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

在过去的20 多年里,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水产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水产品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水产养殖业在这些国家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最近的10 多年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频繁发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在养殖过程中人们经常投放各种化学药物治疗和控制病害。

?但是,经常使用药物防治疾病则会使病原体对某些药物产生抗药性,使得宿主动物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而且药物在水中的积累极易污染水体,造成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直接威胁到人类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面对这种情况,较多学者将目光投向营养物质的免疫学作用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研究表明,饵料和水体中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而且还影响其免疫功能、抗逆能力与健康状况。不含抗生素和激素的全价优质配合饲料既可以全面保证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满足水产动物对生长、发育、繁殖和代谢的需要,又不会形成任何药物残留;同时,还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逆抗病力,促进健康生长。可见,营养与免疫的关系显著影响水产动物的产量与品质。上述研究成果为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这一交叉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水产动物营养免疫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水产动物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和抗逆抗病力影响的一门科学。一方面,它对深刻揭示营养物质对水产动物的免疫学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对水产饲料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技术升级与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和绿色水产品的生产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维生素A 的免疫作用

?维生素A(VA )是水产动物细胞代谢和亚细胞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分。V A 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护骨骼健康的作用,可促进新生细胞的生长,对维持眼和鳃的正常结构及功能非常重要,并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抗感染力。

?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的V A可使大西洋鲑(Salmo salar )的免疫能力提高,对气单胞菌(A. salmonicida )的抵抗力增强(Thompson等,1994)。V A还可降低鱼体对一些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强化巨噬细胞的功能(Blazer,1992)。投喂含V A(150和300 mg/kg )的饵料后,金鲷(Sparus auratu )的呼吸爆发活性提高;而饲喂含高剂量V A(300 mg/kg)的饵料后,其白细胞髓过氧化酶(MPO)含量提高(Cuesta等,2002)。

?Thompson等(1995)试验不同配方的V A和虾青素对虹鳟(Salmo gairdneri )免疫活性影响时,发现饲喂同时缺乏VA和虾青素的饵料(A-Ax-)后,该组虹鳟血清的抗蛋白酶总活力明显比其他三组要低,同时其血清补体活力有受抑制的倾向;另外饲喂了不含V A(A-Ax-和A-Ax+)饲料的实验组其白细胞迁移减少。

?β-胡萝卜素作为V A的前体物质也可影响水生经济动物的免疫功能。研究表明,饵料中的β-胡萝卜素可明显提高虹鳟的血清补体活性和血浆免疫球蛋白的总量(Amar等,2000)。此外,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能提高虹鳟的体液免疫因子如血清补体和溶菌酶的活性

以及细胞免疫因子如吞噬细胞活性和非特异性细胞毒性(Amar等,2001)。

二、维生素C 的免疫作用

?维生素C(Vc)是水产动物维持正常生长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把它作为免疫刺激物也有较多的研究。Vc在生物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在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中作为脯氨酸羟化酶的辅酶,直接影响胶原蛋白的合成;Vc还具有防止低价铁的氧化,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强水生动物的抗病力等生理功能(赵文,1995)。

?饵料中添加Vc能明显降低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中国对虾的死亡率(王伟庆和李爱杰,1996)。配合饵料中添加Vc还能增强中国对虾的抗低氧能力并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2(王安利等,1996a )。实验表明,摄取含高剂量Vc(3000 mg/kg)饵料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在感染爱德华氏菌后其死亡率为零(Li 和Lovell,1985)。另据报道,饵料中添加的Vc达50 mg/kg 即可使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和抗病(Li等,1998)。

?Vc 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功能。给虹鳟体内注射Vc 后,淋巴细胞增生明显高于未注射的各组,并且巨噬细胞活化因子(MAF )的分泌量也比饵料中Vc 少的一组高得多(Hardie 等,1993 )。

?Waagbo 等(1993 )给大西洋鲑注射细菌(Aermonas salmoniciola )后,饵料中VC 含量高的组存活率提高,同时鱼体内的溶菌酶活性也增强。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 多聚磷酸酯(LAPP )能增强对虾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及对虾的免疫抵抗力,且随着饵料中LAPP 浓度的升高,其吞噬百分率升高,吞噬作用增强(王伟庆和李爱杰,1996 )。

?饵料中缺乏Vc 时,斑点叉尾鮰巨噬细胞迁移的平均数量下降;而添加高剂量Vc (3000 mg/kg )后,其巨噬细胞的迁移数量显著提高(Lim 等,2000 )。投喂高Vc 含量的饵料时虹鳟的补体活化旁路和巨噬细胞活性均明显增强,若饵料中还含有葡聚糖则虹鳟在接种疫苗后的特异性免疫抗体反应就会增强(Verlhac 等,1996 )。

?实验表明,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 )血清溶解羊红细胞(SRBC)的能力随饲料中Vc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与只投喂冰冻小杂鱼的对照组相比,添加量为2000 mg/kg 组的溶血活性提高1倍多(秦启伟等,2000)。另外补充Vc可提高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血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血清溶菌酶的水平(Roberts等,1995)。

?Navarre 等(1989 )报道,当饵料中Vc 含量为100 mg/kg (最适生长需求量)时,不影响幼虹鳟抗体的产生;当Vc 加入量为其最适生长需求量的 5 倍和10 倍时,均能明显促进抗体的产生,并在10 倍时产生最多。另外,VC 对水产动物免疫机能的作用效果还与Vc 源有关。尽管Vc 及其四种衍生物均能提高斑节对虾幼虾的免疫活性,但与摄食其他Vc 源饵料的对虾相比,摄食含足量Vc 单磷酸酯镁和多聚磷酸酯化Vc 饵料的对虾其超氧阴离子(O2- )产生率和酚氧化酶(PO )活性都要高(Lee 等,2002 a )。

