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原因的分析与方法 [摘要]分析了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提出了可能导致面瘫后遗症的因素。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双侧取穴,注重手法,刺激适度,慎用激素等方面,对防治面瘫后遗症进行了探讨。 [主题词]面瘫/针灸疗法 面瘫又称“ 僻”“口眼歪斜”,相当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症。针灸治疗面瘫临 床报道很多,疗效亦比较确切,但也有一部分面瘫患者,不能完全恢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就针灸治疗面瘫无效病例的原因及如何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作一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1无效病例的原因分析 1.1病程较长 通过680例面瘫患者的病程与疗效关系分析,提示病程愈短,痊愈的希望愈大;病程愈长,则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愈小。将无效病例与痊愈病例的病程进行对照,用“大数定律”进行计算后,痊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下降;而无效率随着病程的增长单调上升,说明了发病后就诊时间愈早、痊愈率越高。无效病例多与病程较长,或早期治疗不当,贻误了治疗时机有关[1]。对病程较长,但尚未出现口眼联动等后 遗症的患者,可采用双侧取穴施治;患侧酌情选取地仓、颊车、颧 、下关等穴透穴深刺,采用“拽拉行气”手法[2],可加速病情恢复。 1.2病情较重 根据发病程度、面肌静止时的张力及主动运动情况,分为重型、中型、轻型三类,通过临床分析表明[3],病情愈重,痊愈的可能性愈小;病情愈轻,痊愈的可能性愈大。病情的轻重,与病变损害部位有密切联系:损害在膝状神经节和以上部位,临床体征明显,多属重型;损害在镫骨肌或鼓索部位,多属中型;病变在茎乳孔以下,较为单纯的面神经炎,多属轻型。我们认为面神经麻痹起病的轻重,标志着面神经变性的程度。在发病时,面神经呈水肿状态,髓鞘或轴突已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在茎乳孔和鼓索部位的神经最为显著,部分病人乳突部和面神经管的骨细胞也有变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 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 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 1. 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 风痰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作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 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取穴。 1.体针 (1)急性期 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主穴:攒竹四白阳白太阳颊车承浆地仓翳风合谷 ( 面部穴位取患侧,循经取穴取双侧) 配穴:风寒证者,配风池;风热证者,配曲池;风痰证者,配丰隆。 操作: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面瘫早期治疗以浅刺轻刺为主,不宜使用电针,针刺量不宜过强。肢体远端的穴位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发病当日即可采用针灸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缩短病程,

针灸配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针灸中药治疗糖尿病 金昌市人民医院针灸科王凤玲 糖尿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常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合并症。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我国对糖尿病的认识最早,成书于公元前5-4世纪的《黄帝内经》中。 总之,其发病原因有时是单一的因素,有时是数种因素的综合。 1.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 2.饮食不节,积热伤津; 3.情志失调,郁火伤阴; 4.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 5. 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6. 其它因素。 糖尿病中医药的治疗 一、针刺治疗 主穴: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 辨证分型配穴:1、气阴两虚型:少府、心俞、太渊、肺俞、鱼际。2、胃热阴虚型:胃俞、内庭。3、肾阴亏损型:肾俞、太溪、肝俞、太冲。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 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间隔3~5日。 二、拔罐治疗 取穴:背俞穴(肺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令患者俯卧位,玻璃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5 分钟起罐,(注:

留罐时间一定短)。隔日治疗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一般须治疗3 个疗程。 三、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关元、气海。 灸法:雀啄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十次一疗程。注意:不可烫伤。 四、耳穴贴压 选穴:胰、内分泌、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胆、肾、脾、肺、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三焦。隔5天,交替另一侧耳朵。两月一疗程。 五、中药治疗 1. 胃热阴虚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而瘦,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和胃,养阴生津。 用药:花粉,麦冬、玄参、玉竹,生地、生石膏,川黄连,石斛、葛根、丹皮、知母。 若大便干燥加大黄、黄芩;口渴烦饮加北沙参,枇杷叶;心热烦躁者加石莲子。 2.气阴两虚型 症状: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小便频数,尿如脂膏,气短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用药:花粉、生地、山萸肉、黄芪、淮山药,麦冬、天冬,知母,泽泻、丹皮、茯苓、鸡内金、萆薢、蛤蚧,黄柏。若口渴加生石膏;五心烦热加地骨皮、玄参。 3.肾阴亏损型 症状: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小便频数,尿浑如膏,腰膝疲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 治则:滋阴补肾。 用药;熟地,人参、杞果、山萸肉、天门冬、花粉、生黄芪。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六、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有 胸痹胸痛(心血管病、冠心病);

