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窦桂梅《晏子使楚》课堂实录

窦桂梅执教《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上)

课题:晏子使楚

上课时间:2005年9月25日

上课地点:常州市实验小学

记录:倪雪莲老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

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

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孩子们,“尊敬”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

生:口才。

师: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你可以随便选择,哪句话都行。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晏子的口才你评价一下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好,我们就继续谈。

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仗着自已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你读了这么多,这段话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这段话好在哪里?

生: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晏子可真会回答。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有意安排了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来讽刺晏子他们齐国的人都是强盗。但晏子能用淮南的柑橘来讽刺齐国的人,大家都知道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是因为淮南和淮北的环境不同,。而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这句话直刺楚王的心窝,他讽刺了楚国的环境不好,楚国人的道德不好,所以我们齐国人才会被感染了,做起了盗贼来。

师:这同学说得太好了,条条都在理,他可真了解晏子。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在补充教材里,找到了没有?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快快背一下。

生: 背。

师:继续谈,谁来读?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

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师:真是太精彩了。第一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读人家的文章,读人家的语言,能把别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是一个运用语言的过程。第二个掌声送给你,是因为你刚才长篇大论,说晏子委婉地直指楚王的要害。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你是猜出来的还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

生:是联系着这句话想出来的。

师:你看看他多会联想,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摩肩接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或者是比肩继踵。

师:大家说得好。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

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

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十分好,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中之人,才中之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不仅能反驳了楚王,还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生3:我想用一句话来说晏子的口才:“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她和刚才一个同学一样,也利用补充教材里的话,用人家的话来点评晏子,你咋这么会学语文、用语文呀?我们不妨一起学着他,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

生齐: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生:“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你不赞成他的观点吗?或者既赞成又不赞成,我们就把它说成“说不清”。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生:我非常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大家都知道,晏子是出使楚国的,他靠自己的语言来反驳了楚王的话。他的口才是很好,但他的智慧更重要。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说的话。

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晏子的口才就是源于他的智慧,对吗?还有谁想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1:我非常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在课文中,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晏子都是在讽刺楚国。如果你是那国家的人,别人讽刺你,大家都会感到不高兴。这样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我觉得晏子虽然口才非常好,但他这样对别的国家的人说话。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但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生2:晏子本来叫晏婴,人们尊敬他才叫晏子。大家想一想,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人应该尊敬齐国的使者,但楚国的人屡屡侵犯晏子,晏子说的话,表面看起来是有情有理,但都是在讽刺楚王,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楚王是明着侮辱晏子,而晏子的语言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绵里藏针。他并没有明着跟楚王对着干,我认为他这点是非常伟大的。

师:那你的观点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呢?

生:不赞成。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声音?

生:我也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因为是楚王首先不尊重晏子,从文章可以看出,先是让他钻狗洞,又说他们国家没有人,所以晏子也没有必要尊重楚王。再说,晏子也没有明着针对楚国。所以我不赞成这位外交官的观点。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

生:我觉得我是说不清,楚王先是侮辱晏子,但是两国应该保持友好的关系,我认为楚王没有必要采用这样的方式,两方都在逞口舌之能。

师:其实呀,这没有正确的观点,只有自己的思考。感谢这位外交官,和刚才同学们的发言,触及到了我们的思维,我想这位外交官的观点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地去思考,如果依照他的话,逞口舌之能,仅仅停留在他运用语言的方法,夸张、类比、比喻,这些语言的技巧上,难免也有这样语言游戏的感觉,还有同学们所说的那样,面对那样的情况,他就必须这样。这就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究竟他的背后还藏着什么力量,才能真正让我们感觉到这两千五百多年的故事到底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脍炙人口,人们说这晏子真正赢得了尊重。我觉得回过头来,透过这些语言的形式,我们再走进晏子说的这些话语,再研究研究晏子的智慧,究竟藏在哪儿?好不好?我们再一起研究研究。(看大屏幕。)注意看,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

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

生:是“看了看”。

师:是“看了看”说的,我把这“看了看”去掉,晏子是怎么想的才会说这样的话?

生:晏子心里想:楚王怎么这样啊,接待我居然让我钻狗洞,楚王怎么这样啊?太不象话了。

师:还有没有谁有不同的想法?晏子还会怎么想?

生:晏子会想:楚王让我钻狗洞,这不分明骂我是狗吗?我千里迢迢到这里,叫我钻狗洞,分明就是骂我们国家的人是狗啊。楚王这样侮辱他,于是他就说了这些话进行反驳。

师:你刚才用了个词,叫“千里迢迢”,其实在当时,还谈不上“千里迢迢”,看来你也会用夸张,谢谢这位同学。在这篇课文里,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晏子是“想了想说”,而不是“看了看说”?这是为什么呢?

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该怎么说了。

师: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生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还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补充教材,看《胯下受辱》,读了吗?

生:读了。

师:这个人和晏子一样,都是受辱,这个韩信被一个无赖诋毁,要他钻这个无赖的胯下,所以我们这题目叫《胯下受辱》。面对这个无赖的要求,韩信是怎么做的?

生:韩信像是没有听到那无赖的话似的,继续向前走。

师:当无赖必须要他钻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生:韩信默默地注视他好一会儿,虽然感到很难堪,最后还是忍气吞声地伏下身子,从那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师:你们发现了没有?韩信注视他好一会儿最后才钻了过去。那么,注视的意思也是看,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看了看”是时间很短的,而“注视”要看好一会儿,韩信注视是在思考,他最终的结果是选择钻过胯下。师:而晏子呢?

