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几何画板》在初中三角形问题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在初中三角形问题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在初中三角形问题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在初中三角形问题中的运用

《几何画板》在初中三角形问题中的运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数学学习与

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特别是利用计算机

可以实现数学的可视化,这为原本对数学的高度抽象其望而生畏的学生带来福音。《几何画板》就是在这个时候应时而生。《几何画板》是数学学习的现代

工具,是21世纪的动态几何。它之所以被称为“画板”,是它提供了画几何图形点、线(线段、射线、直线)、圆等工具,而且注重数学表达的准确性。它

最大的好处在于:它画出的图形在某些变动的情况下保持图形设定的几何关系,如线段的中点在运动过程中还是中点,直线的平行性保持不变。《几何画板》

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实现了数学教学现代化,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数学的可视化。利用《几何画板》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

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了当前中学教学的潮流。

本文以初中数学为背景,探讨《几何画板》在初中有关三角形数学问题的

应用。

一、《几何画板》辅助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教学

三角形的性质分为“角”的性质和“边”的性质,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

给出他们的性质,然后证明性质的正确性,而学生只是接受结果.这种教学,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就是要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让他们体验发现问题的全过程。

例1:三角形性质的教学过程

首先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任意,再度量每一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它们的和,也度量每一条边的长度并求任何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差.做出如下课件(如图1):

(图1)

先隐藏边的度量结果,让学生观察角度的度量结果,学生根据看到的数据

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然后拖动顶点A或B或C,使的形状或位置发生改变,学生观察数据的变动,发现:的读数在不停的变动,而的度数始终是.于是学生可以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最后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同样,我们可以效仿“角”的方法,对三角形“边”的性质进行教学.拖动顶点A或B或C,观察数据的变动,观察并发现:三角形的形状无论怎么变化,任何两边的和减去第三边,其结果始终是一个大于0的实数.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二、利用《几何画板》设计数学教学情境

一节好课,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

当前的新知,从而获得对新知创造性的理解.《几何画板》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

例2: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过程

在《几何画板》中做如图2:

图2

在中,分别取、的中点,,连接,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度量出,的长,再度量出、、、的角度,并求的比值.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猜测得到三角形中位线的某些性质,例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拖动三角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在变动的数据中发现这些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这就说明了猜测得到的性质是正确的.《几何画板》为认识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培养初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归纳等诸能力创设了极好的“情景”。

三、利用《几何画板》设计问题猜想情境

教师在进行探索性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观察理解,探索研究,发现问题

的规律.探索性问题一般比较灵活,《几何画板》可以为我们设计良好的问题猜

想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3:三角形相似问题

图3

问题:已知图3中的∽,用鼠标托动左图中的点A或点B,观察表格中数

据的变换,能发现了什么规律?图3中是有公边共角的两个相似三角形,这个

基本图形中的重要结论是:有公边共角的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公边是两个三角

形落在一条直线上的两边的比例中项,在教学中,先单击“一般型”按钮,在“一般型”中,由∽,得上式可变形为,再单击“特殊型”按钮,而当对应角

==时,图形变成“特殊型”,公边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在这个基本图形中,又有一些重要性质.在“特殊型”中,能发现几对相似三角形?可写出几组比例式?由这些比例式可以变形得到几个“平方等积式”的形式?拖动三角

形的顶点看看结论会改变吗?

对此,我们根据以往所学知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可以得到相应结论.再进一步思考改变顶点的位置,结论会怎么样呢?这里最好让学生亲自拖动顶点,在拖动的过程中,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数据不停的在改变,但令人惊奇的是

平方等积式依然成立,它们的结论没变.