?但在饵料中添加Vc对大西洋鲑头肾巨噬细胞吞噬SRBC或产生O2-的能力无明显作用(Hardie等,1991)。美洲河鲶对爱德华氏菌的吞噬和杀灭作用不受VC的影响(Li,1985)。饵料Vc对青石斑鱼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头肾细胞吞噬乳胶颗粒的活动也无影响(秦启伟等,2000)。导致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究竟是VC添加剂量不足,还是动物种

间差异所致,目前尚不清楚,由此可见Vc对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还须进一步研究。

三、维生素E 的免疫作用

?维生素E(VE)主要分布在生物膜上,在膜上发挥其抗氧化作用,阻止不饱和脂肪酸氧化成水合过氧化物,从而保护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VE可以防止红细胞破裂溶血,延长红细胞的寿命;还可以使巯基不被氧化,以保护某些酶的活性。VE作为免疫增强物质在饵料中适量添加后,可以促进水生动物巨噬细胞增殖,加强吞噬作用,增强体液免疫活性。

?Blazer 和Wolke (1984 )指出摄食缺乏VE 饵料的虹鳟,在感染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 )后其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的功能下降。缺乏VE 还能降低美洲河鲶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Wise 等,1993 a,b )。另外,缺乏VE 还可降低大西洋鲑的血清补体活力(Hardie 等,1990 )以及金鲷替代性补体途径的活性(Montero 等,1998 )。

?Hardie 等(1990 )指出摄食高VE 含量饲料的大西洋鲑在感染气单胞菌( A. Salmonicida )后的死亡率显著低于VE 含量低的饲料组。补充VE 似乎能提高虹鳟抵抗鲁氏耶尔森氏菌(Y. ruckeri )的抗体产生(Ndoye 等,1990 )以及提高比目鱼吞噬细胞的活力(Pulsford 等,1995 )。饵料中添加适量的VE (1200mg/kg )能刺激金鲷的非特异免疫系统,提高血清溶血活性和前肾血细胞的吞噬能力(Ortuno 等,2000 )。

?VE 提高水产动物免疫抗病的效果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的影响等。例如,用含不同剂量VE 和硒的饵料投喂自然感染分枝乳酸杆菌的大鳞大麻哈鱼(Oncrhynchus tschawytscha ),结果发现高VE 和高硒饲料组没有死亡,低VE 高硒或高VE 低硒饲料组鱼的死亡率分别为31% 和3% (Thorainsson 等,1994 )。

?但另一些研究发现,大西洋鲑对疥疮病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抗体水平及血清补体反应的杀菌能力与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0~25mg/kg )无关,注射灭活菌(A. Salmonicida )的试验鱼一个月后的体液免疫反应在饲料处理间也未见差异(Lall等,1988)。Hardie等(1990)也支持上述结果,认为VE对大西洋鲑的体液免疫无影响。

四、多糖的免疫作用

?多糖又称多聚糖,是生物有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它不仅参与组织细胞的构成,而且是多种内源性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们研究发现,多糖及糖缀合物(如糖蛋白和糖脂等)参与了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如免疫细胞间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这与细胞表面的多糖体的介导有密切关系。多糖又是细胞表面各种抗原与药物的受体,同时还参与细胞的转化和分裂再生等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田庚元,1994)。

?多糖被认为是一种广谱的非特异性免疫促进剂,能够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抗体的形成,激活补体及诱导产生干扰素等(李光友,1995 )。利用免疫多糖可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功能和机体防御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所重视。王雷等(1994 )利用富含多糖、生物碱和氨基酸等成分的数种免疫物质制成的饵料对中国对虾进行投喂,发现中国对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体内的抗菌溶菌活力及PO 等免疫指标均有所提高。

?王安利等(1996b ,1998)用富含多糖和有机酸的免疫增强剂作为添加剂制成配合

饵料,可使中国对虾的PO活力、吞噬细胞活力和抗菌溶菌活力显著提高。刘恒等(1998)利用从海藻中提取的与微生物多糖有类似结构和性质的免疫多糖作为饵料添加剂,投喂南美白对虾可使其抗病能力和免疫活性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利用海藻多糖和真菌多糖如北虫草多糖和云芝多糖作为免疫激活剂也可以使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及栉孔扇贝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增强,提高溶菌酶、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和溶血素等体液性免疫因子的活性(刘树青等,1999a,b ;江晓路等,1999a,b ;牟海津等,1999a,b ;朱越雄等,2000)。

?除真菌多糖外,其他微生物多糖如肽聚糖(PG)、脂多糖(LPS)和葡聚糖也是免疫增强剂,也能增强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PG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是由N-乙酰葡聚糖与N-乙酰胞壁酸形成的二糖通过肽链相互交叉构成的聚合物。孟凡伦等(1999)利用乳链球菌SB900肽聚糖(LABPG)注射中国对虾,发现LABPG 对虾体血淋巴中的几种免疫相关因子如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性、PO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可增强对虾免疫系统的功能。

?LPS 存在于所有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能刺激 B 淋巴细胞的分化,并能增强鱼类巨噬细胞的活性。鲱( Seriola quinqueradiata ) 在注射脂多糖混合氯仿杀死细胞(LPS-CKC )疫苗后,鱼体的血清凝集抗体反应增强(Kawakami 等,1997 )。用不同种类脂多糖作为免疫原接种翘嘴鳜( Siniperca chuatsi ) 后,发现LPS 不仅能刺激受免翘嘴鳜产生交叉凝集抗体,使其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显著提高,而且对活菌攻毒也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作用(陈昌福等,2000 )。研究表明,LPS 还可提高栉孔扇贝血清或血细胞中水解酶(ACP 、碱性磷酸酶AKP 和溶菌酶)、氧化酶(PO 和MPO )和抗氧化酶(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 )的活力(孙虎山等,1999 )。

