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轮讲义:第9讲 天气与气候

一轮讲义:第9讲 天气与气候

一轮讲义:第9讲 天气与气候
一轮讲义:第9讲 天气与气候

第八讲 天气与气候

考纲点击

考情预报

1.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及相关天气变化数据为切入点,考查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以最新发生的洪水、沙尘暴、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为切入点,是对常见天气系统考查的主要方式。

3.结合各种最新统计图表和资料来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及影响是近几年高考的主要命题方式。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如温度、湿度、稳定度等)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

????

依据: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它与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

类型:暖气团与冷气团

2.锋面系统 (1)锋面特征

①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B 冷气团在锋面之下,A 暖气团在锋面之上。 ②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异。 ③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与天气

①冷锋(如图甲)?????

概念:冷气团向暖气团主动推移时所形成的锋

天气??

??? 过境前(A 地):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过境时(B 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

过境后(C 地):气压上升,气温和湿度下降, 天气转好

②暖锋(如图乙)?????

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时所形成的锋天气??

??? 过境前(A 地):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B 地):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C 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暖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

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这种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叫做准静止锋。 典例 形成 时间 天气

江淮准

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夏初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一

带,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梅雨天气(正

值南方梅子成熟而得名)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的

阻挡

冬半年 大致以104°E 为界,以东的贵阳一带多

阴雨冷湿天气,而以西的昆明在单一暖

气团控制之下,多晴朗温暖的天气

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存在、发

展前提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续而

成的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环

流系统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续而成的

低空辐散、高空辐合的环流系统

气压分布 低气压 高气压

示意图

气流形式(北半球)

气流运动

水平(近地面)

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北半球,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南半球,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垂直 上升 下沉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北方

“秋高气爽”的天气

三、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地区。

四、世界气候类型

气候带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

热带热带

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南美亚马孙河

流域、非洲刚果

河流域和几内

亚湾沿岸、亚洲

马来群岛

赤道低气压带

控制,盛行上升

气流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

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

归线之间

非洲中部大部

地区、澳大利亚

北部和东部、南

美巴西高原

赤道低气压带

和信风带交替

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

干、湿两季

热带

季风

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

大陆东岸

亚洲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海

陆热力性质差

全年气温高,一年分旱雨

两季,雨季降水特别多

热带

沙漠

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

纬30°之间的大陆内

部和西部

撒哈拉、阿拉伯

半岛、澳大利亚

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

带或信风带控

终年炎热干燥

温带亚

亚热

带季

风气

候和

季风

性湿润

气候

南北纬

25°~

35°之间

的大陆

东岸

前者分布在我

国秦岭—淮河

以南,后者分布

于北美大陆、南

美大陆、澳大利

亚东南部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引起冬、夏

季风交替控制

前者夏热冬温,季节变化

明显,夏季降水多,冬季

降水少;后者冬夏温差比

前者小,降水也较前者均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

30°~

40°大陆

西岸

地中海沿岸、南

北美南北纬

30°~40°大陆西

岸、澳大利亚和

非洲西南角

副热带高气压

带和西风带交

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

多雨

温带季

风气候

北纬

35°~

55°之间

的大陆

东岸

我国华北、东

北,朝鲜半岛、

日本群岛北部,

俄罗斯太平洋

沿岸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引起冬、夏

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

干燥

温带大

陆性气

南北纬

40°~

60°大陆

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内部

远离海洋,终年

受大陆气团控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

洋性气

南北纬

40°~

60°大陆

西岸

西欧和北美、南

美大陆西海岸

的狭长地带

在西风带控制

下,终年受西风

影响

终年温和多雨

亚寒

亚寒带

大陆性

气候

北纬

50°~

70°之间

的大陆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北部

终年受极地气

团控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

短促寒带

苔原气

北半球

极地附

近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北冰

洋沿岸

太阳辐射弱,受

极地气团和冰

洋气团控制

终年严寒

冰原气

南北半

球极地

附近内

南极大陆、格陵

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

辐射量最少,受

冰洋气团控制

终年酷寒

高原和高山

气候

高大的高原、山地

青藏高原、南美

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

终年低温,气候垂直变化

明显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空气的运动方向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空气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应为暖锋

3.看锋面坡度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

暖气团运动速度慢,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冷锋:雨区较窄,在锋后暖锋:雨区较宽,在锋前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冷锋过境时气温由高变低,气压由低变高

暖锋过境时气温由低变高,气压由高变低

关于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

1.由等压线所构成的气压分布图上,由低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低压槽,气流易在低压槽上辐合,形成锋面,这样锋面、气旋结合在一起,称锋面气旋。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称高压脊,在高压脊中水平气流辐散,冷暖气流不可能在此相遇,故不能形成锋。