由《几何画板》辅助探索性学习,能创设更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灵

活自如的进行变式教学,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它确实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提高课

堂教学效果.但《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该为教学目的服务,教师不

能太依赖它,应该有目的的去运用,找准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切入点”,真正

发挥《几何画板》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相似三角形专题

初二竞赛专题:相似三角形 1.如图,AB BD ⊥,CD BD ⊥,垂足分别为B 、D ,AC 和BD 相交于点E ,EF BD ⊥,垂足为F .证明: 111 AB CD EF += . 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29AB CD ==,,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CD ∥交AD BC ,于E F ,,求EF 的长. 3.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396AD BC AB ===,,,4CD =,若EF BC ∥,且 梯形AEFD 与梯形EBCF 的周长相等,求EF 的长. 两个常见模型:如图,已知直线EF BC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B 、AC 、AD 相交于E 、F 、G 点, 则 BD EG DC FG = . O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B D A E G F C

4.一条直线与三角形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分别交于D,E,F(如图2-68所示).求证: 5.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线段DE,FG,HI分别平行于AB,BC和CA,且DE=FG=HI=d,AB=510,BC=450,CA=425.求d. 6.如图,边长为1的等边ABC △,BC边上有一点D,1 3 BD=,AC上有一点E ,60 ADE ∠=o,求EC的长.7.已知,B是AC中点,D、E在AC的同侧,且ADB EBC ∠=∠,DAB BCE ∠=∠,证明:BDE ADB ∠=∠. E D C B A D E B C A

8.如图,在ABC △中,60BAC ∠=o ,点P 是ABC △内一点,且APB BPC CPA ∠=∠=∠,若8PA =,6PC =,求PB 的长. 9.如图,在锐角ABC △中,AD 、CE 分别为BC 、AB 边上的高,ABC △和BDE △的面积分别等于18和2, 22DE =,求点B 到AC 的距离. 10.如图所示,已知3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相邻并排,求EBF EBG ∠+∠. 11.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D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求证: 2FD FB FC =?. E D C A B P C B A H G B A

(完整版)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摘要:当我们从数学的本质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运用“几何画板”这种工具,通过数学实验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去影响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本质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发现与创新能力时,我们就把握住了数学教育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数学实验室 一、运用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案例 1.有效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几何画板能简单、准确、动态地表达几何图形和现象,这就为学生学习知识、观察思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和环境。在课堂中数学老师可以展示一些与学习内容关系非常密切的实例,使学生观其形,闻其音,丰富学生的感观,使学生自然地深入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思索着,学习着。如用几何画板制作一辆公路上运动的自行车,并请学生思考图中包含了哪些图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双击“动画”按钮,使屏幕上的自行车往返运动。还可利用“轨迹跟踪点”的功能演示出自行车行进时车轮上一点、脚蹬上一点或车把上一点形成的轨迹,来说明“点动成线”的事实。这辆平常的自行车在数学课上出现,给刚步入几何大门的孩子们带来了欢笑和几分神奇。就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迈进了平面几何的门槛,点、直线、线段、圆等几何图形已从他们最熟悉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了。而这种抽象是他们用眼观察,同时是自己亲身感受到的,激发了他们学习几何的动机,点燃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帮助概念解析 概念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讲授或学习概念常常需要借助图形进行直观性表述。几何中的概念,如“中点”,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图形的帮助,那么其本质含义就无法揭示和表现出来,因而,图形成为说明概念的“形态式”语言。平面几何教学难,难在于学生不能把概念转换为图形语言,从图形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学习也就望而却步。为此,在几何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图形功能,使概念有具体直接的形象。例如用几何画板教学“三线八角”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八个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双击“同位角”按钮,几何画板能把图中的四组同位角从图中自动地拉出,单击鼠标,显示在屏幕上的四组同位角又分别返回原图中去;内错角、同旁内角类似,起到了快速、直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拖动其中任何一条直线使图形发生变化,来说明这些角的位置关系并未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其质的规定性,深化了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特点,学生不好把握,什么叫“与坐标轴无限接近,但永不相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特点,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形象地展示这一特点。如要作y= 图像,需要首先建立坐标系,在x轴上取点a,度量该点的横坐标,然后利用“度量”菜单中的“计算”功能计算出,“度量”菜单下的“绘制点”绘出点b(x, y),最后依次选中点a、b,选择“构造”菜单中的“轨迹”,完成双曲线的绘制。然后演示拖动图中的点a向右运动,让学生观察点的运动和数据的变化,问:当x值越来越大,y是如何变化的?学生会看到随着点a向右运动,点a与x轴的距离越来越小。教师趁机再问:图像上的点会与两轴相交吗?再仔细观察双曲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猜想的结果是不会相交,教师再引导分析,找出真正的原因在于x和y不能为0。

