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死亡艺术

死亡艺术

死亡艺术
死亡艺术

论绘画死亡与艺术终结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

国美教授王来阳说过,艺术在挂着艺术之衔的袖章下,在非艺术领域找寻自己的灵魂。更有鱼目混珠者,也以拯救为幌,在作着令艺术望而却步的“艺术”行为,伴随神圣的使命,结合到现代商业和意识形态的竞争中,在四处游荡取乐。

艺术终结的论调,我想我们都早有耳闻。出此论断者,早有黑格尔,近有阿瑟"丹托等人。洋人的这种善思妙辩之能力,不仅对艺术之发展作出种种迭变推测,甚至对哲学、教育、历史等诸多领域皆作终结之断。一时给人以心慌失措穷途末路之感。这种推断尚不是如行人处在十在路口不知去向茫茫然,而是面临悬崖已无路可寻。在终结的恐慌中,众多的失魂者开始四处探索,希冀打破这一恐怖的局面。

艺术不希望自己“终结”,也不想走向死亡。它在呈现一种挣扎状态,艺术是同人类的诞生及发展而不断演进的。艺术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意识行为。它是人类内在精神活动的构成与体现,并以一种高度自觉化了的思维模式,通过某种外部的表现形式传递于他人,把自己内在的一种情感冲动同化在与他人的某种共鸣之中,以达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沟通,促进和丰富人类的发展。

艺术因人而产生,而发展。人必然成为衡量艺术的唯一尺度。

艺术为人类而存在,也必然维护人自身的发展。在此种意义上,一切反人类的健全发展的行为,皆应作为人类的敌对而剔除,艺术亦不例外。这种观念确有人类中心主义之嫌,有把自然、社会排除不虑之意。但对自然、社会的对话,又何尝不是建立在人类得益于它们又受害于它们反思之时呢?艺术在其中正遭受着多少委屈呢?古今中外,概末能外。幸好,在中国,“艺无止境”之论最终使得对艺术的堪忧获得了某种解脱。

理性主义们却未能悉心至此。希腊人将艺术视为一种“模仿”,“模仿”可不是再现,因为它无法呈现“再现”。其中必有一种“关照”。无论是苏格拉底、还是亚里士多德,对此都进行了论述。艺术即便作为神的旨意呈现方式时,它也不是一种具体的陈述,一种“关照”同样伴随在其中。达"芬奇把绘画看作为自然的一面镜子,但它只能作为自然之孙而存在。

丹托在其著作《艺术的终结》中,对此表达出深切的关怀。综观丹托前后对艺术终结的论述,与其说他在作一种判断,不如说是一种忧虑。他对艺术死亡的关怀秉承黑格尔。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有三个层次来组成,即艺术、宗教、哲学,按照黑氏的观点,艺术最终要让位于宗教和哲学,哲学成为“绝对精神”的最高层次,循着他的线性历史的发展,艺术也必将走向终结。但他的判断终究只是在其思想体系内部来完成,等到这种理论的思辩发生在20世纪的丹托身上时,情形已大不相同。丹托是在置身于现代艺术的发展,在现实中结合具体艺术流派来阐述他的观点的,与黑格尔相比,他的理论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他对20世纪艺术发展的两种模式提出质疑:一种是模仿的艺术,另一种是模仿难以表示其特征的艺术。

黑格尔谈论艺术问题主要侧重于绘画,我们也把问题放到以绘画为主的造型范畴中来。虽然许多艺术行为不能以绘画来涵盖,但诸如音乐、电影、文学等艺术形式,我并没有从中读出某种“终结”之意,倒是绘画的命运颇令人担忧。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向于一种综合的态势,他们往往融表演、声音、录影为一体。因此,界定一个艺术作品的高下也随之困难起来。如果艺术的功能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模仿”与再现,那么丹托认为全息摄影的出现,则以极为先进的手段取代了艺术的这种功能。这种技术进步复制的视觉效果,与画家日益掌握的技巧所提供的视觉刺激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在这种取得真实的意义上,艺术的确遭到了扼杀。但事实的发展却没有被此种情况所控制,新的艺术观念和形式不断被开拓。现代主义获得极大发展之后的新艺术形势,呈现出单一的传统艺术标准无法判断的情形,作品本身即循着反审美、反艺术的方向在摸索前进,绘画与其它艺术(音乐、舞蹈、诗歌等)的界限已彻底遭

到动摇。哲学般的阐释已不可避免的存在了艺术作品中。黑格尔在19世纪所预言的艺术让位于哲学的论断,果然要在他们身上实现了。当艺术一旦必须借助于哲学的时候,艺术在实际上也真的要走向终结了。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把事物的发展作为线性历史来对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艺术按此逻辑来推,则同样面临这中命运。科学的逻辑用于情感表达的推断,两者是否一致呢?惠子不知庄子是否知鱼之乐,其中奥妙亦出欲此。历史本身的哲学发展观,本是皆可用于世间万物的,但这是在“唯物”的基础上;隽永者为情,其实是“灵”的超越。

丹托在其名著<艺术的哲学剥夺>中直接提出了艺术终结是如何可能的问题,从而被称为艺术的“二次终结论”。这种走向极端的观念,在欧美艺术界传播得如此深远,以至于它早已成为那些架上绘画失败者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咏叹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同时也暗示出西方艺术试图突破自身瓶颈的努力。

追本溯源,黑格尔早在1818年海德堡大学的“美学演讲录”之终结篇中,就首度签发了艺术的死亡判决书。但他始终是在思想体系内部来扼杀艺术的,绝对理念的逻辑延展必然扬弃艺术而向更高的领域移心。他的三段论始终是理念对形式的“始而追求、继而达到与终于超越”。最终,喜剧发展为近代浪漫型艺术的顶峰,艺术的寿终正寝便最后闭合了黑格尔的美学花环。

