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最新日本留考大纲-理科(化学)-※新シラバス(平成27年6月试験より)

2015年最新日本留考大纲-理科(化学)-※新シラバス(平成27年6月试験より)

2015年最新日本留考大纲-理科(化学)-※新シラバス(平成27年6月试験より)
2015年最新日本留考大纲-理科(化学)-※新シラバス(平成27年6月试験より)

平成25年12月 日本留学試験 基礎学力科目 シラバス改訂版

(平成27年6月試験の出題から適用)

< 理科シラバス >

[ 試験の目的 ]

この試験は,外国人留学生として,日本の大学(学部)等に入学を希望する者が,大学等において勉学するに当たり必要とされる理科科目の基礎的な学力を測定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する。 [ 試験の種類 ]

試験は,物理?化学?生物で構成され,そのうちから2科目を選択するものとする。

[ 出題の範囲 ]

出題の範囲は,以下のとおりである。なお,小学校?中学校で学ぶ範囲については既習とし,出題範囲に含まれているものとする。出題の内容は,それぞれの科目において,項目ごとに分類され,それぞれの項目は,当該項目の主題又は主要な術語によって提示されている。

化学シラバス

出題範囲は,日本の高等学校学習指導要領の「化学基礎」及び「化学」の範囲とする。

Ⅰ 物質の構成

1.物質の探究

(1)純物質と混合物

元素,同素体,化合物,混合物,混合物の分離,精製

(2)物質の状態

物質の三態(気体,液体,固体),状態変化

2.物質の構成粒子

(1)原子構造

電子,陽子,中性子,質量数,同位体

(2)電子配置

電子殻,原子の性質,周期律?周期表,価電子

3.物質と化学結合

(1)イオン結合

イオン結合,イオン結晶,イオン化エネルギー,電子親和力

(2)金属結合

金属結合,自由電子,金属結晶,展性?延性

(3)共有結合

共有結合,配位結合,共有結合の結晶,分子結晶,結合の極性,電気陰性度

(4)分子間力

ファンデルワールス力,水素結合

(5)化学結合と物質の性質

融点?沸点,電気伝導性?熱伝導性,溶解度

4.物質の量的取扱いと化学式

(1)物質量など

原子量,分子量,式量,物質量,モル濃度,質量%濃度,質量モル濃度

(2)化学式

分子式,イオン式,電子式,構造式,組成式(実験式)

Ⅱ 物質の状態と変化

1.物質の変化

(1)化学反応式

化学反応式の表し方,化学反応の量的関係

(2)酸?塩基

酸?塩基の定義と強弱,水素イオン濃度,pH,中和反応,中和滴定,塩

(3)酸化?還元

酸化?還元の定義,酸化数,金属のイオン化傾向,酸化剤?還元剤

2.物質の状態と平衡

(1)状態の変化

分子の熱運動と物質の三態,気体分子のエネルギー分布,絶対温度,沸点,融点,融解熱,

蒸発熱

(2)気体の性質

理想気体の状態方程式,混合気体,分圧の法則,実在気体と理想気体

(3)溶液の平衡

希薄溶液,飽和溶液と溶解平衡,過飽和,固体の溶解度,気体の溶解度,ヘンリーの法則 (4)溶液の性質

蒸気圧降下,沸点上昇,凝固点降下,浸透圧,コロイド溶液,チンダル現象,ブラウン運動,

透析,電気泳動

3.物質の変化と平衡

(1)化学反応とエネルギー

化学反応と熱?光,熱化学方程式,反応熱と結合エネルギー,ヘスの法則

(2)電気化学

電気分解,電極反応,電気エネルギーと化学エネルギー,電気量と物質の変化量,

ファラデーの法則

(3)電池

ダニエル電池や代表的な実用電池(乾電池,鉛蓄電池,燃料電池など)

(4)反応速度と化学平衡

反応速度と速度定数,反応速度と濃度?温度?触媒,活性化エネルギー,可逆反応,

化学平衡及び化学平衡の移動,平衡定数,ルシャトリエの原理

(5)電離平衡

酸?塩基の強弱と電離度,水のイオン積,弱酸?弱塩基の電離平衡,塩の加水分解,

緩衝液

Ⅲ 無機化学

1.無機物質

(1)典型元素(主要族元素)