2.锋面气旋的形成

3.锋面气旋的平面结构

4.多出现的地带:中纬地区。

5.锋面气旋系统影响下的天气:一般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在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6.关于气旋中锋的类型判断(以北半球为例)

判断锋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则形成暖锋。根据等压线判断锋的类型,可以先画出低压槽线两侧气流的方向,一般说来,从高纬移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移来的气团是暖气团,然后就可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出锋的类型。如图中锋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例题精讲:1.(2011浙江卷)读图7,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是

1005

1010

10151005

1000

10001005H H L H 995

1015

102010251020

杭州

杭州L

H

1015102010251010

1015

H

杭州L

1005

10001010

H

H

杭州

图7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与应用。图①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有一谁静止锋存在,右边为暖锋,应该为春季;图②中海洋上形成的是高压,陆地上形成的是低压,应该是夏季;图③中的锋面气旋图左边为冷锋,右边为暖锋,且亚欧大陆为强大的高压,应该为冬季;图④中的海洋上有气旋存在,台风活动频繁,应该为秋季。

(2014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2~3题。

2.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1060

1072.5

1060

图6(单位:百帕)

杭州

天津

武汉

北京

a

b

d

c

1062.5

【答案】C

【解析】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是来自北方强冷空气迅速南下的过程,根据图中冷锋从北到南的先后顺序可知,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c →b →d →a 。 3.据图6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 ―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 ―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 ―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答案】B

【解析】a 图,武汉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后,大风、降温天气,b 图,天津地区位于冷锋锋后,会大风降温,c 图,北京地区位于远离冷锋的锋前区域,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会出现雷雨交加,d 图,杭州地区位于冷锋的锋前,多晴朗天气。

(2010年北京卷)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4题。

4.由08时到20时,图中 A .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 .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 .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5

60o

70o

80o

90o 5

4

08

1005

10

00

10

05 1020

10

10

10

15

图3

10

15 5

6

7

8

9

20

1010

10

1005

101

1010 1000 995

4

5

【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 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 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 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 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 错误。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置示意图。回答5~6题。

5.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 .6月和l0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 .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 .9月和10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 【答案】C

【解析】中国雨带通常在3-5月份在南方登陆,6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9月份南退,1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

冬季风

7月

8月

9月南退 6月 3月下旬北进

5月 10月初

夏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图 7

园,会期l84天,10月初结束。期间7-8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6-10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

6.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010年全国II 卷)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8~10题。

云层

沙尘 沙尘

沙尘

云层

陆地

陆地

图1

8.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

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

【答案】B

【解析】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

9.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10.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

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

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

11.(2014年广东卷)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各地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不同

B.二者气流旋转运动的原因相同

C.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相同

D.热带风暴是在赤道上形成的气旋

【答案】B

【解析】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在南北半球不相同,不能说明各地的都不同,也可能相同,气旋和反气旋旋转运动都是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原因是相同的,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不相同,气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多晴朗天气,赤道上由于地转偏向力为零,不会形成气旋,即选B。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

1.分布(如下图所示)

回归线附近为世界热带沙漠分布地区,而我国东南沿海却雨水丰富,为什么?

400N-600N亚欧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东部却为温带季风气候,为什么?

气候类型的判断

一、根据气候特征图判断

气候特征图很多,最常见的有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点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气候资料图表等,对于这类图的判断,首先要准确掌握十种气候的特征,然后对这些图所反映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得出气候特征,从而确定气候类型。分析的突破点是:首先,根据最冷(热)月份出现的时间判断南北半球;其次,根据最冷月气温的数值特征来判断热量带;最后,分析降水量的多少及年内季节分配状况来确定气候类型。

现汇总如下:

二、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

一个地区的气候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人类活动。首先,要明确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是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所属的热量带;其次,要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汽的调节与输送功能,及其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例如: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季风影响下形成哪些气候类型?在风带、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又有哪些气候类型?海陆位置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等来判断气候类型——大陆性气候还是海洋性气候。现归纳如下:

三、根据某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首先要根据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将气候分布模式图变成脑中地图。在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掌握的基础上,其分析判断的方法是:

首先,从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所属热量带;其次,从海陆位置上确定位于大陆的东岸还是西岸;最后,根据已知条件将该点落实到全球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

通过上面模式图还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 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在赤道南北两侧对称分布,赤道上为热带雨林气候,然后向南、北分别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他们的成因与风带、气压带及其季节性移动有关;

2. 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与季风活动有关;