但在150年之后,丹托还在援引黑格尔那句惊人而忧伤的话:艺术,这种生存方式已经衰老了,结果又会怎样呢?他似乎还在重复着相同的命题:“在今日,可以认为艺术界本身已丧失了历史方向,……由于艺术的概念从内部耗尽了,即将出现的任何现象都不会有意义。……从这种意义上说,艺术的时代已从内部瓦解了”!由此可见,丹托所要宣称的是:既然艺术的自身的能量都耗尽了,那么,它不走向死亡还能走向何方呢?只不过,黑格尔所说的“衰老”指的是作为感性显现之理念式微,而丹托所谓的“耗尽”,则意味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传统“艺术”概念的抛弃,艺术已经不能成其为艺术本身了。

然而,丹托也并非简单地重复同一种声音,因为他是置身于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思潮中来反思艺术的,这便与黑格尔拉开了距离,从而赋予了艺术终结以崭新的意义。这个时代,“杜尚难题”早已成为西方艺术界和理论界的公案。1915年,杜尚在将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提交到艺术博物馆要求展出的时候,他也不会料到这个行为给现代主义内部带来了这么多麻烦。杜尚所提出的这个难题,因而也成为丹托艺术终结论的来源之一,“从艺术的角度说,美学是危险的,因为从哲学的角度说,艺术是一种危险,美学则是为它办事的代理人,这种想法,我归功于杜尚”。尤其是杜尚摘掉了戴在传统艺术品头上的“光晕”,直接将来自现实生活的产品纳入到艺术系统之中,激进地打破了非艺术与艺术的分界,更是启发了丹托及其后继者们的艺术终结观念。

如此一来,艺术最终要走向何方呢?针对于此,丹托始终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他似乎只负责死刑的宣布——“我的目的是表明: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艺术时期,对艺术不断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

他的意思是说,根据当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将超逾出历史发展的阈限,艺术发展的动力也已经枯竭,而走向了所谓的“后历史”阶段。这样,“后历史的艺术”,似乎就不能成其为“艺术”了,而至多只能创造出无任何历史意义的非艺术的变异形态。

“艺术史的终结”,其实能标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它表示了艺术发展的历史的的终结,另一方面则意指这种历史发展的学术性研究的的终结,前者与“艺术终结论”是基本同出一辙的。

相反,汉斯·贝尔廷却认定,无论是暗示艺术自身的发展走到了终点,还是艺术史学科走到了终点,都无法得到公认的确证。它只是暗示出这样一种进一步的可能性:“即当代

艺术却是宣称艺术的历史已不向前发展了;而且艺术史学科也不再能提出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了。必须指明,这种终结理念所昭示的,只是可能性而非现实性,否则贝尔廷与菲舍尔之间就没有任何观念的对峙了。贝尔廷重点要反思的,正是后一种意义的“艺术史终结”论,也就是作为规范学科体系的艺术史的传统观念。

其实,只要艺术还在不断发展,关于艺术史的研究就不能被穷究其可能性。艺术史终结论者的确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艺术的发展并非自低向高、以今胜古的“线性进步”,而是波峰式、非进化的演化着的,正如历史并不能造就“第二个米开朗基罗”一样。但将这种观念放大为对整个传统艺术史研究模式的质疑,则是值得商榷的,研究艺术的历史性视角本身是毋庸置疑的。艺术发展了,关于其历史的研究也相应要求自身的发展。

艺术终要生存,于是在后现代的土壤里获得了新生,但它们是源于现代主义的,其中残留下来的物质已不是那些能够滋养艺术生长的有利因素了,因此,在后现代的艺术状况依然承袭了病毒,保留了那些让艺术走向死亡的恐怖物质。丹托所列举的令人烦恼的艺术接连出现:下流的言行、正面的裸体、鲜血、排泄物、肢体残害、制造危险、面临死亡,“艺术家”可以从自身虐待中获得某种创造的实现,从楼上跳下来,用刀片割裂自身,设置某种酷刑,甚至吃掉人肉。如果此类“艺术”行为发生在他者身上,是犯罪;如果自虐,这也是犯罪,只是对象和程度不同而已。如果以艺术之名来掩盖这些行为,那么艺术来拯救终极命运的目的就真的实现了,艺术连同作者自身一同走向了终结。

可是艺术依然被从人的内心深处唤起。艺术历史的审美维度依旧被人怀念。艺术的历史从未被割断。艺术作为装饰美化的功能依旧有效,作为思考、探索的存在依旧有其独特的价值。菲舍尔在1981年出版了《艺术史终结了》,贝尔廷便以《艺术史终结了吗?》来反驳。菲舍尔以极端的形式来反映对传统艺术史观的质疑和颠覆,贝尔廷认为无论何种终结论点都无法得到确证。艺术史怎么会终结呢?艺术形式只要产生,它的前进就不可避免。丹托说艺术进入到了“后历史”时期,这种“后历史”依旧呈现了它的历史内在延续性。倒是贝尔廷坚持的艺术永不可能脱离历史的发展而存在更具合理性。在这种历史的发展模式内看待现代艺术的情形,艺术品的呈现形式与内在意义已逾越了这种框架。

该终结的不是传统艺术,而是某些激进的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

中国有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当这些反艺术的“艺术”消亡时,艺术本身便又获得萌生的原动力,自会向更高一级的艺术层次发展。

艺术自身的发展从未呈现单一的线性历史形态。当艺术获得了模仿的真实时,它便以阶段性的告终而转向了自律的探索。立体派的线、色、面重组了另一个可视的世界,抽象派则在寻找另一种自然的和谐之音。当杜尚的现成品也称为艺术时,艺术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了。生活变成了艺术的大家园,艺术遭到了全面的沦陷。因为艺术无处不在,所以艺术什么都是,所以艺术什么都不是,艺术已从一种形式转换成了一种“态度”,一种“意念”。艺术家需要消失了,艺术品也无须存在了。当艺术发展到这种境界时,单单理论就已经能够把它蒸发掉了

老子言道“物极必反”。后现代艺术家们重新拾起艺术的链条,让其在“后”字当头的新历史中获得新生。没有人阐述出明确的艺术本质,更没有人敢于抹杀艺术重生的痕迹。内在的一种爆发力,必须提出一种呈现的方式,否则它就不是情感的,不是人类的。艺术就是在这样一种回落中,获得新的起点。它是多维的,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在重复或相异中前进。