各族の代表的な元素の単体と化合物の性質や反応,及び用途

1族:水素,リチウム,ナトリウム,カリウム 2族:マグネシウム,カルシウム,バリウム 12族:亜鉛,水銀 13族:アルミニウム

14族:炭素,ケイ素,スズ,鉛 15族:窒素,リン

16族:酸素,硫黄 17族:フッ素,塩素,臭素,ヨウ素

18族:ヘリウム,ネオン,アルゴン

(2)遷移元素

クロム,マンガン,鉄,銅,銀,及びそれらの化合物の性質や反応,及び用途

(3)無機物質の工業的製法

アルミニウム,ケイ素,鉄,銅,水酸化ナトリウム,アンモニア,硫酸など

(4)金属イオンの分離?分析

2.無機物質と人間生活

上記の物質のほか,人間生活に広く利用されている金属やセラミックス

代表的な金属の例:チタン,タングステン,白金,ステンレス鋼,ニクロム

代表的なセラミックスの例:ガラス,ファインセラミックス,酸化チタン(IV)

Ⅳ 有機化学

1.有機化合物の性質と反応

(1)炭化水素

アルカン,アルケン,アルキンの代表的な化合物の構造,性質及び反応,石油の成分と利

用など

構造異性体?立体異性体(シス-トランス異性体,光学異性体(鏡像異性体))

(2)官能基をもつ化合物

アルコール,エーテル,カルボニル化合物,カルボン酸,エステルなど代表的化合物の

構造,性質及び反応

油脂?セッケンなど

(3)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族炭化水素,フェノール類,芳香族カルボン酸,芳香族アミンなど代表的な化合物

の構造,性質及び反応

2.有機化合物と人間生活

(1)上記の物質のほか,単糖類,二糖類,アミノ酸など人間生活に広く利用されている有機化合物 [例] グルコース,フルクトース,マルトース,スクロース,グリシン,アラニン

(2)代表的な医薬品,染料,洗剤などの主な成分

[例] サリチル酸の誘導体,アゾ化合物,アルキル硫酸エステルナトリウム

(3)高分子化合物

ⅰ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代表的な合成繊維やプラスチックの構造,性質及び合成

[例] ナイロン,ポリエチレン,ポリプロピレン,ポリ塩化ビニル,ポリスチレン,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ラート,フェノール樹脂,尿素樹脂

ⅱ 天然高分子化合物:タンパク質,デンプン,セルロース,天然ゴムなどの構造や性質,

DNAなどの核酸の構造

ⅲ 人間生活に広く利用されている高分子化合物(例えば,吸水性高分子,導電性高分子, 合成ゴムなど)の用途,資源の再利用など

2020年全国卷2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0题,共300分,共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线;再猜告知、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I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 2O 5 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 O 5 ,1mo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 子式为 A.C 14H 18 O 5 B.C 14H 16 O 4 C.C 16H 22 O 5 D.C 16H 20 O 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 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1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熟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 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 Fe3+ 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 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 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与产学官合作.doc

[转载]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与产学官合作(图)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网 图1 日本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图

图2 日本的创新体系与政策课题 图3 从基础研究到市场的完整价值链之概念图

图4 TLO组织产生的历史必然 图5 大学、TLO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图6 日本TLO业务运作概要图 前不久,由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组织的中国科学院首期“赴日本科研管理高级培训班”圆满地完成了赴日培训。本次培训恰值温家宝总理赴日进行“融冰之旅”友好访问,培训班所到之处受到日本有关方面的热情接待。在日期间,学员们听取了来自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13次讲座(报告);参观了丰田、松下、东芝和岛津等4个世界500强企业;访问了理化学研究所、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和著名的私立庆应义塾大学,并同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和讨论,收 获颇丰。 日本以其占世界0.3%的国土面积和2%的人口,创造了每年占世界16%的GDP,成为世界第二经济科技强国,已有9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这些都给学员们带来许多思考和启发。其中感触最深的一是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二是日本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中完整价值链的建立;三是国立研究机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和企业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中国科学院创 新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日本的国家创新体系 1995年日本颁布的《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提出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作为基本国策,这可以视为日本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开端,它改变了以往偏重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开发应用技术的做法,转而注重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技术持续推动经济发展。为此,自1996年起,日本连续制订了3个为期5年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这与中科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时间大体相当。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的 时间完全一致。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对日本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图1是日本国家创新体系概念图,它从日本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以及国民性等国家、社会的最基础层面出发,层层演进,通过科学技术及产业两方面的发展最终让市场进行检验,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创新 体系的各个环节。 如果说图1表示的仅仅是创新体系的概念,那么图2就是从组织单元结构方面表明了日本创新体系各个单元(机构组织、政策法规等)发挥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也就是产(企业)、学(大学和科研机构)、官(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技术转移机构在其中所起 到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日本,企业早已确立了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日本全部R&D 经费的60%以上,市场机制是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方式。大学(包括科研机构)在为社会提供研究成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培养大批量的优秀工程师。日本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对国家创新活动进行引导、扶持和干预,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多方面强有力的保障。

