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赠花卿

赠花卿

赠花卿
赠花卿

赠花卿(杜甫)

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主要赞美了乐曲的无比美妙。共有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地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本课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乐曲美”,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美,在教学中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诵读。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自己的情意与古诗沟通。教师通过讲故事,以学生生活中喜欢的方式了解古诗含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有初步的感悟之后,让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从而体会诗人的心情,这也是学生与古诗、与诗人的情感与沟通。此外,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因此古诗教学就是读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认识丝管——欣赏乐曲——音乐擂台,带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知识,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欣赏美,体会美。

教学目标:

1、会认“卿、锦、管”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它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乐器,导入课题

1、(挂图出示)各种乐器,有琵琶、笛、箫、笙,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2、这些就是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在当时驻扎在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花卿的府上,听到弹奏出来的美妙乐曲,不禁写下了一首诗《赠花卿》。你们想读读吗?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

2、指名认读生字,再读准“赠、卿、纷”三个字。

3、游戏巩固。

4、指名读古诗,并正音。

5、教师范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6、反馈:指名说。学生理解多少就说多少。把相应的诗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吗?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三、再读古诗,体会古诗韵昧

1、师讲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乐曲如此之美,杜甫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将这首诗赠给花卿。

师:诗人如此陶醉,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古诗。

3、学生再美美地读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请喜欢第1句的同学读第1句。

(1)师评:想看看吗?(看图)

(2)师解说:成都城中丝弦管乐纷纷奏响,那乐曲轻悠、柔美,杂错而又和谐。日日奏个不停。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人蓝天白云间。真动听呀!你们也想美美地读读这一句吗?

学生自由练读第1句。

(3)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第1句。

师评:我听出日日演奏个不停,真是“日纷纷”(示范读)

师评:我仿佛听到那美妙的乐曲“半入江风半入云”(示范读)

(4)男、女生读,齐读。

学习古诗第2句:

5、咱们来欣赏一段乐曲放松放松吧。播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听完后随机采访:你怎么这样陶醉呀,心情怎样?

6、诗人和你们一样,当他听到像仙乐一样的乐曲,情不自禁地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呀,这样美妙的乐曲,只有天上的仙境才能听到,人间真是难得听到几回呀!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像诗人—样,把你美好的感受读出来。读好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

(1)学生自由读第2句。

(2)指名读。

师:谁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

生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

师评:我愿当他的好朋友,认真听来认真评:你读得真好,我们已经被你带到美妙的乐曲中去了。让我们也来像他一样美美地一读吧。齐读。

7、配乐朗诵。

四、音乐擂台

1、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能美美地朗读给大家听吗?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音乐擂台:这里有各种不同的音乐,你可以自由选择美妙的乐曲配上朗诵。先准备一下,可以找好朋友一起朗诵,也可以小组合作。看看哪组获得擂主。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读。师生评议。

3、师生合作读,共同展示。

五、课后延伸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是个创作天地很广阔的诗人,被称为“诗圣”。请同学们下课后。再收集杜甫的诗,我们开一个“诗歌展示会”,读一读,背一背,画一画,唱一唱都行。

板书设计

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教学反思:

《赠花卿》教学设计

《赠花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主要赞美了乐曲的无比美妙。共有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地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本课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乐曲美”,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美,在教学中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诵读。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自己的情意与古诗沟通。教师通过讲故事,以学生生活中喜欢的方式了解古诗含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有初步的感悟之后,让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从而体会诗人的心情,这也是学生与古诗、与诗人的情感与沟通。此外,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因此古诗教学就是读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认识丝管——欣赏乐曲——音乐擂台,带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知识,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欣赏美,体会美。 教学目标: 1、会认“卿、锦、管”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它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乐器,导入课题 1、(挂图出示)各种乐器,有琵琶、笛、箫、笙,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2、这些就是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在当时驻扎在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花卿的府上,听到弹奏出来的美妙乐曲,不禁写下了一首诗《赠花卿》。你们想读读吗?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 2、指名认读生字,再读准“赠、卿、纷”三个字。 1、游戏巩固。 2、指名读古诗,并正音。 5、教师范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6、反馈:指名说。学生理解多少就说多少。把相应的诗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吗?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观摩课看瓜一等奖教学实录文字资料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观摩课《看瓜》一等奖教学实录文字资料 (此课获四川省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教学目的 1.集中检测与分散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本课生字,让学生运用“认、想、写、用”的方法独立识字;辨别形近字“瓤”与“嚷”;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爷爷的善良、宽容的心灵,从中感受农村淳朴热情的民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种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西瓜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魔法圈”,组织学生展开自由猜测:飞到天上就是气球、太阳、飞碟……钻到水里就是鹅卵石、鱼泡泡、水母、海龟……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只要想象有据,就是正确的。”峨眉三小二·九班一定会出现很多爱因斯坦。 一、想象引题,读准课题。 师:瞧,神奇的魔法圈跳到瓜地里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一个大西瓜。 师:(贴西瓜图片)这又大又圆的西瓜,味道一定不错,吸引了许多小客人(放蟋蟀、青蛙的叫声、动物咬西瓜的声音)听,谁来了? 生:青蛙、蟋蟀。 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青蛙在唱歌,蟋蟀在弹琴,瞧,小刺猬也悄悄地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生:它们想吃西瓜。 师:是啊,它们也想尝尝这些又大又圆的西瓜,这可不行,我们得去守着,一起去看瓜(板题:看

瓜) 师: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看瓜 师:(手指“看”)这个字读什么?它的音节是什么? 生:“kān” 师:(师板书音节)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作“kān”,孩子们再读课题。 生:生齐读课题。 师:字音读准了。 师:“看”什么意思? 生:看就是守着的意思。 师:“看瓜”是什么意思? 生:看瓜就是守护着瓜。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生: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识字写字。

赠花卿

《赠花卿》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赠花卿》。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 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 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赠花卿》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即此花卿。卿:尊称。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4.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5.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2.作品译文: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小组展示背诵。 4.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赠花卿(带拼音)

赠花卿杜甫 jǐn ch?ng sīguǎn rìfēn fēn 锦城丝管日纷纷,bàn rùjiāng fēng bàn rùyún 半入江风半入云。cǐqǔzhǐyīng tiān shàng yǒu 此曲只应天上有,r?n jiān n?ng d?jǐhuíw?n 人间能得几回闻。 夏日绝句李清照 shēng dāng zu?r?n ji? 生当作人杰, sǐyìw?i guǐxi?ng 死亦为鬼雄。 zhìjīn sīxiàng yǔ 至今思项羽, bùkěn gu?jiāng dōng 不肯过江东。

蜂 【唐】罗隐 bú lùn pínɡ dì yǔ shān jiān 不论平地与山尖, wú xiàn fēnɡɡuānɡ jìn bai zhàn 无限风光尽被占。 cǎi de bǎi huā ch?nɡ mì h?u 采得百花成蜜后, wai shuí xīn kǔ wai shuí tián 为谁辛苦为谁甜。 风 李峤(lǐ qiáo) Jiě lu? sān qiū ya 解落三秋叶, N?ng kāi ar yua huā 能开二月花。

Gu?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过江千尺浪,Rù zhú wàng gān xi?入竹万竿斜。 chíshàng 池上 táng bái jūyì 【唐】白居易 xiǎo wáchēnɡxiǎo tǐnɡ小娃撑小艇,tōu cǎi bái lián huí偷采白莲回。bùjiěcánɡzōnɡjì 不解藏踪迹,fúpínɡyídào kāi 浮萍一道开。

秋浦歌 李白 bái fàsān qiān zhàng 白发三千丈,yuán ch?u sìgacháng 缘愁似个长。bùzhīmíng jìng lǐ 不知明镜里, h?chùd?qiūshuān g 何处得秋霜。 乡村四月 宋翁卷 Lǜ biàn shān yuán bǎi mǎn chuān 绿遍山原白满川, Zǐ guī shēng lǐ yǔ rú yān

北师版《看瓜》教学反思

北师版《看瓜》教学反思 北师版《看瓜》教学反思推荐 《看瓜》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全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宽容他人,关心他人的生动故事,课文语言亲切朴实,人物形象鲜明,引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良好教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于是,我努力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上课伊始,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 同时出示课件,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识字教学时,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全班交流,识字过程体现循序 渐进,先认读词语,然后提出重点词语理解,最后,进行形近字辨析,为阅读课文打下基础。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做到有感情。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如:让学生自主读文,启发思考:我与爷爷看瓜有什么不同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体会我的心情。自主讨论的方