艺术会伴随人类拥有永久的未来,只是我们的某些艺术没有未来。

我们在追问艺术的过程中,不但要关心艺术是什么,也要关心什么是艺术。现代艺术的功绩使得生活变成艺术无处不在场所,使得艺术庸俗的无法理喻。当代中国许多“艺术家”在其行为过程中不断注入暴力、色情、自虐等伎俩,使得作品的解读变得愈加晦涩。这些“艺术

形式”是在阐述一种状态,还是反叛一种生存,抑或是宣扬某种冲动,使人不得而知。也许,去关注它,恰中了它的圈套。

回到历史,回到传统,回到心灵,回到审美,回到人性,在这里艺术将会获得新生。

与物为春,与自然、生命相和的艺术将会生生不已。

艺术的终结,只有历史才有权力作出最公正的裁决,而不能依凭某个人的预言来加以定夺。为此,艺术家们,你们何需长吁短叹地去哀叹悼艺术那已被虚拟化的当下泯灭呢?理论家们,你们亦何需殚思竭虑的去论证艺术那遥遥无期的未来死寂呢?任何一种特定的艺术类型、艺术流派或艺术思潮是否能够长久富有生命力,这就要看它是否能够与时颉颃地适合人类的审美需要。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欧美现代主义艺术蹒跚地行至今日,在弥留之际唱出终结的挽歌,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但作为人类艺术的乐观主义者,在我们的视野里,人类的艺术整体或许还正年轻,那巨大的发展空间,还在期待着当代人与后来者的继续开拓。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参考文献:

[美]阿瑟·丹托:《艺术的终结》,欧阳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德]汉斯·贝尔廷等:《艺术史终结了吗?》,常宁生编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学史》鲍桑葵著张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死亡”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而文学作品表现死亡的方式也是各式各样。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关注共同的“死亡”主题,而表现死亡意识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表明,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面前,中西方文学中的死亡意识殊途同归。本文首先在叙事学层面上对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的主流表象进行梳理,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多个侧面中以文学中的“死亡”现象做出诠释,并深入现代小说的诸多文本进行个案分析,剖析了现代小说死亡意识的缘起以及发展的脉络,在广阔的艺术空间里探讨现代小说的死亡叙事的多元样态。在文本的论述中,深入剖析创作主体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心理,并讨论创作主体的生存样态与死亡的关系;以叩问人生的理性态度对死亡与生存的终极思考和相互超越的文学期待做出精辟的论断。可以说,生命的终结,正是死亡的开始。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人类是渺小而赢弱的,从生理学的角度给出死亡以科学的解释:科学认为死亡是人体的各种器官(尤其是在脑)彻底失去了应有的功能,这种死亡是一种事实,人有生有死这种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人来自于自然、归于自然。人的生命作为一个自己过程,有开始必有结束,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铁律。由生活推及到文学,我们可以看到文学中所关注的焦点是很多的,突出的如说生存与死亡。人的死使其本身成为徘徊于地狱和天堂间的文学中的牺牲品,而死亡的意义则对于现世的生存表现出既定价值。对于功利境界中的人,生是我的存在的继续,“死”是我的存在的断开,对于道德境界中的人,生是尽伦尽职的开始,死是尽伦尽职的结束。文学文本中的死亡,尤其以现代小说中的表现最为丰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表现手段都在文本的叙事中成为主要途径。文学文本的叙事往往从死亡情节入手,以具体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文学死亡的种种情态做细致深入的剖析。“死亡”不仅仅是情节的手段,更是文本叙事的真正分量。死亡,是一个悲剧的开始,也是一个悬念的开始;是一个生命的终结,也是一个故事的终结。它们就如同一个坐标系中不同的象域,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展示着“死亡”的种种意韵,它们以不同的形式演绎着悲剧的主旋律,在这样一个主旋律下文本走向殊途同归的悲剧结局。在生活转入文学的过程中,对“死亡”的关注更多表现在文学作品里。在创作中,创作主体以独特的视角形成一种别样的观感和态度,“死亡”以其独特的结局意义存在于文本中,这一方面增加了文学表现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也成为艺术表现的必要手段,小说的悲剧力量在“死亡”的映衬下更加浑圆,进而以方法论的意义克服矛盾,解决作品中情节发展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创作主体对死亡特别的“青睐”,使死亡已经超越了生活本真的原生事实而达成一种死亡的艺术感觉,并由此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在写作的现实里,死亡的叙事往往带来一种超脱庸常现实的特殊距离效果,创作主体

有意设置这种“距离”控制,就是为了使读者在审美中产生了一种距离感。以未受现代文明熏染的真诚展演生老病死的自然情节,进而表现深刻的人生现实,“死亡”情节在叙事中也有意将背景置于读者无法经验的“过去”和异域,使时间与空间陌生化,接受主体离开了所有的“当前”与“此地”的亲身体验之后追求“间离”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了接受主体在接受中的“陌生化”。对于“死亡”主题,可以从死亡与生存的对立同一角度确定一种辨证的死亡观,并由此展开讨论,正所谓“未知生,焉知死”,“存,吾顺事;殁,吾宁矣。”,死亡夺去生命,一切自然而然。现世中人只要活着,死亡就是永不或很少进入视野的东西,而“文学”充当了这样一个转换的媒介,这也是“死亡”进入文学的必要性,生存与死亡这二者辨证统一的关系也表现为一种崭新的死亡的体验。死亡本身在这种死亡体验中表现为生存中的一切的彻底断灭,而这种断灭又是人的生存不可逃避的组成部分,而人的生存是“向死亡的生存”。我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人类思考的源泉。因为有“死亡”,促使人在短促的生命流程中不断思考、进步;因为有“死亡”,人真正领悟到生存的含义;因为有“死亡”,才能激发文学创作者灵感,缀出世界文学长卷上的殊途同归的朵朵艺术之花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施焕中教授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条件、营养及卫生保健的改善使得婴儿死亡率及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逐步减少,导致死亡模式发生改变。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是主要死亡原因;同期,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分别为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七位主要死亡原因。到了1975年,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前三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肺结核紧随其后。最近的一项包括成年中国人口代表性样本的大规模前瞻队列研究并于2005年报道结果,发现男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感染性疾病;女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和流感、传染性疾病(N Engl J Med 2005; 353: 1124-1134)。 虽然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总人口的国家死亡登记系统,但国家卫生部可以通过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和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获取全国范围的关于死亡率的估计信息资料。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的样本地点不具代表性,因为这些地点几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样本监测地点数量逐年变化。相反,DSP系统监测地点不变,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国人口。因此,由DSP系统得来的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是估计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数据。 中国死亡原因统计基于根本死因,其定义为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国家卫生部自1983年开始每年一次出版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按照原因、性别及年龄报告死亡。为了分析过去近30年以来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我们翻阅和剖析了自1983年至2011年共计29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同时重点分析了2010年年龄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死亡原因及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类别范围。 如附录表A1和表A2所示(数据被索,有兴趣者请直接于作者联系索取电子版),我国于1982~2010年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