?用于水产动物中的葡聚糖有酵母葡聚糖和?-1,3葡聚糖(VST)等类型,其中研究最多的是酵母葡聚糖。实验表明,硒多糖和酵母葡聚糖能提高栉孔扇贝血细胞中的SOD和CAT 的活力以及血清中的酶活力(孙虎山等,2000)。注射葡聚糖能提高虹鳟的巨噬细胞活力(Jeney等,1993)。而口服葡聚糖能刺激虹鳟的免疫反应和提高抗病能力(Siwicki等,1994)。大西洋鲑和虹鳟经注射酵母葡聚糖后其溶菌酶和补体的活性均得到提高(Engstad等,1992)。另外细菌多糖、壳多糖、聚甘露糖醛酸多糖、细菌糖蛋白和蛋白结合多糖对甲鱼、罗氏沼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螯虾和罗非鱼的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提高作用(郑永标等,2000;庄承纪等,1998;刘岩等,2000;莫照兰等,2000;Park等,1996)。

?但是这些免疫多糖在体内的作用机制还未明了。虽然实验证明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功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等;但体内真正的作用机制包括多糖在细胞膜或脂质体表面的构象和作用,多糖和磷脂及蛋白缔合的化学和物理进程以及这类分子聚集体所形成的微环境与它们的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等都还不十分清楚,特别是长时间摄食多糖类物质还会降低水产动物的免疫力等,尚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

五、矿物质的免疫作用

?矿物质是水产动物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水产动物维持正常生理状态和免疫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在矿物质元素吸收代谢方面最大区别在于水产动物具有从环境中获得某些矿物质的能力,但研究发现水产动物的配合饲料还是需要添加矿物质。?矿物质如硒、铁、锌和铜在恒温动物的抗病力和免疫反应方面相当重要。但有关矿

物质影响水产动物免疫抗病力的研究工作还比较少。

?饵料中添加亚硒酸钠和有机硒可提高异育银鲫的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魏文志等,2001 )。华雪铭等(2001 )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硒酵母对异育银鲫的生长和抗病力的影响时发现,饲料中单一添加硒酵母能极显著地提高异育银鲫对嗜水单胞菌的抵抗能力。另外,在哺乳动物和淡水鱼及一些海产虾中,硒可拮抗Hg 或Cd 等有毒元素,从而对生物体起到保护作用(王夔等, 1988 ;Ganther 等,1972 ;Kim 等,1977 ;Parizek 和Ostadalova ,1976 )。

?饲料中的铁也有增强水产动物免疫功能的作用。摄食缺铁饲料的斑点叉尾鮰对爱德华菌体外抗原腹膜巨噬细胞的趋化反应受到抑制(Lim 和Klesius ,1997 ;Sealey 等,1997 ),在投喂补充铁的饲料后这种异常情况被扭转过来,然而感染结果表明饲料中的铁不能使斑点叉尾鮰在受感染后避免死亡,但在缺铁时死亡出现的时间较早(Lim 等1997 )。Lim 等(2000 )实验发现,饲喂不含铁的饲料使河鲶出现死亡的时间较早,而饲喂补充铁的饲料时,不管外抗原爱德华菌是否存在,河鲶的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均显著增高。另外,饲料中补充铁离子和抗坏血酸聚磷酸酶(AAPP )20 个星期后能引起大西洋鲑头肾过氧化物酶的增加(Anderson 等,1998 )。

?锌在动物体内参与多种代谢,缺锌时不仅导致动物体发育减缓与骨骼受损,还会影响动物体的生殖系统、免疫功能和代谢等(魏万权等,1999)。Ogino和Yang(1978)在试验中发现用缺乏锌的纯化食物饲喂虹鳟,该鱼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而在饵料中添加锌时可以防止上述症状的出现。Ketola(1979)用含锌66 mg/kg 的鲑鱼肉喂养虹鳟,鱼的生长缓慢,双眼出现白内障,在饲料中添加锌达到150 mg/kg 时症状就消失。饵料中添加适量的杆菌肽锌能够增强异育银鲫的体质,提高其耐低氧的能力(向勇等,2001)。叶金云等(1998)利用杆菌肽锌与硫酸抗敌素合剂投喂草鱼后其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

?另外,摄食含铜10和30 mg/kg 的饵料后,斑节对虾总血细胞数目(THC)和产生的细胞内超氧化阴离子数目都要比其他实验组的高(Lee 等,2002b )。饵料中的铬酵母能调节虹鳟的免疫反应,摄食含铬饵料6周后的鱼其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血清溶酶体活性均高于对照组(Gatta等,2001)。