2015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赏析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A 【解析】 考察化学变化的概念。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物理吸附作用。热碱溶液有利于酯类物质的水解,可用热碱液除去油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可以用来保存水果;铁粉可防止食品被氧化,硅胶可使食品保持干燥。选择A。 【知识点】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C 【解析】 考察同分异构体种类。根据四联苯的两个对称轴,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结构。选择C。 【知识点】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答案】B 【解析】 考察化学反应中固体质量改变的分析。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后,CuO→Cu固体的质量减小;二

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生成Na2CO3,固体的质量增大;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固体的质量不变;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置换出铜,Zn→Cu,固体的质量减小。选择B。 【知识点】 【答案】D 【解析】 考察实验基本操作。解析:A错,玻璃棒应靠在滤纸的三层处;B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朝下;C 错,进气管应长,进入溶液中。D正确,是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选择D。 【知识点】 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 c(HS-)=1×10—5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 c(Na+)+ c(H+)= c(OH-)+c( HC2O4-) D.pH相同的①CH3COO 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 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化学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选C。硅胶吸水后仍为固体切,不易泄露,所以A正确;P2O5吸水后变为磷酸,有腐蚀性,所以不能作食品干燥剂,B项正确;C项六水氯化钙已不能吸水,所以不能作食品干燥剂,错误;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且无腐蚀性,D项正确。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 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 羧酸和2 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 C14H18O5 B. C14H16O4 C. C16H22O5 D. C16H20O5 【解析】选A。根据酯水解的方程式:酯+2水=羧酸+2乙醇,可以得出C18H26O5+ 2H2O=羧酸+2 C2H6O,根据原子守恒,可以得出羧酸的分子式为C14H18O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厲性次序为c>b>a B. 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 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 元素abc各自最髙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解析】选B。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说明是a是H元素,b、c的最外层有6、7个电子,说明是S、Cl元素,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K元素。元素的非金厲性次序为c>b>a,A正确; K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是K+,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不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错误;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氢化钾、硫化钾和氯化钾,C正确;abc元素各自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分别为+1和-1, +6和-2,+7和-1,所以各自最髙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D正确。 10.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 N A D.235g核素,净产生的中子数为10 N A 【解析】选C。1mol乙醇中含有8mol的共价键,60g乙醇为1mol,所以含有8 N A共价键,A错误;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含有碳元素1mol,而含碳元素的物质有H2CO3、HCO3-和CO32-,所以三者的和为1mol,B错误;钠在反应中只失去一个电子,23g钠为1mol,所以不管生成什么,均失去电子1 N A,C正确;由方程式 可知净产生电子数为9,所以235g核素为1mol,净产生 的中子数为9 N A。 11.分子式C5H10O2并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 B.4种 C. 5种 D.6种 【解析】选B。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为羧酸,分子式C5H10O2的羧酸为一元饱和羧酸,相当于把羧基放在丁基上,丁基有四种,所以羧酸有四种。 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7研究前沿_化学与材料科学

2017 研究前沿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科睿唯安 七、化学与材料科学 1. 热点前沿及重点热点前沿解读 1.1 化学与材料科学 Top 10 热点前沿发展态势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主要分布在太阳能电池、有机合成、纳米技术、超级电容器、自由基聚合、上转换发光等领域。与2013-2016 年相比,2017年 Top10热点前沿既有延续又有发展。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连年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在今年的Top10热点前沿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延续了去年对非富勒烯受体(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则侧重空穴传输材料研究。在有机合成领域,碳氢键的活化反应也是连年入选,往年侧重在钌、铑等贵金属的催化转化,今年是非贵金属钴的催化转化,另外今年还突出了间位碳氢键的活化。在纳米技术领域,不仅继续有具体的前沿研究入选,而且首次出现宏观的研究概念――纳米组装学。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基于纳米孔碳电极(2014年)、纳米二氧化锰电极材料(2016年)的超级电容器曾经入选热点前沿或新兴前沿,今年入选的是基于NiCo2S4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在自由基聚合领域,继2014年入选新兴前沿后,光引发的聚合反应今年成为热点前沿。在上转换发光领域,“三重态-三重态湮灭上转换”入选热点前沿。