数学相似三角形竞赛辅导专项例题

第十五讲相似三角形(一) 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最基本的相似图形是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作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的两个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因此,三角形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而三角形相似是三角形全等的发展,两者在判定方法及性质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在研究三角形相似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借鉴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定理及方法.当然,我们又必须同时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比例线段在研究相似图形中的作用. 关于相似三角形问题的研究,我们拟分两讲来讲述.本讲着重探讨相似三角形与比例线段的有关计算与证明问题;下一讲深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应用. 例1 如图2-64所示,已知AB∥EF∥CD,若AB=6厘米,CD=9厘米.求EF. 分析由于BC是△ABC与△DBC的公共边,且AB∥EF∥CD,利用平行线分三角形成相似三角形的定理,可求EF. 解在△ABC中,因为EF∥AB,所以

同样,在△DBC中有 ①+②得 设EF=x厘米,又已知AB=6厘米,CD=9厘米,代入③得 说明由证明过程我们发现,本题可以有以下一般结论:“如本题 请同学自己证明. 例2如图2-65所示.ABCD的对角线交于O,OE交BC于E, 交AB的延长线于F.若AB=a,BC=b,BF=c,求BE.

分析本题所给出的已知长的线段AB,BC,BF位置分散,应设法利用平行四边形中的等量关系,通过辅助线将长度已知的线段“集中”到一个可解的图形中来,为此,过O作OG∥BC,交AB于G,构造出△FEB∽△FOG,进而求解. 解过O作OG∥BC,交AB于G.显然,OG是△ABC的中位线,所以 在△FOG中,由于GO∥EB,所以 例3如图2-66所示.在△ABC中,∠BAC=120°,AD平分 分析因为AD平分∠BAC(=120°),所以∠BAD= ∠ EAD=60°.若引DE∥AB,交AC于E,则△ADE为正三角形,从而AE=DE=AD,利用△CED∽△CAB,可实现求证的目标.

初二数学好题难题集锦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难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a 1+b 1=)(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 8 +=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五:已知M =222y x xy -、N =2 22 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形 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 :y=5:2。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 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 (cm )与宽y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 ”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 ≤12cm ,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 A,,(101) B,是它的两个端点.(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和⊙B都与x轴和y轴相切,圆心A和圆心B都在反比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四:如图1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M(-2,1 -),且 P(1 -,-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 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 与△OAP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1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 OPCQ周长的最小值.

教学案例∶利用几何画板

教学案例:利用几何画板,展示数学之美 严东泰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表现。美的事物通过构成它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表现出来并引起人们愉悦的情感体验。美是客观与主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美学研究表明,美是有规律的。而数学之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古今中外许多数学家都体验到数学美,并从不同侧面论述过数学美。数学美不是什么虑无飘渺、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有其确定的客观内容。 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几年来,几何画板软件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几何画板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功能,使学生原本感到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就是想说明如何通过几何画板来展示数学中的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1.毕达哥拉斯树(Pythagorean Tree) 效果:点击运动按钮,树枝将左右摇摆,各个正方形的颜色将变化,改变迭代次数可改变正方形的个数。 A B 主要制作步骤: (1)作线段AB,以线段AB为一边作一个正方形ABDC,并构造正方形内部,再设置带参数的颜色; (2)以线段CD为直径向正方形外作一条半圆弧; (3)在该半圆弧上取一点M,并创建点M在半圆弧上的动画按钮; (4)作带参数迭代,使点A、B分别映射到点C、M与点M、D。

