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文学总体特征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号:200925004

姓名:孙锐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这一特点在文学上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虽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凋零。但是这些条件间接的导致文人墨客隐逸山林或者退出政坛,潜心创作,以手中之笔来针砭时弊和表达对时代的愤恨。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文学的感情基调表现为悲观和放达

《古诗十九首》中第二首《行行重行行》就是一首充满悲剧色彩的诗歌,虽然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是情真意切,读起来让人悲戚万千,反复辗转,能够体会到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开头重复的“行行”给人沉重的压抑感,痛苦的氛围,“生别离”更是女子相思之情难以压抑的呼唤。“相去万余里,与君生别离。”游子与思妇天涯海角,路途遥远,社会动乱,相见无期的悲哀油然而生。

再如曹丕的《与朝歌令吴质书》, “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郎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此文追忆昔游,感伤离别,抒情如诗,写景如画。

《龟虽寿》《观沧海》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大气磅礴的比喻以及对自己暮年生活的叙述表达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

2、文学的主题是游仙和隐逸

游仙的主题,主要是想像神仙的世界,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长生的愿望。

《陌上桑》——曹操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澧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飘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这是曹操的游仙诗。曹操早年急于求贤,以求建功立业,封魏王后,曹操的功业的追求已结束,长生之追求开始变为现实的使命。

再如曹植的名篇《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隐逸的主题,主要是向往和歌咏隐逸的生活,以及招隐与反招隐。如陶渊明的就有大量的描写隐逸生活和表现隐逸思想的作品。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再如《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反映了寒门之士的抑郁不平

魏文帝用人的政策,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这一社会特点,对这一时期文学特色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坷长苦辛。”就反映了寒士希望改变其地位的要求。

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

鲍照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士族门阀制度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拟行路难》其六)。其情悲愤满怀,难以自抑。

4、创作形式异彩纷呈

(1)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文人的五言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五言古诗在汉末蓬勃兴起,发展到魏晋时期其抒情之作《古诗十九首》被后人奉为圭臬,中国的古诗得以完善,新体诗得以形成,并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2)萌芽于先秦、两汉的小说,到了六朝开始兴盛。为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其代表作志人小说有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5、大量出现文学家族和文学集团

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阮瑀及其子阮籍;嵇康及其子嵇绍、绍从子嵇含;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子傅咸;谢安及其孙谢混;谢混及其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灵运及其族弟谢惠连、其同族的谢朓;萧衍,其子萧纲、萧绎;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等。这个现象在其他朝代是绝无仅有的。

6.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兴盛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出现了许多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著作。如,(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其中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文选》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它在文学史和文献学上的地位是值得重视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时教案总第19课时 课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思想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魏晋南北朝科技、思想概况;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历 史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北朝科技的主要成就。难点: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备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在社会动荡与局部统一的大背景下,南北朝

的文化成就别具地域与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1.数学:刘徽、祖冲之与圆周率。刘 徽(魏晋)——计算圆周率方法“割圆术”。祖冲之(南朝)——精确推算圆周率;著《缀术》(领先近1000年)。祖冲之取得数学成就的条件(江南经济发展,前人研究成果,祖冲之个人才华)。2.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问世反映什么现象(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民族融合加强)。3.地理学: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裴秀(西晋)——著《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图原则(杰出地图学家)。郦道元(北魏)——著《水经注》(地理名著与文学作品)。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 新历——《大明历》,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在数学上,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 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 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成绩 题目: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课程名称:中国美术史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魏晋南北朝美术及其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的进步。下面,我将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主,来分析该时期美术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为政治文化变动剧烈的时期,区别与一般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这次变动是社会文化整体上结构性的变动。主要的变动包括∶统一政权打破,并开始出现胡人政策;儒学衰微,崇尚玄学与自然;宗教活动兴盛,佛教信仰普及;士族阶级的形成。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美术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一、出现艺术的自觉。在魏晋之前,文艺注重实用性,为表达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这时期开始强调情感的价值,文艺活动本身被视为目的。“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①------虽然为政教服务仍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但审美情趣已不仅仅局限于此。南北朝时期的山书画大家宗炳曾言“……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②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神思”,即情景交融的艺术想象活动,还进而把山水画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归结为“畅神”,反映出对艺术创作中的主题情感表现的高度重视。艺术的自觉并不局限于绘画,也可见于当时的文学、书法活动。以书法为例,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与实用价值兼备的行书不断发展成熟,极难辨认、但能够很好表达书写者个性特征和思想感情的草书备受推崇。各种书法交相发展,追求精神自由的杰出书法家不断涌现,书法,由此走向自觉。 二、观者及画论文字的出现。这时候的的画家开始注重观者的心理活动,伴随这个现象的是书画收藏活动以及层出不穷的画论。南齐的谢赫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③而任性放达,不拘礼法,不拘形迹,简略玄澹的魏晋风度,又使美术理想的追求从“错彩镂金”转变为“初发芙蓉”。 三、士人在美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书法与绘画成为士族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士人参与并重视美术创造活动,不仅使美术从单纯的“匠”转变为具有更为 ①引自谢赫《古画品论》 ②引自宗炳《画山水序》 ③谢赫《古画品论?序》

