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学原理》试题A卷 2

《统计学原理》试题A卷 2

《统计学原理》试题A卷 2
《统计学原理》试题A卷 2

《统计学原理》试题A卷

2001级经济学专业、2001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科技学院)2001级工商、经济学专业、(科技学院)2001级贸易学专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2.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保定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0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4.若两变量完全相关,则估计标准误()。

A、为0

B、为1

C、为–1

D、为无穷大

5.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

2000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和2500

B、800和2250

C、800和2500

D、750和2250

6.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人均国民收入1271元它们是()。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7.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A、60%

B、120%

C、40%

D、17%

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

A、产值计划完成程度

B、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C、产值资金占用率

D、百元流动资金利税率

9.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A、表明现象正相关

B、表明现象负相关

C、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年比2000年增长()。

A、37.5%

B、125%

C、115%

D、15%

11.对直线趋势y c=100+9x,若x每增加一个单位,则y平均增加()。

A、100个单位

B、9个单位

C、109个单位

D、91个单位

12.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种检验属于()。

A、纯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等距抽样 13.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

A 、只能是绝对数

B 、只能是相对数

C 、只能是平均数

D 、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4.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 、某厂各年工业产值

B 、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 、某厂各年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的比重

D 、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15.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 )

A 、可以避免的

B 、可避免且可控制

C 、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

D 、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16.某厂有两个车间,1984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为130元;1985年,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在两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1985年全厂总平均工资比1984年全场总平均工资( )。 A 、增加 B 、减少 C 、持平 D 、不能作结论 17..某10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8.抽样调查所特有的误差是( )。

A 、由于样本的随机性而产生的误差

B 、登记误差

C 、系统性误差

D 、ABC 都错

19.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

20.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 ) A 、一项数值 B 、二项数值

C 、三项数值

D 、四项数值

二、多项选择题

1.工业总产值(工厂法计算),这一指标中还缺少的构成要素是()

A 计量单位

B 指标名称

C 时间限制

D 空间限制

E 计算方法

2.通过调查鞍钢、首钢、宝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来了解我国钢铁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非全面调查

E 普查

3.下列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 A 、人口数 B 、新出生人口 C 、商品库存量 D 、国民收入 E 、职工人数

4.下列指标属于动态相对指标的有( )。

A、1981年到1990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1.48%

B、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980年的236.3%

C、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占28.4%、44.3%、27.3%

D、1990年国民收入为1952年的2364.2%

5.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有()。

A、两变量不是对等的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E、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是介于0-1之间的数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标志与指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平均数有哪几种类型?

3.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关系?

4.简述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

四、计算题

1.某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88-1989年平均每年递增15%,1990-1992年平均每年递增12%,1993-1997年平均每年递增9%,试计算:

1)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

2)若1997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00亿元,以后每年增长8%,到2000年可达到多少亿元?

2.某地有八家银行,从它们所有的全体职工中随机动性抽取600人进行调查,得知其中的486人在银行里有个人储蓄存款,存款金额平均每人3400元,标准差500元,试以95.45%的可靠性推断:(F(T)为95.45%,则t=2)

1)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

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

3.某厂产品产量及出厂价格资料如下表: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

产量出厂价格(元)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甲乙丙吨

6000

10000

40000

5000

12000

41000

110

50

20

100

60

20

要求:对该厂总产值变动进行因素分析。(计算结果百分数保留2位小数)4.银行储蓄存款余额和存户数有直线相关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以及前几年的历史资料建立起以下回归方程

y c=31,330,000+800x

x代表存款户数(户)

y代表存款余额(元)

问:当x为10000户时,存款余额可能是多少?800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5.某市1999年零售香烟摊点调查资料如下表所示,试计算该零售香烟摊点的月平均数。

调查时间 1998年末

1999年

3月1日

6月1日

10月1日 12月31日 摊点个数(个)

