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道路交通控制教学大纲

道路交通控制教学大纲

道路交通控制教学大纲
道路交通控制教学大纲

《道路交通控制》教学大纲

编制说明

《道路交通控制》课程是按照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要求开设。该课程主要讲授道路交通控制概述、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的原理及方法、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原理及方法、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评价指标、交通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系统构成、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主要方法、交通控制系统的建立等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力求使学生全面掌握道路交通控制理论的相关内容,并切实掌握道路交通控制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道路交通控制》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例分析、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公安特色。

《道路交通控制》教学大纲是本课程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课程组集体讨论后,由翟润平、周彤梅、刘广平起草完成。于2015年4月30日由交通管理工程系学术委员会审定。

一、课程名称:《道路交通控制》

二、课程性质:专业课

三、授课对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四、总学时数:54,其中讲授48学时,实验6学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控制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掌握道路交通控制的目的,掌握道路交通控制的各种分类形式,熟悉交通控制的理论基础。

重点与难点:道路交通控制的目的及分类。

学时数:3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交通控制概述

一、道路交通控制的目的

二、交通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交通控制的历史与发展

(一)信号控制设备的历史与发展

(二)信号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交通控制的分类

一、按控制类别划分

(一)以交通限制为主的控制

(二)以交通信号为主的控制(三)以传递交通情报信息为主的控制二、按控制范围划分

(一)单点控制

1.单点控制的概念

2.单点控制的控制参数

(二)干线控制

1.干线控制的概念

2.干线控制的控制参数

(三)区域控制

1.区域控制的概念

2.区域控制的控制目标

三、按控制方式划分

(一)单点定时控制

1.单方案定时控制

2.多方案定时控制

(二)单点感应控制

1.半感应控制

2.全感应控制

(三)干线无电缆协调控制

(四)干线有电缆协调控制

(五)区域定时协调控制

(六)区域自适应协调控制

四、按信号配时生成的技术划分

(一)人工优化技术

(二)脱机优化技术

(三)联机优化技术

第三节交通控制的相关技术

一、检测技术

二、通信技术

三、计算机技术

四、控制技术

第四节交通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交通流理论

二、自动控制理论

(一)经典控制理论

(二)现代控制理论

第二章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方式的运行特性,掌握影响优先规则控制交叉口运行状态的主要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重点与难点: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理论、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方式的运行特性、影响优先规则控制交叉口运行状态

的主要参数及其确定方法。

学时数:2

主要内容:

第一节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的方式

一、停车标志控制

(一)单向停车控制

(二)多向停车控制

二、让路标志控制

第二节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的交通运行特性

一、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的交通特点

(一)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的概念及交通特点

(二)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的通行顺序及穿插顺序

二、主要道路交通

(一)非间断流

(二)周期队列流

三、流向冲突交通流

(一)主要道路左转流向

(二)次要道路直行流向

(三)次要道路左转流向

四、空当

第三章交通信号控制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参数及信号控制参数的概念及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掌握交叉口各种运行状态的描述方法。

重点与难点:信号及控制参数的概念及确定方法、交叉口运行状态(欠饱和、临界饱和、过饱和)的描述。

学时数:7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信号控制的概念

二、信号控制的适用条件

第二节信号相位

一、信号相位

二、相序

第三节信号控制基本参数

一、信号参数

(一)信号绿灯

(二)信号红灯

(三)信号黄灯

(四)全红时间

(五)绿灯间隔时间

二、信号配时参数

(一)信号周期

(二)相位有效绿灯时间

(三)相位损失时间

(四)周期损失时间

(五)周期有效绿灯时间

(六)相位绿信比

(七)周期绿信比

第四节饱和流率

一、饱和流率的影响因素

二、直行车道的饱和流率

三、左转车道的饱和流率

(一)保护信号相位

(二)许可信号相位

四、右转车道的饱和流率

五、饱和流率的测量与分析

第五节交叉口车辆受阻状况描述一、欠饱和及其车辆受阻描述

(一)欠饱和状况

(二)欠饱和状况的描述

(三)欠饱和车辆受阻图

二、临界饱和及其车辆受阻描述

(一)临界饱和状况

(二)临界饱和状况的描述

(三)临界饱和车辆受阻图

三、过饱和及其车辆受阻描述

(一)过饱和状况

(二)过饱和状况的描述

(三)过饱和车辆受阻图

四、说明

第四章单点信号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点定时信号控制的原理及配时设计方法;了解单点感应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单点定时信号控制原理及配时设计方法,单点感应信号控制的基本原理。