3. 高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差,为极地气候;

4. 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小,为大陆性气候;

5. 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地区,为高山气候。

四、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例题精讲:

1、读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在北半球理想大陆上的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黄赤交角变为0°时,图中可能不再存在的气候类型是()

A.甲B.乙

C.丙D.丁

2.M为一岛屿,下列关于1月份该岛屿西部地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平均气温大于0 °C,降水量较大B.月平均气温大于0 °C,降水量较小

C.月平均气温小于0 °C,降水量较大D.月平均气温小于0 °C,降水量较小

解析:第1题,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直射点就不会出现季节性移动,所以地中海气候就不再存在。第2题,该岛屿位于35°N的大陆东部,受海洋影响显著,所以1月平均气温大于0°C;该岛屿1月受大陆东部的西北季风影响,岛屿的西部地区为迎风坡,所以降水量较大。

答案:3.B 4.A

(2013年昆明质检)下图示意四个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气象资料,图中符号代表各站每月的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四个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4.乙观测站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观测站年降水量最小的是丁。第4题,乙观测站最低气温大于0°C,全年降水较均匀,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3.D 4.B

(2013年成都联考)根据下表,完成5~6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气温(°C) 21 21 19.5 17 13 8.5 7 9 12.5 16 18 20

②气温(°C) 3.7 4.3 7.6 13.1 17.6 21.1 25.1 26.4 22.8 6.7 11.3 6.1

③气温(°C) 26 27 27 27 29 29 28 27 27 28 27 26

④降水量

(mm)

232

24

5

346 249 152 265 181 170 254 234 155 203

⑤降水量

(mm)

12 8 17 37 64 62 75 51 43 29 17 11

⑥降水量

(mm)

48 73 101 135 131 182 146 147 217 220 101 61 5.上面资料中最有可能组合成典型气候类型的是()

A.②④③⑤B.①⑥③④

C.①④③⑤D.②⑤③⑥

6.⑤降水量资料最有可能属于的气候类型是()

①地中海气候②温带大陆性气候③热带草原气候④极地气候

A.②③B.①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第5题,①地为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②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③

地为热带地区,④地降水类型是年雨型,⑤地降水类型是少雨型,⑥地降水类型为夏雨型,最有可能组合成典型气候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①⑥)和热带雨林气候(③④)。第6题,⑤降水量集中在5~7月,且总量较小,最有可能属于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答案:5.B 6.C

读下图,回答7~8题。

7.每幅图表示一种气候类型,其中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图甲B.图乙

C.图丙D.图丁

8.可能存在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是()

A.图甲B.图乙

C.图丙D.图丁

解析:第7题,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图甲为地中海气候,图乙为温带季风气候,图丙为热带雨林气候,图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8题,图丙每月最低气

温高于20 °C,地处热带地区。

答案:7.D8.C

下图中①、②是两个城市的代码。读图完成9~10题。

9.①、②两城市都地处中纬度沿海地区,但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差异

B.大气环流不同

C.地面状况不同

D.沿岸洋流不同

10.①城市与②城市气候相比()

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C.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解析:第9题,①城市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城市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其气候不同的成因是大气环流不同。第10题,①城市与②城市地处不同半球,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答案:9.B10.C

读几种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图,完成13~14题。

1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12.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位于()

A.亚马孙平原B.撒哈拉沙漠

C.西西伯利亚平原D.西欧

解析:第11题,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图中①为热带草原气候,②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2题,热带雨林气候最大分布区位于亚马孙平原。

答案:11.B12.A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是________气候;乙地是________气候;丙地是____________气候。

(2)甲地气候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世界上以____________地区最为典型。

(3)乙地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主要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等国家。

(4)丙地气候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此种气候有利于________的生长,但不利于________的生长,故英国等国的________业发达。

解析:从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地中海亚热带季风温带海洋性

(2)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

(3)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中国、美国、澳大利亚

(4)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多汁牧草农作物畜牧

14.根据以下图表,回答下列各题。

太平洋沿岸大西洋沿岸

朱诺1月气温-1.6 °C

库朱瓦克

7月气温13.3 °C 1月气温-20.8 °C 7月气温8.9 °C

旧金山1月气温9.7 °C

诺福克

7月气温15.3 °C 1月气温 4.7 °C 7月气温25.6 °C

(1)为什么朱诺1月、7月的气温都比库朱瓦克高得多?

(2)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试从地形分布与地势起伏方面,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1月气温旧金山高于诺福克,7月气温诺福克反而高于旧金山,为什么?