对死亡的认识

对死亡的认识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死亡对于我们来说一直都是一件很忌讳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死亡的蔑视。相反,我们对死亡的看法是很正式很神圣的,“入土为安”,“死者为大”等等一系列的词语都表达了我们对死亡的尊重。我们常常喜欢把死亡当作是一种离去,而不是消亡,我们宁愿相信他们只是悄悄地离开,但却还是会一直默默的陪伴在我们的身旁,静静的守护着我们。 死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让人恐惧的事情,所以很少有人提到它。有人常说,生命是一个轮回,一个生与死的轮回。人们喜欢生而厌恶死,对于一个新生的生命人们欢呼喜悦,对于一个逝去的生命人们常常悲痛欲绝,无论这条生命是否和你有任何的联系。为什么我们惧怕死亡?是因为怕死亡带来的痛苦还是对这个美丽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的留恋?我想应该都是有的。如果我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我们生命的每一天就会充满力量。生是一个偶然的事情,而死却是一个必然的事情。有了这种态度,生命的意义将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把死亡视为朋友,我们就能泰然自若地看待生命的短暂。有了这种态度,我们也就能更好地对待死亡。如果亲人去世了,重要的是尊敬他们,尊敬亡灵对所有家庭成员都是有益的。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有些人却对这些短暂的时光不加以珍惜,那些轻生的人不仅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还是对责任的一种逃避。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有自己的亲人有朋友,将来还会有陪伴自己的伴侣以及自己的下一代,轻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死亡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终结,留下的只是关心你的人内心的伤痛…… 我们常常教导别人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的人才会知道生命的不易,好好地生是对死亡最好的阐释。

当前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特点及处置

当前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特点及处置 非正常死亡是指由外部作用导致的死亡,包括火灾、水灾等自然灾难与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受伤害等人为事故致死。非正常死亡事件是指不构成案件的非正常死亡。当前,广大群众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如果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不当,容易引起群众质疑,甚至引发越级上访或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公安机关在应对和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中,不仅耗费大量的警力与精力,还遇到很多困难、面临很大压力。在此,笔者试就如何应对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谈些个人浅见。 一、当前非正常死亡事件表现为“五个特性” 1、影响的广泛性。非正常死亡事件由于人员死亡容易吸引大家的关注,博取公众的同情。一旦非正常死亡事件没处置好,引发了死者家属的质疑,很多观众、知情者甚至不知情者都会站到质疑者那一方,支持质疑者提出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正确地解释和疏导,公安机关就会变成众矢之敌,严重破坏警民和谐关系,甚至影响执法公信力。 2、亲属的群体性。一旦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丧亲之痛使死者家属心理所向很快就会联系在一起,诸如死者的父母、子女、夫妻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亲属、朋友就会形成一个数量庞大的团体。面对众多亲属的质疑,公安机关处置事件的压力自然就会增大。 3、行为的极端性。如果死者亲属对死者的死因有了质疑,一旦公安机关应对处置不当,极易引起其高度反感,导致集体上访、抬尸闹访、漫骂执法人员、围攻执法机关等极端行为的发生,甚至造成打、砸、抢等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4、上访的长期性。涉及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上访者一般都比较有恒心或者很偏激,一旦对死因有疑虑,便容易想当然产生“死者有可能是被某某人谋害的”的念头,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制高于一切”理念支撑下,坚信只要坚持上访,事实总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随着上访程度的加深,精力、财力不断耗费,上访者到时即便想自止也来不及,客观因素迫使其只能“破罐子破摔”,最后只能由政府采取某种方式给其补偿才有可能息访停诉。 5、矛盾的聚合性。如果死者亲属对非正常死亡事件产生了疑虑,或对公安机关的处置工作产生了怀疑,一些亲属就可能把以往对公安机关的不满情绪借此机会发泄出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可能“趁火打劫”,挑起事端,扩大事态,使一般事件上升为可怕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处置不当造成了上访,在上访过程中与其他事件上访者相遇,稍加交流就容易心生同病相怜之感,从而结成伙邀成团一起共同上访,就会由个别访升级为群体访。此外,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如果死者亲属情绪过于偏激,很有可能做出其他违法行为,导致更为严重事件的发生。 二、公安机关应对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主要存在“八个问题” 1、现场处置不迅速。受事多人忙的客观情况影响,事发地派出所民警或刑事技术人员听说不是案件,往往先忙其他属于案件的工作后再来处置非正常死亡事件,以致报案人报警很久后才有民警到达现场。出警人员到达现场后,对周围好事者围观、死者的相关关系人进出现场往往不会严厉制止,致使原始现场受到破坏,给某些喜好妄加猜测、唯恐天下不乱者授以口柄。