学时数:6

主要内容:

第一节单点定时信号控制

一、主要特点

二、信号配时设计

(一)交叉口的相位设计

(二)关键车道的确定

(三)配时参数的确定

三、配时方案表与配时时间表

(一)配时方案表与时段的划分

(二)配时时间表

第二节单点感应信号控制原理

一、感应信号控制原理

(一)感应信号控制参数

(二)工作原理

二、半感应信号控制

三、全感应信号控制

四、感应控制参数的确定

第五章干线及区域信号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干线及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的原理。

重点与难点:信号协调控制原理。

学时数:5

主要内容:

第一节干线信号协调控制

一、干线信号协调的工作原理

二、干线信号协调的基本参数

三、干线信号协调配时参数的确定

四、说明

第二节区域信号协调控制

一、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的工作原理

二、区域协调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区域信号协调控制配时方案生成的技术方法

(一)人工技术

(二)脱机优化技术

(三)联机优化算法

第六章交通控制的评价指标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道路交通控制主要评价指标及应用。

重点与难点:通行能力、饱和度、车辆延误与停车、服务水平等参数在交通评价中的应用。

学时数:6

主要内容:

第一节评价方法和主要评价指标

一、交通控制评价的方法

(一)调查法

(二)仿真法

二、交通控制的主要评价指标

第二节通行能力

一、概述

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

(一)优先规则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

(二)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

三、通行能力的分析

(一)优先规则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二)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分析

第三节饱和度

一、饱和度的定义

二、饱和度的计算式

(一)相位饱和度

(二)交叉口饱和度

三、饱和度的分析

第四节车辆延误与停车

一、车辆延误的定义

二、延误的模型

(一)欠饱和延误模型

(二)过饱和延误模型

(三)综合延误模型

三、停车次数与停车率的概念

(一)停车次数与停车率的模型

(二)过饱和进口道的停车次数与停车率模型四、延误及停车次数分析

第五节服务水平

一、服务水平的定义

二、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

三、确定服务水平的延误计算

(一)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加权平均延误表达式

(二)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加权平均延误表达式

第七章交通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点信号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组成,掌握交通信号机的类型、功能及工作原理;掌握区域信号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重点与难点:交通信号机的工作原理、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学时数:6

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设备简介

一、交通信号机

(一)信号机的类型

1.定时信号机

2.感应信号机

3.联网信号机

(二)信号机的基本功能及工作原理

1. 基本功能

2. 工作原理

(三)信号机的性能指标

1.交通控制方式

2.控制参数的调整范围

3.基本电气指标

4.安全措施

5.环境与其他物理指标

二、交通信号灯

(一)信号灯及灯具的类别

1.红、黄、绿三色的基本信号灯

2.箭头信号灯

3.闪烁灯

(二)信号灯的安装及排列

三、交通检测器

(一)检测器的类型

(二)检测器的功能

(三)检测器的原理及组成

第二节单点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组成

一、定时信号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感应信号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区域信号控制系统的组成一、区域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

(一)集中式

1.集中式的优点

2.集中式的缺点

(二)非集中式

1.非集中式的优点

2.非集中式的缺点

二、区域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

(一)中央集中式控制结构

(二)非集中(分层)式多级控制结构三、区域控制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功能

(一)中心控制器

(二)交通信号机

(三)交通检测器

(四)通信系统

(五)显示系统

第四节区域交通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一、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一)交通信息采集

(二)采样频率与采样误差

(三)采样数据的滤波与平滑

二、控制策略的生成与实施

(一)定时式控制

1.路网交通流模型

2.性能指标

3.优化算法

(二)方案选择式控制

1.特征值(Signature)的确定

2.匹配(Match)原理

(三)响应式控制

(四)自适应式控制

第八章典型交通控制系统简介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比较典型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如TRANSYT系统、SCOOT 系统、SCAT系统、RHODES系统、以及OPAC系统,以及这些系统的特点、结构、原理、模型以及配时参数的确定。

重点与难点:TRANSYT系统、SCOOT系统、SCAT 系统。

学时数:6

主要内容:

第一节TRANSYT系统

一、TRANSYT的结构

二、TRANSYT的交通模型

(一)道路网及交通流状况的基本假定

(二)交通模型所需数据和资料

(三)TRANSYT的建模步骤

(四)TRANSYT的延误及停车模型

三、TRANSYT的性能指标及信号配时优选

(一)TRANSYT的性能指标

(二)绿灯起步时差的优选

(三)绿灯时间的优选

四、系统的特点

第二节SCOOT系统

一、SCOOT系统的结构及原理

(一)SCOOT系统的结构

(二)SCOOT系统的原理

二、SCOOT系统的交通模型

(一)流量预报模型

(二)队长预报模型

三、SCOOT系统的配时参数优化及性能指标计算

(一)SCOOT系统的配时参数优化

1.绿灯时间的优化

2.相位差的优化

3.周期的优化

(二)SCOOT系统的性能指标计算

四、SCOOT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SCAT系统

一、SCAT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一)SCAT系统的结构

(二)SCAT系统的功能

1.交叉口信号控制器

2.区域控制中心

3.控制中心

二、SCATS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SCAT系统的饱和度和综合流量概念

(一)饱和度

(二)综合流量

四、SCAT的配时参数调整

(一)信号周期的调整

(二)绿信比方案的选择

(三)相位差方案的选择

五、SCATS中子系统的合并与局部车辆感应控制

(一)子系统的合并问题

(二)局部车辆感应控制

六、SCAT系统的特点

第四节RHODES系统

一、RHODES系统的原理及其结构

(一)RHODES主要原理

(二)RHODES系统的结构

二、RHODES系统的预测模型

(一)RHODES的路段车流预测

1.车辆到达时间的预测

2.转向率估计

3.车辆到达数预测

4.排队长度估计

5.车队消散率估计

(二)网络车流预测

三、RHODES的控制方法

(一)交叉口控制

(二)网络流控制

四、RHODES的特点

第五节OPAC系统一、OPAC系统的发展

(一)OPAC I-OPAC III

(二)OPAC-RT

(三)OPAC IV

(四)OPAC V

二、OPAC IV的系统结构

(一)局部控制层

(二)协调控制层

(三)同步控制层

三、OPAC IV的车流分布图和配时优化

(一)车流分布图

(二)相位时间优化

(三)相位差时间优化

(四)虚拟定周期(VFC)的概念

(五)虚拟定周期(VFC)的优化

四、OPAC系统的特点

第九章高速公路交通控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主要内容;掌握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基本概念;了解匝道控制、主线控制、通道控制等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主要方法及高速公路事件的监测与管理、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组成及功能等。

重点与难点:匝道控制、主线控制、通道控制等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的主要方法。

学时数:4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高速公路的主要特点

二、导致高速公路拥挤的主要因素

(一)几何因素

(二)运行因素

(三)随机因素

三、高速公路的控制方法

第二节入口匝道控制

一、匝道关闭

二、定时控制

(一)限流率的确定

(二)定时控制方式

1.单车进入控制

2.车队进入控制

(三)入口匝道定时控制系统的组成三、交通感应控制

(一)需求—通行能力控制

(二)占有率控制

(三)入口匝道感应控制系统的组成四、匝道汇合控制

(一)汇合控制的基本工作过程

(二)可接受空当汇合控制

(三)可接受空当汇合控制系统的组成五、匝道协调控制

第三节出口匝道控制

一、出口匝道调节

二、出口匝道关闭

第四节主线控制

一、驾驶人信息诱导

(一)单一信息标志

课程教学大纲-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课程代码:MEAU2012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专业基础 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 必修课程)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等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物理化学、传热学、有机化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陈长军 大纲执笔人:陈长军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使学生获得有关工程结构和机械零件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性能特点,并使其初步具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材料、正确制定零件的冷热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教学目标:工程材料为工程学基础课。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材料的能力。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材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解决工程实践中关于如何选用材料、确定热处理方法、安排某零件的工艺路线等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2)了解强化材料的基本方法 3)初步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基本工艺 4)熟悉钢的牌号、性能、用途,正确选用材料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 目标及要求: 1)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程材料及其分类; 2)课程目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课程内容,了解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学 习方法和主要参考资料。 讨论内容: 讨论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作业内容: 掌握材料的概念及其基本的分类。 2、第一章工程材料的性能(2学时) 1.1静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2动载时材料的力学性能 1.3断裂韧性 目标及要求: 1)掌握材料的拉伸强度指标,硬度的表达方法; 2)了解材料的冲击韧度与疲劳强度; 3)了解材料的断裂韧性; 讨论内容:

交通工程总论教学大纲新

交通工程总论 一、课程名称:交通工程总论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负责人:任其亮 二、学时与学分:40学时,2.5学分 三、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专业、道路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材: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五、参考教材:1、道路交通工程,李正宜等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交通工程学,任福田,刘小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专题组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六、开课单位:交通运输学院 七、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交通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必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学生掌握交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的目的;培养学生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的能力;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应该了解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知识范围及发展动态;掌握交通流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熟悉交通流理论与方法在道路工程学科的一些基本应用;掌握各种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的特点与计算方法。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 1.绪论 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交通工程学的性质特点;交通工程学的建立和发展 2.交通特性分析 道路交通四要素及其关系;驾驶员视力、视野、色感、反应、生理、心理特性; 乘客特性;行人特性;车辆交通特性;掌握交通量的含义与统计;交通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各种速度含义;交通流三要素关系特点等; 3、交通调查与分析 交通量调查;交通车速调查;交通密度调查;其他调查 3.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的统计分布特性;排队论的应用;跟驰理论,流体动力学理论 4.道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服务水平含义、分级与评价指标;双车道、多车道路段通行能力;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环行交叉口通行能力;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匝道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5.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一般理论;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6.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一般方法。 7.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含义;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交通事故预防 十、先修课程:

交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交通经济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40 理论课学时:40 实验课学时:0学分:2.5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领域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交通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掌握交通经济基本知识,理解其专业领域及内涵。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态度,培养能适应我国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适应新时期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习后续等专业课程,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适用专业 交通工程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交通经济学绪论 主要内容:经济活动与交通的关系,交通经济学的发展,交通问题与交通经济。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二章:交通与国民经济 主要内容:交通的地位与作用,经济发展及衡量指标,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交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三章:运输需求与供给 主要内容:交通需求,交通供给的概念、特点。 学时分配:4个学时 第四章:交通系统的成本 主要内容:交通系统成本及其构成,交通建设成本,交通方式的成本特征。 学时分配:8个学时 第五章:交通服务与价格

主要内容:交通服务的特征,交通价值,交通企业的费用函数,交通的价格,各种交通价格制度。 学时分配:4个学时 第六章:交通价格形成与价格政策 主要内容:交通价格的形成原理,独立核算制度,边际成本定价原理,拥挤收费。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七章:交通投资与经济分析 主要内容:交通投资的一般概念,交通项目投资效果分析,交通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道路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八章:交通政策 交通政策的意义和目标,交通市场政策,交通投资政策,交通限制政策,交通调整政策。 学时分配:4个学时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交通系统的成本:交通系统成本及其构成,交通建设成本;交通价格形成与价格政策:交通价格的形成原理,独立核算制度,边际成本定价原理,拥挤收费;交通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经济效果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NPV),费用现值(PC)与费用年值(AC),内部收益率(IRR),动态投资回收期。 (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掌握交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掌握投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交通经济学》邵春福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 参考书: 《交通经济学》孙明贵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8月 《运输经济学》严作人张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8月 《运输技术经济学》隽志才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8月 六、课程考核方式 其中考试,40%,期末考试60%,闭卷,笔试。

交通运输法规教学大纲

《交通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数:34 学分:2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一、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法规的发展过程、公路交通法学所包含的内容,掌握公路运输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重点掌握公路运输合同和公路运输行政管理法。使学生了解国外的一些交通法的内容及特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 要求学生掌握公路运输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了解我国运输法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理解一些重要的法律原理。能够独立处理运输企业一些日常的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交通法规》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外汽车工业突飞猛进,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交通状况越来越严峻,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法规——交通法规。 要求学生掌握公路运输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重点掌握公路运输合同和公路运输行政管理法。使学生了解国外的一些交通法的内容及特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公路运输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 2.掌握公路运输合同和公路运输行政管理法。 3.了解国外的一些交通法的内容及特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的交通案例。 5.能够独立处理运输企业一些日常的法律问题。 6.了解我国运输法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理解一些重要的法律原理。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无 五、教学学时分配 六、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

