯了邹某的隐私权 7.某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未经公开招标,直接将当地两所较为薄弱的公办学校移交给一家民办教育集团承办,并规定对该校所有学生按市场价格收费。该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做法。 A.合法,有利于促进学校本身的内涵发展 B.合法,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 C.不合法,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 A.扣纽扣 B.使用剪刀 C.双手接球 D.系鞋带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 3.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的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4.初入幼儿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了() A.回避型状态 B.抗拒性格 C.分离焦虑 D.粘液质气质 5.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把前三块积木和后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 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 D.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6.对幼儿学习品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B.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

C.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D.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 7.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使用易于识别的生活行为规则标识图。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美化环境 B.便于幼儿看图说话 C.便于幼儿认识各种符号 D.便于幼儿习得生活技能和行为准则 8.教师引导幼儿擤鼻涕的正确方法是() A.把鼻涕吸进鼻腔 B.先捂一侧鼻孔,再轻擤另一侧 C.同时捏住鼻翼两侧擤 D.用手背擦鼻涕 9下列最能体现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活动是() A.跳远 B.跑步 C.投掷 D.踩高跷 10.对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正确理解是() A.教育以儿童的本能和能力为依据 B.儿童的生长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C.教育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础 D.教育应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简述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意义。 12.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在保教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综合素质 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 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 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 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 生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艺术素养) 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 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 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一般情况下阅读所 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 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 考试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导读,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赞可 D.布鲁纳 2.教育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展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和调动。这种教育的功能是( ) A.社会流动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 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因素()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是( )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1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13.图1是由三个扇开和三条折现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怏的知觉特性是( )

2017年下教师资格证初级体育真题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特征为()。 A.双层多糖分子和外侧的细胞衣B.双层磷脂间夹有蛋白质分子 C.双层多糖分子间夹有类脂分子D.双层蛋白质分子间夹有类脂分子 2.关节是人体运动的枢纽,构成关节的三要素是()。 A.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B.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唇 C.关节带、关节囊和关节腔D.关节盘、关节唇和关节腔 3.肌节也称肌小节,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单位,它由()。 A.肌膜、肌浆和肌核构成B.两条肌线之间的部分构成 C.肌细胞和神经元的连接构成D.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部分构成 4.下列选项中发展胸大肌力量最有效的方法是()。 A.直立持哑铃外展B.直立持哑铃扩胸 C.直立持哑铃屈肘D.仰卧持哑铃扩胸 5.出入肝脏的主要血管有肝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固有动脉,其中肝门静脉是()。 A.肝的营养血管B.由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汇成 C.肝的功能血管D.由下腔静脉和脾静脉汇成 6.心肌与骨骼肌相比不易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钙离子储备量少B.有效不应期特别短 C.具有自动节律性D.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7.关于血红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血红蛋白与O2结合需要酶催化B.血红蛋白可以运输O2和CO2 C.血红蛋白与O2结合不需要酶催化D.血红蛋白可以运输O2和CO 8.呼吸频率从24次/分降至12次/分,潮气量从250ml增至500mL,通气量的变化是()。 A.每分通气量变大B.每分肺泡通气量增大 C.每分通气量变小D.每分肺泡通气量变小 9.血压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它受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和循环血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 A.心率增加主要影响收缩压B.搏出量增加主要影响舒张压 C.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D.循环血量大幅降低时动脉血压升高 10.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会引起内分泌等一系列变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肾上腺皮质激素上升B.副交感神经兴奋 C.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降低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增高 11.武术冲拳技术要求“先充分收拳,再用力冲拳”,其生理学依据是()。 A.能改变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B.能进一步动员慢肌纤维 C.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D.能有效增加肌肉初长度 12.运动中当机体出现假稳定状态时,摄氧量与需氧量的关系是()。 A.摄氧量=需氧量B.需氧量达到最大值,但仍小于摄氧量 C.摄氧量>需氧量D.摄氧量达到最大值,但仍小于需氧量 13.下列组织器官中修复能力最差的是()。 A.透明软骨B.韧带C.骨骼肌D.腓骨 14.“痛弧试验”通常可用于检验哪种伤病?() A.肱骨骨折B.肩关节脱位 C.软骨病D.肩袖损伤 15.下列哪种损伤属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A.擦伤B.挫伤C.烧伤D.冻伤 16.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是在发病的4~6分钟内,双人操作的正确方法是()。 A.人工呼吸要求每间隔5秒吹气1次 B.人工呼吸要求每间隔1秒吹气1次 C.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次数的比例为1:5 D.人工呼吸与胸外按压次数比例为5:1 17.运动中发生小腿大量出血,紧急止血的最佳办法是()。 A.腘窝加垫屈膝B.迅速包扎C.抬高患肢D.固定下肢 18.下列哪一选项属于运动损伤治疗与康复的物理疗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