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曾红梅,左婷婷,贾漫漫,夏昌发,邹小农,赫捷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北京100021) 摘要:[目的]对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的全国各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恶性肿瘤登 记资料进行分析,估计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方法]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共收到261个 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肿瘤登记数据,通过审核和评估,共193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 标准。将入选的登记处按地区(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别、肿瘤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层,结合 2012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恶性肿瘤合计和主要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标化率采用 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和Segi’s标准人口结构为标准。[结果]全国193个登记处共覆盖 登记人口198060406人(其中城市100450109人,农村97610297人),报告的恶性肿瘤新 病例556163例,死亡病例345483例。病理诊断比例为69.13%,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 2.38%,死亡发病比为0.62。据估计,全国2012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58.6万例,死亡病例 218.7万例。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64.85/10万(男性289.30/10万,女性239.15/10万),中国 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为191.89/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为187.83/10万,累积率(0~74 岁)为21.82%。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77.17/10万,中标发病率为195.56/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 为251.20/10万,中标发病率为187.10/10万。全部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1.49/10万(男性 198.99/10万,女性122.06/10万),中标死亡率为112.34/10万,世标死亡率为111.25/10万,累 积死亡率(0~74岁)为12.61%。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59.00/10万,中标死亡率107.23/10万。农 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64.24/10万,中标死亡率118.22/10万。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 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脑瘤和胰腺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 新发病例的75%。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瘤、白血病和淋巴瘤 是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病例的80%。[结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定期发布我国 恶性肿瘤负担情况,为制定肿瘤防治策略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随着覆盖人群逐 渐增加和数据质量不断提高,肿瘤登记在肿瘤防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肿瘤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中国 中图分类号:R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242(2016)01-0001-08 doi:10.11735/j.issn.1004-0242.2016.01.A001 Report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2012 CHEN Wan-qing,ZHENG Rong-shou,ZHANG Si-wei,et al. (National Office for Canc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National Central Cancer Registry,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Beijing100021,China) Abstract:[Purpose]The National Central Cancer Registry(NCCR)collected registration data in 2012from local cancer registries in2015,and analyzed to estimate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Methods]On basis of the criteria of data quality from NCCR,data submitted from261 registries were checked&evaluated,and193registries’data qualified for cancer registry annual report.Descriptive analysis included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stratified by areas(urban/rural), gender,age group and cancer site.The top10common cancers in different groups,proportion and cumulative rate were also calculated.Chinese population census in2000and Segi’s population were used for 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mortality.[Results]All193cancer registries(74in urban and119in rural)covered a total of198060406population(100450109in urban and97610297 in rural areas).The estimates of new cancer cases and cancer deaths were3586thousands and 2187thousands in2012,respectively.The morphology verified cases(MV%)accounted for69.13% and2.38%of incident case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death certifications only(DCO%)with mortality to incidence ratio of0.62.The crude incidence rate in Chinese cancer registration areas was 264.85/105(males289.30/105,females239.15/105),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s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IRC)and by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were191.89/105and187.83/105with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0~74age years old)of21.82%.The cancer incidence and ASIRC were277.17/105and195.56/105in urban areas whereas in rural areas,they were251.20/105and 187.10/105,respectively.The cancer mortality in Chinese cancer registration areas was161.49/105 (198.99/105in male and122.06/105in female),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MRC)and by world standard population were112.34/105and111.25/105,and the 收稿日期:2015-12-2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21100) 通讯作者:赫捷,E-mail:hejie@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0718596.html,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情况报告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 卫生部信息中心 2008-04 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卫生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过两次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居民死亡原因调查,基本摸清了当时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流行规律及分布特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饮食营养、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纪初我国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恶性肿瘤为重点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掌握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为国家制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预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据,并为建立健全肿瘤登记系统及研究重点疾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奠定基础。 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主要结果有五个方面内容: 一是城乡和不同区域死亡率差异较为明显。本次调查地区标准化死亡率为4.0‰(男性为4.9‰、女性3.1‰)。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从调查地区死亡率来看,城乡之间

的差异明显,农村高于城市19%,不同区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中、西部城市分别高于东部城市22%和25%;中、西部农村分别高于东部农村13%和15%。 二是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城乡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持续下降,死亡原因构成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死亡原因的分类,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比90年代初第二次调查死亡率下降了34.7%。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及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西部地区死亡率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比例从90年代初的76.5%上升到82.5%。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是我国前两位死亡原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2.45%和22.32%,第三、四位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第五位是损伤和中毒,前五位的死亡原因累计占死亡总数的85%。 我国城市前五位死亡原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 与国际比较表明:我国传染性、营养不良性和母婴疾病死亡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居民死亡率水平明显偏高,慢性疾病尤为突出,脑血管病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恶性肿瘤与美国、英国、法国接近,却高于亚洲国家(如

4~5岁儿童对死亡三个特征的理解

4~5岁儿童对死亡三个特征的理解 [摘要] 以50名4岁和5岁儿童为被试,用访谈法和实验法研究他们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发展,结果发现: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是随着年龄发展而提高的;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表现出不平衡性,死亡不可逆性的理解最先开始发展。 [关键词] 儿童死亡认知死亡特征 一、文献综述 死亡认知的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由于死亡概念的复杂性,它也是儿童较难掌握的一个概念。Speece等(1985)综述前人的研究认为,死亡的特征主要包括:不可逆性,即明白死亡的人不能够再活过来;普遍性,即知道所有的生物都会死非生物不会死;功能丧失性,即明白人死后生理和心理的功能都停止了。如果儿童能够理解死亡的所有特征,那么,他就掌握了成熟的死亡概念。 早期的研究者认为,10岁以下的儿童不能够理解死亡概念,他们把死亡看做是一种暂时的状态,是可逆的(Anthony,1940;Nagy,1948)。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最先了解死亡概念是在学前期,虽然他们对死亡概念的理解还不成熟,但是对死亡特征的理解已经慢慢发展起来。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4~10岁儿童是按照固定的顺序掌握死亡的3个特征:不可逆性最先掌握,然后才掌握死亡的普遍性和功能丧失性(Koocher,1973)。但是,我国学者张向葵等(1998)对我国3.5~4.5岁儿童死亡认知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学前儿童对死亡三个特征(普遍性,不可逆性,功能丧失性)的认知并非像西方儿童一样存在着发展顺序上的差异,而是均衡发展的。这种差异是文化原因造成的,还是实验条件造成的?在中国文化里,死亡是人们很忌讳的一个话题,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直接与儿童谈论死亡甚至会回避儿童关于死亡的一些问题。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否会造成我国儿童死亡认知发展上的延迟,造成死亡三个特征均衡发展的情况?因此,本研究通过结构化访谈法,来研究我国学前儿童对死亡普遍性、不可逆性和功能丧失性三个特征的认知发展。 二、研究方法和程序 1.被试 随机抽取四川省一所幼儿园4岁和5岁儿童各25名,男女各半。平均年龄分别为4岁4个月和5岁3个月,均为正常儿童。 2.程序 采用临床访谈法,由一名女性主试在安静的房间对被试进行单独施测。在实验开始前,告诉所有的被试答案没有对错,只要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就是最