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

师: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其实,胯下受辱的经历恰恰表现了韩信的大智若愚和非凡的气度。少年时这一特殊的经历锻炼了韩信百折不挠、虚怀若谷的性格,而这一性格成了他日后成为杰出将领的潜在条件。

(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

生:一米五几。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

生:有一米四几。

师:对,还可以说成一米四左右,还没有他高呢。晏子可是一个成人,他还是个孩子啊。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如果晏子就像韩信那样,能不能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有没有可能?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师:掌声——你看看,就这样一个“看看”,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看了看”这体现了什么?

生:冷静。

师:你说得太好了,孩子。如韩信一样冷静,但又与韩信不同,他必须要这样,还能看出晏子什么?

生:为了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生死。

师:非常有胆识。还能换个词——

生:叫有勇气。

师:还理直气壮。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我们忽然发现,刚才你说的“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所以从这“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生:(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师:咱们就在这“看了看”里读出了这些门道。那么,晏子说的那么多话呀,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晏子的那些话是怎么说的?你一边读,一边划,抓住那些关键的地方,体会体会,同桌之间交流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讲讲这些话,你又有什么样的发现?

生进行自由讨论。

窦桂梅执教《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下)

师:其实我走了好几桌,我都能听见同学们的读书声和同学们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会读书啊,谁来谈谈,想说哪就哪,两位同学想说了,三名、四名、五名!越来越多了!好!请你来说说!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可是晏子这个小个子却面不改色,冷静严肃地说,从这“严肃”可以看出……

师:注意听,跟着她读一读。

生:严肃。

师:她真会读书。晏子严肃地说,我们听她讲,晏子怎么个严肃。

生:他严肃地说,就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晏子说的是真话,而不是开玩笑、胡说八道,这样就可以让楚王相信他,齐国真是住满了人。“严肃”体现出晏子的冷静。

师:掌声!讲得挺好的,既然她谈到了第二个故事,因为第二个故事中晏子不只说了一次,还说了两次,对吧,我们围绕这个故事继续聊聊!你还有哪些发现?请讲。

生:从晏子说的“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这句话之后,听到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如果我是晏子我肯定会噎的,但是晏子他既有话应对,而且讽刺了楚国,还说他们是下等的国家。

师:还是那句话,晏子哦,要是换了别人,肯定噎了,可是晏子还是怎么说的?

生:拱了拱手。

师:刚才哪个桌讨论到这个拱了拱手的?谁来补充这点?是你吧!说吧!

生: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礼貌的,晏子虽然说这话是讽刺楚王,但他还是不失礼节,说明晏子讲话不卑不亢,不紧不慢。

师:掌声,刚才这个同学给你的启发,楚王一次次地发话,晏子却不慌不忙,我还要琢磨琢磨拱拱手,这句话里还有个“敝国有个规矩”,不光我讲规矩,我国也有规矩,规圆矩方!还有,这句话说完还有哪!

生:说着他故意笑了笑。

师:我把这句话打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故意笑了笑。

师:还请你。晏子不但装着为难的样子,拱了拱手,还故意笑了笑,他笑什么?

生:这话让楚王上也不得下也不得,如果说晏子不好吧,说明自己国家也不好,如果说晏子好吧,自己就前后矛盾。所以晏子笑里藏刀故意笑了笑,让楚王左右为难。

师:行!你先把这刀放着,等会我们再研究这刀啊藏的究竟是什么?好,你说。晏子笑什么?

生:从中还能看出一点,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的人去,我最不中用,晏子身材矮小,可能言善辩、有胆有识,如果他最不中用,那齐国比他好的人才就不计其数了。

师:所以晏子——

生:故意笑了笑。

师:故意笑了笑,正如你刚才给我的启发,给大家的启发——

生:我最不中用。

师:所以他故意笑了笑,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国家人才多得去哪,刚才不是用了那么多成语吗?那叫——

生: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继蹱。

师:我这人才国家多了,我们现在看电视,你比如洗发膏,海飞丝、飘柔阿,那个女形象代言人阿,那叫啥?

生:……

师:漂亮!是吧?

生:是……

师:别不好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什么害羞的,又不是说你,是不是?

生:是!

师:我们又比如那个雅戈尔吧,西服形象代言人费翔,酷不酷?

生:酷!

师:潇洒不潇洒?

生:潇洒!

师:选那形象代言人哦,那要模样个头整个一个——帅!去年,窦老师到日本得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王义的接待,王义那叫风度翩翩,作为使节到国外那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哎呀,所以作为齐国,人才就像这样的靓女酷哥,多地去喽,是不是啊?

生: 是~~

师: 所以就你刚才对我们的启发,因为我~~

生: 最不中用.

师: 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我对我自己,请你站起来,我最不中用,我就有我自己的态度,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 自嘲的笑。

师: 自嘲,呵呵,就这样,对不对?我承认我,个子矮,我承认我,形象不成,只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规矩让我到这儿来的.楚王,呵呵你想问,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这个笑了笑大胆地想象,你见不到晏子,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 (模仿笑。)

师: 什么笑?

生: 笑里藏刀的笑.

师: 哦~~他笑里藏刀可吓人呢!鄙国有个规矩,人家可没拿着刀:楚王,你等着。所以这刀你先放着,你笑得挺好的,但你没说出来,你想想,晏子的笑会是种怎样的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

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

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哎嗨嗨……”

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嘿嘿嘿”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我们课前背的诗来说就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

师:那么我就要问问了,刚才他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生:(笑)

师:是什么?一起说!再说一遍!