掌握公路交通法的概念、属性;公路交通法律关系;理解公路交通法律责任;公路交通组织组织体系;了解公路交通的渊源;公路交通法的地位。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内容是概述性的,可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方式对公路交通法规等作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公路交通法规有大致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无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路交通法的概念、属性 第二节:公路交通法律关系 第三节:公路交通法律责任 第四节:公路交通组织组织体系 作业习题: P21 1-1,1-3,1-9,1-14 第二章公路运输企业 教学目的: 了解公路运输企业的概念,运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理解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的经营权,自负盈亏的责任,组织机构,经营方式以及运输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公路运输企业的概念,运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理解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的经营权,自负盈亏的责任,组织机构,经营方式以及运输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的经营权,自负盈亏的责任,组织机构,经营方式以及运输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路运输企业的概念 第二节:运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三节: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 作业习题: P39 2-3,2-9,2-10,2-15,2-19 第三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教学目的: 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调整范围,监督检查部门和不正当运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掌握不正当运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特征,理解道路运输市场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执笔人:吕柏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材料 2.课程英文名称: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总学时:48学时 5.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是为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材料热处理以及材料选用等方面的技术基础知识.本课程的任务是结合校内金工教学实习,使学生通过工程材料的基础知识,材料处理,材料选用基础的学习,获得常用机械工程材料方面的实践应用能力,也为进一步学习毛坯成型和零件加工知识以及其它有关课程及课程设计,制造工艺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 2.掌握金属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金属的晶体结构,结晶,塑性变形与再结晶,二元合金的结构与结晶. 3.掌握运用铁碳合金相图,等温转变曲线,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4.熟悉各种常规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的表面热处理技术. 5.掌握常用工程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的组织,性能,应用与选用原则.(二)理论教学内容 1.绪论(2学时)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 ;学习要求与方法 2.工程材料的机械性能(2学时) 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 3.金属的晶体结构和结晶(6学时) 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 ;金属实际结构及晶体缺陷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4.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6学时)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新

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1 课程的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Survey and Geometric Design of Road 课程编号:1502E63W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教材选用:杨少伟等编著《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总学时:52 学时理论学时:52 学时 实验学时:0 学时课程设计:有 学分: 3 学分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桥涵水文土木工程概论 后续课程:

2教学定位 2.1能力培养目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培 养,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CAD技术实施人才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课内计算能力训练、课外独立设置的课程设计的从单项到综合的工程训练环节,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 实践应用有机地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了解汽车行驶理论,较全面地掌握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 能,掌握不同地形条件下路线布设要点,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掌握各种等级道路平面、 纵断面、横断面的基本设计方法和步骤,使学生能独立完成道路勘测设计工作,具备从事道 路路线勘察设计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该方向的工作打下基础。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集勘测技术、测量技术、设计和计算技术的综合应用于一体,实 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使学生 系统的了解掌握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3教学定位 《道路勘测设计》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及公路工程管理专 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掌握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基本理论、实用方法和技能,掌握国家现行的有关道路设计的标准,结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独立完成各种等级道路的线形设计。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绪论

00407703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407703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预修课程: 大纲执笔人:刘树勇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组织与管理、规划与评价、配制与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设备、设施和建设技术。力求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知识结构达到“博”与“专”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铁路运输系统6学时 一、概述 二、固定设备、移动设备 三、运输工作组织 四、铁路运输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公路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通行能力、运输设施、 二、汽车、道路建设新技术、公路快速运输 第三章水路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水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船舶与水运基础设施 二、航行安全保障技术、船舶运输组织、港口装卸工艺、水路运输现代化 第四章航空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运输设备与设施 二、运输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发展与趋势 第五章管道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矿场油气集输管道、固体物料浆体的管道运输 第六章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4学时 一、概述、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 二、集装箱运输 三、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信息化

第七章城市交通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交通设施、交通管理 二、交通设计、常规公交系统 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规划2学时 一、概论、城市道路(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交通系统规划 第九章智能运输系统2学时 一、绪论、定位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交通通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汽车自动驾驶 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和标准化、铁路、水路、航空智能运输系统 第十章物流工程2学时 一、物流及物流工程、物流机械设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物流系统 研讨2学时带领硕士研究生对交通运输工程学内容进行研讨,硕士研究生发言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1、沈志云、邓学钧编著,《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二版 1、王炜,《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成耀荣编著,《综合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谢如鹤,《交通运输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李江,《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教学大纲