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

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中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取牵引配合中药方法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6例,好转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农村一种常见多发病,以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为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1]。笔者运用牵引配合中药治疗该病75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3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7 d,最长5个月,平均1.5个月;病变部位L4~L5有22例,L5~S1有43例,L3~L4有10例,其中左侧40例,右侧30例,中央型5例。 1.2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1)病史:腰部扭伤史或腰部损伤史;(2)症状:腰及下肢疼痛麻木或放射性疼痛;(3)体征:腰部活动受限或行动困难,脊柱侧弯,直腿抬高实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肌肉萎缩,肌力减弱;(4)影像检查:X线摄片、CT、MRI等异常征象与临床表现相符。 1.3治疗方法 1.3.1牵引治疗期间需卧硬板床休息,禁止从事重体力活动,避免不正确的弯腰动作,就餐及大小便可以下床,并要求做腰围固定。牵引均采用腰椎牵引床纵行牵引,牵引重量视患者体重而定,首次牵引一般是患者体重的1/2或者先轻后重,体质虚弱或女性可适当减轻重量,牵引后需在牵引床上休息2~5 min。1次/d,每次持续牵引30 min,15 d为一疗程。 1.3.2辨证治疗(1)血瘀气滞型:有明显腰部外伤史,腰痛并放射至下肢,麻木疼痛,腰腿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活动受限,行走困难,脉弦、舌质红或有瘀点。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药用红花10 g、地龙15 g、秦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鸡血藤30 g、续断15 g、骨碎补15 g、威灵仙15 g、乳香10 g、没药10 g、香附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 (2)外邪侵袭型:有腰部外伤史,伤后失治或感受风寒湿邪,腰腿痛点广泛,遇冷加重,得热减轻,伸腰困难,舌淡苔白。治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用桂枝15 g、赤芍15 g、秦归15 g、鸡血藤30 g、伸筋草15 g、续断15 g、附片15 g、防己15 g、木瓜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生冷豆类食物;(3)肝肾虚损型:平素体虚精亏,又因腰部外伤而至,腰痛以酸痛为主,肢体屈伸不利,下肢无力,伴有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滋肝补肾,活血通络。药用熟地30 g、肉桂10 g、骨碎补15 g、牛膝15 g、鹿胶15 g、麻黄5 g、丹参15 g、威灵仙15 g、白芥子15 g、炮姜炭15 g、甘草10 g,肾阳虚者加补骨脂15 g、杜仲15 g、菟丝子15 g,肾阴虚者加寄生15 g、枸杞15 g。1剂/2 d,日服3次,每服150~200 ml,15 d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能抬高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腰腿痛症状无明显改善。 2结果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要点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要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 )也称Bell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国外报道发病率在(11.5~53.3)/10万。该病确切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炎性反应等有关。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无其他可识别的继发原因。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诊断 一、临床特点 1.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 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 3. 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如受累侧闭目、皱眉、鼓腮、示齿和闭唇无力,以及口角向对侧歪斜;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时需要注意:(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糖尿病、卒中、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1.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 当临床需要判断预后时,在某些情况下,神经电生理检测可提供一定帮助。对于面肌完全瘫痪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行神经电生理测定,在发病后1~2周进行测定时,可能会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诊断标准 1. 急性起病,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2. 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 阳明之经脉及经筋。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均与以上三经有关。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所引起。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和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 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 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因口轮匝肌和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 或病程延长,恢复较慢,患侧面肌痉挛而嘴角反向向病侧,称为“倒错 现象”,并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舒的感觉。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印堂穴 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 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 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 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 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11合谷穴 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 重要又好用的穴位,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但要注意 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 合谷穴。 1、参芪乌鸡汤 备党参15克、北芪15克、田七10克、竹丝鸡四分之一只撤除 皮脂,生姜2片,煲汤饮食。本汤可以补虚扶正、祛痰纠中医彩信偏,适宜规复期气血较弱的患者利用。 2、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参加药汁,煮成稀粥,温服。本方功 可祛风解表散寒,实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辛酸等。 3、姜糖苏叶饮 紫苏叶3—6克,生姜3克,红糖15克,以滚水浸泡5—10分钟。本方具有流风散寒,常浸解表的效用。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诸症。 4、川芎白芷水炖鱼头 川芎3—9克,白芷3—9克,鳙鱼头500克,葱、胡椒、姜、盐适量。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分早、晚食鱼喝汤。本方功 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实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面瘫。 5、大枣粥 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至熟烂成粥,本方功效 补气养血,实用于气病弱之口眼歪斜,气短乏力者。