生:智慧……

师:理直气壮的。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小个子晏子我依然风度翩翩,我依然有气质,我依然这样倜傥,有魅力!

生:(笑)

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

生:陪着笑

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文化,从笑声中,就是超越了晏子这种自身的……这种脾气、性格,笑声之外的这种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生:鼓掌……

师:就是这笑一笑,你该觉得这句话就像同学们朗读的那样,哎哟!滋味真丰富阿!好!继续交流,第三部分怎样,发现什么?(学生看书)

生1: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师:好,请你把刚才的成语再说一遍。

生:面不改色。

师:同学们一起说一遍。

生(齐读):面不改色。

生1:晏子的面不改色,因为他知道……如果……楚王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以为可以让晏子丢尽了脸,如果晏子有一些……呃……

师:晏子有一些什么?难为情吗?

生1:难为情……

师:有没有?

生1:有

师:在哪?

生1:噢,没有。

师:没有!呵呵,你激动了,你刚才面不改色多好啊,晏子一点都没有难为情,还是他说的啊,说得我们大家都明白,有时候我们的语言表达阿,听明白意思也是一种表达,那叫——面不改色,再读一遍!

生:面不改色。

师:就着他的话我想追问几句,他不改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不改的是他的心,晏子的心依然非常冷静。

师:掌声!

生(一起):(鼓掌)

师:不改的是他的冷静,如第一次,第二次受辱一样,不改的还有什么?

生:不改的还有他那随机应变的口才和智慧。

师:好!掌声,不改的还有什么?再讲……

生:不改的是他的气度

师:掌声

生:还有齐国人的气质。

师:太好了,把你们的话综合起来,不改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冷静,是他的正气,是他的骨气。所以说,同学们,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晏子还是原来的那副尊——严!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后面透着那强大的力量。晏子什么都没改,谁改了?

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

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

(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哑巴吃黄连——()。

生:(读)

师:自己创造一个,积累的也行。我可不给出引子了。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可以,这我还没听过。你再说一遍。

生:丁香叶子捆着黄连,一味比一味苦。

师:这晏子可不苦,只是楚王一次比一次苦。

还有么?偷鸡不成——

生:蚀把米。

师: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开动你的小脑瓜就用上咧。

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读吧。(出示原文)

生: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他是怎样说话的。

生:楚王叹了口气,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楚王难为情地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配以夸张的表情)当然你比我想象得更丰富,谁再来试试,他怎么说。你们看看这一国之君,多可爱的楚王哦,在大庭广众面前啊,在大臣面前,在晏子面前哦,人家这么大的领导,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开动脑筋!还能怎么说!

生:楚王一边摇头一边叹气说:“唉,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唉呀,那是从骨子到外哦,没办法的办法,最后就是——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那是从里到外,这就是——什么?

生:尊重。

师:尊重晏子。这真是——谁来读?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听得出“不敢不”,他在强调楚王的心情“不得不”。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你看更加强调楚王的心情。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还有吗?我们再听听“不敢不”的滋味。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要是我的话,不一定会强调前面,我要表现我尊重的人是谁呀?

生:晏子。

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重读)了。

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我们强调的是“晏子”,说明楚王是对晏子特别的尊重。再读一遍。

生(齐):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再读。

生齐读、自由读。

师:再来。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究竟是什么?仅仅是口才?生(齐):智慧!

师:智慧仅仅停留在有理有据上?

生:不是。

师:还体现在有理有节,对外的他有一种道德的智慧,规圆——他有理有节,还有他真正通过刚才我们体会的看了看笑了笑,从他的面不改色真正体会到他话的分量,那就叫真正的有理有据。它既有外在的,又有内在的,送给他一个词,那就叫——规圆矩方。所以再读——

生(齐):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所以这里对晏子使楚做了个成功的评价——

生(齐)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所表现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

师:晏子凭着他个人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我们明白了,个人要想获得尊重,它需要的的的确确从外到内有真正的智慧,那就叫真才实学。实”代表什么?

生:实力。

师:换句话说,尊严来自实力,所以他赢得了尊重,然而,今天有位历史学家对晏子使楚这件事又有他的看法。谁来读?

生: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师:这又是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你赞成马?还是不赞成?还是说不清,现在前后桌互相讨论。马上请你现场发表观点,希望你也做到有理有据,开始!

生1:我认为说不清,这次使楚成功了,只是短暂的成功,不是永久的成功,所以我认为说不清。

生2:我也认为说不清,一个人总是会死的,如果下次齐王死了,齐王的儿子派了另一个人去了,就不一定会成功。

生3:一个人出使代表国家的尊严,他赢得了胜利,那就表明他的国家有真才实学。但是以后变数太大了,历史的长河,永远是弯曲的,如果国家有什么变数的话,那尊严就会造成破灭,也许他现在能为国家获得短暂的尊严,但是不可能永久的,这就与一个国家的实力尊严有关,这就是一个人与国家的利害关系。

师:掌声,时间关系再给一位同学。

生:我认为是说不清的,前面一句,“一个人的智慧不代表国家的智慧”,不是所有齐国人都是一个晏子,都有真才实学,所以第一句我认为是对的,最后一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我觉得是有关的,如果晏子钻了狗洞就说明齐国的人都是无能的,尤其当时他是使节,他的行为会严重破坏国家尊严。

师:还是刚才那句话,谁的发言都是自己的深度,这样,感谢你们给我的发言。把另一篇文章拿出来,《狼和小羊》这是我们二年级学的,那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篇寓言,但今天我们放在这里,同学们不妨联系一下,这里狼当作楚王,小羊代表晏子,这小羊也像晏子那样,他和狼对话时也做到了……

生:有理有据、有理有节。

师:这小羊多有智慧,多么不卑不亢阿,说实在的也做到了规圆矩方,怎么就?