《动物营养学》题库

《动物营养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动物体组织中不含有得化学成分就是。 A、粗纤维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糖 2.通常饲料蛋白质得平均含氮量为%。 A、10 B、16 C、20 D、30 3.消极影响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得为。 A、钙 B、脂肪 C、淀粉 D、纤维素 4.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赖氨酸 B、蛋氨酸 C、色氨酸 D、苏氨酸 5.使用玉米、豆粕等植物性饲料配制猪日粮时,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赖氨酸 B、蛋氨酸 C、色氨酸 D、苏氨酸 6.评定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品质及蛋白质需要量得核心指标就是。 A、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B、蛋白质净利用率 C、蛋白质降解率 D、蛋白质消化率 7.动物所需要能量得主要来源就是。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矿物质 8.参加动物造血机能得微量元素就是。 A、铜 B、铁与钴 C、钴与铜 D、铁, 铜, 钴 9.吡哆醇属于。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6 D、烟酸 10.氨基酸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得就是。 A、赖氨酸与蛋氨酸 B、赖氨酸与精氨酸 C、蛋氨酸与胱氨酸 D、苯丙氨酸与酪氨酸 11.维生素D有V D2与V D3两种,家禽日粮中选用。 A、V D2 B、V D3 C、均可 D、V D2 + V D3 12.雏鸡患多发性神经炎,就是由于日粮中缺乏维生素()引起得。 A、V B2 B、V B12 C、V B1 D、V E 13.下列哪个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A、钙 B、磷 C、镁 D、硒 14.为避免畜禽贫血,日粮中应添加。 A、硫酸锌 B、硫酸亚铁 C、硫酸钙C、硫酸铁 15.与维生素E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保护动物体细胞膜系统得微量元素就是。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及经典期末试题和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绪论 ★1、名词解释: 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 ★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答:总体目标:通过研究,揭示养分利用的定性定量规律,形成饲料资源的高效利用、动物产品的高效生产、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的长期维护的动物营养科学指南,使动物生产在土壤----植物----动物 ----- 人食物链中与其他要素协调发展,为维持食物链的高效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任务:(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答:(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与 50 年前比较,现代动物的生产水平提高了 80-200%。其中,营养的贡献率占 50-70%。(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动物生产的总成本中,饲料成本占 50-80% (5)保护生态环境 ★4 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答:(1)研究养分的摄入与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定性定量规律,可为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维持动物生产的高效进行。(2)有助于揭示动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动物与人及环境的互作关系,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3)研究饲料的营养本质以及降低饲料投入和成本的方法,使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保持持续发展。(4)研究营养物质利用的过程和饲料加工、饲喂、环境等对饲料利用的影响,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5、生产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答:(1)提高动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2)调控养分的摄入和排泄量,影响环境质量; (3)保障动物产品对人类的食用安全。1)缺乏动物组织代谢和生长的细胞调节和分子调节过程的基本知识。2)缺乏对动物与其消化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了解。3).对营养与遗传、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环境及动物福利、营养与产品品质等关系的研究十分薄弱。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时,动物营养需要的含义及需要量有何变化,目前知之极少。4.)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时的采食量及其调控机制与措施了解不足。5)效迅速地检测饲料中养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含量以及评定养分的生物利用率的技术尚不完善。6).饲料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各类副产物合成动物的必需养分或其前体物的研究十分有限。7).缺乏准确、客观评定动物福利要求的理论和技术。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要求:1.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2.了解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3.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1.名词解释: 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6.25 粗灰分(C 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 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A D F(酸性洗涤纤维) N D F(中性洗涤纤维) ★2.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概况性强.简单使用。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使用.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 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 控制系统 ★5.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 答1:元素组成的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大;(植物体化学成分含量受生长期、地区、气候影响较大,动物体则相对稳定。)2)元素含量规律 有机元素: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其它少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 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化 2 化合物组成的比较 1).水分一般情况下,动物体与饲料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但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 【(1)植物体水分变异范围很大,可多到 95%,少到 5%;植物整体水分含量随植物从幼龄至成熟,逐渐减少。 (2)动物体水分含量比较恒定,约占体重的 60~70%,一般幼龄动物体内含水多,如初生犊牛含水 75%~80%,成年动物含水较少,相对稳定,如成年牛体内 含水仅 40%~60%。越肥的动物,体内含水量越少,动物体内水分和脂肪的消长关系十分明显。 3)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4)植物的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影响含水量,动物的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也影响体内含水量。】 2).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干物质中的主要组成成分,既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又是植物的贮备物质。动物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且含量极少, 通常在 1%以下。 【(1)植物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占其干物质重量的 3/4 以上。 (2)动物体内完全不含有淀粉和粗纤维等这一类物质。 (3)碳水化合物是动物日粮的主要成分,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也有其他特殊作用。】

水产动物营养学作业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作用有哪些?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14分)答: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当今世界上,糖类是绝大多数人群从膳食中获取的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糖类释放能量快,能及时满足机体需要。每克糖类在体内可产生4kcal 的能量。 糖类对蛋白质节约或保护作用是指食物中糖类供给充足时,可免于过多蛋白质作为机体的能量来源而消耗,从而有利于蛋白质发挥其特殊的生理作用,如构成和修补组织、调节功能等。 2、构成身体组织 糖类是细胞的构成成分之一,肝脏、肌肉中含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体粘液中含有糖蛋白质,脑神经中含有糖脂,细胞核中含有核糖,软骨、骨骼、角膜、玻璃体中均有糖蛋白参与构成。 3、维持神经系统的功能 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的必需成分。糖类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神经系统惟一的能量来源,因此糖是神经系统赖以维持和保持正常活动的主要能源,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需要一定浓度的血糖作为保证。脑对低血糖反应十分敏感,轻者发生晕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脑组织可因缺乏能量而发生功能性障碍,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饥饿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状况。若血糖继续下降,低于45mg/100ml 时,可出现低血糖性休克。 4、保护肝脏、解毒及抗生酮作用 肝脏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器官,进入机体的毒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而降解失活。糖类的保护肝脏和解毒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当肝糖原贮备较为充足时,肝脏对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酒精)有较强的解毒作用;二是丰富的肝糖原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肝脏免受有害因素(如化学毒物和肝炎病毒等)的损害,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脂肪在体内的氧化主要靠葡萄糖来供能,即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体内脂肪的充分氧化。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身患疾病(如糖尿病)不能利用碳水化合物时,机体所需能量主要由脂肪供给,但由于供给脂肪氧化的能量不充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