居民意外死亡分析

居民意外死亡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五华县居民意外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五华县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中的意外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2011年意外死亡2328人,年均死亡率30.18/10万,占全死因的6.46%,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意外死亡率分别为39.38/10万和20.4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意外死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除0岁组外,意外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0~4岁和5~14岁年龄段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淹死,分别占该年龄段意外死亡的63.58%和57.08%,15岁及以上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25~59岁青壮年第2位意外死因为自杀,60岁以上人群第2位意外死因为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五华县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是主要意外死因,应加大关注力度,全面落实伤害三级预防措施。 意外死亡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造成的人体死亡。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 ,为了解五华县居民意外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五华县2006-2011年死因监测系统居民意外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五华县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五华县统计局。 1.2 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2]对死亡病例进行分类编码,2006-2007年死亡病例录入《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 2005软件)进行统计,2008-2011年使用《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死因监测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死亡病例数据录入、统计。有关数据使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五华县2006-2011年报告意外死亡2328人,年均死亡率30.18/10万,占全死因(36024人)的6.46%,,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居第5位。男、女性意外死亡率分别为39.38/10万和20.43/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44,P<0.01 )。从时间分布看,2006-2008年意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8-2011年基本持平(表1)。 2.2 死因顺位及构成2006-2011年前5位意外死因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自杀、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死亡率分别为11.93/10万、4.78/10万、4.51/10万、 3.56/10万和1.37/10万,合计占全部意外死亡的86.68%。男、女性首位意外死因均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第2~4位意外死因有所不同,男性依次为淹死、意外跌落、自杀,女性为自杀、淹死、意外跌落,第5位均是意外中毒(表2)。 2.3年龄分布特征除0岁组外,意外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不同年龄段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不同,0~4岁和5~14岁年龄段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淹死,分别占该年龄段意外死亡的6 3.58%和57.08%。15岁以上人群主要意外死因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25~59岁青壮年第2位意外死因为自杀,60岁以上人群第2位意外死因为意外跌落(表3)。 3 讨论 五华县2006-2011年意外死亡率30.18/10万,低于2008年全国水平(54.89/10万)[3]和2004-2005年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性调查结果(50.7/10万)[4],但在全死因中居第5位,提示意外死亡仍是危害五华县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意外伤害对居民健康和社会的危害日渐突出[5],是当今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的重要因素之一[6]。

描写死亡的片段资料讲解

描写死亡的片段

描写死亡的片段 (1) 刀片闪出冷冷的寒光,往苍白的手腕处狠狠划下! 手腕裂开了一道狭长的口子,煞白煞白,慢慢地,鲜血从伤口里沁出,然后,鲜血突然湍急了起来,喷涌而出,如迸裂一般! 一滴…… 一滴…… 一滴…… 顺着手腕…… 血珠滴落在温热的水面…… 如同一朵朵在黑色的梦魇中绽开的……血红色的花朵…… ---------------------- 原来…… 这就叫做皮开肉绽啊…… 苍白的唇角勾出一抹轻柔的笑容,迸裂的肌肤,翻卷的血肉伤口,原来,即使皮开肉绽也是不会痛的,原来,鲜血流逝的感觉是平静而麻木的。 慢慢地,他闭上眼睛,流血的手腕慢慢滑进水面之下。

在温热的水中…… 伤口就永远不会凝结了吧…… 透明的水波。 一丝殷红的血线缓缓地从割裂的手腕处轻轻荡荡飘涌上来,源源不断地,鲜血如同一条细细长长的线在水中妖艳地摇曳,然后荡开,袅袅的白色雾气中,透明的水渐渐变成透明的红…… ------------------------ 白色的雾气从温热的水面轻柔地升腾而起。 血液将浴缸里的水染得暗红暗红。 身体越来越冷。 心脏仿佛被重重地压着喘不过气。 洛熙的眼前渐渐发黑,世界眩晕而狂乱,苍白的嘴唇微微干裂,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水波将他全身包围着,湿透的白衬衣在水面下轻轻飘起衣角,他的身体濡湿而冰凉,从水龙头源源流下温水也无法让他感受到丝毫温度。 -------------------------- 温热的水涌出黑色大理石的浴缸…… 漫出在白瓷的地面…… 血红的……

仿佛仍旧带着体温般的温度…… 唇片上最后的血色已经褪尽,眼前漆黑得什么都不再能够看得见,湿透的白色衬衣如脆弱的白色花瓣在水下轻轻飘荡,生命一丝一丝地流淌,只有那只滴着血的手,固执地,紧紧地抓着浴室中的电话,仿佛抓紧着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鲜血…… 一滴一滴从手腕滴淌而下…… 漆黑的眩晕中…… ----------------------- 临死前就是想再看你一眼…… 温热的水流从水龙头源源不断地流淌…… 浴室里充满了白色的雾气…… 地面满是鲜红的血水…… 苍白淌血的手腕再也无法握住电话话筒,重重地跌进浴缸的水面之下,溅起一朵被血染红的水花…… --------------------------- 话筒在水面下轻飘飘地摇荡着。 “嘟——”