式,同有感情地朗读相结合,训练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学生在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同时强调自读自悟,引发学生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体验,并从中受到人物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也有许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如: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学生读文不够充分、无法牢牢抓住学生等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有的放矢,重视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从而更有利地达到高效课堂。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户崎哲彦:杜甫与花卿—杜甫《赠花卿》《戏作花卿歌》解释商榷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户崎哲彦:杜甫与花卿—杜甫《赠花 卿》《戏作花卿歌》解释商榷 前言 杜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对其作品的译注、研究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在此谨谈谈杜甫浪迹成都时所咏花卿人物诗,即七言绝句《赠花卿》与七言古诗《戏作花卿歌》。对这二首诗词的解释很早就有争议。特别是《赠花卿》诗,因明李攀龙编的《唐诗选·七言绝句》收录此诗为日本许多读者喜欢,而很有名气(注:《唐诗选》在日本的流行可参见平野彦次郎《唐诗选研究·论说篇》(明德出版社1974),村上哲见《汉诗与日本·关于唐诗选》(讲谈社1994),有详细介绍。),因此在日本很早就有许多人对杜诗进行注解和翻译(从明治时代算起恐怕已发行40余种单行本),从中可以看出围绕作者的创意明显分为两个极端的派别,而且战前与战后所表现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时代的推移好象是一个因素。笔者赞同现在在日本广泛流传的说法,即否定战后的注解及解译,坚持战前的说法。不过,战前之说也并不是占有充足的道理,而且有的史料还没有被充分引用,战前一派之间也

还存在着争议。所以我想从两诗之间的关系、两诗与史实之间的联系,以及花卿这一人物的生平、事迹等为出发点,再次对杜诗的创意作些探索。 一、《赠花卿》《戏作花卿歌》及其问题点 《赠花卿》因被《唐诗选》收录而成为名诗,谨介绍日本对此诗具有代表性的译文。在日本,对该诗有二种译法,都受到日本读者的欢迎,现介绍岩波文库本的译文。前野直彬《唐诗选》(岩波书店1963年)的译文如下:锦官城管弦之声,日日喧闹,半乘江风舞,半升入云中,此曲应是天上才有,人间世界何时能闻此佳音。因专门研究杜甫诗词而闻名日本的铃木虎雄、黑川洋一在《杜诗·四》(岩波书店1965)(注:此书是铃木虎雄1931年所编译《续国译汉文大成·杜甫全诗集》(国民文库刊行会、昭和六年1931)中选的,内容基本相同,该诗收在《杜甫全诗集》第二册(P427页)。)中的译文如下:锦官城丝竹声每日暄,其音清亮半溶于江风,其音高吭半升入云端,此曲应是天上有,人间世上总未闻。虽说《杜诗》其语言表达有让人不易理解之处,但都是出于唐诗和杜甫的研究学者之手。日本的大部分读者还是以他们的

看瓜

《看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集中检测与分散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认识本课生字,让学生运用“认想写用”的方法独立识字。辨别形近字“瓤”与“嚷”;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爷爷的善良、宽容的美好心灵,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感受农村淳朴热情的民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多种识字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西瓜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师在黑板上画一圆:瞧,这是什么?我可不是普通的圆,我是神奇的魔法圈。我会变,我飞到天上,变成了什么?(太阳、月亮、气球、飞碟…)——想得妙,想得巧,老师也没有想到…钻到水里,我变成了什么?(救生圈、鱼泡泡、水母、海龟…) 咱们峨眉三小的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只要想象有据,就是正确的。相信咱们二九班一定会出现很多爱因斯坦。