面 神 经 炎 针灸疗法

面神经炎 一.治疗方法 1.针灸治疗 ①.常规针刺疗法: Ⅰ.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筋经。 Ⅱ.针灸处方:以面颊局部和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阳白、下关、迎香、翳风、合谷、曲池,颊车透地仓,阳白透鱼腰、四白透迎香, Ⅲ.随证加减:风寒证加风池、外关;风热证加风池、曲池;抬 眉困难加攒竹;体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Ⅳ.针刺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面部穴位多取透穴刺法,初期面部穴位不宜过重,多轻刺浅刺;恢复期可加灸法。 ②.其他针灸疗法: Ⅰ.皮肤针法:取患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四白、地仓、颊车、牵正,用轻叩法,以局部微红为度。后期可使轻微出血,再用小火罐吸拔5~10分钟,至局部皮肤微紫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适用于各型各期。 Ⅱ.温针灸法:适用于风寒型及气血不足型。取颧髎、下关、曲池、三里、外关等穴,加艾灸行温针灸。或悬灸面部。注意防烫伤。 Ⅲ.拔罐疗法:适用于风寒型和气血不足型。用小号火罐行面部闪罐。 不要刺激太强,以温热舒适、不留罐印为度。注意防烫伤。 Ⅳ.穴位注射:取患侧阳白、四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下关、翳风及双侧曲池、足三里,选维生素B12或兰他敏注射液,面穴0.2 -0.3ml/穴,体穴1~2ml/穴。每次取3~4穴注射,隔日一次。适用于各型各期。 Ⅴ.敷贴疗法:取患则太阳、颊车、地仓、颧髎、牵正、下关、阳白等穴,将马钱子锉成粉末约1~2分,撒于胶布上,然后贴于穴位处,5~7日换药1次;或用蓖麻仁捣烂加麝香少许,取绿豆粒大一团,

贴敷穴位上,每隔3~5日更换1次;或用白附子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做面饼,贴敷穴位。每日1次。适用于早期或恢复期。 Ⅵ.电针疗法:颊车与地仓、阳白与四白各为一组,各接电极一头,以断续波刺激10~20min,通电15分钟,通电量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电针宜于后期使用,急性期多不宜使用。适用于恢复期及发病时间较长者。 ③针灸推广技术—“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技术急性期是否针刺在学术界有较大争议,西医学认为早期不宜针刺,若针刺会加重局部水肿。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早期针灸介入对于促进病情好转,预防慢性致残很有帮助,所以一旦发病可立即应用“经筋刺法”进行治疗。该法适应于各期周围性面瘫神经麻痹。无特殊禁忌症。Ⅰ.治法:疏调经筋 Ⅱ.针灸取穴:主穴:阳白四透、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颧髎、太阳透地仓。配穴:闭目露睛加四白两透、睛明;口歪甚者加下关; 面瘫初起加风池、翳风、对侧合谷。 Ⅲ.针刺体位:基本要求是穴位充分暴露,肌肉充分放松,体位舒适安稳,且能持久保持。本针刺法取穴方便,坐卧位均可。建议初次针刺者选用卧位,以防精神紧张、晕针等。 Ⅳ.针刺操作:以上诸穴均每日针刺一次,留针20分钟。 主穴:阳白四透:采用一穴四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 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地仓与颊车之间阳明经筋排刺:指两穴之间按照阳明经筋循行,采取多针浅刺(以进入皮内为度)、排刺,每隔0.5寸1针,施捻转泻法。颧髎:直刺0.5寸,施捻转泻法。太阳透地仓: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寸,施捻转泻法。 配穴:四白两透:采用一穴两针,针尖与表皮成15°角,分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进针1寸,施捻转泻法,睛明:直刺0.5寸,不施手法。下关:直刺1寸,施平补平泻手法。风池:进针1寸, 施捻转泻法;翳风、合谷均直刺1寸,施捻转泻法。