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0718596.html, 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分析 作者:姚建义苗树军纪雪梅张伟东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10期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国居民主要死亡率的流行病学趋势,为我国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0~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0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2002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2007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前3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 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的变化等均为可能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国的疾病防控工作也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主要疾病;死亡率 Analysis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YAO Jian-yi,MIAO Shu-jun,JI Xue-mei,et al. Offic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among urban population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07,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trend of main diseases’ death in China,and to provide som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of death rate of main diseases from 1990 to 2007.Results The three main leading diseases for urban population’s death in 1990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2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respiratory diseases,respectively; in 2007 were cance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and heart diseases,respectively;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s been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Conclusion Cancer and cardio-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re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among urban populations,the risk factors could be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and diet,etc; public health strategy in China is "Prevention first,and comb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arget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Key words】 Main diseases; Death rate

什么属于意外死亡

什么属于意外死亡 非人为故意的暴力造成的伤亡事件.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引起的死亡。现用于当权人为排除异己而进行的暗杀。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中外都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仅发生在医院的因医疗故失造成的死亡人数就有10万左右,伤残人数为50万左右。我国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每年因医疗事故造成的伤残人员数目也很大。 交通事故:据统计,2011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从事故原因看,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仍然是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的原因。从事故发生的地点、道路情况看,高速公路的事故仍然呈上升的趋势。 突发疾病:据统计,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突发疾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谋害人类生命的大杀手。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摄入过剩,加上锻炼不足,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这也导致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越来越多。 自然灾害: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报告称,2011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1049人死亡或失踪。然而,洪灾、旱灾、台风、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2011年达到3030亿元(近480亿美元)。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深感自己的渺小与脆弱。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引起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2011年第四季度,卫生部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46起,中毒1876人,其中死亡31人。与2010年同期相比,报告起数增加43.8%,中毒人数增加42.9%,死亡人数增加72.2%。 高空坠物: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空间日益紧凑,大楼越来越多、越来越高,高空悬挂物如广告牌、空调机、保安笼、花盆等日益增多,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隐患,影响市民生活环境及生命财产安全。上海曾对大中型玻璃幕墙做过调查,结果发现931幢被查建筑中,约有90幢存在安全隐患。 高空坠落:最早引起人们对高空坠落死亡关注的当属1993年香港著名歌星黄家驹的舞台坠落死亡事件。高空坠落死亡事件的大部分群体为建筑业从业者,主要是一线作业的农民工。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从业者越来越

死亡实验分析

死亡实验分析 死亡实验.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片子取自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结果似乎更加残酷了一些,至少在各种介绍中,还没有出现两死三伤的惨剧。 实验 实验内容:找20个精神行为一切正常的平凡人,12个扮演囚犯,8个扮演狱卒,过14天真实的监狱生活。狱卒承担着维护秩序和保证囚犯完成义务的职责。囚犯需要遵守狱卒命令,规则包括按时睡觉、不许剩饭。所有人不得使用暴力 实验结果:在一天之后,所有人就基本进入状态。当狱卒严厉地实施了第一次惩罚措施之后,囚犯就开始遵守规矩。当然,仍有“害群之马”不依不挠,并且一再导致狱卒行为程度加剧。 其间,有两名囚犯不堪重负,提前退出实验。有一名狱卒,因为不愿参与到其他狱卒的各种行为中,而被其他狱卒贬为囚犯。 6天之后,由于实验受到了过多的非议,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过多不可预计的过激状况,原计划14天的实验被迫中止。 It's not a game. 所有人都以为是一场游戏。人们抱着刺激、经历新生活的心情走近科学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说笑、对着监视器做鬼脸、唱歌、讲黄段子。人群中,只有上校知道,这根本不是一场游戏。 让一个人放弃游戏人生的态度认真起来,很简单。实验中,只用4000马克。所有人都想安安心心完成实验,拿钱走人。所以狱警开始履行职责,而囚犯,就可以光着身子让人拿水管冲自己,穿着白色长裙蜷缩在高低床上,听到“做俯卧撑”的指令就立刻趴下,平时乖乖蹲在监狱里。 It's not game. 对狱卒来说,权力是真实存在的。而暴力之外,折磨人的手段更是千变万化的。伯瑞斯的爆发恐怕是这种权力给他提供了一个发泄的通道,不难想象,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必定是极为失败的。Criminal Minds的分析,就是他多半是个性无能,没有妻子,或者妻子很早就离开了他。没有孩子,却要声称自己是个好父亲。他的掩饰,却改变不了自己失败的处境,浑身发臭,生活也一

6我国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分析6.1 -

毕业论文 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班级11统计1班 学号20114006 姓名翁坤玲 论文题目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差异性分析 指导教师 (姓名及职称)余华银教授 [总评成绩: ]

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差异性分析The main disease mortality difference analysi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翁坤玲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11(1)班 20114006 指导教师:余华银教授 内容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对生命长短的追求也越加明显。提高一个国家整体医学救治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国家层面近几年提出的有关医疗改革都是对城市和农村医学水平的巨大推动。本文通过城乡之间主要疾病死亡率的研究和分析,了解未来我国居民疾病发病率的走向,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出针对性措施。现阶段,根据统计年鉴官方发布的数据可知恶性肿瘤已成为城市居民死亡率的”罪魁祸首”,大约占总体疾病致死率的25.7%。紧跟其后的是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其大约各占20%左右。较2000年和2013年比较,2013年主要疾病的排位不仅有变化,死亡率也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疾病种类的包含范围也随着实际情况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本文主要运用EXCEL软件分析近些年主要疾病的分布概况和变化,分析结果可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出建议提供依据。 关键词:居民死亡率构成恶性肿瘤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level, the pursuit of life length is more obvious. To improve a country medical treatment is currently a major issue.Our country about health care reform is for the big push of urban and rural medical level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aims to know 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residents disease incidence;through the data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main disease mortality study and analysis, and thus more effective targete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At present, according to official data released statistics yearbook malignant tumor has become urban mortality "culprit", about 25.7% of the overall disease mortality.Followed by heart diseas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bout 20% or so.From 2000 compared to 2013, a change had happened in the position not only of major diseases, also have a rising trend of mortality .The types of diseaes include scope has made a adjustment accong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sistuation.In this ptext, by using of EXCEL software to analyze distribution situation of the major diseases, and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lated department to further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Key words:Residents ;The death rate ;Constitute;The malignant tumor mortality