免疫学的临床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免疫理论来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二是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本章内容主要是后者。此外,免疫学不仅应用于传统的传染病中,而且在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生殖免疫等中均广泛应用。 免疫学防治是指应用免疫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有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种。自然免疫主要指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建立的特异性免疫,也包括胎儿或新生儿经胎盘或乳汁从母体获得抗体而产生的免疫。人工免疫则是人为地使机体获得免疫,是免疫预防的重要手段,包括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过继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给机体接种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国内常将用细菌制作的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菌苗,而将用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而国际上把细菌性制剂,病毒性制剂及类毒素统称为疫苗。经人工自动免疫产生的免疫力出现较慢,但免疫力较持久,故临床上多用于预防。人工自动免疫制剂其主要有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以及各种新型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抗体等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输入抗体后立即获得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约2~3周,临床上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主要有抗毒素、抗菌血清与抗病毒血清、胎盘球蛋白和血浆丙种球蛋白。 过继免疫治疗是指给患者转输具有在体内继续扩增效应细胞的一种疗法。如给免疫缺陷病患者转输骨髓细胞;给肿瘤患者输入体外激活扩增的特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或非特异性的LAK细胞等。应用时应考虑供者与受者之间HLA型别是否相同,否则输注的细胞会被迅速清除,或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再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取患者自身或异体骨髓或脐血输入患者,移植物中的多能干细胞可在体内定居、增殖、分化、使患者恢复造血功能和形成免疫力。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以及某些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等。 在医学制剂影响免疫功能的制剂主要有两类:免疫增强剂和免疫仰制剂。免疫增强剂是指通过不同方式,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类免疫治疗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的疾病及免疫缺陷病。免疫增强剂种类很多,按其作用的先决条件可分为三类:一是免疫替代剂,用来代替某些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生物因子的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等;按其作用性质又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和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按其来源则可分为细菌性免疫增强剂及非细菌性免疫增强剂。二是免疫恢复剂,能增强被抑制的免疫功能,但对正常免疫功能作用不大。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内毒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转移因子、双链聚核苷酸、佐剂等。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的制剂。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泼尼松龙等;(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免疫学诊断是指应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对传染病、免疫性疾病等进行和免疫功能进行测定。由于免疫学检测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常用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免疫诊断方法具有体液免疫试验。细胞免疫试验和皮肤试验三种。 抗原抗体反应在体内表现为溶细胞、杀菌、促进吞噬、中和毒素或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等;在体外可出现凝集、沉淀、细胞溶解和补体结合等可见反应。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临床上多用血清标本进行试验,故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曾被称为血清学反应。但随着免疫学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复习

免役调节 一、三道防线 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 1、皮肤、粘膜 2、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 3、免疫应答 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叫做抗原。 前两者的免疫不具有特异性,成为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具有特异性,成为特异性免疫。 二、免疫系统 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有关 2、细胞免疫:与T淋巴细胞有关 三、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当一个入侵者所携带的“非己”标志被识别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开始反复分裂,形成巨大的数量。同时分化成不同的群体,以不同的方式对入侵者做出反应。一部分成为效应细胞与入侵者作战并歼灭之。另一部分分化成为记忆细胞进入静止期。下图是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 抗原 只与适合的 受体结合 B 淋巴细胞 表面不同的受体 激活的 B 淋巴 细胞增大、 分化、分裂 记忆 B 细胞群, 一旦遇到同一类 型抗原便快速增 殖分泌抗体 效应 B 细胞群 分泌抗体进入血液

四、细胞免疫 TIP : 1、成熟的T 淋巴细胞有不同的群体,有成熟的辅助性T 淋巴细胞,还有成熟的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 2、每一个成熟的T 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五、体液免疫 TIP : 1、 所有的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但每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 2、 反复分裂形成的B 细胞克隆分化为效应B 细胞和记忆B 细胞。 3、 实现体液免疫需要T 细胞的参与。 4、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别处理入侵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抗原,相辅相成。 巨噬细胞 辅助性T 细胞 上的抗原 MHC 受体 效应细胞 毒性T 细胞 分裂和分化 细胞毒性T 细胞 抗原-MHC 复合体 被感染的 体细胞 MHC 标志 病原体 抗原-MHC 复合体 巨噬细胞 抗原 MHC 抗体 辅助性T 细胞 B 细胞 大量的效应和 记忆B 细胞 分裂和分化 效应B 细胞 记忆B 细胞

动物营养学模拟考试题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模拟考试题答案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甘露寡糖或甘露低聚糖)、(低聚果糖或果寡糖)、(寡葡萄糖)(寡木糖) (寡乳糖)(壳寡糖)。任选其中三个都给分。 2. 引起动物贫血症的原因,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铁、钴或铜任选其中两个都 给分)等和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K、维生素C;任选其中两个都给分)等;引起动物白肌病是因为动物缺乏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E)或微量元素(硒);与家禽产软壳蛋有关的维生素是(维生素D); 3. 食盐缺乏的典型缺乏症包括(厌食、异食癖、咬尾、神经症状,任选其中两 个都给分),反刍动物镁缺乏产生(草痉挛或肌肉抽搐)。 4.理想蛋白质中把(赖氨酸)作为基准氨基酸,其相对需要量定为(100),其他 氨基酸表示为(相当于赖氨酸的百分数)。 5. 能产生氨基酸拮抗的氨基酸有:赖氨酸与(精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或 缬氨酸);苏氨酸与(丝氨酸)。 7. 缺(铜),毛弯曲减少。缺乏(含硫氨基酸或蛋氨酸或胱氨酸或硫)或(锌或碘或钴或铜),毛易脱落、断裂和强度下降。 8. 水的来源有(饮水)、(饲料水)、(代谢水),水的流失途径是(粪、尿)、(呼 吸与蒸发)、(动物产品)。 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 1.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2. 真消化率:在计算消化率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的真实消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饲料中某营养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粪中某营养素-消化道内源某营养素) 素真消化率(%) = ─────────────────────────×100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本科)》17年9月在线作业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本科)》17年9月在线作业 1. 具有抗出血功能的维生素是哪种?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K 满分:4 分得分:4 2. 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着色剂主要是哪种? A. 虾青素 B. 甜菜红 C. 叶绿素 D. 柠檬黄 满分:4 分得分:4 3. 下列能量饲料中,哪种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A. 玉米 B. 大米 C. 小麦 D. 红薯 满分:4 分得分:4 4. 下面哪种物质不是非淀粉多糖 A. 纤维素 B. 果胶 C. 甘露聚糖 D. 果糖 满分:4 分得分:4 5. 在下列磷酸盐产品,哪种是水产饲料中常用的磷源补充饲料? A. 磷酸二氢钙