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 东汉(25—220) │ ┌————————————————————┐ │↓│ 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 ↓│ 西晋(265—316)←—————┘ │ ┌————————————————————————————————┐ │││ ││十六国(304—439) │││ ┌———————————————─———————————————┐││↓││ │┌——————【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 ││(304—347)(304—329)(338—376)│ ││↓││ ││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 ││↓↓↓ ││——————— │↓↓ 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 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 │││ ││┌—————————————————————————————————┤ ││││││ │└—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 │(405—413)(400—421)(386—403)(384—394) ││││ ││┌—————————————┐│ │↓││↓↓ │【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 │(401—439)(397—414)(384—417)↑(384—409) ││││││ │││││┌—————┐ ││↓│││↓ ↓│【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 ││↓↓↓↓ ││┌——————————————————————————————— ↓││↓ 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 │││┌————————————┐ ↓││││ 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 ↓││↓↓ 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 ↓││ 陈(557—589)→┴——————————┐│ ↓↓ 隋(581—618) 注: 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②“【】”是《十六国春秋》中提到的十六个少数民族政权,十六国时期政权并不仅此十六个。 ③“()”括号内表示政权的建立民族及其存在时间。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名师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本课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都比较重要,学生不容易记忆和掌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因此本课讲授过程中,充分运用图片、剧照、绘画资料及运用列表归纳法把知识点归纳总结,利于学生掌握。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及图片、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贾思勰与《齐民要术》。(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记住祖冲之与圆周率、《大明历》。(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记住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士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小组合作探讨出魏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3月14日是国际圆周率日。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通常用π表示。你知道为什么把3月14日作为圆周率日吗?又是谁最早把π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吗?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3)合作探究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讲授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观看视频: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并阅读课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贾思勰生活的时代、作品名称? 问题2.《齐民要术》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总结。 师展示:贾思勰人物档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设计

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其突出表现是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兴盛及波斯、希腊文化羼入。上述诸多新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此时期逐渐形成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的趋势。长期的社会的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商业趋于停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除官府垄断手工纺织业外,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由于官营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密切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 瓷器设计特点:1、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工艺方面:制瓷原料含有一定量的铁的成分,含铁的坯釉经过还原焰烧成便会呈现青色。设计方面:造型、胎质、釉色等方面南北两地有较大区别。南方秀丽,北方浑朴;南方釉色青翠,北方青中泛黄。社会风尚方面:当时以玉为贵,青瓷色调泛青,质感如玉,深受喜爱。由于此时受玄学影响,瓷器造型大多高挑而雅致,富于审美性。2、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特点: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3、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4、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南京发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以及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2)士族地主与门阀制度; (3)玄学、佛教的发展与兴盛; (4)汉分治。 2、能力培养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要求他们不仅要通过文字阅读来了解史实,而且要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等来加深理解,并且要求他们以制作图表、年表等式反映本节的基本容,从而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明白时代特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历史学科的基本阅读法。 (2)要求他们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法,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在思维面的特长,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述观点的能力,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的法。 3、思想培养目标: (1)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只有条件成熟,统一的局面才可能出现并得以巩固。 (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我国境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他们在发展中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条件。