解析:第(1)题,从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第(2)题,北美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它的形成与南北纵列分布的地形有关。第(3)题,从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朱诺位于太平洋东岸,终年受暖流和西风带影响,并且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冷空气侵入朱诺,而库朱瓦克位于大西洋西岸,受寒流影响大,并且受冬季风影响大。(2)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高大的山系阻挡了西风气流深入内陆,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冬季风可长驱南下,而夏季暖气流可沿平原北上,造成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显著。

(3)冬季:旧金山虽然受寒流影响,但高大山脉对北部冷空气有明显阻挡作用;诺福克虽然受暖流影响,但冬季受北部冷气团影响,气温较低。夏季:旧金山受沿岸寒流影响,气温有所下降;诺福克受暖流影响明显,气温较高。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1)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一、大气层 1、大气 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风、霜、雨、 雪等);②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 阻挡 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5)保护地球。(6)大气层提供资源。 3、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2)气体的对流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密度小),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密度大),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 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4)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间的上部?北方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下边? 制冷空调,冷气(密度大)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到制冷效果。 暖气(密度小)上升,装在下方容易形成对流,有利于达到制热效果。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一般认为,化学物质氟氯烷烃(常用作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患病率就增加3%,还会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加剧。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天气现象是指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这些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1)降水现象:液态降水(雨、阵雨等),固态降水(雪、冰雹等),还有混合型降水(雨夹雪等)。(2)地面凝结和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大雾、浓雾);霾;沙尘暴;扬沙;浮尘。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极光。(5)其它现象:大风、飑、龙卷风、积雪、结冰。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最高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高温度的仪器。在水银球颈部插入一小玻璃管,或将管口紧缩,当温度升高时,水银膨胀,越过狭小之颈部而上升,但温度下降时,球部水银收缩,因颈部狭小,管内之水银不能随之降入球部,水银柱遂在颈部处中断而留於管内,显示最高温度。最高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最低温度计专门用来测定某一时段间隔内(通常为一天)最低温度的仪器。最低温度计为酒精温度计,在最低温度计酒精柱内,置一黑色指标,为一长约2厘米之两端呈球状之玻璃棒,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收缩,因酒精柱顶之表面张力作用,指标随之移动,即向酒精球部后退,当温度上升时,酒精柱上升,而指标因无外力推动仍留原处,指示最低温度。最低温度计置於百叶箱内木架上,水平横置,球部在左,顶端在右。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总括篇 一、编制和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有关国际组织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编制和发布了相关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如“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自1988年以来已经组织全球的科学家编制了四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这些报告以科学问题为切入点,汇集和评估了世界上与气候变化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研究成果,形成的最主要的结论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近五十年来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为了充分考虑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我国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事务、有效地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12个部门组织编制和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编制和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意义在于,一是向国际社会进一步表明我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二是为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事务提供科技支撑;三是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四是为未来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指出了方向。 二、《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共分三个部分:“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评价”。该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观测事实及其影响,预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评价了气候变化及相关国际公约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主张以及相关政策。 评估报告给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一)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1~2.1℃,年平均降水量可能增加2~3%,降水日数在北方显著增加,降水区域差异更为明显。由于平均气温增加,蒸发增强,总体上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 (二)我国农业、水资源、森林与其它自然生态系统、海岸带与近海生态系统等极易受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将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为此,我们应进一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以及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行动。 (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家发展空间问题。在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国要有所作为,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要维护我国正当的发展权益,使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要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新的驱动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节约能源和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五)报告中提出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②氧(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③二氧化碳(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④臭氧(含量少),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固体杂质一——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①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②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厚,高纬薄;③特点:地面是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oC;④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①在22-27千米高度处,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③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④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①气压低,空气密度小;②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的波长: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热短波,冷长波)。 ①吸收作用:有选择(二吸一不吸: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能量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夏天白天多云不太热,因为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散射,故天空成蔚蓝色)。 ④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大,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反之少(各纬度削弱不同)。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地面(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②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增温→大气辐射→地面增温。 ③晴朗:白天气温高(大气削弱少),夜晚气温下降快(大气逆辐射弱),日温差大。 阴雨:白天气温低(大气削弱多),夜晚气温下降慢(大气逆辐射强),日温差小。 3.意义:①减少了气温日较差;②保证地球适宜温度,形成了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③维持全球