B. 磷酸氢钙 C. 磷酸钙 D. 磷酸镁 满分:4 分得分:4 6. 下面那一种形式是肽的吸收方式 A. 易化扩散 B. 简单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被动运输 满分:4 分得分:4 7. 米糠中的哪种维生素含量较高?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肌醇 D. 抗坏血酸 满分:4 分得分:4 8. 下面哪种蛋白质属于纤维蛋白 A. 角蛋白 B. 清蛋白 C. 谷蛋白 D. 组蛋白 满分:4 分得分:4 9. 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将饲料原料分为哪几大类? A. 6 B. 8 C. 10

D. 12 满分:4 分得分:4 10. 下列不是胃液成份的是 A. 蛋白酶 B. 盐酸 C. 内因子 D. 淀粉酶 满分:4 分得分:4 11. 微量矿物元素是指占动物机体的比例在多少以下的矿物元素? A. 0.005% B. 0.01% C. 0.015% D. 0.02% 满分:4 分得分:4 12. 下面那个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A. 供能 B. 提供必需脂肪酸 C. 合成激素 D. 合成维生素A 满分:4 分得分:4 13. 下列维生素C产品中,哪种的稳定性最高? A. VC钠盐 B. VC钙盐 C. VC-2-多聚磷酸酯 D. 包膜VC 满分:4 分得分:4

营养与免疫

免疫应激与动物营养 营养与免疫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动物的营养状况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营养管理有利于提高动物对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第二,动物的免疫反应和临床疾病可以改变营养代谢和营养需要模式,必须根据新的营养特点调整营养管理模式才有利于动物健康的恢复。 营养对免疫的影响 蛋白质:蛋白质缺乏时,引起胸腺和脾脏退化,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导致免疫机能下降。蛋白质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营养,与免疫密切相关的氨基酸主要有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以及缬氨酸。 脂肪:脂肪对机体有免疫调节作用,必需脂肪酸缺乏时降低淋巴细胞免疫应答能力,过多时引起广泛的免疫缺陷,造成淋巴组织萎缩,淋巴细胞应答能力下降。 糖:多糖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一些寡糖也可使免疫机能增强。 维生素:V A参与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缺乏会导致免疫器官损害。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感染作用。VD具有刺激单核细胞增殖和活化作用,以及干扰T细胞介导的免疫力。VE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本身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免疫组织不受损害。VC具有抗应激、抗感染、抗氧化作用,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参与合成干扰素,提供免疫力。叶酸缺乏导致淋巴细胞发育受阻,VB6缺乏引起胸腺发育受阻,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核黄素缺乏,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细胞膜受损,免疫力降低。 矿物质:硒能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生成。锌缺乏会导致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减少,抗体水平下降。铜参与铜蓝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增强机体免疫力。铁缺乏会使免疫组织受损,免疫机能下降。铬是葡萄糖耐受因子的成分,抗应激。另外锰、钙、镁均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1 免疫应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厌食是免疫应激期的典型症状之一。 2 免疫应激对养分代谢的影响 2.1 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免疫急性期中,整个机体的蛋白质周转速度提高,氮排出增加,外周蛋白质的分解加快,骨骼肌蛋白的沉积降低,但肝急性期蛋白(Acute-phase protein,ACP)的合成量增加(Johnson,1997)。Jepson等(1986)研究发现,大鼠接受LPS刺激后,其骨骼肌蛋白的降解率增加60%~1 00%,合成率降低52%,而肝ACP的合成率增加22%~35%。Jahoor等(1999)也报道,仔猪接受松油脂刺激后,其骨骼肌蛋白的合成率降低,纤维蛋白原(一种急性期蛋白)的合成率升高。IL-l、IL-6和TNF-α均能介导骨骼肌蛋白的降解。Tayek(1996)发现单独注射TNF后,骨骼肌中几种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耗竭,血浆氨基酸(苯丙氨酸、丙氨酸和色氨酸除外)浓度降低。ACP的合成,也受IL-l、IL-6和TNF的介导(Richards等,1991),其中IL一6能直接刺激肝细胞氨基酸的吸收,而IL -l和TNF-α则主要是通过促进IL-6的产生,来增加ACP的合成。归结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当动物处于免疫应激状态时,其体蛋白质合成率下降,而降解率增加主要受4个因素的共同作用:l)免疫应激造成采食量下降,因而供给蛋白质合成所需的氨基酸受限。 2)免疫急性期中,动物骨骼肌的的氨基酸摄入机制受抑,骨骼肌中核糖核酸(RNA)的合成受抑。3)ACP合成和其他免疫相关过程(如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增加。在猪体内现已发现的ACP主要包括:C一反应蛋白、α-l一酰基糖蛋白(α-l-ACP)和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等。当猪接受免疫刺激时,血清中结合珠蛋白、C一反应蛋白以及α-1-ACP的浓度均升高。研究表明,供ACP合成的氨基酸至少60%来源于骨骼肌。当动物处于免疫急性期时,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肝的血流量和肝中氨基酸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_中国海洋大学考研网

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研大纲(一)水产动物营养学 1、蛋白质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分解和合成代谢;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和氨基酸平衡理论;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凯氏定氮法的原理等。 2、糖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糖代谢;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因等。 3、脂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脂肪消化吸收;脂肪酸分类、生理功能及代谢;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等。 4、能量营养 生物能量学和营养能量学的概念;表观可消化能和真可消化能;尿能和代谢能;鱼类能量收支方程;鱼类对能量的分配与利用等。 5、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和抗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6、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营养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7、营养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脂类和糖类间的相互转化;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维生素的关系;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矿物质的关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关系等。 8、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影响鱼、虾摄食和消化的因素、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对虾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等。 9、水产动物繁殖期的营养 亲体的营养(繁殖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和营养需要)和幼苗的营养(幼苗的生理独特性、营养需要、人工配合微颗粒饲料的特性)等。 10、营养免疫学 营养素和非营养型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等。 (二)水产动物饲料学 1、水产配合饲料与畜禽配合饲料的异同