生:羊不可能与狼抗衡,它说得再有理有据,也永远是狼面前的弱者.

师:这时候的智慧就显得……

生:微不足道.

师:那么,感谢他,退回到课文,看课文的第一句话,放开声音读,春秋末期……

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师:再读一遍.

生: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师:你发现了没有,原来国家获得尊重,不仅仅是因为晏子的一个人的智慧,不仅仅是他这一次外交,是这个国家有……

生:实力!

师:再给他掌声!谢谢!感谢这名同学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国家获得尊重和一个人获得尊重是一个理儿啊!那就是既要有外在的智慧,讲究外交艺术,外交道德,讲究规圆,有自己的气节,更重要的是也要有内在的实力.谢谢给予我的启发,但是,请同学们再看这句话,读:

生: 楚国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 你说这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真奇怪,明明晏子不是代表齐国去了吗?按理应该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怎么,人家楚王说的是尊重晏子的这个人呢?你就是楚王,现在你是谁?

生: 楚王.

师: 楚王啊,我要现场采访你啊!我可要采访你了.你可以结合历史学家的话,当然也可以用你自己的观点,你怎么说你尊重晏子这个人呢?楚王,请讲!

生:我认为一个人,就比如说我们班,我们国家,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也就是说,齐国的人有的人笨,也有的人聪明,所以我认为我尊重晏子,却不尊重齐国.

师: 晏子不一定就代表了…..

生: 齐国.

师: 哦,再来一个同学.

生: 虽然晏子他说起来有理有据,有礼有节,但是我也没有去过他们国家,说不定他们那边还有地痞,流氓.那也不一定的.

师: 总之,我首要的是,首先尊重晏子这个人.我才能谈到这个国家.这是我们清华附小的同学读了晏子之后的一段对话.我把它名字没写,谁来当甲,你来!谁是乙,麦克在谁那呢,谁就当乙!好,你是甲,开始读!

生A: 你以为晏子使楚最神圣的责任是什么?

生B: 还用我说吗?是晏子对齐国的责任.

生A: 晏子还有别的责任同这一样神圣.

生B: 咦?你说说,是什么?

生A: 是晏子对自己的责任.

生B: 哦,首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师: 我们同学的对话,它是要说明什么观点?首先,要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和你的观点不谋而合.那就是说,不管我这个人代表谁,但首要的是我得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其次才能谈到这个团队,这个学校,这个集体,这个国家.感谢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突然明白了,如果说国家获得尊重,正如你们所说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智慧,也不仅仅是一次的外交,而是因为我们刚才说的,我们加上一个字,大家大声说说——

生:“每”个人……

师:一起再说一遍——(师板书)

生:每个人。

师:每个人努力的、首要的是做一个——

师&生:有尊严的人!

师: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谈到你们的学校,你们的团队,你们的我们的——国家的——尊严!

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让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指CAI)

师&生:规圆矩方。

师:再说一遍!

生:规圆矩方!

师:这堂课,这个“矩”字的点,已经悄悄地点在了我们的心里。虽然今天我们再也不写“矩”字的点了,但我们相信,今天的同学们,我们将来学习要面对竞争,我们需要面对的压力,国际风云也在变幻莫测。但是,不变的就是,我们首先要做到——“规圆矩方”外在的道德智慧,和内在的真正的实力。谢谢你们,但我们更

应该谢谢的是这些千古人物。(在板书“楚王”和“晏子”下圈点)谁呀?

生:楚王和晏子。

师:没有他们,我们这两堂课我们怎么能体会、思考这么多?课就要结束,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引发我们的思考,你们觉得我是唱给大家听哪?还是……

生:唱!

师:好,给点掌声!

生:(鼓掌)

师:让我们静静地聆听——这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故事,所带来给予我们的……

(三国演义片尾曲音乐)

歌词: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夜风云散哪…… 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师边唱边擦去板书,最后剩下“尊重”。)

师: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人间一股英雄气,无论过去到现在,永远驰骋纵横,那便是——

生:尊重!

师:下课!

窦桂梅-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窦桂梅(资料整理:沙洲小学青年教师陶花、乔萍、袁新菊、张虹、周凤、陶霞、沈漪、杨叶 红) 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北京来。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 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 1 :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 :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生3 :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 :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 :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 :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生4 :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生5 :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 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 更重要的

窦桂梅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课前,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古诗可以读、吟、唱、咏,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 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得很精彩)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居是几声?生:一声。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众掌声) 师:一会再试着读。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 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 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并加手势指导)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诗是《寻隐者不遇》。刚才是——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但是有一点,李凝见没见到咱不知道,反正人敲门了。不过这位隐者他就真的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它写下来了。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想必吟成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它就会引发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他要把这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老师就读了一些诗。这些诗啊,题目都有—(生接)不遇。哎呀,人生有多少个不遇啊! 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师: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接)相遇。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就让我们带着对彼此难得的相遇上课。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你好!生:老师好! 你看我说同学,你好!你们回应,我也愿意听听我们对话里面的节奏。你应该跟我说:老师,您好!所以这堂课我要特别注意听同学们说话的节奏啊,给人的感觉那是美的享受啊!好啊,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来看!雨过天晴,一位宋朝的诗人,他叫—(生接)叶绍翁。师(一起来)——(生)游园,一起来——(生)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个——(生)不值。同学们,你们的教材里其实很清楚地写到,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生答)遇。 生齐说:相遇。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我这样细读文本 ——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窦桂梅 话先从医生讲起。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听说你感冒了,对面的医生看你一眼,验血、验尿、照胸透,然后对照着一大堆化验单给你开最贵的药;若说身体哪个部分不舒服,医生会开出一摞单子让你接受检查——“B 超”、“彩超”、“CT”……医生成了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附属品,而自身“望、闻、问、切“的本领却退化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语文老师们都应当问问自己,你能静下心来,什么现代手段的也不凭借,独立解读教材吗?拿到教材后,你究竟是如医生凭借医疗器械一般,靠着上网查阅,复制粘贴的方式寻找答案,还是能够拥有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现代网络技术