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填空式)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提纲 1、大气层:指在地面以上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包围着地球的空气层。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 A、没有天气变化; B、没有声音; C、易受陨石侵袭; D、温差很大。 大气的分层:根据。 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从下到上):、、、、。4、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5、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内有,能吸收紫 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1、天气:是指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天气:晴空万里电闪雷鸣气候:冬雨夏干终年高温 2、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五要素)等。 3、气温:空气的。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测量气温的工具:;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 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2)。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 F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具体事例: (1)覆杯实验;滴管中的液体不滴落;挂钩吸在墙上 (2)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3)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1)(2)。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初一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2019年中考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书本46面图3.6)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等。 §3.2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最大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最大的非洲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非洲撒哈拉大沙漠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的东南,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词句 一、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侯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气候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气侯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天气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气候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天气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天气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气候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1.“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景观的对比写照。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诗句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描述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1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16.“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1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层 1、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①大气层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得以发生;②使得地球 表面的昼夜温度差较小;③阻挡了大部分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④阻挡了小天体的撞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3、 4、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聞創 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5、对流: (1)液体的对流 (2) 气体的对流 (3)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 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7、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 二、气温 8、天气: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9、气温: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指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10、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我国常用的单位:摄氏度(℃)。 分层 高度(千米) 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 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5-85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5-500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以上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 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气象观测中使用: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测一天中最高温)、最低温度计(测一天中最低温) 温度计放在白色的百叶箱中(离地1.5米,避免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 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气温最高值:下午2点(14:00);气温最低值:日出前后 11、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 三、大气压强 12、大气压的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简称大气压 13、马德保半球实验:验证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14、大气压的测量: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方便)和水银气压计(测量较精确)测量单位分别为百帕(hPa )和毫米汞柱(mmHg ) 1 mmHg = 133 Pa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15、标准大气压: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数值接近1.01×105 帕,即 760毫米汞柱 16、利用大气压的生活用品:真空压缩保存物品、吸尘器、离心式水泵. 17、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甚至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18、高压区:空气从上往下流,天气晴朗,空 气干燥,人心情较舒畅 低压区:空气从下往上流,天空多云,长形成阴雨天气,人感到疲倦、心情烦躁,有胸闷的感觉 19、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从平原进去青藏高原,气压减小而出现高原反应;反之也会有不适应现象。大多数人能通过自身调节,使反映减轻或消失。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人体内也有压强,与体外压强大致相等,抗衡体外受到的大 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反应。(中医拔罐疗法、飞机高空舱内须增压、宇航员穿内增压航天服)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0、气压对液体沸 点的影响:气压大,液体沸点会升高(压力锅);气压小,液体沸点会降低 21、气压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液体压强也 会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通道越小,流速越大,压强就越小;流体遇到阻碍时,流速会变大,导致压强变小。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力的方向:压强大向压强小 22、压强计算公式: P = S F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此公式算出的是两个压强差) 四、风和降水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1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通过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旅游,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 、 、 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 、 。 ⑶影响:天气对 、 、 、 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的内容: 卫星云图: 表示海洋、 表示陆地、白色表示 。 不同地区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 ,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七年纪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部分中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第二课时,着重介绍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本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了“气温的变化”后的自然延伸和发展,本节与第三节《降水和降水分布》是并列关系,本节课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为下一节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提供必备了的知识,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宗旨,因此教材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利用地图分析、归纳内在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这一优势。 二、说教学对象 通过近两个月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好奇、好动、好表现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前阶段学习过纬度、海陆分布等知识,上一节刚学过的气温变化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分布知识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加上他们的抽象能力还不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应用气温分布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生活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鉴于本节知识的重要性,为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基本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读图法。 六、说学法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吧!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 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这篇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⑶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⑷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初中七年级地理: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first section "Weather and Climat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

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 投影:第四章世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1、播放“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回答)。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2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梳理 2.1大气层 知识点1大气的作用及大气的温度 1.大气不仅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而且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大多数紫外线,避免地球上的生物受到强紫外线的伤害,同时,大气层的水汽可以成云致雨,构成了地球的水循环,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资源.2.大气层具有缓冲作用,避免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过于剧烈,永远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温度,不会因为过冷或过热而导致生物死亡. 3.大气温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12km以下和55~85km的范围内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余高度则随高度上升而升高. 知识点2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其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底层的对流层. 点拨:大气没有明显的上界.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因此大气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目前地球大气上界有多高,说法不一.在1000km以上的高度,大气密度已变得非常小,到距地表5000km处,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其层底距地表约500km 分层高度(千米)温度分布特点 对流层0-17(赤道上空厚度为17~18千米;两极地区厚度为8千米)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17-55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55-85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85-500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500以上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主要是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知识点3对流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在两极地区厚度约为8千米,赤道地区增大到17~18千米。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最显著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与人们生活生产最密切的一层。 1.对流层的高度并不完全相同,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大;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小. 2.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doc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 2017-04-09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

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 2017-04-09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