444 488

502

554

512

《统计学原理》 A 卷答案(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A 4.A 5.D 6.D 7. D 8.B 9.B 10 D 11.B 12.C 13.D 14.D 15.D 16.B 17.D 18D 19A 20.A

二、多项选择题 1.ACD 2.AD 3.ACE 4.BD 5BCDE 三、简答题

四、计算题

1.(1)该地区GNP 在这十年间的总发展速度为 115%2×112%3×109%5=285.88% 平均增长速度为

10

10

235115%112%109%1285.88%11.08%??-=

=

(2)2000年的GNP 为

500(1+8%)13=1359.81(亿元)

2.(1)已知:n=600,p=81%,又F(T)为95.45%,则t=2所以

(1)0.81(10.81)

20.1026%600

p p t

n -?-== 故全体职工中有储蓄存款者所占比率的区间范围为

81%±0.1026%

(2)平均每人存款金额的区间范围为

2

2

50034002340040.82600

x x x t

n σ±?=±=±=± 3.①总产值指数

11

00

500010012000604100020

104.08%600011010000504000020

p q

p q

?+?+?=

=?+?+?∑∑

总成本增加量

Σp 1q 1-Σp 0q 0=2040000-1960000=80000(元) ②产量指数

01

00

500011012000504100020

100.51%600011010000504000020

p q p q

?+?+?=

=?+?+?∑∑

因产量变动而使总产值增加额

Σp 0q 1-Σp 0q 0=1970000-1960000=10000(元)

③出厂价格指数

1101

500010012000604100020

103.55%500011012000504100020

p q p q

?+?+?=

=?+?+?∑∑

因出厂价格变动而使总产值增加额

Σp 1q 1-Σp 0q 1=2040000-1970000=70000(元) ④从相对数验证二者关系 104.08%=100.51%×103.55 从绝对数验证二者关系 80000=10000+70000

4. 当x 为10000户时,存款余额为

y c =31,330,000+800×10,000=39,330,000(元)

800的经济意义是每增减一个储户,银行储蓄存款余额相应地增减800元。 5. 该零售香烟摊点的月平均数为

444488488502502554554512

(

)2()3()4()322222343932+1485+2112+1599 =510.6712

x ++++?+?+?+?=+++=(个)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复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 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 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 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 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 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 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学生学习 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 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 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 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 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 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B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 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 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 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生物教学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A、教学策略 B、教学手段 C、基本理论 D、教学内容 2、下列关于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 B、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C、它们都是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要求 D、生物教学大纲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4、下列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了一起 B、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是向自然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 C、量化的预期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的,当预期被实验验证之后,便成立了 D、自然科学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部分 5、下列哪个理论属于行为学习理论()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C、杜威的经验性学习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6、下列关于概念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的理解 7、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以学生为中心 B、以书本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8、“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的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哪个要素及表述要求()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9、下列哪种讲解模式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述、推证,最后得出结论() A、解释式 B、描述式 C、原理中心式 D、问题中心式 10、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 倡导独立性学习 B. 倡导探究性学习 C. 淡化知识系统性 D. 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 .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 1902年 B. 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 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 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 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 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 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 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 要有统一性 B. 要有多样性 C. 要有传统性 D. 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 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 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 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 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 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 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 考试分数高与否 D. 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 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 相互对立的 B. 相辅相成的 C. 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 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 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 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 教师 B. 教师和学生 C. 学生 D. 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直接和间接经验 D. 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 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 理论联系实际的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 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 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统计学原理02-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1、统计工作各个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调查 D、统计分析、统计整理、统计调查 2、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A、确定调查对象 B、确定调查目的 C、确定调查项目 D、确定调查时间 3、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4、统计调查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C、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5、1990年7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A、一次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一次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6、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普查工作可以()。 A、经常进行 B、只能组织一次 C、普遍进行 D、根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 8、所选择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 ()。 A、调查单位 B、代表性单位 C、重点单位 D、典型单位 9、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0、补充和订正普查的结果可以借助于:()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1、普查是专门组织起来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甲)只是用来调查时点社会经济 现象的某一时刻总量;(乙)一般用来调查时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时刻总量,但也用于对时期现象的调查。规定普查标准时间:(丙)是对时期现象的调查而言;(丁)是对时点现象的调查而言。()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2、股民对股市市场的意见资料收集的方法:(甲)报告法;(乙)问卷调查。高 等教育成本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丙)采访法;(丁)报告法。()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3、(甲)查验商店食品的质量(是否假冒伪劣);(乙)农产量抽样调查对“测 框”实割实测;(丙)农牧场清点牛羊头数。哪些是直接观察法?()A.甲B.甲、乙C.甲、丙D.甲、乙、丙14、对播种进度,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运种类等进行调查,大中型 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指标(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属于:(甲)时点现象;(乙)时期现象。可采用:(丙)一次性全面调查;(丁)经常性全面调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5、钢材积压的数量、工业生产设备拥有量、科技人员分布和使用状况的统计指 标、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属于:(甲)时点现象;(乙)时期现象。这些现象的调查形式应采用:(丙)全面调查(普查),并且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丁)调查主要以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可用报告法收集资料。()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6、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调查几个铁路枢纽,就 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统计机关在拥有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这些都是:()