1.2 重点热点前沿——三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传统的合成化学基于活性官能团的相互转化,通常需要繁琐的预官能团化步骤。而碳氢键的直接化学转化可以避免这一过程,大大提高反应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蓬勃发展。近十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直接官能团化反应已成为重要的合成工具,特别是贵金属(铑、钌、铱、铂、金、银等)催化成果显著。然而,高昂的成本以及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限制了贵金属催化的大规模应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的第一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镍、铜等)。这点在《研究前沿》系列报告中也得以体现:在2013年和2014年的报告中,“钌、铑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进入化学领域Top10热点前沿,本年度则是“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入选。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可分为低价钴(CoⅡ)催化和高价钴(CoⅢ)催化两类。本研究前沿是高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活化反应。2013年,日本东京大学金井求(Motomu Kanai)教授和川岛茂裕(Shigehiro Kawashima)博士报道了Cp*CoⅢ(Cp*= 五甲基环戊二烯)络合物催化的2-苯基吡啶碳氢键活化直接加成到亚胺、烯酮上的反应。此后,研究人员不断扩大Cp*Co Ⅲ催化剂的应用围并研究其催化机理。与其替代对象Cp*RhⅢ相比,Cp*CoⅢ不仅可用于前者催化的反应,而且由于反应活性差异,导致可能采取不同的反应路线从而生成不同的产物。 如表31所示,在本研究前沿中,德国、日本、美国、国以及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发表了多篇核心论文。日本东京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明斯特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学、大学、中科院化物所等研究机构的工作也比较突出。

日本人の起源

祖先」は洞窟で何を思ったのか? その洞窟は、とにかく巨大だった。体育館のようにだだっ広く、奥に向かって小高い丘になっている。その先はまっ暗で何も見えない。高いところで、?ナツバメやコ?モリが舞っている。 不思議と怖さはない。むしろ、大きなゆりかごの中にいる気分だ。4万年ほど前、ここに「祖先」たちがいたかと思うと、洞窟の奥の暗闇に向かって「会いに来たよ」と走り出したくなる。 マレーシ??ボルネゝ島のニ?洞窟。私がここを訪れたのは、「祖先」の足跡をこの目で確かめたかったからだ。2人の人類学者、国立科学博物館の海部陽介と沖縄県立博物館?美術館の藤田祐樹に同行してもらった。 東京から首都ク?ラルンプール、そしてボルネゝへ。2日かけてブルネ?との国境の町ミリに入った。そこから車で2時間ほど走り、ようやくニ?国立公園の入り口にたどりつく。ニ?川を渡し舟で渡り、鳥や虫の声を聞きながらジャングルを歩くこと1時間。石灰岩の切り立った崖にぶつかり、木でできた階段を5分ほど上ると――。 「さあ、我らが故郷に到着だ」。洞窟の前で、案内役のサラワク博物館長、?ポ??ダタンが歌うように言った。 ここで1958年、人間の頭蓋骨(ずがいこつ)が見つかった。深さ2.5メートルの地中に眠っていたため、「デ?ープスゞル(The Deep Skull)」と名づけられた。 2000年、サラワク博物館や英ケンブリッジ大の合同調査団が4年かけて発掘現場の地層やデ?ープスゞルを再検証し、「約4万2000年前の20歳前後の女性」と特定した。東南?ジ?最古の現生人類(ホモ?サピ゛ンス)だったのだ。 洞窟を訪ねる2日前、私たちはサラワク博物館でデ?ープスゞルと対面した。ふだんは館長室で厳重に保管され、めったに人目に触れることはないらしい。 館長の?ポ?が、白い紙箱からうやうやしく骨を取り出す。茶褐色で薄く、はかなげだ。4万年の時を超え、身内と向き合っているような気分になる。 「思ったより華奢(きゃしゃ)ですね。骨と骨の結合部分に、まだ成人になりきっていない特徴もある」。海部はいろいろな角度から観察し、そんな感想を口にした。