(3)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教学要点 (一)晋南北朝时间起讫为:公元189年董卓之乱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灭统一全国止。(二)研究晋南北朝历史的基本史料。 (三)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1、开放的时代。 (1)部分中上层知识分子公开蔑视和反对儒家礼教; (2)玄学取代儒学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 (3)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 (4)广大妇女群体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 (5)外来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社会影响很深远。 2、社会经济的新变化。 (1)商品经济向自然经济逆转; (2)南北两地区经济出现逆向差异; (3)阶级结构呈现多层次的复杂变化。 3、文化结构的改革。

巧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口诀

巧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口诀 兀与缀术南朝祖北朝齐民有要术 西晋裴秀禹贡图北魏道元水经注 东晋葛洪结合儒弘景学佛教义富 佛教盛行因为苦法显西行写成书 反佛范缜是唯物灭佛实践有两武 四五骚七完过渡建安文学写白骨 渊明归园不嫌苦山水灵运有乐趣 民歌采桑新乐府敕勒川上木兰舞 东汉书法成艺术曹魏钟繇创楷书 东晋羲之兰亭序龙门二十魏碑书 三国不兴佛画祖女史洛神东晋顾 大同洛阳有石窟闻名世界成宝库 龟兹音乐大面舞影响深远到戏剧 “兀与缀术南朝祖”是指圆周率与《缀术》是南朝祖冲之的成就。“北朝齐民有要术”是指北朝的《齐民要术》“西晋裴秀禹贡图”是指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北魏道元水经注”是指北魏郦道元写了《水经注》。“东晋葛洪结合儒”是指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弘景学佛教义富”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丰富了道教教义。“佛教盛行因为苦”是指佛教盛行是因为它为在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法显西行写成书”是指法显曾西行取经,回国后写成《佛国记》一书。“反佛范缜是唯物” 理论上反对佛教的范缜是唯物主义思想家。“灭佛实践有两武” 实践上灭佛的是两个武,即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四、五、骚、七完过渡”是指诗歌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度。“建安文学写白骨” 是指建安文学的代表作《蒿里行》有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渊明归园不嫌苦”是指陶渊明《归园田居》,不嫌苦累。“山水灵运有乐趣” 是指山水诗开始兴盛,谢灵运等是代表。“民歌采桑新乐府”,民歌《采桑度》是一种新乐府诗,“敕勒川上木兰舞”表面意思是在敕勒川上花木兰跳舞,实际指《敕勒歌》和《木兰辞》。“东汉书法成艺术”是指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曹魏钟繇创楷书” 曹魏时的钟繇创造了楷书。“东晋羲之兰亭序” 是指东晋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龙门二十魏碑书” 是指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精品。“三国不兴佛画祖”是指三国时的曹不兴是佛像画的始祖。“女史洛神东晋顾” 是指《女史箴图》与《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大同洛阳有石窟闻名世界成宝库”是指大同的云冈石窟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龟兹音乐大面舞,影响深远到戏剧”是指少数民族音乐《龟兹乐》等传入, 《大面》舞对后世戏剧的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3)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 2.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3.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教学重点】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2.祖冲之和圆周率。 3.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 1.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2.汉代以来的书法和绘画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呢?我们这节课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 课件展示导读提纲 1.《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和历史地位各是什么? 2.科学家祖冲之有哪些科学成就? 3.钟繇、胡昭、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各是什么? 4.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什么?有何特点?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一节以及补充图片《贾思勰种植农作物》,思考回答: 1.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 水稻、粟、蔬菜。 2.我国汉朝农业耕作水平怎样? 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牛耕法,能够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3.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 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的?表明作者怎样的精神? 他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贾思勰具有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 5.《齐民要术》有何影响? 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科学家祖冲之”一节以及补充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小组活动并思考回答: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 [基础知识] 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农学家贾思勰与《齐民要术》地理学家裴秀与《禹贡地域图》郦道远的《水经注》玄学家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葛洪、陶弘景与道教佛教传播范缜与《神灭论》私学发展《颜氏家训》范晔与《后汉书》陈寿与《三国志》诗歌发展建安文学田园诗人陶渊明骈体文民歌盛行刘义庆与《世说新语》干宝与《搜神记》“书圣”王羲之顾恺之的绘画石窟艺术音乐的融合与发展[基本理论] 1.这一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由于民族融合程度的空前加强,在继续前代的基础上,科技文化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2.由于民族融合的加强,文化领域出现新气象; 3.多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为后代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能力培养] 1.通过总结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特征,分析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特点,进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将多项成就与前代进行对比,并估量它的现实意义和世界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回纳联系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难点] 战乱时期与科技文化成就发展的矛盾分析 [教具教法] 图片,资料,讲述,结构示意图,讨论 [教学过程] [导进新课]自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概述导进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 (1)刘徽,魏晋时期,提出圆周率的正确方法,运用极限理论。 (2)祖冲之,南朝,Л=3.1415926-3.1415927间,早欧洲一千年。为《九章算术》作注,又著《缀术》等书。 2.农学。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躲、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3.地理。西晋裴秀,舆图学家,绘制《禹贡地域图》,绘图理论延用至明末。北魏郦道远《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道教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消极。名为“清谈”,将儒家《周易》、道家《老子》和《庄子》称为“三玄”,主张君主无为,活动于洛阳。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资料]当时文人想借助道家思想使自己回回自然,摆脱现实纷争,但又不可能彻底摒弃儒家经典,由于他们都接受了儒祖传统教育。于是出现以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的怪现象,援道进儒,儒道合流,形成魏晋时期特有现象——玄学。汉儒重家教,师法,注重家学渊源与宗派门户之见,魏晋名士学从己出,喜欢独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基本特征 魏晋南北朝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了该时期的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如果同汉、唐相比,揆其大要,其基本特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一、自觉趋向型文化特征 黄巾大起义促使东汉大帝国的瓦解,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的儒家伦理纲常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思想从儒家名教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因而人的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汉末至隋约400年内,基本上处于长期分裂割据(西晋统一至八王之乱只有8年),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那时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家族,每一个社会政治集团,每一个割据政权,要求得生存、自立和发展,都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努力,或者发挥人才的优势,从而有利于个人聪明才智的充分显示。加之东汉统一帝国的瓦解,人们热衷于寻找重新统一和治国的理论。这些时代条件不仅使得各类人才辈出,而且促使学术思想界儒、玄、墨、名、法、纵横、佛、道以至兵家都应时而出,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所谓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当时从政治斗争到思想理论斗争的许多主张,都与儒家名教相悖逆。早在曹操与袁绍等联兵反对董卓时,二人在论如何夺取胜利时曹操提出:“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所谓“智力”,指人的才能,“道”乃指由人制订的适时而变的各类政策方针。曹操认为在群雄逐鹿中要取得胜利,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他多次下令主张“唯才是举”,不仅“盗嫂受金(者)……吾得而用之”,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三国志·魏书》卷一《武帝本纪》),皆可录用。清谈名士嵇康不仅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晋书》卷四十九《嵇康传》),还公开宣称自己:“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鲍敬言从老庄任自然的思想出发,针对儒家所谓“天生蒸民而树之君”的君权神授说,揭示国家、君臣以及政治制度的出现,都是暴力和征服的结果,也是压迫、贫苦和战争的根源。鲍氏对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讲的“无君而庶民定,无巨而万事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社法,束缚下民”(严可均辑校《全三国文》卷四十六阮籍《大人先生传》),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著名的“无君论”(《抱朴子·外篇》卷四十八《诘鲍篇》),反对国家、君臣、政治制度的存在。皇帝绝对权威的树立,如果从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算起,到鲍敬言所处的两晋之际,已有约550年的历史。鲍氏对封建专制之核心君权的彻底否定,尽管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但他在理论上的勇气,反对政治压迫的实质,以及在思想意识上趋向自觉的精神,都是值得赞许的。 与“无君论’思想相辉映的,乃是“神灭论”和“笑道论”。从西晋阮瞻的“无鬼论”,到刘宋范晔的“死者神灭”,“天下决无佛鬼”,再到范缜的“神灭论”,北周甄鸾的“笑道论”,均针对欺骗人民的佛道教义及维护封建统治的神仙鬼神之说。特别是范缜的《神灭论》把我国古代唯物论思想推向顶峰,它有利于人们思想意识的趋向自觉,有利于科学的进步。上述对封建统治理论的核心名教禁锢的突破,以及对封建统治政权核心君权的否定,无疑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人们思想的一次相对解放,从而促使人们的文化心态向自觉趋向发展。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妇女受压迫最深,因而她们的社会地位及其思想观念,最能说明当时人们思想意识的自觉趋向程度。东晋葛洪曾生动地描绘了两晋南方妇女的社会生活,说她们离开织机,走出厨房,拜亲访友,周游城邑,游戏佛寺,观赏渔猎,登山临水,出境庆吊,途中有说有笑,有时甚至举杯痛饮,引吭高歌(《抱朴子·外篇》卷二十五《疾谬》)。这里所表现的妇女的社交活动和社会地位,似乎同男子没有多大区别。北朝妇人主持家务,参予政治活动,以及反映妇女地位提高的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显然是鲜卑习俗对北朝社会的影响。实际上,它反映了北朝民族融合这股历史主流对当时北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由于儒家男尊女卑观念受到冲击,少数民族风俗的习染,妇女家庭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有了掌握文化的机会,因而当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书法家、音乐家、舞蹈家、歌星以及深通儒家经典的女文人学士。她们写下了诗、赋、谏、铭、颂、书流传于后世。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两晋妇女有文集者计12人,共40卷;十六国前秦妇女有诗文集者1人,共1卷;南朝妇女有文集者计7人,共39卷,1人注书7卷。此外,有姓无名,标某氏撰文集者计37人,共106卷,其中应有一部分为妇女所作。妇女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并有了学习文化的机会,因而其思想观念也趋向自觉,从而妇女出外游学,步入仕途,从军,自由选夫等为封建伦理纲常所不容的事例,在魏晋南北朝时有出现。上述妇女自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及食品加工与贮存等技术的农书是A.《考工记》 B.《汜胜之书》 C.《齐民要术》 D.《四民月令》 2.玄学在魏晋南北朝盛行的社会基础是 A.士族制度的发展 B.国家处于分裂状况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北方民族融合 3.范缜发表《神灭论》,直接针对 A.佛教宣扬转生来世 B.佛教盛行加重人民负担 C.统治阶级利用天命思想进行欺骗 D.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4.佛都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未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 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 B.民间道教的抵制 C.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巩固 5.