《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教学大纲 拟定: 审定: 拟定时间: —————————————————————— 一、实训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一线运营管理人的实际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物流运输管理业务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与技能训练,以及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在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理念指导下,以行动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根据物流运输的各种方式、物流运输各节点操作为载体,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通过运用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不同物流运输方式的实操业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经营、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运输相关法规、特殊货物运输、运输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等方面知识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训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一线运营管理人”应具备的物流运输管理知识、技能。 二、实训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三、实训内容 实训一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实训目的】 1.了解海上船舶的基础知识。 2.了解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这两种经营方式的特点。 3. 掌握班轮运费的计算。

【实训内容】 1.模拟操作对于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进行区别应用。 2. 水路货物运输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3. 水路货物运输作业技能训练。 4.集装箱运输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5. 集装箱海上运输组织的一般程序技能训练。 【实训要求】 1.能够区分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的不同。 2.掌握班轮运费的计算。 【考核要点】 班轮运输租船运输班轮运费的计算 实训二航次租船合同的订立 【实训目的】 1.了解租船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租船合同成立和解除的条件。 3. 掌握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赁合同各自的特点及主要条款。【实训内容】 1.关于租船合同成立和解除。 2.学生分组对于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租船合同进行模拟训练。【实训要求】 1.能够独立完成租船合同的订立及解除。 2.完全掌握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赁合同的运用。 【考核要点】 租船合同成立和解除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租船合同各自的特点 实训三提单条款及提单的分类 【实训目的】 1.了解提单的定义,性质和作用,提单的分类。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 课程代码:100409 学时:32 学分:2 讲课学时:48 上机/ 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开课院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材:杨晓光.交通工程(第二版).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徐吉谦.交通工程总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周商吾.交通工程(第一版),同济大学出版社.饭田恭敬(日).交通工学.人民交通出版社.W. S. Homburger (美).交通工程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以道路交通为主体,从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交通环境等方面系统地讨论影响交通安全、交通通畅性和效率性的交通参与者、交通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要素间的定量和定性关系、基础理论和方法,还包括伴随着高新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交通科技及其理论。本课程将主要以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讲述交通工程的全貌,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术,为进一步进入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由人、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共同构成的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调查、分析方法,交通模型构筑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控制、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交通系统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新交通科技相关的新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概述等。试图培养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基本知识,掌握交通工程基本技能,使其具有从事交通工程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第一章概论 1.1 理解交通工程的定义 1.2 了解交通工程与运输工程的关系 1.3 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第二章交通系统及其基本分析 2.1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概念 2.2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框架 2.3 理解交通系统基本特征及其调查分析 2.4 理解交通问题及其基本对策论 2.5 了解交通系统描述与模型化第三章交通规划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3.1 理解基本概念 交通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3.2 理解交通需求分析 3.3 理解交通供给分析 3.4 理解基于交通需求的交通规划方法 3.5 了解引导性交通规划方法 3.6 理解交通网络设施布局规划 3.7 理解交通枢纽规划 3.8 了解交通规划方案评价与优化 第四章交通设计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 4.1 理解基本概念 4.2 了解基于功能需求的交通系统设计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学大纲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11114 课程类型:道桥方向专业课 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学分: 2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道路勘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的专业课,是一门研究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标准,以及实用方法和技能、道路选线要点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路线设计理论与方法。 2. 掌握平、纵、横设计与计算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道路勘测设计》以土木工程测量为基础,是一门道桥方向专业课,与《交通工程学》、《路基路面工程》等课程相配合,为毕业后从事道路方向有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建议开设32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三版。 主要参考书: 1.《道路路线设计》,张廷楷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城市道路设计》,周荣沾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行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一版。 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设部行业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讲解。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采用闭卷考试,综合评定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10%,作业成绩占30%。 第二部分理论课程内容大纲(含随堂讨论、习题课等) 本课程内容建议开设32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道路运输的特点与组成;熟悉我国道路现状和发展规划;掌握道路分级与技术标准,道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和任务,设计依据与程序。 二、教学内容 1.道路运输的特点与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道路运输的特点;基本组成;作用)。 2.道路的分类、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类与技术分级(道路的分类分级;技术标准)。 3.公路勘测设计程序。 4.道路勘测设计依据。 第二章汽车行驶理论(4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汽车的动力、行驶阻力及汽车行驶条件;汽车的动力特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了解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二、教学内容 1.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2.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性能(汽车的动力因素;汽车的行驶状态;汽车的爬坡能力;汽车的加减速性能)。 3.汽车的行驶稳定(纵向稳定性;横向稳定性)。 第三章平面设计(5学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道路平面的基本线形概念;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平面线形设计;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RAN 1002 适用专业: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交通运输设备》为城市交通运输专业的选 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掌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动向。使学生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互相协调发展的观念,开拓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涉及面广,对感性