2015高考化学全国卷一(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 硝酸 C .醋 D .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种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 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3 C .3:2 D .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 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12.W 、X 、Y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 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 N N N

2015年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和答案

2015年 全国卷1理综化学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 g D 2O 和18 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 .2 L0.5 mol·L -1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 离子数为2 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应为 A .1:1 B .2:3 C .3:2 D .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6O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CO 2+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l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W > 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 > 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 Z D .X 与Y 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3.浓度均为0.10 mol·L - 1、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 pH 随lg V V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 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 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 氧化为Fe 3 + B . 将铜粉加入1.0 mol·L - 1Fe 2(SO 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 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 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 将0.1 mol·L - 1MgSO 4溶液滴入NaOH 溶液 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 -1 CuSO 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

现代配位化学研究的领域及配位学的应用

现代配位化学的研究领域及配位化学的应用现代配位化学既有理论又有事实,它把最新的量子力学成就作为自己阐述配合物性质的理论基础, 也力图用热力学、动力学的知识去揭示配位反应的方向 和历程。 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发展阶段的现代配位化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从宏观到微观 现代配位化学进入到物质内部层次的研究阶段,也即进入了微观水平的研 究阶段。现在不只研究配位化合物的宏观性质,而且更重视物质微观结构的研 究即原子、分子内部结构特别是原子、分子中电子的行为和运动规律的研究, 从而建立了以现代化学键理论为基础的化学结构理论体系。 现代配位化学是既有翔实的实验资料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完全科学。 ●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化方向发展 现代配位化学特别是结构配位化学已普遍应用线性代数、群论、矢量分析、拓扑学、数学物理等现代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了,并且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 计算,对许多反映结构信息及物理化学性能的物理量进行数学处理。这种数学 计算又与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多功能的定量实验测定方法相结合,使对配位 化合物性质和结构的研究达到了精确定量的水平。 ●既分化又综合,出现许多边缘学科 现代配位化学一方面是加速分化,另一方面却又是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 综合、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 配位化学的地位 一、现代配位化学的研究领域

现代配位化学主要有七大活跃领域部分,分别为超分子化学、兀酸配休及小分子配体络合物、过渡金属有机络合物、金属原子簇络合物、络合催化、生物配位化学、富勒烯化学-老元素新发现(纳米材料)。 (一)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种以上的化学物种通过分子间力相互作用缔结而成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的科学。简而言之,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处于化学学科与物理、生命科学相互交叉的前沿学科。它的发展不仅与大环化学(冠醚、穴醚、环糊精、杯芳烃、富勒烯等)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与分子自组装、分子器件和新颖有机材料的研究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超分子化学将四大基础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1.分子识别 所谓分子识别是指主体(受体)对客体(底物)选择性结合并产生某种特定功能的过程,是分子组装及超分子功能的基础(锁与钥匙的关系)。

日本厂家中日名字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5 发帖:30651 威望: 162604 点 金钱:3041300 正方币 贡献: 863 点 注册时间:2006-02-27 最后登录:2009-02-09 日本厂家中英文对照名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10563710.html,/haiheng17_Article_10139.html 新潟理研测范 Niigata Riken Sokuhan Co.,Ltd 理研测范 Riken Sokuhan Co.,Ltd 明石 Akashi Corporation 暁制作所 Akatsuki MFG. Co.,Ltd 朝日电机制作所 Arrow Electronics Ind. Co.,Ltd 爱特尼克 Attonic Co.,Ltd 安立计器 Anritsu Meter Co.,Ltd 五十铃制作所 Isuzu Seisakusho Co.,Ltd 今田 Imada,Inc 威纳公司 Winner Co.,Ltd A & D公司 A & D Company,Limited 新潟精机 Niigata Seiki Co.,Ltd

爱拉塑特龙 Elastron Inc. 欧士机 OSG Corporation OKM卡尔蔡司 OKM (Carl Zeiss Technology) 大阪精密机械 Osaka Seimitsu Kikai Co.,Ltd 大冢大菱光学 Otsuka Optics Co.,Ltd 大西测定工具制作所 Ohnishi MFG. Co.,Ltd 大场计器制作所 Obakeiki Seisakusho Co.,Ltd 欧霸 Oval Corporation 大菱计器制作所 Obishi Co.ltd 尾崎制作所 Ozaki MFG. Co.,Ltd 小野测器 Ono Sokki Co.,Ltd 奥普泰克斯 Optex Co.,Ltd 卡通光学 Carton Optical Industries,Ltd 卡斯通公司 Custom Corporation 钟太克