原料粉碎粒度;水稳定性;饲料形状;营养成分等。 2、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原料 水产饲料原料分类;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新型饲料源的开发等。 3、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添加剂 水产饲料添加剂分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和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 4、水产动物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水产配合饲料的分类及优点;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及方法;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5、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评价(感官指标、显微镜检查、粒状饲料外形检查、颗粒饲料物理性质检查、黏团性饲料黏弹性测定、营养学指标、卫生学指标)、水产配合饲料的贮藏与保管等。 (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验方法 1、消化生理研究方法 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研究;食性和消化特性研究;消化产物吸收与运输的研究等。 2、饲养试验研究方法 可控环境的营养研究(目的意义、设备、试验动物选择与分组、试验饲料、试验管理、结果处理与计算);实际生产环境的营养研究(生产环境的要求与设施、试验管理)等。 3、能量学研究方法 总能测定;可消化能测定;可代谢能测定;摄食热增耗测定;标准代谢测定等。 4、营养免疫学研究方法 鱼类免疫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比容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溶菌酶、补体系统及替代途径补体活力);甲壳动物免疫学指标(总淋巴细胞密度和分化血淋巴细胞密度、酚氧化酶活力、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 5、分子营养学研究方法 差异显示PCR(DD-PCR)、抑制性消减杂交(SSH)、DNA芯片、荧光定量PCR等。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动物营养学试卷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哪一种维生素与硒元素在动物体内有协同抗氧化作用() A. 烟酸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E D. 叶酸 2. 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猪、鸡饲料中不需要补充() A. B族维生素 B. 维生素A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3. ()能较好地利用粗纤维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A. 成年鸡 B. 成年牛 C. 雏鸡 D. 犊牛 4. 下列哪种饲料不是蛋白质饲料() A. 羽毛粉 B. 大豆 C. 大麦 D. 棉仁粕 5. 维生素K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参与氨基酸、蛋白质代谢 B. 调节钙、磷代谢 C. 作为动物体内的抗氧化剂,防止体内易氧化物的氧化,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 D. 促进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的合成与激活,参与凝血过程 6. 高梁籽实中的抗营养因子是() A. 硫葡萄糖甙 B. 单宁 C.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D. 游离棉酚 7. 在饲养试验方法中,分期试验法应注意() A. 试验期尽可能短,不可拉得太长 B. 试验期可以在动物生理的任何一段时间内进行 C. 适用范围较广(即包括幼龄、成年、老年动物等)

D. 试验期的影响可以不考虑 8. 当日粮中缺乏钙磷时() A. 幼龄动物出现骨松症 B. 成年动物发生佝偻病 C. 幼龄动物出现骨软化症 D. 实际生产中对成年动物发生的骨松症和骨软化症是没有严格区别的 9. 动物维持能量需要() A. 用来进行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逍遥运动及体温调节的能量需要 B. 低于基础代谢的需要 C. 是基础代谢的一部分,需要加上逍遥运动及体温调节的能量需要 D. 即是进行基础代谢的需要 10. 限制性氨基酸() A. 可能是必须氨基酸 B. 不一定是必需氨基酸 C. 必须是必需氨基酸 D. 也可能是非必须氨基酸 11. ()微量元素不足,猪常出现口腔粘膜增生,食欲下降,皮肤角化不全等症状。 A. 铜 B. 锌 C. 碘 D. 锰 12. 下列对青绿饲料营养特点的描述中,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丰富,品质好 B. 干物质中钙含量丰富,钙磷比例适宜 C.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D. 含水量高,有效能含量低

改变人生的科学---营养免疫学(陈昭妃)

改变人生的科学---营养免疫学(陈昭妃) 大家好,您知道吗?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人类的寿命应该最起码拥有150岁,那为什么现代的人,寿命却只有活到60岁、70岁或80岁呢?其实我们生命还可以再延长1倍的,您想活得更长寿吗?仔细想一想,如何能够为自己再增加50岁的生命,不要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营养免疫学这门科学能够让您从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趋势的警讯 您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吗?人们为何会死亡,是因为年纪大了吗?人们死亡时又有那一张死亡证明书上写着长寿呢?相反的,死亡原因一栏总是写着死于癌症、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可见通常人们都是死于疾病。疾病不仅会缩短生命,它还会降低生活的品质,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如今全世界有10亿人体重超重,其中大概有3亿人患有肥胖症。肥胖症就象一块吸引疾病的磁铁,一旦患上肥胖症就会有得其它至少30种疾病的危险,像癌症、糖尿病和中风等。每年有700万人死于癌症,并有1000万癌症新患者,实际上每30秒

就有一人罹患癌症。每55秒就有一人死于癌症,全球有16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1亿7700万人患有糖尿病,到2030年全世界患糖尿病的数量将是现在的2倍,更可悲的是许许多多的孩子得到了成年人的疾病,1760万名5岁以下的儿童体重超重,越来越多的孩子罹患糖尿病和高血脂。如果我们还不采取行动的话,每三个孩子就会有一人会成为糖尿病患者。以上的这些数据中会有您的家人吗? 我有个朋友他完全不怕生病,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现在的医生都非常的厉害,药物也非常的先进,今天生病,明天就好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如果他说的都是正确的,那我想请问您:为什么会有人死亡呢?为什么不是每一个癌症患者都能够存活下来呢? 药物并不能保证治愈疾病,而且药物还有严重的副作用,有时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比疾病更可怕。最近有报道说美国每年有9万8千人死于医疗事故,其中很多的事故都是用药错误。必须注意如今许多的疾病都没有治愈的方法,举例来说:2003年SARS夺去900人的生命,而禽流感的死亡率高达30%。为什么没有方法治疗SARS和禽流感呢?SARS和禽流感病毒都是变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100) (b/B 100) …… (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试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 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 / 增重量×100% 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l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动物营养学试题