中考数学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B

F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初二数学经典难题及答案

A P C D B 初二数学经典题型 1.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证明如下。 首先,PA=PD ,∠PAD=∠PDA=(180°-150°)÷2=15°,∠PAB=90°-15°=75°。 在正方形ABCD 之外以AD 为底边作正三角形ADQ , 连接PQ , 则 ∠PDQ=60°+15°=75°,同样∠PAQ=75°,又AQ=DQ,,PA=PD ,所以△PAQ ≌△PDQ , 那么∠PQA=∠PQD=60°÷2=30°,在△PQA 中, ∠APQ=180°-30°-75°=75°=∠PAQ=∠PAB ,于是PQ=AQ=AB , 显然△PAQ ≌△PAB ,得∠PBA=∠PQA=30°, PB=PQ=AB=BC ,∠PBC=90°-30°=60°,所以△ABC 是正三角形。 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 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 证明:连接AC,并取AC 的中点G,连接GF,GM. 又点N 为CD 的中点,则GN=AD/2;GN ∥AD,∠GNM=∠DEM;(1) 同理:GM=BC/2;GM ∥BC,∠GMN=∠CFN;(2) 又AD=BC,则:GN=GM,∠GNM=∠GMN.故:∠DEM=∠CFN. 3、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证明:分别过E 、C 、F 作直线A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 、O 、N , 在梯形MEFN 中,WE 平行NF 因为P 为EF 中点,PQ 平行于两底 所以PQ 为梯形MEFN 中位线, 所以PQ =(ME +NF )/2 又因为,角0CB +角OBC =90°=角NBF +角CBO 所以角OCB=角NBF 而角C0B =角Rt =角BNF CB=BF 所以△OCB 全等于△NBF △MEA 全等于△OAC (同理) 所以EM =AO ,0B =NF 所以PQ=AB/2. 4、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求证:∠PAB =∠PCB . 过点P 作DA 的平行线,过点A 作DP 的平行线,两者相交于点E ;连接 BE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11章比例与相似》竞赛专题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比例与相似》竞赛专题复习含答案 11.2.5★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E 是AD 是一点,满足::AE ED CD DB =,过D 作DF BE ⊥,F 为垂足,证明:90AFC ∠=?. A E F B D C 解析 由条件知BED △∽DEF △,且 A E E D E F C D D B F D ==,又90AEF EDF FDC ∠=?+∠=∠,故AEF △∽ CDF △,于是90AFC AFE EFC EFC CFD EFC EFD ∠=∠+∠+∠=∠+∠=∠=?. 11.2.6★已知正方形ABCD ,点P 和Q 分别在上,且BP BQ =,BH 与PC 垂直于H ,求DHQ ∠的 取值范围. A D P H C Q B 解析 易知PBH △∽BCH △,故有 BH BH CH CH BQ BP BC DC ===.又H B Q B P C H C D ∠=∠=∠,故H B Q △∽ HCD △,90DHQ DHC QHC BHQ QHC ∠=∠+∠=∠+∠=?. 11.2.7★在ABC △中,60ABC ∠=?,点P 是ABC △内的一点,使得APB BPC CPA ∠=∠=∠,且 8PA ∠=,6PC =,求PB . A B C P 解析 由条件易知120APB BPC CPA ∠=∠=∠=?,又 18012060PAB PBA PBA PBC ∠=?-?-∠=?-∠=∠,故PAB △∽PBC △. PA PB PB PC = . 因此,PB == 11.2.8★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35,有一个边长为12的正方形CDEF 内接

八年级下册数学好题难题精选(1)

八年级下册数学好题难题精选 分式: 一:如果abc=1,求证 11++a ab +11++b bc +11 ++c ac =1 二:已知a 1+b 1= )(29b a +,则a b +b a 等于多少? 三: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 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 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四:联系实际编拟一道关于分式方程228 8+=x x 的应用题。要求表述完整,条件 充分并写出解答过程。 五:已知M =2 22y x xy -、N =22 22y x y x -+,用“+”或“-”连结M 、N,有三种不同的 形式,M+N 、M-N 、N-M ,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 :y=5: 2。

