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2-1水乡孕育的城镇

6-2-1水乡孕育的城镇

6-2-1水乡孕育的城镇
6-2-1水乡孕育的城镇

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上和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解读: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特点,既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区域人文特色,又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安排的南方地区的太湖流域,作为南方地区富有特色的区域之一,在地形上是平原,是南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区域的选择和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有积极的意义。

“水乡孕育的城镇”围绕水乡——太湖流域展开。重点说明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水与城市、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材结构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理解太湖的水乡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太湖流域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体会对于太湖流域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难点: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1.主要采用合作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等,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案例、案例分析、问题创设提供情境条件。

4.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两组图片,以及《太湖美》视频导入。

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是我国哪儿呢?在刚刚的视频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并提问。

展示课题:《水乡孕育的城镇》,请学生起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教学环节一:水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南方地区

出示PPT——明确第二课课题

过渡:总体来讲,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富庶的西川盆地,有开放前沿珠三角,有中国最大的经济都市上海,还有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水乡孕育的城镇。

(2)太湖在哪儿

PPT出示“太湖流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太湖流域图”思考:

设问1:说说太湖的地形和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方式:(1)学生思考,教师提问。(2)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精要内容或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问题。

教学预设:(见板书)

(3)太湖的水文

PPT出示“太湖流域图”思考:

设问1:说说太湖流域有多少条河流和湖泊?

设问2:图中有一条比较特殊而非常有名的人工河流,它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明确太湖流域河流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教学方式:(1)学生思考,教师提问。(2)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精要内容或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问题。

教学预设:(及时板书)

3、教学环节二:水乡孕育了城镇

(1)太湖的城镇——探究

PPT出示“太湖流域图”思考:

设问: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个大小城镇?

PPT出示“太湖流域城镇交通图”思考:

设问:探究——太湖流域城镇的出现和发展与密集的水网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概括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

教学方式:(1)学生思考,教师提问。(2)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精要内容或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问题。

教学预设:(及时板书)

片段小结:水养育了两岸的人们,是水孕育了一个个城镇,早就了“鱼米之乡”的美誉。(及时板书)

(2)鱼米之乡

设问:为什么太湖流域被称为“鱼米之乡”?(请从自然环境角度思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课南方地区 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见学生用书P39]

1.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1)太湖流域的位置:太湖流域位于__长江三角洲的南缘__,三面濒江临海。 (2)太湖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地形、土壤:地形以__平原__为主,__地势低平__,土壤肥沃。 ②气候:属于__亚热带季风__气候,温暖湿润,__光__、__热__、__水__资源充足,__雨热同期__。 ③河湖:太湖流域有闻名于世的__大运河__和__太湖__,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江河湖海相通,可以发展__水产养殖__和__内河航运__,是我国著名的水乡。 (3)太湖流域的主要城市:上海、杭州、湖州、嘉兴、无锡、常州、常熟、苏州、吴江、昆山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量大且较为稳定,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因此积水成河,河网密布。

2.水乡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1)水乡城镇的兴起: (2)水乡城镇的特色:__水__。 (3)水乡城镇的分布特点:城镇多__沿河__或__环湖__分布,众多的__河道__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4)水乡的房屋特点: ①位置:房屋__临河修建__。 ②特点: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水边。 ③目的:为了__洗涤、取水以及出行__的便利。 (5)水乡古镇:__乌镇__、__同里__、__周庄__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流域河网总长度12万千米,土地总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流域范围包括上海市(崇明区除外),江苏省的苏