中学生物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1、请你想一想什么是“教”和“学”,谈谈在备课时应该怎样体现教和学的关系 答:"教”与"学”是统一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学的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地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为的转换,由教学中心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在备课时,我做到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设计教案。要熟悉学生基础,了解学生知识面,就是说要"找准教学的起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够了解什么,需要学习什么。2.依据情境,巧妙教学。(1)利用学生积极学情,充分传授知识。(2)巧妙引导课堂,消除消极学情。3.三、注重反馈,反思教学课后,教师应该思考课堂上传授了什么给学生,学生学到了什么,学了多少,自己在讲课中哪些地方引导得好,学生理解透彻;哪些知识没有讲清讲透讲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同时,要注意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调整方向,为下一步更好教学作准备。同时,也能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水平。 4、某广告声称:“科学研究证明,冷冻水果比罐装水果更具有营养。”在接受这种说法前,你需要了解哪些问题的答案 ①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学会生物学教学的方法、技能,并能应用于实践。 ③学会反思,找准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5、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6、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 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 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 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 (2) 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 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7、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8、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 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9、论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大学习理论派别的基本观点,并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谈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学生接受教学所传授的客观世界知识,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便达到了学习目标。认识主义者虽然强调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但认为学习是将外界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提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已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更深刻地探讨了课堂学习的本质过程,而且以现代者的眼光透析了课堂学习的策略.形式.环境.对象等,从多角度发展和丰富了课堂学习理论。 10、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 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 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 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来源于网络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 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 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 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课程和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 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 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 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 学生学习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 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 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 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 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就是由教育部颁布得带有指令性得、重要得国家课程文件,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得基 本规范与要求。 2、多媒体:就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得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得加工、处理于一体得系统,能同 时获取、编辑、存储与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得技术. 3、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得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得、期待得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得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就是依据一定得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得,运用必要得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得因果规律得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就是由、、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 相互交叉、渗透形成得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就是十分重要得,这就就是、 与。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得、课程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得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得两种具体方法就是与。 5、教学语言中声音得变化就是指教师讲话得、、节奏与速度得变化。 6、观察就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与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得两个特点就是与 . 8、学生应该掌握得科学探究得一般技能包括: 、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得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得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得高低就是一个连续变化得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就是 A 结构化得-功能化得—肤浅得-多维得 B 肤浅得—结构化得—功能化得-多维得 C 功能化得-肤浅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D 肤浅得—功能化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得基本要求无关得就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善于组织与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得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得关系B与知识增长有密切得关系 *来源于网络

(完整版)生物学教学论第一套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 2、多媒体 3、合作学习 4、效标参照评价 5、教育实验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 —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 —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5、与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目的无关的是