认识的要求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验室教学、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通过课堂教学,主要对交通运输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进行讲授,对课程内的重点、难点要详细进行讲解,并辅以投影图象、录象、模型、实物,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本课程前沿知识并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最新设备和技术。对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形式,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部分各安排一次。此外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并逐步过渡到网上教学的形式,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安排一定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应加强自学指导,布置一定参考资料,并将自学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

(六)考核方式与要求 1?《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是考查课 2. 考试可灵活采用开卷或闭卷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构造原理。题型可采用填空、问答、选择、填图、计算、综合题等形式,也可结合写命题论文或课程设计等形式。建议适当增加理解和发挥型的考题。 3. 成绩计算 ①平时成绩:20%。 ②实验成绩:20%。 ③试卷成绩:60%。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的经济学特征。理解物流经济的概念和物流经济学的含义。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内容。应用物流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特征分析企业物流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流经济学的内容

了解物流的经济学特征。 理解物流经济的概念和物流经济学的含义。 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内容。 应用物流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特征分析企业物流现实问题。主要教学内容: 一、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经济与物流经济学的含义 (二)物流经济学的特点 二、物流的经济学特征 (一)物流的经济价值 (二)物流的财富创造 (三)物流的经济作用 三、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物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物流经济学的意义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1.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让我们从小处看到了什么商机? 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物流的经济特征。 3.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推动因素。课前准备及课外阅读要求: 课前准备:教材第1章。 课外阅读:雪铁龙公司的售后物流服务。 参考资料: 崔晓文.物流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概念。理解差 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掌握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能够应用以上方法 分析物流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和不 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 教学要求: 了解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概念。 理解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掌握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 和不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 能够应用以上方法分析物流经济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一、物流经济分析方法概述 (一)物流业发展理念的延伸 (二)物流经济分析方法的类型 (三)注意要点 二、物流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一)净现值法 (二)现值指数法 (三)内部收益率法 (四)回收期法 三、物流经营决策分析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 (二)贡献毛益分析法 (三)本量利分析法 四、物流风险决策分析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决策树法 (三)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学生初步接触专业设计的实际情况,课堂讲授装饰材料的性能,结合市场调查,掌握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特性、构造特点。使学生对装饰材料有一个感性认识,在设计中得到合理选用。(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介绍目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征及规格,通过多媒体和图示列举详尽的构造接点,搭接方法以及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懂得运用不同的装饰材料来实现设计意图。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室内设计制图的准备知识 本章重点、难点: 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明确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

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1)按材料的装饰部位分类:1外墙2内墙3地面4顶棚 (2)按材料的材质分类:1无机材料2有机材料3复合材料 (3)按材料的燃烧性分类:1不燃性2难燃性3可燃性4易燃性 2、建筑材料的选择: (1)材料的外观 (2)材料的功能性 (3)材料的经济性 第二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本章重点、难点: 1、材料的密度、孔隙率、空隙率等及与水有关的物理性质,材料的强度等力学性质。 2、吸水性与吸湿性的区别,三大密度的区别。 教学内容: 1、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1)材料的密度 (2)材料的孔隙率 (3)材料的吸声性能 2、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1)材料的强度、比强度 (2)材料的弹性与塑性 (3)材料的脆性和韧性 (4)材料的硬度、耐磨性 3、材料的耐久性 第三章地面装饰材料 本章重点、难点: 地面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地面装饰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内容: 建筑中常用的地面材料 1、石材地面 (1)天然大理石的特点、性能以及施工工艺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学分:3 学时(周数):46 适用专业:市政工程专业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道路工程实训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 2.; 3.课程作用 通过学习道路工程,使学生了解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学习道路工程,力求将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4.课程任务 (1)掌握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 (2)熟悉及掌握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道路的路线、路基、路面和桥隧的设计与施工等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对道路工程各个方面知识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具备从事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 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和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熟悉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则,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课程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职业能力目标: 1.了解道路的发展史。 2.掌握道路的等级及分类。 3.掌握如何对道路工程中排水的处理。 4.了解未来道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新展望 " (二)知识巩固目标: 5.掌握道路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 6.掌握道路设计及排水设计知识。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严谨的工作态度。 2.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1.; 2.内容选取 节选道路工程中的路基及路面工程为实训重点内容 3.内容组织 通过多个方面掌握道路工程:路线总体设计与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道路交叉设计; 路基和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桥涵和隧道的基本组成等等。 4.项目设计 以在建的道路工程项目为载体全面了解道路工程知识及其重要性。 5.实训安排