面瘫针灸治疗病例分享

面瘫,又叫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或者贝尔麻痹,起病突然,常在受风寒或者病毒感染后出现一侧口眼歪斜,表现为一侧面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具体可见患侧抬头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歪向健侧,鼓腮漏气,露齿不全等,可有不同程度听觉、味觉障碍。面瘫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常见于受寒受凉、循环不足、病毒感染等,造成血管痉挛,面神经水肿,形成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绝大部分病患在 2 个月之内康复情况较为理想,2 个月后则恢复较慢,临床常称为难治性面瘫。特此分享一例近期诊治的难治性面瘫患者,以期共同学习,发现不足。 1.病例资料 患者XX,男,55岁,未婚,因“口眼歪斜2月余”前来我科就诊。患者2个月前出现右侧外耳疼痛不适,予外耳道滴药治疗,夜间汗出较多,未予保暖,次晨起发现口眼歪斜,至当地县医院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住院予甲钴胺营养神经、利巴韦林抗病毒、吡拉西坦营养脑细胞、地塞米松缓解神经水肿治疗,效果不显,遂来诊。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体型中等,查体合作。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右侧额纹变浅,蹙眉不能,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左侧,伸舌居中,鼓腮右侧漏气,露齿试验:右上1颗,右下0.5颗,左上下各4颗。心肺腹阴性。生理性反射正常,病理性反射阴性。

2.诊治经过 患者入科后予完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上予维生素B1/B12肌肉注射,甲钴胺分散片口服营养神经,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冲服,配合穴位针刺,具体选穴包括:患侧阳白透刺鱼腰、攒竹穴、太阳穴、承泣透刺四白穴、地仓穴透刺颊车穴、迎香穴、翳风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等。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穴区常规消毒。足三里采用补法,余用平补平泻法,快速进针,捻转得气后留针 30 min,翳风穴温针灸,共计两壮,每天1 次。针刺后配合面部闪罐,额纹变浅者可闪阳白穴区,口角下垂者可闪地仓、牵正穴区,以面部泛红为度。针刺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进行第二疗程,共计20天患者面瘫告愈,随访3月未再复发。 3.诊治思考 面瘫迁延日久,面部筋脉长期得不到营养支持而萎废不用,形成难治性面瘫。西医认为面神经受到不同原因,主要以病毒为主,局部感染发炎而成。发病轻重与感染病原体、发生部位、年龄及体质不同有关。中医治疗面瘫方法众多,一般认为是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筋所致,故而选取阳白、太阳祛风明目,下关、地仓、颊车祛风通络开牙关,合谷通经活血。值得一提的是,太冲穴

针灸治疗面瘫

针灸治疗面瘫 ㈠治疗 1.处方选穴 体针基本方:①阳白、四白、地仓、頬车、翳风、合谷。②备用穴:阳白、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頬车、太阳、颧髎、风池、足三里、内庭。随症配穴:不能皱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口禾髎;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而后痛加完骨;眼裂增大加丝竹空透瞳子髎;气滞血瘀,面瘫经久难愈加下关、听会;气血不足加足三里、三阴交。 2.选穴说明 以局部腧穴、手阳明经血为主。阳白穴为足少阳、手足阳明、百维脉之会,可疏调额部经气;以翳风、合谷祛风散害,舒经通络。地仓、四白、頬车同用,以疏导面颊经气。备用方以攒竹、地仓透穴为主,增加舒经活络作用;以风池、太阳、颧髎疏调经气;远取足三里、内庭穴以调补阳明经气。 3.操作方法 发病初期2周内取①组穴,头部腧穴针法宜较浅,合谷用泻法,同时可增加配穴。病程2周以上取②组穴,头面腧穴针刺用泻法,足三里、内庭针用补法。隔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4.根据病情,选用或配合下列方法 灸法:取阳白、四白、頬车、下关、风池。用隔姜灸法,每穴3壮,以有温热感为佳。每周2次,6次为1疗程。辅助用于陈旧性面瘫。