反比例函数: 一:一张边长为16cm 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 ”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 (cm )与宽y (cm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 ”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 ≤12cm ,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二: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110)A ,,(101)B ,是它的两个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三:如图,⊙A 和⊙B 都与x 轴和y 轴相切,圆心A 和圆心B 都在反比 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

初中数学经典几何难题及答案

经典难题(一)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 求证:CD =GF .(初二)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 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A N F E C D M B

P C G F B Q A D E 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 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 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 · A D H E M C B O · G A O D B E C Q P N M · O Q P B D E C N M · A

初中数学几何经典难题精选

初三数学总复习辅导学习资料(6)——几何经典难题 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求证:CD =GF .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 .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 C 2、 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A 2B 2 C 2 D 2是正方形.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 5.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 ,求证:AH =AO . A P C D B A F G C E B O D D 2 C 2 B 2 A 2 D 1 C 1 B 1 C B D A A 1

F 6.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 CD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 =AQ . 7.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 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求证:AP =AQ . 8.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9.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 E

2013年中考深刻复习收集相似三角形判定(中考真命题,竞赛)典范题20道

_ 1、如图,D 是ABC ?的边AC 上一点,CBD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E , AB AE =.求证:AC AD AE ?=2 . E D C B A 2、如图,BD 、CE 是ABC ?的两条高,AM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M ,交DE 于N , 求证:(1);DE BC AN AM =(2).ECB EDB ∠=∠

M N E D C B A 3、如图,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 AC AD =,BC DE ⊥,与AB 相交于点E ,EC 与AD 相交于点F ,求证:(1)ABC ?∽FCD ?;(2)FD AF = . 4、在ABC ?中,AC AB =,

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的延长线上,DE 交BC 于F ,求证:.FE DF CE BD = 5、如图,在ABC ?中,AC AB =,AC BD ⊥于D ,求证:AC CD BC ?=22 .

D C B A 6、如图,在ABC ?中,cm AB 8=,cm BC 16=.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s cm /2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 BC 向点s cm /4以的速度移动,如果P 、 Q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PBQ ?与ABC ?相似? P C A Q B

7、如图,在ABC?中,?= ACB,AD为边 ∠90 BC上的中线,AD CP⊥于P,求证:AD? ?. = PB AB BD 8、如图,在ABC?中,?= AD⊥于 BAC,BC ∠90

D,E为AC的中点,ED、AB的延长线交于点F,求证:DF AC AF AB? = ?. F E D C A B 9、如图,P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PC BP3=.M是CD的中点,AP MN⊥于N,

中考数学好题难题集锦

中考数学好题难题集锦 一、分式: 1、如果abc=1,求证++=1. 2、已知+=,则+等于多少? 3、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为V立方米,开始用一根小水管向容器内注水,水面高度达到容器高度一半后,改用一根口径为小水管2倍的大水管注水.向容器中注满水的全过程共用时间t分.求两根水管各自注水的速度. 4、已知M=、N=,用“+”或“﹣”连接M、N,有三种不同的形式,M+N、M ﹣N、N﹣M,请你任取其中一种进行计算,并简求值,其中x:y=5:2.

二、反比例函数: 5、一张边长为16cm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面积一定且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1所示.小矩形的长x(cm)与宽y(cm)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E”图案的面积是多少? (3)如果小矩形的长是6≤x≤12cm,求小矩形宽的范围. 6、如图是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点A(1,10),B(10,1)是它的端点. (1)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请你举出一个能用本题的函数关系描述的生活实例.

7、如图,⊙A和⊙B都与x轴和y轴相切,圆心A和圆心B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8、如图1,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M(﹣2,﹣1),且P(﹣1,﹣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垂直于x轴,QB垂直于y轴,垂足分别是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Q在直线MO上运动时,直线MO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得△OBQ与△OAP 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点Q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OP、OQ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PCQ,求平行四边形OPCQ周长的最小值.