第一章动物营养学基本原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2,消化微生物消化3,吸收, 4,胃蛋白酶5,胰液6,胃酸, 7,必需氨基酸8,基础性胃液分泌, 二,选择题 1.下列不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 A.口腔B.食管C.胃D.小肠 2.下列不是胃液成份的是 A.蛋白酶B.盐酸C.内因子D.淀粉酶 3.胃液分泌调节过程中,胃蛋白酶分泌量最大的时期是 A.头期B.胃期C.肠期D.无法确定 4.关于盐酸生理作用的错误叙述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B.杀菌C.促进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C.促进维生素B12 的吸收 5.体内最重要的消化器官是 A.胃B.胰腺C.小肠D.大肠 6.水份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胃B.小肠C.大肠D.上述都不是 7.蛋白质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A.氨基酸B.二肽C.三肽D.小分子多肽 8.蛋白质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功能性物质B.能源物质C.机体结构物质D.其它物质无法取代 9.最有效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维生素 10.维生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组成机体结构B.能源物质C.促进特定生理生化反应D.以上都不是 三,填空题 1,胃液中的主要成份是和,它们直接参与过程。 2,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 pH 为,它主要由胃中的维持。 3,胃粘液能阻止胃中的向胃壁运动,并能中和胃的,保护胃粘膜本身不被消化。 4,胃液的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其中头期胃液分泌主要是由引起,胃期胃液分泌主要 由引起,肠期胃液分泌主要由引起。 5,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有、和。 6,胰液的主要成份有、和。 7,除了胰腺产生的消化液外,肠也能产生各种,它们的作用是将经胃液和胰液消化后的产物最 终分解成。 8,消化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酶类分别是:、和。 9,蛋白质最后吸收形式是,脂肪最后被吸收的形式是,碳水化合物最后被吸收的形式是。 10,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它们必需从获取,机体能合成的氨基本称为。

水产动物营养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 ):是试验蛋白质或饲料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与标准蛋白质中相应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之比的几次根。 EAAI=[(a/A 100)(b/B 100)……(j/J 100)]1/n n-代表氨基酸数目;a,b,c……j —验蛋白质中各个必需氨基酸量;A,B,C……J —标准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可以鱼、虾体蛋白质或鱼卵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作为标准量。 2、蛋白质互补作用:各种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配比虽然不同,但可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互相取长补短,相互补偿,使其比值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亦可称为氨基酸互补作用。 3、氮平衡:所谓氮的平衡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可用下式表示B=I-(F+U)式中B—氮的平衡;I--摄入的氮量;F—粪中排出的氮量;U—尿中排出的氮量; 4、饲料系数二饲料消耗量/增重量X100%饲料系数越低,说明该饲料转化率提高,该饲料使用效果越好。 5、必需脂肪酸(EAA ):是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摄食率:单位时间(常指一昼夜)单位体重的鱼体的摄食量 7、特定生长率(SGR):反应单位时间鱼体生长速率的指标。SGR= (In wt-ln w0)/t 9、抗营养因子:指的是食品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及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包括: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单宁酸、植酸、非淀粉性多糖、棉酚、皂甙、环丙烯脂肪酸、抗维生素、脂肪氧化酶等? 10、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异常大量地在肝脏内蓄积,使肝脏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病症。 11、标准代谢:一尾不受惊动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的消耗。 12、净能(NE):代谢能(ME)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HI)量,即NE=ME-HI。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 13、体增量:动物摄食后体产热的增加量。 17、高密度脂蛋白(H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外胆固醇转运至肝脏,由于其密度很高,所以称为高密度脂蛋白。 18、低密度脂蛋白(LDL ):存在于血浆中的与脂肪转移运输有关的脂蛋白,功能是将肝内胆固醇转运出去,其密度很低,故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19、氮能比:指1kg饲料的总热能值与其粗蛋白质含量(%)的比值。C/P=1磅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 ),后来也写作C/P=1kg饲料中所含的总能(kJ)/1kg 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g) 20、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常用作载体的有玉米,麸皮,小麦粉,大豆粉,机榨油粕,脱脂米糠和稻壳等。 21、稀释剂:指掺入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可做稀释剂的原料有,脱脂玉米粉,葡萄糖,磷酸二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麦粉等。 二、问答 1、水产饲料未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1)规范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与操作规程,统一研究方法,规范实验设计。 (2)完善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量。 (3)营养代谢和调控的深入研究,蛋白质,脂肪酸和糖类在水产动物体内的分解和合成代谢 途径,以及与营养水平的关系等。

食品免疫学总结

1.免疫: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 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 2.免疫学:研究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御功能和有害病理作用及其 机制,以发展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 3.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二复始循环过程。 4.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5.黏膜淋巴系统:是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 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齐冠华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及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6.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 免疫器官的特点区域。 7.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一类小分子 量可溶性糖蛋白。 8. 9. 10. 11. 12.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及免疫效应细胞) 的性质。 13.半抗原载体现象:小分子物质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诱导产生免疫应答,但当它们与大 分子物质(载体)连接后,就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这种现象称为半抗原—载体现象。 14.异种抗原:自另一物种的抗原物质如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异种血清和蛋白等。 15.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的特性。 16.可变区:指轻链和重链中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 17.自身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 18.,植物及微生物组织之间的共同 抗原。 19.超抗原:某些物质具有强大的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此物质称为超抗原。 20.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殊化学基团。 21.抗原结合价:抗原分子表面能与抗体结合的决定簇总称。 22.半抗原-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不同载体与同样的半抗原连接后具有不同的免疫原性, 只有当初次与再次免疫室,将半抗原结合在相同载体上才能产生抗原抗体的增强效应。 23.共同抗原:带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的抗原。分为类属抗原和异嗜性抗原两类。 24.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 共同抗原) 结合 发生反应,此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25.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如:细菌、病毒及大多数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 节知识点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