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末日本外销中国陶瓷器述评

清末日本外销中国陶瓷器述评

美术与设计 | FINE ARTS & DESIGN 2018_02艺术史与艺术考古 027

清末日本外销中国陶瓷器述评

王格格(南京大学 历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清末,中国陶瓷在内用外销上走向衰落,深受中国陶瓷文化影响的日本陶瓷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赶超中国陶瓷,成功外销欧美及中国市场,深刻影响着中日两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本文以中日两国珍贵史料为据,意欲究明清末日本陶瓷外销中国的成因,总结、归纳日本对中国外销陶瓷器的种类、式样,并对清末日本外销中国陶瓷器作一综述。[关键词]清末;日本陶瓷器;外销;器形;纹饰;仿古

[ 中图分类号 ] 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18)02-0027-05

收稿日期:2017-12-27

作者简介:王格格(1991-),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早稻田大学国际交流研究科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中日文化交流史。

日本陶瓷是在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奈良时代的秞彩陶器奈良三彩、江户时代以仁清、乾山为代表的彩绘陶瓷器京烧等,皆始于对中国唐代陶瓷的模仿。但是历史上,日本陶瓷曾两度赶超中国陶瓷,大批量出口至海外,连中国也成为日本陶瓷外销的重点对象。

日本陶瓷出口量超越中国的第一阶段为17至18世纪对伊万里瓷器的输出。日本制瓷,始于江户时代初期的1616年,比在六朝时代就出现白瓷的中国晚了一千年以上。日本瓷器的创始人是朝鲜陶工李参平,16世纪末日本侵朝战争结束后,李参平由锅岛藩主直茂带回日本,后来,他在有田河上流的泉山发现白瓷,并于1616年定居有田,创建有田烧,有田烧经由伊万里港出口,所以在当时被统称为“伊万里”。17世纪中国出口日本的景德镇瓷器在纹饰、款识等方面对伊万里瓷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明末动乱致使中国瓷器生产衰退,伊万里瓷器即作为中国瓷器的替代品,经由荷兰等国商人出口至世界各地。日本陶瓷出口量超越中国的第二阶段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爆发于185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中国陶瓷业陷入长年低迷状态,而1858年日本开国后,与美国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对美国开放神奈川(横滨)、函馆、新泻、兵库(神户)、长崎五港,由此,日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起来,日本陶瓷生产逐步实现近代化、西洋化,在中国国内动乱、陶瓷生产力下降时赶超中国陶瓷,大量出口欧美,并在欧美市场获得成功。

一、日本对清国外销陶瓷的成因

1871年,日本大藏卿伊达宗城与直隶总督李鸿

章签订《日清修好条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873年两国缔结通商条约,清国成为第17个与日本通商的国家。为促进日清贸易,日本对清国商人开放横滨、神户两港,由于陶瓷器属易碎品,且日清两国地理位置相近,日本向清国输送陶瓷的运费仅为欧美的四分之一[2]57-58,日本遂开始对清国出口陶瓷,两国陶瓷贸易发展得很快。从这一阶段日本陶瓷出口额来看,1881年起,受日本国内松方通货紧缩影响,日本对欧美的陶瓷出口额急剧下降,与此相反,1882年,日本对清国陶瓷年出口额达7万6千日元以上,约占全年陶瓷总出口额的13%,并呈逐年增长态势,1887年,清国赶超欧美,以年出口额38万5千日元成为日本陶瓷第一出口对象国。甲午战争期间,两国陶瓷贸易陷入暂时低迷,终战后得以逐渐恢复,1892年后,日本陶瓷对清国的总出口额仅次于对美国,长期稳定

位居二位。[3]从清国方面的陶瓷进口额来看,

1902年,日本陶瓷进口额占清国陶瓷总进口额的47%,欧美陶瓷的进口额占比25%,再加上经由香港进口的日本陶瓷,清国进口的全部陶瓷器中有六成以上都为日本制造。[4]

在打开欧美市场之后,日本陶瓷在清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日本陶瓷价廉物美。日本驻天津副领事荒川巳次在《天津瓷器商况报告》中曾指出,1883年左右,日本制造的茶杯、茶碗、小花瓶、碗碟等瓷器经上海进口至清国大陆,因日本瓷器品质优良、外形美观且价格低廉,清国人士均争相购买,不出数月,清国内地大小商铺甚至是偏远地区都开始贩卖日本瓷器。日本陶瓷进入中国市场,对江西陶瓷商人造成冲击,尤其在北清地区,因江西产景德镇陶瓷运输不便、运费昂贵等原因更为倾向日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