电疗:取地仓与頬车、阳白与瞳子髎。通电10~15min,用断续波,通电量以患者舒适为度,面部肌肉微微跳动为宜。适用于病程已有2周以上的治疗。 刺血拔罐:用皮肤针轻轻叩刺地仓、口禾髎、夹承浆、頬车、下关、阳白、太阳、翳风。配用小口径火罐拔吸5~10min。隔日一次。适用于难治性“面瘫”和面部有“倒错现象”。 穴位敷贴:取阳白、颧髎、下关、听宫、翳风。以蓖麻仁50g、朱砂2g研成粉,每穴贴约1×1cm,用橡皮膏固定。 ㈡相关病症 面肌痉挛 治疗要点:针刺常用穴与面瘫相同,以攒竹、四白、地仓、翳风、合谷等为主。 针刺手法较强,常用透穴,或用15~30枚毫针浅刺痉挛频发部位的皮部,但留针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0~15min,每次1~2次,抽搐减少后可以每周治疗2次。还可以在四白、下关、翳风、做隔姜灸。

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它也叫做面瘫,一般都是由于我们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的,比如夏季对着窗户或者空调睡觉,一般都是面部发生嘴眼歪斜,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自身形象,而且对我们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面神经麻痹怎么办? 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 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针灸比较难以掌握,一般患者会采用中医的针灸治疗,此法一般不适合急性期治疗,虽然,针灸在民族历代的治疗史上都光辉的记载,但是,对于面瘫治疗还需慎重,因为,毕竟面部肌肉扁平,针灸的创伤刺激容易使面部肌肉纤维化,形成后遗症

2、游医偏方:民间流传偏方“鳝鱼血”治疗面神经麻痹,《世医得效方》以“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正即洗去”的治法,这种方法在医学上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为了避免误诊误治导致后期加大治愈难度,应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科学性治疗。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保守面瘫治疗方法,是对面瘫治疗的首选方法。运用抗病毒治疗或者运用激素治疗,这样患者会有肥肿难分症状的出现,同时,需要长时间的服用,药物会对肝肾造成很大的损害。这是面瘫治疗,到面瘫晚期很多医生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此法是认为是“最后的反击”,但是,由于创伤大,如果不成功则没有挽救的余地了。 4、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针对面神经麻痹晚期时的治疗,也是患者迫不得已的选择,手术治疗有可能会造成肌肉损伤、出血、纤维化及炎性反应,甚至导致面部的永久性瘫痪。 一旦患有面神经麻痹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错过了与最佳的治疗时期很可能会导致很多后遗症的发生,对以后的生活会带来很大困扰,通过对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方法了解之后,我们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进行有效的治疗

面神经麻痹针灸那几个穴位效果

面神经麻痹针灸那几个穴位效果 针灸推拿配以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瘫即面部神经麻痹,有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种,本文所述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加之起居不慎,风邪乘虚入侵脉络,致使该侧气血痹阻,脉络失于濡养,导致该侧肌肉弛缓无力,受对侧牵拉而歪斜,病因以风为主,次为风寒、风热或风邪与痰瘀相杂。1.3 治疗方法1.3.1针灸治疗现代医学认为,针灸可使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加速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恢复[2]。治则:祛风通络,取穴: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每次选3或4穴,加减法:眼睑不能闭合,露眼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濂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患侧抽动,留针20 min,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在针刺的同时可加用电针,频率为60次/min,时间一般为15 min,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3~5天可以进行下个疗程。1.3.2 推拿按摩一般宜在发病后3天开始进行,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头枕部垫一薄枕,患者坐于床头椅子上,一手固定其头部,另一手用指掌摩揉法施术于颜面部3~5次,然后以手指的掌面和大鱼际肌从额正中线开始