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虽然最终上课只从其中取一瓢饮,但每次设计的角度不尽相同,为我们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了头脑风暴,更为今后解读同类文本拓展了视野。由此我们感到,这样的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 而且这一课,是我们“共教、共读、共写”校本教研方式年度研究的课例,目的是通过共同研究《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实现教师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长。 一、我们这样细读文本 1、语言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当然更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以细读词语为例,我们应当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七年级下册)

一、调动感官,激趣导入 师:一走进你们班就发现了咱们班的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让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们。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观潮)“观”是什么意思?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呢? 生:我想看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听涨潮的声音。 生:我想观察,面对大潮人的活动。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奇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借助媒体,品读文本 (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播放人山人海的画面)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二)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请同学们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哪位同学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 师:一起来学学看。(轰隆隆) 师:再听听潮水声(播放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生读。

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师: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封面)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生:(课件出示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的—— 生:《祖父的园子》(师板书课题)。 师:作家用文字再现了她记忆中的那个园子的世界,画家侯国良读了《祖父的园子》,就用画面再现了他理解的园子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画)。那么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板书“再现世界”) 生:(互相低语)理解课文。 生:疏通理解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朗读来再现这园子的世界。(板书:“朗读,再现世界”) 师:朗读的第一步是“文通字顺”,意思就是要做到字音正确、停连准确。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事先朗读过了。课文一共二十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那咱们现在就来检测一下。先看第一自然段,注意标点不同的停连。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嗯,字音正确。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个标点符号? 生:顿号之间的停顿。 师:(刷红顿号)是啊,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生:我家有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 师:继续朗读课文后面的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课件出示文段) 师:这是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一个是萧红;一个是祖父。朗读时应该注意人物年龄的不同。(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这一段是全文最长的一部分。不仅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生:(朗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师:你在花儿结束了时停顿了一下,是因为—— 生:因为这句话结束了,这里是句号。 师:还因为——花儿写完了,下一句该写鸟了。 师:谢谢你的朗读,让我们知道了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就是说,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也要注意连在一起。再读! (生再读。) 师:写黄瓜有两句话,这名同学是连着读的,那是因为—— 生:老师刚才说,写相同的内容,要注意连在一起。 师:哦,真的做到了,根据内容的不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就这样,继续读吧! (生续读。) 师:啊,园子里有—— 生:花儿、鸟儿、虫子。 生: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啊。 生:还有蜻蜓啊,蚂蚱啊。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成名作)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二班 地点: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礼堂 说明:省语文学科“两史一情”德育渗透观摩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礼,坐) 师:先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看卡片,听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哪一组愿意来?好,从这组开始。 (出示卡片) 生:突然 师:重来,听老师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 生:突、突然 生:(不会) 师:谁来告诉他?帮助他? 生:响 生:响、响起 师:接着来。 生:助、帮助 生:团、团员 生:英、英雄 生:起、起来

生:童、儿童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件事连起来了。我们读的时候就要体会“一边……一边” 重音读出来,我们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还不止一次,书上有一个词告诉你了,是哪个词?一起说。 生:常常。 师:好,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体会体会“常常”,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就是这样利用放牛的机会帮助八路军放哨,发现敌人马上向八路军报告。那么,就在9月16日那天发生了下面的事。看图,这幅图的内容在哪一段写着呢? 生:这句话在第二自然段写着。 师:这个自然段有两句话,同学们小声在下面读,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说说? 生:这句话写的是在9月16日早上,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 师:扫荡是干什么? 生:就是到村子里把老百姓杀死,然后抢他们的东西把屋子烧了。 师:也就是说扫荡就是杀人,放火,抢东西,这个问题引用日本鬼子所说的话就是“扫荡”,接着往下说。 生:走到山口,不知道方向了。 师:那就是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了,接着往下看第二句话,哪位同学来讲讲。 生: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让他带路,敌人走着走着看见王二小就让他带路。 师:让他带路是让王二小怎么做?