课文《江南水乡-周庄》教案

课文《江南水乡-周庄》教案Lesson plan of the text Zhouzhuang in Jiangnan

课文《江南水乡-周庄》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 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具准备 1.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 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5) 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 2.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 3.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0)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习课文1~2段)(20) 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具体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 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3.学习第二段。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全套教案3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认识丰富多样的区域生活,初步学会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 ②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学会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 ③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利用《世界地形图》,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分析信息,并会运用多种方式展世界主要平原的景观、生产和生活。 情感态度目标 ①通过认识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人们生产生活及文化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强化“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观。 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③学生学会理解、尊生并欣赏各个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 人们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比泰国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等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师:通过上几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世界地形类型主要有五种,是那五种呢? 生: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师: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什么地形上? 生: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平原地区。 师:课文中的两个案例同平原地区,但由于气候、环境、人口等其他方面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区域特色,下面我们就到湄南河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平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讲授新课] 师:湄南河平原和密西西比河平原分别位于什么国家? 生:湄南河平原位于泰国,密西西比河平原位于美国。 师:(多媒体A、B两组景观图)A、B两组分别为什么国家? 生:泰国、美国。 师:下面分小组讨论,请各组组长介绍泰国、美国的情况?(学生相互启发,会说出多种答案) 概况泰国(泰王国)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国旗 语言泰语英语 面积513115平方公里9372614平方公里 首都曼谷(Bangkok)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货币铢(1美元约为31.4铢)美元 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汽车王国 地理位置泰国位于东南亚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 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人口大约为6千万 2.703亿(1998年底)

《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傍水而居 《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 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课标解读: 1、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傍水而居的人们 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并感受水乡地区的风土人情。 2、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水”在这些地区所起的孕育 作用。 3、针对这些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城市的起源、特色和发展,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2、理解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水“孕育”城镇的认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和态度。 2、引导学生初步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突破策略】:观看视频与图片,设计活动,讨论合作,归纳板书,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 教学难点:分析和处理人地关系的能力。 【突破策略】:阅读实例,观看图片,分析现象,小组讨论,开拓思维。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新课伊始,以柔美旋律——《梦里水乡》为音乐背景,以超链接的形式展示水乡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光,激起学生对水乡的浓厚兴趣。正当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不想走近这柔美的水乡呢? 学生回答:想。 教师陈述:那就跟着老师出发吧! (二)走近水乡,感受水乡之“美” 1、水乡的位置 创设情境:紧接着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张中国水系图 小组合作:1、请学生找出太湖在我国的位置。 2、再请学生读图4-14,找出图中的主要河流(包括运河) 【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太湖流域河湖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6.2.1 水乡孕育的城镇

6.2.1 水乡孕育的城镇 备课人年级第周星期日期 一、学习目标:了解太湖及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通过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三、我能自学:阅读材料及课本45—47页,完成自学题目 1、太湖是我国第大淡水湖,位于、、之间。 2、太湖流域水产丰富,被称为;地形以为主,其余 是和;太湖流域位于(纬度带)地区,气候类型是。 3、读图6—25,你能数清图中几条河流几个湖泊吗?这说明太湖流域河湖分布有的特点。 4、明清时期太湖流域著名城镇、、。这一带、一直比较发达。 5、太湖流域的大多数城镇,最初只是农村百姓进行交易活动的或者货物的。随着参与交易的人数和商品不断增多,这些地方逐渐开始出现、、,后来就渐渐演变成小城镇。 6、是水乡城镇的特色。众多的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人们往往。如今,具有这种建筑特色的民居,还完整地保留在、等水乡古镇里。 7、今天,伴随着水乡景观和农业人口的过程,一个个新的城镇正悄然兴起。 四、我能达标: 1.下列对于太湖流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位于浙江、江苏、上海三地之间 C.每年1月份,太湖就会结冰且冰期超过1个月 D.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水乡”——太湖流域的城市是 ( ) A.西安 B.上海 C.嘉兴 D.苏州 3.历史上,太湖流域比较发达的行业是() ①手工业②畜牧业③建筑业④农副业