第2章习题 统计学原理

第2章习题统计学原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数据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D A、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B、深入研究调查单位 C、控制抽样误差 D、推断总体指标 2、下例调查中,最适合采用重点调查的是了解( A )的基本情况。 A、全国钢铁生产 B、全国人口总数 C、厦门市居民家庭收支 D、某校学生学习 3、统计报表大多数属于( B )全面调查。 A、一次性 B、经常性 C、经常性非 D、一次性非 4、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 A )性全面调查。 A、专门组织的一次 B、专门组织的经常 C、非专门组织的一次 D、非专门组织的经常 5、“您喜欢看奥运会的篮球和足球比赛吗?”这一问题在设计中存在的错误是:A A、包含了多个问题 B、措辞不准确 C、问题的表述不够具体 D、诱导性提问 6、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B A、各工业企业 B、各工业企业的全体职工 C、一个工业企业 D、每位职工 7、要了解厦门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D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8、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确定( C )不同。 A、调查单位的多少 B、搜集资料的方法 C、调查单位的标准 D、调查单位的目的 9、在调查项目不多时,宜采用的调查表形式是:D A、简单表 B、复合表 C、单一表 D、一览表

A、初始 B、中间 C、最终 D、全过程 11、某连续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500,邻组组中值是480,其组中值应为:D A、490 B、500 C、510 D、520 12、在等距数列中,各组次数的分布与( B ) 的分布一致。 A、频率 B、次数密度 C、频率密度 D、以上皆是 13、正常情况下,人口死亡率服从下述分布。D A、复合表 B、分组表 C、简单表 D、整理表 16、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应归入:B A、60---70组 B、70---80组 C、两组都可 D、两组都不可 17、频数密度是:B A、平均组内分布的次数 B、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 C、平均组内分布的频数 D、组距÷频数 18、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集中状况和集中过程的曲线图是:A A、洛伦茨曲线图 B、U型分布图 C、J型分布图 D、对称分布图 19、下图是根据某次智力测验得分绘制的累计曲线图,根据图表可知90分以下的比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doc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 1 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 : 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 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 、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 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 个一级主题 B 10 个一级主题 C 6 个一级主题 D 12 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B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D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善于组织和诱导 C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D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B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D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统计学原理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章绪论 12% 一、掌握统计学的涵义,了解统计学产生与发展,正确理解统计学对象和特点;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2、统计资料:工作成果。包括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3、统计学: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算术学派,最早的统计学源于17世纪英国。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二)国势学派,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德国国势学派。(三)社会统计学派,1850年,德国的统计学家克尼斯《独立科学的统计学》(四)数理统计学派创始人是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 2.掌握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和变量、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等几个重要概念 总体:统计研究所确定的客观对象,是具有共同性的许多单位组成的整体。分类:有限总体、无限总体。特点: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客观性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或元素),是各项统计数字的原始承担者。总体既可以指客观事物本身,也可以是反映该事物某重要数量特征的一组数据的集合。该集合中的每个元素就是总体单位。 标志: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的名称。分类:按表现形式(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按有无差异(不可变标志、课表标志) 变量说明现象的某一数量特征的概念也被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取值是变量值,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指标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指标 = 指标名称 + 指标数值

特点1、数量性 2、综合性 3、客观性 4、具体性 指标与标志的关系联系:(1)一些数量标志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统计总体特征的(2)标志的具体表现,有的用数值有的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指标的分类1、数量指标:反映总规模,总水平,工作总量。如企业总数,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2、质量指标: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如平均成本,死亡率,出勤率 指标体系: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整体。指标体系的分类1、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包括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科技指标体系等。包括宏观、中观、微观2、专题统计指标体系:针对某项社会经济问题的专项指标体系。 设置统计指标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4% 1.理解统计调查的各种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主要组织形式、特点以及适用场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 11% 1.了解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意义; 统计整理:就是对搜集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变成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数据的工作过程。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意义:1、统计整理是整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