数学课题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案例 (1)

用《几何画板》探究三角形中“三线”的有关性质 --课题《初中数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研究》案例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教室 1、硬件环境:电子白板 2、软件环境:几何画板,Mathematica 3、人为环境:教师和学生掌握必须的电脑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能从生活世界挖掘原始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课型:实验探究式 设计思想: 这是一堂常规教学课,它以研究三角形中的“三线”的有关性质作为切入点,借助《几何画板》把学生带进数学实验中,教给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个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教学。它一面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面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是一堂新的教学理念的研讨课。这堂课一石击起千层浪,引起同行们的广泛讨论,促进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观念的变革。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有关性质,掌握主动实验探究新知的一些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探究简单问题。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主动探究新知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这些方法主动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两条线段,一条水平放置,一条竖直放置, 让学生自由猜测其长短。 归纳:肯定大胆猜测的重要性,指出眼睛观察存在的误差。引导学生明确;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的结论。 下面,我们以三角形中线为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二、提供素材,自我探究

相似三角形竞赛试题

第十六讲相似三角形(二) 上一讲主要讲述了相似三角形与比例线段之间的关系的计算与证明,本讲主要讲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2-76所示.△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B∶AC=BD∶DC. 分析设法通过添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这里应注意利用角平分线产生等角的条件. 证过B引BE∥AC,且与AD的延长线交于E.因为AD平分∠BAC,所以∠1=∠2.又因为BE∥AC,所以 ∠2=∠3. 从而∠1=∠3,AB=BE.显然 △BDE∽△CDA, 所以 BE∶AC=BD∶DC, 所以 AB∶AC=BD∶DC. 说明这个例题在解决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中,常起重要作用,可当作一个定理使用.类似的还有一个关于三角形外角分三角形的边成比例的命题,这个命题将在练习中出现,请同学们自己试证. 在构造相似三角形的方法中,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如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将等角“转移”到合适的位置,形成相似三角形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2如图 2-77所示.在△ABC中,AM是BC边上的中线,AE平分∠BAC,BD⊥AE的延长线于D,且交AM延长线于F.求证:EF∥AB.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分三角形中线段成比例的性质,构造三角形,设法证明△MEF∽△MAB,从而EF∥AB. 证过B引BG∥AC交AE的延长线于G,交AM的延长线于H.因为AE 是∠BAC的平分线,所以 ∠BAE=∠CAE. 因为BG∥AC,所以 ∠CAE=∠G,∠BAE=∠G, 所以 BA=BG. 又BD⊥AG,所以△ABG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ABF=∠HBF, 从而 AB∶BH=AF∶FH. 又M是BC边的中点,且BH∥AC,易知ABHC是平行四边形,从而 BH=AC, 所以 AB∶AC=AF∶FH. 因为AE是△ABC中∠BAC的平分线,所以 AB∶AC=BE∶EC, 所以 AF∶FH=BE∶EC, 即 (AM+MF)∶(AM-MF)=(BM+ME)∶(BM-ME)(这是因为ABH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M=MH及BM=MC.).由合分比定理,上式变为 AM∶MB=FM∶ME.

几何画板在代数及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案例

(图表 1) 图表2:改变 中a 的值,让学生观察当a 值改变时,图像的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 问题思考。 1、当01时函数的单调性相同吗? 2、不管a 取何值,图像是否经过同一点? 3、在a 的值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函数图像是如何变化的呢? 带着问题,学生观看图表2的演示,从图像的变化痕迹中整体把握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 (图表2) 本节课,学生很容易观察到: 1、当01时,在(0,+∞)上单调递增,并且发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值域是R 。 x y a log =

2、恒过(1,0)点。 3、在第一象限内,底数越大,图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图形的动态演示,一举多得,使学生能够对对数函数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且能够对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解决日常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比如第三问。 (二)、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y=x 对称的教学实例 新课标要求学生们掌握同底的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并了解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y=x 对称。本节课亦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运动。如图表3,点p 的运动,说明了两个函数图像关于y=x 对称,而a 的改变,说明了只要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同底,那么它们的图像就关于y=x 对称,进一步说明了它们互为反函数。 (图表 2) (三)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对比教学实例 学习贵在对比,只有把概念区分清楚,才能避免在做题时出错。例如,图表4,可以让学生观察在第一象限,指数函数 x y c = 、 对数函数 、 幂函数a y x = 随着c 、b 、a 的取值的不同,三个函数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学习,进一步掌握三个函数的性质。 (图表 3) 从上面的三个教学实例中可以看出,几何画板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形象化,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运动。但几何画板的应用不仅止于此。在代数中,多种函数图像、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甚至是在不等式、数列也可以应用,在此就不赘述了。 二、几何画板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几何画板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我主要通过《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第一节《椭圆》的具体案例来予以演示。 (一)椭圆定义的探究 log b y x =