4.“水乡”城镇的最主要特色是 ( ) A.手工业发达 B.农业发达 C.水网密集 D.商贸兴盛 5.既濒太湖,又临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城市是( ) A.苏州、杭州 B.无锡、湖州 C.苏州、无锡 D.苏州、上海6.下列景观属于太湖流域的是( ) 7.水是“水乡”城镇的特色,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水乡景观的古镇是( ) A.乌镇、周庄 B.西安、洛阳 C.扬州、宋城 D.南京、上海8.下列关于太湖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湖密布,有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和太湖 ②从成因上看,太湖流域众多的湖泊属于洼地积水成湖 ③自古以来是中国农业高产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 ④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暖湿,灌溉方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近10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前一阶段太湖蓝藻集中爆发,严重影响甚至困扰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太湖流域是我国著名的水乡,水乡城镇的特色是什么?其民居大多临河而建,原因是什么? (2)太湖流域孕育出了哪些著名的水乡古镇? (3)从一定程度上说,太湖蓝藻暴发反映了水乡景观和人口发展的什么趋势?为了留住水乡美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落实怎样的发展观?

四年级水乡教案

四年级水乡教案 第一课水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采菱》 二、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采茶舞曲》和演唱《采菱》,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美。用动听的音乐、简单的律动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感受江南水乡音乐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十六分音符,切分节奏的掌握。 五、教学过程: 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 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2.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2、先听,后唱,表演《采菱》 3.设问: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 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 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4.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 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 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 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5.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6.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五线谱版要求学生在曲 调中,找出“do、mi、sol、do1”各音位置,在第1-4小节曲调上方标上字母后试唱这 一乐句。 五、拓展部分:聆听《渔光曲》,了解歌曲时代背景及资料,体会表达的内容,渔民 在海上漂泊的辛酸生活。 五、课程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对比《渔光曲》和《采菱》特点,了解水乡生活,总结江南水乡音乐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柳树姑娘》,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二、教学目的: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柳树姑娘》,正确体会水乡情怀。掌握附点四分 音符。 三、教学重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 四、教学难点: 用歌声唱出水乡的美。 五、教学过程: 1. 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 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 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 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这个音 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 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附点的时 值相当于四分音符的一半。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五线谱版学唱曲调前先找出曲调中“do”的位置,然后听琴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4小节曲调。 (1)设问:这4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幼儿教案】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水墨画江南水乡》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中班美术欣赏教案《水墨画江南水乡》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墨画《江南水乡》的特点,感知意境美。 2、尝试运用中锋与侧锋表现房、桥等具有江南水乡特点的景物。 3、体验水墨画带来的快乐与成功,萌发热爱家乡之情。 【活动准备】 1、课件、作品图片、音乐。 2、水墨画用具:毛笔、宣纸、涮笔筒、毛毡、抹布、水桶、国画颜料、墨汁。 【活动过程】 一、赏一赏,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 1、通过对比,感知江南美。 图片上有什么?(高楼、马路)另一幅图有什么?(水、桥、白墙黑瓦) 小结:有弯弯的小桥,有青青的河水,有古老的乌篷船,还有白墙黑瓦的房子紧紧的靠在一起,(屈老师)景色非常优美,这就是我们的江南水乡。 2、欣赏图片,大胆表达对江南水乡的感想。 二、画一画,掌握水墨画中锋与侧锋的绘画技巧。

1、通过对比、欣赏,了解水墨画作画的特点。 (1)对比名人名画与幼儿作画,发现房子的画法不同。 (2)课件欣赏、教师解说:房子与桥的结构与方位。 2、通过范画,感知中锋侧锋的运用。 (1)巩固握笔知识、学习中锋侧锋。 绘画小儿歌:笔尖立起来,线条细又细,这就是中锋,笔肚倒下来,线条粗又粗,这就是侧锋。 (2)运用中锋侧锋示范桥、房子等江南景物。 3、通过儿歌掌握作画要求。 (1)规则小儿歌:竖起小毛笔,轻轻沾墨汁,和盘子亲一亲,毛发缕缕尖,开始动手画。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画面整洁。 小结:把这些桥、房子合起来画一画,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一幢幢古老的房子紧挨在一起,高高低低、前前后后、那儿有水,有桥,有鸟,有树,这真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呢? 三、评一评,体验水墨画作画的快乐。 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中锋侧锋的掌握情况,房子与桥的布局)