向外至双侧太阳穴,再向前下至颊部掌揉至下颌,手法宜轻,放松于耳部,施术2~3 min,然后用中指指腹点按于太阳、阳明、攒竹、迎香、颊车、地仓、承浆穴约3~4 min。以一指推法施于对侧风池、翳风及颈项部,约3 min,以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为度,再拿肩井穴1 min,用拿法施术对侧合谷约1 min,上述治疗每日1次,每次约20~30 min。1.3.3 中药治疗因本病形成以虚、风、痰、瘀四者为其基本病理基础,正气虚为病之本,风、痰、瘀为病之标。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祛风化痰常选胆南星、僵蚕、全蝎、蜈蚣、防风、荆芥、葛根、白芷、天麻、白附子、乌梢蛇等药;活血通络宜用当归、川芎、丹参、牛膝、地龙、赤芍、桃仁、红花、水蛭等药;补虚益气宜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临证时,可根据不同的证型,有所侧重,或以祛风化痰为主,兼以活血益气,或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祛风化痰补虚,或以补虚扶正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祛风。又根据病邪性质不同,偏寒者予以散寒,偏热者予以清热;热重者清热解毒,肝郁者疏肝解郁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那么,针灸治疗面瘫要选取哪些穴位呢? 方法/步骤 1.1 地仓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2.颊车穴 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4.阳白穴 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5.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6.四白穴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7.迎香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8.承浆穴 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9.颧髎穴 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10.翳风穴 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治面瘫时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

针灸治疗面瘫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针灸治疗面瘫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面瘫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病急乱投医,只会使患者面瘫情况更加的严重,延误康复,对治疗没有一点的好处,所以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在治疗面瘫的时候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一失足成千古恨,错误的治疗只会让患者留下更为严重的后遗症。 治疗面瘫的最佳时间 面瘫最佳治疗时间中,使用针灸治疗效果较好,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有观点认为本病在初始的急性期内不宜针灸,这其实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一项大样本的以观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时效关系为目的的临床对照试验证实,在发病2周内开始针刺治疗者痊愈率为77.2%,在2~4周开始治疗者痊愈率为51.8%,病程在1个月以上才开始治疗者半年内的痊愈率仅为4.5%,3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由上可知,早期恰当的治疗是周围性面神经炎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也是面瘫最佳治疗时机,而且早期针刺治疗还可以减少激素的使用.临床实践也支持该结论,但是本病的针刺治疗应该分期进行,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应有所不同,以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何时介入最好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介人时机愈早愈好,其宗旨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面瘫发病初期,应该不失时机地立即进行针刺治疗,防止演变到发展期,但应注意局部取穴运用适当的补泻手法。手法得当不会导致“虚则更虚,邪盛更盛”,或西医认为的急性期面神经水肿阶段,若用针刺会使组织水肿加剧,出现面神经受到损害的情况。 因为祖国医学的特色是辨证施治、补虚泻实,只要用法得当,就会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对血管的舒缩功能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以改善病灶的微循环和淋巴循环,促使炎性渗出物吸收。何况在面瘫初期,要掌握选穴少,轻刺、浅刺,施补法,健侧刺,留针时间短等原则,故能促使面神经损伤功能恢复正常。患病初期接受针灸治疗越早,痊愈率越高,病程越短,见效越快。因此,在面神经炎急性期可以针灸,而且宜早不宜迟,笔者临床许多病例可以证明这一点。 对于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越早疗程越短、后遗症越少。面瘫初期(7~10天)患侧面部仅用一针,地仓透颊车,刺人即可,不做任何手法,耳后较痛者,加用风池。远端穴主要用合谷、太冲,可以用较强刺激,有针感传导更好。宜配合中药汤剂,用牵正散加味,寒证加防风、白芷、羌活、桂枝之品,热证加银花、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面部神经的疾病中,面瘫的出现是最多发的了,我们在生活中多去了解到面瘫的症状表现也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从下面的文章中了解下这方面的面瘫知识吧。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真实案例: 大风天气易引发面瘫年轻患者居多近日来,大风降温雾霾天气频频出现,生病的患者急剧增加,其中30至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30%—40%,而且他们的病症表现都是头痛,疑似感冒,实为面瘫。今年刚过30岁的小郑,平时身体素质很好,但前几日大风天气,出去跑业务后,就感到头后颈部酸痛,他以为是患上了感冒,过两天就会好。哪知越来越严重,最后影响了正常工作,他才来院就诊。医生却告知:他患的不是什么感冒,而是受风引发的面瘫。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延长了治疗时间。【【乾正康】】治疗面瘫远离痛苦治疗面瘫,让患者远离面瘫困扰。采用新型优质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具有载药量大、恒定释放治疗成份等特性,药物吸收快,效力持久;药物经深层磁化处理,其与病变细胞的亲和性大增,强力渗透直达病灶迅速起效,组方