交通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交通工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32 学分:1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综合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生至少完成以下一个实验内容: (一)单片机实验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教学实验,使得同学们对单片机原理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单片机各项功能实现的方法,加深对单片机工作原理的了解;使得同学们能将学到的相关课程(《单片机原理》、《微机控制技术》、《道路交通控制》)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分析单片机功能,利用所提供的实验电路板和仿真器,通过编写和调试相应程序,实现键盘输入、显示、发声、存贮、通信、控制信号输出等基本功能。(二)交通信息系统设计实验 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同学们对数据库技术、VB编程技术、通用数据源访问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有一个具体和深刻的认识,对数据库建立及访问、数据表建立、数据视图建立、存储过程建立、ADO数据库访问技术、VB界面编程技术、VB报表制作技术、自定义查询技术、SQL解释性编程语言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使得同学们能将学到的相关课程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并掌握若干技能,为以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思路,以及SQL Server2000关系型数据库、ADO通用数据源访问、VB6.0编程等技术过程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能根据应用需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象、编制前端软件界面、通过ADO进行数据库访问和

《物流规划》教学大纲

《物流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本课程地位: 《物流规划与》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大类专业课程,是该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 1、正确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 2、了解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3、针对物流系统问题,学会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规划与设计; 4、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 本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物流系统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通过介绍物流系统的构成和未来趋势,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知识与技术产生兴趣。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经济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经济数学》提供数量方法;《管理学》、《经济学》为本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掌握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 (3)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重点:物流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难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 (一)物流系统的内涵 (二)物流系统的功能 (三)物流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结构和功能相一致

(二)竞争与协同 第三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二)基础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三)物流需求预测 (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估 第二章物流园区/基地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园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设计 (2)掌握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的要素、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流程和物流园区规划的关键问题(3)掌握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重点: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的要素 难点: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流程和物流园区规划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物流园区/基地的含义及分类 (二)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分析及其基本原则 (三)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 (一)成功案例 (二)失败案例 (三)原因对比分析 第三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实际训练 (一)原始材料 (二)材料分析 (三)规划设计 第三章仓储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仓储系统在物流中的功能 (2)掌握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3)了解仓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重点:掌握单一仓库选址的基本方法以及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 难点:掌握搬运系统设计中的流程分析方法

铁路客运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客运组织》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适用专业:铁道交通专业 (二)修课方式:必修 (三)总学时:学时总学分:5 学分 (四)考核方式:闭卷考核 (五)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 %,期中成绩占30 %,期末成绩占40% 二、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地讲解了现代铁路运输体系及其运输组织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客运运价、旅客运输、行李包裹运输、运输计划与组织、优化列车编组结构及开行方案、客运站及列车工作组织、运输阻碍和事故处理、铁路客运记录及电报、国际旅客联运、路内运输、铁路军事人员运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较为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熟悉铁路车站、铁路局运输组织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作业组织方法,以满足铁路运输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树立“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思想,在业务上掌握客运组织的基本知识,熟悉并运用规章处理旅客运输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以及获得办理客运业务的初步技能。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在学生学习兴趣和教授的方式上,因这本书的很多内容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减少,因此在讲授方式上主要采取任务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铁路整个运输体系的构成及运输组织原理。 2、掌握铁路车站、铁路局运输组织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具体处理操作办法。(二)能力目标 1、具有组织旅客运输和办理站、车客运工作的初步能力。 2、具有正确处理路内运输中的实际问题。 3、具有编制客运记录和拍发业务的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 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教学目标:了解岩石的形成和分类,天然石材的工艺性质,能正确合理地选用建筑石材;掌握天然石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掌握土木工程常用石材的品种。 重点:土木工程中常用石材的品种。 难点:石材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三)墙体材料(2学时) 教学内容:墙体材料的中各类;砌墙砖的种类及性能;砌块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目标:了解烧结普通砖的性质及特点;掌握蒸养蒸压砖、砌块的主要性质及应用特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