窦桂梅课堂实录珍珠鸟

窦桂梅课堂实录——《珍珠鸟》 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鸟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学生情不自禁说:“好小啊!”)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你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生:珍珠鸟长得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师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学生陆续找出“小脑袋”、“小红爪子”等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句子,读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可爱) 二、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师: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的珍珠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就是“小”)瞧这一个个“小”,我们会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语——(生:小巧玲珑) 生:还可以换一个成语叫娇小玲珑。而且胆子还小,那就可以说“胆小如鼠”。 师:意思一样,但就是不美了。(学生领悟,换成“谨小慎微”) 师:你们发现没有,课文还有一句——(课件打出)“渐渐,它胆子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几位学生发言,一学生说这里关键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 (学生读书,找出:“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

《牛郎织女》窦桂梅课堂实录

牛郎织女 作者:叶圣陶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6uDo2m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靳家彦教学实录《珍珠鸟》

靳家彦教学实录《珍珠鸟》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fontsize=“6”>靳家彦教学实录:《珍珠鸟》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7 靳家彦教学实录:《珍珠鸟》 第一课时 师生问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哪课书,请把课题说一下。 生:珍珠鸟。 师:读得多清楚。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读这个课题,脑子里一定闪现出来,这课书要讲一种小动物,是讲什么呀? 生:鸟。 师:我们读珍珠鸟,只能这样读,可我们把它放到句子里,就有各种各样的读法。 生:读: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他强调是鸟,他这样读。谁读得和她不同。 生,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她强调的是送我一对。 生: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你强调的是什么。 生:什么都应该强调。 生: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朋友) 师:还有别的读法吗? 生读。 师:强调的是珍珠鸟,不是翠鸟,不是其他鸟,听老师读。 师: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生:强调了一对。 师:词放到句子中,有不同的理解,看你怎么读,如果把它放到。。中,又有不同的理解,同学样一起读这两个句子。 生: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师:好吗? 生:读真好。 多个同学读。 师读。 齐读。 所以好,是因为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时候要强调什么。 生:一对。 师:一对什么?

生:珍珠鸟。 师:现在,自己读几遍,放开来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你能用你的气送你的声音吗? 这样读,师范读。 生读。 师:我们把这个句子放到段落里去读,就又有新的体会了,不信,打开书,把第一段读一段,谁读好了,就起立读得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我给小鸟做了一个笼子,里面还有一堆干草。她读得我们感受到我对小鸟怎么样? 生:特别喜欢。 师:你把喜爱读出来。 生读。 师范读。 师:读书一定要大声地去叫吗?不一定,读书一定要那么激昂那么高亢吗?不一定,你看,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里,把句子放到段落里,再去读,你的想法,恐怕不是喜爱了,恐怕会读出新的意思,悟出新的道理来。用自己的心去读书。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牧童》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第一首古诗(板书:牧童)师生齐读题目 师:中国古诗讲求的是“景真,意新,诗美,律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吕岩) 师: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传说是八仙之一。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生:不识好人心 师:吕岩是八仙之一,是一位神仙,流传的故事很多,那神仙怎么会写诗? 生:因为是传说,传说是从现实中提取的。师:懂得多,说得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写的是怎样的诗?再读题 生齐读题目 师: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读通顺,流利,时间一分钟。生自由读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个体读 师:怎么样?(掌声)生:个体读师:诗中还有一个生字找一找。生:“蓑”师:谁来提醒大家学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生:草字头,上下结构,下面是悲哀的哀,多一横。生:它是平舌音,不要念成翘舌师:全班同学一起读顺这首诗生再齐读师:越读越好了。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生同桌互读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生:这首诗对仗工整,“六七里”对“三四声”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还有吗?有谁还发现了新问题呢? 生:“横野”是什么意思(板书:横野?)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我觉得是“广阔的原野”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生:“六七里”有多大?(板书:六七里)师:待会儿我们慢慢的去研究 生:为什么是“卧月”明,而不用“卧明月”?师:(板书:卧明月)生:牧童为什么躺在草地上,而不回家呢?师:你很细心,还很会动脑筋。那我们先来了解牧童是怎样的孩子,就能解决刚才的这些问题?这首诗的题目“牧童”第一句写了牧童是怎样的孩子?请大家再读读诗句,思考这个问题? 生自由读 师:这句是写什么? 生:写景的 师(板书:景)写了怎样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你觉得他是怎样的牧童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那么大的地方,一个人放牧,很可怜 师:那里看出大? 生:“横野”“六七里” 师:“横野”是怎样的? 生:一望无际的 生:辽阔无边的 师:是的,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查《辞海》,其中“横”有广和远的意思。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六七里?数得清楚吗? 生:数不清 师:我们学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三两枝”,“三千尺”都是不确定的数。“六七里”也是虚指,但可以让人想象到原野的辽阔。谁来描述一下第一句的景色 生:(略) 师:这个“铺”字让你想象到什么? 生:草长得很厚 师: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在这样的画面中,出现了牧童,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生:我觉的牧童是一个自由的孩子,牛爱怎么走,就怎么走,走到哪里都有草吃,牧童很自由 师:能够联系环境进行想象。还有谁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四海为家的牧童,很惬意,无忧无虑。 师:你们的答案和他(第一个)的不同。究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 华 《三打白骨精》 窦桂梅 一、导入 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 说说四大名著,板书:《西游记》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 2.视频:猪八戒。师介绍猪八戒的自我评价。 3.孙悟空的图片,聊聊他,火眼金睛。视频。 4.这是谁啊?板书:白骨精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出示妖精的名字。(学生激情高涨谈起妖精的特点) 5.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 6.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读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报告单,(小说三要素,中心和自己的对课文的见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述说)

三、环境 1.指名读课文中的 “唐僧师徒四人……” 2.自读,有什么感受。 3.出示原文中的片段,读一读。 师:什么感受? 生:蛇很度很长,害怕 生:山势险峻,令人毛骨悚然。 生读 4.师: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有——妖怪。 有妖怪,必定会发生——故事 四、情节 1.聊一聊起因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试一遍。 生:读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生:再读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胜和我们平常的“胜”一样吗? (出示视频) 师:谁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生:读

2. 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愿意聊哪次都行。 3.第一次 生: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六年级的同学,要说美貌的词,是一个接着一个。那还不行,你们知道的词和文中的美貌还不够 (出示视频) 师:怎么样? 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师: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读 师:李卓戊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