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6.魏晋南北朝时期所不具备的文化特色是 A.宗教特色 B.市民特色 C.民族特色 D.贵族特色 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在不少领域内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其原因不包括 A.民族大触合B.频繁的对外交往 C.北方经济的发展 D.江南经济的开发 8.陶潜的《桃花源诗》①反映了人民质朴的劳动生活②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③向往一种世外桃源生活④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勇 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实质是 A.抨击时政 B.崇尚清淡 C.维护庶族利益 D.为士族辩护 10.汉字书法发展的顺序是①篆书②楷书③行书④隶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③ 二、材料解析题(共1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人之所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发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篇》材料2:“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神灭论》回答:(1)从材料1和材料2中判断是哪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并加以分析。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在此阶段,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有明确记载的著名画家,如东吴曹不兴就是有记载的第一位有影响的画家,继他之后,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突出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画家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师承关系。这时期民间美术活动兴盛,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出现了象嘉峪关墓室砖画、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邓县彩色画像砖、孝子棺石刻画等有着成熟技巧的作品,美术的发展是依靠了民间活动和专业创作相互促进而形成的。 有别于汉代,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了,它一方面发挥教育作用,一方面又成了使人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而成长起来。 在题材多样化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表现当代生活的兴趣,在这种倾向里尤其是肖像画得到重视,产生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实际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体现。 此时的绘画形式以长卷式为主,形成了传统,这不仅表现在如《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作品中,而且在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类形式,构图技巧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在表现人物面貌、精神气质上有着“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的区别;而在表现技法上则更为突出,有顾恺之、陆探微“笔迹周密”的密体,也有张僧繇“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的疏体之分,有用线如春蚕吐丝的传统表现方法,也有其体稠叠、衣服紧窄的“曹衣出水”;在形象创作上,陆探微创造的“秀骨清象”概括了同时代社会名流的类型,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孕育着唐代绘画新面貌的产生。 魏晋南北朝是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萌发时期。从著录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描绘的花鸟作品,但至今尚无实物资料证实已形成独立的花鸟画,看来花鸟画当时只处于孕育阶段,发展得要比山水画为晚。有关山水画的著录、著述则较多,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玄学思想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也和江南秀丽的山水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相关。然而目前还见不到早期独立的山水画作品,若干有参考价值的绘画,山水多作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而出现,较为古拙。唐张彦远记其所见说:“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杨(契丹),展(子虔)精意宫观,渐变所附,尚犹状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澌斧刃,绘树则刷脉镂叶,多栖梧菀(音郁,茂盛也)柳。”以现存画迹来看是符合实际的,引文的后段也适于理解为南北朝后期向隋代过渡时的状况。山水画真正的发展时期当在隋唐之时。 此山水画的产生密切相关,此阶段出现了较为完备的绘画理论著作,如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记录了作画的完整构思,是一篇可贵的资料。刘宋时期的宗炳是山水画家,他的《画山水序》一文表明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代表着早期山水画的面貌;和他同时的王微写了《叙画》,也记录了他的看法。这些文字是探讨山水画起源的重要依据。绘画理论著作的出现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与当时重玄谈、重品评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顾恺之和谢赫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重气韵,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重人物的传神写照是这种理论的精髓,它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又对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产生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三单元第二、三课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主要特征和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数学、农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南北朝时期的民歌《采桑度》、《敕勒歌》和《木兰辞》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绘画、书法、雕刻等方面的成就。 2.思想教育目标: (1)通过魏晋南北朝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文化发展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魏晋南北朝佛教兴盛对经济的破坏作用,使学生认识宗教的双重作用。(3)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分析,认识当时我国的一些科学家在勤奋钻研的基础上,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从而树立努力勤奋刻苦学习的信念。 3.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学生对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能力。 (2)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数学、农学和地理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道教、佛教及其反佛教的斗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与田园诗、民歌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刻等。 