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最新)

二年级语文水乡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读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验水乡的美,感受水乡人们生活的幸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分小组学习。 学情调查: 1、学生对水乡风景人情缺乏感性认识,缺少生活体验。 2、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渠”、“驳”、“箩”等词不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小游戏。师板画小帆船,请学生上黑板模仿画,比一比谁画的好、快。 2、导入新课。放水乡风光图像,交流感受。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思考:水乡什么多? 4、读后交流,揭示课题《水乡歌》,板书:水乡歌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读诗歌。 2、检查字词与课文。 3、交流学情,你还有什么不懂吗?学生提问。 ⑴教给方法,理解“渠”“驳” 歌、曲都是人们唱的,它们意思相近,我们可把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歌曲”,想一想:渠是什么意思?驳呢? ⑵提出用画画的方式来读课文,弄懂其它提出的问题。 三、精读,体悟情感 ㈠第一段画水 1、水乡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我们该先画什么呢?水还是船?(水) 2、要想画好水,必须知道水是什么样的,自由读第一段。 3、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 4、看第一段图像,师引读 5、指导朗读,齐读 6、指导作画 ㈡第二段画船及其它 1、船应该怎么画,自由读第二段 2、请一位小朋友画一只船,指导:用什么颜色粉笔?(白色)船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水上)画一只行吗?再请小朋友画多只帆船。 3、水上有白帆,天上还有云朵,师再画云朵。 你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4、这么多船在干什么呢?(捕鱼、捉虾、运输……) 5、小组交流,水里面会有什么,水上呢?水边呢?

水乡教案教学文档

一、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3、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4、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为

2020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南方地区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同步测试

第二课南方地区 第一框水乡孕育的城镇[见学生用书P39]

1.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1)太湖流域的位置:太湖流域位于__长江三角洲的南缘__,三面濒江临海。 (2)太湖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①地形、土壤:地形以__平原__为主,__地势低平__,土壤肥沃。 ②气候:属于__亚热带季风__气候,温暖湿润,__光__、__热__、__水__资源充足,__雨热同期__。 ③河湖:太湖流域有闻名于世的__大运河__和__太湖__,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江河湖海相通,可以发展__水产养殖__和__内河航运__,是我国著名的水乡。 (3)太湖流域的主要城市:上海、杭州、湖州、嘉兴、无锡、常州、常熟、苏州、吴江、昆山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量大且较为稳定,地势低平,平原面积广阔,因此积水成河,河网密布。

2.水乡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1)水乡城镇的兴起: (2)水乡城镇的特色:__水__。 (3)水乡城镇的分布特点:城镇多__沿河__或__环湖__分布,众多的__河道__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 (4)水乡的房屋特点: ①位置:房屋__临河修建__。 ②特点:利用木桩支架把阁楼建在河岸上,楼的一侧伸出水面,楼下有石筑的码头,石级直抵水边。 ③目的:为了__洗涤、取水以及出行__的便利。 (5)水乡古镇:__乌镇__、__同里__、__周庄__等。 ◆思维延伸 太湖流域 太湖流域是举世闻名的“鱼米之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太湖流域河网总长度12万千米,土地总面积3万多平方千米。流域范围包括上海市(崇明区除外),江苏省的苏

