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1919~1937)

近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1919~1937)

摘要对1919~1937年这一近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进行研究,

分析北京大学图书馆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启蒙与学术并重到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地位的提高与功能的强化,认为其反映了近代大学图书馆功能随时代变迁而演变的事实。关键词国立大学图书馆功能北京大学分类号G250

The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1919~1937

Kan Li 1,Gu Junsong 2

1.The K.P.T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曰

2.Zhejiang Songyang National Middle School,Lishui 323000,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article studies 1919~1937,the important perio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Library and indicates that its function developed from enlightenment during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period to academic servic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Nan -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period,which reflects the change of the function of modern li -braries with the times.

Key words national university;function of a library;Peking University 近代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展中的一个

重要时期

(1919~1937)*

莉1谷俊松2

(1.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金华321004;

2.浙江省松阳县民族中学丽水323000)

自京师大学堂设立图书馆以来,

北京大学图书馆已经存在一百余年。民初,

大学图书馆在传播新知识及引进新思想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

1917年,

蔡元培主政北大,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不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还将北大改造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机构,其中的改革措施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新式学术体制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抗战前10年,政治相对稳定,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开始专注于学术研究这个本质任务。本文通过研究北京大学图书馆在这两个时期功能的演变,试图

对这一时期大学图书馆功能演变的历史作一探

讨。

1

新文化运动时期:

启蒙与学术并重1.1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各种新思潮不断涌

现,反映各种新观点、新思想的书籍、

报刊迅速增多。图书馆作为输入知识、

开启民智、推动社会进步的教育机构的功能进一步受到重视。

(1)购置进步书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8年至1921年间,

北京大学图书馆订购的国*本文系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研究”子课题“大学文化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JZDW004)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教育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生创新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内外进步刊物有1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介

绍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40余种。为了使这批进

步书刊得以广为人知和有效流通,

图书馆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宣传和介绍,

并专门开辟了时事报刊阅览室和介绍苏联革命经验的专题

阅览室,

将学校收藏的有关俄国革命问题的参考书集中陈列在第四阅览室,

以方便查阅和参考。北京大学图书馆是第一所利用书刊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图书馆,许多进步青年学生在这里阅读书籍,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不少人后来成为革命事业的骨干。突出的代表就是毛泽东,在李大钊的影响和指导下,毛泽东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马

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期间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时建立的。许多其他进步青年也和毛

泽东一样,

受到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影响,北京大学图书馆为我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造就做

出了贡献。

(2)北京大学图书馆是当时进步活动的中

心。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

最早向我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担任北

大图书馆主任期间,不少激进的学生常到图书馆

来请他介绍宣传新思想的书籍,

和他讨论、研究各种新思潮。

1920年10月,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当时称北京共产党小组)就是由李大钊主持,在北大图书

馆主任室成立的[1]。这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共产主

义小组之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贡献。同年,李大钊指导下的北京大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也相继成立。它们和少年中国学会、《每周评论》编辑部等革命组织,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出于需要,建立了专门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收藏室,取名“亢慕义斋”。“亢慕义斋”既是藏书室,又是会议室,当时的进步团体经常在这里集会、

活动。“亢慕义斋”虽不隶属于图书馆,但和北大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图书大多通过图书馆购买,李大钊在其运行中担任重要的领导。

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帮助学生出版了《新潮》、《国民》等宣传新思想的刊物。《新潮》是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新潮社”主办的,主办人有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等。

旨在通过宣传新思想造就具有新思想的新国民,其影响力堪比《新青年》,

甚至有过之。这样一份有影响力的杂志的办公地点就在北大图书馆。

作为新文化运动发源地的北京大学,除了积

极参与马克思主义事业的传播,

还热心于当时的平民教育工作。北京大学图书馆专门成立了

“通信图书馆”,参与到社会改造运动中来,借助通俗读物的流通和传播,达到开发人民大众智识的目

的。他们希望借助读物,

改造下层民众的精神世界,以弥补新文化运动传播范围的局限性。1.2整顿改革以适应新形势

民初,不少学者已经把大学图书馆看做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认为图书馆是研究学问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教育的重要辅助机构。

蔡元培把图书馆作为学校“革新之起点”

。他认为学术研究与图书馆关系异常密切,

“为研究学问计,最普遍的是图书馆。”[2]

基于这种认识,他抱着“扩充图书供学者研究之用”的宗旨,对北大图书馆进行了诸多整顿和改革。(1)改善馆舍条件,充实馆藏图书。民国初年的北大图书馆,和北大的情况一样,虽有所发展,但整体上处于一种落后状态。当时的北大官僚习气浓厚,学术氛围腐朽,在这种状态下,图书馆的发展也就很少会受关注。无论是馆藏,还是管理都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甚至引起“望馆生厌”的情绪。为了改善条件,这一时期,图书馆由马神庙搬迁到了外滩红楼,

馆舍条件大大改善。新的图书馆建立了中文杂志、

报纸、西文和日文杂志、中外书籍和教员阅览室6个阅览室,并设立了21

个书库,建立起一套新的读者服务体系。1920年

校评议会通过章程,

“研究所之阅览室,并入图书部……各种研究,在图书馆或实验室内举行。”

[3]

图书馆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场所。

在李大钊主持北大图书馆期间,大量采购书刊,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截止到1917年底,图书馆已有藏书147170册,其中中文137260

册,日文1580册,西文8350册,中外杂志120种[4]。1923年,藏书已达184008册(中文书约140000余册,西文书26356册,日文书2480

册,杂志15170册),订有杂志近600种,中外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