小学五年级语文 薛法根教学实录——《珍珠鸟》

薛法根教学实录——《珍珠鸟》 五年级语文教案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灰兰色的毛,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 师:你描述的是成年的珍珠鸟的外形。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长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好肥,好肥…… 师:我们知道了,它好肥。(众大笑) 生: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你这么一描述,肥得还真惹人喜爱了!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调皮,它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定。 师:淘气、调皮,这是小鸟、天性!就像你们一样! 生:我觉得珍珠鸟美丽、活泼、可爱、淘气,好象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让人喜欢。 师:你把珍珠鸟当孩子看了,你也很可爱! 生:我觉得珍珠鸟能与人和睦相处,很善良。 师:鸟也有人一样的感情。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喜欢躲在丛林里,叫声非常好听。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这是所有的鸟儿都向往的生活。 生:我觉得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好象一对对的夫妻一样,分不开。 师:(惊喜地)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课文中讲朋友送我珍珠鸟的时候是一对,而不是一只。说明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的。 师: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朋友不让珍珠鸟寂寞才送一对一对的,不一定是夫妻。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珍珠鸟的确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就像鸳鸯一样。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胆子很大的,它敢在主人的家里飞来飞去,还敢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 生:……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印象中的珍珠鸟,真好!现在,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珍珠鸟?可以描述一下它的外形、习性,以及给你的感受。能说一段话吗? 生:(练习后)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漂亮,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背上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雏鸟很肥,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叫声尖细而又娇嫩,可爱极了。小鸟胆子很大,常常调皮地在主人的屋子里飞来飞去,甚至还会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我们都很喜欢珍珠鸟。

小学五年级语文:薛法根教学实录——《珍珠鸟》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薛法根教学实录——《珍珠鸟》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Record of Xue Fagan-"Pearl Bir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薛法根教学实录——《珍珠鸟》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灰兰色的毛,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 师:你描述的是成年的珍珠鸟的外形。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长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好肥,好肥…… 师:我们知道了,它好肥。(众大笑) 生: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你这么一描述,肥得还真惹人喜爱了!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调皮,它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定。 师:淘气、调皮,这是小鸟、天性!就像你们一样! 生:我觉得珍珠鸟美丽、活泼、可爱、淘气,好象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让人喜欢。 师:你把珍珠鸟当孩子看了,你也很可爱! 生:我觉得珍珠鸟能与人和睦相处,很善良。 师:鸟也有人一样的感情。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喜欢躲在丛林里,叫声非常好听。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这是所有的鸟儿都向往的生活。 生:我觉得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好象一对对的夫妻一样,分不开。 师:(惊喜地)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课文中讲朋友送我珍珠鸟的时候是一对,而不是一只。说明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的。 师: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朋友不让珍珠鸟寂寞才送一对一对的,不一定是夫妻。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珍珠鸟的确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就像鸳鸯一样。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胆子很大的,它敢在主人的家里飞来飞去,还敢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 生:……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印象中的珍珠鸟,真好!现在,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珍珠鸟?可以描述一下它的外形、习性,以及给你的感受。能说一段话吗? 生:(练习后)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漂亮,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背上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雏鸟很肥,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叫声尖细而又娇嫩,可爱极了。小鸟胆子很大,

窦桂梅课堂实录晏子使楚

窦桂梅课堂实录 姚玲珊2009-3-11 阅读:691 窦桂梅执教《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上) 课题:晏子使楚 上课时间:2005年9月25日 上课地点:常州市实验小学 记录:倪雪莲老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 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 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孩子们,“尊敬”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珍珠鸟》名师王君教学实录

距离产生的美和惑王君执教《珍珠鸟》 冯骥才的《珍珠鸟》魅力到底在哪里? 教参上有“和谐说”,网上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的有郭初阳老师的“欣赏囚禁 说”(从鸟笼切入)、窦桂梅老师的“信赖说”(从信赖开掘)。经典的文本足以 承载反复的推敲,我认为,对于《珍珠鸟》,还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于是我以 “距离”为话题,从文本中不引人注意的“不”字入手,激发学生更加冷静客观 地去感受和审视冯骥才的爱,透视作者对珍珠鸟的行为,引导学生从观察爱的表象走向体悟爱的内涵,深刻挖掘“爱”的真谛,力求对文本进行更有深度更贴切的解读。爱是信赖,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自由,爱是距离的保持,这样步步挺进,让孩子们感悟爱的艺术和思考爱的困惑。 这是难忘的一课,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的经典言论至今让我回味不已。距离 的话题、征服的话题、无形的笼子的话题、人对自然的自我想象的话题、精神沦丧的话题这些发言无不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让我又一次享受到了语文学习 的深度之美。 三年前第一次教《珍珠鸟》,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拒绝做我的续写训练,她告诉我:“林清玄说向人乞讨的只是宠物,不会乞讨的才叫动物。人类把动物变成 宠物也不是件难事,而老冯说:这叫信赖。"这一次教《珍珠鸟》,不仅课堂上群 情激奋,下课后孩子们还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提出了“如何看待动物 园”等绝不浅薄的问题。很欣慰,这一堂课,我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一一深度 思考人和动物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成为孩子们在未来学习中自觉的探索吧。 语文课,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词句上,向思想更深处漫溯。语文、语文教师、学生都会在这漫溯中获得尊严吧! 下面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讨论片断。