2.难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兴盛的原因和危害。 教学方法 1.归纳法;2.阅读指导法;3.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有哪些? 学生回答:(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2)庄园经济占居主要地位,寺院经济膨胀。(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在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文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然后回答相关内容。结合前面我们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的基本模式:(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3)民族因素;(4)历史因素;(5)中外交流因素;(6)人民群众的因素等。然后分析出: (1)原因: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②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③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教材教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材教法 一、教学重点:科技文艺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二、本节教学时数为2课时。建议:前一课时,讲授科学技术、宗教哲学的有关内容;后一课时,讲授文学、艺术的成就与发展状况,以及对魏晋南北朝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如能在结束新课后还有时间总结全章则更好。 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照应本章引言,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本章引言进行再认识,进一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脉络与历史地位,由当时的特定环境自然引入文化内容的教学。反复对本章基本内容进行简要的系统回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对本章内容反复认识,加深理解,而且这样导入本节新课,可以加强本章内容的整体感。 三、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又多有创新。基于高中教学的实际,本节的内容只能从中择其要者,简要述评。另外,本节内容比较侧重自然科学,这一时期的生产技术成就,如:马钧的机械制造、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百炼钢与灌钢技术等,已见于前节,对这些技术创新,教师在本目教学中不必展开,但可以提及。 数学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最为显著的学科之一,圆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数学发展最显著的成就。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了“周三径一”,即圆周率为3。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知道那太不精确了。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刘徽所运用的初步的极限概念和直曲转化思想,非常可贵。祖冲之则更进一步精确推算了圆周率,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两个数值之间,并提出其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在世界科技史上竟千年无人超越。他还著有《缀术》,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农学成就当首推《齐民要术》。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农业很发达。据《汉书·艺文志》记录,西汉以前共有九种农书。《胜之书》是西汉农书,但已散佚,就靠一些农政书籍尤其是《齐民要术》的引文,人们才能知其残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贾思勰的这部著作集中、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学成就,尤其是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生产经验。贾思勰治学严谨,“采捃(jùn,摘取)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最终写成这部农学的科学著作。 地理学也是我国古代深得重视的学科。西汉时期,人们已能绘制精确的地图。东汉时,桑钦著《水经》。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裴秀、北魏郦道元都是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地理学家。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他对历史地理认真研究,方有此作。在《禹贡地域图·序》中,他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水经》记载了137条河流,《水经注》补入一千多条,文字也扩充了几十倍,内容涉及面更广,其内容远远超出了河道、水文,包括了河道流经地域的历史变迁、经济状况、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而且文笔生动流畅。 四、关于“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 本目首先应讲清道教的改造。道教源于民间,土生土长,常常成为民间结社的工具。东晋南北朝时期,葛洪、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对它加以改造。这个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道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使道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二是吸取佛教的诫规,模仿佛教的寺院组织,建立道观,发展势力。葛洪在医学、化学方面有重要成就,陶弘景也精通医学。道教的健身法、拳法促进了中国武术的进步,他们的炼丹术无意中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炽盛。这是乱世为佛教广为传布提供了社会条件的结果。其一,这是统治者加强思想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 《女史箴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 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 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兰亭序》 ①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 ②行草序中所记他与志同好友、萧散明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休禊,“挥毫制序,兴乐而书”,字间毫无隔碍,文思和书法皆为一时之妙,通篇气势完足,神清骨秀,似有神助,为历代法书精品。 南朝帝陵石雕 ①在江苏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 ②陵墓前依一定制度树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 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是自而有翼,有角或无角,它们是根据传说臆造出来的借神兽于墓前取其驱邪或求仙的含义。双角者称辟邪,独角者称天禄。 体型硕大,气度恢宏,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其夸张,整块石头雕凿的兽形一般身体颀长,腰部弯曲,头小颈长,昂首阔步,整个体态形成有力的曲线。虽身上雕出飞翼,但绝无轻灵欲飞之状,而是强调以体积感和重量感来突出轩昂威严的气势,以此来表现墓主人无上尊贵的身份。具有代表性的宋武帝陵前的石兽齐武帝萧颐景安陵前的麒麟 ③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可溯源到古代波斯雕刻,利用整体石材,