含有营养神经的特别因子,能在短期内滋养、修复、再生面部神经。三个疗程彻底康复!冬季是面瘫的高发期,之所以年轻人频发面瘫,除了天气原因,与不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也有较大关系。由于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一般面瘫不像老年人一样嘴歪眼斜,症状以头痛为主,会与初期感冒症状混淆,由此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能留下面瘫后遗症:面部痉挛,眼角、嘴角会不由自主地抽动等。因此,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治疗,不要因为工作而拖延。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 【小贴士】:面瘫患者的饮食禁忌10不宜 1、忌:生冷油腻刺激性食 物,不易消化,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酒,浓茶,绿豆,羊、狗肉,动物内脏。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鱼类。如玉米,瘦肉,洋葱,山楂,海带,大枣,苦瓜,冬瓜,黄瓜,香蕉,紫茄,丝瓜,南瓜,甜瓜,桑椹等等。尤其季节转换的时候,可以多吃些韭菜、芹菜、春笋、芥菜等,既可增强体质,又可增强抗病能力。 3、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面部保暖。 4、适当活动,加强身体煅炼,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

浅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护理措施

浅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1-12T14:45:59.67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作者:宫文荣 [导读] 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时,必要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水平,加快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速度。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浅析在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具体步骤和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来我院治疗面神经炎的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针灸治疗的方式,并配合使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在科学的护理措施辅助治疗下,50例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内面神经炎全部得到治愈,且不存在复发情况。结论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时,必要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水平,加快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速度。 关键词:针灸治疗;面神经炎;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specific steps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nursing measures.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50 cases in our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take the wa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and with the use of a series of care measures,the cure were observed.Results in nursing science adjuvant treatment,in 50 patients within 1 months after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 were cured,and no recurrence.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acial neuritis,necessary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level,speed up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nerve. Keywords:acupuncture therapy;facial paralysis;nursing 在各大医院的神经外科中,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症[1]。它是面神经的一种瘫痪现象,通常又被称为Bell麻痹症。其症状通常表现为面神经各部分发生异样,比如耳鸣、口腔内长水泡、视觉模糊等等,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失明失聪现象。有关面神经炎的治疗方式,医学上存在多种方式,最常见的是针灸治疗[2]。该方法是通过选取患者的穴位进行针灸,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为了对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的护理效果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有效加强护理措施,我院展开了深度研究,以下是详细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3年~2015年来我院接受面神经炎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出50例。他们全都是应用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是48岁。50例患者中,病程4h~4个月。平均病程为 2.4个月。治疗时间为1w~1个月。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面神经炎的发病情况通常都是突发性的,比如早上突然发现自己眼睑闭合不了,刷牙时含不了水等等。所以,患者经常会手足无措,感到非常恐慌。针对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使患者能够对该病症有个初步了解,从而减少担忧[3]。此外,可以给患者将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对治疗能有信心,从而推进治疗进度。 1.2.2起居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多注意休息,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比如患者洗脸时,必须要用热水,面部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尽量不外出,一旦出门,就要做好面部的防护措施,戴好帽子和口罩。护理人员要陪同。睡觉时要防止受冷受冻,避免感冒加剧面神经炎的情况发生。