窦桂梅教学实录——《牛郎织女》

窦桂梅教学实录——《牛郎织女》 窦桂梅 编者按:有人说,新闻是寻找故事的艺术。而我要说,语文是聊故事的艺术。 语文天然地与故事亲近。小学生是听故事的年龄(其实我们大人,不也大都厌听高深的大道理,而喜闻有趣的故事吗)。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其实就是故事,只不过有的想象丰富,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文化味值得再三咀嚼,有的浅淡只能作为快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故事性因素,语文课是不乏趣味和魅力的。 但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语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见?故事?。其实正是各种各样的故事?教育?了我们一生,一个语文老师的兜里应该有故事,并应适时热情的向学生?兜售?。上课有故事听是一种幸福。聊故事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 ?聊?不是讲,‘聊’比讲更轻松,更闲适,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 ?聊?不是?侃?,?聊?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庸俗娱乐,它于快乐中传递丰富的教育信息,于随意中逼近课堂的中心目标。?聊?是高超的教学艺术。 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思路: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

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 步骤: (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一、写了什么 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生:是啊,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嗯,跟他说的意思一样。 生: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 师:哦,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还有么? 生: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师: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和学生一起读课题《牛郎织女》。)(一)、梳理人物关系。 师: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的故事?。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窦桂梅课堂实录

【篇一】窦桂梅课堂实录《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沈阳市第47中学田鹤 授课班级初三?三班 授课时间2005年9月8日第二节 [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这(异口同声) 是葫芦。 师[在黑板中心画一只葫芦,进一步引导,创设争论氛围] 老师画了一只葫芦,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吗? 生(七嘴八舌)是。 不是。 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地)清兵卫喜欢的是外形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只就是他喜欢的那种。 生这只葫芦有点大,清兵卫不会喜欢的。 (在争论中学生已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情境) 师[结束争论,适时点拨]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就当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是那只惹了祸的葫芦吧! (学生点头认同) [教学环节2从众多人物中找出主人公,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 生有清兵卫、清兵卫的爸爸、教员。 生: 还有客人、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生还有清兵卫的母亲、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全面,那主人公是谁呢? 生(齐答)是清兵卫。 师:[板书“清兵卫”,追问] 为什么? 生因为全文的事件都是围绕清兵卫来写,而且对清兵卫的描写细致、传神。 师[启发] 他只答出了部分原因,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通过对清兵卫的遭遇的叙述,可以表现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旨。 师[点拨] 以上两名同学说的合在一起,答的也就全面了。故事中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 生喜爱、热衷。 生痴迷、专心。 师[板书“喜爱、热衷、痴迷”] 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

五年级语文: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师: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封面)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生:(课件出示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的—— 生:《祖父的园子》(师板书课题)。 师:作家用文字再现了她记忆中的那个园子的世界,画家侯国良读了《祖父的园子》,就用画面再现了他理解的园子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画)。那么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板书“再现世界”) 生:(互相低语)理解课文。 生:疏通理解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朗读来再现这园子的世界。(板书:“朗读,再现世界”) 师:朗读的第一步是“文通字顺”,意思就是要做到字音正确、停连准确。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事先朗读过了。课文一共二十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那咱们现在就来检测一下。先看第一自然段,注意标点不同的停连。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嗯,字音正确。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个标点符号? 生:顿号之间的停顿。 师:(刷红顿号)是啊,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生:我家有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 师:继续朗读课文后面的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课件出示文段) 师:这是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一个是萧红;一个是祖父。朗读时应该注意人物年龄的不同。(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这一段是全文最长的一部分。不仅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薛法根教学实录——珍珠鸟

薛法根教学实录——《珍珠鸟》 师: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灰兰色的毛,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 师:你描述的是成年的珍珠鸟的外形。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长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好肥,好肥…… 师:我们知道了,它好肥。(众大笑) 生: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你这么一描述,肥得还真惹人喜爱了!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调皮,它一天到晚都坐立不定。 师:淘气、调皮,这是小鸟、天性!就像你们一样!

生:我觉得珍珠鸟美丽、活泼、可爱、淘气,好象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让人喜欢。 师:你把珍珠鸟当孩子看了,你也很可爱! 生:我觉得珍珠鸟能与人和睦相处,很善良。 师:鸟也有人一样的感情。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喜欢躲在丛林里,叫声非常好听。它们生活得很自由,很快乐。 师:这是所有的鸟儿都向往的生活。 生:我觉得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好象一对对的夫妻一样,分不开。 师:(惊喜地)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课文中讲朋友送我珍珠鸟的时候是一对,而不是一只。说明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的。 师:你真会读书、真会思考!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朋友不让珍珠鸟寂寞才送一对一对的,不一定是夫妻。 师: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珍珠鸟的确是一对一对生活的,就像鸳鸯一样。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胆子很大的,它敢在主人的家里飞来飞去,还敢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 生:……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印象中的珍珠鸟,真好!现在,谁能完整地描述一下珍珠鸟?可以描述一下它的外形、习性,以及给你的感受。能说一段话吗? 生:(练习后)我印象中的珍珠鸟很漂亮,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背上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雏鸟很肥,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叫声尖细而又娇嫩,可爱极了。小鸟胆子很大,常常调皮地在主人的屋子里飞来飞去,甚至还会站在主人的肩膀上睡觉呢。我们都很喜欢珍珠鸟。 师:你实际上描述了鸟的外形、鸣叫、习性以及我对鸟的喜欢之情。真好! 生:我印象中的珍珠鸟是一对一对生活在一起的,父母俩声了一个孩子,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婶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细腻的绒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很舒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