一、想象引题 瞧,神奇的魔法圈跳到瓜地里变成了什么?变成了一个大西瓜。(师贴西瓜图) ——这又大又圆的西瓜, 味道一定不错,吸引了许多小客人(放蟋蟀、青蛙的叫声、动物咬西瓜的声音)听,谁来了?它们来干嘛?它们也想吃西瓜,这可不行,我们得去守着,一起去看瓜。 1、生齐读课题,师正音。手指“看”,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它应读作“kān”,师板书音节,生再读课题。——读准了。 2、“看”什么意思?(守护)如学生答不上,则问:看过家吗?看家什么意思?(守护着家),是啊,那看瓜的意思是——守护着瓜,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初读了解师过渡语:怎么看瓜?(师做疑惑的样子)让我们走进这片碧绿的瓜地,一起去感受看瓜的情景! 1、生自由读请孩子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听清楚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认识它们。小声读自己的。 2、检测字词 师过渡语:孩子们读得好认真,瞧,西瓜熟了,咱们一起去摘瓜。(出示课件“摘瓜游戏”) ①认:(摘瓜读词)西瓜里都藏着词,会“认”的孩子就可以把西瓜抱回家。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 赠花卿(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赠花卿(四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赠花卿一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风二 幼儿园中班游戏主题:手表店三 幼儿园中班生成主题:服之韵四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赠花卿一 活动目标 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的节奏美与音韵美。 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材料准备 字卡一张;素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古时候啊,一个叫杜甫的诗人在花敬定的宴席上闻乐写了一首诗,小朋友想学吗? 二、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朗诵一遍儿歌,请幼儿倾听 2、教师解释古诗内容,帮助幼儿理解 3、请幼儿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4、进行大小声朗读 5、模仿大诗人朗读 6、请幼儿上前面表演 三、进行小组比赛朗读儿歌 四、学习“云” 请幼儿在古诗中找出老师手里字卡上面的字,帮助幼儿学习“云” 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学习古诗里面的生字。

幼儿园中班古诗主题风二 目标 熟悉,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的朗读,尝试用动作表演 准备 关于风的课件;素材 活动流程 一、与幼儿一起理解古诗内容 T:你们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啊(风娃娃)你怎么看出来它到这里的。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那谁能不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请二三个幼儿)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T:看呀,看呀,风娃娃又来到了哪里花怎么样了风娃娃吹开了很多很多的花朵我们一起学学花是怎么开的,花开得真美啊! 1、咦!这水怎么了 2、为什么上会起浪花呢 (是谁吹起了浪花) 3、风娃娃来到了面上,把水吹起了千尺高的浪. 4、我们也来学浪花的样子吧!边学边说:风好大呀!浪花也大了 5、不好了,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 6、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把成千上万竹子吹的东倒西歪. 7、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嘛!(请个别幼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二、欣赏

唐诗赏析 赠花卿

唐诗赏析赠花卿 《赠花卿》杜甫唐诗鉴赏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诗鉴赏花卿名敬定,原为西川牙将,曾平定梓州段子璋之乱,其部下乘势大掠东川,本人亦恃功踞傲。杨慎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可见此诗用以讽喻花卿居功自傲之举。“锦城丝管日纷纷”——意思是花卿在成都无日不宴饮歌舞。“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别名。虽写“锦城”,根据末句“人间能得几回闻”,可指“丝管日纷纷”并非泛指,而是仅就花卿幕下而言。“纷纷”二字给人以急管繁弦之感。“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风荡漾于锦江上空,隐约可以听见,而更多的飘入云空,难以追摄。这句不但写出那音乐如行云流水般的美妙,而且表现出了它的缥缈。“半入云”三字又引出下文对乐声的赞美——“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里将乐曲比为天上仙乐,看来是对乐曲的极度称美了。晚唐李群玉就化用这两句诗来赞美歌妓:“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唐时,人们常把宫廷乐曲称为“天乐”。(刘禹·1875·《唐诗鉴赏大典》锡《与歌者何戡》:“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自天宝后,梨园弟子多流落人间。随着玄宗入蜀,宫廷艺人亦有流

离其间。因此宫中音乐颇多外传。刘禹锡《田顺郎歌》云:“清歌不是世间音,玉殿常开君主心,唯有顺郎全学得,一声飞出九重深。”然而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就暗示了花卿的享受几乎等同帝王。联系花敬定其人的恃功骄奢,与结语“即赞为贬”的《戏赠花卿歌》,这里显然是有所讽喻的。只不过投赠之什,措语相当曲婉罢了。因此杨伦《杜诗镜诠》高度评价此诗说:“似谀似(实)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杜甫《赠花卿》赏析

杜甫《赠花卿》赏析 赠花卿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小编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