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主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

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主要方面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 杜灿屏 唐 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北京100083) Aggrega tion of Organ ic M olecules and Free -Rad ica l Chem istry :the Fron tiers of Physica l Organ ic Chem istry D u Canp ing T ang J in (D ep artm en t of Chem ical Sciences ,N ati onal N atu 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 ina ,B eijing 100083,Ch ina ) 物理有机化学是现代有机化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当今有机化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之一,它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上,用物理化学的、定量的、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反应途径的宏观和微观细节是物理有机化学的核心课题之一,自由基反应的线性自由能关系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前沿。生命科学中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包括主2客体化学中的模拟酶催化反应,主体分子提供的微环境可控制反应,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以及疏水亲脂作用等都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我国的物理有机化学系统研究起步于60年代初,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自1981年首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讨论会以来,到目前已发展成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系列会议。 目前,我国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已有一支稳定的队伍,某些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主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列为“八五”重大项目,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蒋锡夔和中国科技大学刘有成两位院士作为项目学术带头人。该项目由6个子课题组成,参加单位有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感光所、兰州大学、南开大学。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并于1997年7月通过结题验收,项目总评为特优。“八五”期间这个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07篇,其中66篇发表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出版专著1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多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培养有关学科的博士22名、硕士26名。下面分几个方面对该项目作一介绍。 11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及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曲 疏水亲脂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其中有机分子在溶剂中的簇集与自卷曲是这种作用的具体表现,它与许多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该项目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及其驱动的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曲的研究和超分子体系中自组装及分子识别的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明确了概念,提出了衡量分子簇集 第10卷第1期1998年3月化 学 进 展PRO GR ESS I N CH E M ISTR Y V o l .10N o.1M ar .,1998

日本理研GX-2012复合气体检测仪

日本理研GX-2012复合气体检测仪 一、产品参数: 1、规格:GX-2012 2、检测气体:所有可燃气体、氧气(O2)、硫化氢(H 2S)、一氧化碳(CO) 3、检测原理:催化燃烧、原电池原理、电化学原理、导热 4、检测范围:(分辨率) 0~100%LEL(1%LEL) 0~100%VOL(1%VOL) 0~40vol%(0.1vol%) 0~100.0ppm(0.5ppm) 0~500ppm(1ppm) 5、采样方式:泵吸式 6、液晶显示:液晶数段显示;警报时背光自动点亮 7、报警点:(用户可调)1st:10%LEL、2nd:50%LEL、超量程:100%LEL 低报警:19.5vol%、高报警:23.5vol%、超量程:40.0vol% 一级:5.0ppm、二级:30.0ppm、

TWA:10.0ppm、STEL:15.0ppm超量程:100.0ppm 一级:25.0ppm、二级:50.0ppm、TWA:25.0ppm、STEL:200ppm、超量程:500ppm 8、报警类型:气体报警:两级预设报警点;STEL、TWA、超量程报警(用户可调)和结束 9、故障报警:传感器连接,电池电量低,低流量、电路麻烦和标定误差 10、报警显示:气体报警:LED灯闪烁;蜂鸣器鸣叫;气体浓度值闪烁;振动 11、故障报警:震动,显示故障信息 12、功能:手动背光液晶(报警时自动点亮);数据下载(40小时);STEL、TWA、峰值保持; 报警曲线,直接充电;实时显示时间,自动校准数据传输红外数据传输 13、温湿度:-20℃~+50℃;0~95%RH,非凝结 14、反应时间:T90:小于30秒 15、工作时间:碱性电池:锂离子电池15小时:10小时70°F (21°C) 16、使用电源:锂离子电池组,或3“AA碱性电池”;可互换 17、安全认证:ATEX II1G Ex ia IIC T4、IECEx Zone 0Ex ia IIC T4、CSA Approval、CE 18、尺寸重量:约143(H)*71(W)x43(D,约350克。

最新2015年全国二卷化学(带答案)