新人音--2015年-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教案

第三课《水乡》 第一课时 教学容: 欣赏《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浓郁的洪湖地区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容与风格。 2、引导学生用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这一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演唱和表表演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导入。 2、提问:这首歌曲主题是什么?表现什么故事情节? 二、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作品简介 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艺术,起源于十六世纪末的意大利。欧洲传统歌剧分为: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法国音歌剧和法国大歌剧等几种体裁。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歌曲就是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水浪打浪》。 歌剧《洪湖赤卫队》是以第二次国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主要容为1930年前后,沔阳县委把赤卫队撤离后,当地白极会头子霸天在国民党部队的支持下企图卷土重来,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英和队长闯的率领下继续袭击敌人。闯有勇无谋,枪打密探而暴露目标。英在掩护队伍撤退中,与分队长王金标一同被捕。后来王金标叛变,英宁死不屈。敌人把英的母亲找来劝降,英母女互相勉励,坚贞不屈。敌人把叛徒王金标放回,想诱骗赤卫队进入伏击圈。此时霸天的副官表露了地下党员的真实身份,以自己的生命掩护英逃脱。英回到赤卫队枪毙了叛徒,配合红军作战,消灭了霸天。 2、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3、学唱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水乡教案表格式教案

水乡教案表格式教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1、聆听《采茶舞曲》 2、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3、设问: 4、(1)谁到过杭州游玩 5、(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6、(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7、2.欣赏:《采茶舞曲》 8、设问: 9、(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10、(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11、(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12、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 采、下采。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13、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 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 绪。

教学过程14、6.小结:水乡一景。 15、表演《采菱》 16、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 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17、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 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 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五线谱版要求学生在曲调中,找出“do、mi、sol、 do1”各音位置,在第1-4小节曲调上方标上字母后试唱这一乐句。 5.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6.2.1《水乡孕育的城镇》教案

《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一、教材分析 《水乡孕育的城镇》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南方地区”的第一部分内容。本课围绕水乡孕育出的城镇,介绍了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让学生了解水对城镇兴起、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水对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在本课之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水文、区域划分等内容,介绍了分析区域的基本方法,第六单元第一课是北方地区,本课之后是其他一些典型南方地区的介绍,因此在教材中,本课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地位。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了分析区域地理的方法,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分析能力。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开始形成其抽象思维逻辑体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掌握基本区域知识、分析区域问题,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的环节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太湖流域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了解水乡城镇与太湖流域的关系,理解当地人们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2.能力拓展:学会从地图、图片、影像中获取有效信息,整合知识,综合分析水乡是如何孕育出城镇的,水对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3.情感价值: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掌握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点。 2.学习难点:太湖流域自然环境对于城镇的“孕育”作用。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11 江南水乡——周庄》教案_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江南水乡——周庄》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崭新华美”、“古色古香”、“遥遥相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去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渗透习作的写法教学。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周庄独特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是说苏州和杭州像天堂一样美。在这样美的城市之间,有一个令人向往的水乡古镇这就是周庄。(出示课件) 师: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个梦一样在地方。(板书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2、齐读课题。

3、解题: 从题目我们知道周庄在——江南,它的特点是——水乡 4、激发兴趣: 这究竟是怎样在一个地方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去过在人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展示名人游周庄语录,请生朗读。配乐) 1.出示三段话(生读) 一踏上周庄的土地,即便是曾经周游世界的我,也不免神情激动、眼泪汪汪。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 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挺而又苍老。没有比这样的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了,也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向征故乡的了。 ———当代作家余秋雨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古画家吴冠中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语:周庄究竟有什么魔力,能使去过在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挥笔赞叹?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 2、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