赠花卿

赠花卿(杜甫) 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主要赞美了乐曲的无比美妙。共有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地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本课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乐曲美”,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美,在教学中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诵读。学生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积累,更是沟通——是学会带着自己的情意与古诗沟通。教师通过讲故事,以学生生活中喜欢的方式了解古诗含义,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有初步的感悟之后,让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从而体会诗人的心情,这也是学生与古诗、与诗人的情感与沟通。此外,古诗教学中读是基础,悟是关键,因此古诗教学就是读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认识丝管——欣赏乐曲——音乐擂台,带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知识,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欣赏美,体会美。 教学目标: 1、会认“卿、锦、管”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及诗人对它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乐器,导入课题 1、(挂图出示)各种乐器,有琵琶、笛、箫、笙,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 2、这些就是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我们唐朝大诗人杜甫就在当时驻扎在成都的一名唐军将领花卿的府上,听到弹奏出来的美妙乐曲,不禁写下了一首诗《赠花卿》。你们想读读吗?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解决。 2、指名认读生字,再读准“赠、卿、纷”三个字。 3、游戏巩固。 4、指名读古诗,并正音。 5、教师范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6、反馈:指名说。学生理解多少就说多少。把相应的诗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知道吗?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三、再读古诗,体会古诗韵昧 1、师讲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常常到各地游览。有一天,杜甫来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乐曲如此之美,杜甫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将这首诗赠给花卿。 师:诗人如此陶醉,写下流传千古的诗句。老师都想美美地读一读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有感情地示范读古诗。

杜甫《赠花卿》高考诗歌精读

杜甫《赠花卿》赏析 古代文化 1223 1324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题解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诗人时在成都。“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对地位和年辈较低者的一种客气称呼。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中立过功。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说的就是他。但他居功自傲,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这首诗可能是在花敬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即兴之作,诗中描写了宴乐之盛,委婉地讽刺他恃功骄恣。 句解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官城里管弦交奏,一天到晚响个不停。音乐声一半散入江风,一半散入云层。开篇两句运笔工丽绝巧,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乐曲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增添了不少情趣。“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在天宫才有啊,人世间能得几回赏听?这两句表面上是在赞美乐曲,实际是用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含蓄地讽刺花敬定,可谓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说乐曲属于“天上”,

且加“只应”一词限定,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日纷纷”,其侈糜可见一斑。于是乎,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评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价说:“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李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 这首诗字面上朴实易懂,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认为它是用来讥讽花卿的。联系的人生态度、创作精神,并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和具体诗意看,后者较为可取。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花卿)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看瓜_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看瓜北师大版2019 一、想象引题,读准课题。 师:瞧,神奇的魔法圈跳到瓜地里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一个大西瓜。 师:(贴西瓜图片)这又大又圆的西瓜,味道一定不错,吸引了许多小客人(放蟋蟀、青蛙的叫声、动物咬西瓜的声音)听,谁来了? 生:青蛙、蟋蟀。 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青蛙在唱歌,蟋蟀在弹琴,瞧,小刺猬也悄悄地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生:它们想吃西瓜。 师:是啊,它们也想尝尝这些又大又圆的西瓜,这可不行,我们得去守着,一起去看瓜(板题:看瓜) 师: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看瓜 师:(手指“看”)这个字读什么?它的音节是什么? 生:“kān” 师:(师板书音节)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作“kān”,孩子们再读课题。 生:生齐读课题。 师:字音读准了。 师:“看”什么意思? 生:看就是守着的意思。

师:“看瓜”是什么意思? 生:看瓜就是守护着瓜。 师: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生: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识字写字。 师:让我们走进这片碧绿的瓜地,一起去感受看瓜的情景!请孩子们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认识它们。(师巡视指导) 生:自由读文。 师:孩子们读得好认真,瞧,西瓜熟了,咱们一起去摘瓜。(出示课件“摘瓜游戏”) 师:点击课件,出示“暑假”一词。(请一生当小老师教读词语) 师:孩子们喜欢暑假吗?读得响亮,读出热辣辣的感觉。 生:全班齐读——暑假 师:西瓜送你们了,这个会念吗?(点击课件,出示“朦胧”一词。) 生:一生当小老师教读——朦胧。 师:读出轻柔来,朦朦胧胧的感觉。 生:全班轻柔地齐读。 师:西瓜摘下了,下一个,你来。 生:生当小老师教读——巡视。 师:字音读得真准,接着。(点击出示词语:好嘛) 生:小老师教读——好嘛。