初中数学经典难题精选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 1、若一次函数y=kx+1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3,则k 为( ) A 、16 B 、-16 C 、±16 D 、±13 2、若 11m n -=3, 2322m mn n m mn n +---的值是( ) A 、1.5 B 、35 C 、-2 D 、-75 3、判断下列真命题有( ) ①任意两个全等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②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③四边形ABCD ,AB=BC=CD ,∠A=90°,那么它是正方形;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不相交就会平行;⑤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个内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⑤ D 、②③④ 4、如图,矩形ABCD 中,已知AB=5,AD=12,P 是AD 上的动点,PE ⊥AC ,E,PF ⊥BD 于F, 则PE+PF=( ) A 、5 B 、6013 C 、245 D 、55 12 5、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8,3)、B (-4,5)以及动点C (0,n )、D(m,0),则当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小时,比值为 m n ( ) A 、-23 B 、-32 C 、-34 D 、34 二、填空题 6、当x= 时, ||3x x -与3x x -互为倒数。9、已知x 2 -3x+1=0,求(x-1 x ) 2 = 7、一个人要翻过两座山到另外一个村庄,途中的道路不是上山就是下山,已知他上山的速度为v ,下山的速度为v ′,单程的路程为s .则这个人往返这个村庄的平均速度为 8、将点A (4,0)绕着原点O 顺时针方向旋转30°角到对应点 A ',则点A '的坐标是 9、菱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长为6,边AB 的长是方程(X-3)(X-4)=0的解,则菱形ABCD 的周长为 10、△ABC 中,∠A=90°,AB=AC ,BD 是△ABC 的中线,△CDB 内以CD 为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周长是 11. 如图,边长为6的菱形ABCD 中,∠DAB=60°,AE=AB ,F 是AC?上一动点,EF+BF 的最小值为 12、如图,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 顺时针旋转30°,得上图,交DE 于D ’,阴影部分面积是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相似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竞赛题: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 1.对应角相等; 2.对应边成比例; 3.对应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之比等于相似比. 4.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5.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丰富了与线段、角、周长、面积等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扩展了研究角、面积等问题的视野. 例1 如图,△ABC内有一点P,过P作各边的平行线,把△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和三个平行四边形.若三个三角形的面积S1、S2、S3分别为1、1、2,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__. 例2 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底边长15cm,底边上的高的长为22.5cm.现沿底边依次从下往上裁剪宽度均为3cm的矩形纸条,如图所示.已知剪得的纸条中有一张是正方形,则这张正方形纸条是(). A.第4张B.第5张C.第6张D.第7张 例3 某生活小区的居民筹集资金1600元,计划在一块上、下底分别为10m,20m的梯形空地上种植花木(如图1). (1)他们在△AMD和△BMC地带上种植太阳花,单价为8元/m2,当△AMD地带种满花后,共花了160元,请计算种满△BMC地带所需的费用; (2)若其余地带要种的有玫瑰和茉莉花两种花木可供选择,单价分别为12元/m2和10元/m2,应选择种哪种花木,刚好用完所筹集的资金? (3)若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面积不变(如图2),请你设计一种花坛图案,即在梯形内找到一点P,使得△APB≌△DPC且S△APD=S△BPC,并说出你的理由. 例4如图①,在Rt△ABC中,∠BAC=90°,AD⊥BC于点D,点O是AC边上一点,连接