《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教学设计

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重点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展现了本时期我国在书法、绘画、石窟等方面的突出成就。由于学生受知识面、年龄等影响,这一方面知识储备不多,因此,本教学设计将讲述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还采用灵活、多变的影像资料配合,综合手段的运用很好的保证了本课教学的进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知识点,结合制作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表》,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2.指导学生课下搜集《兰亭序》中的“之”字并临摹,感知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同时临摹教材124页“马”字四种字体,领会我国文字造型变化无穷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王羲之的书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文字造型艺术,我们应当重视汉字书法的练习。 2.顾恺之的人物画和两个石窟的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3.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古代艺术宝库,它们以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动人的艺术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 (二)教学难点 石窟艺术。 ●教学方法

讲述法、例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导入法:请简要介绍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科技成就。 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 上一课我们学习的是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这一课将介绍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讲授新课) (板书)第23课魏晋南北朝的艺术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都接触了哪些关于文字的知识呢? [学生回答]早在半坡时期的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叫甲骨文。商周时,人们还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叫“金文”或“铭文”。秦始皇时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秦朝末年又出现了隶书。两汉时,主要以隶书为主。 [教师引导]关于各种字体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屏幕上关于“马”字的形状来比较。 [投影显示]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能力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论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内容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二、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郦道元和《水经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大数学家祖冲之和圆周率 1、祖冲之与圆周率 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 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三、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