赠花卿的诗意

赠花卿的诗意 导读: 赠花卿的诗意 《赠花卿》 作者: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曾平定段子璋之乱。卿,当时对地位、年辈较低的人一种客气的称呼。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繁多而杂乱,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3、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4、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诗意: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

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 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

李白诗《赠花卿》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诗《赠花卿》原文翻译赏析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鉴赏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

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说:“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好铨》)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看瓜》教

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淳朴热情的民风,体会爷爷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充分朗读感受农村淳朴热情的民风。体会爷爷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夏天,瓜地里结满了又大又圆的西瓜, 真惹人喜爱。到了夏天的晚上,在瓜地是看瓜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看瓜》。(出示惹人喜爱的西瓜图片)[设计意图]在新课程和新教材中均指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位。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学生乐学,便会积极投入其中。由启发谈话导入,同时辅以课件,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思维能力。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记忆力怎样?是不是也很棒? (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 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非常高。因此,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品读重点词句,体味文章内涵 1、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2、集中交流,检验讨论效果 (1)“我”喜欢帮爷爷看瓜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哪个词最能体现“我”喜欢看瓜?解释“自告奋勇”,谁能自告奋勇地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评 (2)小组讨论:“我”和爷爷看瓜有什么不同?出示要求:我是怎样看瓜的,用“——”划出相关的句子。全班汇报交流:瓜被偷了,“我”中了调虎离山计 什么是“调虎离山计”?用文中的话来说。谁能生气地读读这一句?(小黑板出示句子) 板书:“我”生气

杜甫《赠花卿》翻译

杜甫《贈花卿》翻译 《赠花卿》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批注】: 1.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曾平定段子璋之乱。 2.锦城︰四川省成都市。丝管︰弦乐器,管乐器,此代音乐。 3.纷纷︰繁多而纷乱。此处应是“繁盛”意。 4.半入江风半入云︰乐声随江风飘散,飘到江上,飘入云层。“半入”并非各半。 5. 天上有︰以仙乐比之。 6.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语译】: 成都锦城里的音乐声,日日奏个不停,每天此起彼落地响起,好不热闹 乐声到处飘传,有的融入江上的清风,有的随风飘向云端, 这样的乐曲,恐怕只有天上才有吧!在人间那里能够时常听到!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落四川成都,杜甫入四川,已是四十八、九岁的年纪。在这之前,正逢安史之乱。唐朝百姓身于水火之中,到处闹饥荒,连杜甫的幼儿都饿死了。 杜甫到四川,也是为了求安定的生活。杜甫怀着悲伤痛苦的心情到四川,虽有佳肴美食,但也食不知其味,视而不见其美,唯心有凄凄然,故不得不为诗抒怀,聊表己见了!在某次的宴会里,他听得席中奏了『天上曲』的音乐,因而感触写成。 这首赠花卿的绝句,如果我们先暸解花卿这个人,花卿是驻守四川的花敬定将军,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身为军人,他的责任是保家卫国,可是,花敬定却天天以歌舞为乐,生活穷奢极侈。在当时封建制度,礼仪制度极严格,这些音乐的规定,稍有违背,就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不但要杀头,而且会诛连九诛,所以现代人能随兴而听各式曲奏,岂不庆幸哉。杜甫作诗明赞花家仙曲,世间罕有,暗地里讽刺他︰如此铺张的音乐会,应该只有天子所在的皇宫才见到,一个将军能够有闲心享受这样的轻歌妙韵,真是难得一见﹗杜先生写此首绝句赠花卿,前二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乐曲行云流水之美妙,但此曲只 系皇宫之外,也就是说这种音乐,按规定只能在皇宫中演奏,而您却僭用了,其用意应有讽刺之味吧! 内容赏析: 1、为什么作者说此曲只应「天上」有?难道他听过天上的音乐吗? 2、对于好听而感人的音乐,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请描述一下心中的感觉。