BO交AD于F,OE⊥OB交BC边于点E.(1)求证:△ABF≌△COE. (2)当O为AC边中点,AC AB =2时,如图②,求 OF OE 的值; (3)当D为AC边中点,AC AB =n时,请直接写出 OF OE 的值. 例5 如图,已知直线l1的解析式为y=3x+6,直线l1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直线l2经过B、C两点,点C的坐标为(8,0),又已知点P在x轴上从点A向点C移动,点Q在直线l2上从点C向点B移动,点P、Q同时出发,且移动的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移动时间为t秒. (1)求直线l2的解析式; (2)设△POQ的面积为S,请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3)试探究:当t为何值时,△PCQ为等腰三角形? 1.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两端在CD、AD上滑动,当DM=____________时,△ABE与以D、M、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 2.如图,点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一点,DE⊥BC于E,DF⊥AC于F.若AF=15,BE=10,则四边形DECF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DE∥BC,CD和BE相交于O,若S△DOE:S△COB=9:16,则AD:DB=___________.4.在直角边分别为5cm和12cm的直角三角形中作菱形,使菱形的一个内角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角,其余顶点都在三角形的边上,则所作菱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 5.在△ABC和△DEF中,AB=2DE,AC=2DF,∠A=∠D.如果△ABC的周长是16,面积是12,那么△DEF的周长、面积依次是(). A.8,3 B.8,6 C.4,3 D.4,6 6.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AB、AC边上的一点,DE∥BC,且S△ADE:S四边形DBCE=1:

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经典好题难题有答案

数学难题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BC=.第一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1;O1D的中点为D1,第二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1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2;设O2D1的中点为D2,第三次将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D2重合,折痕与BD交于点O3,….按上述方法折叠,第n次折叠后的折痕与BD 交于点O n,则BO1=_________,BO n=_____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3,0),B(0,1),形状相同的抛物线C n(n=1,2,3,4,…)的顶点在直线AB上,其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依次为2,3,5,8,13,…,根据上述规律,抛物线C2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抛物线C8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 二.解答题(共28小题) 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2﹣k=0(k≥1).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当k取哪些整数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均为整数. 4.已知:关于x的方程kx2+(2k﹣3)x+k﹣3=0. (1)求证:方程总有实数根; (2)当k取哪些整数时,关于x的方程kx2+(2k﹣3)x+k﹣3=0的两个实数根均为负整数?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直线l:沿x轴翻折,得到一条新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抛物线C1:沿x轴平移,得到一条新抛物线C2与y轴交于点D,与直线AB交于点E、点F.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线段DF∥x轴,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若点F在y轴右侧,过F作FH⊥x轴于点G,与直线l交于点H,一条直线m(m不过△AFH的顶点)与AF交于点M,与FH交于点N,如果直线m既平分△AFH的面积,又平分△AFH的周长,求直线m的解析式.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4)x﹣4m=0,其中0<m<4. (1)求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设抛物线y=﹣x2+(m+4)x﹣4m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若点D的坐标为(0,﹣2),且AD?BD=10,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已知点E(a,y1)、F(2a,y2)、G(3a,y3)都在(2)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含有y1、y2、y3,且与a无关的等式?如果存在,试写出一个,并加以证明;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7.点P为抛物线y=x2﹣2mx+m2(m为常数,m>0)上任一点,将抛物线绕顶点G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新图象与y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上方),点Q为点P旋转后的对应点. (1)当m=2,点P横坐标为4时,求Q点的坐标; (2)设点Q(a,b),用含m、b的代数式表示a; (3)如图,点Q在第一象限内,点D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为OD的中点,QO平分∠AQC,AQ=2QC,当QD=m时,求m的值. 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c=0有实数根,且c为正整数. (1)求c的值; (2)若此方程的两根均为整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4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 左侧),与y轴交于点C.点P为对称轴上一点,且四边形OBPC为直角梯形,求PC的长; (3)将(2)中得到的抛物线沿水平方向平移,设顶点D的坐标为(m,n),当抛物线与(2)中的直角梯形OBPC只有两个交点,且一个交点在PC边上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9.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EF为A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FD2=FB?FC. 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