患者如果出现眼睑闭合不了的情况,则要特别注意对眼睛的保护。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每天睡觉之前提醒他们滴眼药水。保证睡觉时病房的室内光线,避免强光影响患者眼睛。在使用红外线进行眼部检查时,要避免时间过长,以防使患者的眼部症状加剧。在患者饮食方面,护理人员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搭配情况,确保患者每天能够获取必要的营养。要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意识,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漱口方式,从而减少口腔感染问题。通常情况下,漱口要用温水,漱口2次/d,定期擦洗口腔。从而做到对口腔的保护和预防。 1.2.3治疗护理通过针灸治疗可以打通各神经脉络,从而使患者的面部血液能够循环,避免水肿。随着治疗过程的不断深入,逐渐使面部神经恢复。在针灸治疗开始之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该方法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先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晕针情况,方便治疗时采取其他的辅助治疗对策。在治疗时,医生要尽量使动作轻柔,护理人员要陪同在侧,适当安抚患者情绪,使其治疗过程能够更加规范正确。每个患者的体质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在具体的针灸手法上也要区分开来。通常,风寒类患者可以应用隔姜灸或者艾条灸。按摩太阳穴、下关穴等多处部位,时长为20min左右,直至各穴位处有温热感,避免时间过长使皮肤灼热化严重。对于瘀阻型患者,可以应用梅花针疗法。梅花针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杀菌消毒操作,避免患者面部感染。 1.2.4运动护理对于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他们加强对面部神经的运动,从而加快表情肌的恢复。或者指导患者抬眉、睁眼,促进面部神经的舒展。正确按摩患者面部各个部位,动作要确保用力合适,从而达到良好的运动护理效果。除了对面部运动加强锻炼外,还要指导加强其他身体运动,从而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2 结果 接受针灸治疗的50例患者,在各项护理措施实施下,1个月后,他们的面神经炎病症全部消失,且完全恢复正常。在之后的随访工作中,50例患者全都没有患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甚佳。 3 讨论 对于面神经炎的病理原因分析,结果多种多样,所以,有效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显得刻不容缓。通过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针灸治疗的全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护理手段,加强综合护理,能大大提高治愈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护理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从最简单的饮食、睡眠到患者的精神状态、运动情况都周密的措施,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杜昌连,朱友家.第三磨牙的应用解剖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0(08):332-333. [2]郭春梅,刘俊武,刘天宇.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应用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2,12(22):554-555. [3]吕杰民,刘广红,吕红敏.在神经科病房进行急性脑卒中康复干预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2013,21(33):667-668.

针灸治疗面瘫

针灸治疗面瘫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服咼斜”。春、秋两季发病较 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多数患者为20?40岁,男性略多。 临床分为周围性与中枢性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见症方面有很大区别,前者多由面神经炎所引起,后者可因脑血管病或脑肿瘤等引起,本篇仅叙述周围性面瘫。 【病因病机】 本病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辨证治疗】 临床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继之面都表情肌瘫痪,而出现额纹消失,眼闭合不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至向健侧,食物常嵌在齿颊间,患侧不能作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都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 味觉减退或 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称“倒错”现象。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少阳经穴。面部穴位可采取透 刺。 处方: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透颊车合谷足三里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平坦加人中;颏唇沟歪斜加承浆;乳突部疼痛:加风池、翳风、外关。

方义:合谷、足三里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翳风、 风池、外关能祛除少阳之风邪止痛;阳白、四白、攒竹、下关、颧髎、巨髎、地仓、颊车均为局部取穴,以疏通患部之经气。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穴,用小火罐吸拔5?10min , 隔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2、穴位注射 用维生素BllOOmg或B12100ug注射液注射翳风、牵正等穴,每穴 0.5-1ml,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3、穴位贴敷 将马钱子锂成粉,约1-2mi n,撒于膏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2-3 日更换一次,一般须更换4-5 次。 【附注】 1 、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咱,应注意鉴别。 2、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 3、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4、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 次。 拔罐疗法浅说 俗话说“针灸拔火罐,病好一大半”。拔火罐具有脱敏、止咳 平喘、消炎、活血、散寒、增强免疫功能,恢复体力的功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