赠花卿教学设计

《赠花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锦、管”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乐器,导入课题。 1、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段优美的乐曲吧。(播放音乐) 2、师:好听吗?(课件出示琵琶、笛等丝管乐器)这首《茉莉花》就是用古筝 演奏的。像琵琶、古筝这样靠弹拨丝弦演奏音乐的乐器叫丝弦乐,像笛子、笙这样吹奏音乐的乐器叫管乐,它们合称“丝管乐器”。它们能演奏出美妙的乐曲。是怎样美妙的音乐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赠花卿》,诗中能找到答案。 (课件出示课题,师板书课题。“赠”“卿”注音。) 3、师解释课题:“赠”就是送的意思;“花卿”指的是唐朝的一位姓花的武将, 卿是对他的尊称。“赠花卿”意思是诗人杜甫写了这首诗送给一位姓花的将军。(板书诗作者) 4、指名读课题,全班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师:先自己读读古诗吧,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把生字读三遍,再读给同桌听一听。读对了就夸夸他, 读错了就帮帮他。 3、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4、游戏巩固。(把生字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师: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这些词你们也能读好吗?(课件出示生词,学生自由练读。再出示生词卡片:锦城、丝管、纷纷、日纷纷、几回闻)先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师相机解释词意;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美。 师:锦城就是现在的四川省成都市,自唐朝以来,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裕,休闲生活丰富,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 丝管是指我们在开课时看到的琵琶之类的弦乐器和笛子之类的管乐器,在这里指音乐。 纷纷是指很多的意思。 日纷纷是说天天演奏个不停。 几回闻的意思是听到几回。

古诗鉴赏 赠花卿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jǐnchénɡsīɡuǎnrìfēnfēn, 锦城丝管日纷纷, bànrùjiānɡfēnɡbànrùyún。 半入江风半入云。 cǐqǔzhǐyìnɡtiānshànɡyǒu, 此曲只应天上有, rénjiānnénɡdéjǐhuíwén。 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1.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卿是对男子的 美称。 2.锦城:指成都。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3.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 4.纷纷:多而乱的样子。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 5.闻:听到。 古诗词题解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诗人时在成都。“花卿”,指花敬定。“卿”,是对地位和年辈较低者的一种客气称呼。花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在平定梓州刺史段子璋叛乱中立过功。杜甫《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说的就是他。但他居功自傲,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这首诗可能是在花敬定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即兴之作,诗中描写了 宴乐之盛,委婉地讽刺他恃功骄恣。 古诗词句解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锦官城里管弦交奏,一天到晚响个不停。音乐声一半散入江风,一半散入云

层。开篇两句运笔工丽绝巧,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乐曲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增添了不少情趣。“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在天宫才有啊,人世间能得几回赏听?这两句表面上是在赞美乐曲,实际是用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含蓄地讽刺花敬定,可谓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宫也。“人间”者,皇宫之外也。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日纷纷”,其侈糜可见一斑。于是乎,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古诗词评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价说:“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李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 这首诗字面上朴实易懂,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认为它是用来讥讽花卿的。联系作者的人生态度、创作精神,并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和具体诗意看,后者较为可取。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花卿)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风人言之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 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 (演唱:宋鑫淼) (诵读:阎杉杉)

《赠花卿》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赠花卿 唐代:杜甫 原文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有人则认为它表面上看是在赞美乐曲,实际上却含讽刺,劝诫的意味。说是语含讽刺,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 第一句“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锦官城,成都市的别名。丝,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丝管,代指音乐。日,这里是每日的意思。纷纷,形容音乐声络绎不绝。意思是说,锦官城里奏起管弦音乐,一天到晚响个不停。“丝管”二字点出全诗描写的对象。点明之后,便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描绘。先用“纷纷”二字写出其连绵、和谐、化无形的乐曲为有形之物,形象地写出管乐声与弦乐声相互交错、追逐的情景。

第二句“半入江风半入云”。意思是说:音乐的响声一半散入江风中,一半散入云层中。“入江风”,是说声音广传地面;“入云”,是说声音上冲天空。从地到天,到处都传播着音乐的声响。两个“半入”重复使用,造成音律的回环、流畅,与那弥漫宇宙的音乐声正相和谐,具有很深的情趣。 第三、四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这样的乐曲只能是天上才有的,人世间有能听到几回呢?古人认为,只有天上的仙乐才是最美妙的。作者把“此曲”看作是天上的仙乐,这就是极度写出它的不同凡俗;然后,又用人间的罕闻,进一步写出它的珍贵。这两句是在前面写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从虚处下笔,把“此曲”之美好推到绝伦的地步。虚实结合,互相照应,完美地表现出了乐曲的精绝。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