7.食品干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 2O 5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2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 3 用作食品干燥剂 4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O 5,1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 羧酸和2mol 乙醇,该羧 5 酸的分子式为 6 A.C 14H 18O 5 B.C 14H 16O 4 C.C 16H 22O 5 D.C 16H 20O 5 7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8 -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 9 述错误的是 10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11 合物 12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13 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14 10. 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5 A .60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 N A 16 B .1L0.1mol ?L -1 的NaHCO 3溶液中HCO -3 和CO2-3 的离子数之和为0.1N A 17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 N A 18 D .235g 核素U 23592发生裂变反应:n U 1 023592+裂变 n 10Xe Sr 10136 549038++,净产生的中子(n 10 )数为19 10 N A 20

大科学装置的科普功能开发与利用_以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加速器为例_李英杰

大科学装置的科普功能开发与利用 —— —以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加速器为例李英杰1白 欣2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100084)1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48)2 A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Large Scientific Facility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Li Yingjie 1 Bai Xin 2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1 (Department of Physic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2 Abstract :The large scientific facility is the foundation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both for sci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Study of large scientific facilities holds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but for society and strategic direction as well.It is a key concern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to improve the multipurpose use of large scientific facilities and better develop their systematic effectiveness.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accelerators in Japan and Taiwan area ,we discuss in this paper on how to exploit and make better use of the large science facilities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Keywords :large scientific facility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ccelerator CLC Numbers :G2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3-8357(2015)05-0010-08 [摘要]大科学装置是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大科学装置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 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提高大科学装置综合利用效率并充分挖掘开发其科普功能应成为科普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以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加速器这类大科学装置为例,探讨了如何开发与合理利用大科学装置的科普功能。 [关键词]大科学装置科普加速器[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57(2015)05-0010-08 收稿日期:2015-05-27 作者简介:李英杰,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研究生,Email:liyingjiedd@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10563710.html,; 白欣,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史与科学普及研究,Email:baixin@https://www.wendangku.net/doc/6410563710.html,。 专题□

日本炼铁技术COURSE50研发现状

日本炼铁技术COURSE50研发现状 1 前言 COURSE50是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委托神户制钢、JFE、新日铁、新日铁工程公司、住友金属、日新制钢6家公司共同开展的“环境友好型炼铁技术开发”项目,于2008年7月22日获得通过。 考虑到今后对钢铁材料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并且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即使到2050年仍需要一定数量的铁矿石还原生产高性能的钢材。因此,将立足于铁矿石还原能根本性减排CO2的技术作为长期项目展开研发工作。 该项目其中一项技术是碳还原铁矿石产生的CO2无害化处理技术。为此,需要开发高效CO2吸收剂、评价实验规模设备、开发余热吸收液体的再生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开发形成从高炉煤气中高效分离CO2的技术。 另一项技术是氢还原技术。氢还原技术是一项中长期的创新型研发项目,在进行氢还原机理等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在氢源方面,副产煤气的富氢技术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上述两项技术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基础研究和实验研究,所以,各产业界都请求相关的大学和研究单位给予协作,尽快推进开发速度。这些开发成果实用化时,分离回收CO2的储存和监控技术、低CO2的氢供给和电力供应等社会基础条件的整备也是不可缺少的。 2 COURSE50技术概要

COURSE50技术开发内容是:利用焦炉800℃余热提高焦炉煤气(COG)氢含量技术、用氢还原铁矿石的反应控制技术、从高炉煤气中分离并回收CO2技术以及扩大炼铁厂余热利用减少CO2排放技术。 上述技术的开发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8~2012年,共5年;第二阶段是综合实验阶段。最终目标是使CO2排放量减少30%。 第一阶段(2012年)的目标是: ①开发减少高炉排放CO2的技术 . 研究氢还原铁矿石的机理、研发控制氢还原铁矿石反应的基础技术; . 开发氢浓度增加一倍的焦炉煤气(COG)富氢改质技术; . 在高炉用氢还原铁矿石所需高强度-高反应性焦炭制造技术方面,由于高炉的技术要求尚未确定,所以先确定中间实验的焦炭评价指标。 ②开发从高炉煤气(BFG)分离回收CO2的技术 从高炉煤气(BFG)分离回收CO2的成本目标是2000日元/t-CO2。 为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开展的研究工作见表1~表3。 表1 减少高炉排放CO2技术的开发

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7、(2015新课标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8、(2015新课标1)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12、(2015新课标1)W、X、Y、Z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 B.阴离子的还原性:A>Z C.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D.X与Y不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 13、(2015新课标1)浓度均为0.10 mol/L、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 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c(M+)/c(R+)增大 26、(2015新课标1)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2,K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