描写死亡的词语

描写死亡的词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描写死亡的词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死亡的词语 1、长逝下世灭度就世谢世死灭迁化 2、圆寂早死殉国怛化去世凋谢夭折 3、弃世殒命毙命归天早逝永诀仙游 4、徂落过世送命驾崩丧亡归寂坐化 5、永别殂落捐背殒灭殂谢就义捐馆 6、丧命涅檠晏驾物化身故横死毕命 7、亡故寿终徂谢逝世物故短折长眠 8、疾终殉节捐躯示寂殉难入灭入寂 9、殉职倒头仙逝永眠归西夭亡暴卒 10、强死羽化早世凶死捐生 11、山陵崩翘辫子上西天见阎王 12、粉身碎骨舍生取义以身许国死于非命 13、见马克思寿终正寝玉殒香消杀身成仁 14、借女离魂命赴黄泉跨鹤西游葬玉埋香 15、呜呼哀哉天夺其魄马革裹尸香消玉殒 16、与世长辞一命呜呼千秋之后溘然长逝 死亡的词语解释

1、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2、朝荣夕毙:毙:死亡。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3、气数已尽: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4、一命呜呼: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5、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 6、驾鹤西去:死的婉称。鹤是一种吉祥的东西,西去,指进入天堂。意思是骑着鹤飞往天堂。引申意思:对死亡的一种避讳的说法。含有对死者的尊敬、祝福之意。 7、身先朝露:指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 8、含笑九泉: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9、穷泉朽壤:穷泉:泉下,地层深处;朽壤:腐烂的土壤。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10、扫墓望丧: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指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 11、尽辞而死:尽辞:把要说的话说完。指在死亡之前把自己的心愿说出来,死无遗憾。

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及发病_死亡的估计与预测_杨玲

流行病学研究 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及发病、 死亡的估计与预测 杨玲 李连弟 陈育德 Donald M axw ell Parkin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利用我国现有相对较完善的肺癌发病死亡资料,描述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并估计和预测2000年及2005年的肺癌发病与死亡状况,以期对我国肺癌临床、基础研究及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及参考。方法 利用Joinpoint模型对卫生部上报WH O的中国1987~1999年肺癌死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 结合我国1990~1992年第二次全死因调查结果及我国入选《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八卷中肿瘤登记处的肺癌 发病死亡数据,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基于Po isson分布),估计并预测2000年及2005年中国肺癌的发病、死亡 状况。结果 我国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尤以农村明显(男性年均上升2.7%,女性上升 3.6%,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年龄段(15岁以上)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自2000年至2005年,我国肺癌的 死亡人数将增加10.1万(自2000年的32.7万增至2005年的42.8万),发病人数将增加11.6万(自2000年 的38.1万增至2005年的49.7万)。结论 由于肺癌危险因素变化及人口增长、老龄化的双重作用,肺癌已 成为中国近年来最常见、增幅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防与控制将成为未来中国肿瘤控制计划制定和实施 的重点之一,而控制烟草无疑成为其关键。 【关键词】 肺肿瘤 发病 死亡 趋势 预测 【中图分类号】 R734.2;R73-31 Mortality time trends and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estimat ion and projection for lung cancer in China Y AN G L ing*,L I Liandi*,C HE N Y ude,Donald Max w ell Parkin▲.*N ational O f f ice f or Cancer P revention and Control,Bei jing100021,P.R.China.Center f or Health In f ormation and S tatistics in Ministry o f Hea lth,School o f P ublic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083,P.R.China.▲I nternational Associ- ation f or Cancer Registries,University of Ox f ord,UK Ox f ord OX26HE Corresponding author:Y A N G L ing,E-mai l:yangl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0718596.html,,y ang ling71@yahoo. com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o bjective U sing the mo st comprehensiv e available data o n lung cance r inci-dence and mo rtality in China,the mo rtality time trends w ere described and the incidence a nd mo rtality pr ofile in2000and2005w ere e stimated and projected,so as to pr ovide evidence and reference fo r clinic,basic re- search and making prevention and co ntrol strategy f or lung cance r in China.Methods T he Joinpoint mo del was used to analy ze the lung cancer mo r tality trends during1987--1999,based on data repo rted to W HO fro m the M inistry of H ealth 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0718596.html,bined with the data from the seco nd natio nal mo rtality sur vey in1990-- 1992a nd the lung cancer incidence and mo rtality data from sever al cancer registries in China which invo lved in Cancer Incidence in Fiv e Continents,the8th ve rsion,using the lo g-linear model(based o n Po isson distribu- tion),the incidence and mor tality profile fo r lung cancer in2000and2005in China w ere estimated a nd pr ojec- ted.Results T he age-standardized mo rtality rates increas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 d,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the ex pected annual pe rcentag e changes we re2.7%in men a nd3.6%for w omen,bo th w ere statistically sig- nificant)and sho wed among almost all age g r oups(abov e age15).Fr om2000to2005,there w ould be0.101 millio n mo re lung cance r dea ths(from327643in2000to428936in2005)and0.116millio n more new inci- dent cases(f rom381487in2000to497908in2005).C onclusion Due to the double effects from both chang es in the risk facto rs fo r the disease a nd the po pula tion g ro w th and ag ing,lung cance r is beco ming one o f the mo st 作者单位:100021 北京,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杨玲、李连弟);100083 卫生部卫生信息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育德);国际癌症登记协会,英国牛津大学,UK Oxfo rd OX26H E(Donald M axw ell Parkin)(通讯作者:杨玲,E-mail:y angling@pubem.cica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0718596.html,,yangling71@yahoo. co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