《水乡孕育的城镇》课后反思

《水乡孕育的城镇》课后反思 我在我校七(1)班进行了《水乡孕育的城镇》一课的教学,课后我自己的感受和听课老师的评价反馈,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就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再教设计这三个部分,进行教学反思,以利于今后教学环节的调整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晰,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有两个:(1)结合多种类型的图,综合分析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2)感受水乡的生产生活特色,理解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生产、生活的影响。针对重点,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小组探究、代表小组全班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发言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并且针对性的提供了图片和文字等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结合资料,挖掘重要信息的能力。而难点则是怎样理解水乡“孕育”了城镇?为了突破难点我也主要设计了三个部分(1)水孕育了鱼米之乡;(2)水为工商业带来便利的交通;(3)傍水而居形成水乡特色的生活方式。第(1)、(3)水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在解决教学教学重点时,已有涉及,不再赘述。第(2)点,我是通过阅读课教材及诗歌《送人游吴》的文本,挖掘太湖流域水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易于形成集市,工商业的发达也有利于城镇的孕育。最后我再小结:水乡城镇的孕育离不开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样离不开独特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其丰富的水资源。太湖流域的城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怎样理解水乡“孕育”了城镇,也巧妙地点题“水乡孕育的城镇”。2.注重学法指导,特别是培养学生从图中得出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七年级的地理课,需要阅读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位置图、景观图......学生不仅要能描述出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要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比如这节课,对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准确解读是一个难点。我要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一般要先找到高值和低值,出现在哪些月份?,看它们的各自数据是多少?用什么词语描述这个数值?再看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的变化是否一致,如果是季风气候,两者的高值出现在同一季节,用“雨热同期”来描述。最后我们还能根据气候特点判断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比如太湖流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另外,如何描述太湖流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结合不同的地图会有不同的语言描述,我不想框住学生的思维,所以找了好几种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多样思考。同时,在观察《太湖流域图》时,我启发学生思考太湖与太湖流域的地理范围是一样的吗?让学生明白两者范围大小是不一样的,太湖流域不等于太湖,初步树立地理学科学习的严谨性。另外,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是引用《送人游吴》这首诗歌,

第2课《美丽的水乡》教案

课题:美丽的水乡 课时:1—2课时 课型:绘画 年级:五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风景绘画学习内容,是在前一课《有层次的风景》中学习风景画的近景、中景、远景基础上的深入学习,本课教材学习要求主要突出真实场景中的景物取舍和添加的表现方法,学习在画面中舍去繁琐的景物,添加凸显画面主题氛围的情景,使作品生动有趣。 学情分析: 现有基础: 由于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风景画的近景、中景、远景层次表现,知道哪些部分需要详细刻画,哪些部分需要简单概括或者淡化。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形成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这时候与学生一起交流景物的取舍和添加方法,学生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学习动力: 大部分学生都生活在江南,熟知江南水乡风景,甚至对江南水乡有一定情感认识,通过风景绘画学习美丽的江南水乡,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在美丽的江南水乡古镇的美景欣赏和我国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的油画作品赏析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水乡的风景层次,学习运用取舍和添加的方法表现画面。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绘画等方法,学习江南水乡风景绘画的取舍和添加景物、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我国江南水乡美景和水乡风景绘画作品,感受水乡的美丽情怀,进而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江南水乡风景的景物取舍和添加。 难点:景物取舍与添加的部位。 教学材料准备: 学生:铅画纸、记号笔、小图片等 教师:(水粉、油画、素描、速写)风景画范画、江南水乡风景照片、长直尺、铅画纸、记号笔、课件等 教学设计思路: 1.欣赏与交流——通过欣赏名画家作品,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2.观察与发现——通过观察江南水乡风景,发现哪些景物需要取舍和添加。3.尝试与绘画——通过尝试江南水乡风景的景物取舍和添加,用线描表现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 4.欣赏与评议——通过欣赏、评价师生之间交流江南水乡风景绘画的心得。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交流 (一)回忆我们去过的古镇 1.回顾上节课欣赏的江南水乡古镇,再次交流江南水乡美。 2.回忆上节课:我们绘画有层次的风景画作业,交流感受江南水乡的景物层次及带来的美感。 3.图片欣赏——陈逸飞油画作品《双桥》,感受名画家江南水乡题材油画作品美。 (通过多媒体介绍唤起学生的回忆) (二)交流小结 1.教师小结:陈逸飞生于浙江宁波。著名油画家,导演。1985年,在华盛顿的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双桥》由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作为礼品送给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同志。促进了中美友好交往。《双桥》油画

水乡教案

《水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3.品读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情意的巧妙,感受文中所表达的热爱江南水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词语: 凉沁沁清新水墨画若隐若现似真似幻烟雨迷蒙雾霭迷蒙绿树环绕悠然绿绸缎目不暇接 读词语说说这些词给我们的感受。 二、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水乡美的词语。(水墨画) 出示: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 重点理解“水墨画”。 三、学习课文,品词析句感受水乡的美。 出示自学提示:

1、作者按顺序写了水乡几幅画? 2、在每幅画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把它们圈出来。 3、美美地读一读这几段文字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 4、给每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四、学生汇报。 1.堤岸图村落图石拱桥图河面图。 2.每一段抓住的景物及其特点。 3.体会比喻的修辞方法。 4.感受动静结合的方法。 5.感受到水乡的景色美和人民的勤劳。 6.带着感受读课文。 五、总结: 水乡是一幅()的水墨画! 六、欣赏水乡的风景图片。 七、总结写作方法。 1.抓住景物的特点。 2.动静结合。 八、拓展,写导游词:说一说,写一写:请你根据课文中一处景物内容为江南水乡设计一段导游词,要表现出水乡的特点,多多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啊。 板书设计:

两岸 村落 水乡石拱桥水墨画 河面

《水乡》教学设计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兴隆山镇金钱小学 白丽红 二〇一五年四月

《江南水乡周庄》教学设计_1

《江南水乡周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要求读音准确,书写规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品味江南水乡的无穷魅力。 重点难点 1.学会酬本课生字。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具准备 1.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

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示课题(5) 1.请同学们说一说跟爸爸妈妈去过什么地方旅游。 2.投影搜集的周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说说你对周庄的印象及课前你也到的周庄概况。 3.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10)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的读音。 2.检查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互评正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不理解的词讨论解决,读不懂的或重点词语随文学习。 4.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学习课文1~2段)(20) 1.齐读第一段,说一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放有关周庄的音像资料,让学生具体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 都是有感情地讲述: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3.学习第二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默读、轻声读、同桌互读……)读第二段,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美美地多读几遍,说说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__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word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南河平原 家住平原 用机器种庄稼:美国平原 垂直的牧场:天山山脉(哈萨克人利用山地牧场,进行“四季放牧”---“转场”)与山为邻如画的梯田:云南元阳哀牢山区 热门的山谷 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傍水而居耕海牧鱼:日本渔业独特的鱼文化和面临的问题 水上都市: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优 现代化的大牧场: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草原人家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草原风情:“逐水草而居” 丝路明珠 干旱的宝地 石油宝库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 第一课家住平原 世界主要平原的分布(图册P32-33或填充图册P15图4-1) 特色:精耕细作的水稻种植业;传统民居以木、竹为主,用桩支撑,悬空架设,斜顶;人们崇尚“谷神”“稻神”;人们间能团结互助,关受弱者,共度难关。 成因: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传统农业受天气影响大;大量灌溉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维护等需要全村协作完成。(P74-75) 2、美国中部大平原。 特色: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规模大,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高,商品性农业;人们居住较分散;生活水平较高。 成因: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地广人稀,便于大规模生产经营;交通运输便利;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为农业提供服务。(P75-77)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湄南河平原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这里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水平普遍较低,水稻生产主要靠人工完成;湄南河平原分布着全国87%的人口;村庄内传统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为主,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插秧和收割都需要全村协作完成,人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P74-75) ②美国中部平原农场的生活图景:A.人们居住得比较分散;B.劳动人手不多; C.农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 D.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是商品性农业。 1)特点:机械化生产(用机器种庄稼);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 2)为什么美国中部平原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原因?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旱地为主,适合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科技水平发达,适合机械化生产 3)机械化生产的益处: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 4)美国中部农业是一种商品性农业有什么特点?表现:地广人稀,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剩余量大,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5)商业性农业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人们用大型机械化作业、对劳动力需求不多,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农场面积大、人们居住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公路和铁路网四通八达。(P75-7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